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宾斯《管理学第版课后习题答案
罗宾斯《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附英文参考答案)(运营及价值链管理)【圣才出品】
第19章运营及价值链管理19.1 中文答案详解一、思考题1.你是否认为制造商或服务组织更需要经营管理?请说明理由。
答:经营管理是包括战略管理、作业管理、价值链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一系列活动在内的管理活动。
制造商与服务组织的特性决定了经营管理对其的重要性。
(1)制造商制造商是指制造有形产品的组织,例如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等手机制造商;三菱、丰田、福特等汽车制造商。
对于制造商来说,运营管理尤其重要。
因为制造企业创造价值的活动大部分在产品生产的运营过程中进行的,企业能否取得成功,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其运营系统是否先进,运营系统的构成如图表19-1所示。
图表19-1 运营系统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其中心活动就在于中间的转换过程,从泰勒的科学管理到福特的大量生产方式,再到丰田的JIT(准时制生产)和美国的LP(精益生产),其管理方式研究核心都在于运营管理,目的在于提高运营效率。
现代管理科学研究的新成果都是制造商在对运营管理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例如,“5S”活动、现场管理、看板管理、定置管理、物料需求计划(MRP)、敏捷制造、柔性制造系统等等。
能否采取先进的运营管理方式是制造商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2)服务组织与制造类型的企业有所不同,服务的生产和消费有它自身的特性:①无形性。
指服务不具有有形的、可以看得见、接触到的外表或形状;②差异性。
服务的组成部分和质量水平很容易随不同的人、时间、地点而变化,不易稳定和统一;③不可分离性。
服务消费者直接参与服务的生产过程,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合二为一;④不可储存性。
服务无法像有形产品那样贮存起来以备将来使用或销售;⑤而且在服务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一般还不涉及任何物品的所有权转移。
例如,医院提供的医疗和健康护理服务可以帮助人们处理他们个人的健康问题;航空公司提供的运输服务可以使人们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游船线路提供度假和娱乐服务;军队提供防卫能力;诸如此类。
罗宾斯《管理学》_课后案例分析答案(1)
第Ⅰ篇导论第一章管理者与管理一、谁是管理者。
(1)管理者:组织中指挥他人活动的人,他们拥有各种头衔。
(2)操作者:非管理人员,他们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不具有监督别人工作的责任。
(3)组织:指一种有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
(4)管理者分类: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
二、什么是管理和管理者做什么1、管理的定义。
(1)管理: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这一过程体现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职能成基本活动中。
(2)效率:只输入与输出关系,涉及使完成活动的职员最小化。
(方法)效果:与活动的完成,即与目标的实现相联系。
(结果)两者关系:管理不仅关系到使活动达到目标,而且要做得尽可能有效率。
低水平管理绝大多数是由于无效率和无效果,或者是通过牺牲效率来取得效果。
2、管理的职能。
(1)计划:确定目标,制定目标,制定战略,以及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
(2)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
(3)领导:指导和激励所有参与者以及解决冲突。
(4)控制:对活动进行见空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
3、管理者角色(亨利·朋茨伯格)(1)管理者角色:指特定的管理行为范畴。
①涉及人际关系: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②涉及信息传递: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③涉及决策制定:企业家、混沌驾御者、谈判者。
(2)理者角色与传统管理职能理论的关系:①职能方法仍然代表着将管理者的工作概念化的最有效方法。
②管理者角色实质上与四种职能是一致的。
4、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
(弗雷德·卢森斯)①成功的管理者(提升最快的管理者)强调网络关系活动;而有效的管理者(绩效最佳的管理者)强调沟通。
②两者关系的意义:这个结果指出社交和改治技巧对于在组织中晋升是重要的[从传统管理、沟通、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联系活动者]随着层次的晋升,从事更多计划、组织、控制、而从事更少领导。
5、管理者工作的普遍性。
①管理具有某些一般的性质:@㈠无论在组织的哪一个层次上,所有管理者都履行着四种职能,区别仅在于对每种职能强调的程度随管理者在等级结构的位置而变化。
罗宾斯《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对变革和创新的管理)
第6章对变革和创新的管理6.1 复习笔记一、变革过程1.导致变革的因素组织面临变革,因为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因素创造了对变革的需求。
(1)外部因素包括:①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和欲望;②新的法律法规;③不断变化的技术;④经济环境的变化。
(2)内部因素包括:①新的组织战略;②员工队伍构成的变化;③新的设备;④不断变化的员工态度。
2.两种关于变革过程的观点(1)风平浪静观库尔特·勒温的三步骤变革过程体现的是风平浪静观。
①三步骤变革过程:解冻、变革、再冻结②基本观点:成功的变革是可以规划的,并且要求对现状予以解冻,变革为一种新状态,然后实施再冻结以使这次变革的效果得以长久延续。
解冻的方式包括:增强驱动力量,即推动变革的力量;减少制约力量,即抵制变革的力量;或者综合使用这两种方法。
勒温的三步骤变革过程把变革视为打破组织的现有的均衡状态。
组织被看作是稳定的(处于风平浪静的场景),干扰发生时可实施变革来应对,一旦干扰被消除,组织就能转到新的均衡状态。
(2)激流险滩观激流险滩的比喻是与风平浪静中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相对的。
它认为变革是持续的、不可预见的,管理者必须面对不断出现的、近乎无序的变革。
组织正处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之中。
管理者必须随时做好准备,以便有效率、有效果地管理他们的组织或他们的工作领域正面临的各种变革。
二、组织变革的类型1.组织变革的含义组织变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是指人员、结构或技术的任何变动。
变革的推动者是指在组织变革中充当某种催化剂并且承担对变革过程实施管理的责任的人。
变革推动者可以是组织内的人员,也可以是外部人员。
(1)组织内部的管理者必须承受其决策造成的影响,他们对变革可能更加深思熟虑,也有可能过于谨慎;(2)组织外部人员,如外部咨询顾问,具备客观视角,但对组织的了解有限。
他们不必承担变革实施的后果,更有可能发动剧烈的变革。
2.变革的类型管理者面临三种主要的变革类型:结构、技术,以及人员。
罗宾斯《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附英文参考答案)(计划工作的工具和技术)【圣才出品】
第9章计划工作的工具和技术9.1 中文答案详解一、思考题1.为一些可能从来不会发生的情况开发一套复杂的脚本是浪费时间和资源,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解释你的理由。
答:我不同意这种观点。
这是因为: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监控和评估外部环境趋势的变化很重要。
当他们评估环境时,很可能会揭示出可能影响组织当前和未来运营的问题和因素,由于所有的问题和因素并不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因此通常需要聚焦在有限的、最重要的一组问题和因素上,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基于脚本的方案。
(1)脚本是对未来可能是什么样的一种一贯的观点。
为一些可能从来不会发生的情况开发脚本可以看作是制定一种权变计划,即如果某些事件一旦发生,就采取相应的行动。
对于企业来说,制定脚本不仅不是浪费时间和资源,它还起着很重要的作用:①脚本计划的目的不是试图预测未来,而是要通过在不同的特定条件下演示可能的潜在状况来降低不确定性;②针对某问题,从最乐观到最悲观的情况开发了一套脚本,在此基础上准备实施相应的战略,可以保持竞争优势;③制定脚本的过程,可以使公司高层管理者从另外不同的角度重新思考和搞清企业环境的本质。
(2)虽然脚本计划对于可预见的事件来说是很有用的,但是要预测随机事件是很困难的,真正的随机事件或失常的事件实际上是不可预测的。
因此,在预防意外事件方面有如下的建议:①识别潜在的意外事件;②确定这些事件的任何可能的早期目标;③设立信息收集系统,识别早期指标;④事先制定出适当的应对措施(计划)以备这些意外事件的发生。
2.直觉和创造性是否与定量计划工具和技术有关?请说明。
答:直觉和创造性与定量计划工具和技术关系不大,而与定性计划技术紧密相关。
(1)定量计划工具与技术是指运用一组数学规则,根据过去的数据序列来预测未来的一种工具与技术。
如果管理者能够收集到足够的数据,则更适合于应用定量预测技术。
一些常用的定量计划工具与技术有:时间序列分析法、回归模型、经济计量模型、经济指标、替代效应等。
罗宾斯《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附英文参考答案)(全球环境中的管理)【圣才出品】
第4章全球环境中的管理4.1 中文答案详解一、思考题1.无边界组织对管理造成的潜在影响是什么?答:无边界组织指消除产生人为的地理界限的结构划分,从而使管理结构更有效的实现全球化的组织。
其对管理造成的潜在影响有:(1)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范围将拓展到全球。
不能仅靠利用本国资源来谋求发展,而是必须广泛地利用世界各国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发展自己,以求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其生产协作关系也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作伙伴;而且,企业的发展也不仅仅受国内经济形势、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要受到国际经济形势、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2)在无边界组织产生的背景下,企业管理必须建立高效、便捷、可靠的全球化要素传输流动网络,采用各种先进的要素传输手段,特别是信息传输手段。
否则,企业就无法在国际竞争中取胜,这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企业管理组织将呈现追求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的发展趋势,21世纪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将一改占主流地位的“金字塔”式的层级组织结构形态,中间管理层将失去原有的价值,企业的管理组织将呈现扁平状态,弹性化。
(3)企业管理的重点已从内部控制性管理转向了外部适应性管理,要素效率不再成为企业追求的惟一目标。
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一方面拓宽了企业竞争和合作的边界,另一方面则增大了企业的外部不确定性。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手段来重新设计企业内部组织和企业之间的界面关系,充分关注企业的顾客资本以及客户关系管理,这些课题都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4)无边界组织对管理的影响还要求处理好各国文化的差异。
各国的文化对雇员与工作相关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有着重大的影响。
因此,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之前,必须对东道国的投资环境做出具体的分析与评估,从而做出理性的决策。
而在投资环境的因素中,文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子,尤其是文化距离。
否则,这会给企业跨国经营带来一定的投资风险与经营阻碍。
罗宾斯《管理学》课后习题(创办和领导创业型企业)【圣才出品】
第Ⅲ篇管理实践一、管理者的困境假如你是这个管理团队的一分子,利用第Ⅲ篇中关于计划和战略管理的章节中学到的内容,你会建议团队关注哪五件事?答:如果我是该管理团队的一分子,在这种情况下,我会建议团队关注以下五件事情:(1)进行外部分析进行外部环境分析,准确识别并评估仁人家园可能利用的机遇以及必须抵制或阻止的威胁。
机遇是外部环境中对于仁人家园来说的积极趋势,威胁是消极趋势。
(2)进行内部分析内部环境分析可以总结出关于仁人家园所具备的资源与能力的重要信息,完成内部分析之后,就能够确定仁人家园的优势和劣势。
在完成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分析之后,应该准备制定合适的战略,即制定利用组织的优势和外部机遇、阻止或避免组织的外部威胁、弥补关键劣势的战略。
(3)制定战略在制定战略时应考虑外部环境的实际情况以及可获得的资源和能力,以设计出有助于实现目标的战略,如制定合理使用捐款的战略。
(4)实施战略战略的结果取决于战略的实施情况。
(5)评估结果评估所制定的战略在帮助组织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并进行战略调整。
二、全球观1.了解与全球供应链相关的一些挑战;全球供应链具备什么好处?管理者应该如何做以使这种干扰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答:全球供应链是供应链的一种拓展和延伸,是指利用全球化的工具、手段等对全球网络资源加以利用。
全球供应链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来自世界各地的竞争优势。
产品可以外包给全球不同的公司,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但是全球供应链仍然有缺点,即供应链的链条可能发生中断。
当供应链破裂时,其他供应商和制造商下线最终将缓慢停止。
(1)全球供应链的挑战①价值差异的挑战。
当供应链跨越许多国家时,公司之间在决策价值、使用情况、产品、服务等级方面的差异显得尤为突出。
为此,对全球供应链管理的挑战首先表现为供应链伙伴必须深入了解供应链中每个公司的价值;其次,还要考虑不同公司所处的民族文化、区域商业模式、经济情况、法律政策环境等。
解决问题的途径就是在承认价值差异的基础上,寻找认识这种价值差异的定性与定量方法。
罗宾斯《管理学》课后习题(管理多样性)【圣才出品】
第5章管理多样性一、思考题1.组织对多样性有一个清晰的定义为什么重要?答:员工多样性是指使得组织中的人不同和相似的方式。
员工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它既有可能因观念不同而造成摩擦和冲突,影响正常工作秩序,也有可能通过正确的引导和管理发挥多样化员工队伍的优势。
因此,让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能够正确看待和理解多样性是十分必要的。
对员工多样性的管理有助于管理者最大限度地将员工多种多样的能力和才华转化为组织的有效产出。
员工多样性主要从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绩效及战略层面等三个方面给组织带来积极的影响和利益。
(1)在人员管理方面,对员工多样性的管理首先有助于降低组织的劳动力成本;其二足有助于吸引和留住有才华的、多样化的员工;其三是多样化员工组成的工作团队因为差异的存在更容易出现不同意见的碰撞而产生更有创造力的创意和解决方案。
(2)在组织绩效方面,员工的多样性带来的利益包括节省成本和改善组织运营效率。
对员工多样性的管理为不同的员工充分发挥其与众不同的独特能力创造了条件,从而降低员工辞职率、缺勤率和法律诉讼案件来大量减少非生产性成本。
此外,与员工多样性相伴的多种技能提高组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系统灵活性。
(3)在战略层面上,员工多样性的第一个战略利益是能够促使组织更好地预见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并为组织提供多种多样的视角和及时抓住机遇的方法,从而改进营销方式,充分挖掘公司提高销售额和市场份额的潜力。
第二个战略利益是存在多种不同声音和观念的内部环境有助于激发创新,引导活跃的、创造性的辩论以产生新的创意。
在全球化数字化的时代,创新能力是组织竞争优势最重要的来源。
第三个战略利益是员工多样性体现了企业为所有的人提供平等机会、公正对待每位员工的道德信念,提升了企业重视每一位员工并为他们获得成功创造条件的道德责任,为企业树立了值得信任的良好公众形象。
2.区别表层多样性和深层多样性。
理解这二者之间的差异为什么重要?答:(1)表层多样性和深层多样性的差异表层多样性包括可以触发特定的刻板印象,但不一定会反映出人们思考和感受的方式易于识别的差异。
罗宾斯《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罗宾斯《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第Ⅰ篇绪论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一、谁是管理者1.管理者在哪些方面不同于非管理人员?答:协调其他人的工作——区分了管理岗位与非管理岗位。
2.说明为什么并不总能很容易地确定谁是组织中的管理员。
答:组织以及工作正在变化的性质模糊了管理者与非管理雇员之间的界限,许多传统的职位现在都包括了管理性的活动,特别是在团队中(团队成员通常要制定计划、决策以及监督自己的绩效),非管理雇员也承担着过去是管理者的一部分职责。
补充:⑴管理者:管理者是这样的人,他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达到与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3.对比三种不同的管理层次。
答:①基层管理者是最低层的管理人员,他们管理着非管理雇员所从事的工作,这些工作生产和提供组织的产品。
②中层管理者包括所有处于基层和高层之间的各个管理层次的管理者,这些管理者管理着基层管理者。
③高层管理者处于或接近组织顶层,他们承担着制定广泛的组织决策、为整个组织制定计划和目标的责任。
注:并不是所有的组织都具有金字塔形的组织结构,但都需要某个人来扮演管理者的角色,即需要有人来协调工作和活动,以便能够同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二、什么是管理补充:⑴管理:定义为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要点:①过程代表了一系列进行中的有管理者参与的职能或活动,这些职能一般划分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②协调其他人的工作——区分了管理岗位与非管理岗位。
③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完成组织的工作活动。
4.如何理解管理是一个过程。
答:上面要点①。
5.定义效率和效果。
答:①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通常指的是“正确地做事”,即不浪费资源。
②效果通常是指“做正确的事”,即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③可见,效率是关于做事的方式;效果是指实现组织目标的程度,涉及事情的结果。
6.解释效率和效果对管理的重要性。
罗宾斯《管理学》第十四章课后题答案
14.2 课后习题详解一、思考题1.对于组织中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来说,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知识对他们的重要性是否不同?请具体说明。
答:对于组织中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来说,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知识对他们的重要性是不同的。
具体说明如下:(1)管理人员的层级划分为三层: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
其具体的职责分别为:①高层管理人员是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负有全面责任的人,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
其在与外界的交往中,往往代表组织以“官方”的身份出现;②中层管理人员是处于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之间的一个或若干个中间层次的管理人员,他们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高层管理人员所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与高层管理人员相比,中层管理人员更注意日常的管理事务;③基层管理人员是组织中处于最低层次的管理者,他们所管辖的仅仅是作业人员而不涉及其他管理者。
其主要职责是: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
(2)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知识主要包括个体、群体和组织。
其具体的内容如下:①个体是构成组织的最基本细胞,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
在这个层面上,通常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个体特征对人们在组织中的工作行为和工作表现的影响,要考虑诸如价值观、知觉、归因、态度、个性、意志和情感等因素,并对他们在工作中的个体行为、作风与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
同时要研究个体行为以及他们对不同的组织政策、实践和过程的反应,有关人性、需要、动机和激励等方面的理论可以用来说明单个组织成员的行为和绩效;②群体的内容包括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和理论分析工作群体的特征、结构、功能、发展过程和内聚力,就构成了组织行为学研究群体的重要部分;③组织作为一个整体的特征如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对个体和群体行为,从而对组织效率和气氛有重要的影响。
把整个组织作为一个层面来研究的宏观方法是建立在社会学的理论和概念之上的。
罗宾斯管理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1.你的课程的授课教师是管理者吗?请分别用管理职能、管理角色、技能观点以及系统观点和权变观点讨论这个问题。
2.有人说,管理者最基本的职责是关注员工的工作绩效。
以达到希望的产出。
你怎么解释这个观点?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3.你认为为什么职位候选人的技能对雇主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它对管理者和你个人意味着什么?4.是否存在一种最佳的管理“风格”?为什么?5.管理对于组织是否重要?为什么?说明你的理由。
第二章思者题1.亨利?法约尔创立的是什么类型的工作场所? 玛丽?福莱特创立的是什么类型的工作场所? 弗雷德里克?泰罗创立的又是什么类型的工作场所?2.数量方法是否能够帮助管理者解决人的问题,例如怎样激励员工以及如何合理地分配工作?请解释。
3.在一个电子企业环境中全球化会带来什么问题,请解释。
4.有人说创业精神只适用于小型的和新创立的企业,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5.哪一种组织使你感到更好服,是学习型组织还是传统的组织?说明你的理由.第三章思考题1.参看表3—1。
在这两种组织中,一线管理者的任务有什么不同?2.描述下列环境中的有效文化;(1)相对稳定的环境,(2)动态的环境.3.班级也有文化。
用组织文化的七个维度描述你所在班级的文化。
该文化是否约束你的导师? 怎么约束的?4.“企业的基础是关系”。
你认为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这对管理外部环境有什么启示?5.采用跨界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和利益相关者伙伴关系等方式管理利益相关者关系各有什么弊端?第四章思考题1.无国界组织对管理造成的潜在影响是什么?2.本章所述的霍夫斯泰德结构框架,能用于指导泰国一家医院或委内瑞拉一个政府机构的管理者吗?试讨论之。
3.比较组织走向全球化的各种方式的优点和缺陷。
4.一位从墨西哥调往美国管理一家位于亚利桑那州土桑市的制造工厂的管理者可能遇到哪些挑战?对于一位从美国派往墨西哥皿达拉哈拉市的管理者来说,是否会遇到相同的挑战?试讨论之。
罗宾斯《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附英文参考答案)(计划的基础)【圣才出品】
第7章计划的基础7.1 中文答案详解一、思考题1.在未来,计划工作对管理者是更重要还是更不重要?为什么?答:我认为,在未来,计划工作对管理者更重要。
计划是指对行动的预先设计,它是在决策目标的指导下,以预测工作为基础,对实现目标的途径做出具体安排的一项活动。
计划作为管理的第一个职能还指任何一个管理者,不论他居于什么层次,在什么样的部门负责,都必须做好计划工作。
计划职能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计划建立了协调,它给出了管理者和非管理者努力的方向。
在未来,组织管理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强调管理工作中员工的“自我控制”,要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和实现员工的自我控制,编制计划为员工设置一定的目标,就显得更加必要了。
当员工认识到组织的方向以及他们如何为达到目标做出贡献时,他们会自觉地协调他们的活动,相互合作,以及采取措施实现目标。
(2)计划还可以降低不确定性,通过使管理者具有前瞻性来降低不确定性。
现代社会信息传递更加快速,交通更加快速,组织一直处在高速变化的环境之中。
这个时候,计划的作用就相当突出了。
尽管计划不能消除变化,但管理者可以通过预测变化,考虑这些变化的冲击和制定适当的措施来响应变化。
计划还将阐明管理者所采取的行动的结果。
(3)计划可以减少活动的重叠和浪费。
当工作和活动围绕已经确立的计划进行时,时间和资源的浪费以及冗余就会被减小到最低的程度。
进一步,当手段和结果通过计划规定得很清晰时,无效的活动或者低效率的活动就会被减至最小的程度。
(4)计划设定目标和标准,这些目标和标准可以用于控制。
在计划工作中,管理者开发目标和计划,并通过控制,将实际的绩效与目标进行比较,发现存在的重要差异,以及采取必要的纠正活动。
没有计划是不可能进行控制的。
(5)计划职能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它与管理的其他职能密切相关:①计划工作具有首位性,先于其他管理职能;②计划工作是各项管理工作有效实施的前提;③计划服务于其他管理职能,是有效进行其他管理活动的必要工具。
罗宾斯《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作为决策者的管理者)
第7章作为决策者的管理者7.1 复习笔记一、决策制定过程制定决策是管理的本质,其制定过程包括八个步骤,如图表7-1所示。
图表7-1 决策制定过程1.确定一个问题每一项决策都始于一个问题,即现有状况和预期状况之间的不一致。
问题的确认是主观的,有效地确定问题非常重要,但并不容易。
2.确定决策标准一旦管理者确定了一个问题,就必须确定决策标准。
决策标准对问题的解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每一位决策者都有一些标准来指导自己的决策,即便这些标准并没有明确的阐述。
3.为各项标准分配权重决策标准并不是同等重要的,决策者必须为这些标准分配权重,以确定它们在决策时的优先考虑顺序。
4.形成各种备选方案决策者需要发挥创造力,列出各种切实可行的备选方案。
这些方案只是被列出来,还没有得到评估。
5.分析这些备选方案一旦确认了备择方案,决策制定者必须认真地评价每一个备选方案,即将其与决策标准进行一一比较。
经过标准及权重的比较后,各种备选方案的优缺点就明显了。
6.选择一个方案在步骤5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备选方案,或者选择步骤5中获得最高分的方案。
7.实施该方案决策者把方案传达给那些受影响的人并获得他们的认同,将决策付诸实践。
在决策实施过程中,管理者要对环境进行重新评估以发现是否存在任何变化,尤其是面临一项长期决策时,管理者应考虑使用的决策标准、形成的备选方案以及作出的最终选择是否仍然最好,环境是否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以至于需要重新评估。
8.评估决策的效果决策制定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是评估该项决策的后果或结果以检查问题是否得到解决。
对各种问题的回答可能指引管理者重新实施某个先前的步骤,或者重新开始整个决策过程。
二、管理者制定决策1.制定决策:理性制定理性决策(rational decision making),意味着决策者会作出符合逻辑的、前后一致的选择以实现价值最大化。
理性假设的主要内容包括:(1)决策者会是完全客观的、符合逻辑的;(2)决策面临的问题是清晰明确的,而决策者具有一个清晰、具体的目标,并且了解所有可能的备选方案及其后果;(3)理性地制定决策将会导致决策者始终如一地选择最有可能实现该目标的那个备选方案。
罗宾斯《管理学》习题答案
罗宾斯《管理学》习题答案第一章:管理和组织1. 什么是管理?管理是一种通过组织和协调组织内外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它涉及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面,旨在提高组织的绩效和效率。
2. 管理者的角色有哪些?管理者的角色包括:决策者、沟通者、协调者、资源分配者、监督者和激励者等。
他们需要在组织内部和外部之间进行协调,以确保组织的顺利运作。
3. 组织的特点有哪些?组织的特点包括:目标导向、人员组合、协作和分工、形式和非形式结构等。
组织的特点决定了它的运作方式和效率。
4. 什么是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内部共享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
它是组织的独特文化特征,对组织内部成员的行为和决策产生影响。
5. 管理学的历史和发展管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现代管理学的发展主要起源于20世纪初。
管理学逐渐形成了管理理论、管理原则和管理实践等体系,为组织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
第二章:管理环境1. 管理环境的组成部分有哪些?管理环境包括内外环境。
内部环境由组织的员工、文化和结构等因素组成,而外部环境则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因素等。
管理者需要了解和适应环境的变化,以确保组织的成功。
经济环境对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市场竞争、供求关系、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等方面。
管理者需要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制定相应的策略和决策。
3. 技术环境对管理的影响有哪些?技术环境对管理的影响包括信息技术的发展、生产工艺的改进和自动化等方面。
管理者需要不断学习和应用新的技术,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竞争力。
4. 政治环境对管理的影响有哪些?政治环境对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政府政策、法律法规和政府政策等方面。
管理者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与政府保持良好的关系。
除了经济、技术和政治环境外,管理者还需要考虑社会、文化、人口和环境等因素对管理的影响。
这些因素可以影响组织的形象和公众形象。
第三章:管理理论1. 传统管理理论有哪些?传统管理理论包括科学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和人际关系学。
罗宾斯《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管理者与沟通)
第15章管理者与沟通15.1 复习笔记一、沟通的本质和职能1.什么是沟通沟通(communication)是指意思的传递和理解。
良好的沟通是对信息的清晰理解,即使意见不同,也可能构成有效的沟通。
人际沟通(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是两人或多人之间的沟通;组织沟通(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是组织中的各种沟通模式、网络和系统。
2.沟通的功能(1)控制沟通可以通过几种不同的方式来控制员工的行为。
员工们需要遵循组织中的权力层级和正式指导原则,要遵循自己的工作说明书工作,要遵守公司的政策或就某项工作申诉与自己的直接上司进行沟通,沟通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实现控制功能。
另外,非正式沟通也控制着行为。
(2)激励沟通通过以下途径发挥激励功能:向员工明确阐述他们要完成什么工作任务、他们的工作表现如何及当表现不达标时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改进绩效。
当员工设置具体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以及获得目标进度反馈时,沟通都是不可或缺的。
(3)情绪表达工作群体是许多员工主要的社交场所。
在该群体内发生的沟通是成员表达和分享失落感和满足感的一种基本机制。
沟通为员工表达自身情绪和满足社交需要提供了一种途径。
(4)提供信息个体和群体都需要信息来完成组织中的工作任务。
沟通可以提供这些信息。
二、人际沟通的方式1.人际沟通过程(communication process)人际沟通过程是指信息在发送者(信息源)与接收者之间传递的过程。
它包括7个要素,如图表15-1所示,信息(message)首先转化为符号形式(这称为编码,encoding),然后通过某种媒介(渠道,channel)传递给接收者,接收者则对收到的符号进行再译(这称为解码,decoding)。
为了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接收者应向发送者提供反馈以检查自己是否理解了所接收的信息。
在整个过程中都容易受到噪声的影响。
图表15-1 人际沟通过程2.评估沟通方式的12个指标(1)反馈:接收者如何迅速地对所传递的信息作出应对?(2)容纳复杂性的能力:这种方式是否能够有效处理复杂的信息?(3)宽度潜力:使用这种方式可以传递多少不同的信息?(4)保密性:沟通各方能否确保所传递的信息只被目标方接收?(5)编码容易度:发送者是否能够轻易、迅速地使用这种渠道?(6)解码容易度:接收者是否能够轻易、迅速地把收到的信息解码?(7)时空限制:发送者和接收者是否需要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沟通?(8)费用:使用这种方式需要多少费用?(9)人情味:这种方式是否能够充分体现人情味?(10)正式程度:这种方式是否具备所需的正式程度?(11)信息可得性:这种方式是否便于接收者阅读或浏览所传递的信息以了解相关信息?(12)处理信息的时间:发送者或接收者是否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掌控信息处理的时间?3.非语言沟通(nonverbal communication)非言语沟通是指不经由言语来进行的沟通。
罗宾斯《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罗宾斯《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第Ⅰ篇绪论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一、谁是管理者1.管理者在哪些方面不同于非管理人员?答:协调其他人的工作——区分了管理岗位与非管理岗位。
2.说明为什么并不总能很容易地确定谁是组织中的管理员。
答:组织以及工作正在变化的性质模糊了管理者与非管理雇员之间的界限,许多传统的职位现在都包括了管理性的活动,特别是在团队中(团队成员通常要制定计划、决策以及监督自己的绩效),非管理雇员也承担着过去是管理者的一部分职责。
补充:⑴管理者:管理者是这样的人,他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达到与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3.对比三种不同的管理层次。
答:①基层管理者是最低层的管理人员,他们管理着非管理雇员所从事的工作,这些工作生产和提供组织的产品。
②中层管理者包括所有处于基层和高层之间的各个管理层次的管理者,这些管理者管理着基层管理者。
③高层管理者处于或接近组织顶层,他们承担着制定广泛的组织决策、为整个组织制定计划和目标的责任。
注:并不是所有的组织都具有金字塔形的组织结构,但都需要某个人来扮演管理者的角色,即需要有人来协调工作和活动,以便能够同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二、什么是管理补充:⑴管理:定义为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要点:①过程代表了一系列进行中的有管理者参与的职能或活动,这些职能一般划分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②协调其他人的工作——区分了管理岗位与非管理岗位。
③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完成组织的工作活动。
4.如何理解管理是一个过程。
答:上面要点①。
5.定义效率和效果。
答:①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通常指的是“正确地做事”,即不浪费资源。
②效果通常是指“做正确的事”,即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③可见,效率是关于做事的方式;效果是指实现组织目标的程度,涉及事情的结果。
6.解释效率和效果对管理的重要性。
罗宾斯《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附英文参考答案)(激励员工)【圣才出品】
第16章激励员工16.1 中文答案详解一、思考题1.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是为谋生而工作,而且工作显然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核心内容。
那么,为什么管理者还要对员工的激励问题如此担心呢?答:一般地说,“激励”(motivation),就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
大多数管理学者认为,激励就是主体通过运用某些手段或方式让激励客体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紧张状态,积极行动起来,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实现激励主体所期望的目标。
激励的目的是为了调动组织成员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提高组织效率。
尽管我们中大多数人是为了谋生而工作,但是谋生只是属于人的较低层次的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随着基本生存需要的满足,人们还会有较高层次的需要,通过对人较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可以更好的调动人的积极性。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在对职工的激励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员工只要发挥20%~30%的能力,就能保住饭碗;充分激励,员工的能力可发挥至80%~90%。
这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受到充分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充分激励前的3倍。
这60%的差距就是有效激励的效果,也是管理者还要对员工激励问题如此担心的原因所在。
具体说来,激励主要有以下作用:(1)激励是现代管理最关键最困难的职能。
有效地组织并充分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是管理的重要职能,其中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最为重要。
在人力资源中,又以怎样激励人为最关键、最困难。
主管人员能够精确地预测、计划和控制财力、物力,而对于人力资源,特别对于人的内在潜力,至今无法精确地预测、计划和控制。
激励所以越来越受到重视,主要是由竞争加剧、激励对象的差异性和激励对象要求的多样性所决定的。
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下,组织要想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而提高竞争力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励组织中的全体成员,充分挖掘出其内在的潜力。
(2)通过激励可以把有才能的、组织需要的人吸引过来,并长期为该组织工作。
罗宾斯《管理学》课后习题(变革与创新管理)【圣才出品】
第13章变革与创新管理一、思考题1.低层的员工能成为变革推动者吗?回答并说明你的理由。
答:变革是指一种人员、结构或技术的改变。
变革是组织的现实,对付变革是每个管理者工作不可分割的部分。
低层的员工也可以成为变革的推动者。
变革推动者是指作为变革的催化剂和管理变革过程的人。
任何管理者都可能成为变革推动者,变革推动者可以是管理者,也可以是非管理者;可以是组织内的员工,也可以是组织外的顾问。
对于多数变革来说,内部管理层常常求助于外部顾问提供建议和协助。
由于这些人来自外部,所以常常能提出一些内部人员不会提出来的、更为客观的见解。
但是外部顾问也有不足之处,他们对组织的历史、文化、人员、操作程序缺乏充分了解。
另外,外部顾问还可以倾向于推行更为激进的变革(这一点可能有利也可能不利),因为在变革实施之后他们不受变革后果的影响。
相反,当组织内部的低层员工作为变革推动者时,他们常常会考虑更多(或者说更为谨慎),因为他们不得不受变革结果的影响。
例如,在一家小型宾馆中,全体服务员与经营者对质:“我们中的很多人难以保证固定的早七晚四的工作时间。
每个人都显然有自己的家庭和个人责任。
这种僵化的时间安排效果很差,如果你还不实行弹性工作制,我们就要去其他地方找工作了。
”经营者充分考虑地听完他们的最后通牒,并同意了他们的要求。
第二天,雇主实行了弹性工作制。
这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组织的低层员工成为变革的推动者的例子。
2.创新要求允许人们犯错误。
然而,多次犯错误会断送一个人的前程。
你赞成这种观点吗?为什么?这对培育创新有什么启示?答:(1)我赞成这种观点,具体理由如下:①创新要求准允人们犯错误。
原因是创新的过程就是不断尝试,不断失败,不断提高的过程。
要创新,就要宽容失败。
失败乃成功之母,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人类的创新过程中,最具杀伤力的因素不是失败,而是环境对于失败者的苛责。
创新,是对未知事物的一种尝试和探索,难度越大的创新,失败的可能性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答: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
管理者是指挥别人活动的人,对一个组织来说,管理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他们处于操作者之上,分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
缺少任何一个层次的管理者,组织都不能有效的运作,也就不能成功。
2.答:效果是指组织目标的达成度,效率则是指组织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有效率的组织一定会使组织成本最小化。
效率涉及活动的方式,效果涉及活动的结果,他们相互联系。
高效率与高效果相关联,低水平的管理通常是无效率和无效果或通过牺牲效率达到效果的。
一般来说,有效果的组织不一定是有效率的。
某些组织可以不顾效率而直接达到效果。
因此,管理不仅要注重效果,而且要尽可能的注重效率。
3.答:(1)计划包括规定组织的目标,制定整体战略以实现这些目标。
以及将目标逐层展开以便协调和将各种活动一体化。
(2)组织包括决定组织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谁去完成这些任务。
这些任务怎样分类,谁向谁报告,以及各种决策应在哪一级上制定(3)领导包括激励下层,指导他们的活动,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解决组织成员间的冲突等。
(4)控制包括监视组织的行动以确保按计划进行,纠正各种偏差使组织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4.答:明茨伯格的10种角色实质上与四种管理职能是一致的,他提出的许多角色基本上可以归入一个或几个职能中,如资源分配角色是计划的一部分,企业家角色也是属于计划职能。
所有人际关系角色是属于领导职能。
监听者角色属于控制职能,传播者属于组织职能,发言人领导职能,混乱驾驭者属于控制职能,谈判者则属于领导职能。
5.答:4种活动分别为:(1)传统管理:决策、计划和控制(2)沟通:交流例行信息和处理文书工作(3)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惩戒、调节冲突、人员配备和培训(4)网络联系:社交活动、政治活动和外界交往。
平均的管理者强调的是传统管理,成功的管理者强调的是网络联系而有效的管理者强调的是沟通。
6.答:随着管理者在组织中的晋升,他们从事管理职能的程度在不断改变,他们将从事更多的计划工作和更少的直接监督职能。
基层管理者从事管理活动的比例从大到小分别为领导、组织、计划和控制。
而中层管理者为领导、组织、计划和控制。
高层领导者则为组织、计划、领导和控制。
7.答:大城市市长和公司总裁的工作具有共同性,都要作决策、设立目标、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雇佣和激励员工,从法律上保障组织的生存,以及获得内部的政治支持以实现计划。
他们都要履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
都要研究如何扮演决策制订者的角色。
当然也有区别,大城市市长衡量绩效的指标不是利润,它没有特别明确的指标,而公司总裁衡量绩效的指标是利润。
8.答:见2002年简答题4答案。
9.答:是根据高级经理所受的教育和经验,组织经营的业务类型,组织所在地区报酬的相对水平,以及作为一个管理者的有效程度。
第二章1.答:(1)提高每个工人的劳动技巧和熟练程度。
(2)节约用于变换工作浪费的时间。
(3)有利于机器的发明和应用。
(4)最终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2.答:产业革命使机械力迅速取代人力,并且使在工厂中制造商品更加经济。
但在这种工厂中需要管理技能,管理者需要预测需求,指挥生产活动,协调各种活动,为产品寻找市场,于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了,也就增加了对规范的管理理论的需求。
3.答:科学管理是指应用科学方法确定从事某项工作的最佳方法,而不是工人过去的经验,它所需要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
当今的管理实践中提高组织的劳动生产率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使命,因此也可以说科学管理为当今的管理实践指明了方向。
4.答:泰勒关心的是车间层的管理,采用的是科学方法;而法约尔关注的所有管理者的活动,并且是把他的个人经验上升为理论。
泰勒是一个科学家,而法约尔是一个管理者,是一个实践者。
当然,法约尔与泰勒的管理原理也有相通之处,都强调工作分工,都强调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秩序、公平、首创精神和团结精神。
5.答:霍桑研究认为,行为与情绪是密切相关的;群体对个人行为有巨大影响;群体工作标准规定了单个工人的产量;在决定产量方面,金钱因素比群体标准、群体情绪和安全感的作用要小。
它对管理实践的贡献是导致在组织上如何发挥功能和获取目标方面对人的因素的重视,同时导致家长式管理的增多,改变了那种认为人与机器没有差别的观点。
6.答:过程方法包含和综合了当今的各种管理理论。
它是指管理履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职能的过程。
这些职能被看作是一个连续的循环过程。
因此过程方法更具综合性。
7.答:权变方法是指识别和响应情境变量变化的方法。
它认为组织的管理应根据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在实践中,管理者应用权变方法就可以根据内外部环境而从事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使组织的管理能跟上变化了的环境,而不至于使管理落伍。
从权变方法中,管理者就能了解权变变量,根据这些变量决定各种管理决策从而获益。
8.答:戴明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一种由顾客的需要与期望驱动的管理哲学。
它强烈关注顾客的需要坚持不断的改进,改进组织中各项工作的质量,追求精确的质量和强调员工授权。
9.答:对雇员授权是指将权威分派给其他人以执行特定的活动,他可以让员工来决定与工作有关的事情,使质量、生产率和雇员的责任感得到改进。
10.答:这使管理者考虑怎样激励拿低工资且几乎没有大幅度增加工资或晋升机会的工人:考虑有效的领导方式有用吗?考虑能重新设计这些低技能工作以鞭策他们吗?管理当局有这种道德责任增加这些人的工资吗?管理当局应取消这类工作岗位吗?第三章1.答:管理万能论认为管理者对组织的成功负有直接责任的观点。
它将最高管理者视为组织的中流砥柱,他们能够克服任何阻碍去实现组织目标。
当组织运行不良时,则由管理者承担责任。
运行良好时,管理者得到荣誉。
这种观点在现实中占据主导地位,因为一般人总是认为管理者既然在组织中占据主导地位,就有责任对组织的运行负责,就有能力运行好组织。
2.答:管理象征论认为管理者对管理成果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
因为存在着大量管理者无法控制的因素,组织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这些无法控制的因素,管理者真正能够影响的是象征性的成果。
3.答:强文化对管理者的影响最大。
强文化是指关键价值观被强烈坚持和广泛认同的组织,它会制约一个管理者的涉及所有管理职能的决策选择。
它决定了人们应当做什么,不应当作什么。
强文化的组织对此有十分明确的价值认同。
而弱文化的组织中,员工对价值认同程度低,因此对管理者的影响也相应降低。
4.答:公司创始人。
因为一个组织的文化常常反映组织创始人的远见、使命。
公司创始人通过描绘组织应当是什么样子的方式建立组织的早期文化。
他能够影响组织的早期成员,通过早期成员在实践中的摸索而进一步加深组织文化的内涵。
5.答:见P636.答:相对稳定的环境的有效文化是鼓励保持现状,注重过程:权利集中;部门划分严格。
动态环境的有效文化是那种鼓励承担风险和创新;更注重结果而不是方法;增加员工的决策权限;加强内部部门之间的合作;对变化着的环境作出更快和更顺利的反应。
7.答:管理者必须寻求以尽可能低的成本来保证所需投入的持续稳定供应。
因为这些投入物代表着不确定性。
而供应商就是决定所需投入能否持续稳定供应的关键。
8.答:联邦政府的法规制约着组织能作什么,不能做什么。
这些规定不仅影响着管理者时间和金钱的运用。
而且缩小了管理者可斟酌决定的范围,限制了可供经理选择的可行方案。
9.答:组织总是同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并受环境的影响。
这种环境力量总是动态的,并对管理者产生了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是不可预料的,它们促使管理者以不愿意的方式作出反应。
一个组织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越大,环境对管理当局的选择和决定自身命运的自由的限制就越大。
10.答:一般环境包含那些对组织有潜在影响,但其相互联系尚不清晰的力量。
这些力量主要有:经济、政治、社会和技术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会对管理者作出决策产生影响,也可能没有影响,关键在于管理者所处的环境及其这些环境的特征。
第四章1.答:随着全球经济的形成,国界正失去意义,组织增长和扩展的潜力变得几乎毫无限制。
它为管理者制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然而,新的竞争都可能在任一时刻,从任何地方突然出现,这就是威胁。
2.答:民族狭隘性是指一种自私的狭隘的世界观,不能认识到人们之间的差异。
美国人由于仅用一种语言,他们仅仅用自己的眼光和观点来看世界,认识不到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所以比欧洲人更狭隘。
8 答:政治-法律环境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政策、法律规则及其与之相关的设施。
他决定着一个组织在该国经营的是否顺利。
政治-法律环境是全球环境的重要一环,管理者如果想了解他们经营中的约束不存在的机会,他们必须认识经营所在国的政治-法律环境。
9 答:全球管理者必须关注经济因素,最明显的是货币汇率和多样化的税收政策。
一个跨国公司的利润受本国货币的地位及其经营所在国货币的影响而波动。
同样,管理者也必须了解经营所在国的税收政策,从而将公司的全部的税收业务降至最低。
第五章1.答:因为整个社会期望已经发生变化,它对工商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40、50年代的社会责任也没有现今这么丰富,对管理者的要求也比现在低。
但是现今如果工商企业不承担社会责任,她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足,所以它受到更高的关注。
2.答:主要缺陷在于古典观的时间框架,,社会经济观认为,管理者应该关心长期的资本收益最大化,为此他们必须承担社会义务以及由此产生的成本,而古典观则更关心企业的短期利益,没有看到长期利益。
3.答:社会责任更理论化,因为社会责任是一个企业超出法律与经济的要求,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而社会响应则是一个企业适应社会条件的变化的能力,它是社会准则引导的社会准则的价值体系。
4.答:起因相关营销指实践直接由利润驱动的社会行为,在它背后的思想是发现与公司产品与服务相吻合的社会行为,然后以恒利的方式把它们联系起来,由于这一行为是由利润动机驱动的,和古典观的利益最大化目标一致。
5.答:道德的功利观最为流行,因为道德的功利观完全按照结果和成果来制定决策,它的目标是为绝大多数人提供最大的利益,这一观点与效率、生产力和高利润等目标是相一致的。
6.答:(1)这种道德行为的受害者受到多大程度的伤害。
(2)多少舆论认为这种行为是邪恶的。
(3)行为实际发生和将会引起的可预见的伤害的可能性有多大。
(4)在该行为和它所期望的结果之间持续的时间是多久。
(5)你觉的你与该行为的受害者直接接近了(6)道德行为对相关人员的直接作用有多大?7.答:危害组织的行为最可能被禁止。
员工个人的行为可能不被提及。
8.答:不是的。
在过去20年中,工商企业不得不承当它的社会责任。
因为社会对企业的要求和期望在不断提高,企业只有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才能被社会所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