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来历与风俗习惯

合集下载

苗族的风俗,语言,节日,服饰等的详细介绍

苗族的风俗,语言,节日,服饰等的详细介绍

苗族的风俗,语言,节日,服饰等的详细介绍苗族是中国最为古老的民族之一,分布在中国南部各省市,主要居住在中国四川、云南、广西、广东和海南等地。

苗族有其独特的文化,形成了一套风俗、语言、节日、服饰、家具、礼仪等独特的民族文化,其中苗族的风俗、语言、节日、服饰等最为突出,是苗族特有的文化表达形式。

下面就苗族的风俗、语言、节日、服饰等的详细介绍作一篇详细的介绍。

苗族的风俗保持着古老的传统,它们包括家庭仪式、行政礼仪、仪式礼仪和作风习俗。

家庭仪式主要涉及出生、婚姻和丧葬等仪式,它们有着丰富多彩的特点,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礼仪是指官方机构、权力机构之间交往的仪式。

仪式礼仪是指当地社会层级之间出行、交流时需要遵守的一系列习俗,可以体现苗族社会的文化标准。

苗民的作风习俗着重忠诚、诚信、勤俭和敬畏的传统。

苗族的语言是苗族的重要特征,它属于汉语语系的南部支,流行于中国南部各省市,现已发展为成熟的语言体系。

苗语具有明显的音节系统,其音标分布基本上沿海疆地区,有四百多个音素。

苗语有明显的调谐体系,从发音上看,它具有轻轻重重、古老的特点,流行的苗族弹唱也表达了这种特点。

苗族有着自己独特的节日,如农历新年、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等,它们主要在农历假日期间举行。

苗族的节日以家庭活动为主,人们一般以唱歌、跳舞、猜谜、吃美食等方式庆祝节日,也有一些宗教性质的仪式,在节日期间家家户户穿着最美丽的服装,在节日上家庭成员之间团聚,相互贴春联、参与歌舞、献礼互动,彰显出苗族人民的欢乐热情,体现出苗族文化的美好风貌。

苗族服饰丰富多彩,风格独特,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苗族服饰对色彩和图案有着较强的偏好,披肩、袍子、裙子、头巾、腰带、腰股等,是苗族服饰的主要构成单元,服装分为男装和女装,男装以白色织锦衣裤为主要款式,女装则以红色织锦披肩、袍子为主。

苗族服饰的风格极富特色,不仅体现了苗族特有的艺术欣赏,而且体现了苗族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鲜明特色。

【六年级】苗族

【六年级】苗族

【六年级】苗族苗族是我国南方的一个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湖南、广西等地,有着丰富的文化和传统习俗。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苗族的文化。

一、苗族的历史苗族历史悠久,据传苗族是黄帝之孙,由其孙子少昊的后裔所组成。

在唐朝时期,苗族是一个部落群体,北方的唐朝与南方的苗族水火不容,在唐玄宗时期,唐军曾在广西开展过多次抗击苗族的战争。

唐朝灭亡后,苗族的版图逐渐扩大,直到明清时期,苗族地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体系和政治格局。

现在,苗族已经取得了自己的独立地位,并且有着非常重要的文化、艺术、宗教和政治地位。

二、苗族的语言和文字苗族使用一种特殊的语言,叫做苗语,它是世界上属于汉藏语系的一种民族语言。

苗族在古代使用的文字是“汉字和蒙文”,“汉字”是中国传统的文字,而“蒙文”则是苗族自己独创的一种文字,它被认为是一种“象形文字”。

三、苗族的民俗和习惯苗族有着丰富的民俗和习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苗族的“吃节”和“盘龙节”。

“吃节”就是指苗族人在节日里举行大型的宴会,人们会吃到苗族传统的美食,如酸味肉、米酒糯米饭、鱼糁面等等。

在吃节时,人们还会穿上苗族传统的服饰,跳苗族的古老舞蹈,表达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盘龙节”则是苗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是苗族人向祖先祈求风调雨顺和丰收的大日子。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举行盘龙舞,盘龙就是代表着苗族人的图腾,人们带着盘龙的面具,在庄重的氛围中跳起了盘龙舞,表达对家园的热爱和祈求。

四、苗族的艺术和手工艺苗族人民有着非常丰富的艺术传统,其中最有名的要数苗绣和苗族银饰。

苗绣被誉为“中国民间织绣艺术的瑰宝”,它有着细腻、色鲜艳、构图美观等特点,是中国传统的刺绣之一。

而苗族银饰则是苗族人在传统的民俗中所传承下来的手工艺,它融合了苗族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展现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能。

五、苗族的信仰和宗教苗族人民有着自己独特的信仰和宗教,他们信仰的是“祖、灵、神”的宗教体系。

贵州苗族习俗

贵州苗族习俗

贵州苗族习俗贵州苗族习俗 1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

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最初没有国家文字,但在50年代后期创造了拉丁拼音文字。

现在,大多数人使用中文。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

“祭鼓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

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

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视先人。

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

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苗年”、“四月八”、“龙船”节等。

在大多数地区,苗族人一日三餐都吃米饭。

油炸食品是最常见的一种油炸粑粑。

如果再加点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会更鲜美。

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

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

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

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

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

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

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

苗族的风俗,语言,节日,服饰等的详细介绍

苗族的风俗,语言,节日,服饰等的详细介绍

苗族的风俗,语言,节日,服饰等的详细介绍苗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全国有超过300万人口分布在云南省、贵州省、湖南省以及广西北部等地区,也称广西苗族。

苗族历史悠久,是中国古老的民族,史前的苗籍就可追溯至商朝,享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本文将结合苗族的风俗、语言、节日、服饰等内容,详细介绍苗族。

一、苗族的风俗苗族有着丰富多彩的风俗,主要体现在社会生活中。

一般情况下,苗族在婚礼、葬礼、春节、成年礼、节日以及一些祭祀活动等都有相应的风俗习惯。

婚礼风俗:在苗族,婚礼是一种复杂的仪式,其目的是表达新组建的家庭的喜悦,也可以说是家族的重要仪式。

苗族的婚礼一般分为十八个步骤,其中有灯调、赠财、祀祖等程序。

葬礼风俗:葬礼是苗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礼俗,多以请朋友们相聚、叩首悼念、赐酒请人、鼓唱悲歌、拆棺行走棺等程式为主。

春节风俗:春节是苗族重要的传统节日。

苗族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包括装扮布娃娃、发红包、互赠礼物等,以表示对新年的祝福。

二、苗族的语言苗语是苗族的母语,也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一种,一般分为碧苗语、宁苗语、景颇苗语三个大支系,用途有许多,包括苗族的宗教信仰,文学审美观念、社会秩序,节日庆典等都以苗语为主。

三、苗族的节日苗族人民有许多独特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以及有关农业活动的“祭祀俗”等。

春节:春节为苗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1月1日是苗族的春节,有着长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会有各种形式的娱乐活动,如灯调、唱歌、跳舞等,来迎接新的一年。

元宵节:元宵节是一个民间节日,主要用于表达对家庭和社会的祝福。

苗族人会在此时做许多准备,如烹制美味的元宵、点起灯笼、贴春联等活动。

四、苗族的服饰苗族服饰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衣着文化富有色彩,可以分为民族服饰和日常穿着两大类。

民族服饰,如婚礼、成年礼、节日庆典等服装,都会根据具体情况订制,呈现苗族的独特风情。

而日常服饰,则以华夷衣裳为主,由上衣、裤子、头巾等组成,十分美观大方。

苗族历史与文化

苗族历史与文化

苗族历史与文化苗族作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苗族历史与文化丰富多彩,凝结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精神追求。

本文将从苗族的起源、传统习俗、艺术形式等方面来探讨苗族的历史与文化。

一、苗族的起源与发展苗族起源于中国南方地区,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根据考古发现和口头传统,苗族曾经是中国古代的“巫蛊民族”,主要居住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他们擅长土耕,尤其擅长水稻的种植与农耕技术。

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化。

苗族历史的发展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碰撞密不可分。

在南方的山区中,苗族与藏族、壮族、侗族等民族之间形成了复杂的联系,互相吸收、融合了一部分文化因素,形成了具有苗族特色的文化体系。

二、苗族的传统习俗苗族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这些习俗反映了苗族人民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例如,“芦笙节”是苗族最具特色的节日之一,苗族人民会在节日中举行盛大的鼓舞、舞蹈表演等活动,以庆祝丰收并祈求好运。

在婚嫁方面,苗族还有独特的“吃擂”仪式,新娘会在婚礼前数天只能吃粥,以示纯洁。

而苗族婚礼上还会举行打花枪、跳花灯等传统活动,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苗族人民有着浓厚的民俗风情,尤其以女性的服饰和发饰最为引人注目。

女性每年在花甲之年都会举办盛大的“接骨节”,这是一个展示自己服饰和发饰艺术的机会,也是觅得美满姻缘的标志。

苗族女性的服饰多以手工刺绣和彩色缎带为主,颜色鲜艳、绣花精致,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

三、苗族的艺术形式苗族艺术形式多样,多以歌舞、织布、造型艺术等为主要表达方式。

苗族的歌舞表演在世界各地都有一定的声誉,而苗族织锦更是享有盛誉。

苗锦是苗族人民采用特殊的织布技艺制作而成的,它以其绚丽多彩的色彩和精湛的织造工艺而闻名于世。

苗锦的图案多为花草、鸟兽以及苗族传统神话故事等,寓意着美好的愿景和对美的追求。

苗族人民还以剪纸、木雕、竹编等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艺术形式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成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介绍ppt课件

苗族介绍ppt课件

芦笙舞是苗族最具代表性的舞 蹈,以芦笙为伴奏乐器,舞姿
优美、节奏明快。
铜鼓舞是苗族民间舞蹈形式之 一,以铜鼓为伴奏乐器,舞蹈
动作粗犷豪放。
板凳舞是苗族民间舞蹈形式之 一,以板凳为道具,舞蹈动作 简单易学,富有生活气息。
苗族的传统节日与庆典
苗族的传统节日和庆典很多,如苗年、龙舟节、吃新节 等。
龙舟节是苗族传统的水上节日,一般在农历五月举行, 节日期间会举行龙舟比赛、歌舞表演等活动。
03 苗族的传统服饰与建筑
苗族的传统服饰
苗族的传统服饰以色彩斑斓、工 艺精湛著称,是苗族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苗族的传统服饰多采用手工刺绣 、
苗族的传统服饰不仅具有审美价 值,还承载着苗族的历史、文化 和传统,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苗族的建筑风格
苗族介绍ppt课件
• 苗族的历史与文化 • 苗族的语言与文字 • 苗族的传统服饰与建筑 • 苗族的音乐与舞蹈 • 苗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
01 苗族的历史与文化
苗族的历史起源
苗族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苗族祖先在古代中国南方地区创造了著名的苗文化,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
现代苗文经过不断的改进 和完善,已经成为苗族人 普遍使用的文字。
苗族的语言现状与保护
语言濒危
由于现代化和外来文化的冲击, 苗族语言的传承面临挑战,许多
年轻人已不再使用苗语。
语言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和传承苗族语言,政府和 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 广苗语教育、开展语言培训等。
语言与文化传承
苗族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 苗族文化的载体。通过保护和传承 语言,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苗族 文化。

探秘苗族文化,了解不一样的民俗风情

探秘苗族文化,了解不一样的民俗风情

探秘苗族文化,了解不一样的民俗风情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湘、黔、桂等地,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少数民族群体之一。

苗族文化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独特的特点,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今天我们就来探秘一下苗族文化,感受不一样的民俗风情。

苗族的历史渊源十分悠久,据考证,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苗族已开始发展。

在古代,苗族有着自己的文字、宗教、文化、风俗等特有的文化体系。

苗语是苗族人的语言,只有苗族人才能说通这种语言。

在苗族文化的传承中,家风、部落文化和宗教信仰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三个因素。

苗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使得苗族文化在民俗风情方面拥有了独特的发展路径。

苗族人喜欢穿着自己的民族服装,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女子的花鞋、长裙、长香山、壮族的冠衫、裙子和马镫鞋等。

入乡随俗,穿上苗族服装的游客还可以在自己相册中留下一张独特的照片。

苗族的信仰文化涵盖了宗教、迷信和民间传说等方面,在生活中十分普及。

苗族人崇尚神灵,他们相信神灵可以给自己带来好运和好发展,在生活中非常注重祭祀活动。

此外,苗族的传说比较多,这些传说古朴典雅,非常富有地方特色,其中不乏关于神话传说、爱情故事、神仙传说和渔童传说等,都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文化中还有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就是板凳舞,又称“鼓板舞”,是苗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它主要是在节日、婚礼等适合舞蹈的场合表演。

板凳舞有着独特的舞蹈动作和音乐形式,通常都是由2人以上,并排坐着跳跃而成,每位舞者身上都装饰着漂亮的苗族服饰,舞者的舞蹈动作非常协调,让人目不暇接,板凳舞的演出往往会吸引到大量的游客前来欣赏。

另外,苗族的民俗包括了许多传统的节日,如龙舟节、盘石节、赛龙舟节等,这些节日的主体活动是庆祝、祈福,在节日期间,人们可以品尝到许多特色美食。

这些节日的举办除了给苗族及其世代的子孙带来快乐,还能促进苗族文化的传承。

苗族文化丰富多彩、独具特色,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宝藏中的一朵奇葩。

苗族文化概述

苗族文化概述

苗族文化概述苗族文化概述苗族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苗族文化源远流长,充满着独特的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苗族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一、苗族的历史和文化渊源苗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古老民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纪左右。

长期以来,苗族一直生活在以农业为主的山区,由于交通不便,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一直延续到现代。

苗族文化深受先民古人的影响,同时也融合了其他各族的文化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苗族文化。

苗族善于歌唱、舞蹈和手工艺制作,其中侗族竹编,苗族银饰是苗族文化的两大代表。

二、苗族的文化特点1.民间音乐和舞蹈苗族民间音乐和舞蹈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苗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活动。

传统苗族舞蹈以祭祖、休闲娱乐、祈福为主题。

其中以“踩竹马”和“蒲葵花”舞蹈最为著名,这些舞蹈轻盈婉转、动感十足,在现代,依然吸引着广大观众的喜爱。

2.苗绣和苗银苗族的手工艺制作也是苗族文化的独特体现。

在苗族手工艺制作中,“苗绣”和“苗银”是其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苗绣是苗族妇女通过绣花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心情和情感。

苗银是苗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利用银器装饰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表达了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节俗和民俗苗族节俗和民俗也是苗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人民生活中的丰富多彩和具有独特特色的民俗活动给苗族文化增添了不少色彩。

比如腊八节、苗年、跳堆节等,都是苗族人民特有的传统节日。

同时,苗族人民还有许多重要的生命仪式,如出生仪式、成人仪式、婚礼仪式、葬礼仪式等,这些活动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人文关怀。

三、苗族文化的现状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苗族文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一些苗族传统的文化元素面临失传和淡化的风险。

许多苗族人口外流和西方文化的冲击对苗族文化传承和发展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不过,与此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给予了苗族文化很大的关注和支持。

2019年苗族的来历与风俗习惯word版本 (4页)

2019年苗族的来历与风俗习惯word版本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苗族的来历与风俗习惯苗族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民族,在201X年人口普查中,苗族总人口为942.6万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重庆、广西等省(区)。

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

苗族人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

苗族的起源苗族族称古老,最早见于甲骨文中。

唐宋以前,曾有“三苗”、“南蛮”、“荆蛮”、“五陵蛮”等称呼。

这些称呼把苗和其他族称混同在一起。

宋以后,苗才从若干混称的“蛮”中脱离出来,作为单一的民族名称。

苗族根据语言差异分为三大方言,分别为苗语东部方言(亦称湘西方言)、苗语中部方言(亦称黔东南方言)和苗语西部方言。

苗族的自称,在湘西地区的苗族称“仡熊”(果熊),而在其它地区称“卯”、猛”或“蒙”等。

“猛”或“蒙”,黔东南苗语意为“树心”,传说枫树心生“妹榜妹留”(蝴蝶妈妈),“妹榜妹留”才生苗族远祖“姜央”,故把“猛”或“蒙”作族称,西部方言苗族自称为hmongb(蒙),有意为“人”等词义。

局部地区称为“嘎闹”,意为乌,或许是古代乌氏族图腾的遗迹。

历史上,曾按其服饰、居地等方面的不同,在“苗”字前面冠以不同的名称。

1949年以后,统称为苗族。

关于苗族族源,与早在四千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以及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的被史籍称为“南蛮”的氏族或部落有联系。

有人认为古史传说时代的蚩尤为今日苗族所尊奉的始祖,与苗族有亲缘关系。

有人认为古代三苗与苗族有渊源关系。

有人则认为今日之“苗”可追溯到古代的“髳”人。

此外,还有驩兜说、夜郎说、巴郡南郡蛮说、盘瓠蛮说、武陵蛮说等。

有人提出传说时代的蚩尤、唐虞夏时代的三苗、殷周时代的髳、春秋战国时代的荆蛮、秦汉时代的黔中蛮或武陵蛮,都包括有苗族先民在内,是苗族先民在历史上不同时代的不同名称。

湘西苗族的风俗习惯(最新5篇)

湘西苗族的风俗习惯(最新5篇)

湘西苗族的风俗习惯(最新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湘西苗族的风俗习惯(最新5篇)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历程中,苗族在服饰、节庆、婚嫁、丧葬、娱乐、礼节、禁忌、饮食等方面演变,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苗族发展历程简介

苗族发展历程简介

苗族发展历程简介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约有800多万人口,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苗族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7世纪左右,距今已有近4000年的历史。

苗族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云南地区的部分土著部落和游牧民族。

在古代,苗族是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粮食种植约占全部土地利用的三分之二,主要种植水稻、玉米、高粱等农作物。

同时,苗族还以养殖业和手工业为生。

他们善于制作和使用竹木器具,以及制作漂亮的黔纸、苗绣等工艺品。

苗族的社会组织较为简单,主要以家庭为单位。

他们通常居住在高山地区或丘陵地带,以农耕为生。

在古代,苗族主要分布在湘江源头附近的黔东南地区。

由于其地势险峻,通信不便,苗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习俗。

苗族的社会制度一度以家族和氏族为基础。

封建时代,苗族的地位相对较低,受到汉族和其他统治者的压迫。

但是在明清时期,苗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和军事力量,一些苗族领袖甚至建立起独立的部落政权。

到了20世纪初,苗族逐渐加强了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

在近现代,苗族的发展逐渐受到了改革开放的影响。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大力支持,照顾到苗族的各个方面。

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苗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苗族地区的教育、医疗等服务水平。

同时,加强了苗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推动了苗族文化的发展。

现如今,苗族已经走出了落后的农业经济,逐渐进入了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阶段。

越来越多的苗族人民选择离开农村,走向城市,参与到城市经济中。

与此同时,苗族的文化艺术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表现。

苗族的服饰、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受到了世界各地的关注和喜爱。

总之,苗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着悠久发展历程的民族。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苗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也积极参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苗族的文化也更加活跃和繁荣,成为中国多元文化的一部分。

苗族历史沿革与传统习俗

苗族历史沿革与传统习俗

苗族历史沿革与传统习俗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沿革和独特的传统习俗,以下将对其进行探讨。

一、苗族历史沿革苗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公元前214年左右的楚汉战争期间,苗族的祖先就已经在贵州一带安居乐业。

在随后的汉代、唐代和宋代,苗族逐渐形成独立的民族,吸收了楚、汉、唐等主要民族的文化影响,并且积极融入中原文化。

明清时期,苗族地区陆续建立了一系列独立政权,如明朝时期的黔中土司和清朝时期的阗察土司。

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苗族地区才得以彻底解放,实现了国家统一。

二、苗族传统习俗1.节日习俗苗族有着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其中较为有名的有苗族新年。

每年农历新年,苗族人民会进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包括祭祀祖先、舞蹈、唱歌等。

苗族新年是苗家寨子里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2.服饰习俗苗族的传统服饰非常华丽,男性通常穿着短衣、长裤、褡裢,女性则穿着襦裙、长裤、上衣、外套等。

这些服饰都以民族特色的手工绣花和银饰为主要特点,展现了苗族人民的独特风采。

3.婚俗习惯苗族的婚俗习惯也颇具特色。

在苗族传统婚礼上,有着一系列的仪式,如订婚、娶亲、迎亲等。

新娘会穿着精美的苗族婚纱,手持花球,迈步踏上巍峨的竹梅,伴随着锣鼓的欢快声音,庄重而典雅。

4.民俗活动苗族人民非常热衷于各种传统民俗活动。

他们喜欢组织集体性的婚礼、葬礼、过年等活动,人们合力协作,共同参与,增强了彼此之间的凝聚力和友谊。

三、苗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苗族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苗族传统文化承载着苗族人民的历史记忆、智慧和情感,是保持民族特色和认同感的重要纽带。

为了促进苗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挖掘,开展有关的研究和推广工作。

同时,社会应加强对苗族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以确保苗族文化的继续发展。

总结:苗族历史沿革与传统习俗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苗族文化

古代苗族文化

古代苗族文化苗族文化是中国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之一,自古以来就与中华文化密不可分。

苗族文化深厚而独特,它不仅展示了苗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还反映了苗族人民的历史、传统和信仰。

本篇文章将从苗族民族的历史、文化、舞蹈和传统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带您了解古代苗族文化的魅力。

一、苗族民族的历史苗族是中国最早的民族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中国的历史上,苗族曾经居住在云南、贵州、湖南等地,经历了多次迁徙和战争。

在唐朝时期,苗族被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下,开始了对中华文化的接触和融合。

在宋朝时期,苗族文化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和传播。

唐宋时期,苗族渐渐脱离了部落社会的体系,并开始接纳中华文化的影响,同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

在明清时期,苗族又经历了多次战争和分裂,但苗族传统文化在这个时期仍然得以传承下来,并影响了许多其他民族的文化。

二、苗族文化的丰富内涵苗族文化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它包括了许多方面,例如语言、服装、食品、建筑等。

苗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它是苗族文化最重要的体现之一。

苗族语言的发音上自由而优美,符号和句法都很精确,表达能力也非常强大。

苗族的服装也非常独特,他们的传统服装通常呈现出棕黄或暗红色调。

男性通常穿着长袍、短衫和紧身裤,而女性则是穿着色彩绚丽的长袍,配上精美的银饰品,并在头顶上围一块绸缎头巾。

除此之外,苗族的糍粑、花饭、麻辣鱼等食品也备受人们喜爱。

苗族的建筑、音乐、舞蹈等都是非常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三、苗族舞蹈的魅力苗族舞蹈是苗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现出苗族人民的历史和传统。

苗族舞蹈通常是由一群人合作完成的,舞者身穿传统服装,手持花球或手巾,在音乐的伴奏下跳动身体。

苗族舞蹈通常以欢乐、热情为主题,它既是一种表演,也是一种传统娱乐活动。

苗族舞蹈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通常通过跳舞的方式表达人们的社会观念和价值观。

舞蹈者通过舞蹈的方式告诉观众们他们的信仰、文化等,同时也传递了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

苗族的风俗,语言,节日,服饰等的详细介绍

苗族的风俗,语言,节日,服饰等的详细介绍

苗族的风俗,语言,节日,服饰等的详细介绍中国苗族是一个古老而又具有特色的民族,它起源于黄河流域,有着悠久的历史。

苗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包括风俗、语言、节日、服饰等。

本文就以苗族的风俗、语言、节日、服饰等为主题,来介绍苗族文化。

苗族有多种风俗,其中最重要的当属祭祀风俗。

祭祀分为三类,分别是牲祭、风祭和灵祭,他们都有自己的特色。

牲祭是为了祭拜祖先,活动包括献祭、祈祷和节庆等;风祭是为了纪念特定的神灵,活动包括祭祀、球赛、歌舞等;灵祭是为了祭拜自然,活动包括山林祭、河海祭、山林圣祭等。

苗族也有着其他的风俗,例如结婚、洗澡、起居和吃饭等习俗,每一种习俗都有自己的特色,反映了苗族文化的多样性。

苗族的语言是魏邯文,它是一种古老的汉藏语系,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的语言非常丰富,有多种方言,其中最有名的是安家话,这种语言在广大苗区都很普遍。

它有大量的拼音字符,用来表达苗族文化中的含义,歌谣也是用该语言表达,它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苗族有着丰富多彩的节日,如山林祭、河海祭、芒果节、采茶节、冰粽节和年终等。

山林祭是苗族最为重要的节日,它是以祭拜神明和祈求丰收的山林神祭。

河海祭是为了庆祝春季的到来,又称“开春采药日”;芒果节是为了纪念苗族的发源地巴拉船;采茶节是以祭拜神灵、祈求丰收的节日;冰粽节是苗族人在清明时节的民间祭祀活动。

这些节日反映了苗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祈求丰收的愿望。

苗族有着悠久的服饰发展史,苗族男子服饰为“缢”,是苗族男子穿着的传统服装,由男式上衣、下衣、头巾和腰带组成。

苗族女子服饰为“彝”,也是苗族女子穿着的传统服装,由下衣、上衣、头饰和腰带组成。

苗族的服饰特别艳丽,上面饰有绣花、刺绣、流苏或贝壳等装饰物,反映出苗族的特色服装。

综上所述,苗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其中风俗、语言、节日、服饰等都反映了苗族文化的多样性。

苗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和发展。

文山苗族历史及风俗习惯简介

文山苗族历史及风俗习惯简介

文山苗族历史及风俗习惯简介更多> > >苗族是古代迁居文山地区的少数民族。

据载:明朝初年就有二千余户苗族从贵州省迁入今文山丘北县定居。

1796年丘北县的腻脚出现了小平地等苗族村寨。

苗族按自称和他称支系很多,仅文山州境的苗族,自称有蒙豆、蒙沙、蒙颛、蒙斯、蒙邶等。

他称有白苗、汉苗、花苗、青苗、素苗等。

苗语属汉藏语系苗语支,文山州苗族的语言为川黔滇次方言第一土语。

今本州有苗族人口419855人,分布在州境的八县。

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苗族是历史最古远的成员之一。

由于文山地区的苗族居住的地理环境以及苗族的心态等因素,他们比较完整地保留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历经几千年的发展,今仍保留着自己的语言、习俗、服饰、音乐和舞蹈,承传着自己的伦理道德、审美思想、思维习惯,但先民没有自己的文字记录文化发展史,多以口碑流传,口碑古籍蕴藏丰富。

苗族的“芦笙文化”是古籍文化的精典之一。

苗族传统节日以花山节最为隆重,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二、初三、初四这几天举行。

节日期间,开展到爬杆传统体育活动,热闹异常;青年男女以对歌择偶,歌声起伏。

花山节,是一个充满着爱情、幸福、欢乐、吉祥的节日。

苗族的人生礼仪,仍保留传统仪式。

“苗族说亲”、“苗族跪拜礼”、“苗族娶亲过五关”等民俗,独具地方、民族特色。

我州苗族多居住在山区,主食一般为包谷和大米,其次还有荞、薯等杂粮。

苗族的原始宗教是多神信仰,表现为自然崇拜、祖先崇拜。

有少数苗族群众信奉天主教。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全球化,国内外的苗族不断交流和合作,促进文山苗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作者:王明富)。

苗族发展历程简介

苗族发展历程简介

苗族发展历程简介
苗族是中国内地的少数民族之一,是华夏民族大家庭中的一支。

苗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

以下是关于苗族发展历程的简介。

传说在古代,苗族先民曾居住在黄河流域地区,后来迁徙至云贵高原一带。

苗族历经多次进化、演变与迁徙,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不断壮大发展。

他们生活在山区,依靠农业、狩猎和渔猎为生。

在古代,苗族社会被分为部落和氏族,部落长老通过民主选举进行管理,氏族则是以宗族制度为基础。

苗族注重家族和血缘关系,重视祖先崇拜和宗教信仰。

在近代,苗族地区受到了外族入侵和政治压迫的影响,苗族人民经历了许多困难和磨难。

但他们坚守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生存方式,并努力保护和传承苗族的语言、服饰、音乐、舞蹈等民族文化元素。

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苗族地区的经济条件得到改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育和医疗条件普遍提高。

同时,苗族文化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保护,苗族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得到了重振和传承。

如今,苗族人民过上了比过去更加美好和幸福的生活。

他们积极融入社会主流,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同时也积极参与到维护国家团结和发展的进程中。

总的来说,苗族人民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他们保护和传承了自己的文化传统,为中华民族的多样性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苗族的简介以及风俗习惯

苗族的简介以及风俗习惯

苗族的简介以及风俗习惯每一个少数民族由于分布在我国各地,由于地理环境、生活条件等不同,造就了不同民族有这不同的生活习俗和禁忌,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苗族的简介以及风俗习惯,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名族名称】苗族自称Hmub(谐音:牡)、Hmongb(谐音:蒙)、Hmaob(谐音:摸)、maob,有的地区自称ghab nus(谐音:嘎脑)、ghab Xongb(谐音:仡熊)、deb songb(谐音:带叟)等。

他称“长裙苗”、“短裙苗”、“红苗”、“白苗”、“青苗”、“花苗”等等,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苗族,英文写作:MIAO或HMONG。

苗族在上古时代有“荆楚”、“荆蛮”、“南蛮”等的得名,便是如此。

禹伐“三苗”的残酷战争以后,中原文献不再有“三苗”的记载。

荆楚、楚荆、荆蛮、南蛮等不同的呼唤,都是泛指苗族人们的共同体,他的前身,还是三苗,历商、周至战国后期,三苗后裔在“荆”、“楚”、“蛮”的抽象掩盖下,又出现于史册。

这些称呼把苗和其他族称混同在一起。

宋以后,苗才从若干混称的“蛮”中脱离出来,作为单一的民族名称。

【民族简介】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

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

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原先苗族有自己民族文字,《苗族古歌》记载了苗族先民因逃避战争和朝廷的追杀与民族文化迁徙秘密等暴露予敌人,不得不将文字抹烧,抹去,当仅有的那些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去世后,文字也随之丢失,留下的只有现在的那写在衣服上的文字,苗族的银装。

后20世纪50年代后期苗族又开始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

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

苗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

苗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

苗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苗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其传统文化和风俗独具特色,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本文将从苗族的历史渊源、传统信仰、节日习俗、音乐舞蹈、服饰特色等方面,介绍苗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

一、苗族的历史渊源苗族是中国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左右。

据史料记载,苗族是从黄河流域迁徙而来的,先后在云南、贵州、湖南、广西等地形成了苗族社会。

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和风俗。

二、苗族的传统信仰苗族的传统信仰十分丰富多彩,主要包括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神信仰等。

苗族人民认为自然万物都有灵性,山川、河流、树木、动物等都是有神灵的。

他们还崇拜自己的祖先,认为祖先是保佑自己家族的神灵。

此外,苗族人民还相信鬼神的存在,认为鬼神可以带来好运和保佑。

三、苗族的节日习俗苗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最有名的是“芦笙节”。

芦笙是苗族的传统乐器,芦笙节是苗族人民为了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而举行的盛大节日。

在芦笙节期间,苗族人民会穿上传统的服装,跳起独具特色的舞蹈,演奏芦笙和其他乐器,庆祝丰收和祖先的保佑。

四、苗族的音乐舞蹈苗族的音乐舞蹈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

苗族的舞蹈动作优美、生动,舞曲旋律优美动听,极富节奏感和韵律感。

苗族的音乐舞蹈不仅是娱乐活动,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五、苗族的服饰特色苗族的服饰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苗族男子喜欢穿着黑色或深蓝色的长袍和黑色的紧身裤,女子则喜欢穿着绣有各种图案的长裙和上衣,头戴银饰和花环,非常美丽动人。

苗族的服饰不仅是日常穿着,也是重要的礼仪和婚嫁仪式的必备。

六、结语苗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是中国南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在现代社会中,苗族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苗族文化,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魅力。

苗族的民族文化以及风俗

苗族的民族文化以及风俗

苗族的民族文化以及风俗苗族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炎黄传说时代。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苗族口碑资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后来由于战争等原因,逐渐进入西南山区。

风俗:吃油茶。

油茶是将油炸后的爆花米,掺水煮成的待客茶,客人喝了,主人高兴,不喝,则视为瞧不起主人。

有的还要喝3杯,第一杯是油茶,第二杯是苦茶,第三杯是甜茶。

苗族的习俗穿戴:苗族的服饰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

男,一般老人穿无领斜扣大襟衣,束腰带,穿裤脚,打绑腿。

妇女服饰另具风格,上身穿无领镶边绣花衣,缀栏插花瓣与其间,下身着镶边、绣花或数纱宽脚裤。

引人注目的女头帕,一般有一丈多长,颜色是青、蓝两种,黑色相间衬花格子有的包丝帕。

住:吊脚楼,吊脚一般2-3屋,飞檐翘角,并有走廊围白木质栏杆,栏杆雕有各种图案。

吊脚下层用来贮藏粮食,存放农具、堆放柴草、土灰,或圈牛、羊、猪及厕所等。

上层为人居住。

火炉,形状为方形,高60-70厘米,上面周围用木板盖好,四周用砖、石砌好,中间围成正方形火塘,用来烧火做饭,周围下层为空间,用以关鸡、鸭。

苗族的婚恋习俗恋爱:以歌为媒,农历三月初三,青年男女穿戴整齐,成群结队赶到山头水边,对歌恋爱。

情同意合者,便相邀离去,表示恋上了。

平时看牛、放羊也对歌,并赠红。

双方父母同意便结婚,如不同意,还有逃婚的习俗。

结婚:一般在结婚前一个月,长则半年,就开始哭嫁。

对长辈要一个一个地器,然后再送礼物,现在改变了许多。

男女结婚时,女方和来人到男方家吃三天三晚酒,这三天新娘只能同伴娘睡,不能与新郎同床。

三天后,新娘与伴娘一起回娘家生活,二年、三年、五年不等。

苗族的民族文化美食文化苗族半数以上居住在贵州,其余分布在湖南、云南、广西、四川等地。

苗族人食物以大米为主,辅以包谷、小米、高粱、小麦和薯类等杂粮。

苗族人最喜食糯米。

副食品主要有瓜类、豆类、蔬菜以及作为佐料的辣椒、葱、蒜等。

肉类有猪、牛、羊、鸡、鸭及鱼类。

苗族重要节日苗年,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等地的苗族人民欢庆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传统节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苗族的来历与风俗习惯苗族的来历与风俗习惯苗族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民族,在2010年人口普查中,苗族总人口为942.6万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重庆、广西等省(区)。

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

苗族人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

苗族的起源苗族族称古老,最早见于甲骨文中。

唐宋以前,曾有“三苗”、“南蛮”、“荆蛮”、“五陵蛮”等称呼。

这些称呼把苗和族称混同在一起。

宋以后,苗才从若干混称的“蛮”中脱离出来,作为单一的民族名称。

苗族根据语言差异分为三大方言,分别为苗语东部方言(亦称湘西方言)、苗语中部方言(亦称黔东南方言)和苗语西部方言。

苗族的自称,在湘西地区的苗族称“仡熊”(果熊),而在其它地区称“卯”、猛”或“蒙”等。

“猛”或“蒙”,黔东南苗语意为“树心”,传说枫树心生“妹榜妹留”(蝴蝶妈妈),“妹榜妹留”才生苗族远祖“姜央”,故把“猛”或“蒙”作族称,西部方言苗族自称为hmongb(蒙),有意为“人”等词义。

局部地区称为“嘎闹”,意为乌,或许是古代乌氏族图腾的遗迹。

历史上,曾按其服饰、居地等方面的不同,在“苗”字前面冠以不同的名称。

1949年以后,统称为苗族。

苗族族源,与早在四千多年前,在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以及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的被史籍称为“南蛮”的氏族或部落有联系。

有人认为古史传说时代的蚩尤为今日苗族所尊奉的始祖,与苗族有亲缘关系。

有人认为古代三苗与苗族有渊源关系。

有人则认为今日之“苗”可追溯到古代的“髳”人。

此外,还有驩兜说、夜郎说、巴郡南郡蛮说、盘瓠蛮说、武陵蛮说等。

有人提出传说时代的蚩尤、唐虞夏时代的三苗、殷周时代的髳、春秋战国时代的荆蛮、秦汉时代的黔中蛮或武陵蛮,都包括有苗族先民在内,是苗族先民在历史上不同时代的不同名称。

总之,根据史籍记载和传说,苗族先民殷周时代已在今湖北清江流域和湖南洞庭湖一带生息。

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巴蜀、夜郎以及荆州都有苗族先民活动。

秦汉时,大部分苗族先民在武陵郡、牂柯郡、越巂郡、巴郡、南郡等地区定居,小部分继续迁徙到黔东南都柳江流域。

嗣后,由于、饥馑、疾病流行、生育繁密、农田丢荒等原因而不断迁徙。

苗族的宗教习俗苗族过去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

“牯藏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

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

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祀先人。

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

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苗族传统社会迷信鬼神、盛行巫术。

也有一些苗族信仰基督教、天主教。

苗族信仰佛教、道教的主要是东部方言苗族,苗语称“Baddeibzhal”(芭代周)。

自近代以来,随着西方传教士深入我国内地传教,在滇黔川交界地区、贵州凯里、湖南沅陵等地区有一些苗族群众皈依了基督教,在滇东南有少数苗族信仰天主教。

尤其是滇东北、黔西北一带的基督教信仰曾经势头强盛,影响极大。

外国传教使团或者传教士们在苗族地区开设了许多的中校、医疗机构、甚至实施了一些经济发展项目,对于苗族社会的进步、政治地位的改善起到了不可抹灭的作用。

著名的牧师有安顺的党居仁、柏格理、张道慧、王树德等,前二者均殉职苗区。

国外的苗族,在越南、老挝有少数苗族信仰天主教。

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的苗族也有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的。

老挝、泰国的'苗族也受佛教文化的影响。

尽管如此,在他们的社会中,传统的祖先崇拜、灵魂观念等仍在很大程度上的保留。

苗族的民族节日苗族是一个富有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

苗族传统节庆按功能含义分为:1、农事活动节庆;2、物质交流节庆;3、男女社交、恋、择偶节庆;4、祭祀性节庆;5、纪念性、庆贺性节庆。

按时序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

动月(鼠或子月)1—15日(第一个子日至第二个寅日)为玩年节,其中第1个子日为天岁节,苗人不出门(远门);第1个丑日是地岁节,第1个丑日至第2个丑日(2—14日)期间,人们纷纷走亲访友、互贺新岁、男女对歌、玩龙灯、狮子等;第2个寅日(15日)为尾巴年(烧龙灯)。

偏月(牛月或丑月)第一个丑日为社日,亦称龙头节,苗人祭土地神,接龙、安龙(苗语染戎)。

1月(虎月或寅月)的第一个寅日为物质交流、男女社交节(汉籍称为三月三街节)。

2月(兔月或卯月)的第一个未日为牛王节(汉籍称四月八日)、男女社交樱桃会、佛生日。

3月(龙月或辰月)的第一个辰日、第二个寅日分别为小端午节和大端午节,其中小端午节后来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芈姓),亦称屈原节、歌师节。

4月(蛇月或巳月)的第1个巳日为降龙节(汉籍称为六月六、六月场)、吃新节(大麦熟)。

5月(马月或午月)的第1个子日是小年节(苗语称七姊妹,即北斗七星)。

6月(羊月或未月)的第2个寅日为鸭节,第2个辰日为赶秋节。

7月(猴月或申月)的第1个申日为酒节(糯稻收割酿制甜酒、米酒)。

8月(鸡月或酉月)为祭祀节(主要进行椎牛、吃猪、跳香、还傩愿、安龙等祭祖祀魂活动)。

9月(狗月或戌月)狩猎节,择日祭梅山三神,开始狩猎。

10月(猪月或亥月)卯日、午日为吃猪泡汤节(杀年猪),灶神节(祭灶神),除夕夜(大年夜,汉籍称苗人十月过年)。

除此之外,苗族因支系不同以及地域文化差异,还具有本地方本支系的一些独具特色的节日,诸如花山节等。

苗族的特色美食糯米饭是苗族主食之一,在苗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男女老幼喜爱之食品,人们认为吃粘米饭不顶饿,味淡,不及糯米饭香,不用菜也能吃下,不用筷子,手捏着吃极为方便。

凡逢走亲访友的礼品,各种节日(姊妹节)的主食,多为糯米做成的各种食品。

有甑蒸绚白的糯米饭,染成五颜六色的花糯米饭,枕头形和三角的粽子、糯米粑,以及酿酒、长途旅行或上坡做活,多以竹制盒盛糯米饭储之随身带去食用。

在新媳妇初见翁姑,女婿拜见岳丈时,糯米制作的上述礼品是必备的礼物。

因此,糯米的用量比例是很大的。

县境苗族人民煮粘米时普遍采用木甑蒸和鼎罐煮闷熟。

多是按米放水,不滤米汤,群众称为“按汤饭”,苗语称“告翁贺”,食之既不淡味,又有营养。

糯米是先用冷水泡发胀后,过滤放于木甑上蒸熟,再盛放于木盆内而食。

粘稻或糯稻,多是舂一次吃一天,常年如此。

认为现舂现煮,吃了养人,放久了的米是陈米,吃了不养人。

粮食加工工具有石碓、水碾两种,是很早就使用的工具,每户必备。

水碾(有称水磨的)碾米才是三几百年历史,据传是外族传入的。

近水的寨每寨有架或数架水碾,也只有在农忙季节才使用,干旱主要还是依靠石碓舂米。

加工方法,把焙笼烘干或日晒干的稻谷放入石臼内,用脚踏碓杆后端,使舂杆起落,利用落下的力来舂米,舂好即筛去糠而得净米。

小黑药炖鸡在丘北县境内的苗族村寨,只要家中来了贵客,他们都会炖制出香喷喷的小黑药鸡让客人品尝。

这一美食不仅香味独特、营养丰富,而且“清肺排毒、散寒止咳、滋阴补肾、行血通经”,一直被丘北苗族同胞奉为款待上宾的佳肴和大病体虚的滋补良药。

小黑药别名草三角枫,属常年生草本,生长于阴凉潮湿的山地,其根、茎、叶皆可入药,苗族同胞常用它治疗肾虚、腰痛、哮喘等病症。

其炖制出的鸡不仅香味独特、肉嫩汤鲜,而且还具有滋补、治病等特殊功效。

据丘北苗族村寨的老人介绍,小黑药炖鸡在苗族民间沿袭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原来只是当地苗族妇女产后的滋补品,听说苗族妇女产后吃一只小黑药炖鸡,产后三天后就可投入正常的生产劳动。

由于小黑药炖鸡营养丰富、药效神奇,后来逐渐演变成了苗家待客的乡土美食。

随着丘北普者黑业的发展,小黑药炖鸡成了丘北菜肴一个颇具特色的亮点,备受当地人和外地游客的青睐。

苗族的服饰特点服饰特色黔东南苗族服饰不下200种,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

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服饰图案花团锦簇,溢彩流光,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

从内容上看,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识别族类、支系及语言的重要作用,这些形象记录被专家学者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

从造型上看,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式或近乎线描式的、以单线为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

从制作技艺看,服饰发展史上的五种形制,即编制型、织制型、缝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在黔东南苗族服饰中均有范例,历史层级关系清晰,堪称服饰制作史陈列馆。

从用色上看,她们善于选用多种强烈的对比色彩,努力追求颜色的浓郁和厚重的艳丽感,一般均为红、黑、白、黄、蓝五种。

从构图上看,它并不强调突出主题,只注重适应服装的整体感的要求。

从形式上看,分为盛装和便装。

如果说银饰是苗族女性的代表标志,那么服饰则代表着苗家人独特的艺术作品。

《辞海》里记载“苗绣已同代表着苗家刺绣最高水平的湘绣、苏绣、蜀绣、粤绣一同并列收入。

”苗族刺绣、服饰正如著名艺术大师刘海粟称赞的:“苗女刺绣巧夺天工,湘绣苏绣比之难以免俗,具有很大的商业开发和前景。

苗家的姑娘最爱穿百褶裙,一条裙子上的褶有500多个,而且层数很多,有的多达三四十层。

这些裙子从纺织布到漂染缝制,一直到最后绘图绣花,都是姑娘们自己独立完成,再加上亲手刺绣的花腰带,花胸兜,真是异彩纷呈,美不胜收。

头饰包括银角、银扇、银帽、银围帕、银飘头排、银发簪、银插针、银顶花、银网链、银花梳、银耳环、银童帽饰。

假若盛装的苗族姑娘汇聚在一起,那一定会变成一个美丽的银色世界。

喜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们挽发髻于头顶,戴上高约20公分左右,制做精美的银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齐的银翘翅,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蝴蝶探花、丹凤朝阳、百鸟朝凤、游鱼戏水图案。

有的地区,银冠上除插银片外,还插高约1公尺的银牛角,角尖系彩飘,更显的高贵富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