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变异性与心衰风险
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11 对象 ①A组 : . 9 6例均 为我院门诊和住院者 , 2 内未使用 B受体 阻滞剂、 W 抗胆碱能药和血管 紧 张素转换 酶 抑 制 剂 。经 询 问 病 史 、 检 以及 B超 、 体 心 电图和实验室检 查 除 外 继 发性 高 血 压 、 自主神 经
13 统计 学处理 .
原发性 高血 压者存在 自主神 经功能损 害, 其损 害程度与原发性 高血 压伴 心功能损 害程度相关。
【 关键词 】 心率变异性
原发 性高血压 自 主神 经功能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mo - 4 (08 14 4 94 8 7o 20 )7) ) 1) o 20 2
检验。
计量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用
功能紊乱 , 患者均符合 20 04年 WH /S O IH高血压诊 断分级、 分层标准 , J其中男性 6 O例、 女性 3 例 , 6 年
龄平均(6 6 96 岁。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功能评 5. ± .) 定应 用美 国纽约心脏 协会 ( Y N HA) 心衰 心功 能分 级 法 , I~Ⅱ 级者 6 例 , ~ 6 Ⅲ Ⅳ级者 3 ; O例 ②B组 : 为体检证 实无 器质性 病变 的健 康对 照者 8 1例 , 性 男 5 、 6例 女性 3 , 5例 年龄平 均 (66± . ) 。 4 . 6O 岁
【 中图分类号 】 R 4.1R 4 . 5| 4 ;5 41 D
心率变 异性 ( R 是 一 项 经 济 方 便 的无 创 伤 H V) 性技术 , 检 测 心 脏 自主神 经 张 力 最 好 方 法 … , 是 可
司 生产 的 E G A C L B型 3通 道 动 态 心 电 图 ( C 记 D G) 录器 , 带模 拟 V 、 5和 a F导 联 连 续 监 测 2 h 磁 。V V 4。
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脉压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
Z N n — e , U h ol , I h nyn LU L , E h oh a Z U S a — n HO G Hagm i L 0 Z a —n LU C u —a , I i G N Z a —u , H h nj i u (ntue f adoaclr ce c , iqa H si lT e hr Mit y e i U i r t, hn qn Istt i o C rivsua S i e Xn io opt , h T i n a d la M dc ir l a nv s y C og ig ei
摘 要: 目的 通过对冠状 动脉粥样硬化性 心脏病 ( 冠心病 ) 心力衰竭 ( 心衰 ) 者脉压 与心率变 异性 (errt 患 hata e
vr bly H V) ai it, R 的分 析 , 讨 脉 压及 H V对 冠 心 病 心 衰 患 者 自主神 经 功 能 的影 响及 其 预后 意 义 。方 法 选 择 冠 a i 探 R 心病 心衰 患者 11 , 时 采 用动 态 血压 监 测 与 1 0 例 同 2导 联 动 态 心 电 图 检 查 , 脉 压 ≥6 g组 ( 脉 压 以 0mm H 宽 组 , : 8 1m g 0 13k a 和 脉 压 < 0m g组 ( 常 脉 压 组 , = 3 分 为 两 组 , 其 进 行 分 析 并 随 访 观 n 3 , m H = .3 P ) 6 m H 正 n6) 对 察 。结 果 宽 脉 压 组 年 龄 明 显 大 于 正 常 脉 压 组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1 ;2 差 P 0O ) 4h收 缩 压 、 白昼 及 夜 间 收 缩
心率变异性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浅谈心率变异性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关键词:心率变异性心血管疾病心率变异性是指逐次心跳rr间期(瞬时心率)不断波动的现象,目前认为这种心率不规则性变化的主要机制是心脏节律直接受心脏交感和心脏迷走神经的双重调节并相互制约的。
因此许多学者把检测hrv作为评价自主神经系统张力的重要指标,且他们认为hrv 降低常常提示迷走神经张力降低或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而低hrv与死亡及影响心脏的不利因素有关。
目前国内外研究认为动态心电图能很好地反映心率昼夜变化的规律,因此用它来记录和分析hrv,并用于确定心血管疾病的病情发展和预后。
一、原发性高血压与心率变异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植物神经系统受损,多数学者认为,导致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迷走神经张力减低从而使hrv降低的可能原因有:①动脉压力感受器功能失调或受损导致迷走神经张力减低,大动脉顺应性降低,心脏压力负荷过重,心肌耗氧增加,心肌灌注相对不足,导致心肌缺血损伤,使迷走神经活性减低,交感神经张力增高;②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递质大量释放,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升高及肾素-血管紧张素激活,阻力小动脉收缩增强,心脏自主神经受损丧失了迷走神经对心肌的保护作用;③血压升高还能引起心脏器质及功能性损伤,出现心肌肥厚和间质纤维化,心肌排列紊乱,造成心肌重构,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且hrv减低程度随左室重构过程的进行而逐渐加重。
二、冠心病与心率变异性冠心病患者在出现临床症状前即可表现自主神经功能损害,hrv 降低,其原因是由于心肌长期缺血、缺氧,对室壁机械、化学感受器产生刺激作用,并通过心-心反射活动改变了心脏自主神经调节的均衡性,迷走神经活性的降低减弱了对抗交感神经活动的作用,导致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表现出的降低。
冠心病患者hrv降低,与死亡率的增高成正相关。
在冠心病患者存在伴有心脏事件的心绞痛患者中lf/hf比值显著增高,提示该群体中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以交感活性的增高为显著,而交感过度激活可导致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外周阻力
正常情况下 主要是 小A呈部分收缩状态 小A对血压的阻力 当血管的口径发生变化 就可影响血压的高低 其次为毛细血管 与血管的口径有关 并成为决定舒张压的 最主要因素
循环血量 正常成人循环血量 约为5000ml且维持恒定 当血量增加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上升 反之,出血会使血压下降
失血量占全身血容量20%时 收缩压会降低30mmhg左右
血压的 评估与测量 及异常时护埋
血压的评估
血压(blood pressure)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 管壁的侧压力。 一般指动脉血压,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 随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而发生规律性的波动。 在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上升达到的最高值称为 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 当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达到的最低值称为 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 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称为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三)高血压危象:血压在短时间内升高,收缩压大 于260㎜Hg,舒张压120㎜Hg以上,病人出现头痛、 烦躁、多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或潮红、视力 模糊等征象。 (四)高血压脑病:指血压急剧升高的同时伴有中枢 神经功能障碍如严重头痛、呕吐、神志改变,重者 意识模糊、抽搐、癫痫样发作甚至昏迷。 (五)高血压急症:病人血压在短时间内(数小时或 数天)急剧升高,伴有心、脑、肾重要器官严重损 害或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危重状态。
动态血压监测
适应症 1.确诊可疑的高血压患者。 2.判断“白大衣高血压” 和顽固性高血压。 3.捕捉阵发性血压升高, 协助鉴别继发性高血压。 4.评价抗高血压药物的疗 效及指导治疗。 5.血管迷走性晕厥及起搏 器综合征。 6.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者。 禁忌证 1.须保持安静休息的患者, 如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 性心绞痛。 2.血液系统疾病、严重皮 肤疾病、血管疾病、传染 病急性期。 3.严重心律失常,如频发 早搏、心房颤动(因不易 达到准确的自动血压测 量)。
高血压合并心衰的药物治疗选择
高血压合并心衰的药物治疗选择概述高血压和心力衰竭是两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二者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同时存在于同一个患者身上。
这种同时存在的情况被称为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治疗此类患者时需要考虑到两个疾病的特点和相互关系,以选择最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一、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的基本概念1. 高血压: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由于长期不可调节性高动态动脉硬化引起进行性丧失动脉弹性、管壁增厚及反应性紊乱为主要表现。
2.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功能减退导致无法满足机体对氧输送和代谢需求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二、单纯高血压药物治疗1. 降压药物分类:包括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
2. 逐步降压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逐渐增加降压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以达到理想的血压目标。
三、心力衰竭药物治疗1. 补充液体:通过给予盐水、白蛋白等来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
2. 类洛伐他汀(statin):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减少血管内皮功能损伤。
3. 利尿剂:促进排尿从而消除水肿和减轻心脏负担。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高效Angiotensin II受体拮抗剂(ARB):通过抑制或抵消肾素-盐类激素系统对高血压、心力衰竭的危害作用。
四、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选择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高效Angiotensin II受体拮抗剂(ARB):这些药物能够降低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并对心脏具有保护作用。
2. 利尿剂:通过增加尿量,减少循环血容量,从而减轻心脏负荷。
3. 钙通道阻滞剂(CCB):可以降低血管的阻力和收缩压,从而减轻心脏的工作负担。
4. β受体阻滞剂:通过降低心率和心肌收缩力,来减轻心脏的工作负荷。
五、药物治疗中的注意事项1. 不同患者需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条件调整用药剂量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2. 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些药物可能会相互干扰或产生不良反应,医生需要细致地评估并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高血压的降压治疗及血压变异性课件
如何降低晨峰血压?
霍震,等.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分析. 张维忠.血压变异和晨峰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中华心血管杂志,2006,34(3):287-288
选用长效的24h平稳降压药
谷峰比值(T/P)>50%
平滑指数(SI) >0.8
半衰期长
2、杓 型 血 压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2010, 15:173–180
Clinical Focus,September 5,2005, vol 20.No17
高血压时间治疗学具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的时间治疗学主要目的有3个:平稳降低整体血压水平、维持夜间血压适度下降、抑制清晨觉醒后的血压骤升,最终有效保护靶器官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委员会第六次报告 (JNC -VI)中推荐选用日服一次能够 24小时平稳降压的长效降压药 ,体现了对高血压的时间治疗学原则。
1
IMT: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征象,可预测卒中或心梗事件的发生
2
LVH:左心室肥大(LVH)即心脏结构发生改变,显著增加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3
4
微量白蛋白尿:是早期肾脏损害的标志,是心血管事件重要的预测因子
靶器官损害与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2007, 25:1105–1187
血压的昼夜节律在清晨最为显著,此时,人体由睡眠状态转为清醒并开始活动,血压从相对较低水平迅速上升至较高水平,这种现象即为“血压晨峰” 计算标准:起床后2 h平均血压与包括夜间最低血压在内的1 h平均血压(即最低血压及其前后两个血压测得值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值3
心衰病人的血压管理如何控制血压以减轻心脏负担
心衰病人的血压管理如何控制血压以减轻心脏负担心衰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心脏疾病,其特征是心脏无法有效泵血。
心衰病人的血压管理至关重要,因为高血压会加重心脏负担。
本文将探讨心衰病人的血压管理策略,以帮助他们控制血压,减轻心脏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一、心衰病人的血压目标心衰病人的血压目标应根据其个体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降压治疗的目标是将收缩压降至<130 mmHg,舒张压降至<80 mmHg。
然而,对于年龄较大或有多种合并症的心衰病人,可适当放宽目标,避免低血压引起的不良反应。
二、非药物治疗措施除了药物治疗外,心衰病人还可以通过一些非药物的措施来控制血压。
1. 控制体重:肥胖是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
心衰病人应通过控制饮食和适度运动来减轻体重,降低血压。
2. 限制钠盐摄入:过多的钠盐摄入会导致体内水分潴留,增加血容量,进而升高血压。
心衰病人应限制每天的钠盐摄入量,一般不超过5克。
3. 合理饮食:心衰病人应保持均衡的饮食,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减少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4. 减少饮酒和戒烟:过量的饮酒和长期吸烟会导致血压升高,心衰病人应减少饮酒量并尽量戒烟。
5. 控制情绪:心理压力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进而引起血压升高。
心衰病人应学会放松自己,避免情绪波动。
三、药物治疗措施对于心衰病人来说,药物治疗是降压的主要手段。
以下是常用的降压药物: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ACEI能够抑制血管紧张素的生成,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常用的药物有卡托普利和依那普利。
2.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ARB能够阻断血管紧张素受体,降低血压。
常用的药物有洛沙坦和缬沙坦。
3. 乙型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β-Blocker):β-Blocker能够阻断肾上腺素的作用,减慢心率,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常用的药物有美托洛尔和比索洛尔。
4. 钙离子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干扰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减慢心脏收缩,降低血压。
血压变异性及其临床意义
血压变异性及其临床意义血压变异性是指血压的波动情况,目前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测量,对于其波动机制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认识,但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血压变异性对于高血压靶器官心、脑、肾损害的诊断及预测有重要的意义,血压变异性越大,靶器官损害越大,选择长效降压药物,联合用药,能降低血压变异性有利于实现平稳降压,从而降低靶器官的损害。
标签:血压变异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平稳降压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又称血压波动性,表示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情况,是定量评价心血管自主神经活动的无创指标,主要反映交感和迷走神经对心血管的动态调节过程[1]。
1733年,Stephen Hales用玻璃管插入大鼠的四肢血管处观察动脉搏动,最早描述了血压随时间变化而波动,并宣称“在动物的一生中,随时间变化不可能出现相同的搏动”[2]。
此后大量科学家对于血压变异性进行了研究,但是对于血压变异性的量化研究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测量方法。
1960年以后动态血压计的临床使用,为其测量提供了方法。
目前对于血压变异性一般应用动态血压变化的标准差来表示,包括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SSD),舒张压标准差(24 hDSD),白昼收缩压标准差(dSSD),舒张压标准差(dDSD)及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舒张压标准差(nDSD)。
1 血压变异性的产生机制一般情况下,正常健康人的血压呈周期性波动,在人体可耐受的范围内变化。
昼夜之间的变化有恒定规律,波动曲线类似杓型,有时夜间血压可低于白昼血压10%~20%。
一般在夜间2时~3时处于最低谷,凌晨血压上升,白昼处于较高水平,多数人有双峰(6时~8时和16时~18时),呈“双峰一谷”表现。
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规律受到破坏,使血压变异性增大。
Mancia等[3]研究正常健康人群、轻度高血压及重度高血压患者三组人群的血压变异性,发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明显大于健康人,且重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最大。
心衰诊断金标准
心衰诊断金标准心衰(HF)也被称为心力衰竭,是指心脏不能按照一般正常健康人的要求正常收缩和舒张,从而导致机体血液循环异常而发生的心血管疾病。
它是最严重的心脏疾病,也是研究者和临床医生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心衰有多种症状,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将心衰分为四种类型:急性心衰(AHF),慢性心衰(CHF),慢性心衰进展(CHF)和稳定态心衰(SSHF)。
以上四种心衰都需要比较准确的诊断,以确定患者的病情是否在变化,以及患者是否适合接受心衰治疗。
但是,患者的症状可能会有所变化,因此有必要确定一种金标准,以用于确定和诊断心衰。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心衰可以用多种不同的参数,如心率变异性、高压拍升高;心率失常;心脏率;肾素水平;症状和体征;电解质平衡;心脏影像学等来诊断。
其中,心率失常、血压拍升高以及肾素水平是最常见的心衰诊断参数。
三个参数均可用于心衰的诊断,但是要加以结合。
心率失常作为心衰诊断的金标准,有一定的程度。
根据诊断标准,心率失常大于50次/分钟是心衰诊断的金标准,其中包括心律不齐、房颤、室颤等。
这些心律失常会导致血流量改变,从而使机体组织受到损伤,并出现症状。
血压拍升高是另一个常用的心衰诊断标准,在心衰的患者中,舒张压(DBP)大于110mmHg,收缩压(SBP)大于140mmHg时可以确定患者患有心衰。
肾素水平也可以用来诊断心衰,当肾素水平在血液中高于正常水平时,可以判断患者患有心衰。
此外,还可以通过心脏率检查、症状和体征检查以及心脏影像学等参数来确定心衰的诊断标准。
总之,心衰有多种症状,从而可以用多种参数来诊断。
这些参数包括心率失常、血压拍升高、肾素水平、心率失常、心脏率、症状和体征、电解质平衡以及心脏影像学。
其中,心率失常(心率失常大于50次/分钟)、血压拍升高(收缩压大于140mmHg,舒张压大于110mmHg)和肾素水平(肾素水平高于正常水平)是最常用的心衰诊断标准,因此可以作为心衰的金标准。
高血压伴心衰如何用药
高血压伴心衰如何用药四川三台 621100高血压是一种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常见的疾病,有部分患者还会在高血压的影响下产生心衰等并发症,使患者的生命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
而在对高血压伴心衰患者的治疗中,只有考虑到这两种疾病的关系与药物效果进行用药方式的制定,才能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更加有效地控制。
什么是高血压伴心衰?在介绍高血压伴心衰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分别了解一下高血压与心衰这两种疾病。
高血压这种疾病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这是一种在现代社会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表现为患者的血压超出了正常数值,并且对人的心脏、血管等各处器官造成了一定的损伤,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相当大的威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高血压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了逐年上涨的趋势,而且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了患者年轻化的趋势;此外,由于高血压这种疾病目前无法彻底治愈,因此需要患者长期服用降压药物以及通过适当的生活方式来进行血压的控制,才能避免患者受到高血压的影响。
心衰的全称为心力衰竭或心肌衰竭,是一种在人体血液循环的过程当中心脏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无法排出与人体静脉回流量以及身体组织新陈代谢所需血液量的疾病。
通常情况下,心衰并不会单独出现在患者的身上,而是经常与其他的疾病一同发作,进而导致患者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
那么,什么是高血压伴心衰呢?上文提到过,心衰是一种会随着其他疾病一同出现的心脏疾病,而这里的“其他疾病”当中就包含了高血压。
当人们患上高血压之后,人体心脏的负荷就会随着血压的上升而出现相应的增大,一旦患者心脏的负荷超出心脏的承受能力的情况时,患者的心肌就会尝试进行形态改变来满足心脏泵出血液的需求,进而导致高血压患者的心室逐渐肥大,直到心室肥大到影响患者心脏的舒张功能而导致心脏代谢功能失代偿,进而导致患者发生心衰。
不仅如此,根据医学研究发现,高血压这种疾病会对人体的血管内皮造成一定的损伤,进而使人体血液的循环阻力上升,从而使心脏的负荷进一步加重,如果此时患者患有心衰的话,那就很有可能在高血压的影响下导致心衰的进一步恶化。
心衰诊断金标准
心衰诊断金标准
心衰是慢性心力衰竭的一种,是由于心脏的出血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疾病。
心衰的发病率正在不断上升,成为当今全世界最常见的慢性心脏病之一。
随着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对心衰的诊断准则也日益严格。
心衰诊断金标准包括:
1、心功能状态:心衰的患者可能出现心脏功能受损,表现为心电图改变、心尖部收缩压下降、心率变异性加强或心脏后壁出现肥厚等。
2、心室内收缩压低于50mmHg:心室内收缩期压低于50mmHg时,心功能受损严重,可诊断为心衰。
3、心脏疾病的有效治疗:有效的心衰治疗应包括一系列治疗措施,以缓解心衰患者的症状,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4、功能性下降:心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身体功能性可能明显下降,表现为肢体肌肉萎缩,心率变异增加,血压下降,体液平衡紊乱,包括体重减轻、多尿、水肿等情况。
5、B型超敏蛋白增加:心衰患者多表现B型超敏蛋白的增加,表明其心肌细胞受到细胞破坏性损伤。
6、心电图改变:心衰患者心电图改变多表现为右束支传导阻滞、RVH、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等。
7、心肌酶谱升高:心衰患者的心肌酶(CK、CK-MB和LDH)水平可能升高,提示心肌细胞破坏严重。
伴随着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此类金标准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情,更好地开展治疗。
根据心衰的金标准,医生可以采取正确的诊断与治疗措施,按病情进行治疗,有效减轻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为了预防和减少心衰患者的发病率,建议患者进行定期体检,及早发现病变,采取相应的治疗和保护措施。
综上所述,《心衰诊断金标准》是心衰诊断的重要参考,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给患者带来实际帮助。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高血压的诊断性评估
确定血压水平及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判断高血压的原因,明确有无继发性高血压寻找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
分类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正常血压 <120 <80正常高值 120~139 80~89高血压 ≥140 ≥90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60 ≥10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
3级高血压SB
1-2个其他危险因素
中危
中危
很高危
≥3个其他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
高危
高危
很高危
临床并发症或合并糖尿病
很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修订版
将合并糖尿病患者划为很高危人群
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
·高血压(1-3级)·男性55岁;女性65岁·吸烟·糖耐量受损(2小时血糖7.8-11.0 mmol/L)和/或空腹血糖异 常(6.1-6.9 mmol/L)·血脂异常:TC≥5.7mmol/L(220mg/dL)或LDL-C> 3.3mmol/L (130mg/dL)或HDL-C<1.0mmol/L(40mg/dL)·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腹型肥胖:(腰围:男性≥90cm 女性≥85cm)或肥胖(BMI ≥28kg/m2)·高同型半胱氨酸>10mol/L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修订要点及特色
指南修订的概况
卫生部疾控局委托高血压联盟(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对2005版高血压指南进行修订2009年2月18日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中心和中国高血压联盟在北京召开指南修订新闻发布会2009年4月开始正式修订工作,近100位专家分工撰稿,多次讨论,修稿,定稿2011年5月15日更新版指南主要内容在北京发布
心血管领域十大进展
⼼⾎管领域⼗⼤进展2011年是⼼⾎管医学持续丰收和充满活⼒的⼀年。
全世界今年累计发表了约50000篇相关论⽂,约较2010年增长了6%。
这⼀年,在⼼⾎管研究领域虽然缺乏⼗分耀眼的明星分⼦和重⼤突破性的进展,但在⼼⾎管细胞⽣物学、分⼦⽣物学、⽣理病理学、转化医学、临床诊断和治疗药学等⽅⾯,都在持续地深⼊和扩展,并且有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和进展。
这⾥我们将着重介绍其中的⼗项主要进展和100项研究成果。
其研究进展主要有以下⼗个⽅⾯:⼼⾎管⼲细胞和再⽣医学的研究主要包括⼼脏内在⾃⾝⼲细胞研究(Cell Stem Cell 9:527);⼼⾎管残存的前体细胞(JMCC 50:269;50:304);脂肪、系膜细胞和⽪肤细胞可诱导的⼼脏多能⼲细胞(Nature 2⽉;Circ Res 109:923),并成功地应⽤⼲细胞⼈⼯培养出⼼肌细胞、⾎⼩板、红细胞、起搏细胞、⾎管和⼼脏(Nature Cell Biol 13:215;Science TM 2⽉;Acta Biomaterial 1⽉,PLoS One 3⽉、Blood 11⽉);证明损伤⼼肌可以⾃我修复(Nature,6⽉;PNAS 5⽉;Cir Res 109:1415);现已将⼲细胞成功应⽤于临床治疗⼼梗(Lancet 378:1847)等等。
⼼⾎管全基因组相关联研究(GWAS)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房纤颤、脑卒中、⾼⾎压、糖尿病、⾎管硬化、⾎脂异常等多数⼼脑⾎管病均⼴泛地开展了GWAS的研究,发现了⼀系列疾病相关基因和遗传变异,包括⼼肌⽼化基因(JBC 2⽉、6⽉);肥胖基因(Nature Genet 5⽉);衰⽼基因(PLoS Gent 4⽉);ACD相关基因(Nat.Gent 6⽉);⾼⾎压相关基因(Nat.Gent. 6⽉)等等,为⼼⾎管病发病的遗传背景、表型差异、诊断和个体治疗提供了研究基础(Nature Genetics 3⽉、9⽉;Nature Doi :10.1038, Nature 12⽉等等)。
高血压患者不得不防的三个“隐形杀手”
高血压患者不得不防的三个“隐形杀手”随着科普宣传的不断深入,“高血压”这个医学名词已为大众所熟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高血压的危害并不在于血压升高本身,而在于血压升高可能导致的并发症,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和中风(卒中)等。
除上述常见并发症外,高血压患者身上还潜伏着3个默默无闻、易被忽视,但同样危险的“隐形杀手”,应当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一、心衰焦点:一半心衰归因于高血压,90%的心衰患者有高血压史。
高血压与心力衰竭的关系非常密切,高血压是心力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和病因。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人群中40%~50%的心力衰竭归因于高血压。
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是正常血压者的2倍(男性)或3倍(女性)以上,约90%的心力衰竭患者在发生心力衰竭前,曾有高血压史。
从高血压进展到心力衰竭通常需数年或数十年。
高血压如何进展到心力衰竭?国外学者认为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二是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
前者以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为主,后者以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为主。
对策:积极控制血压,有效减少心衰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近年来,虽然心力衰竭的治疗手段不断提高,但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依然很差,死亡率依然很高。
因此,疾病的早期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预防心衰发生的合理对策应该是,有效阻断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和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这两个进程中的各个环节。
临床研究证明,降压治疗能逆转左心室肥厚,显著减少约50%的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积极控制血压水平是预防和减少心力衰竭发生的重要途径。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以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滞剂(如安博维)和利尿剂为基础的降压治疗是预防心衰发生的优化组合方案。
提醒:识别心衰的“蛛丝马迹”1. 活动后感到胸闷、气促或心慌。
2. 夜间平躺后出现干咳,端坐或站立时,咳嗽减轻或消失。
3. 入睡后1~2小时,突然憋醒,伴有呼吸急促及喘息,坐起30分钟或更长时间,方能缓解。
心力衰竭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初探
心力衰竭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初探作者:李江科陈少军陈艳俏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第14期[摘要]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
方法选择72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血压监测仪监测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
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心功能Ⅱ级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高于Ⅲ级和Ⅳ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昼夜节律异常是心力衰竭患者的一种有意义的临床指标。
[关键词] 心力衰竭;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临床指标[中图分类号] R5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b)-0029-02心力衰竭是多种器质性心脏病发展的晚期阶段,表现为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的重度受损,并伴有神经与体液激素的改变。
血压作为一个综合反映全身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生理指标,其变化同样也受着神经体液的调节。
正常血压24 h的波动是有规律的,而心力衰竭患者的血压节律的变化又是如何,本研究观察72例心力衰竭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变化,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08年2月~2009年12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72例作为研究组(心衰组),其中,男49例,女23例,平均年龄(62.0±9.3)岁,同时选择门诊及住院的有基础心脏病但无诊断心力衰竭的患者61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1例,女20例,平均年龄(60.3±10.9)岁。
1.2 研究方法采用全自动动态血压监测仪,白天每0.5小时自动测量1次,夜间每1小时自动测量1次,24 h内有效监测次数大于应获得次数的80%。
血压监测分段:06:00~22:00为白昼血压,22:00~06:00 为夜间血压。
1.3 观察指标(1)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和24 h平均压。
(2)昼间平均收缩压、昼间平均舒张压和昼间平均压。
治疗高血压合并心衰的“黄金三角”,服用注意5点,安全有效
治疗高血压合并心衰的“黄金三角” ,服用注意 5点 ,安全有效芶天君都江堰市灌口解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成都611830心衰是指心力衰竭,通常情况下,患病原理主要是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后,其中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排除心脏外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以及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的一种心脏类疾病。
高血压是患者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危险的因素。
因此观察大部分心衰患者,都伴有高血压疾病。
因此在为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的治疗中,控制患者的血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治疗高血压合并心衰的“黄金三角”,同时说明服药时需要注意的5点。
高血压患者在长期的高血压状态下,会促进自身病理性心肌细胞肥大,同时还会使得心肌发生损伤的现象,而后会引起患者的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最终导致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因子激活,使得患者产生心肌重构的现象,最终导致患者发生心力衰竭。
由于高血压是导致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为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时,通过降压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疾病发作的概率,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况,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大部分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较低,因此可以为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例如贝那普利、依那普利以及培哚普利等,还可以使用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例如厄贝沙坦以及氯沙坦等药物。
此外还可以利用醛固酮受体阻滞剂以及交感神经系统阻滞剂进行治疗,例如美托洛尔以及比索洛尔等。
其中将2种或者是3种药物进行联合用药以后,相比于单独使用某一种药物来说,这种治疗方式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黄金三角”是指将醛固酮系统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以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联合在一起用药,也就是将普利类降压药或者是沙坦类降压药、洛尔类降压药以及螺内酯药物进行联合使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况,有效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
但是在进行联合用药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几点,让用药能够更加安全。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心功能受损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3 讨论
血压变异性是指一定 时间内血压变化波动的程度 ,可用一 定时间 内血压总测值 的标准差或变 异系数来表示 。研究显示 , 影响血压变异的因素包括压力感受器敏感性 、环境 因素 、节律 影响和行为 因 素等 。另 外 ,内分 泌激 素 因 素、血 管舒 缩 、
机械因素、其他反射等都发挥一定 的影 响作用 。其 中,压力感 受器的敏感 性对血压变异 的影响作 用最 大。血压降低时 ,压力 感 受器 激活 ,引起交感神经活性升高 ,致心率增快 ,心搏出量
者 1 6 0例作为心衰组 ,按 纽约心脏病 学会心功能分级标 准将 心衰组 患者 分为 4组 , I 组 、 Ⅱ组 、Ⅲ组 和Ⅳ组 ,并 以同
期3 0名体 检 健 康 者 作 为 对 照 组 ,记 录 受检 者 2 4 h动 态 血 压 监 测 获 取 白 天 ( d ) 、夜 间 ( n ) 和全天 2 4 h收 缩 压 变 异 性 ( S S D) 和 舒 张 压 变 异 性 ( D S D ) 。结 果 ( 1 )心衰组患者 2 4 h S S D、2 4 h D S D、d S S D 、d D S D、n S S D、n D S D 均优 于 对 照
心率变异性与心力衰竭相关性分析
心率变异性与心力衰竭相关性分析常爱琴【期刊名称】《《世界复合医学》》【年(卷),期】2019(005)009【总页数】3页(P63-65)【关键词】心率; 变异性; 心力衰竭; 相关性【作者】常爱琴【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心电诊断科江苏泰州225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4心力衰竭是心脏发生率较高的一类综合征,是多种心血管疾病进展到终末阶段的表现,主要是由不同心脏疾病引起心功能障碍后的一种表现,具有进行性特点[1]。
随着研究的深入,慢慢发现不同神经内分泌因子参与心室重塑是心力衰竭发病的实质,且在心力衰竭的出现以及进展中多会同时存在自主神经损害[2-3]。
近些年的研究发现心率在心血管病变的出现、进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被视作心血管疾病病死、全因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进一步提出控制心率水平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预后改善[4-5]。
该研究具体以该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心力衰竭患者96例及健康受检者92名为对象,分析心率变异性与心力衰竭之间存在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该院96例心力衰竭患者视作心衰组,另外选取同期92名健康受检者为对照组,心衰组男54例以及女42 例,年龄:36~81 岁,年龄平均(59.96±10.23)岁,心率<90次/min的患者有47例,心率≥90次/min的患者有49例;对照组男52名以及女40名,年龄:40~82岁,年龄平均(61.34±11.08)岁。
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全部对象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研究对象均除外肝肾功能障碍、精神障碍。
1.2 方法对研究对象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基本资料、再住院情况、死亡情况、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测定研究对象心率变异性指标,包括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相差>50 ms的个数占总心跳数的百分比(PNN50)、5 min 均值标准差(SDANN)、全程相邻 RR 间期之差的平方根(RMSSD)。
2018中国高血压指南:8特殊人群高血压的处理
2018中国高血压指南:8特殊人群高血压的处理9月20日下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征求意见稿)》在京发布。
本文选取“特殊人群高血压的处理”部分,介绍高血压伴冠心病、心力衰竭、卒中、糖尿病等8种临床情况的处理要点。
高血压伴冠心病要点:➤推荐<140/90 mmHg作为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I,A),如能耐受,可降至<130/80 mmHg(IIa,B),应注意DBP不宜降得过低(IIb,C)。
➤稳定性心绞痛的降压药物应首选β受体阻滞剂或CCB(I,A)。
1.降压治疗的目标推荐<140/90 mmHg作为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如能耐受,可降至<130/80 mmHg,DBP不宜降至60 mmHg以下。
高龄、存在冠脉严重狭窄病变的患者,血压不宜过低。
2.药物选择图1 高血压伴冠心病的药物选择高血压伴心力衰竭要点:➤对于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推荐的降压目标为<130/80 mmHg(I,C)。
➤高血压合并慢性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首先推荐应用ACEI(不能耐受者可使用ARB)、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I,A)。
1.降压目标推荐的降压目标为<130/80 mmHg,这一推荐尚缺乏随机对照试验证据支持。
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但尚未出现心力衰竭的患者,可先将血压降至140/90 mmHg,如果能良好耐受,进一步降至<130/80 mmHg。
2.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的处理图2 高血压伴心力衰竭药物的选择高血压伴脑卒中要点:➤病情稳定的脑卒中患者,血压≥140/90 mmHg时应启动降压治疗,降压目标为<140/90 mmHg(IIa,B)。
➤急性缺血性卒中并准备溶栓者的血压应控制在<180/110 mmHg。
➤急性脑出血的降压治疗:SBP>220 mmHg时,应积极使用静脉降压药物降低血压。
患者SBP>180 mmHg时,可使用静脉降压药物控制血压,160/90 mmHg可作为参考的降压目标值(IIb,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压变异性与心衰风险
导读:尽管越来越多地将血压变异性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但其与心力衰竭(HF)的关系尚不清楚。
近日,糖尿病领域权威杂志Diabetes Care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旨在评估两个2型糖尿病队列的血压变异性与HF风险之间的关系。
尽管越来越多地将血压变异性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但其与心力衰竭(HF)的关系尚不清楚。
近日,糖尿病领域权威杂志Diabetes Care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旨在评估两个2型糖尿病队列的血压变异性与HF风险之间的关系。
该研究的数据来自糖尿病控制心血管风险行动试验(ACCORD)和退伍军人事务糖尿病试验(VADT)。
在两个试验中,研究人员均计算了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变异系数(CV)和平均实际变异性(ARV)以及最大和累积平均SBP和DBP。
在ACCORD中,即使调整了其他危险因素和平均血压之后,SBP 和DBP的CV和ARV也与HF风险增加相关(例如,CV-SBP:风险比[HR]为1.15,P=0.01;CV- DBP:HR为1.18,P=0.003)。
在VADT 中,DBP变异性与HF风险增加相关(ARV-DBP:HR为1.16,P=0.001; CV-DBP:HR为1.09,P=0.04)。
此外,在ACCORD中,基线血压逐渐降低的患者表现出CV-SBP、ARV-SBP和CV-DBP升高的HF风险逐步增加。
血压变异性与血压下降有关,而与升高无关。
由此可见,血压变异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HF风险有关,这可能是舒张期缺血的结果。
这些结果可能对优化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治疗策略具有临床意义。
阅读延伸
何谓血压变异性
1.概念
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即为血压变异性。
通常我们用动态血压标准差(SD,standard deviation)与变异系数(CV,coefficient of variability,动态血压标准差与平均值的比值SD/mean)来表示血压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发生的变异性,或者是一段时间内血压整体发生变化的程度。
通常我们应用动态血压监测来分析几个小时之间的血压变异性,也可以通过自测血压或者诊所多次测量血压来评价几分钟、几天、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血压变异性,这就是从时间上将血压变异性分为短时和长时变异。
若根据血压变异发生的原因,还有生理变异、病理变异和使用药物所导致的变异几种认识。
2.正常人24小时血压的变化规律
将一段时间内对血压的测量值进行描点连线,会形成一条血压的波动曲线。
通过24小时动态监测血压变化,多数学者认为正常人24小时血压节律呈双峰双谷,即上午6~10时上升,午后2~3时下降,4~6时又上升,以后缓慢下降直至凌晨2~3时的最低谷值。
这样描记形成的昼夜血压波动曲线状如长勺,我们形象的称这种血压为勺型血压。
血压的这种昼夜节律适应机体活动变化,能有效保护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结构和功能。
3.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
同样,对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如果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下降的幅度超过白天血压的10%,仍称为勺型血压;如果超过20%称为深勺型血压;如果不足10%称为非勺型血压。
如果高血压
患者夜间血压反而比白天血压要高,称为反勺型血压。
这是高血压患者一天内的短时血压变异性。
血压发生变异提示人体正常的血压节律消失,这种变异性无论减小或增大都将影响人体机能自我调节,造成相应脏器损害,从而与许多疾病的发生有关。
比如当肾脏不能及时、有效的排泄过多摄入的钠盐时,血容量会增多,容易影响夜间血压,使得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或反而升高,这就是所谓非勺型、反勺型高血压,表现为血压变异减小。
血压变异性增大的情况如“晨峰血压”、体位性低血压以及寒冬热夏这种长时间内季节性血压的明显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心脏血管等器官的恶化,且临床治疗可控性较差,影响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