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第二章

合集下载

幼儿园课程论第二章总结

幼儿园课程论第二章总结

目标模式 它是以对社会有实用价值的目标作为
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并在此基础上 选择、组织和评价学习经验的课程编制 模式。它是教育科学化运动的产物。
(一)目标模式的发展P65-66 价值观——实用主义哲学注重实用功效 方法论——行为主义心理学通过行为训
练和控制达成目标
(二)目标模式的特点及对幼儿园课程编 制的影响
特点:1.把教育和课程设计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 的过程。学习不是直线式的、被动的反应过程, 而是一个主动参与和探究的过程,课程设计和实 施是流动的不是预设和僵死的。
2.课程评价应以教育本体功能和知识内在价值为 标准,而不是以预设目标达成度为依据。
3.这些目标是非行为性的,可以以此为依据确定 课程编制的指导性原则和方法,使教师明确教育 过程中内在的价值标准及总体要求,而不是课程 实施后的某些预期结果。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它在学前教育目的 与幼儿园课程之间起衔接作用,使学前教 育特点价值观能在课程中得以体现。
三、幼儿园课程内容是实现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手 段,主要解决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 问题,
四、幼儿园课程实施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但 效果如何,就要通过评估来判断,来发现课程编 制、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提高改善课程, 这就是课程评价,幼儿园课程评价是对课程的价 值做出判断的过程,可以诊断、修正课程,比较 各种课程的价值、预测教育的需求,或者确定课 程目标达成程度。
梅杰认为行为目标必须包括三个部分:
1.儿童外显的行为表现 2.能观察到的这种行为表现的条件 3.行为表现公认的准则 例如p74 昆虫,兔子为课题的教学目标
拟定幼儿行为目标至少要做到两方面: 第一,要具体明确,能观察得到 第二,要明确写出达到目标的条件 P75“水”教学目标的两种写法比较

幼儿园课程评价第二章读后感

幼儿园课程评价第二章读后感

幼儿园课程评价第二章读后感
嘿嘿,今天我可是个认真读书的小朋友!老师布置了作业,让我们读一本叫《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书。

我本来一听书名就想:“哎呀,这么长的字,肯定很难懂!”不过,我还是拿着书,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

第二章主要讲的是“怎么评价幼儿园的课程”,有点儿像给我们上课的小测验。

可是呀,原来评价不是像考试那样打分,而是帮助老师们看看课上得好不好!比如,有的课程是让我们玩耍中学东西,有的课程是带我们到外面看看小动物——这些都可以是课程哦。

书里说呀,好的课程会让我们学到东西,还能让我们开开心心地玩儿,我觉得这种课最棒了!像小朋友们画画、唱歌,这些都是好课程。

妈妈说,评价的意思是看看哪里需要改进,帮助老师做得更好。

嗯,我觉得,能让我们开心地学、开心地玩儿的课程,就是最好的啦!
这就是我读完第二章的感想!
—— 1 —1 —。

幼儿园课程论第二章

幼儿园课程论第二章



插曲:
有家长反映孩子回家后不停地看卧室、厨房、 厕所的门,到了晚上11点还不睡觉,听老师 解释后才知道孩子原来这么有研究精神。 1.非标准测量工具的探索(甘蔗用什么量) 2.非标准测量单位的发现(用连环扣) 3.标准测量单位的学习(用尺量) 4.测量方法的应用(做栅栏)




(二)过程模式的特点及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 响 特点:1.把教育和课程设计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 的过程。学习不是直线式的、被动的反应过程, 而是一个主动参与和探究的过程,课程设计和实 施是流动的不是预设和僵死的。 2.课程评价应以教育本体功能和知识内在价值为 标准,而不是以预设目标达成度为依据。 3.这些目标是非行为性的,可以以此为依据确定 课程编制的指导性原则和方法,使教师明确教育 过程中内在的价值标准及总体要求,而不是课程 实施后的某些预期结果。

斯坦豪斯认为教育主要包括训练、教学和 引导三个过程,训练、教学可以用行为目 标来陈述,而引导则不能用,因为引导的 本质恰恰在于它的不可预测性。引导是促 使儿童获得知识体系为支持的批判性和创 造性思维能力。

生成性目标的评价
生成性目标强调在儿童、教师与教育情境 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课程目标,这有利 于促进儿童有意义的学习,教师是儿童行 为的观察者、解读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教 学是富有想象和创造空间的。 凯米和德弗里斯建立的早期教育方案p79
(二)生成性目标


它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课程目标,反映 的是儿童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反映的是 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 斯坦豪斯“过程原则” 课程不应以事先规定的目标为中心,而要 以过程为中心,要以儿童在教室内的表现 为基础而展开。
案例:鱼鳍的作用 (浙江省级机关北山幼儿园)

幼儿园课程,章节测试 第二章

幼儿园课程,章节测试 第二章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设计一、单项选择题1.幼儿园课程设计的第一步是()A.确立课程理念B.制定课程目标C.选择课程内容D.制订课程计划【解析】A2.幼儿园课程注重的是学科知识的()A.学术价值B.一般发展价值C.社会价值D.研究价值【解析】B 本题考查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

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应该关注学科知识的一般发展价值。

3.“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应考虑到本国、本地、本园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

”幼儿园课程目标时()A.整体性原则的要求B.连续性原则的要求交现C.可行性原则的要求D.时代性原则的要求【解析】C 本题考查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原则。

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时遵循可行性原则。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要考虑幼儿的可接受性。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应考虑到本国、本地、本园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

遵循可行性原则制定的课程目标要发挥引导发展、促进发展的作用,不可树立高不可攀的目标,使幼儿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4.以具体的、可观察或可操作的行为来表达的课程目标称为()A.教育目标B.发展目标C.表现性目标D.行为目标【解析】D 本题考查行为目标的含义。

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观察或可操作的行为来表达的课程目标,用来表明学习课程之后幼儿所发生的诸多行为变化,其特点是具体、精确与可操作。

5.首先探讨课程目标具体化、标准化的是()A.博比特B.泰勒C.布鲁姆D.梅杰【解析】A 本题考查博比特对课程目标的研究。

首先探讨课程目标具体化、标准化的是博比特,他使用“活动分析法”对人的经验与职业做出系统分析,并具体列举了10个领域中的800多个目标,为行为目标在课程领域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6.幼儿园课程内容的主要表现形式是()A.教材C.经验D.环境【解析】B 本题考查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活动,课程内容是幼儿在活动中通过观察、探究、实验、交往、交流等,与材料、同伴等相互作用而获得的基础知识、基本情感态度和基本行为方式。

幼儿园课程论第二章详解

幼儿园课程论第二章详解

“能和同伴一起利用放大镜观察不同昆虫的身 体”----是行为目标 “爱惜公物,能集中注意力,对自己所做的 事有信心”----不是行为目标 3. 形成意义明确、层次分明的目标体系 幼儿园课程总目标--------各年龄班的课程目 标--------学期目标-------月、周的课程计划------一日活动及具体活动计划
案例:甘蔗有多高-------幼儿测量概 念的学习(台中市爱弥尔幼教机构)

缘起
那根长长的是什么? 10月下旬,稻子结穗了,孩子们又到田里看稻子 与以往相比有什么变化,他们注意到了种在田里 的甘蔗,回到学校孩子们注意到学校苗圃里也种 了甘蔗,因此对甘蔗产生了兴趣,也想自己种种 看,老师看到孩子们对种甘蔗有如此大的兴趣, 虽然并非教学计划中的主题,老师决定试试与孩 子们一起发展课程。
(一)过程模式的基本原理 过程模式的知识观和教育观--------教育活动 的各种价值是体现在教育活动过程之中的, 不是存在于想要达到的结果之中的,因此 要使教师不断地梳理教育价值观,能在教 育活动过程中不断反思教育内容及活动过 程所隐含的价值,发展对教育过程的理解 和判断能力,从而自觉进行有价值的教育 活动。 过程模式的方法论基础---认知发展理论:学 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

优点:使整个课程的运作成为了一个具体化的和 结构化的操作程序,提高了幼儿园教育、教学过 程的计划性、可控性和操作性。 局限:先决定目的后决定手段是不切实际的,因 为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儿童的富 有创造性的行为在更大程度上具有不可预知性, 把课程开发、教学设计、人的学习过程变为一个 可预先决定和操纵的机械过程,容易忽视学生的 主题性、自主性。


插曲: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四)更加注重适宜儿童发展 (五)以直接经验获得为主
(一)整合性(非学科性)——五大领域 思考:幼儿园课程为什么要整合?整合对幼儿 的发展有何好处?学科课程为什么不适合幼儿? 理由: 幼儿处于成长的基础阶段 有利于高级学习能力的形成 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生活化(即幼儿园课程要接近儿童的 实际生活) 为什么要生活化? 儿童思维特点、学习特点的要求(缺乏经 验基础的学习儿童难以接受) 奥苏贝尔:“我把所有的学习都归结到原 有经验的基础上” 人的发展与动物的差异(人要适应社会生 活必须要通过学习) 幼儿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生长
(三)游戏化
为什么要游戏?
天性
符合幼儿思维特点和接受能力,有利于取 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游戏在幼儿园中被运用的形式
作为学习内容,让儿童学习,如学会玩五 子棋、七巧板、拼盘等。 作为活动形式,借用游戏的外在形式吸引 儿童兴趣,提高动机。 作为过程,在过程中儿童得到乐趣,控制 自己的行为。
第二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一、幼儿园课程的概念
王月媛:幼儿园课程即幼儿园中的全 部获园中幼儿的全 部活动或教育性活动。
幼儿园课程与其他各级各类课程相比: • 相同点:关注社会文化和知识性质 • 不同点:更为注重儿童发展
二、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全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全

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对幼儿园课 程的开发有什么启示?
第二章·第一节
二、 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
6、过程模式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
可取之处: (1)强调关注儿童活动的过程; (2)淡化教师在教育活动组织中的计划性和控制性,强
调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活动,尊重儿童的选择 和创造; (2)强调过程性评价,强调教师自我在教育评价中的作 用。
第二章·第一节
二、 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
6、过程模式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 缺陷:
(1)目标的作用相对被忽视。 (2)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极高,此往往会因为教师难
以达到这样的境地而使该课程模式不易推广。 (3)容易造成完全否定教育工具价值的倾向 (4)可能会造成知识的工具价值不同程度地萎缩。
第二章·第一节
课后实践作业:
❖ 1、以小组为单位,调查附近幼儿园教师或园长 对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的看法,并对这些看法进 行评价。
❖ 2、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某一所幼儿园课程设计 的主要取向,谈谈这种取向的得与失,还可以尝 试和幼儿园教师一起探索改进课程设计的方法策 略。
本章参考资料
1. 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施良方译.北京:人民 教育出版社,1994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设计取向
学科中心取向 学习者中心取向 问题中心取向
第二章·第二节
三、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取向
•学科中心取向:以知识为中心设计课程 •学习者中心取向:以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为中心 •问题中心取向:以社会问题及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 力出发
本章小结
❖ 资本料章链主接要:讨论了两个问题: (1)幼儿园课程开发的不同模式 (2)幼儿园课程设计的三种基本取向 重点掌握幼儿园课程开发的模式。充分理解幼儿园 课程开发的具体过程。了解不同取向课程设计的基 本特点。

幼儿园课程第二章

幼儿园课程第二章


LOGO
局限: 1、过程模式诊断出目标模式的“病症”,提出了很好 的课程编制思想,但未能开出更为理想而全面的或更为 对症且有效的“药房”,在课程编制的程序设计上没有 提出一个更为明确的方案,没有具体说明行动方式,因 此,操作性差成为这种模式的致命伤 2、过程模式没有相对明确的标准,设计、实施和评价 过程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缺乏科学性、计划性和系统性 3、过程模式中“教师即研究者”的口号赋予教师过于 理想化的角色,运用过程模式编制的课程对教师的素质 要求极高,需要教师领会和把握课程所要实现的价值的 核心,并能在组织学生活动的过程中灵活自如地利用各 种情景,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但由于教师很难达到 这样的要求,导致该模式不易被推广
指标明确、评价简易
较模糊、评价较难

LOGO
四、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之间的平衡 两种模式各有利弊,过于绝对地排斥某一模式是不适宜 的,两种模式完全可以在幼儿园课程编制中各施其长, 共存并用。 课程既要依据一定的内容、计划展开,更要关注在教学 情境中师生相互作用而生成新的目标与内容。因此,为 了体现课程的计划性,同时反映课程的动态性、灵活性 和开放性,幼儿园课程编制要处理好目标结构与编制过 程之间的关系 在幼儿园课程编制时,要采用综合设计思路,即将目标 模式和过程模式结合起来,建立一定的互补关系。编制 课程时,既有目标的统一性,又不限制幼儿的主动性; 既有明确细致的目标,又有一般的、宽泛的目标;既有 行为目标,又有生成性和表现性目标。

LOGO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
20世纪以来两种 主要课程编制模式
目标模式
过程模式

LOGO
一、目标模式 (一)目标模式的产生背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产生于美国,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受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把学习看成是刺激— —反应的联结过程,这就使课程的编制关注学生的行 为表现,把意欲达到的行为目标作为课程终点,通过 设计课程、实施课程,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了行为目标; 二是受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影响,他把工业科学管理 的目标——手段、效率——控制、预期——验收的思 想以及技术化、操作化、标准化的运行机制运用于学 校的教育实践,继而把它推广到课程领域。

幼儿园课程第二章

幼儿园课程第二章
第二章 幼儿园课程编 制的基本原理
• 编制任何课程必须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 • • •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 现.
•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构成考察课程与教学各种问题的基本 原理.

• 课程领域目标:概括地罗列具体的内容领 域与提纲挈领式的几条要求。 • 年龄阶段目标:这一结构框架类型的年龄 阶段目标的制定,一般不仅考虑了课程内 容纬度还考虑了幼儿发展纬度。 • 单元目标:以时间为单元的目标,它是年 龄阶段目标或学年阶段目标的再分解,即 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 • 具体活动目标:这是微观层面的目标,要 求制定得非常具体。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
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涵义 ● 在学科中心的倾向下,课程内容指的就是学 科中待定的事实、观点、法则等,它们主要体 现在教材之中。 ● 在经验中心的倾向下,课程内容则是指学生 通过实际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环境应该获得的认 识、态度、行为方式等。 通俗的说幼儿园课程内容是幼教工作者希望 幼儿学习且希望幼儿学到的东西,包括基本知 基本态度、基本行为方式。
• (二)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 1、集体活动: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做相同 的事,教师直接组织与指导,教师作用突 出,活动效率高.容易忽视幼儿个别差异, 互动机会少,不利于独立性、创造性的培 养. • 2、小组活动:内容相同的小组活动与内容 不同的小组活动.(分类) • 3、个别活动:教师按照个别幼儿的特殊需 要而展开的活动.
(二)幼儿的角度表述
– 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 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 验; –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设计ppt课件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设计ppt课件
一 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念 简答论述
幼儿园课程理念
评价
目标
内容
实施
促进儿整体发展
构建以生活为几点
凸显以活动/体验为特点
以发展为导向
1、确立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
(1)幼儿发展是整体性的 (2)整体性包括:生理(基础)心里、道德、社会性、 还包括:身体、情感、认知、社会性等。 (3)木桶效应(短板效应)
整体性原则
连续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
时代性原则
四、幼儿园课程目标表述
1、幼儿园课程目标表述的类型
行为目标
表现性目
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观察或可操作的行为来表达的课程目标,用来表明学习课程之后儿童所发生的诸多行为变化,因而其特点就是具体、精确与可操作。
表现性目标指明儿童将在其中工作的情境、将要处理的问题及将要完成的任务,但不指定儿童将从这些情境、问题或任务中学到什么。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设计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幼儿园课程实施途径的选择
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幼儿园课程理念的含义 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念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和类型 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
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内涵及类型 各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
教育哲学
社会
学科
(1)从幼儿、社会、学科三个来源中确定暂时目标。 (2)经过教育哲学与学习心理学筛选,最终确定目标。
1、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三个来源
幼儿发展、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是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同时也是课程目标的“来源”
(1)幼儿研究 原因:幼儿课程是为支持、帮助、引导幼儿学习,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而设置的。 研究内容:了解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关注他们的发展的需要。 这里所谓的发展需要,指的是“理想的发展”(应该或能够达到的水平)与“现实的发展”( 实际水平)之间的距离。 研究儿童的发展需要,应掌握: A、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所揭示的幼儿“应该”和“可能达到”的发展。 B、要了解幼儿园的发展状况。

幼儿园课程论第二章

幼儿园课程论第二章
童的东西,这不能反映课程的本质。
(三)生成性目标的应用
生成性目标强调儿童游戏,强调儿童主动的
活动,强调活动的过程,强调儿童、教师和教育 环境的交互作用,更强调幼儿经验在活动中的获 得。 以生成性目标为取向的课程:意大利瑞吉欧 幼儿教育方案、美国的项目活动、美国的 High/Scope课程。
(三)生成性目标的应用
(三)表现性目标的应用
表现性目标指向人的自主发展和个 性化发展,鼓励儿童运用已有的技能, 拓展并探索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并且其 评价以儿童的创造性和个性评价活动质 量为取向,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鼓励儿童个性充分发展。
(四)表现性目标的评价
优点:表现性目标在本质上是对“解放理性” 的追求,强调儿童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表现, 尊重个性差异,指向人的自由与解放,这种目 标取向与当代人本主义的教育价值观是相契合 的。 不足:具有不可预测性、不易操作,难以被教 师广泛运用,在教育活动的评价也往往带有很多 的主观色彩;由于目标的模糊性,很难对教育 活动实施起到导向作用。
一、行为目标
“不需要提醒,能饭后漱口” “能模仿榜样连贯地完成体操动作” “能分辨故事中人物行为的对与错” “能唱3/4拍的歌曲” “儿童能说出环境中东西的颜色、形 状、大小”
这些目标有何特点?
第二节
课程目标取向
一、行为目标
(一)行为目标的含义
行为目标是指把学校要达成的教育目标,
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加以陈述,指明学习
语言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 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 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社会
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 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 任感; 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 国。

幼儿园课程概论(第二章开发模式与设计取向)【可修改文字】

幼儿园课程概论(第二章开发模式与设计取向)【可修改文字】

你认为知识是什么? 你认为目标明晰化好吗?
目标模式
评价
目标
内容
实施
过程模式
评价
实施
目标
内容
(二) 过程模式的设计流程:
(1)设定一般目标 (2)实施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 (3)论述、反思 (4)评价教学活动引起的结果
(三)过程模式的基本内容
1.以过程为焦点 卢梭“回归儿童的本性” 杜威“进步主义教育思想”
自己想说的事
如何选择学习经验
◆ 学生有机会去实践的经验; ◆ 使学生实践后能获得满足和强化的经验; ◆ 学生力所能及的经验。
组织经验
连续性:对于重要的目标,要让学生有机会 反复接触;
顺序性:是后学的经验建立在前面学习的基 础上;
整合性:课程经验横向联系。
课程评价
评价的目的在于检查课程的实际效 果与预期的教育目标之间的差距。
分析,从而确定目标,编制课程。 查特斯:分析成人活动得出课程的目标,把理想
也视为课程的有机组成,强调系统知识的学习。
博、查 理论的局限性:
基于“活动分析”、“工作分析”的课 程开发过程仿似工厂产品的开发,相当 机械,把学校当成工厂,把学生视为有 待加工的原料;忽视儿童需要。
泰勒原理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课程论专家、评价 理论专家,“现代课程论之父”、“当 代教育评价之父”。
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
教育计划)?
课程开发程序
课程目标的确定 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泰勒课程开发模型
社会
哲学
学科专家
来源
尝试性目标
筛子
学习者
心理学
精确目标

最新幼儿园课程第二章中国幼儿园课程的历史沿革和改革PPT课件

最新幼儿园课程第二章中国幼儿园课程的历史沿革和改革PPT课件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幼儿园课程模式 和教育方案
1
陈鹤琴的“五指活 动课程”
2 张雪门的“行为课程”3源自我国幼儿园的主要课 程模式
对我国社会文化的认识,对进步主义教 育的批判和继承,为我国幼稚园教育创 编的幼稚园课程。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幼儿园课程模式 和教育方案
1
陈鹤琴的“五指活 动课程”
2 张雪门的“行为课程”
第一节 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
1 一、20世纪20年代至30 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2 20世纪50年代的幼儿园 课程改革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幼 儿园课程改革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开始整 顿和改造原有的幼儿教育,并在此基础 上发展幼儿教育。50年代开始,我国开 展了抗美援朝运动。受到抗美援朝的影 响,在思想上进行了清理亲美、崇美、 恐美思想的运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 理论和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理念也收到 了批判,并由此牵连到对陈鹤琴的“活 教育”理论和单元课程的批判。
第一节 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
1 一、20世纪20年代至30 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2 20世纪50年代的幼儿园 课程改革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幼 儿园课程改革
(一)改革的特点 第二次课程改革的特点表现为:
①课程“苏化”,实行分科教学分 科课程模式。
②初步确立了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目 标和内容体系。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幼儿园课程模式 和教育方案
1
陈鹤琴的“五指活 动课程”
2 张雪门的“行为课程”
3
我国幼儿园的主要课 程模式
语文活动:故事、谜语、儿歌、读法 等。 (五)五指活动课程的课程组织
陈鹤琴先生主张幼儿园课程教学要 实行“整个教学法”,即把儿童应学的 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教给儿童,后来 被称为“单元教学法”。

幼儿园课程,讲义 第二章

幼儿园课程,讲义 第二章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设计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实施途径等幼儿园课程设计各要素的基本涵义、基础知识和设计要求,知道课程设计的文本形态一课程计划的内容及制订步骤,学会制订课程计划。

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理念的确立一、幼儿园课程理念的含义幼儿园课程理念是指在设计幼儿园课程时需要实施者付诸实践的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信念。

二、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念(一)确立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幼儿的发展是整体性的。

幼儿生理、心理、道德、社会性的发展是其发展的不同方面,这些方面相互影响、彼此制约,构成一个整体。

对学前儿童来说,生理发展是整体发展的基础。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具有整体性。

在人生初期,全面和谐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依赖于其他方面的相应发展,任何一方面的偏废都会伤害幼儿整体的发展。

因此,幼儿园课程目标就是满足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需要,促进幼儿在原有经验和水平的基础上获得整体发展,任何强调某一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发展的教育都是片面的教育。

(二)构建以生活为基点的课程内容教育要遵循幼儿成长的基本规律,尽量站在有利于幼儿成长的立场上,和幼儿一起建构课程。

把幼儿的成长真正地与教育联系在一起,才能实践旨在生命、促进生命的教育。

幼儿园课程不是让幼儿端坐静听,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去探索、交往、体验和感受,幼儿的活动过程就是课程展开的过程,也是幼儿的生活过程。

幼儿的生活就是幼儿园课程内容整合的基点,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重要资源。

1、建构以生活为基点的幼儿园课程内容,不是让幼儿教育变成生活训练,也不是将幼儿教育等同于日常生活,而是承认、尊重生命的存在和生命成长的现实和需要,让幼儿在一个真正属于他的,能让他的生命得到成长的现实的、感性的、能彰显主体性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

2、建构以生活为基点的幼儿园课程内容,要求我们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只有体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的课程内容才能促进幼儿发展。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几种典型的课程类型
• 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活动课程) •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
(一)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 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 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 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如语文、 算术、历史、音乐等。
• 经验课程也称活动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 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五)幼儿园课程特点
• 1、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启蒙性。 • 2、幼儿园课程的全面性、生活性。 • 3、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性。 • 4、幼儿园课程的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 • 5、幼儿园课程的潜在性。
(六)幼儿园课程要素
• 幼儿园课程目标 • 幼儿园课程内容 • 幼儿园课程实施 • 幼儿园课程评价
(七)幼儿园课程的性质分析
活动的双重转换性
用活动解释课程的优越之处
3.活动一词更能反映幼儿学习的本质 和特点,因而也更适合于解释幼儿园 课程。
幼儿学习的本质:直接经验性
(三)对幼儿园课程本质认识的变 化
幼儿园课 程重心的 转变
幼儿园课
程态性的 转变
幼儿园课
程价值取 向的确立
幼儿园课
程的涵盖 性增强
课程由“学
科”到“经 课程本质 验”的变化, 观由静态
社区、家长提供
怎么做
• 对社区的硬件设施有了一定了解,虽然有 了知识储备,但是具体怎么操作,还是很 茫然。
• 决定再次回到社区,重点了解各个岗位上 的叔叔阿姨是怎么说话、运作的。
再次回到社区
刘想说: “如果有人 去警察局, 警察叔叔会 热情的说, 我有什么可 以帮你的 吗?”
再次回到社区
欣儿说:“如果去看病,医生 会问小朋友你哪里不舒服,张 开小嘴巴让医生瞧瞧喉咙红不 红,学医生说‘A’。 ”

()幼儿园课程-第二章-1-2节-幼儿园课程设计教程文件

()幼儿园课程-第二章-1-2节-幼儿园课程设计教程文件
②各条课程实施途径有何特点或价值; 领会: 幼儿园课程设计时,如何选择实施途径; 简单应用:反思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将游戏活动、 日常生活活动、环境及家园合作都切实作为幼儿 园课程实施的途径。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五)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识记: ①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内涵;
②幼儿园课程资源的类型; 领会: ①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思路;
幼儿园课程理念识记领会简答论述一确立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二构建以生活为基点的课程内容三凸显以活动体验为特点的课程实施四实施以发展为导向的课程评价一种课程模式或一所幼儿园的课程是否成熟关键看其是否有清晰的正确的课程理念201510建构以生活为基点的幼儿园课程内容要求我们将知识技能及品德还原为经验201510一确立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幼儿的发展是整体的包括生理心理道德社会性的发展
(一)确立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取向的 课程目标
幼儿的发展是整体的,包括生理、心理、道德、 社会性的发展。
(二)构建以生活为基点的课程内容
幼儿的生活是幼儿园课程内容整合的基点,是幼 儿园课程内容的重要资源
尊重生命存在与成长的现实和需要(以人为本) 关注兴趣和需要 将知识、技能和品德还原为经验 关注幼儿感兴趣的生活
二、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念
(领会)简答、论述
一种课程模式或一所幼儿园的课程是否成熟,关 键看其是否有清晰的、正确的(课程理念)
2015.10
(一)确立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取向的课程 目标 (二)构建以生活为基点的课程内容 (三)凸显以活动、体验为特点的课程实施 (四)实施以发展为导向的课程评价
建构以生活为基点的幼儿园课程内容,要求我们 将知识、技能及品德还原为(经验)2015.10

《幼儿园课程》讲义-2

《幼儿园课程》讲义-2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的基础目录结构: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2)一、心理学流派与幼儿园课程 (2)(一)认知心理学与幼儿园课程21.皮亚杰理论与幼儿园课程2(1)皮亚杰建构理论概述2(2)皮亚杰理论的启示 3(3)皮亚杰理论的运用 3(4)皮亚杰理论的发展 32.历史 -文化学派维果茨基的理论与幼儿园课程 3(1)维果茨基理论概述 3(2)维果茨基理论的三个核心概念 3(3)维果茨基理论在课程中的运用:43.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与幼儿园课程 4(二)成熟理论与幼儿园课程 51.成熟理论概述52.成熟理论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运用: 5(三)精神分析理论与幼儿园课程 51.弗洛伊德的理论 52.艾里克森的理论 53.精神分析理论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运用 5(四)行为主义理论与幼儿园课程 61.行为主义理论概述 62.行为主义在课程中的运用6二、心理学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 (6)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的哲学基础 (7)一、哲学流派与幼儿园课程 (7)(一)经验论和唯理论7(二)实用主义哲学71.实用主义的基本观点72.代表人物73.实用主义对课程的影响8二、哲学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 (8)第三节幼儿园课程的社会学基础 (9)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一、心理学流派与幼儿园课程在当代,对幼儿园课程产生过重大影响作用的心理学流派主要是认知心理学、成熟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和心理动力理论等。

(一)认知心理学与幼儿园课程1. 皮亚杰理论与幼儿园课程( 1)皮亚杰建构理论概述①认知的本质智慧的本质从生物学来说是一种适应,是同化和顺应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平衡。

同化感受外部刺激的主体,通过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将它们纳入原有图式之内的过程称为同化。

顺应主体调节自身内部结构,建立新的图式,或者调节原有图式,以适应特定刺激环境的过程称为顺应。

皮亚杰②认知发展的阶段认知发展分成感知 - 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等四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有着质的差异的阶段,揭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与结构 (一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结构 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以人的 身心发展的整体结构为建立教育目标体系提 供了一个比较规范化、清晰化的形式标准
情感领域
包括兴趣、态度、习惯、价值观 念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包括感知动作、运动协调、动作技能的发展 包括知识的掌握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 拟订幼儿行为目标,要做到两点 1、要具体明确,能观察得到 2、要明确写出达到目标的条件 • 行为目标的贡献:行为目标使目标的表 述具有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便 于进行教育评价 • 行为目标的缺点:容易忽略很难转化为 行为以及不容易直接观察和教育后无法 “立竿见影”的内容,使教师只见目标 不见儿童。
幼儿园课程
第二章 幼儿园课程目标
1 2 3
4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含义 幼儿园课程目标取向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依据
幼儿园课程目标层次
为什么需要目标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内涵 与依据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含义 (一)教育目的—教育的总体方向,普遍、 终极的教育价值追求
(二)教育目标—体现不同性质的教育,规 定不同阶段的教育
幼儿园课程的年龄阶段(学年)目 标:这一层次的目标是以儿童发展领域 为结构框架的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中的 核心内容,把不具操作性的总目标转化 成了相对具体的目标,同时为幼儿的发 展评价建立了评价体系。
单元目标:以时间为单元 如: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
以内容为单元
如:主题计划
具体教育活动目标:操作性很强, 直接指导幼儿园的具体教育活动,切忌 空而泛。
2、从幼儿的角度表述:感受、喜欢、
理解、能。
关注幼儿学什么、怎么学,以学定教
(二)确定表述的性质
1、行为目标:可以通过具体观察或测量
幼儿的行为来表示的对教育结果预期的目标。
目标简单、浅显,更多针对幼儿的基本知
识技能,便于考察评估幼儿的学习结果。
2、一般性目标 宽泛、非特定性的目标,它描述的是 幼儿作为学习者通过学习后身心发生的一 般变化。很难通过具体测量幼儿的行为表 现来衡量,一般适用于那些难以用具体行 为表述的情感、态度类目标。
爷爷一定有办法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并对其进行排序,形成废物 利用的意识。 2、进行变废为宝的操作,感受快乐。 思考:评价此目标的设计和定位
学科:排序 社会:环保 幼儿:感受故事不断设下悬念的快乐 评价:信息太多,无法在35分钟内完成,难 度大。 改为:1、理解故事内容,体会爷爷的爱 2、合理推理,初步形成废物利用的环保意识。
四、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原则
全面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 时代性原则 缺失优先原则
尝试书写大班《大树桩的体系 与层次结构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两种体系
(一)以学习内容为结构框架表述 • 中国 • 日本 (二)以儿童发展领域为结构框架表述 • 西方国家,如美国
(三)表现性目标
• 是指每一个儿童在具体教育情境的各种相 互作用下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
• 艾斯纳:教学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表现性目 标强调的是个性化,目标指向的是培养个体的 创造性。不规定儿童在完成学习活动后应该获 得的行为,而是指向每一个儿童在教育情境中 的种种”际遇“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它适合 于表述复杂的智力活动。
• 博比特:行为目标的早期倡导者,认为 课程目标必需科学化、标准化 • 泰勒:主张在课程目标的概括化与具体 化之间找到一个 “度”,提出经典目标 原理 •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 梅杰:行为目标包括三个部分
幼儿尝试将不同颜色的染料混合在一 起后,能准确讲述其中某两种染料混合 后产生的变化。 行为产生的条件 行为动词 行为达成的程度
1、以内容领域为结构框架的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 幼儿园课程的总目标:表现为领域 目标,概括的罗列几个具体的内容领域 及提纲挈领的要求。宏观、概括、抽象。 如:我国五大领域、日本五个领域 的目标表述
幼儿园课程的年龄阶段(学年)目 标:以内容领域为结构框架的年龄阶段 目标,要考虑课程内容的维度和幼儿年 龄发展的维度。不同的幼儿园课程有不 同的年龄阶段目标。 如:《幼儿园课程指导》
(二)生成性目标 • 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课程目标,关注 过程 • 杜威:教育即生长 • 斯坦豪斯: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即 引导儿童进入知识之中的过程,教育成 功的程度即是它所导致的儿童不可预期 的行为结果增加的程度。 • 在人本主义课程理论中发展到极点。
生成性目标的案例:见《幼儿园课程 》P137
评价 • 设计者只是罗列一些与教育活动相关的 学习经验或者较为宽泛的目标,主要关 注的是活动内容是否与幼儿的发展特点 和生活经验一致,是否引起幼儿的兴趣 等方面。
评价
• 比较宽泛,有时,活动目标还可以根据 具体教育情境进行调整,甚至让活动目 标处于游离状态。
评价 • 预设的目标只是提醒教师关注幼儿在学习中 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些事情并非幼儿必须做 到的事情。如果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生成了有 意义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即使与计划中预设 的活动目标不相一致,只要有价值,教育活 动目标就可以发生转移。
评价 • 在实践层面,对教师有相当高的要求, 要熟悉儿童,有科研能力,还要花费时 间和精力,有操作难度
/s?__biz=MzA3NzUyMjIyOQ==&mid=200811351&idx=8& sn=c069a780d59b93a658d09499f92b770c&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 ed=0#rd
• 每一种目标取向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相互补 充 • 行为目标只能指向人的较低层面的教育要求 ,而不能反映高层次的教育要求 • 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都采用开放的形式 ,一切依据儿童、教师和具体教育情境而确 定,而不设统一的标准 • 生成性目标把课程看作动态生成的师生互动 过程 • 表现性目标把课程看作儿童个性发展和创造 性表现的过程
动作技能领域
认知领域
建立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必须考虑 三个方面: (1)学习主体(幼儿)的心理结构(情感、 认知、动作技能) (2)教育内容的范畴和结构(如健康、科 学、社会、语言、艺术等其他分类方式) (3)学习者(幼儿)的年龄结构
(二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 幼儿园课程的总目标 年龄阶段(学年)目标 单元目标:时间单元、内容单元 教育活动目标
三、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
制定目标你会考虑哪些因素? 你会依据什么来制定你的目标?
三、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
儿童发展、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是制定课 程目标的依据,同时也是课程目标的“来 源”。 对幼儿的研究 (大班-动物本领真神奇-隐身术) 对社会生活的研究(童易大班我的祖国) 对学科知识的研究(大班-多变的天气、光和影的游戏)
表现性目标举例: 参观动物园,与同伴讨论自己的感受 和体验。 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春天。
想象并表现警察巡逻的情景。
表现性目标的确定和实现也是一个难题 。教师长期习惯用行为目标设计课程,自 身创造性不足也影响表现性目标的发挥。 表现性目标是对“解放理性”的追求,强调 自由与解放,重视个性创造性。行为目标 适合于人的发展中那些较低的层面,表现 性目标适合于发展中较高方面的精神需求 。
三、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
要回答五个问题: 1、目标是否具体,核心目标是否突出? 2、活动目标与活动过程是否一致? 3、目标是否适合该年龄的幼儿?
4、如何表述教学活动目标?(见下一页
ppt)
5、目标能否有效实现?
三、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
(一)确定表述的角度 1、从教师的角度表述:鼓励、帮助、 引导、使。 关注教师教什么、怎么教
单元目标:以时间为单元 如: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
以内容为单元
如:主题计划
具体教育活动目标:微观层次的课 程目标,要制定得具体、清晰。
2、以儿童发展领域为结构框架的幼儿园课程目标的 层次 幼儿园课程的总目标:把儿童的发 展分为几个方面,每个方面提纲挈领地 列出发展的总要求。 如:美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身 体成长、认知发展、情感培养、社会性 发展、儿童美感形成
• 教学性目标:预先规定,对儿童是共同的 • 表现性目标:个性化,创造性,多元性
某大班“参观海底世界”的活动中,教 师将活动设计目标放在让幼儿“讨论海底 世界有趣的事情”和“利用语言、绘画等 方式表达对海底世界的喜爱”上,而不是 关注幼儿在活动后能“说出五种以上海底 生物的种类”上。
某大班“有趣的尾巴”的活动中,教师 将活动设计目标放在让幼儿“观察生活中 动物的尾巴,并讨论不同尾巴的特点”上 ,这类目标的评价,不是学习结果与预期 目标的一一对应,而是一种美学式的评价 ,看中幼儿创造性和个性化表现的质量。
(三)课程目标—课程的的具体价值和任务 目标
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幼儿园阶段的课程要 达到的预期效果。幼儿园阶段的课程要达 到什么样的效果,《纲要》对每个领域的 课程目标作了详细的阐述。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
(一)普遍性目标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
(一)行为目标 • 是以儿童具体的、可观察的行为表述课 程目标,它指向的是实施课程以后在儿 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尝试根据绘本《好饿好饿的毛毛虫》来书 写活动目标,写清楚年龄段,从制定目标的 依据出发,对制定目标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评 价。并简单的写写活动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