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而教 顺学而导
小学语文教师能力标准
小学语文教师能力标准大连教育学院小学教师教育中心王芳能力是“人们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心理学将人的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专业能力即是一种特殊能力。
它是多种能力统合而成的能力体系,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并得以表现,并逐步培养和发展起来的。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成效与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什么能力、能力结构是否合理有着直接联系。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推广,小学语文教师被赋予了新的角色,应该具备相应的适应课程改革、教育发展的时代需要的专业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职业活动是由一系列性质不同的具体活动构成的,每种活动都对应特定的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种综合体,各能力成分因素具有相对完备性、独立性和可操作性。
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语文能力、语文教学能力、语文专业发展能力。
语文能力和语文教学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在完成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其职业特点的专业能力,也是一种特殊能力;语文专业发展能力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体现语文教师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的一种需求,是能力的较高层次。
一、语文能力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备学科要求的能力。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包括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情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责无旁贷的责任。
俗话说打铁需要自身硬,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能力应该主要包括认读语言能力、理解语言能力、鉴赏评价能力、写作能力和书写汉字能力五个方面。
(一)认读语言能力1. 认读语言能力内容要点认读语言能力,就是对文字符号的感知能力,即对阅读材料中的单字、词语、句子的认识能力。
“顺学而导”,打造小学高效语文课堂
“顺学而导”,打造小学高效语文课堂【摘要】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语言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将介绍“顺学而导”这一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理解和应用“顺学而导”,可以在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为了打造一个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需要通过“顺学而导”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通过“顺学而导”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打造一个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顺学而导”这一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从而为教学实践提供更多的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顺学而导”、理解、应用、效率、学习兴趣、语文能力、高效、教学方法、结论。
1. 引言1.1 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语文是人类思想交流的工具,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思维方式的载体。
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文字的意义和语法结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
通过语文教育,学生能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培养扎实的语言基础,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育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欲望。
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传授语言知识,更在于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只有重视小学语文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1.2 “顺学而导”方法的介绍“顺学而导”是一种针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以学生的学习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思考,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浅谈“以学定教”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浅谈“以学定教”存在的问题及思考发表时间:2014-06-19T10:34:46.64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5月总第121期供稿作者:杨芳黎[导读] 这位老师以导学为主,让学生先自己预习新知,记下自己的预习收获、创新发现和疑难问题。
◆杨芳黎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萧江镇第一小学325400摘要:新课程实施以来,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的我们,都在积极探索语文课程的教学方向,努力探究语文课堂的有效性能。
近年来,一种全新的教学形态——“生本课堂”正在悄悄渗入我们的教学。
“生本课堂”是一种“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它首先营造的是一个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
“生本课堂”是真实的课堂,它是“学习共同体”的双边互动,学呼唤着教,教催生着学,质疑与探究并行,求索与遐思共进。
“生本课堂”力求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学生真正当成一个个具有鲜活生命,独特个性的人来对待。
而今,在“以学定教”理念下的教学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
关键词:以学定教缺乏引导放任自由越俎代庖一、有效预习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经提出这样的命题:“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量子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新课程理念也告诉我们,解读文本权首先是学生的。
因此,在教师解读文本的同时,学生也应当有相应的学习活动——预习课文。
不少老师在布置预习时用一句话简简单单地交代学生回家预习课文。
至于预习时,从哪些方面进行预习,要完成哪些目标,却不作具体要求。
我们面对的是农村学校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约束力都相对较差,学习能力完全得依靠老师的指导才能逐渐形成。
缺乏引导的预习布置让学生像无头苍蝇,无从下手。
本可以以此作为教师了解学情的平台,却发挥不了它的实效性,形同虚设。
在去年暑期的“浙江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学习”过程中,一位老师的《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导学案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借鉴:这位老师以导学为主,让学生先自己预习新知,记下自己的预习收获、创新发现和疑难问题,再利用这些“资源”来指导备课,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与最近发展区,从而使教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令我深受启发。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7《松鼠》(教案)
17 《松鼠》设计理念:学习本课,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疑促读,读中感悟,学习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尝试着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学习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使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通过背诵文章中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做一些语言积累。
教学目标:1. 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 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
润物无声地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热爱生命的人文情感。
3. 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 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
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重点词句的含义。
3.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分钟)1.温故知新。
出示《猫》《母鸡》,与本文有什么不同?2.四年级学过哪篇说明文?3.该怎么读说明文呢?平时有没有读一些科普性杂志?二、初读感知(5 分钟)1.教师出示谜语:弓背,短腿,细长尾;利齿尖嘴,洞里睡。
生猜,教师提示:猜的时候,要抓住重要信息。
出示篆书“鼠”字,与老鼠的样子对比。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介绍了松鼠哪方面的信息。
将自己获得的信息批注在每个自然段的最后。
限时两分钟。
师点拨:抓住关键语句来概括。
3.学生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且圈出文中的新词和不理解的地方,小组交流解决。
面容清秀、身体矫健、尾巴翘起、四肢轻快歇凉、追逐、奔跑、玩耍警觉、敏捷、塞满、扒开分杈、苔藓、狭窄、勉强胎生、换毛、脱落、梳理4. 读完后问学生,这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学生说“漂亮、可爱、乖巧、驯良、机灵、灵巧”等,教师抓住“可爱”一词,展开下面的重点学习。
“四导教学”和“五个工程”的基本理念
2012年12月25日下午四点,由克拉玛依区教研员余磊老师组织并主持的“克拉玛依区小学教书专业发展提升培训”的系列活动,在第十小学一楼会议厅顺利展开。
培训主讲专家——市教研所张连勇老师应邀对教师们进行了“五个工程”和“四导教学”的提升培训。
“四导教学”和“五个工程”的基本理念大家并不陌生,张老师就一年以来实验教师取得的成绩和遇到的问题,结合调研中发现的亮点和普遍存在的困惑,做出了精辟的展示和指导。
通过他精彩的汇报,大家深深感到“五四”(这里“五个工程”和“四导教学”简称“五四”)的践行,让克拉玛依数学教学变得“真有趣”:真1、真诚投入张连勇老师是“五个工程”和“四导教学”的发起人,从践行“五四”以来,大家总能看到张老师那消瘦的身影穿梭忙碌在各区各校之间。
他深入课堂一线,交流研讨指导,不管酷暑还是严寒都坚持将“真经”传播到每一片需要他的土地上。
为了改变数学课业负担繁重,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现状;为了革新教师教学理念,融洽师生关系;为了提高克拉玛依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打造具有克拉玛依本土特色的教学模式;为了追求课堂高效,追求快乐数学,张老师潜心研究,探索并推行了“五个工程”(每天赏几个学生赞几句话;每天和几个学生说几句话;每天给几个学生讲几道题;每天析几种错题读几页书;每天用几分钟反思几件事)和“四导教学”模式(学生自己能学会的,相信学生——引导学生学;新旧知识有直接联系的,类比转化——诱导学生学;学生难以理解或不易接受的,动手操作——指导学生学;学生独立学习有困难的,小组合作——互导互帮学),在各区教研员的协助下,开展了与此有关的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让更多的老师认识并参与到新课改的队伍中来。
在张老师身体力行真诚投入“五四”教改的影响下,各区各校的小学数学老师们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投入了“五个工程”和“四导教学”的尝试过程中,通过一年的潜心摸索,真诚付出,实验教师们获益匪浅,尝到了意外的甜头。
李连伟老师数与形听课笔记
李连伟老师数与形听课笔记聆听了首席教师李连伟老师的示范课后,对“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新的教学理念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对我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启发。
李连伟老师所执教的《数与形》一课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王老师无论是从布置课前预习指导自学还是课堂上教师主导师生探究学习或是教师指导师生拓展学习,每一个环节都落实的扎实有效,因为导的恰如其分,所以知识的呈现是水到渠成。
本节课王老师层次清楚地组织实践活动,通过持续的观察、分折、猜想、概括,推理和验证等思维方式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创设情境到问题探究,具有趣味性,富有挑战性.以多媒体为教学手段,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值得我学习的东西很多,但最重要的两点对我启发很大。
第一教师在课前要做好了充分的预设,在课堂中针对学生生成的众多资源,需要敏锐的捕捉意识,并及时进行选择、调整和重组,才能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有效地推进教学。
第二、教师还给学生自主的权利。
实践活动的组织充分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发现、自己总结、自己归纳,并不断完善和加深对密铺的认识。
学生在以自主实践操作为载体、以合作交流为形式、以解决问题为主线、以探索数与形的关系为目标的整体框架下,真正参与学习活动,经历实践过程,做到手、脑、口并用,在探索数学结论的同时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因此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生在实践操作的活动中自己感悟、自己体验,自主建构,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交流、表达和数学思想得到了培养。
总之,本节课因为老师的顺学而导使得课堂轻松流畅,因为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而显示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学以致用,让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顺学而教,打造高效课堂
顺学而教,打造高效课堂
顺学而教是指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认
知特点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效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实现优质教学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打造高效课堂的建议:
1. 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在教学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学
习特点和需求,制定可行的教学目标,并以此为指导,提供针对性
强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2. 创设互动性强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合作
学习、互动体验,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增加课堂互动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
适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和方式,如讲授、
案例教学、游戏教学等。
4. 注重自主学习培养: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
学习自主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 及时反馈和评价:教师应该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和表现,提供针对性的教学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四导教学法工作总结
“四导教学法”工作总结准东三小教研室2013年6月本学期,学校教研室积极组织数学组认真学习我市名师工作室文件精神,本着使工作室成为“教师成长的基地、名师诞生的摇篮”的宗旨。
以读懂课堂、读懂学生的研究为主要载体开展活动,关注教育前沿,重视理论引领,注重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在提升中反思,在反思中推进,从而促进工作室成员的迅速成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特色进而带动全市的数学教育教学的发展。
本学期按照工作室计划安排与工作要求,完成了以下各项工作。
一、实施优质校本培训,促进学校特色教育的有效开展新学期伊始,我校两天的校本培训紧紧围绕学校特色建设与课题研究两大主题进行。
本次校本培训根据学校的实情与教师的需求从课题研究、学习汇报、教学特色、德育特色与青年教师业务能力再提高五个方面做了如下内容的培训:承担本次培训任务的八位教师在假期都做了认真充分的准备,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将阐述的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给参加培训的全体教师。
培训的目的明确、方向清晰、内容丰富、结合学校的实情提出了新学期更新、更高的具体要求,使全体教师受益匪浅。
在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改革、学校德育特色与教学特色的开展以及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等方面有了全新的收获。
每一位教师对我校今后的发展信心满满、干劲十足,相信通过实施优质校本培训,一定会促进学校特色教育的有效开展,迎来准东三小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春。
二、号召“四导热”与“工程风”再次掀起教改的热潮3月21日下午,克拉玛依教研所张连勇、张向磊老师一行两人来准东送教,我校全体数学教师有幸到一小参会。
下午第一节课由张向磊老师在五一班上了一节《打电话》,整节课贯穿了“四导教学法”的理念。
本节课张老师采取引导、诱导、指导与互导的方法给我们一个非常扎实到位的示范作用。
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这节课上体现的淋漓尽致,给我们数学教师指明了教学改革的一个正确方向。
“四导法”让学生轻松学数学,犹如一股暖流流进我们的心田。
判断一堂好课的标准
判断一堂好课的标准
一堂好课的标准:教学深度,关注学生思维深度;教学效果好,面向全体学生,顺学而导;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激励和唤醒学生求知欲和学习潜力,培养学习力。
1.一堂好课,不是看教学热闹的程度,而是看学生思维的深度;不是看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而是看学生是怎样学会这些知识;不是看教学过程是否顺畅,而是看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一堂好课,教学效果一定要好。
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3.一堂好课,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
教师的作用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不是教学生,而是引导、激励和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力,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观念决定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一、课堂教学的魅力教育为本,质量为魂,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关键,抓住课堂满盘皆活。
教育思想是一种教育教学的间接生产力。
思想新,方法才新;思想落后,方法必然落后。
课堂不是无情物,课堂是学生形成自我、展现自我、实现自我的舞台。
从教学内容看-一课堂教学博大精深。
教材是前人思想、文化、智慧积淀下来的精华,是依据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加以精选编制的,是知识、文化、教育、教学发展到社会某一时期的精华结晶,它有知识的完备性、示范性和教育人的功能。
从教学形式看一一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从教学功能看一一不同课堂教学带来不同教学效果。
“天下极少蠢才,世上应多良师二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不仅会使学生爱学,知识掌握得好,而且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提高,智力得到发展,健康的人格也会得到培养。
减轻学生负担要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一番功夫。
当前学生沉重的学习负担,与其说是来自课外作业,倒不如说是来自日复一日的课堂折磨,课堂教学的无趣和效率低下是酿成学生学习负担重的根本原因。
“备课一一上课一一批改一测试一辅导”这是教学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向40分钟要质量,而要上好课的关键首先是备好课。
教师只有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才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的效果,这就是良性循环。
(见图示)备课时间多T 教材钻研深T 课堂效果好T 学生问题少T J师生负担轻・学生补课少教师辅导少一学生作业少教学活动的良性循环而在违背教学规律的情况下,教师的工作重心出现本末倒置现象,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认真备课,上好课,而是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批改、课外辅导和应付频繁的考试上,这就造成了教学过程的恶性循环。
(见图示)备课时间少T各课质量差T课堂效果差T学生问题多师生负担重。
学生补课多敕师辅导多一学生作业多教学活动的恶性循环所以,减轻学生负担的关键应该是变教学过程的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刍议[摘要]:新课程改革十看来,有不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热闹有余,而有效不足,让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
因而,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这个终极目标,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小学语文教师的角度来说,必须以细读文本为先导,以把握学情为根本,以精心预设为先锋,以顺学而导为中心,以有效评价为羽翼。
[关键词]:课堂教学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实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当前却有不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重形式轻内容,一味追求热闹、新颖、活泼的现象,背离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而使我们本该简约朴实的语文课偏离了它的学科轨道,多了些华而不实的因素,少了些语文的味道,变得不那么扎实有效,限制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能力的提升。
因此,如何让语文课堂更有效些,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所应当不懈追求的了。
作为一名参与学校省立项课题“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实验的实践者,在余文森教授关于“有效教学的三个铁律——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学会了才有兴趣”[1]理念的引领下,在不断地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觉得要想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富有实效性,作为课堂上的首席执行官,必须得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一、以学定教,精心预设:正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
”换句话说,精心预设教学案,是课堂教学有效的重要保证。
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做到:(一)、仔细解读文本而要让预设的教学案能服务于课堂,细读文本,却是教师必须好好把握的第一环。
因为,教材是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本源,教师只有用心钻研教材,潜心会文,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交流”,充分地了解文本的故事背景,作者的生活背景,仔细地品味揣摩文本中的语言,才能做到根据学情(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储备),准确地定位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难点,进而提炼语言的训练点,挖掘文本情感的价值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为精心预设扎好根基,从而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使预设的教学案能够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打造亮彩语文课堂
作者: 毛春苗[1]
作者机构: [1]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
出版物刊名: 北京教育:普教版
页码: 57-57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10期
摘要:在灯市口小学"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的办学理念引领下,老师们不断探寻"亮彩"课堂的内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不断实践学校的"亮彩"课堂理念.1.心中有"本",提高专业本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前提是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本".心中有"本",一是指清晰课程标准,二是指清晰学情,三是指清晰课堂教学规律.我们要在深入研读课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教材,清晰学段教学目标;同时,充分了解学生,既可以根据课前调研发现学生能读懂的和不能读懂的内容,还可以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等;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课堂教学规律,在课堂上不断磨练课堂倾听、引导、评价、追问等专业基本功.。
教学中的追问艺术
教学中的追问艺术高效课堂,提倡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导"的方法之一便是追问。
追问是课堂教学中发展性理答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最及时地启发学生的思维。
它是学生基本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有针对性地“二度提问",再次激活学生思维,促进他们深入探究.教师适时、有效的追问可以使课堂锦上添花,化平淡为神奇,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追问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素养、教学机智、教学水平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追问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可以最及时地启发和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宽思维的广度,增进思维的深度,锻造思维的强度。
一个智慧的教师总能顺思而问、顺学而“追”,以“问"促思,以“问"促学,“问”出别样的精彩。
本期,我们共同探讨一下教学中的追问艺术,希望能帮助诸位教师把教学导向更加深广奇丽的领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追问的作用人的认知内化是一个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过程。
课堂追问所产生的刺激有助于打破学生的认知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保持思考的延续性,促进他们进行深度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使用巧妙的追问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地理解,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具有重要意义。
1、调动思维的积极性追问的方式主要有探因、追根、迁移、质疑等形式,是对前一个提问的深入和发展,具有一定的随机性,通过问题的环环相扣对问题进行深入了解.课堂追问艺术实际上是对学生思维的引导,通过既定的追问内容来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思考。
在新课程的教授中,通过巧妙的设问及追问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2、激发学习的兴趣正确巧妙的追问能够适时地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向。
通过追问,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不仅可以活跃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引导学习的正确性由于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有一个由混沌到清晰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偏差或错误。
《生活中的负数》说课稿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生活中的负数》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生活中的负数》《数学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根据这一目标,北师大版新课标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出现这一课《生活中的负数》。
二、说教材。
同一内容,不同版本的教材编写有所差异,人教版的出现在五年级上册,苏教版的出现在六年级的上册。
但都采了用温度引入这一编排,因为温度是生活中学生最容易看到负数出现的情景之一。
教材的第一课时是利用“温度”这一个情境来初步地认识负数,第二课时才进一步揭示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扩充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而我的设想改变原有编排,整合学习内容,因为我想起教这一课时有的老师和我讨论的问题,-6摄氏度应该怎么读?是读成零下6摄氏度呢还是读负6度呢?而负数的读法要到第二课时才教,所以我大胆地将这两部分有机融合,让学生在第一节课就与负数来一次“亲密接触”,为学生营造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
三、说学生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预设学生会对天气预报用到负数是比较熟悉的,加上三年级下册科学课的学习,学生对温度中负数表示的意思有了一些了解,对其他方面了解的比较少。
所以正视了学生的现实起点,基于学生的经验。
这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激活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并一步一步地把学生的生活经验抽象成数学知识,最后又回到生活中去。
四、说教学策略和方法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要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
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就应该转变角色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体现这一理念。
(一)、开门见山,直接提问。
你了解负数吗?在哪里见过负数?就如一颗小石子投入一个平静的湖面,让学生相互讨论,再通过“请你举个例子”引起聚像的激活,最后“你也听说过吗”引领普遍的认同。
这一小小的环节,使得学生的已有经验被有效唤醒。
窦桂梅老师听课心得体会
让课堂焕发学生的精彩9月23日在龙城小学董雯校长的带领下,我和来自全县的16位语文老师一起去潍坊参加了北师大举办的《育师启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本次活动的旨在学习名师基于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下的现代语文教育思想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创建高效课堂,开阔教师视野,提升教育理念。
通过学习,引领老师们“处于老师的位置,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的需要,从而最有效地施教,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而通过两天的观摩学习,我们参会的老师也是大开眼界、收获颇多。
可以说,为我们上示范课的老师都是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家、大家。
江苏特级教师魏星老师带来了五年级的《清平乐村居》。
童漫作文的首创者与实践者,来自江苏的特级语文教师宋运来老师但来的童漫作文《笑口难开》,北京市的吴琳老师带来的《自己的话是让别人看的》。
以及现任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老师为我们带来的示范课《牛郎织女》和带给我们的讲座——改造我们的课堂。
大家都知道,名家的课,不大好上。
一是原本的起点就高,高处不胜寒,再要登上新的台阶,自然很不容易。
二是他们的课,大家听得多了,总是带着特别的期望,看看有没有新的超越,能不能收获一份新的惊喜。
但为期两天的活动确实没有让大家失望。
尽管风格不一,课文各异,但却心有灵犀,殊途同归,不约而同地演绎出语文教学的新境界,那就是——让清新简约的课堂,焕发出学生的精彩。
回来后,想对两天的活动做一个细致的梳理,但发现总结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
于是乎今天就选了一点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围绕窦老师的课说一说在她的课上我所看到的新课改的精神。
我认为窦老师的课堂主要突出了三个特点。
1、体现“主题教学”的特色2、凸显浓浓的语文味3、涌现别具一格的“师情话意”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强调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多个文本间的碰撞交融,在强调过程的生成性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的建构。
就本节课来说,围绕着“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援引了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词,借用越剧《天仙配》“树上鸟儿成双对”的词曲来理解文意;其后,又引出了《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这中国四大爱情故事。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摘要: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教师不应再充当导演的角色,而应成为学习情境的创造者、组织者,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的“学”不仅包括知识层面的习得,还应包括方法、能力、思想方法的感悟,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应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论及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应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教学内容的确定,即教什么;第二,学生活动的组织,即怎么教。
由此,笔者认为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就要做到:有合理的教学内容,教的东西是学生需要的,即“以学定教”;有根据学情量身定做的适宜的课堂教学组织过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即“顺学而导”。
本文试图通过《矩形的判定》的课例研究来诠释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关键词:数学教学;《矩形的判定》;课例研究一、教学研究 1.课前的分析(1)教材分析矩形的判定是在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判定、矩形的性质以后的教学内容,是对矩形的深入研究和拓展。
另一方面,学习和研究本节课为以后研究菱形、正方形、圆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平面图形的工具性内容,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另外,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本节课能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推理等过程,而且通过本节课的课堂研讨、合作交流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在向学生渗透类比、转化等思想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初定 (1)理解并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
能应用矩形的定义、判定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感受解证计划题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2)经历探索矩形判定方法的过程。
教学重点:矩形的判定定理。
教学难点:矩形判定定理的证明以及灵活应用。
3.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加之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情推理能力也趋于成熟,而且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判定、矩形的性质,在此基础上探究矩形的判定方法,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能通过各种途径去证明自己的观点。
以学为本 顺学而导——小学数学“五学三动”教学范式
I小学荻学纳宛■学科视角课堂教学方法的深度研究策划人语2019年年末和2020年年初,我们用两期的版面来开展课堂教学方法的深度研究。
上期我们特别约请了王永春、赵国防、黄慧共同探究“深度学习”,就概念厘清、相关认识和实践策略等进行了探究。
本期,我们约请了顾亚龙、孙晓红、闫云梅三位特级教师进行“深度学习”的再探究。
顾亚龙老师从概念界定、实施策略、操作要领等方面介绍了“五学三动”的深度学习教学模式;孙晓红老师分析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体现学科本质、培育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教学策略;闫云梅老师以“小数的意义”一课为例,指出了“凸显小数本质,实现意义建构”的深度学习实践路径。
从模型到理论再到实践,深刻论述深度学习的价值与意义、教学策略与实践路径,希望给各位老师带去_些思考。
(本刊编辑部)以学为本顺学而导-小学数学“五学三动”教学范式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顾亚龙【摘要】小学数学“五学三动”教学范式基于学生的前置性“研学”,课上展开“研学、对学、群学、展学、延学”,旨在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的实践路径;探索如何“以学为本,顺学而导”,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能动学习、从个体学习到协同学习、从表层学习到深度学习,促进学习者“在学习”“真学习”的有效载体和操作范式,以培育学生的学习素养。
【关键词】一课三单五学三动以学为本一、问题的提出课改的关键是改课,但当下许多课堂还是“涛声依旧”:依然普遍以讲授为主,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以知识的习得为目标,教师们“好为人师”的职业习惯根深蒂固;学生在整体上学得被动、机械、沉闷、压抑,甚至产生游离学习、虚假学习的现象。
基于对上述教和学两方面的忧虑与不满,我们边思边行,思行相济,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提炼形成了“小学数学'五学三动'教学范式”。
本教学范式的实践取向是:探索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从墩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的实践路径;探寻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能动学习、从个体学习到协同学习、从表层学习到深度学习,促进学习者“在学习”“真学习”的有效载体和操作范式。
小学古诗教学策略
小学古诗教学策略小学古诗教学策略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古诗教学策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小学文言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继承民族的文化传统,提高人文素养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目前的小学文言文是语文教学比较薄弱的一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文言文教学缺乏明确、细致的目标及要求;小初文言文教学的难易程度脱节,难以衔接;文言文引入到小学教材的时间短,教师缺少教学经验;当前小语界对于文言文教学观点繁多,但尚未形成指导性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力求努力掌握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力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愉快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氛围,提高小学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的学习、阅读、整理,搜集教学方法理论研究方面的相关资料,语文教学方法和文言文教学方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的资料,基于认知心理学和学习理论,对文言文教学方法进行理论与实践层面的研究。
对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创新提出建议。
首先,呈现文言文教学目标的历史演变过程,对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进行陈述与分析,提出自己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其次,阐释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沿革,对传统文言文教学方法与现行常见文言文教学方法做出述评。
最后,探讨适用于小学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方法,并从不同角度,对文言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提出建议。
小学和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过渡与衔接都应注重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了解学生的学前“已知”,结合书下注释和查阅相关资料,通过多种方式的反复诵读,使学生能够较为容易地理解和把握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小学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研究侧重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目标;教学方法English Abstract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herit the na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improve cultural literacy has a important role. The current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classical Chinese is relatively weak link in:This study was finishing reading literature, theory, research, teaching methods to collect relevant informatio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ethods, language and stories that explore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information, based on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learning theory, theory and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methods practical level research. Classical teaching methods of choice and innovation proposals.First, the objective of rendering the teaching classical Chinese historical evolution,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of the classica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bjectives and analysis of statements made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roposal.Secondly, to explain the evolu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method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with the current common Classical Chinese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methods to make Comment.Finally, to explore for primary method of teaching classical Chinese, and from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on the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methods, innovative recommendations.Classical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transition and convergence focus on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from the start, combined with the book under the Notes andaccess to relevant information, through a variety of ways of reading, so that students can more easily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phenomenon of classical Chinese language in particular. Primary Classical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and learning guidance.Key words: Classical Chinese;teaching objectives;teaching method目录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Ⅱ 目录..............................................Ⅲ 引言 (1)一、文言文教学方法研究的必要性....................................(一)文言文教学方法研究的问题提出 (3)(二)文言文教学方法研究的现实意义 (4)(三)文言文教学方法研究的概念内涵 (6)二、当前小学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10(一)文言文教学的现实意义尚有争议 (10)(二)文言文学习的畏惧心理尚难克服 (11)(三)文言文教学的教学研究尚未深入 (11)(四)文言文教学的教学方法忽视差异 (12)三、文言文教学方法的变革 (13)(一).促进意义学习,激发文言文教与学的动机 (13)(二)以学定法因需施教 (15)(三)运用有效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行为 (17)四、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探索 (19)(一)抓住好奇心培养学文言文的兴趣 (19)(二)有效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19)(三)结合注释和自读提示,自主把握大意 (20)(四)总结学法,发现规律 (20)(五)反复朗诵,熟读成诵 (20)(六)注重积累,开发文言文校本教材 (21)结语 (25)参考文献..............................................26 后记 (27)引言作为我国古代通用的书面语言形式,文言文记载并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
《蟋蟀的住宅》听课反思
《蟋蟀的住宅》听课反思有幸聆听了毕老师执教的《蟋蟀的住宅》一课,受益匪浅。
课堂上,毕老师以她娴熟的教学技巧,独具一格的教风,把学生带进一个充满想象的昆虫世界。
这堂课,毕老师不仅让学生详细的了解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造,而且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一、课堂常规训练扎实。
“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
”在课堂常规方面,毕老师要求严格,发现问题随时指出纠正,“三姿”训练扎实,学生都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将有益终生。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效。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在中高年级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
在教学中,毕老师给了学生充分的合作学习时间,教师参与其中,引导点拨。
学生通过交流,取长补短。
在汇报时,毕老师始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补充,注重对他们合作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
三、抓关键词品悟。
毕老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或联系上下文读悟,其方法有效。
特别是引导学生在“别的昆虫”与“蟋蟀”对比中,体会蟋蟀选择住址和其它昆虫的不同。
通过学生读文抓住关键词语蟋蟀“慎重地选择住址”“不利用现成的洞穴”“一点一点挖掘”看出蟋蟀是“不肯随遇而安”的。
再如在描写蟋蟀建造住宅的文字中,作者通过“扒、搬、踏、推、铺”这几个字,渗透出了作者对于蟋蟀的敬佩之情,一只小小的蟋蟀不辞辛苦的建造自己的住宅,真是让人心生敬佩。
毕老师指导学生找出表示动作的句子,画出动词,从这些动词中体会出作者对蟋蟀的劳动成果表示了极大的赞赏。
四、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毕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她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灵活的教学机智。
如在研读住宅特点时,学生讲到哪一段,就随着学生来学习指导哪一段。
在毕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思维活跃,主动参与,见解独特。
特别在交流时,毕老师更注重他们读后的感悟,设计了“从这里你能体会到……读出了什么,你是从课文哪里知道的?”这样的的话语,既紧密联系文本,又启发学生思维,突破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学而教顺学而导——关于有效教学策略探索[摘要]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如何实施有效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能动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语文的课堂效率?我们以为首先要在整合与统筹上下功夫,要学会按照学生的学习状况、需求以及教学的内容、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规范,可以抓词语教学,丰盈语文教学的细胞;可以“削枝斩叶”,巧妙整合,找准文本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引领学生的思维向语言更深处漫溯;可以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找到语言跟情感的触发点,开展一次有效的教学对话;可以关注生成,适路点拨,倾心打造有效课堂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 紧扣词语加强诵读巧妙整合引发想象关注生成适路点拨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全面推行和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这场改革的洪流中搏击畅游,他们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大胆摒弃学科本位主义,把课程整合的思想引进课堂,将游戏活动穿插于枯燥的学习活动中,以高度创新的精神实践着新课程标准,把教学内容表现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学生开始在课堂上“活”起来了。
新课改,让课堂教学充满了激情和活力。
不过欣喜之余,如果我们冷静客观地审视一下当前有些小语课堂,就会发现存在的问题还是不少,归纳如下:1、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三维目标的落实顾此失彼;2、教学内容庞杂,教学方法、手段花样繁多;3、课堂教学预设太多,生成不够,不善于挖掘学生本身蕴含的教学资源;……这些现象直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何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著名课改专家、福建师大教授余文森说:“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要追问和考虑的。
而且课堂表面的热闹和热烈可能损害教学的内在功能……”那么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就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突破口。
我们以为首先要在整合与统筹上下功夫,要学会按照学生的学习状况、需求以及教学的内容、目标,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条件,同时把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学习主体以及课堂教学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发展。
我和我的同事们一起思考着、实践着,进行了一次次颇有意义的教学行走。
一、紧扣词语,加强诵读,回归语文课堂的本真。
古人讲,创作是“情动辞发”。
狭义的理解:“辞”即词语,它是文章的细胞;阅读是“披文入情”,阅读者通过词语展开与作者、与自己的对话。
词语成为表达和阅读的枢纽和桥梁。
那么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应该抓住哪些词语?采用哪些方法?达到哪些目标才算是唤醒了词语,丰盈了语文教学的细胞。
事实上,在一篇课文中往往都有最富表现力、最能帮助读者理解整个作品的主题的关键词句,它们是文章的“文眼”,是作者着力刻画和描摹的中心点。
我们可以抓住这些关键性的词句,把它作为内容的核心点、主题的凝聚点、情感的升华点,然后辐射开去,以启迪学生感悟知识的灵性,从而收到举一反三、删繁就简的效果,促使学生主动地持续地探究。
现以教学《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一文为例,来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上课一开始,黑板上出示一些词语:谦虚奚落轻蔑争辩恼怒傲慢接着,教师让学生认读词语,并进行分类:哪些是描写陶罐的,哪些是描写铁罐的?随后,教师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到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读出对词语的理解。
如读懂“恼怒”:师:你想读出对哪个词语的理解?生:“恼怒”,并读出文中的相应句子——“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变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师:孩子们,你们听出铁罐恼怒了吗?生:是的,铁罐很生气,我们听出来了。
师:谁还想读?想想该突出哪个词会更好?一生读得很投入。
师:好一个“住嘴!”你把铁罐的恼羞成怒表现得淋漓尽致!孩子们,还有谁也想读?一生读得声情并茂。
师:孩子们,你觉得他哪个地方读得特别好?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生:“什么也不怕”读得特别好,他读出了铁罐很骄傲、无礼。
师:是的。
那么表现“恼怒”、“傲慢”,除了声音、语言,还可以怎么表现呢?(动作)生各自练习读,并配上动作表演。
老师指名学生表演读。
师:读得很投入,表演得也很不错。
孩子们,想想看,接下去铁罐会怎样呢?生答:火冒三丈。
师:就请你们用上这个词语作为提示语,再读这个句子。
学生读得入情入境。
师:读得太好了!同学们,“朗读”真是个好办法,在读中我们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体会到了句子表达的情感。
接下来我们继续用这个方法读懂课文。
在这里,教师顺学而教,组织学生阅读课文中描写铁罐的句子,紧紧抓住“恼怒”一词,引导学生反复读,读出了一个傲慢、无礼的铁罐形象。
在这节课上,教师就是这样引导学生紧扣一个个词语展开阅读教学。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从陶罐、铁罐不同态度的对比中,将“人生态度”渗透其中;从铁罐的可悲下场和陶罐不朽的价值鲜明的对照中,教师引领学生谈及人与人之间应该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的道理。
整节课下来,教师既没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没有选用其他的花哨手段,就是紧扣这几个重点词语,用追问、想象、表演等方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句子,读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储备”,让学生用自己的内心去触摸、碰撞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学生呢?没有了集声、光、色于一身的多媒体技术的刺激,反而在课堂上更沉得住气了,随着老师的有机引导,慢慢地沉到了语言文字里去了。
在一次次地读、想、思后,学生恰如其分地把握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也明白了课文所包含的道理,真正实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完完全全为学生”的教学理念。
二、“削枝斩叶”,巧妙整合,演绎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我们常说“课文不过是一个例子”,那么怎样用好这个例子呢?是从课文内容到内容的平面滑行,还是面面俱到的训练?这让我想起了吕淑湘先生说过的话:“其实,课文有什么可磨的呢?在课堂上老师念一念,挑几处讲讲就行了……”吕淑湘先生讲的“挑几处”应该就是每篇课文语言的最精妙所在,需要语文教师用一双语文的眼睛“挑选、找准”文本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
不仅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思,更要引领学生的思维向语言更深处漫溯,关注语言文字表达的方法等等。
现以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来谈。
教师先对文本进行了“削枝斩叶”,读成了一句话——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以此为支点,撬起了全文这个“宇宙”;以此为线,让散落的“语言珍珠”得以串联;以此为轴心,使全文的语言与情感有了向心力。
初读课文后,教师款款道来:“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晚年丧子,这是多么大的打击!那么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表达主席此刻的心情?”生:心如刀绞撕心裂肺、肝肠寸断……师:文章从头到尾没有出现过这样一个描写的词语,但是文章处处让我们感受到毛主席是那样的心如刀割,那样的悲痛欲绝,如课文最后一句: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这样设计,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发现这句话可以作为一个窥视人物心灵的窗口。
事实上,以此作为一个突破口,这对深刻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起提纲挈领的作用,这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
在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通读后,教师喃喃低语道:可以想象,那一夜主席流了多少泪?丧子之痛,谁能忍受?透过这一片泪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还仿佛听到了什么?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第3—7自然段,想想文中的哪些词句最能让你感受到主席的丧子之痛。
随学生交流,出示句子:1) 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
2)“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3)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交电文稿放在上面。
4)主席仰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出示阅读提示:反复阅读上面的句子,哪句话或哪个词深深地刺痛了你,请把它圈画出来,联系上下文来想一想,谈谈你怎样体会主席的丧子之痛,可以试着在一旁写写批注。
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无论是感受主席的丧子之痛还是学习语言,都需要一个比较完整的语境,所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第3-7自然段就显得十分必要。
教师坚持一条路通向感性,目的是感受文本蕴含的情感,采用的基本方法还是读。
其间,将内容的理解、感情的领悟、方法的习得、思维的训练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最后,我和学生一起解读电文稿,感受主席不同凡响的胸怀。
这样的教学,将散于文本各处的句子集成“语块”,借“语块”聚集主席丧子后极度悲伤的情怀,将品读体味的重锤敲击在描写毛主席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的重点词句上,学生的心灵在自读自悟中触摸到了语言文字后面所隐藏着的主席的情感与意绪。
在反复叩问关键词语、不断回想句中情意的过程中,学生披文得意,平凡的父亲、常人的情感、不同凡人的胸怀如潺潺的生命之泉,渗透到孩子们的心灵深处,收到了非常不错的教学效果。
三、立足文本,引发想象,打造语文课堂的独特魅力。
语文教学是为了促进语言和思维的统一发展。
在一篇课文的教学中,把握文本仅仅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而不是全部,因为教材提供的文本是有限的,文本自身的容量也是有限的,阅读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必须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超越文本的限制,展开合理的想象,学生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得到发展。
一位老师执教《去年的树》一文,他就是抓住文本中最关键的几处语言,找到语言跟情感的触发点,进行了一次有效的教学对话。
教学开始,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有韵味地朗读,引发学生的想象,描述鸟儿和树在一起的画面。
而后随同今年的寻找,引导学生读对话,体味鸟儿的惊奇、悲痛、急切的情绪变化,抓住三个“飞”,两个“看”,体会鸟儿和树之间的深情厚谊。
设计如下:1、品读“飞”——体验鸟儿寻树的信念之坚定执著。
学习“鸟儿向山谷飞去”一句,老师设疑:鸟儿怎么样地向山谷飞去?请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鸟儿来到这样一个地方,他心里面是什么滋味?学生略一思忖,纷纷发言:“难受!”“担心!”“很不是滋味。
那一声声‘沙——沙’的锯木声听起来是那么刺耳,就像锯在自己的心头上。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把这种感受、这种滋味放进句子中,练习朗读门和树的对话。
学生读得声情并茂。
学习“鸟儿向村子飞去”一句,老师先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通读,从中体会飞行的劳累。
接着老师娓娓道来:鸟儿就这样飞呀飞,它飞过清晨的田野,飞过中午的河流,飞过傍晚的山脉,他很急很急。
山上的小猴子看见了,水里的小鱼儿看见了,请它停下来歇一歇,鸟儿会怎么想呢?并出示一组关联词让学生选用:不管……都……,哪怕……也……,只要……就……。
学生深情阐述:“不管路有多远,不管山有多高,‘我’决不放弃。
“哪怕树变成了粉沫,哪怕树变成了火柴,只要有一线希望,只要能找到树,就是累死,‘我’也愿意。
”随后老师追问:鸟儿为什么这么想?为什么信念这么坚定?师生一起回读“去年的约定”。
2、感悟“看”——演译鸟和树之间的情谊深厚。
学习句子“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