家乡新变化教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教案)1000字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家乡发生的新变化,更好地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
2.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且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观察能力,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新变化,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家乡的发展现状。
2. 帮助学生了解家乡发生变化的原因和背景,并且让学生了解变化对其产生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教学难点:1. 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的发展状况,并且了解家乡变化对他们自己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教学准备:1.学生用的课本。
2.描述家乡变化的图片。
3.让学生分组讨论的题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 教师播放以家乡的照片为主题的幻灯片,让学生欣赏照片。
2. 让学生看一下照片中有哪些变化,然后让学生说说他们最近有什么变化。
3. 让学生思考一下什么因素会引起这些变化,并和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看法。
二、讲授环节:1.为学生播放介绍家乡所发生的变化的视频或讲解,让学生先对家乡的变化产生一个初步了解。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让学生进行讨论,讨论家乡变化的好处和不好处。
三、达成共识:1. 结合学生发表的观点、讨论的结果,让学生口头上达成共识。
2. 让每个小组代表他们所说的观点和看法,并且让其他小组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则在讨论过程中找到共同的观点。
四、总结与拓展:1.从学生所说的观点和发现中进行总结,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发现和其他同学分享。
2.根据讨论的结果和总结的情况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教学体会: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的引导学生,让他们通过学习了解家乡的变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观察能力,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情感。
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发现,并且能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节课的主题是“家乡新变化”。
针对学生的生活环境,以“身边的事、身边的人”为教材内容,通过鼓励学生切身感受家乡变化,增强学生的感念,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变革,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语言目标•能听懂老师讲述关于家乡新变化的句子,并进行理解•能正确使用“发生”、“改变”等词汇描述自己家乡的变化•能进行口语交流,表达自己对家乡变化的感受2.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变革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感•通过感性认识,启迪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个人经验和感受的启发和引导,从而培养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3. 知识技能目标•认识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法治概念•掌握一定的实际动手能力,比如通过分析和比较,发现家乡的变化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静心领悟故事内容,理解家乡发生的新变化•学生能正确运用“发生”、“改变”等词汇来描述自己家乡的变化2. 教学难点•学生能通过分析和比较,发现家乡的变化•学生能够展现自己对家乡变革的感性认识四、教学策略•通过互动展示、自由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整个授课的过程当中,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以讲解、呈现多元化的形式呈现所引导的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气质五、教学内容1. 导入环节•利用教师展示授课时韩寒的访谈,并让学生谈论家乡的变化•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的家乡,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方面2. 情境设计•展示一组自己的老家、家乡建筑、物产等照片,以引导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展示照片引导,让学生找出自己家乡的变化,比如建筑的变化、工业医疗都市的发展等方面3. 具体实践•以学生所在城市为例讲解当地的某个法规,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讨论这个法规将会对家乡的未来带来哪些好处和影响4. 总结整理•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家乡变化的感受,并让整个班级对其感受以及分析进行讨论六、教学评估1. 形成性评估•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对家乡变化的感受,并通过口语交流进行对话式的互动作业2. 总评及反馈•通过布置一些家庭作业或者小型课程作业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教材讲解内容的掌握程度•结合学习情况和考核结果,给出针对性的反馈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能力,更好地掌握所学课程内容。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四单元《家乡新变化》部编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家乡变化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地调查: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次实地调查。调查家乡的变化,了解背后的原因。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化特色等。家乡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详细解释概念)。了解家乡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我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关心。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家乡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总的来说,今天的课堂教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努力提高教学效果,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同时,我也将继续关注家乡的变化,将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引入课堂,让他们在学习中更好地认识家乡,热爱家乡。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发展的情感;
5.学习参与家乡建设、保护家乡环境的方法和途径;
6.通过小组讨论、实地调查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变化,增强实践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培养他们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发展的情感;
2.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地调查和小组讨论,发现家乡的变化及其原因;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四单元《家乡新变化》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家乡新变化》为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的第一课时。
本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使学生认识到家乡的发展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情景对话和实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变化。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自己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家乡的变化认识不够全面。
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情感初步建立,但还需要引导和培养。
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逐渐发展,可以通过观察、讨论、表达等方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变化。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景对话和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家乡的变化。
2.观察教学法:让学生观察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方面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对家乡变化的看法,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2.图片: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方面的图片。
3.视频:家乡变化的短视频。
4.课件:对本课内容进行详细讲解的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短视频展示家乡的变化,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图片和课件展示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方面的变化,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变化。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家乡的变化,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家乡变化的看法。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6.家乡新变化》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家乡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家乡情怀。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了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建设等方面的变化。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家乡的变化可能关注不多。
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直观的图片和实物更容易产生兴趣。
此外,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深厚的感情,愿意分享和交流关于家乡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建设等方面的变化。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变化。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分享和交流关于家乡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合作意识。
3.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家乡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相关的教学卡片和道具。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建设等方面的变化。
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家乡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教学卡片和道具,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家乡的变化。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介绍家乡的变化。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总结家乡的变化,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内化所学知识,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够了解家乡的新变化与发展,了解家乡的重要性。
2)能够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及其与家乡的联系。
3)能够理解在家乡生活时需要遵守的规则。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家乡人民的感情。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尊重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2)拓展学生的国家意识和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二、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家乡变化的视频,让学生们先了解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习重点(10分钟)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描述家乡变化,让学生们能够列举自己家乡的变化和地区的新发展。
3.学习任务(15分钟)以小组方式,让学生分组探讨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然后回答如下问题:1)你所了解的家乡有哪些变化和发展?2)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发展家乡?3)我们要如何为家乡做贡献?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与全班讨论交流。
4.学习扩展(15分钟)在讨论中,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知识与发展家乡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了解到,知识是我们了解世界的基础,而发展家乡是我们的责任。
带领学生发现家乡问题并解决家乡问题,例如发现乱扔垃圾、交通拥堵等问题。
让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5.活动设计(15分钟)请学生们在课后,到家乡的周围进行实地考察,发现家乡存在的问题并且记录下来。
包括乱扔垃圾、道路不平等等。
这个活动需要进行一周以上的实地考察。
6.教学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重点,并鼓励学生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关注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 掌握关于家乡新变化的基本情况,感受科技的带来的变化。
体会家乡的自然风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关注家乡、了解家乡的意识。
(3) 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情感态度:(1) 培养学生的爱家、爱乡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珍惜自己的生活环境,维护自己的家乡干净、整洁、美丽的意识。
(3) 让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和对科技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体会新的科技、新的设施和新的变化。
2.难点: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变化对家乡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2. 设备:幻灯片、绿植、图片、音像资料。
3. 学生资源:一些相应的小品文字资料。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
2. 引导发现法。
3. 组织合作学习法。
4. 讨论法。
5. 课堂演讲法五、教学过程1. 教师导入(10分钟)通过PPT呈现家乡的照片,并以感叹为开端,穿插家乡的相关地理、历史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
2. 了解家乡的情况(10分钟)分组活动:每组一小块卡纸,让学生们逐个说出自己所说的让家乡变化的事情,然后贴在学校的大海报上,集中到班里共同交流,让同学们了解个人对于家乡变化的感受。
3. 了解新变化(15分钟)通过幻灯片介绍,把家乡的变化分成科技、文化、旅游等方面,以便学生对不同方面的变化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提高学生观察和归纳的技能,并引导学生在这些变化中找到不同的主题和相应的价值观。
4. 经典名言的背诵(10分钟)通过电子课件播放有关家乡变化的名人名言,引导学生在背诵中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变化,并启发学生爱家、爱乡的情感。
5. 简单事件剖析活动(15分钟)以智慧大闸蟹为例子,从技术、环境等方面展开讨论,在家乡的景色中抓住变化的特点,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在环境保护方面承担的角色。
家乡新变化道德与法治教案
家乡新变化道德与法治教案教案主题:家乡新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1. 了解家乡近年来发生的新变化,包括道德和法治方面的变化;2. 培养学生的社会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的正确认识和价值观;3.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增强自己的道德和法治意识。
教学重点:1. 家乡近年来的道德和法治变化;2. 道德和法治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3. 学生如何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家乡近年来的变化,特别是道德和法治方面的变化,并与学生进行简要讨论。
二、探究(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起共同目睹的或媒体报道过的道德或法治变化的案例,讨论该案例对家乡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2. 分享讨论: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所选择的案例,并进行讨论。
三、拓展(10分钟)根据学生的分享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 道德和法治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是什么?2. 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如何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增强自己的道德和法治意识?四、应用(10分钟)1.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根据讨论结果,撰写一篇短文,描述他们所选择的案例,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2. 随机选择几组进行短文分享。
五、总结(5分钟)总结家乡的道德和法治变化,以及学生的观点和建议。
强调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共同维护社会的道德和法治。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针对自身所选择的案例,完成一篇个人观察和思考的短文,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教学资源:1. 学生分组讨论的案例材料;2. 板书、多媒体设备。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社会工作者来讲解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提供更深入的认识和实践指导。
2.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院、公安局等相关机构,增强学生对法治的体验和认知。
3. 学生可以结合家乡的实际情况,进行社会调查研究,进一步了解和探讨道德和法治的发展现状。
《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案
《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变化,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2、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3、为家乡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自豪,激发学生产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
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版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第四课《家乡新变化》的第一课时。
共有三个话题,本节课学习的是第一个话题《我家门前新事多》,主要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调查、对比,发现家乡的变化,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的新变化,为家乡的发展而欣喜、自豪。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家乡的变化,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给同学们展示图片“石家庄旧貌”和“50 年代华北药厂外景”)老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吗?学生:(略)老师: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石家庄旧貌”和“50 年代华北药厂外景”大家是不是有点不相信呢?赏几幅日石家庄城市的新貌图片。
(让大家欣赏图片“石家庄城市新貌”、“石家庄夜景”和“石家庄的交通”)是感觉石家庄的变化很大呀?学生:《路》老师:石家庄在变,我们的家乡也在变,课前我们大家对当地某些显著变化做了社会调大家都是怎样调查的呢? 都调查到了什么? 有什么想法呢? 我们大家下面分小组进行交流(过渡)二、讲授新课(一)我家门前新事多活动一:社会调查交流(同学们分组对社会调查进行交流。
)老师:同学们,大家刚才交流了一下家乡变化的社会调查情况,大家都是怎样调查的?学生:(略)老师: 同学们有的向爸爸妈妈等长辈询问的,有的是通过网络、图书资料等调查来的,有的同学通过走访一些村委会等机构得来了等等,看来同学们的调查方式还挺多的。
大家都调查了哪些方面呢? 给大家说一说。
学生;略老师:同学们调查的还挺广泛,涉及了住房、生活环境、精神面貌、菜市场、衣着、家庭经济收入、家用疆等方面的变化,那大家对自己调查的结果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学生:(略)老师: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的家乡正在飞速发展,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委化,让我们一起来关心我们家乡的变化吧学生: (略)老师: 我们的家乡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城市街遵改头换面; 休闲锻炼人人爱:郊区荒地旧貌换新颜: 祭祖方式现代化、环保化..-下面我们大家可以把你们在调查中搜集的图片、资料制作成“家乡变化”剪贴报展示给大家。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家乡新变化》,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与关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媒体展示、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家乡新变化》,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启发学生关注社会变化,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奉献精神。
二、教学内容《家乡新变化》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心与热爱。
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家乡照片、家乡地图、家乡发展的相关资料。
2.白板、黑板、粉笔/白板笔。
3.学生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照片和家乡地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向学生提问:“你们对自己的家乡了解多少?家乡有什么变化?”2. 学习新课•第一步: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对家乡发展的认识。
教师设计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家乡的发展变化,并向全班汇报。
•第二步:通过多媒体展示家乡的变化,并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改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第三步:教师讲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对学生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四步: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发展的想法和建议。
3. 拓展延伸教师通过课外视频、故事等形式,提供更多关于家乡的发展变化的资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关心。
4. 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家乡对每个人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乡建设。
5.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调查家乡的发展变化,并写一篇小短文描述家乡的变化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心与热爱。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家乡新变化》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访问、观察等形式收集资料,了解家乡的过去,认识家乡的今昔变化;2.通过调查、访问、对比感受家长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怀;3.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同学查找资料、访谈、资料研究、合作交往的能力。
4.进一步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小关心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收集家乡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有关故事,了解家乡的变化;难点:激发同学对家乡的自豪感。
【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历史、地理、人文等有关故事和图片资料,了解家乡变化的情况;2.希沃课件的制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活动一:感受家乡新变化1.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视频看完后)师:哪位小朋友能告诉我,什么在变化?(交通、道路)2.其实,家乡的变化远不止这些,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到第26页,认真看一看图中都给我们展示了家乡哪些方面的变化呢?然后说一说。
(用要求的展示语表述)3.师:看来,我们的家乡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城市街道改头换面;休闲锻炼人人爱;郊区荒地旧貌换新颜;祭祖方式现代化、环保化等等。
活动二:家乡变化大搜索1.师:除此之外,你们还知道哪些事物也在变化着呢?课前同学们都已分小组对家乡的变化展开了调查,哪一组先来分享下?2.根据表格,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评。
师:同学们调查的还挺广泛,涉及了衣食住行乐等方面的变化。
(板书:衣食住行乐)中间穿插询问:你是怎样调查得来这些信息的?(有向爸爸妈妈等长辈询问的,有通过网络、图书资料等调查来的,有通过走访一些机构得来的)看来同学们的调查方式还挺多的。
活动三:“家乡变化”大展示1.过渡:刚才大家交流的很好,看来家乡的变化可真不少!下面就请你们将做好的“家乡变化”剪贴报展示出来,并介绍给大家吧!2.小组展示并介绍。
3.小游戏(变化大考验)——你们透过调查,已经了解到周边很多的变化,老师这里有一个大考验,想要考一考大家,谁想来挑战一下?(真聪明)活动四:家乡变化辩一辩1.师:通过同学们展示搜集的资料,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家乡变化得巨大,给生活带来了便利。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家乡新变化》优质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家乡也有了新的变化,了解家乡的建设成就是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传统内容之一。
但学生年龄小,对家乡变化的对比体验不深刻,面对家乡的变化,可能有着不同的情绪,需要积极引导,让学生全面了解家乡的变化,感受家乡前进的足音,树立参与家乡建设的意识,激发对家乡美好未来的憧憬。
教学目标1.发现家乡的变化,感受家乡变化带来的影响,对家乡发展变化感到高兴、自豪。
2.了解家乡的文化特色,感受其中的魅力,热爱家乡优秀的特色传统文化。
3.愿意传承家乡传统文化,愿意为家乡未来的发展出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家乡的变化,关心家乡的发展。
教学难点:发现家乡变化背后的原因,体会家乡人民优秀的品质。
教学准备1.发放调查报告,学生课前进行小调查,对家乡变化进行全方位的资料收集,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归类整理。
(可请求家长帮助)2.相关授课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我家门前新事多1.师:课前我们做了《家乡新变化》的小调查,请大家在4人小组里,把自己的调查报告与大家一起分享。
然后交流展示。
“家乡变化”大搜查姓名_______ 寻访方面________ 寻访时间_________要求:1.选择“家乡建设”“人们的衣食住行”“文明习惯”中的任一方面进行寻访。
2.通过采访大人、查资料去了解家乡的变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些资料展示出来。
(教师全班巡视,适时指导学生的小组交流,并进行有效引导。
)2.全班交流。
生:我调查的是学校的变化,大家看(出示老校图片),这是永清老校区,我们一二年级都在这里度过,这里校园比较小,只有两栋教学楼,操场的活动范围也不大。
马上就要搬到天地新校区了(出示新校图片),这里有标准的足球场和篮球场,还有攀岩壁,以后我们的体育课就更丰富了!学校还有很多特色的活动室,比如创客空间、录播室、小剧场等等。
对了!这里还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有鸸鹋、孔雀、山羊……以后课间休息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经常去看它们,真是太幸福了!师:是呀,学校是家乡的一处缩影,像这样的变化还有很多呢!你们发现了吗?生:通过爸爸妈妈的讲述以及查阅相关资料,我知道了武汉天地商圈以前叫麻阳街片区。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背景本教案适用于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的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的教学设计。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对家乡的观察、感受和思考,领略家乡的新变化,培养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新变化。
•培养爱家乡的情感。
•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内容1.家乡的新变化2.对家乡的感受和思考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新变化,从而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让他们思考和观察家乡的变化。
教学方法1.图片、视频展示法。
2.联想法。
3.问题导向法。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家乡,引入本课学习内容;2.让学生看一组图片,了解家乡的新变化;3.听一段旁白关于家乡新变化的介绍。
步骤二:学习(20分钟)1.展示家乡新变化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聆听旁白,并观察图片;2.让学生描述图片和感受,初步认识家乡变化。
步骤三:拓展(10分钟)1.引导学生对家乡新变化进行联想,思考家乡为什么发生变化;2.让学生以问题形式思考:家乡变化后带来的利与弊分别是什么?如何去解决存在的问题?步骤四:巩固(15分钟)1.让学生写一篇《我爱家乡》的小短文,回顾学习的内容;2.调查家长同学对家乡的看法和态度。
步骤五:归纳(5分钟)1.总结和归纳家乡的新变化;2.引导学生再次表达对家乡的情感。
注意事项1.教学时要按照学生认知的顺序展开,以简单和易于理解为标准;2.虚实结合,用目睹和感触的方式激发情感体验;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悦地学习。
4.课后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我家乡的变化》,练习写作和思考的能力。
总结本课教育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家乡的变化,并培养强烈的家乡责任心和自我进步的意识。
通过现实生活的案例和教学方式的应用,激发小学生对家乡热爱的情感,让学生从小就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为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做出积极的贡献。
家乡新变化-部编五·四学制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家乡新变化-部编五·四学制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近年来所取得的新变化;2.掌握新变化产生的原因和背后的奋斗历程;3.培养学生的感恩和自豪之情,激发其个人发展的动力。
二、教学内容1.家乡新变化的内容和影响;2.家乡新变化背后的奋斗历程;3.感恩家乡,回报家乡的行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老师可以使用以下问题导入话题:•你们家乡有什么变化吗?•这些变化对你们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呢?2. 正文环节(1)家乡新变化的内容和影响老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家乡的新变化,例如:•我的家乡修了很多新路,出门方便了不少。
•以前家乡的健身场所很少,现在新建了很多体育场馆,我们可以更方便地进行体育活动了。
对于学生说出的每一个变化,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它带来的实际影响,例如:•道路建设方便了交通,使人们能够更快地到达目的地;•体育设施的增加,可以促进孩子们的身体健康。
(2)家乡新变化背后的奋斗历程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家乡新变化背后的奋斗历程,包括政府部门和广大人民共同的努力。
学生通过了解历程,可以更好地理解家乡变化的来龙去脉。
(3)感恩家乡,回报家乡的行动要让学生感恩家乡,想到和家乡有关的一些行动是非常好的。
比如:•做家务,给父母出行安排乘车路线,这是为了家人的方便;•努力学习,将来成为有用之才,为家乡、为人民的发展尽一份力。
3. 活动环节可以安排学生收集家乡的新变化,或者写一篇感恩家乡的作文,落实感恩家乡的行动。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感受到对家乡、对人民的回报。
四、教学总结通过此次教学,让学生了解家乡近年来所取得的新变化以及变化背后的奋斗历程,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回报家乡和人民,落实感恩家乡的实际行动。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能够理解家乡发生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影响;•了解家乡发生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文化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家乡发生的变化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难点:了解家乡发生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一)教学材料《家乡新变化》故事内容。
(二)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向学生提问:“你们家乡有没有发生过变化?变化有哪些?”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家乡的变化。
2.讲故事(10分钟)请学生仔细阅读《家乡新变化》故事内容,并进行讲解。
3.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家乡的变化,并探讨发生变化对人们生活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4.思考问题(15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小组讨论的结果回答以下问题:•家乡发生的变化对人们生活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和文化?5.表演(20分钟)请学生组织表演,展示在生活中怎么样保护环境和文化。
6.总结(5分钟)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及收获。
四、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活动观察学生的表现及回答问题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2.设计一张测验来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五、教学反思1.故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家乡发生的变化对人们生活和生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2.分组讨论和思考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思考和交流;3.表演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保护环境和文化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保护环境和文化的意识和责任感;4.在评估和反思中发现,个别学生在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考问题上存在一些困难,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帮助。
家乡新变化教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
主题:家乡新变化1. 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家乡位于省会城市西北部,地处天然气资源丰富的河谷地带。
整个地区山清水秀,交通便利,是一个宜居宜游的地方。
2. 家乡发展变化的概况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投资的增加,家乡的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
许多老旧的建筑被改造成现代化的商业综合体,大幅提升了城市的面貌。
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科技含量提高,产值大幅增加。
3. 家乡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家乡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
政府不仅加大了对环境管理的力度,同时还鼓励居民绿化环境,提高城市的整体品质。
城市规划上,家乡着力打造宜居城市,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宜居性。
4. 家乡社会治安和法治建设家乡积极加强社会治安和法治建设,完善法律体系,严格执法,努力为广大裙众提供一个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
也开展了大量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使全社会形成遵纪守法、文明守法的良好氛围。
5. 家乡对未来的规划家乡未来的规划是建设成为现代化、宜居宜游的城市。
政府将继续加大投资和政策支持,鼓励创新创业,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还将加强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规划,努力打造一个更加宜居、宜商、宜游的家乡。
结尾:家乡的变化让人感叹不已,我们有理由期待家乡的未来,更有责任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6. 家乡文化传承与保护家乡不仅注重经济和社会发展,还非常重视本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在近年来,家乡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举办了一系列的传统文化节庆和展览活动,让居民和游客更加了解和欣赏家乡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家乡还加强了对文化产业的扶持,鼓励当地艺术家和手工艺人发展自己的作品,并且加大了相关文化产业的宣传推广力度,使家乡的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7. 社会治安与法治建设在城市化进程中,家乡重视社会治安和法治建设。
警方加大了对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建立了更为健全的社会治安体系,使人们生活在一个安全、有序的环境中。
16.家乡新变化-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16.家乡新变化-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家乡新变化的基本内容。
2.通过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家乡认同感和责任意识。
3.提高学生的地理、历史意识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新变化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去关注家乡变化的原因和背后的历史、经济、社会等因素。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情况,询问家乡有哪些新变化。
2.引导学生表达对家乡新变化的感受和想法。
3.明确本节课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授与探究
1.教师介绍家乡新变化的基本情况,呈现相关图片或视频。
2.通过提问和回答的形式,让学生尝试分析家乡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变化背后的历史、经济、社会等因素,并展开探究。
三、交流与总结
1.学生自由讨论家乡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教师给予点评和总结,再次强调家乡变化的意义和作用。
3.提醒学生要关注和参与家乡的变化,发挥自己的作用和责任。
教学评价
1.通过课前导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2.通过讲授与探究,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和分析能力。
3.通过交流与总结,巩固学生的理解和印象,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4.评价方式:课堂表现、作业、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综合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新变化教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新变化,增强爱家乡的意识。
2.让学生明白新变化的背后是人们的努力和智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公民意识。
教学内容:
1.介绍家乡的新变化。
2.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写一篇短文或画一幅图,描述家乡的新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先播放一段家乡的改变的视频或幻灯片,向学生介绍一些家乡新变化的情况,让学生了解到家乡的新变化有哪些。
二、呈现新变化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家乡新变化的图片,如城市建设、交通、教育等各方面的变化。
请学生跟随图片,找出这些变化并记录下来。
三、讨论新变化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新变化是怎么来的?是谁创造了这些变化?是哪些人在为这些变化奋斗?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在此基础上,给出一些合理的解释,并引导学生对新变化的背后进行深入探究。
四、总结并展示
五、慢慢来
该部分可选用孙燕姿的《慢慢来》来作为家乡发展变化的主题曲,可以通过音乐和歌词,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展示家乡新变化的图片和视频,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家乡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并通过讨论和总结,让学生发现新变化背后的原因和努力。
这样的
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公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