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储血室标准操作规程
四川省储血点基本标准(2006版)
四川省储血点基本标准第一条根据《四川省储血点管理办法》,为做好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储血点规范化建设,确保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特制定此基本标准。
第二条人员配置(一)储血点工作人员配置应根据供血范围、用血量需要设置业务负责人1名,工作人员若干名。
(二)储血点业务负责人和工作人员都应具有国家认可的卫生专业学历和相应的专业职务,相关的临床输血专业知识。
经输血基础理论、技能培训合格后取得上岗资格。
储血点业务负责人还应具有中级以上卫生技术职称和一定的管理和协调能力。
第三条房屋设施与设备配置(一)房屋设施1、房屋布局合理,应有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
血液储存、发放设在清洁区,值班室、办公室应设在半清洁区,报损血液及废物处置设在污染区。
2、储血点应具有消毒、空调设施,且通风、光线良好,并应远离污染区域。
3、储血区洁净度要求达到医院感染管理规范Ⅱ类环境标准,储血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无霉菌生长或培养皿(90mm)细菌生长菌落﹤8CFU/10分钟或﹤200CFU/m3为合格。
(二)设备配置1、4℃专用储血冰箱1-2台。
2、-20℃低温冰箱1台。
3、专用血小板保存箱1台(根据需要)4、空调器1台。
5、专用运血箱若干。
6、专用传真直拨电话1部。
7、备用电源。
8、电脑1台,打印机1部。
第四条工作制度(一)储血点工作制度(二)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运输制度(三)工作环节交接制度(四)血液登记、保存制度(五)差错登记、报告及处理制度(六)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反馈制度(七)血液报损管理制度(八)资料记录、信息、统计的收集整理、保管制度(九)专用设备使用、维护、报废制度(十)计量器具管理和检定制度(十一)医用污物处理制度(十二)院感及个人防护制度(十三)消毒管理制度。
第五条岗位职责(一)储血点负责人岗位职责(二)各级技术人员岗位职责第六条技术操作规程(一)取血、储血、发血技术操作规程。
(二)设备使用操作规程。
第七条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色的血液不用;⑥血浆层有大量气泡、絮状物或者大颗粒的血液不用;⑦血浆层与红细胞层分界不清或者交壤面有溶血的血液不用;⑧红细胞层呈紫红色的血液不用;⑨过期血或者有疑问的血液不用。
13.输血以“先慢后快,密切观察”为原则,输注前15min,以1~3ml/min为宜,无输血不良反应后,适当加快速度,一旦有输血不良反应,即将住手输血,查清原因后再输注。
14.做好输血过程记录,对输血不良反应及时认真处理,并记录。15.规范书写输血病历和“三单一书”,“三单”指:《临床输血申请单》、《配血试验报告单》、《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一书”指:《输血治疗允许书》。
16.做好配血后标本和输血后血袋的保留工作,配血后标本2~60C至少保留7d,输血后血袋至少保留1d。
4.各个岗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5.禁止自采自用血液,必须按பைடு நூலகம்定从合法血站取血,确保用血安全。
6.科学合理使用成份血,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
365948EF2軲i316837BC3篃21051523B刻202244E6A乪
7.做好输血前检查工作。
8.使用的医疗器械必须是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达到有关标准。9.工作人员上岗时,应随时警惕血源性传染病的传播,作好自身防护,防止职业暴露。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者锐器刺伤,应及时按规定处理。
14.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接收标本时,必须逐项认真核对,并检查标本是否符合要求,无误后,双方签字,方可接收登记。
15.凡是《临床输血申请单》、《配血试验报告单》填写有任何一项不符要求或者有疑问时,均不能接收血标本。请临床科室重新验证后,重新抽取血标本,必要时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到床旁确认血型。
血库冰箱使用
SANYO MPR-312D(CN)血库冰箱操作步骤1.插上电源,将电源开关置于“ON”状态,将显示当前温度。
2.将温度设定在4±2℃,ALARM、蜂鸣器置“ON”。
3.储血冰箱达到设定温度后,每隔6小时观察温度并作记录。
注意事项:1.注意去掉表面冷凝水。
2.开门时间尽可能快速,注意冰箱门要关严实,观察DOOR指示灯。
3.在供电中断、电源发生故障或保存箱箱室温高出设定温度10℃时左右时,报警信号灯(ALARM)闪烁、蜂鸣器发出音响报警。
保养与维护1.为了取得最佳运行效果,每天清洁冰箱外表面,每周清洁消毒冰箱内部,每月进行冰箱内空气培养一次。
2.用柔软的干布从保存箱的表面、附件上擦拭脏物。
若过脏,可用中性洗涤剂清洗。
每周用浸有75%酒精的无菌纱布擦拭内壁和内部分层架子。
3.用中性洗涤剂清洗后,要用水将洗涤剂完全清除干净,并将水擦干。
4.不要将水喷洒到保存箱的任何部分,因为水可能损害保存箱的电气绝缘,并可能造成工作故障。
5.定期校正冰箱温度计。
6.注意观察冰箱显示温度是否与冰箱内温度计相符。
7.清洁蒸发盘。
(1)拉开背面蒸发器外的2个黑色塑料卡扣,取出箱体底部的直条形黑色钢板。
(2)将蒸发盘向外拉出。
清洗蒸发盘。
(3)清洁后,将蒸发盘插入导轨中安装回原处。
(4)将直条形黑色钢板放回原处,卡好2个塑料卡,将其固定。
8.更换日光灯。
(1)取下固定挡板的2个螺丝。
(2)取下挡板。
(3)取下日光灯。
(4)将新的日光灯安装好,然后,将挡板安装回原处。
(5)用2个螺丝固定挡板。
SANYO MBR-107D血库冰箱操作步骤1.插上电源,将电源开关置于“ON”状态,将显示当前温度。
2.将温度设定在4±2℃,ALARM、蜂鸣器置“ON”。
3.储血冰箱达到设定温度后,每隔6小时观察温度并作记录。
注意事项:1.注意去掉表面冷凝水。
2.开门时间尽可能快速,注意冰箱门要关严实,观察DOOR指示灯。
3.在供电中断、电源发生故障或保存箱箱室温高出设定温度10℃时左右时,报警信号灯(ALARM)闪烁、蜂鸣器发出音响报警。
输血科消毒操作规程
输血科消毒操作规程
储血冰箱操作规程:
1.用2- -5%84消毒液擦拭冰箱内壁、隔板等。
2.用清水擦拭内壁、隔板等。
3.用2- -5%84消毒液擦拭内壁、隔板并保持15分钟。
4.用蒸馏水擦拭内壁、隔板等以除去多余的的消毒残液。
5. 储血冰箱外部以2- -5%84消毒液与清水分别擦拭。
储血室地面、台面消毒:
1. 5%84消毒液擦拭地面、台面并保持1 5分钟。
2.清水擦拭地面去除多余的消毒液。
储血室空间消毒规程:
1. 每天紫外线照射消毒60分钟。
四、残血标本的保存、处理规程:
1.交叉配血后保留的供血者血样应2~6°C保存1周,1周后,作为医疗垃圾焚烧处理。
2. 交叉配血后受血者的血样,应2~6C保存1周,1周后,作为医疗垃吸焚烧处理。
3交叉配血试验的其他废物,置于专用的污物桶内,每日处理。
四川省储血点基本标准
四川省储血点基本标准第一条根据《四川省储血点管理办法》,为做好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储血点规范化建设,确保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特制定此基本标准。
第二条人员配置(一)储血点工作人员配置应根据供血范围、用血量需要设置业务负责人1名,工作人员若干名。
(二)储血点业务负责人和工作人员都应具有国家认可的卫生专业学历和相应的专业职务,相关的临床输血专业知识。
经输血基础理论、技能培训合格后取得上岗资格。
储血点业务负责人还应具有中级以上卫生技术职称和一定的管理和协调能力。
第三条房屋设施与设备配置(一)房屋设施1、房屋布局合理,应有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
血液储存、发放设在清洁区,值班室、办公室应设在半清洁区,报损血液及废物处置设在污染区。
2、储血点应具有消毒、空调设施,且通风、光线良好,并应远离污染区域。
3、储血区洁净度要求达到医院感染管理规范Ⅱ类环境标准,储血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无霉菌生长或培养皿(90mm)细菌生长菌落﹤8CFU/10分钟或﹤200CFU/m3为合格。
(二)设备配置1、4℃专用储血冰箱1-2台。
2、-20℃低温冰箱1台。
3、专用血小板保存箱1台(根据需要)4、空调器1台。
5、专用运血箱若干。
6、专用传真直拨电话1部。
7、备用电源。
8、电脑1台,打印机1部。
第四条工作制度(一)储血点工作制度(二)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运输制度(三)工作环节交接制度(四)血液登记、保存制度(五)差错登记、报告及处理制度(六)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反馈制度(七)血液报损管理制度(八)资料记录、信息、统计的收集整理、保管制度(九)专用设备使用、维护、报废制度(十)计量器具管理和检定制度(十一)医用污物处理制度(十二)院感及个人防护制度(十三)消毒管理制度。
第五条岗位职责(一)储血点负责人岗位职责(二)各级技术人员岗位职责第六条技术操作规程(一)取血、储血、发血技术操作规程。
(二)设备使用操作规程。
第七条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血库相关工作制度范本(三篇)
血库相关工作制度范本血库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部门,负责血液的收集、储存和供应工作。
为了确保血库工作的有序进行,制定一套完善的工作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以下是一份血库相关工作制度的范文,供参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血库工作,提高血库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条本工作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的血库,包括血液采集、储存、输血等相关工作。
第三条血库工作人员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保证血库工作的安全、规范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血液采集工作第四条血库应配备专业的采血技术人员,确保血液采集的安全和有效。
第五条血液采集工作应遵循无偿献血的原则,不得获取非法获利。
第六条血库应建立血液采集者的档案系统,记录献血者的基本信息、采血情况等。
第七条血库应定期组织献血者健康检查,确保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和血液安全。
第三章血液储存工作第八条血库应建立完善的血液储存管理制度,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性。
第九条血库应按照规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储存血液,定期进行监测和记录。
第十条血库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血液储存的安全和防止交叉感染。
第十一条血库应建立血液库存管理系统,记录血液的库存情况和使用情况。
第四章输血工作第十二条血库应建立血液配血和输血工作流程,确保输血的准确和安全。
第十三条输血前应进行血型鉴定和配血,确保输血的匹配性和安全性。
第十四条输血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输血的正确和安全。
第十五条输血过程中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反应。
第十六条输血后应妥善处理输血袋和废弃物,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第五章安全控制第十七条血库应制定安全控制制度,确保血液工作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第十八条血库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第十九条血库应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制度,确保工作环境和设施的安全。
第二十条血库应建立健全的事故应急预案,及时应对血液事故和突发事件。
第六章职责和权利第二十一条血库工作人员应按照工作岗位和职责,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血液储存环境空气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血液储存环境空气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一、目的:观察空气培养的细菌菌落数量,判断储血环境的空气质量。
二、监测内容:储血室内空气培养。
三、监测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四、空气质量标准:Ⅱ类环境细菌菌落数≤200cfu/m3,无霉菌生长;Ⅲ类环境细菌菌落数≤500cfu/m3,无霉菌生长。
五、操作程序
5.1采样方法:平板暴露法,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直径9cm)放在室内各采样点。
5.2平板放置数量: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m2设4角及中央5点,4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
5.3采样高度为距地面1.5m,
5.4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min,盖好立即放置370C培养48小时,计数。
5.5计算:细菌总数(cfu/m3)=平板平均菌落数×50000/平板面积(cm2)×暴露时间。
第48 页。
血液接收入库储存出库及库存预警管理制度
血液接收入库储存出库及库存预警管理制度一、接收血液管理制度1.接收血液的准备工作:(1)建立接收血液的专门区域,并配备必要的接收设备,确保接收血液的安全性和质量。
(3)对捐献者进行详细的健康调查,并进行临床检验,确保接收到的血液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
2.血液接收和验收:(1)将接收到的血液放置在特定的接收区域,并进行分类和分组,确保不同类型的血液不会混淆。
(2)根据血液的类型和数量,进行相应的接收和验收记录,并将记录进行归档,以备后续查验和追踪。
二、入库血液管理制度1.入库前的准备工作:(2)对血液进行必要的标志和分类,以便于后续的管理和使用。
2.血液的入库和储存:(1)将入库血液存放在专用的血液储存设备中,根据血液类型和日期进行分类和分级储存。
(2)对血液储存设备进行定期的清洁和维护,并确保设备的有效性和功能完好。
三、血液储存管理制度1.血液的耐用期管理:(1)对储存的血液按照其耐用期进行分组和管理,并及时记录和更新血液的耐用期信息。
(2)临近耐用期的血液需要进行特殊标识和处理,以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
2.血液存储环境的管理:(1)对血液储存的环境进行定期的温度和湿度监测,确保储存环境符合相关的要求。
(2)对血液储存设备进行定期的校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血液储存记录的管理:(1)对血液的储存记录进行及时的更新和管理,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对血液储存信息进行备份和归档,以备后续查阅和追踪。
四、血液出库管理制度1.血液出库申请和审批:(1)对血液的出库申请进行严格的审核和审批,确保出库血液的合理性和及时性。
(2)对出库血液的数量和用途进行记录和归档,以备后续查验和追踪。
2.血液出库和交接:(1)根据出库血液的类型和数量,在专门的出库区域进行分类和分组,并进行相关的出库记录。
1.库存预警的依据:(1)根据血液的使用情况和消耗速度,建立适当的库存预警指标和预警线,确保及时补充和调整库存。
血站操作规程
血站操作规程
《血站操作规程》
为了保障血站工作的安全和高效运行,制定了一系列的操作规程,以确保血液采集、保存和使用的过程符合严格的标准和要求。
一、血液采集
1. 严格执行消毒程序,保证采集器具的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2. 采集前进行体温、血压和血红蛋白水平检测,确保献血者身体状况良好。
3. 严格按照规定的采血量进行采血,保证献血者的健康和安全。
二、血液保存
1. 严格执行血液标本的标示和记录,确保血液来源、种类和保存时间的准确无误。
2. 制定科学、合理的血液保存计划,确保不同类型的血液在适当的条件下保存。
3. 定期进行血液质量检测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三、血液使用
1. 严格执行血液使用的资格审查程序,确保血液使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2. 根据临床需要,合理安排血液的使用,避免浪费和过度使用。
3. 建立血液使用的记录和统计制度,及时掌握血液使用情况。
以上仅是血站操作规程的部分内容,而实际的操作规程还包括
了更加具体的细节,以确保血液采集、保存和使用的过程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血站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规程,并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和质量,以保障献血者和血液受者的健康和安全。
供血机构储血点基本标准
采供血机构储血点基本标准为健全我省供血网络,确保临床用血及时、安全供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血站管理办法》、《血站基本标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一、机构性质采供血机构储血点是血站供血业务的延伸,由设区市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实际需要规划设置。
原则上应设置在距采供血机构30公里以外的二级(包括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
血液的储存、发放等业务技术由采供血机构负责,质量、安全责任由采供血机构承担。
二、业务范围承担供血单位指定辖区内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储存、发放任务。
不得开展血液采集、检测。
三、基本要求(一)、房屋设施满足储、发血业务要求。
应设置储、发血室、消毒清洗间、值班室等,房屋不得少于3间,总面积不得少于50M2。
(二)、辅助设施1.通讯、给排水、消防等设施应符合有关规定;2.具备双路供电或应急发电设施;3.污水、污物处理设施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4.应具有计算机管理设施。
四、仪器设备储血室应有储血专用冰箱(4℃)、低温冰柜(-20℃以下)、血小板恒温震荡保存箱、热合机、化浆机或恒温水浴箱、计算机等。
五、人员(一)人员编制专业技术人员,应按储血量大小或供应单位数量配置。
一般二级医院2-3人;三级医院3-5人。
(二)任职要求1.储血点主任应具有医学相关专业专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2.技术岗位人员应具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以上学历及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3.技术岗位人员应当符合岗位执业资格的相关规定;4.有经血传播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储、发血工作。
(三)、人员职责1.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做好储血点相关的业务工作,保证临床用血需求;2.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法规和政策;3.负责临床用血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科学用血;4.有责任对供血单位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时反馈发现的血液质量和服务质量问题。
六、质量管理文件(一)、工作制度1.质量管理制度1.1文件控制管理制度1.2 质量记录管理制度1.3内部质量评审制度2.储、发血管理制度2.1血液入库、储存管理制度2.2血液发放管理制度2.3血液报废登记制度2.4不合格血液报废、退回制度2.5差错事故防范措施3.报告制度3.1输血反应登记报告制度3.2差错事故处理登记报告制度3.3血源性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二)岗位职责1.储血点主任职责2.储血人员岗位职责3.发血人员岗位职责4.值班、交接班人员岗位职责(三)操作规程1.血液储存和运输操作规程2.发血操作规程3.仪器设备操作规程4.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操作规程(四)记录1.仪器设备监测记录2.质量检查记录3.血液报废登记4.差错记录及处理记录单5.输血传染病报告登记表6.血液出、入库登记7.储血冰箱温度记录8.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医院血液入库、贮存及发放操作规程
血液入库、贮存及发放操作规程一、目的明确血液在保存、发放和运输过程中所需条件、方法和要求,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控,确保血液的安全有效二、适应范围适用于血液保存、发放与运输过程的管理活动。
三、职责3.1负责血液的保存、保存监控和储血设备的使用、维护与保养。
3.2负责血液的接收、发放及发放前的外观检查。
3.3负责储血设备温度、环境有效性的监督、确认。
四、操作步骤4.1血液入库4.1.1输血科应根据临床科室预约血液用量的情况向供血方及时预约血液及血液成分,原则上储血基数一般应不少于3天的急救用血量,可视具体情况增减。
4.1.2全血、血液成分接收前要认真核对验收。
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核对无误且血液质量合格方可双签接收。
4.1.3核对验收时血液及血液成分出现下列情况时不宜接收、入库(冰冻血浆解冻后出现血浆质量问题则退库):血袋标签破损,字迹不清;血袋有破损,有渗漏;血液中有明显的凝块;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界面上的血浆出现溶血或红细胞呈稀泥状;血浆层进行性变色,混浊度增加或呈异常乳糜状或暗灰色;血浆层中有明显增多的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红细胞的颜色呈暗紫色或红褐色;血袋血型与复查血型不符;血液不规则抗体筛查呈阳性;血液过期;血液有其他须查证的情况;4.2血液贮存4.2.1接收合格的血液及血液成分后,依次按全血、血液成分的血型、规格分类,分别进行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电脑入库且复检,并按采血时间先后秩序斜竖放贮存于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并有明显的标识。
4.2.2血液及血液成分保存温度:全血、浓缩红细胞、少白细胞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保存于4±2℃,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冷沉淀保存于-20℃以下,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保存于22±2℃;4.2.3血液贮存专用冰箱应有温度自动控制记录和报警装置,且冰箱内增放温度计,以便掌握冰箱实际温度。
输血室操作规程
输血室操作规程
《输血室操作规程》
1. 输血室的工作人员在进行输血前,必须进行血液安全管理培训,了解有关输血的规范和流程。
2. 输血室必须保持清洁卫生,严格执行消毒措施,确保输血器材的无菌。
3. 输血室操作人员必须正确识别病人身份和输血单,确保血液与病人信息一致。
4. 输血室操作人员应当在输血前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血型和受血计划,确保输血的准确性。
5. 在进行输血操作前,必须进行穿刺部位的消毒,并正确选择输血部位,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
6. 输血室操作人员必须随时留意病人的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止输血,并做好相关处理。
7. 输血室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输血速度和次数的规定,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8. 输血室必须建立输血记录,并及时将输血情况报告至医生和相关部门。
9. 输血室操作人员在进行输血操作过程中,必须保持专注和细心,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10. 输血室操作人员必须定期接受相关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总之,输血室操作规程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严格执行规程,才能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血库相关工作制度(3篇)
血库相关工作制度1.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严格执行用血“三统一”的管理规定,不私自采血供血。
2.工作人员要认真负责,做好血库的管理和技术工作。
3.要有备血计划,备有一定数量血液,保证临床需要。
遇到有急诊用血,血库存血不足时,及时与血站联系,进行急诊送血。
4.遇到疑难配血和稀有血型鉴定时,及时与市中心血站联系,请求技术帮助。
5.经常与临床联系,了解临床用血情况,遇到问题及时协助解决。
6.血液保存管理:7.工作室和储血室要保持清洁,每天要进行紫外线消毒。
8.配血和发血:如需大量用血或因科研需要用血,应提前两天通知血库准备(急症例外)。
接收标本时要检查标签、血量、有无污染和溶血,凡不符合要求者应退回科室重新抽血。
对小儿科或血型有疑问者,要复查病员与献血者双侧血型,再行交叉配血试验。
以确保无误。
操作者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得有任何差错。
输血单血型要填写清楚并签全名。
如因特殊情况需输异型血者,必须经临床主治医师同意,输血量不得超过____毫升。
9.做好出入库记录,每月按时与市中心血站对帐,核实准确无误后将记帐单报院财务科。
10.发血记录、申请单、帐目等材料保存____年。
血库各工作人员岗位职责1.在检验科主任领导下进行工作。
2.监督检查标准血清的效价,指导并参加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和发血工作。
3.督促检查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的执行,经常检查血液质量,做好血液储备,确保输血安全。
4.负责血库药品、器材、贮血冰箱等物品的请领和管理,定期检查维修,确保运转正常,并制备各项试验用具和无菌物品。
5.深入临床科室,了解输血情况,及时向血液中心反映。
密切配合临床需要,开展科研工作。
6.负责血库各项登记、统计、资料保管、审检血液入、出库帐物及用血收费记帐工作,血库负责人定期与血液中心核对结帐,月底向医院财务报账。
定期向领导汇报。
人员培训和技术考核制度1.制定培训计划科室根据其自身发展需要和人员变动情况,提出培训需求报医务科和分管院长。
储血室工作制度
储血室工作制度一、总则为确保医疗用血安全,规范储血室管理工作,根据《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储血室设置与管理1.储血室应设置在交通便利、安全区域内,远离污染源。
2.储血室面积应满足工作需要,设有专用储血冰箱、冷藏箱、消毒设备、照明、通风等设施。
3.储血室温度应保持在2-8℃范围内,湿度控制在45%-60%。
4.储血室应制定清洁、消毒计划,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5.储血室应有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未经授权人员进入。
6.储血室工作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经过培训合格后上岗。
三、血液储存与管理1.血液采集后,应及时送入储血室储存。
2.储血室工作人员应核对血液品种、数量、血型、采血日期等信息,确保准确无误。
3.血液应按照采血日期由前向后依次排列,便于查找和管理。
4.禁止在储血室内进行血液开瓶、输血等操作。
5.已开瓶的血液或血浆应立即输用,已输用过的剩余血液或血浆禁止输用。
6.储血室应定期检查血液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血液储存期限应符合国家规定,超过储存期限的血液应予以淘汰。
四、血液发放与回收1.血液发放时,取血者应核对病员姓名、病案号、血型、采血日期等信息,确保准确无误。
2.血液发放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血液污染。
3.血液发放后,应将血液标本送交血库作血型交叉配合试验。
4.血液回收时,应将剩余血液或血浆倒入专用回收容器,注明病员姓名、病案号、采血日期等信息。
5.回收的血液应按照规定进行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五、应急处理与记录1.储血室应备有急救药品和设备,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2.储血室工作人员应熟悉急救流程,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3.发生血液质量问题或其他突发事件时,应及时报告上级部门,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4.储血室应做好各项记录,包括血液入库、发放、回收、应急处理等,记录应真实、完整、清晰。
六、培训与考核1.储血室工作人员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储血室的规章制度
储血室的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一、为规范储血室的管理,保障储存血液的安全和有效使用,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储血室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
三、储血室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血液管理法规,做好相关登记和记录工作。
第二章储血血液的接收和储存一、接收血袋前,储血室工作人员应认真核对献血者的证件信息,确保献血者符合献血条件。
二、接收血袋后,应立即进行验血工作,确保血液品质符合标准。
三、储存血液时,应按照不同类型、不同RH血型等进行分类,确保不同血液的储存和管理不受影响。
四、储存血液过程中,应注意定期检查温度,保持血液的质量。
五、储存血液过程中,不得混存不同类型或过期血液,避免交叉感染或其他意外问题。
第三章血液的领取和使用一、领取血液前,领取人员必须持有相关医疗证件,并在血液领取登记簿上进行登记。
二、领取血液时,应按照医生的开具医嘱来领取相应类型的血液,避免混淆。
三、使用血液时,应按照规定用途和方式来使用,避免浪费。
四、使用血液后,应及时做好记录工作,包括使用量、使用时间等,以便于日后追溯。
第四章安全管理一、储血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和清洁规定,确保血液的净化和无菌。
二、储血室工作人员必须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保证个人的健康状况,避免传染疾病。
三、储血室应配备相应的急救设备和药品,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四、对于不符合标准的血液,应及时处理和销毁,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
第五章管理制度一、储血室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人员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
二、储血室工作人员应参加相关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专业技能和素质。
三、储血室应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保障血液的安全和准确。
四、储血室应定期进行评估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
第六章处罚和奖励一、对违反规章制度的人员,应给予相应的处罚,包括批评、警告、停职、开除等。
二、对表现优秀的人员,应给予相应的奖励,包括表彰、奖金、晋升等。
三、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避免造成不良影响。
医院储血管理制度
医院储血管理制度一、前言在医疗工作中,血液是重要的医疗资源之一,可以挽救严重病患的生命。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血液储备和使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医院储血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仅可以确保医院拥有足够的血液储备,还可以保障患者的用血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本文将就医院储血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进行详细介绍。
二、医院血液资源的供应和需求1.医院血液资源的供应:医院血液资源主要来自于合格的血站和捐献者,医院需要与血站建立合作关系,及时获取新鲜的血液,保障患者的用血需求。
同时,医院也应该积极开展献血活动,吸引更多的献血者,增加血液储备。
2.医院血液资源的需求:医院在手术、外伤和重症患者治疗等情况下会需要大量的血液,因此医院需要根据患者的用血情况和需求预测血液的需求量,合理安排血液的储备和使用。
三、医院储血管理制度的建立1.制定储血管理规定:医院应该建立完善的储血管理条例和规定,包括血液的采集、储存、配送和使用等各个环节的规定,确保储血过程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2.确定储血管理机构和人员:医院应该设立专门的储血管理机构,负责血液资源的管理和调度。
同时,医院应该配备专业的医疗人员和技术人员,确保储血工作的顺利进行。
3.建立储血管理系统:医院应该建立健全的储血管理信息系统,包括血液库存管理、血液采集和使用记录、配血信息等功能,实现血液资源的有效管理和监控。
4.制定储血管理流程:医院应该建立储血管理流程,明确血液的采集、储存、配送和使用的各个环节,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严格遵守标准操作规程,提高用血安全性。
五、医院储血管理制度的实施1.定期开展储血资源评估:医院应该定期开展储血资源评估,分析当前血液库存和使用情况,合理调配血液资源,确保储血库存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
2.加强对用血单位的监督:医院应该建立健全的用血审批机制和用血监督系统,对用血单位进行定期监督和检查,杜绝浪费和滥用血液资源。
3.持续开展献血宣传活动:医院应该积极开展献血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献血意识和积极性,拓展血液资源的来源。
血液入库制度血库管理制度
血液的入库制度1.对入库血液必须按规定项目(血型、编号、姓名、采血日期、保存期、采血者、血站名称、许可证号、保养液标签)严格检查。
2.验收内外包装是否符合标准,有无漏袋,有无交叉配血管等。
3.凡符合标准规定的血液,分血型逐一详细登记入库。
4.凡不符合要求的血液,血库有权拒收。
5.做好入库的登记统计,并与财务科付款数据核对。
6.加强与各科室的团结协作,确保安全用血。
血液的报废制度1.血库人员必须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血液报废制度。
2.严格血液验收制度,凡不合格的血液拒绝入库,待检查的血液分开存放。
3.待接到检验报告后,合格血液放回各型冰箱,不合格血液取出放报废处。
4.凡过期及不合格血液及制剂,需要报废的应在收、发登记本上明显注销,并填写血液报废报告单,写明血液的来源、血型、姓名、编号、血液类别及报废原因,报院领导批准后方可处理。
5.经批准报废全血应进行焚烧处理,严防污染。
6.报废血液应开具四联发票,经院领导签名,作日、月报表的依据。
存血发血工作岗位职责1.在院长及经验科主任领导下负责本院血液的购血(供血)、入库、保存、发放等工作。
2.根据医院用血情况,认真做好年、月、周的供血计划,并与市中心血站加强业务联系,确保计划供血任务的完成。
3.对入库血液必须按规定项目进行严格检查,逐袋验收登记,凡不合格血液拒绝入库。
对与核对无误的合格品,按血型分类放入冰箱,按标签排列保存。
4.血液保存应精心观察和严防污染,做到发现异常血及时处理,冰箱有故障应及时消除。
5.血液入库、保存、发放均要执行操作规程,轻拿轻放,不得挤压碰撞。
6.加强与医院各科室联系,做好计划供血和血型调配工作。
7.发放血液要当面查对交接清楚,按规定办好手续。
发出的血液,一般不给于调换与退回。
8.急诊用血按规定供血,成分血按预定供血,报废血按规定报批后处理。
9.实行24小时值班,严格交接班手续,遇到重要问题及时请示汇报。
10.各种记录、收据、数据、资料要妥善保管,并做好每日统计报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莞清溪友华医院储血室标准操作规程(SOP文件)文件编号:QXYH-CXS-SOP-01版本:2016版生效日期:2016年10月06日页数:共 152 页目录1.临床输血标准操作流程 (1)2. 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规程 (13)3.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44)4. 储血室管理制度 (50)5. 临床用血申请、登记制度 (68)6.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回报制度 (70)7. 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及流程 (72)8. 输血核对核查制度 (73)9. 医院安全输血操作规程 (76)10. 血液输注技术规范 (78)11.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 (103)12. 成分输血 (106)13.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附件 (122)14. 交叉配血(凝聚胺法)操作规程 (138)15. ABO血型正定型操作规程 (141)16. ABO血型反定型操作规程 (143)17. 标准血清及红细胞制备操作规程 (144)18. 不规则抗体筛选操作规程 (149)19. RH血型鉴定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安全有效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临床输血。
第二章输血申请流程第三条临床经治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自体输血和血液治疗等,对病人实施临床输血疗法。
第四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病人或其直系亲属履行告知义务:第一款经治医师应向病人或其直系亲属说明输注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相关性疾病的可能性,征得病人或其直系属的同意,并在《临床输血治疗同意书》上全名签字。
第二款病人《临床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保存。
第三款无直系亲属与相关人员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保存。
第五条申请输血应由临床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内容。
第一款《临床输血申请单》内容包括:1.病人姓名、年龄、性别、民族、门诊号(住院号)、科别、病区、床号;2.疾病诊断、输血史、妊娠史、输血反应史;3.相关检验(Hb、HCT、PLT、HBsAg、Anti-HBs、HBeAg、Anti-HBe、 Anti-HBc、Anti- HCV、Anti-HIV1/2、梅毒等);4.输血成分与输血量、血型(已有红细胞ABO血型与RhD血型必须填写备查);5.申请日期、输血日期、输血地点、申请医师全名签字等。
第二款《临床输血申请单》必须由主治医师核准全名签字,连同病人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第三款输血科(血库)医师或工作人员可根据病人病情与输血目的选择最合适的血液制品种类进行配发血。
第三章病人血样采集与送检流程第六条确定病人输血后,医护人员(必须至少有一名注册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在病床旁核对病人有关信息后,采集血样。
第一款采集血样时,如病人意识清楚可要求病人回答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科别、病区、床号、血型(已知红细胞ABO血型与RhD血型)等确认其身份;如病人意识不清式,通过询问病人的亲属或其他护理人员,确认其身份。
第二款将《临床输血申请单》号码标签贴在无任何抗凝剂一次性真空试管上。
第三款病人血样成人5~10ml不抗凝的血液,儿童至少2ml,新生儿至少1ml。
第四款采集病人血样后,采血医护人员必须在《临床输血申请单》上全名签字。
第五款在采集血样时必须避免下列情况:1.防止血样溶血,溶血的血样不能使用,必须重新采集血样;2.如病人正在输液,不允许从输液管中抽取血样;3.如病人已用肝素治疗,采出的血样不凝集,可向血样中加入适量的鱼精蛋白对抗;4.如病人需应用右旋醣酐或/和白蛋白或/和脂肪乳剂等药物治疗时,应在输注药物前采集血样备用。
第七条由医护人员或经培训专门人员将病人血样与《临床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
第四章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流程第八条血样审核第一款由医护人员或经培训专门人员持病人血样与《临床输血申请单》与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双方逐项核对正确无误后,并双方全名签字。
对不符合要求的血样应一律退回。
第二款病人交叉配血试验的血样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
对下列之一者交叉配血试验的血样必须是输血前24小时之内的:1.有输血史2.有妊娠史3.抗体筛选与鉴定阳性4.大量输血的病人,第九条输血科(血库)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前必须逐项核对《临床输血申请单》内容、病人和供血者血样。
第十条试剂标准第一款输血科(血库)所用检测试剂应具有国家认可试剂证明(国家暂无认可的检测试剂除外)。
试管法所用血型鉴定试剂购入日与使用前必须进行特异性、亲合力与效价的检测。
抗-A血清与A1红细胞凝集4+,效价128、亲合力15秒。
抗-B血清与B红细胞凝集4+,效价128、亲合力30秒。
抗-D血清与红细胞凝集4+,效价128、亲合力15秒。
第二款输血科(血库)必须认真作好试剂的质量控制。
血型鉴定试剂每日检测抗体效价;交叉配血试验检查IgG血型抗体试剂每日进行检测。
第三款记录检测结果,资料保存两年。
第十一条结果判断标准: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结果必须在离心后立即观察结果。
第一款试管法或玻片法观察凝集结果采用轻摇或/和旋转拖拉的方式,出现凝集颗粒或凝集块为阳性结果,未出现凝集的则为阴性结果。
第二款玻璃或凝胶柱卡式法反应管阳性反应表示反应体系中有相应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反应强度以4+至1+依次减弱。
4+红细胞复合物位于胶表面,1+表示位于胶中近底部;可疑阳性反应(+)可将其与在同一卡中,同时孵育离心的阴性质控管中结果对照,如与阴性结果有差别,判断可为+,为弱阳性反应;如同阴性结果一致,可判断其为阴性;阴性反应(-)离心后,红细胞沉淀在微柱凝胶管尖底部。
第十二条血型鉴定第一款输血科(血库)对病人红细胞ABO血型鉴定必须包括正定型(即用抗A、抗B作红细胞定型)和反定型(即用A、B、O标准红细胞做反定型);以及红细胞Rh(D)血型鉴定(急诊抢救紧急输血时Rh(D)血型鉴定可除外)。
出生3个月内的婴儿红细胞ABO血型鉴定只做正定型,可不做反定型。
第二款血型鉴定结果报告应复核后必须由输血科(血库)两人核对全名签字;节假日或夜间一人值班时,血型鉴定后自己复核全名签字。
第三款血型鉴定结果必须记录在专用登记本上,并保存十年。
第十三条交叉配血试验前进行相关检查。
第一款应用交叉配血试验的血样作抗体筛选试验(急诊输血除外)。
如病人48小时内多次输血,应重新做抗体筛选试验。
抗体筛选试验结果阳性应进行抗体的特异性鉴定。
第二款应用交叉配血试验的血样作HBsAg、Anti-HBs、HBeAg、Anti-HBe、Anti-HBc、Anti-HCV、Anti-HIV1/2、梅毒项目检测。
第二款复查病人ABO血型(正、反定型)和Rh(D)血型。
第三款复查供血者ABO血型和Rh(D)血型,: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少白细胞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等血液制品复查ABO血型(正、反定型)和Rh(D)血型,单采血小板、普通冰冻血浆、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等血液制品复查ABO血型(反定型)和Rh(D)血型。
第十四条交叉配合试验保证病人血液制品输注为相容性输注,包括:第一款交叉配合试验应包括主次侧:病人血清与供血者红细胞之间反应为主侧,病人红细胞与供血者血浆之间反应为次侧。
第二款交叉配血试验必须在盐水相试验基础上,加做检查IgG血型抗体非盐水相试验(如间接抗人球蛋白法、酶法、聚凝胺法、玻璃珠法和凝胶法等)。
第三款交叉配血试验应由输血科(血库)两名互相核对全名签字:一名操作并查对病人与血液制品相关信息,另一名再次复核病人与血液制品相关信息;节假日或夜间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由操作者填写配血试验试验结果自己复核后全名签字。
第四款交叉配合试验结果必须记录在专用登记本上,并保存十年。
第十五条平时情况下血液制品输注应遵循原则:第一款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少白细胞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单采血小板、普通冰冻血浆、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等输注应ABO和Rh(D)血型同型输注和必须进行交叉配合试验。
第二款普通冰冻血浆、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等输注应ABO和Rh(D)血型同型输注。
第十六条特殊情况下血液制品输注应遵循原则:第一款在危及生命且无ABO同型血液制品供应的紧急情况下,或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能同型输注的情况下(例如: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可遵循血液输注相关性原则进行血液制品相合性输注。
第二款在输注血液制品时,原则上应Rh(D)血型同型输注。
1.Rh(D)阴性病人在Rh(D)阴性血液制品紧缺的情况下,为了挽救病人生命可输注Rh(D)阳性的全血、血液制品,尽量一次性足量输注。
2.一旦有Rh(D)阴性血液制品供应,应输注Rh(D)阴性血液制品供应。
3.对有输血史或/和有妊娠史或/和大量输血史的病人,应输注前进行抗(D)抗体或/和效价监测。
第三款在温抗体或冷抗体干扰的情况下,难以找到相容性血液制品输注,应遵循原则:1.温性抗体存在时,应选择多份ABO血型相同的血液作配合性试验,采用病人血清与供血者红细胞反应最弱的血液制品给病人输注。
输注时必须严密观查病人的情况。
2.冷抗体存在时,交叉配血试验应严格在37℃条件下进行。
3.如果ABO血型一时难以确定,病人病情又十分危急,需要紧急输血挽救病人的生命,此时可给予O型洗涤红细胞输注。
一旦血型确定应输注同型血液制品。
第四款特殊情况输血时必须履行下列程序:病人意识清楚时,经治医师与输血科(血库)必须共同告知病人与直系亲属血液制品相合性输注利弊;病人意识不清楚时,必须告知直系亲属与相关陪同人员。
在征得病人或/和直系亲属同意在病程录上签字,上报医院医疗管理部门备案签署同意后方可实施。
第五章血液制品入库、核对、贮存流程第十七条血液制品来源须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未经批准,严禁擅自采血(自体输血除外)。
第一款输血科(血库)须有指定工作人员负责全血、血液制品收领工作。
第二款血液制品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
1.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2.收、发血液双方确认合格后登记全名签字。
3.不符合要求的血液制品拒绝应入库立即退回供血机构。
第三款输血科(血库)可根据《采供血机构标准》对入库血液制品质量可进行1-2%抽检,对不符合质量要求血液制品应及时与供血机构联系,退回供血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