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局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保障情况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农村五保户生活现状及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村五保户生活现状及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村五保户生活现状及情况的调研报告农村五保户生活现状及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五保户供养问题是今年省委、省政府着力办好的事关民生的“五件实事”之一。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来**调研时,高度关注五保户的生活问题,明确要求做好五保户的供养工作。

对此,市、区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及时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五保户的供养工作。

为了准确掌握全区五保户供养现状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做好五保户供养工作,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详实可靠的参考依据,区委、区政府成立了专门的调研工作组,从民政、财政、社保、卫生、统计、物价、扶贫、残联等相关部门抽调20名农村工作时间长、基层情况熟悉的同志组成调研组,分4个工作小组,利用15天时间,先后深入全区16乡镇102个行政村和9所农村敬老院,采取入户走访、查看,召开村干部、村民代表及五保户代表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区农村五保户的生活现状进行了详细调研,基本摸清了全区农村五保户的生活状况。

现将XX区五保户供养的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做好五保户工作的几点建议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区位于11东南部,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中心城区,辖10镇6乡,420个行政村,7个街道办事处,41个社区居委会,全区总人口64.28万,其中农业人口43.94万,占总人口的68%;全区总面积2442平方公里,耕地95万亩,人均耕地2.16亩,xx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7.76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2.9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4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986元。

全区现有农村五保户供养对象1689户2348人,其中:男1406人,女942人;身体健康、生活能自理的904人,长期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1002人,身体残疾的442人;有耕地的1965人,无耕地的383人。

供养方式。

我区对农村五保户一直采取以分散供养为主、集中供养为辅的办法。

目前全区分散供养2299人,占供养总数的97.9%,身体健康且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五保户主要依靠承包地种植收入和区乡救济、村组接济维持生活所需;身体残疾、常年多病且丧失劳动能力的五保户主要靠政府救助、亲邻接济、社会捐赠及微薄的承包地租赁收入,解决基本生活困难。

XXXX年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调研报告(可编辑).doc

XXXX年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调研报告(可编辑).doc

XXXX年乡村五保奉养工作调研报告 (可编写 ) 乡村五保奉养工作调研报告跟着乡村税费的改革和农业税的取消我省乡村五保奉养工作出现了很多新状况、新问题也碰到了前所未有的一些新困难。

**作为国家扶贫工作要点县乡村五保奉养工作任务较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更加突出。

最近几年出处于本级财政财力单薄乡镇敬老院建设滞后** 年五保集中奉养率仅达到受物价上升要素的影响分别奉养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难以有效保障为深入认识有关状况探究完美新局势下乡村五保奉养工作的有效门路和方法确实保障五保奉养对象的基本生活联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展开我先后深入 ** 镇、大河镇、下两镇、沙河镇、长赤镇、赶场镇等个乡镇、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经过走访检查个乡镇敬老院和户村民、名五保对象经过召开乡村村组干部、农民民众参加的五保奉养会谈会对 ** 县乡村五保奉养工作状况进行了仔细调研。

经过调研基本认识掌握了 ** 县乡村五保奉养工作的目前状况、存在问题及其原由联合我县实质对此后增强和改良乡村五保奉养工作进行了一些思虑。

一、 ** 县乡村五保奉养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由(一)五保奉养工作基本状况、五保人员状况。

据检查统计截止 ** 年代底全县乡村共有切合五保奉养条件的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此中已保人员人占应保人员的已保人员中集中奉养人占分别奉养人占。

、五保奉养对象基本生活状况。

据检查和测算均匀名集中奉养的五保对象年均经费支出起码需要元此中伙食费元 (元天 )添置衣服和被褥元购买生活用品、水电费元房子修葺费元丧葬费元。

从 ** 县** 年五保奉养经费实质支出统计计算 ** 年全县集中奉养年人均经费万元上司转移支付仅按月人均元的标准估算集中奉养存在较大资本差口分别奉养五保对象年人均经费元尚不可以有效保障乡村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需要。

、五保奉养资本根源状况。

据检查统计 ** 年度集中奉养人按年人均奉养标准元计算上司转移支付资本万元实质需要万元差口资本万元分别奉养人按年人均奉养标准元计算需资本万元两项共计共需资本万元。

开展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落实情况调研报告

开展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落实情况调研报告

开展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落实情况调研报告**开展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落实情况调研报告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国务院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14号)和民政部〈关于印发《特困人员认定办法》的通知〉(民发〔2016〕178号)的规定。

我县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坚持托底供养,强化政府托底保障职责,做到应救尽救、应养尽养,将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农村特困人员供养范围。

一、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情况(一)2014年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情况2014年1月份起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从原来每人每月578.5元提高到每人每月819元(每人每月比原标准增240.5元)。

经调查核实,截止12月我县符合纳入五保供养的有1266户(其中:分散供养1184人,集中供养82人),2014年全县已发放五保供养金1268.49万元。

(二)2015年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情况从2015年1月份起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由每人每月819元提高到每人每月标准900元(每人每月比原标准增81元)。

经调查核实,截止12月符合纳入农村五保供养的有1250人(其中:分散供养1184人,集中供养66人),2015年全县已发放五保供养金1379.51万元。

有效地解决了他们的基本生活。

(三)2016年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情况2016年起农村五保救助供养标准分为基本生活标准和照料护理标准,照料护理标准按不超过救助供养标准的10%确定。

从2016年1月份起农村五保救助供养标准从每人每月900元提到每人每月1020元(即每月通过银行发放到农村五保对象个人账户的基本生活标准为每人每月920元;每人每月从1020元中提取100元统筹作照料护理费)。

截止12月份符合纳入农村五保供养的有1265人(其中:分散供养1204人,集中供养61人),共发放农村五保基本生活供养金1429.48万元,提取照料护理费153.48万元,已救助19人照料护理费6.963万元。

关于农村五保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五保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五保的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经过对农村五保政策的实地调研和深入了解,我以调研报告的形式向您汇报相关情况。

本报告主要包括农村五保政策的内容、执行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农村五保政策内容农村五保政策是指对五类农村特困人员提供养老金、医疗救助、住房保障、口粮补贴和护理补贴的政策。

五类特困人员包括没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独居的孤寡老人、无生活来源的特困人员和正在服刑的特困人员。

二、执行情况1. 养老金发放:根据我们的调查,农村五保政策的养老金发放逐渐落实到位,但仍有个别地区的资金发放不及时,导致特困老人生活困难。

2. 医疗救助:农村五保政策提供一定的医疗救助,但医疗资源匮乏、难以满足特困人员的需求,特别是在偏远地区。

3. 住房保障:农村五保政策提供了住房保障,但房屋条件差、环境恶劣的情况仍然存在。

4. 口粮补贴:农村五保政策的口粮补贴逐渐得到落实,但仍有个别地区的发放不及时,导致特困人员生活质量下降。

5. 护理补贴:农村五保政策的护理补贴较少,无法满足特困人员的养老护理需求。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1. 政策宣传不到位:有部分特困人员对农村五保政策不了解,导致他们错失了享受政策的机会。

建议加大对特困人员的政策宣传力度,提高他们的知情权。

2. 资金不足:部分地区由于资金不足,导致特困人员享受到的福利严重不足。

建议配备足够的经费,确保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3. 医疗资源短缺:在农村地区,医疗资源严重短缺,特困人员往往难以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

建议增加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农村特困人员的医疗救助水平。

4. 特困人员关爱机构不足:特困人员在经济和精神上都有较高的依赖性,但特困人员关爱机构在农村地区严重不足。

建议加大对特困人员关爱机构的投入,提高特困人员的生活质量。

以上是关于农村五保政策的调研报告,希望领导能够采纳和重视其中的问题和建议。

我们相信,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农村特困人员的生活将会得到更大的改善。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调研报告【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农村五保供养是指对年满60周岁、无劳动能力或部分劳动能力的农村居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五保供养工作成为了农村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多个省份的农村地区进行了调研。

三、调研结果1. 五保供养覆盖率有待提高:调研发现,农村五保供养的覆盖率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地区供养范围窄、供养标准低,导致一部分符合条件的农村老年人无法享受到应有的保障。

2. 资金来源不稳定:农村五保供养的资金主要来自地方政府财政拨款和社会捐赠,但拨款不稳定、捐赠不足的情况普遍存在,导致供养资金的不确定性。

3. 供养标准不一致:不同地区的供养标准存在差异,有的地区标准偏低,难以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有的地区标准偏高,导致资源浪费。

4. 供养管理不规范:一些地区对供养对象的认定和管理不够严格,存在乱供养和空饷现象。

四、改进措施1. 提高五保供养的覆盖率: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五保供养工作的宣传力度,确保符合条件的农村老年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生活保障。

2. 稳定资金来源:加大财政拨款力度,确保供养资金的稳定性。

同时,鼓励社会捐赠,提高社会参与度。

3. 统一供养标准:各地区应按照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统一的供养标准,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4. 加强管理措施:建立严格的供养对象认定和管理机制,防止乱供养和空饷现象的发生。

五、结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

通过加大宣传、稳定资金来源、统一供养标准和加强管理,可以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农村五保供养调研报告

农村五保供养调研报告

农村五保供养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农村五保供养政策的实施情况,探讨存在的问题以及制定改进措施,推动五保供养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调研范围和对象本次调研范围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调研对象为各地农村五保供养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受供养的农村五保对象。

三、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研。

调查问卷主要针对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基本情况、供养服务的满意度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

实地访谈则主要通过和农村五保供养部门工作人员的交流,了解五保供养政策的执行情况以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四、调研结果1.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基本情况经过调查,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群体中,其中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占比较高。

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来源主要依靠农田或退休金,但收入较低,生活较为困难。

2.供养服务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对供养服务比较满意,认为政府提供的养老金和医疗保障能够帮助解决生活困难。

但也有少数供养对象表示,供养标准偏低,无法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

3.存在的问题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五保供养工作存在的问题。

首先,五保供养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够,导致部分农村五保对象未能及时享受到政策待遇。

其次,供养标准偏低,无法满足一些特殊困难群体的需求。

再次,五保供养服务的覆盖范围有限,一些符合条件的农村五保对象未能纳入供养范围。

最后,五保供养工作缺乏定期评估和跟踪,对供养对象的需求和生活状况了解不够。

五、建议改进的措施1.加强五保供养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五保对象的知晓率,确保政策落地的全面性和及时性。

2.完善五保供养标准,提高供养对象的生活保障水平,重视特殊困难群体的供养需求。

3.扩大五保供养服务的覆盖范围,确保符合条件的农村五保对象能够及时享受到政策待遇。

4.建立健全五保供养工作的评估和跟踪机制,定期对供养对象的需求和生活状况进行评估和调研,提供精准、有效的供养服务。

六、结论农村五保供养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政策,对保障农村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于农村五保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五保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五保的调研报告我县县域总面积2165平方公里,辖8镇4乡,97村委会,15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1.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8万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1963人。

目前,我县有乡镇敬老院12所,集中供养317人,集中供养率为20%。

一、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开展情况和成绩1、政府重视,五保政策落实到位。

自从20xx年3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新发布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后,我县、乡镇党政领导及主管部门对农村五保供养工作高度重视,均严格按照《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按本人申请、村委会评议、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县民政局批准的程序对全县五保供养对象进行了登记核实,对登记在册的五保对象,张榜公示,发放《供养证书》,全面落实供养政策。

20xx年,市政府将敬老院建设和农村五保应保尽保纳入市级“民生工程”后,县民政局逐步提高五保供养标准,从20xx年10月起,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对象金标准由每人年均1620元提高到20xx元。

2、经费落实,居住环境有所改善。

我县有农村敬老院12所,从20xx年起,县里加大对敬老院建设力度。

20xx年,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拔款100万元资助两个敬老院改扩建。

通过改扩建农村敬老院,床位数达50以上的有6所。

在敬老院里还设有伙食团、活动室,添置了电视机、冰箱、热水器、桌椅、衣柜、新床、新棉絮等生活和娱乐用品。

敬老院对入住对象进行合理组合,编为生产经营组、文艺活动组,院务服务组,形成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人性化管理模式,改善集中供养环境。

我县民政部门在加大对农村敬老院建设的同时,极积改善分散供养五保对象住房条件,在抓住灾后倒房重建的有利时机,投入大量资金,对分散供养五保户住房进行了维修、改造和重建。

共投入210余万元,对165户散居五保对象的房屋进行维修,维修房屋313间。

3、部门配合,医疗救助有一定保证。

为方便五保对象就医,乡镇政府、民政、财政、卫生等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从20xx年始,民政部门筹集资金帮助五保供养对象缴纳新农合参合金,使之能享受到新农合补助政策。

农村五保户生活现状及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村五保户生活现状及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村五保户生活现状及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农村五保户生活现状及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五保户供养问题是今年省委、省政府着力办好的事关民生的“五件实事”之一。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来**调研时,高度关注五保户的生活问题,明确要求做好五保户的供养工作。

对此,市、区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及时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五保户的供养工作。

为了准确掌握全区五保户供养现状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做好五保户供养工作,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详实可靠的参考依据,区委、区政府成立了专门的调研工作组,从民政、财政、社保、卫生、统计、物价、扶贫、残联等相关部门抽调20名农村工作时间长、基层情况熟悉的同志组成调研组,分4个工作小组,利用15天时间,先后深入全区16乡镇102个行政村和9所农村敬老院,采取入户走访、查看,召开村干部、村民代表及五保户代表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区农村五保户的生活现状进行了详细调研,基本摸清了全区农村五保户的生活状况。

现将秦州区五保户供养的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做好五保户工作的几点建议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区位于11东南部,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中心城区,辖10镇6乡,420个行政村,7个街道办事处,41个社区居委会,全区总人口64.28万,其中农业人口43.94万,占总人口的68%;全区总面积2442平方公里,耕地95万亩,人均耕地2.16亩,20XX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7.76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2.9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4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986元。

全区现有农村五保户供养对象1689户2348人,其中:男1406人,女942人;身体健康、生活能自理的904人,长期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1002人,身体残疾的442人;有耕地的1965人,无耕地的383人。

(详见下表)供养方式。

我区对农村五保户一直采取以分散供养为主、集中供养为辅的办法。

目前全区分散供养2299人,占供养总数的97.9%,身体健康且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五保户主要依靠承包地种植收入和区乡救济、村组接济维持生活所需;身体残疾、常年多病且丧失劳动能力的五保户主要靠政府救助、亲邻接济、社会捐赠及微薄的承包地租赁收入,解决基本生活困难。

对县五保供养状况的调研报告

对县五保供养状况的调研报告

对县五保供养状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对县五保供养状况的调研报告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部分五保户生活出现一定困难,为了进一步做好五保供养工作,落实五保待遇,结合省财政厅、市财政局、民政局的这次调研和我县以前调查了解的情况,现将我县五保供养状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我县位于周口市东部,与安徽毗邻,辖20个乡镇,495个村委会,18个社区居委会,127万人,其中农业120万人,现有耕地150万亩;全县现有已享受五保待遇的有3254户,3363人,其中在敬老院集中供养的有372人,应保未保9737户,10271人。

二、供养标准税费改革前,已保对象执行标准每人每年500元钱、600斤粮,集中供养标准略有提高,应保未保对象以地保为主,税费改革后,由于五保供养资金匮乏,各地执行标准不一,有每人每年300、500、800、1000元不等,执行标准多数较低,仅有敬老院能达到1000元左右,状况堪忧。

三、此次调研情况这次我们调研的乡镇是**县城郊乡的杨庄、陆庄两个行政村。

城郊乡辖27个行政村,120个自然村,共有6.8万人、7.8万亩耕地,全乡已保对象70人,应保未保对象703人,已保对象中有17人是敬老院集中供养,乡筹乡管21人,其余32人为村组分散供养,应保未保多以地保为主,极个别无人供养。

城郊乡杨庄行政村,现有2860人,2340亩耕地,其中五保对象13户14人,走访3个五保对象:柴秀云,2亩地,地保;张本玉,03年给600元钱,04年未给;管文帽,03年给600元钱,04年未给(04年未给是由于乡里农业费附加还未同该村结帐)。

以03年村帐目算,乡里共返附费2.5万元,21个村组干部支工资4600元,7个村两委班子工资每人每月约200元,全年合计1.6万元,扣除农业税尾欠3000元,学校修缮2000元,报刊1000元,加上其它开支,还要外欠帐,根本无钱支付五保供养资金。

陆庄行政村现有2455人,2700亩耕地,已保对象12户12人,应保未保对象19户19人,已保对象每年每人仅160元钱,应保未保每人分一份半地,免交农业税,税费改革后,已保对象出现了生活难、就医难,应保未保对象出现了年龄大,无力耕种,又无人代耕的情况。

关于乡镇五保户供养及生存状况的调查

关于乡镇五保户供养及生存状况的调查

关于乡镇五保户供养及生存状况的调查徐立东乡镇五保对象是农村最缺乏自救能力的困难群体,特别是税费改革后,镇村两级经济保障能力进一步弱化,这些农村五保户基本生活保障显得极为乏力,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新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势必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新修订后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实施两年多了,近期,笔者对当前乡镇五保户供养及生存状况进行了一次调研,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和掌握乡镇五保对象生活状况和供养面临的突出问题,并对此进行剖析、提出政策建议。

一、乡镇五保户供养及生存状况目前,随着农村五保供养制度进一步完善,已初步形成了以个人分散居家养老与政府出资建立敬老院、购买床位相对集中养老相结合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新格局,乡镇五保户供养水平进一步提高。

笔者对某乡镇的敬老院和21个村(居)五保户进行了调查和走访,重点调查了五保户供养及居住、医疗情况。

1、五保户居住,生活供养及医疗情况该镇现有五保户253人,其中集中供养五保户66人,散居农村五保户187人。

对于集中供养五保户,由于省市县民政、财政部门的支持和该镇党委政府重视,近几年不断加大投入,于1994年建设一幢1723平方米的老年公寓楼,可设床位84张,去年又新建了一幢1500平方米的新老年公寓楼,增设床位100张。

这样,加上原有的平房床位,整个敬老院可同时居住200多人,从目前的居住条件来讲,只要把所有的内部设施完善到位,条件应该还是不错的,但对于大部分居住在农村的五保户来说,一些五保户还居住在低矮的简陋房中,存在着不少隐患,甚至还有少数五保户居住在危房之中,对于这样的居住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五保老人的生活质量。

该县制订的五保供养经费使用管理办法,2007年该镇五保供养执行标准为2000元/人、年,2008年集中供养提高到2250元/人、年,供养经费发放上,主要是民政部门审核把关,财政部门直接划拨,集中供养经费按季度等额划拨到敬老院帐户,分散供养经费,基本生活费按季度打到五保户个人“一折通”上,葬住等费用以镇统筹使用。

2023农村五保供养调研报告3篇

2023农村五保供养调研报告3篇

2023农村五保供养调研报告3篇农村五保供养调研报告1农村五保供养,是指依照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村民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

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________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可申请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一、基本情况据统计,截至__年末,全__农村五保对象共有32.84万人,其中有5.66万人入住敬老院和五保村,集中供养率为17.23%;__区有五保对象901人,现有乡镇(街道)敬老院13所,农村五保村30个(其中:__年新建7个),敬老院和五保村入住183人,集中供养率达20.31%。

五保对象均按照“每人每月30斤米、1斤油、50元钱”的标准供养,集中供养标准平均达到每人每月145.83元,分散供养标准平均达到每人每月125.83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该区的五保供养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供养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五保对象日常管理和服务照料难度较大。

从入户调查情况看,目前分散供养五保对象大多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瘸瞎疯瘫,自救能力最弱,且基数大,居住分散,流动较为频繁,动态管理难度大。

加之一些五保对象性格孤僻,不易合群,精神普遍孤寂,有的五保对象虽有亲友资助,但难以做到尽心尽力。

少数五保对象因重病、残疾或高龄导致生活难以自理。

(二)五保供养标准相对较低。

近两年,虽然大幅度提高了五保供养标准,但随着近年来物价的不断上涨和人民群众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五保的供养标准相对来说较低。

大部分五保对象都没有劳动能力,即使部分对象有劳动能力也难以通过自己劳动来维持生计,仅仅依靠每月“30斤米、1斤油、50元钱”的标准难以改善生活。

(三)五保对象医疗依然是个难题。

__区45%以上五保对象常年有病,除一般小病尚能及时救助外,解决五保对象患大病住院治疗的巨额费用依然是个难题。

关于五保工作的调研报告(1)

关于五保工作的调研报告(1)

关于五保工作的调研报告(1)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了解我县五保工作综合现状,掌握和分析新时期五保工作,为进一步做好五保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我对五保工作综合情况调研如下:一、五保工作现状及主要做法全县共有36户36人,其中集中供养达10人,分散供养26人。

1.党政重视,切实加强对五保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五保工作。

长期以来,把五保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一并组织实施。

每逢元旦、春节,县、乡领导都要带着礼品深入到五保老人家中拜年,了解和帮助解决五保老人存在的困难,保证了农村五保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

2.福利机构条件逐步得到改善。

20XX年在民政厅的大力支持下新建农牧区“霞光敬老院”1个,新增床位22张;五保对象和孤儿的供养水平进一步提高。

3.五保资金使用状况。

为解决好五保老人的生活问题,采取实物发放与现金发放结合,85%的经费我派民政工作人员集中在地区批发市场购买粮食、酥油、肉类、蔬菜等,再由政府免费派车买送;15%的经费再以现金形式发放由本人自由支配购买生活必需用品等。

4.在处理集中供养五保户耕地处理方面。

孔玛乡敬老院老人的耕地经乡政府调整统一在一起,做为该院生产基地。

分散供养老人的耕地由各乡镇政府统一转包给当地贫困户,转包期限为3-5年,所收粮食归承包贫困户,所收秸杆其中80%归贫困户,20%用以租地费。

5.利用扶贫安居工程为契机,进行分散五保户危房改造工程。

分散供养五保户26户住房问题也通过农牧民安居工程,以国家全额投资方式解决,五保户只有使用权,没有处置权,以便长远解决分散供养贫困户的住房问题。

6.社会关注五保,共同搭起爱的桥梁。

平时的生活中采取邻帮邻、一户扶一户、临补的方式对五保户的生产生活进行照顾。

形成一股全社会都来关心五保户的热潮。

二、五保工作存在的问题1.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偏低。

按《条例》规定,对五保对象应给予粮油、服装等实物和现金供养。

调查中,我了解到,由于近年来物价的不断上涨,使得现有的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已难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五保供养情况汇报

五保供养情况汇报

五保供养情况汇报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我单位对五保供养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汇总,以下是具体的情况汇报:
首先,我们对五保供养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梳理。

截止目前,我单位共有五保供养对象XXX人,其中包括XXX户。

这些五保供养对象大多年事已高,身体状况较差,生活自理能力较弱,需要得到社会的帮助和支持。

其次,我们对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通过走访和调查,我们发现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条件普遍较为困难。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居住在简陋的房屋中,生活设施简陋,家庭收入来源单一,生活水平较低。

在饮食、医疗和日常生活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再次,我们对五保供养对象的帮扶措施进行了分析。

我单位通过建立健全的五保供养对象档案,定期进行走访和慰问,提供生活补助金和医疗救助等帮扶措施,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同时,我们还积极组织志愿者和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到五保供养工作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最后,针对五保供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五保供养对象的关爱和帮扶工作,完善五保供养制度,提高对五保供养对象的帮扶力度,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应有的福利和关怀。

综上所述,我单位将继续加大对五保供养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努力为五保供养对象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和帮助,让他们能够享受到晚年生活的幸福和安宁。

同时,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关注五保供养工作,积极参与到五保供养工作中来,为五保供养对象送去更多的温暖和关爱。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让五保供养工作做得更好,让每一位五保供养对象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关怀和帮助。

关于农村五保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五保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五保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农村五保问题一、问题背景农村五保制度是中国特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保障无劳动能力的农村老年人、残疾人及孤残儿童的基本生活需求。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五保制度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农村五保问题的具体情况,为制定改进措施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农村五保对象及其家庭成员,了解他们对五保制度的认知、满意度和问题意识;实地访谈则主要针对农村五保工作人员,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的代表,了解他们对农村五保工作的具体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三、调研结果1. 五保对象认知状况: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村五保对象对五保制度存在一定认知,但对于具体政策和相关权益知之甚少。

有部分五保对象甚至对自己是否符合五保条件存在疑惑。

2. 五保对象满意度:调研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农村五保对象对五保制度表示满意,认为五保为他们提供了生活保障。

但部分五保对象对待遇水平较为不满,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物质和精神关怀。

3. 五保制度运行问题:调研结果显示,农村五保制度存在着一些运行问题。

首先,五保对象的申请和审核程序较为繁琐,需要长时间等待,导致一些符合条件的人无法及时享受到五保待遇。

其次,五保对象的待遇标准相对较低,无法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特别是医疗和养老方面。

此外,五保工作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也存在问题,有些地方五保工作人员不足,导致服务不到位。

四、改进措施针对农村五保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 简化五保申请和审核程序,提高办理效率,确保符合五保条件的人员能够及时享受到五保待遇。

2. 调整五保待遇标准,适当提高待遇水平,确保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3. 加强五保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和工作质量。

4. 加强五保制度宣传,提高农村五保对象的认知水平,增强他们的权益意识。

五、结论农村五保制度是中国特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村老年人、残疾人及孤残儿童的基本生活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XXXX年关于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调研报告(可编辑).doc

XXXX年关于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调研报告(可编辑).doc

XXXX年关于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调研报告(可编辑)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调研报告;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调研报告;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是社会困难群体救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肥西县以省民生工程和全市敬老工程为契机,大力推进县域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农村敬老院建设已初具规模,实现了乡镇全覆盖,极大改善了县域农村五保供养老人的生活条件。

一、现状截至1月20日,肥西县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总数为,其中分散供养和集中供养的集中供养率为。

全县现有农村敬老院(不含社会福利机构)的平均入住率为5。

养老院共有18岁以上的管理人员、男性、医疗护理人员、管理和服务人员,其中管理人员占18岁以上,高中及以上,初中及以下。

养老院的院长大部分是村(社区)的退休老同志,其余的都是临时工。

在XX,肥西县的集中供养标准是第一年的敬老院水电费、办公费、医院人民日常治疗费按年人均元标准,服务人员的工资按月人均元标准,全县、乡镇财政按:配套纳入财政预算,集中五保户全部免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1月XX日起享受五保户长期医疗保险,并享受住院元日医疗保险(全年累计两个、特定实践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受助人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近年来,肥西县抓住了省民生工程和合肥“敬老”工程建设的机遇。

按照“引领全省一流地方特色”的规划建设原则和高起点、高要求的理念,肥西县投入近1亿元大力推进农村敬老院建设。

它修建了100多张床位的养老院,拥有完善的生活设施和生活条件,大大提高了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水平。

第一年,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水平得到有效保障,供养对象纳入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范围。

大多数医院都设立了医疗室,这样小病就不会出院,医疗就可以实现了。

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生活氛围,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养”(2)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服务模式。

各疗养院制定了“考勤制度”、“学习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膳食管理制度”、“医疗保健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和“医院人民守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了各管理和服务岗位的工作职责,努力用制度来管理人民事务,遵循规则、按规则办事,规范五保的准入条件和准入程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局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保障情况调研报

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是我国农村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中国社会救助领域的创新和特色,也是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为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作用,贯彻落实好农村五保供养政策,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XX年8月,国库处支部和社保处支部就农村五保人员保障情况进行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开院坝会、座谈交流、征求意见等方式,深入了解五保户的生活状况,掌握五保供养制度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救助对象是整个社会中最为弱势的群体,救助内容涵盖了吃、穿、住、医、葬等基本生活权益,主要有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两种方式。

其中集中供养是指入住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由其提供统一的供养服务;分散供养是由村委会或亲友提供照料。

目前我市已形成由政府主导、财政保障、民政主管、相关部门支持、社会各方广泛参与、街镇村实施的五保供养工作新机制。

按照《xx市人民政府关于提高城乡低保等社会救助对象保障标准的通知》精神,从XX年10月1日起,我市五保对象分区域最低供养标准已调整为每人月275元、270元、265
元。

各区县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及财力状况,执行不低于上述最低线的供养标准。

五保户供养金所需经费均由区县和乡镇财政保障,市级财政对贫困区县给予一定补助。

本次调研选择在五保供养工作开展较好的九龙坡区进行。

九龙坡区自XX年起执行的集中供养标准为4800元/人·年、分散供养标准为3360元/人·年,均高于市级最低供养标准。

该区有敬老院10个,床位923个,五保家园16个,现有五保户1225人,政府充分征求五保户意见,由本人自愿选择集中供养或分散供养。

目前,集中供养616人,集中供养人数占五保户总人数的50.28%;分散供养609人,占五保户总人数的49.72%。

本次调研重点走访了九龙坡区西彭镇敬老院、西彭镇元明五保家园,以及分散供养五保户刘明清、刘明律兄弟了解生活状况:
集中供养情况
基本情况:西彭镇敬老院建于1998年,先后投资410万元,建筑面积约3915平方米,床位共计172张,现入住五保户106人;西彭镇另有五保家园两个,其中元明五保家园建筑面积450平方米,床位数20张,现有五保户20人,实行以院带园的管理模式,即由西彭镇敬老院统一管理、统一承担公共开支。

敬老院共有工作人员9人,其中管理员3人、护理人员兼清洁工3人,炊事员3人。

经费开支:XX年西彭镇敬老院总收入83万元,总支出116万元,其中用于五保户直接支出81万元、间接支出27万元、代发区拨节日慰问及市拨生活补助费8万元,当年经费收支缺口为33万元,全部由镇财政承担。

西彭镇敬老院五保户直接支出约495元/人·月,其中:主要支出是伙食费,约262元/人·月,早餐有鸡蛋、中晚餐有鸡鸭鱼肉等荤菜。

当地村社协调了部分菜地,五保户们参与劳动,自养生猪、自种蔬菜,可以部分自给自足,在节省伙食费开支的同时,也基本保证了膳食摄入能量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其次是医疗费(含住院费),约140元/人·月,由于五保户中以老人、残疾人居多,因此医药费较高;此外日常开支约93元/人·月,包括水电气、零用钱、服装费等。

间接支出约166元/人·月,主要是管理人员支出、房屋和设施设备维修、办公费等。

按照九龙坡区五保户集中供养标准,西彭镇敬老院五保户每年供养费为4800元/人·年。

西彭敬老院在通过养猪、种菜节约部分生活费的基础上,每月五保户直接生活开支也达495元/人·月,超过供养标准。

分散供养情况
基本情况:分散供养五保人员刘明清、刘明律老人均寄住在侄子家。

我们通过沟通了解到,五保户不愿入集中供养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对土地有顾虑,担心集中供养后土
地被征用时得不到补偿;二是不习惯集体生活,在情感上更愿意和亲戚朋友共同居住;三是认为分散供养金发放到自己手中,如果节约使用可以有些结余。

目前九龙坡区分散供养五保户执行3360元/人·年的供养标准,同时,医疗救助专项资金每年为每人提供500元日常医疗卡,主要用于门诊就医和购药。

刘明清、刘明律老人的土地由侄子耕种,作为老人寄住的经费补偿,水电费等家庭共同开支由侄子负担。

每月280元的供养金只能勉强负担老人基本生活费,医疗卡基本能满足日常医疗所需,如有大病或住院,需要政府另外补贴。

二、五保供养存在的问题
通过本地实地调研,并与五保户们直接交流,了解到目前农村“五保”人员基本生活可以得到保障,五保户们对于目前的生活状况总体比较认可,但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一是供养标准有待调整。

根据《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

目前,全市五保对象分区域最低供养标准分别是3300元、3240元、3180元/年,据统计,XX年全市纳入财政供养的农村五保对象16.2万人,供养总支出52619万元,人均开支3248元,接近供养标准上限。

从全市情况来看,各区县、乡镇是按照现行政策规定的供养标准来编制预算,低于实际五保供养支出较多,为了保障五保户基本生活,需要另
外安排资金额外补贴。

从本次调研情况来看,九龙坡区这类财力较好的区,其供养标准较高,仍然低于实际支出,资金存在缺口。

其他区县执行标准更低,资金缺口更大。

二是集中供养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敬老院是国家投资兴办的五保供养机构,按相关政策符合条件的应当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而很多区县的敬老院因多种原因没有能落实法人资格。

以西彭镇元明五保家园为例,虽然没有人员编制,但为了给五保老人提供服务,临聘厨师和管理人员各1人。

由于法人资格无法落实,工作经费、人员编制都难以解决,集中供养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难以保障。

三是部分敬老院设施设备陈旧。

为提高各乡镇的集中供养比例,自XX年以来,市级财政已投入了4亿多元,主要用于在原来没有敬老院的乡镇新建敬老院,以及对床位数太少的敬老院进行改造扩建,对其他敬老院则投入较少。

另一方面各区县、各乡镇街道财政情况有所不同,对敬老院的维修改造上资金投入能力也有限。

以西彭镇敬老院为例,该敬老院是九龙坡区最大的敬老院,修建于1998年,不符合市级资金改造条件,设施老化严重,食堂、厨房急需重新改造,设备不齐全,不能满足五保户老人的需要。

三、对完善五保供养制度的建议
十八大和市委四届二次全委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为贯彻落
实中央和市委有关精神,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针对前述问题有如下建议:
一是适当调高五保供养标准。

按照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五保供养条例》规定,考虑物价水平不断增长因素,建议按照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适当提高我市五保对象分区域最低供养标准,有利于加大五保户基本生活保障力度,有利于规范预算编制和执行。

二是完善集中供养运行机制。

将敬老院五保供养对象的供养金、物价上涨临时补贴、管理服务人员工资和管理运行经费等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安排,为集中供养机制提供有效经费保障。

加强敬老院资金管理,规范财务管理、资金拨付、资金使用,完善内部监督、健全外部监管。

配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解决好敬老院的法人资格、人员编制等问题,提高集中供养服务水平。

三是落实乡镇敬老院建设和管理规范。

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规范敬老院资金管理的通知》、《xx市敬老院建设标准》和《xx市敬老院管理服务标准》等有关敬老院建设和管理文件要求,统筹规划建设乡镇敬老院,抓基础建设改善居住条件,抓规范管理改善服务质量,形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