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十余年了,但作为一个一线的基础教育工作者,我觉得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也许是因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够到位,也许是因为评价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也许是……结果导致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高耗低效的现象,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当前,制约课堂教学改革的最大瓶颈就是低效和无效问题。我认为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怎样才能切实提高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

首先是以学定教,即要确定教什么,也就是通过课堂教学要教给学生什么,目标一定要明确,为此,教师可以大胆对教材进行处理。在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情)的基础上认真备课,并结合已有的教学实践经验做好课堂预设及处理方案。下面是我在教学中了解学情的两条重要渠道:

第一要通过目标检测的手段,掌握学生的“盲点”以便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从容自如。“学”是“教”的目的,“教”要为“学”服务。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暴露自己的问题,在老师的引导和自己的努力下解决问题。为了能及时掌控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上要留出时间,通过“练习板演”和“习题检测”的方式对学生就本课知识点和重点内容作巩固和反馈测试。通过检测让学生及时知道学习结果,让教师及时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切实提高“教”与“学”双边的实效性。如课内外古诗词的背诵默写,每年中考都要考5至10分,写错字、别字、漏字均不得分。平时我就给学生渗透这种思想,严格要求他们不仅要会背,更重要的是会写。我在听写(两个同学上黑板板演,其余学生写在一张纸上)以下古诗时发现学生的别字现象严重(括号中是学生写的错别字)。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纱),夜泊秦淮近(进)酒家。

商女不知亡(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我就结合诗的创作背景,再次给学生讲解诗的意思,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这样下来,学生的印象深刻,得分率大大提高,也为以后的再教学积累了经验,真是一举两得。

第二要及时、认真的做好每一堂课的教学反思,总结得失,收集课堂动态生成的问题,并列入今后的教学目标中。关注生成,是实施以学定教的着力点,“以学定教”,就是真正的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是怎样学的。通过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交流、合作、思考、获得结论等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了解学习情况。

如教学《三峡》时,我让学生讨论:在写三峡的水时,为什么先写夏水?

学生通过自学探究,得出的结论是:因为夏水最盛(多),能充分体现三峡水的“奔放美”,春冬季节的水少,冬天则更少。听到这样的结论,我立刻就想到学生忽略了三峡的作者及出处啦,于是我就让学生看注释,并解释道:本文选自郦道元的地理巨著《水经注》,由此可见,作者是专门为水(河流)作注的,所以要重点写水。而当我的话音刚落,一个学生就问:老师,那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水,还要先写山呢?我立刻就表扬了这个同学,问题提得很好,我并没有感到意外的原因是,这个问题在我以前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出现过的,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已经做了预设,把它确定为本节课的一个教学目标了。接着我就问学生怎样才能体现夏水的奔放美的特点呢?如果不写三峡“岭连峡窄”的特点,会有“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效果吗?经过这一引导,学生们恍然大悟,原来写山是为写水做铺垫的。

其次是顺学而导,即确定怎么教,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适当的时机(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努力培养学生的形象化思维,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思方面的能力。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多鼓励、指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努力构建有效的生本课堂。

例如:教学《三峡》时,在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基础上,我先让学生探究:作者是怎样描写三峡的美景的?学生的讨论结果是:作者写了三峡的山和水,第一自然段写三峡的山,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写了三峡夏季、春冬和秋季的水。学生的分析也不是没有道理,甚至教参上也是这样说的,但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这样的理解是存在偏差的,必须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创新的解读。在掌握了学生的学情后,我就引导学生重新思考,课文第一自然段“三峡七百里” “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 ī )月。”分别写了三峡的什么特点?经过我对文本的切割,学生很快就说出了:写出了三峡的长、岭连、山高的特点。这样第一自然段写山的伪命题也就不攻自破了,学生很自然的就明白这是在总写三峡的特点。至于第二、三、四自然段写水的问题,我问学生“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都是在写水吗?学生们经过讨论得出结论:“陡峭的悬崖上生长着很多奇怪的柏树;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这三句只提了一下水清,其余的都是在写山,只有第二自然段是全部写水(包括侧面描写)。” 最后我告诉学生第一自然段总写三峡特点,侧重写山;第二、三、四自然段则是侧重写水。

再如,为什么要重点写水?我想在解释了“为什么先写夏水”和《水经注》后,学生自然就会明白了。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追求高效的课堂已经成为教师们共同努力的目标。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坚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潜心钻研,勇于探索,打造真正的“生本”课堂,才能切实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