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宾斯《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附英文参考答案)(行为的基础)【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罗宾斯《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附英文参考答案)(运营及价值链管理)【圣才出品】

罗宾斯《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附英文参考答案)(运营及价值链管理)【圣才出品】

第19章运营及价值链管理19.1 中文答案详解一、思考题1.你是否认为制造商或服务组织更需要经营管理?请说明理由。

答:经营管理是包括战略管理、作业管理、价值链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一系列活动在内的管理活动。

制造商与服务组织的特性决定了经营管理对其的重要性。

(1)制造商制造商是指制造有形产品的组织,例如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等手机制造商;三菱、丰田、福特等汽车制造商。

对于制造商来说,运营管理尤其重要。

因为制造企业创造价值的活动大部分在产品生产的运营过程中进行的,企业能否取得成功,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其运营系统是否先进,运营系统的构成如图表19-1所示。

图表19-1 运营系统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其中心活动就在于中间的转换过程,从泰勒的科学管理到福特的大量生产方式,再到丰田的JIT(准时制生产)和美国的LP(精益生产),其管理方式研究核心都在于运营管理,目的在于提高运营效率。

现代管理科学研究的新成果都是制造商在对运营管理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例如,“5S”活动、现场管理、看板管理、定置管理、物料需求计划(MRP)、敏捷制造、柔性制造系统等等。

能否采取先进的运营管理方式是制造商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2)服务组织与制造类型的企业有所不同,服务的生产和消费有它自身的特性:①无形性。

指服务不具有有形的、可以看得见、接触到的外表或形状;②差异性。

服务的组成部分和质量水平很容易随不同的人、时间、地点而变化,不易稳定和统一;③不可分离性。

服务消费者直接参与服务的生产过程,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合二为一;④不可储存性。

服务无法像有形产品那样贮存起来以备将来使用或销售;⑤而且在服务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一般还不涉及任何物品的所有权转移。

例如,医院提供的医疗和健康护理服务可以帮助人们处理他们个人的健康问题;航空公司提供的运输服务可以使人们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游船线路提供度假和娱乐服务;军队提供防卫能力;诸如此类。

罗宾斯《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理解个体行为)

罗宾斯《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理解个体行为)

第14章理解个体行为14.1 复习笔记一、组织行为学的重点和目标1.组织行为行为(behavior)是人们的活动。

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研究的是人们在工作中的活动。

组织行为犹如一座冰山,只有很小一部分是清晰可见的,而大部分的内容是隐藏起来的。

可见部分包括:战略、目标、政策和程序、结构、技术、正式的权力关系和指挥链等;隐藏部分包括:态度、知觉、群体规范、非正式互动、人际冲突和不同群体间的冲突等。

这些要素影响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

2.组织行为学关注的焦点(1)研究个体行为。

包括态度、人格、知觉、学习以及激励等主题。

(2)关注群体行为。

包括规范、角色、团队建设、领导和冲突等主题。

(3)考察组织的许多方面。

包括结构、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和实践。

3.组织行为学的目标(1)目标组织行为学的目标是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

解释(explain)员工为什么表现出这些行为而不是其他行为,预测(predict)员工将如何应对各种行动和决策,并且影响(influence)员工的行为方式。

(2)六种重要行为的解释、预测和影响①员工生产率(employee productivity)是效率和效果的一种绩效测量工具。

管理者想要知道哪些因素会影响员工的效率和效果。

②缺勤(absenteeism)是指没有在工作岗位上工作。

如果员工不在岗位上出现,工作是很难完成的。

③离职(turnover)是指自愿或非自愿地永远退出某个组织。

它会导致更高的招聘、甄选和培训成本以及更多的工作中断,成为组织的一个大问题。

④组织公民行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OCB)是一种并不属于员工正式工作要求但可以促进组织有效运行的自愿行为。

良好的组织公民行为的具体例子包括:帮助工作团队中的其他成员,自愿从事本职工作之外的活动,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向自己的工作群体及组织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罗宾斯《管理学》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罗宾斯《管理学》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4.2 课后习题详解一、思考题1.无边界组织对管理造成的潜在影响是什么?答:无边界组织指消除产生人为的地理界限的结构划分,从而使管理结构更有效的实现全球化的组织。

其对管理造成的潜在影响有:(1)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范围将拓展到全球。

不能仅靠利用本国资源来谋求发展,而是必须广泛地利用世界各国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发展自己,以求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其生产协作关系也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作伙伴;而且,企业的发展也不仅仅受国内经济形势、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要受到国际经济形势、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2)在无边界组织产生的背景下,企业管理必须建立高效、便捷、可靠的全球化要素传输流动网络,采用各种先进的要素传输手段,特别是信息传输手段。

否则,企业就无法在国际竞争中取胜,这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企业管理组织将呈现追求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的发展趋势,21世纪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将一改占主流地位的“金字塔”式的层级组织结构形态,中间管理层将失去原有的价值,企业的管理组织将呈现扁平状态,弹性化。

(3)企业管理的重点已从内部控制性管理转向了外部适应性管理,要素效率不再成为企业追求的惟一目标。

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一方面拓宽了企业竞争和合作的边界,另一方面则增大了企业的外部不确定性。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手段来重新设计企业内部组织和企业之间的界面关系,充分关注企业的顾客资本以及客户关系管理,这些课题都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4)无边界组织对管理的影响还要求处理好各国文化的差异。

各国的文化对雇员与工作相关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有着重大的影响。

因此,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之前,必须对东道国的投资环境做出具体的分析与评估,从而做出理性的决策。

而在投资环境的因素中,文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子,尤其是文化距离。

否则,这会给企业跨国经营带来一定的投资风险与经营阻碍。

罗宾斯管理学课后答案解析

罗宾斯管理学课后答案解析

第一章思考题1.你的课程的授课教师是管理者吗?请分别用管理职能、管理角色、技能观点以及系统观点和权变观点讨论这个问题。

2.有人说,管理者最基本的职责是关注员工的工作绩效。

以达到希望的产出。

你怎么解释这个观点?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3.你认为为什么职位候选人的技能对雇主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它对管理者和你个人意味着什么?4.是否存在一种最佳的管理“风格”?为什么?5.管理对于组织是否重要?为什么?说明你的理由。

第二章思者题1.亨利?法约尔创立的是什么类型的工作场所? 玛丽?福莱特创立的是什么类型的工作场所? 弗雷德里克?泰罗创立的又是什么类型的工作场所?2.数量方法是否能够帮助管理者解决人的问题,例如怎样激励员工以及如何合理地分配工作?请解释。

3.在一个电子企业环境中全球化会带来什么问题,请解释。

4.有人说创业精神只适用于小型的和新创立的企业,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5.哪一种组织使你感到更好服,是学习型组织还是传统的组织?说明你的理由.第三章思考题1.参看表3—1。

在这两种组织中,一线管理者的任务有什么不同?2.描述下列环境中的有效文化;(1)相对稳定的环境,(2)动态的环境.3.班级也有文化。

用组织文化的七个维度描述你所在班级的文化。

该文化是否约束你的导师? 怎么约束的?4.“企业的基础是关系”。

你认为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这对管理外部环境有什么启示?5.采用跨界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和利益相关者伙伴关系等方式管理利益相关者关系各有什么弊端?第四章思考题1.无国界组织对管理造成的潜在影响是什么?2.本章所述的霍夫斯泰德结构框架,能用于指导泰国一家医院或委内瑞拉一个政府机构的管理者吗?试讨论之。

3.比较组织走向全球化的各种方式的优点和缺陷。

4.一位从墨西哥调往美国管理一家位于亚利桑那州土桑市的制造工厂的管理者可能遇到哪些挑战?对于一位从美国派往墨西哥皿达拉哈拉市的管理者来说,是否会遇到相同的挑战?试讨论之。

罗宾斯《管理学》(第7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

罗宾斯《管理学》(第7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

罗宾斯《管理学》(第7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管理与组织导论一、思考题1.你的课程的授课教师是管理者吗?请分别用管理职能、管理角色、技能观点以及系统观点和权变观点讨论这个问题。

答:授课教师是管理者。

管理者指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达到与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管理者的工作可能意味着协调一个部门的工作,也可能意味着监督几个单独的个人,还可能包含协调一个团队的活动。

授课教师就是协调一个团队(学习团队)达到教学目标的管理者。

具体说来,授课教师作为管理者的工作可以用不同的观点来描述:(1)职能观点。

管理的职能就是管理者为了有效的管理所必须具备的功能,一般认为管理具有以下几项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如图1-1所示。

图1-1 管理职能对于授课教师的工作来说:①计划。

教师不仅对一个学期的授课任务有详细的计划,还对每堂课的授课内容,所要达到的目标都有一个具体的安排。

②组织。

教师要组织课堂教学,还要保证整个学期这门课程的顺利进行,包括安排学习委员、班长等协助其教学工作的展开。

③领导。

表现在教师指导和激励所有的学生用心学习,个别时候还会找个人谈话,对学校好的同学进行表彰。

④控制。

教师要对授课情况进行反馈,并且制定一系列的课堂纪律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以达到预期的授课目标。

(2)角色观点。

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 berg)这位杰出的管理研究者认为,管理者的行为可以通过考察管理者在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来恰当地描述。

明茨伯格的10种管理行为可以被进一步组合为三个主要的方面,即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

对于授课教师的工作来说:①人际角色。

作为课程的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授课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向学校总结、汇报,并为该门课程的展开争取一定的教学资源。

②信息传递。

作为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授课教师全权负责这门课程的展开,学校对该门课程的指示或学生对该门课程有什么要求,都由授课教师代表全体学员向学校进行沟通和传达。

罗宾斯《管理学》(第1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适应性组织结构设计)【圣才出品】

罗宾斯《管理学》(第1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适应性组织结构设计)【圣才出品】

罗宾斯《管理学》(第1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适应性组织结构设计)【圣才出品】第11章适应性组织结构设计11.1 知识结构导图【名师点拨】本章主要介绍当代企业为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所采⽤的四种常⽤组织设计(即团队结构、矩阵结构和项⽬结构、⽆边界组织、学习型组织),以及组织如何通过组织协作、灵活的⼯作安排和灵活就业的员⼯队伍来应对这些需求。

本章是组织的核⼼,需要重点掌握。

11.2 考点难点归纳考点⼀:当代组织设计★★★★★1.当代组织设计的类型(1)团队结构①团队结构(team structure)是由⼯作⼩组或⼯作团队构成并完成⼯作任务的⼀种组织结构。

在团队结构中,不存在从组织最⾼层延伸⾄最低层的管理职权链,员⼯授权⾄关重要。

员⼯团队以他们认为最佳的⽅式来设计和完成⼯作,同时也承担他们在各⾃领域中所有⼯作绩效的责任。

②在⼤型组织中,团队结构通常是职能结构或事业部结构的⼀种补充,从⽽使得组织在拥有科层结构⾼效性的同时,也具备了团队结构的灵活性。

(2)矩阵结构和项⽬结构①矩阵结构a.矩阵结构(matrix structure)把来⾃不同职能领域的专业⼈员分派去从事各种⼯作项⽬,每个⼯作项⽬由⼀名项⽬经理领导。

b.矩阵结构创造了⼀种双重指挥链,矩阵组织中的员⼯拥有两位共享着管理职权的经理:职能经理和产品/项⽬经理。

这种矩阵设计“违背”了统⼀指挥原则,但如果两位经理能够定期进⾏沟通,协调员⼯的⼯作要求并共同解决⽭盾,这种结构能够并且确实⾏之有效。

②项⽬结构a.在项⽬结构(project structure)中,员⼯持续地从事各种⼯作项⽬,⽽且并不具有员⼯在完成⼀个⼯作项⽬后就可返回的正式部门。

员⼯将其所具备的特有技能、能⼒和经验应⽤于其他项⽬,⽽且项⽬结构中所有⼯作都是由员⼯团队来完成的。

b.项⽬结构更具灵活性,不存在导致决策和⾏动迟缓的部门化或者僵化的组织等级。

在这种结构中,管理者充当着协助者、指导者和教练的⾓⾊。

罗宾斯《管理学》课后习题(理解和管理个体行为)【圣才出品】

罗宾斯《管理学》课后习题(理解和管理个体行为)【圣才出品】

第15章理解和管理个体行为一、思考题1.对于组织中不同层次的管理者而言,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是否有所不同?如果是,那会有什么差别?如果不是,为什么?请具体解释。

答:组织行为学对于公司内所有层级的管理者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所有层级的管理者都需要与人打交道,而组织行为学知识有助于解决工作环境中与人相关的问题,也可以扩展管理者的技能组合(尤其是人际技能),同时还可以帮助管理者制定组织中行为问题的决策。

但通过对比不同管理层级的管理者的职责和组织行为研究领域的层次,可以发现不同管理层次对组织行为学知识的掌握领域是不同的,具体表现在:(1)高层管理者负责制定全局性的决策,其所作的决策影响范围更广,影响期限更长。

因此,他们需要更多的概念技能、全局意识、系统思想和创新精神,对组织行为学中有关组织的内容应该有更深入的掌握,也应以此为重点领域。

(2)中层管理者负责决策的传递、信息的沟通等,其应该更多地关注组织行为学中群体内的关系与群体间的关系,在了解其他领域知识的同时,应该以群体特征为重点领域。

(3)基层管理者主要与从事具体作业活动的工作人员打交道。

其有责任检查工作人员的工作,及时发现并同工作人员一起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

因此,对基层管理者来说,应重点掌握组织行为学中有关个体的特征、行为等方面的知识。

2.请解释为什么一个组织犹如一座冰山这一观点如此重要。

答:这一观点认为,组织犹如一座冰山,只有很小一部分是清晰可见的,而大部分的内容是隐藏起来的。

可见部分包括战略、目标、政策和程序、结构、技术、正式权力和指挥链等;隐藏部分则包括态度、知觉、群体规范、非正式互动、人际冲突和不同群体间的冲突等。

显露在水面以上的可视部分比较容易受到管理者重视,但隐藏在水面之下的与人的行为相关的因素却往往容易被忽视。

而正是这些看不见的因素使理解个体行为变得更有难度。

一个组织犹如一座冰山的观点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促使管理者了解和洞察这些隐藏在水面之下的行为要素,从而更深入地解决员工的工作行为问题。

罗宾斯《管理学》(第1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理解和管理个体行为)【圣才出品】

罗宾斯《管理学》(第1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理解和管理个体行为)【圣才出品】

第15章理解和管理个体行为15.1 知识结构导图【名师点拨】本章主要介绍组织内的个体行为,需要重点掌握态度与工作绩效、人格、知觉和学习等影响员工行为的不同因素及其给管理者带来的启示。

15.2 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组织行为学的重点和目标★★1.定义行为(behavior)是人们的活动。

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OB)是对工作中的人的行为进行研究。

组织如同冰山,只有很小一部分是可视化的,如战略、目标、政策和程序、结构、技术、正式的权力和指挥链;隐藏起来的大部分如态度、知觉、群体规范、非正式互动、人际冲突与群体间的冲突等,也会影响员工工作表现。

2.重点组织行为学聚焦于三个领域:(1)考察个体行为,主要基于心理学家的贡献,包括态度、人格、认知、学习和动机之类的主题。

(2)关注群体行为,包括规范、角色、团队建设、领导力和冲突等。

(3)研究组织的其他方面,如结构、文化和人力资源政策与实践等。

3.目标组织行为学的目标在于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

管理者需要能够解释为什么员工会表现出这样的行为而不是其他行为,预测员工对于不同的行动和决策将会作何反应,并影响员工的行为方式。

六种重要的员工行为如下:(1)员工生产率(employee productivity),是一种测量效率和效果的绩效工具。

管理者想要知道什么因素会影响员工工作的效果和效率。

(2)缺勤(absenteeism),指员工没有出现在工作岗位上工作。

如果员工没有在岗位上,工作也难以完成。

(3)离职(turnover),指员工自愿或非自愿地退出某个组织。

离职会带来招聘、甄选和培训成本的提高以及工作的中断,是一个大问题。

(4)组织公民行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OCB),是一种并不属于员工正式工作要求但可以促进组织有效运行的自愿行为。

(5)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指员工对自己工作所持有的总体态度。

罗宾斯《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罗宾斯《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罗宾斯《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第Ⅰ篇绪论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一、谁是管理者1.管理者在哪些方面不同于非管理人员?答:协调其他人的工作——区分了管理岗位与非管理岗位。

2.说明为什么并不总能很容易地确定谁是组织中的管理员。

答:组织以及工作正在变化的性质模糊了管理者与非管理雇员之间的界限,许多传统的职位现在都包括了管理性的活动,特别是在团队中(团队成员通常要制定计划、决策以及监督自己的绩效),非管理雇员也承担着过去是管理者的一部分职责。

补充:⑴管理者:管理者是这样的人,他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达到与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3.对比三种不同的管理层次。

答:①基层管理者是最低层的管理人员,他们管理着非管理雇员所从事的工作,这些工作生产和提供组织的产品。

②中层管理者包括所有处于基层和高层之间的各个管理层次的管理者,这些管理者管理着基层管理者。

③高层管理者处于或接近组织顶层,他们承担着制定广泛的组织决策、为整个组织制定计划和目标的责任。

注:并不是所有的组织都具有金字塔形的组织结构,但都需要某个人来扮演管理者的角色,即需要有人来协调工作和活动,以便能够同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二、什么是管理补充:⑴管理:定义为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要点:①过程代表了一系列进行中的有管理者参与的职能或活动,这些职能一般划分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②协调其他人的工作——区分了管理岗位与非管理岗位。

③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完成组织的工作活动。

4.如何理解管理是一个过程。

答:上面要点①。

5.定义效率和效果。

答:①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通常指的是“正确地做事”,即不浪费资源。

②效果通常是指“做正确的事”,即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③可见,效率是关于做事的方式;效果是指实现组织目标的程度,涉及事情的结果。

6.解释效率和效果对管理的重要性。

罗宾斯《管理学》(第1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资料

罗宾斯《管理学》(第1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资料

罗宾斯《管理学》(第1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䋞>试用20%资料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资料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目录隐藏第Ⅰ篇管理导论第1章工作场所的管理者1.1知识结构导图1.2考点难点归纳1.3课后习题详解1.4考研真题详解附加模块一管理史知识结构导图考点难点归纳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决策2.1知识结构导图2.2考点难点归纳2.3课后习题详解2.4考研真题详解第Ⅰ篇管理实践第Ⅱ篇现代工作场所的管理基础知识第3章管理外部环境和组织文化3.1知识结构导图3.2考点难点归纳3.3课后习题详解3.4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全球环境下的管理4.1知识结构导图4.2考点难点归纳4.3课后习题详解4.4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管理多样性5.1知识结构导图5.2考点难点归纳5.3课后习题详解5.4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管理社会责任和道德6.1知识结构导图6.2考点难点归纳6.3课后习题详解6.4考研真题详解第7章管理变革和创新7.1知识结构导图7.2考点难点归纳7.3课后习题详解7.4考研真题详解第Ⅱ篇管理实践第Ⅲ篇计划第8章计划工作活动8.1知识结构导图8.2考点难点归纳8.3课后习题详解8.4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战略管理9.1知识结构导图9.2考点难点归纳9.3课后习题详解9.4考研真题详解附加模块二创办和领导创业型企业知识结构导图考点难点归纳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第Ⅲ篇管理实践第Ⅳ篇组织第10章基本的组织结构设计10.1知识结构导图10.2考点难点归纳10.3课后习题详解10.4考研真题详解第11章适应性组织结构设计11.1知识结构导图11.2考点难点归纳11.3课后习题详解11.4考研真题详解第12章人力资源管理12.1知识结构导图12.2重点难点归纳12.3课后习题详解12.4考研真题详解附加模块三管理你的职业知识结构导图考点难点归纳第13章塑造和管理团队13.1知识结构导图13.2考点难点归纳13.3课后习题详解13.4考研真题详解第Ⅳ篇管理实践第Ⅴ篇领导第14章沟通管理14.1知识结构导图14.2考点难点归纳14.3课后习题详解14.4考研真题详解第15章理解和管理个体行为15.1知识结构导图15.2考点难点归纳15.3课后习题详解15.4考研真题详解第16章激励员工16.1知识结构导图16.2考点难点归纳16.3课后习题详解16.4考研真题详解第17章成为有效领导者17.1知识结构导图17.2考点难点归纳17.3课后习题详解17.4考研真题详解第Ⅴ篇管理实践第Ⅵ篇控制第18章监管和控制18.1知识结构导图18.2考点难点归纳18.3课后习题详解18.4考研真题详解附加模块四计划与控制技术知识结构导图考点难点归纳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附加模块五运营管理知识结构导图考点难点归纳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第Ⅵ篇管理实践内容简介隐藏本书是罗宾斯《管理学》(第13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大部分:(1)整理考试重难点,浓缩内容精华。

罗宾斯《管理学》(第1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运营管理)【圣才出品】

罗宾斯《管理学》(第1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运营管理)【圣才出品】

附加模块五运营管理知识结构导图【名师点拨】本附加模块主要介绍运营管理,需要了解运营管理的角色,重点掌握价值链管理的内容,并关注基于价值链管理的运营管理,理解当代的运营管理问题。

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运营管理的角色★★1.运营管理的含义运营管理(operations management)是指把各种资源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过程。

这套系统需要首先投入(输入)人员、技术、资本、设备、材料和信息等,然后通过各种流程、步骤和工作活动最终转化为成形的产品和服务。

2.服务业与制造业运营管理同时涵盖了服务业和制造业。

(1)制造型组织是生产物质产品的组织。

在这种组织中,由于原材料被转化为看得见的物质产品,所以人们很容易观察到运营管理(转化)的过程。

(2)服务型组织是生产以服务为形式的非物质产出的组织。

在这种组织中,运营管理(转化)的过程并不是很明显。

多数发达国家都是服务主导型经济体。

3.生产率管理运营管理对于高效率地管理生产率非常重要。

(1)生产率管理的必要性:①对于国家而言,较高的生产率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

②员工可以获得更高的工资,企业利润可以实现增长,并且不会引起通货膨胀。

③对于特定组织而言,提高生产率能够帮助他们建立一种更具竞争力的成本结构,让它们能够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价格。

(2)戴明关于提高生产率的主张:提高生产率的原动力是管理者而非工人。

对管理者的建议有:①要深谋远虑;②不在产品质量上骄傲自满;③弄清楚问题是出在生产过程中的某个环节,还是植根于整个生产过程本身;④针对工人要执行的某项活动进行事先培训;⑤提升一线主管的素质;⑥要求员工高质量地完成工作等。

(3)运营管理的战略作用。

当前,成功的组织都认可运营管理的重要性,它对于建立并维持全球领先地位这一组织整体战略发挥着关键作用。

考点二:价值链管理的含义及其重要性★★★1.含义(1)与价值链管理相关的术语①价值(value)是指顾客愿意通过放弃某些资源(通常是金钱)以换取的产品或服务的性能特征、特性、属性以及其他方面。

罗宾斯《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作为决策者的管理者)

罗宾斯《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作为决策者的管理者)

第7章作为决策者的管理者7.1 复习笔记一、决策制定过程制定决策是管理的本质,其制定过程包括八个步骤,如图表7-1所示。

图表7-1 决策制定过程1.确定一个问题每一项决策都始于一个问题,即现有状况和预期状况之间的不一致。

问题的确认是主观的,有效地确定问题非常重要,但并不容易。

2.确定决策标准一旦管理者确定了一个问题,就必须确定决策标准。

决策标准对问题的解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每一位决策者都有一些标准来指导自己的决策,即便这些标准并没有明确的阐述。

3.为各项标准分配权重决策标准并不是同等重要的,决策者必须为这些标准分配权重,以确定它们在决策时的优先考虑顺序。

4.形成各种备选方案决策者需要发挥创造力,列出各种切实可行的备选方案。

这些方案只是被列出来,还没有得到评估。

5.分析这些备选方案一旦确认了备择方案,决策制定者必须认真地评价每一个备选方案,即将其与决策标准进行一一比较。

经过标准及权重的比较后,各种备选方案的优缺点就明显了。

6.选择一个方案在步骤5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备选方案,或者选择步骤5中获得最高分的方案。

7.实施该方案决策者把方案传达给那些受影响的人并获得他们的认同,将决策付诸实践。

在决策实施过程中,管理者要对环境进行重新评估以发现是否存在任何变化,尤其是面临一项长期决策时,管理者应考虑使用的决策标准、形成的备选方案以及作出的最终选择是否仍然最好,环境是否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以至于需要重新评估。

8.评估决策的效果决策制定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是评估该项决策的后果或结果以检查问题是否得到解决。

对各种问题的回答可能指引管理者重新实施某个先前的步骤,或者重新开始整个决策过程。

二、管理者制定决策1.制定决策:理性制定理性决策(rational decision making),意味着决策者会作出符合逻辑的、前后一致的选择以实现价值最大化。

理性假设的主要内容包括:(1)决策者会是完全客观的、符合逻辑的;(2)决策面临的问题是清晰明确的,而决策者具有一个清晰、具体的目标,并且了解所有可能的备选方案及其后果;(3)理性地制定决策将会导致决策者始终如一地选择最有可能实现该目标的那个备选方案。

罗宾斯《管理学》(第1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管理实践)【圣才出品】

罗宾斯《管理学》(第1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管理实践)【圣才出品】

第Ⅰ篇管理实践一、管理者的困境假如你是一家大型零售连锁企业的招聘者,希望让大学毕业生考虑将商店管理者作为职业选择。

运用你在第Ⅰ篇学到的内容,你会怎么做?答:如果我是一家大型零售连锁企业的招聘者,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励大学毕业生将商店管理者作为职业选择:(1)亲自且专业地给予激励现身说法,跟各大高校合作,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讲述作为商店管理者的职责与挑战,同时讲述这份工作所可能产生的成就感。

招聘者可以举例说明自己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温暖的事情,以及是如何工作的,带动大学生的工作激情。

甚至可以将普通的商店管理者的工作赋予一项使命,创造组织持续性的价值观,并提出激励性的组织愿景及明确的未来发展蓝图。

当代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具有挑战性、使命感的工作,因而招聘者可以在这方面着重强调。

(2)制定适应性、可执行的激励方案大学生是一批接受正规高等教育的优秀人才。

若要激励大学生考虑将商店管理者作为职业选择,首先,应制定适应性强、可执行的激励方案。

商店的薪酬要与工作内容、工作强度以及大学生的能力素养相匹配。

其次,要实施基于绩效的薪酬方案,激励员工努力工作。

最后,商店应该关注员工的培训与开发,注重员工知识与能力的与时俱进,制定明晰的员工职业晋升路线,帮助员工完成职业生涯规划,实现长期工作目标。

只有在有一定的晋升机会和可实现自身价值的前提下,大学生才有可能将商店管理者作为职业规划中的职业选择。

(3)采取灵活的工作安排与雇用方式在大学生毕业前给他们提供实习的机会,让他们提前感受商店的工作氛围,培养工作的热情,从而为企业建立后备人才库,也为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提供转正的机会。

通过灵活的工作安排与兼职、全职等雇用方式,打造优秀的工作团队,有效利用社交媒体,建立开放的沟通体系,充分与员工进行沟通,高效完成工作任务。

(4)对员工进行充分授权优秀的组织管理者要为组织成员创造一个可以发挥最大能力的工作环境,可以让员工有机会创造性地思考并充分发挥想象力,同时通过适当授权,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专注于高效与最终成果,使员工对组织的改变知情并积极参与。

【学考集市】罗宾斯《管理学》(第13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 决策

【学考集市】罗宾斯《管理学》(第13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 决策

第2章决策一、思考题1.为什么决策经常被描述为管理者工作的本质?答∶决策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制定行动方案并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过程,它具有目标性、选择性、可行性、过程性和动态性。

决策是管理的核心,是管理者工作的本质,管理的各项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都离不开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管理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作出决策和实施决策的过程,如果没有决策,也就没有了管理。

一切管理职能中都渗透着决策职能,无论是计划、控制、组织,还是人事、沟通、激励,都离不开决策这一职能,每一个管理者都必须掌握并运用决策职能。

(1)计划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决策,如目标的确立、预测方法和分析方法的选取、行动方案的选择等都离不开决策。

(2)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的发挥也离不开决策,如组织结构形式、部门化方式的选择,职责和权限的分配,以及各职位人员的选配等,这些都是组织工作中的决策问题。

而人员配备以后如何加以使用和激励,这属于领导职能,也同样有一系列的决策要作。

至于控制职能中,绩效标准的制定,实际成绩与绩效标准之间偏差容许范围的确定,以及纠正偏差措施的选择等方面,也都需要进行决策。

因此,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

在一次管理循环中,计划是开端,实施决策过程中的控制是终点,自始至终都是离不开决策的。

(3)一切管理人员都是决策者,都必须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作出决策,实施决策。

决策是一切管理者都要承担的基本任务。

公司的总经理、董事长是决策者,车间的班组长、工段长也是决策者,不同的只是决策内容。

(4)正确的决策能够指导组织沿着正确的方向、合理的路线前进,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解决遇到的问题等;而错误的决策会使组织走上错误的道路,使组织的正常发展受到影响,降低组织的发展速度,严重者甚至可能会使组织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因此可以说,决策正确,相当于行动成功了一半现代企业管理学认为,企业管理的重点是在经营,而经营的中心又是决策。

罗宾斯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罗宾斯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罗宾斯《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1.答: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

管理者是指挥别人活动的人,对一个组织来说,管理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他们处于操作者之上,分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

缺少任何一个层次的管理者,组织都不能有效的运作,也就不能成功。

2.答:效果是指组织目标的达成度,效率则是指组织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有效率的组织一定会使组织成本最小化。

效率涉及活动的方式,效果涉及活动的结果,他们相互联系。

高效率与高效果相关联,低水平的管理通常是无效率和无效果或通过牺牲效率达到效果的。

一般来说,有效果的组织不一定是有效率的。

某些组织可以不顾效率而直接达到效果。

因此,管理不仅要注重效果,而且要尽可能的注重效率。

3.答:(1)计划包括规定组织的目标,制定整体战略以实现这些目标。

以及将目标逐层展开以便协调和将各种活动一体化。

(2)组织包括决定组织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谁去完成这些任务。

这些任务怎样分类,谁向谁报告,以及各种决策应在哪一级上制定(3)领导包括激励下层,指导他们的活动,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解决组织成员间的冲突等。

(4)控制包括监视组织的行动以确保按计划进行,纠正各种偏差使组织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4.答:明茨伯格的10种角色实质上与四种管理职能是一致的,他提出的许多角色基本上可以归入一个或几个职能中,如资源分配角色是计划的一部分,企业家角色也是属于计划职能。

所有人际关系角色是属于领导职能。

监听者角色属于控制职能,传播者属于组织职能,发言人领导职能,混乱驾驭者属于控制职能,谈判者则属于领导职能。

5.答:4种活动分别为:(1)传统管理:决策、计划和控制(2)沟通:交流例行信息和处理文书工作(3)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惩戒、调节冲突、人员配备和培训(4)网络联系:社交活动、政治活动和外界交往。

平均的管理者强调的是传统管理,成功的管理者强调的是网络联系而有效的管理者强调的是沟通。

6.答:随着管理者在组织中的晋升,他们从事管理职能的程度在不断改变,他们将从事更多的计划工作和更少的直接监督职能。

罗宾斯《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罗宾斯《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罗宾斯《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第Ⅰ篇绪论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一、谁是管理者1.管理者在哪些方面不同于非管理人员?答:协调其他人的工作——区分了管理岗位与非管理岗位。

2.说明为什么并不总能很容易地确定谁是组织中的管理员。

答:组织以及工作正在变化的性质模糊了管理者与非管理雇员之间的界限,许多传统的职位现在都包括了管理性的活动,特别是在团队中(团队成员通常要制定计划、决策以及监督自己的绩效),非管理雇员也承担着过去是管理者的一部分职责。

补充:⑴管理者:管理者是这样的人,他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达到与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3.对比三种不同的管理层次。

答:①基层管理者是最低层的管理人员,他们管理着非管理雇员所从事的工作,这些工作生产和提供组织的产品。

②中层管理者包括所有处于基层和高层之间的各个管理层次的管理者,这些管理者管理着基层管理者。

③高层管理者处于或接近组织顶层,他们承担着制定广泛的组织决策、为整个组织制定计划和目标的责任。

注:并不是所有的组织都具有金字塔形的组织结构,但都需要某个人来扮演管理者的角色,即需要有人来协调工作和活动,以便能够同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二、什么是管理补充:⑴管理:定义为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要点:①过程代表了一系列进行中的有管理者参与的职能或活动,这些职能一般划分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②协调其他人的工作——区分了管理岗位与非管理岗位。

③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完成组织的工作活动。

4.如何理解管理是一个过程。

答:上面要点①。

5.定义效率和效果。

答:①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通常指的是“正确地做事”,即不浪费资源。

②效果通常是指“做正确的事”,即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③可见,效率是关于做事的方式;效果是指实现组织目标的程度,涉及事情的结果。

6.解释效率和效果对管理的重要性。

罗宾斯《管理学》课后案例分析答案

罗宾斯《管理学》课后案例分析答案

第Ⅰ篇导论第一章管理者与管理一、谁是管理者。

(1)管理者:组织中指挥他人活动的人,他们拥有各种头衔。

(2)操作者:非管理人员,他们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不具有监督别人工作的责任。

(3)组织:指一种有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

(4)管理者分类: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

二、什么是管理和管理者做什么1、管理的定义。

(1)管理: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这一过程体现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职能成基本活动中。

(2)效率:只输入与输出关系,涉及使完成活动的职员最小化。

(方法)效果:与活动的完成,即与目标的实现相联系。

(结果)两者关系:管理不仅关系到使活动达到目标,而且要做得尽可能有效率。

低水平管理绝大多数是由于无效率和无效果,或者是通过牺牲效率来取得效果。

2、管理的职能。

(1)计划:确定目标,制定目标,制定战略,以及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

(2)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

(3)领导:指导和激励所有参与者以及解决冲突。

(4)控制:对活动进行见空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

3、管理者角色(亨利·朋茨伯格)(1)管理者角色:指特定的管理行为范畴。

①涉及人际关系: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②涉及信息传递: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③涉及决策制定:企业家、混沌驾御者、谈判者。

(2)理者角色与传统管理职能理论的关系:①职能方法仍然代表着将管理者的工作概念化的最有效方法。

②管理者角色实质上与四种职能是一致的。

4、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

(弗雷德·卢森斯)①成功的管理者(提升最快的管理者)强调网络关系活动;而有效的管理者(绩效最佳的管理者)强调沟通。

②两者关系的意义:这个结果指出社交和改治技巧对于在组织中晋升是重要的[从传统管理、沟通、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联系活动者]随着层次的晋升,从事更多计划、组织、控制、而从事更少领导。

5、管理者工作的普遍性。

①管理具有某些一般的性质:@㈠无论在组织的哪一个层次上,所有管理者都履行着四种职能,区别仅在于对每种职能强调的程度随管理者在等级结构的位置而变化。

罗宾斯《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附英文参考答案)(激励员工)【圣才出品】

罗宾斯《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附英文参考答案)(激励员工)【圣才出品】

第16章激励员工16.1 中文答案详解一、思考题1.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是为谋生而工作,而且工作显然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核心内容。

那么,为什么管理者还要对员工的激励问题如此担心呢?答:一般地说,“激励”(motivation),就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

大多数管理学者认为,激励就是主体通过运用某些手段或方式让激励客体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紧张状态,积极行动起来,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实现激励主体所期望的目标。

激励的目的是为了调动组织成员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提高组织效率。

尽管我们中大多数人是为了谋生而工作,但是谋生只是属于人的较低层次的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随着基本生存需要的满足,人们还会有较高层次的需要,通过对人较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可以更好的调动人的积极性。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在对职工的激励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员工只要发挥20%~30%的能力,就能保住饭碗;充分激励,员工的能力可发挥至80%~90%。

这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受到充分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充分激励前的3倍。

这60%的差距就是有效激励的效果,也是管理者还要对员工激励问题如此担心的原因所在。

具体说来,激励主要有以下作用:(1)激励是现代管理最关键最困难的职能。

有效地组织并充分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是管理的重要职能,其中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最为重要。

在人力资源中,又以怎样激励人为最关键、最困难。

主管人员能够精确地预测、计划和控制财力、物力,而对于人力资源,特别对于人的内在潜力,至今无法精确地预测、计划和控制。

激励所以越来越受到重视,主要是由竞争加剧、激励对象的差异性和激励对象要求的多样性所决定的。

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下,组织要想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而提高竞争力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励组织中的全体成员,充分挖掘出其内在的潜力。

(2)通过激励可以把有才能的、组织需要的人吸引过来,并长期为该组织工作。

罗宾斯《管理学》课后习题(运营管理)【圣才出品】

罗宾斯《管理学》课后习题(运营管理)【圣才出品】

附加模块运营管理1.什么是运营管理?答:运营管理是指把各种资源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过程。

这套系统需要首先投入(输入)人员、技术、资本、设备、材料和信息等,然后通过各种流程、步骤和工作活动最终转化为成形的产品和服务。

运营管理同时涵盖了服务业和制造业。

(1)制造型组织是生产物质产品的组织。

在这种组织中,由于原材料被转化为看得见的物质产品,所以人们很容易观察到运营管理(转化)的过程。

(2)服务型组织是生产以服务为形式的非物质产出的组织。

在这种组织中,运营管理(转化)的过程并不是很明显。

多数发达国家都是服务主导型经济体。

2.你认为是制造型组织还是服务型组织更需要进行运营管理?请说明理由。

答:运营管理是指把各种资源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过程,其核心是提高效率和成效。

不论是提供产品还是提供服务,提高运营过程的效率都是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和组织竞争力的来源,所以,制造型和服务型组织都非常需要运营管理。

具体分析如下:(1)对于制造型组织来说,运营管理尤其重要。

因为制造型企业创造价值的活动大部分是在产品生产的运营过程中进行的,企业能否取得成功,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其运营系统是否先进。

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其管理方式的研究核心都在于运营管理,目的在于提高运营效率。

现代管理科学研究的新成果都是在制造商对运营管理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例如,“5S”活动、现场管理、看板管理、定置管理、物料需求计划(MRP)、敏捷制造、柔性制造系统等。

所以说,能否采取先进的运营管理方式是制造商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2)对于服务型组织来说,服务的特性决定了运营管理对它的重要性。

但是由于服务型组织的服务环节与人的行为直接相连,所以相比于制造型组织,其运营管理会更复杂,更具有挑战性。

3.什么是价值链和价值链管理?价值链管理的目标是什么?价值链管理能够带来哪些好处?答:(1)价值链和价值链管理的含义①价值顾客愿意通过放弃某些资源(通常是金钱)以换取的产品或服务的性能特征、特性、属性以及其他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章行为的基础14.1 中文答案详解一、思考题1.对于组织中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来说,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知识对他们的重要性是否不同?请具体说明。

答:对于组织中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来说,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知识对他们的重要性是不同的。

具体说明如下:(1)管理人员的层级划分为三层: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

其具体的职责分别为:①高层管理人员是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负有全面责任的人,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

其在与外界的交往中,往往代表组织以“官方”的身份出现;②中层管理人员是处于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之间的一个或若干个中间层次的管理人员,他们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高层管理人员所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与高层管理人员相比,中层管理人员更注意日常的管理事务;③基层管理人员是组织中处于最低层次的管理者,他们所管辖的仅仅是作业人员而不涉及其他管理者。

其主要职责是: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

(2)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知识主要包括个体、群体和组织。

其具体的内容如下:①个体是构成组织的最基本细胞,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

在这个层面上,通常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个体特征对人们在组织中的工作行为和工作表现的影响,要考虑诸如价值观、知觉、归因、态度、个性、意志和情感等因素,并对他们在工作中的个体行为、作风与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

同时要研究个体行为以及他们对不同的组织政策、实践和过程的反应,有关人性、需要、动机和激励等方面的理论可以用来说明单个组织成员的行为和绩效;②群体的内容包括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和理论分析工作群体的特征、结构、功能、发展过程和内聚力,就构成了组织行为学研究群体的重要部分;③组织作为一个整体的特征如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对个体和群体行为,从而对组织效率和气氛有重要的影响。

把整个组织作为一个层面来研究的宏观方法是建立在社会学的理论和概念之上的。

(3)通过对比不同管理层级的管理者的职责和组织行为研究领域的层次,可知不同管理层次对组织行为学知识的掌握领域是不同的。

①高层管理者负责制定全局性的决策,其所作的决策影响范围更广,影响期限更长。

因此,他们需要更多的掌握概念型技能,把握全局意识、系统思想和创新精神,对组织行为学中有关组织的内容应该有更深入的掌握,也应以此为重点研究的领域;②中层管理者负责决策的传递、信息的沟通等,其应该更多的掌握关于组织行为学中群体内的关系与群体间的关系,在了解其他领域知识的同时,应该以群体特征为重点;③基层管理者主要与从事具体作业活动的工作人员打交道。

有责任检查工作人员的工作,及时解答并同工作人员一起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

因此,对基层管理者来说掌握组织行为学中有关个体的特征、行为等方面的知识应是其重点问题。

2.“越来越多的公司现在认识到,如果能够对员工的情绪问题进行了解和管理,则会提高他们的工作绩效、与同伴的协作关系、与顾客的交往。

”这句话对管理者的意义何在?答:这句话对管理者的意义是情绪会对组织行为中的个体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管理者对其员工情绪的管理,可以使员工发挥到最佳状态,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等。

(1)在组织活动中,情感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既有积极意义又有消极意义。

①积极意义:掌握情感的特点和规律,有助于领导者对下属进行情感号召、情感联络和情感感化。

a.情感号召就是针对人富有情感这一特点,选择那些最激动人心、最有号召力的宣传内容和手段,激励人们努力完成各项任务。

“为了您和他人的幸福,请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勿随地吐痰”等,就是情感号召的具体实例;b.情感联络是指领导者经常和下属进行友好交往以联络感情。

例如,领导者有意和工人一起进餐;有意参加青年人组织的各项活动;以及进行家访、个别谈心等,不仅有助于群体凝聚力的增强,有利于情感交流,而且有助于落后人员的思想转化;c.在组织工作中,运用情感感化培养员工对工作、顾客的肯定性情感,有助于形成爱岗敬业、顾客至上的观念;d.在组织文化建设中,通过组织内部的各种沟通交流,对员工进行情感激励培养员工对同事、对组织的肯定性的情感,就可以有效的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组织凝聚力、改进组织绩效,对正式组织内部情感联络等都是情感理论有效性的应用。

②消极意义:在发挥情感对组织活动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必须注意其消极的作用。

情感因素在个体、群体心理中作用不当,就会干扰人的价值判断,使个体、群体行为偏离社会的价值规范和组织目标,这是党风、社会风气不正的一个重要社会根源。

(2)对于情绪的消极意义,管理者为了克服它,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避免出现的不良结果。

其具体措施如下:①明确定义每位员工达成成果的方法,而不是界定每一步该怎么做;②提供员工所需的信息和工具,并协助其取得所需的技能与知识;③知道每个职务需要具备哪些天赋才能胜任,挑选人才的主要依据不是经验或智力,而是能适合此职务的天赋;④及时赞扬员工的优点,清楚其值得赞美的成果或表现;⑤真心关切员工的成长与成功,不惧怕他们超越自己。

当发现有人不适合留在公司时,也出于为其长期发展着想,要有勇气规劝他们另谋他职;⑥帮助每位员工区分“与生俱来的天赋”和“学习到的技能与知识”。

帮助他们增长在所属领域的长处,提供尝试担任新职务的机会;⑦倾听员工的心声和意见;⑧理清企业的使命、愿景或核心价值。

帮助员工找出他们的价值观与公司价值观之间的联系。

有些员工热衷竞争,有些员工认同服务,有些员工则重视技能能力。

经理人的责任是了解每位员工的价值观,使员工扮演的角色和公司的目的相关联;⑨理清“品质”的定义。

确保所有员工以追求顾客满意的品质为追求,每个人都致力于达到品质要求;⑩当员工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无后顾之忧时,也最容易出成绩。

因此,经理人应设法营造有助于增进员工友谊的工作环境。

3.如果你知道一名员工具有如下特点,你对他的行为预测是什么样的?(1)外部控制点;(2)低马基雅维里主义;(3)低自尊;(4)高自我监控倾向。

答:(1)外部控制点。

表明该员工认为自己是被外界的力量所左右的。

如果该员工的外控得分比较高,那么他对工作更不满意,因为他认为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组织结果均是自己无法左右的,缺勤率更高,对工作环境更疏远,对工作的投入程度更低,采取主动行为的可能性更低。

并且,该员工可能会因自己不良的工作绩效而责备上司怀有偏见,责备周围同事或其他自己无法控制的因素。

(2)低马基雅维里主义。

表明该员工的行为是更愿意被别人操纵的,结果赢得利益很少,特容易被人说服。

(3)低自尊。

表明该员工在选择工作时更倾向于传统性的工作,更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希望从别人那里获得积极的评估,寻求他人的认同,并按照自己尊敬的人的信念和行为从事,更注重取悦他人,该员工很少站在不受欢迎的立场上。

(4)高自我监控。

表明该员工可能根据外部环境调整自己行为,表现出相当的适应力,并且对外界线索十分敏感,能根据不同情境采取不同行为,并能够使公开的角色与私人的自我之间存在极大差异。

4.“管理者永远不应该惩罚问题员工”。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看法。

答:我不同意这种观点。

惩罚问题员工可能会对员工个人以及组织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但是,这并不表示管理者永远不应该惩罚问题员工。

惩罚作为一种强化手段,是不容忽视的。

惩罚可以对员工的某些错误的行为产生作用,致使其错误的行为不再发生。

管理制度的设计分别引入了奖励和惩罚两种手段。

奖励是一种激励性力量,惩罚是一种约束性力量,在奖励和惩罚之间的地带,是管理者纵横捭阖,纵情驰骋的空间。

但是,在近来“人性化”管理大兴其道的影响下,很多管理者往往十分重视运用奖励制度,却冷落了惩罚制度。

具体表现在相对于奖励制度,惩罚制度的数量、方式和力度都相形见绌,甚至有的惩罚制度竟变成了一纸空文,根本得不到执行。

这种主动放弃惩罚的做法,无疑是一服管理上的毒药,日积月累后,危害不容小视。

实际上只要掌握好惩罚的度,运用好惩罚的方式,惩罚对管理者来说也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措施。

具体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对员工采取惩罚措施:(1)事先要让员工知道组织的行为规范。

作为管理者,在对员工的违规行为进行惩罚之前,应当让员工对组织的行为准则有充分的了解。

如果员工不知道何种行为会招致惩罚,他们会认为惩罚是不公平的,是管理者在故意找茬儿。

因此,为组织制定一个行为规范并公之于众是至关重要的。

(2)惩罚要讲求实效性。

如果违规行为与惩罚之间的时间间隔很长,惩罚对员工产生的效果就会削弱。

在员工违规之后迅速地进行惩罚,员工会更倾向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不是替自己狡辩。

因此,一旦发现违规,要及时地进行惩罚。

当然,注意及时性的同时也不应该过于匆忙,一定要查清事实,公平处理。

(3)惩罚要讲求一致性。

一致性要求对员工进行惩罚要公平。

如果以不一致的方式来处理违规行为,规章制度就会丧失效力,打击员工的士气。

同时,员工也会对管理者执行规章的能力表示怀疑。

当然,执行的要求并不是说对待每个人都完全相同。

在惩罚员工的时候,应该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当对不同的员工进行不同的惩罚时,应当使人相信这样的处理是有充分根据的。

(4)惩罚必须对事不对人。

对员工的行为进行惩罚是因为员工的行为触犯了规则,因此惩罚应当与员工的行为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不是与员工的人品联系在一起。

要时刻记住,你惩罚的是违规的行为,而不是违规的人。

惩罚之后,管理者应当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公平地对待员工。

(5)惩罚时应当提出具体的惩罚理由。

对员工进行惩罚时,首先应当清楚地向员工讲明在什么时间内,什么地点,什么人,实施了什么行为,违反了什么规定。

然后,应当给员工一个辩解的机会。

如果管理者自身掌握的事实与员工讲述的差距很大,应当重新进行调查。

同时,仅仅引证公司的规章制度还不足以作为谴责员工的理由,因为这样他们往往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而抱怨组织制度的不合理性。

正确的做法是,向违规者讲明违规行为给组织带来的损失,比如,迟到会增加别的员工的工作负担,影响整个组织的士气,导致组织的任务不能及时完成等。

(6)以平静、客观、严肃的方式对待员工。

惩罚是基于权力之下的一种活动。

管理者在进行惩罚时,必须平静、客观、严肃地进行,以保证惩罚活动的权威性。

惩罚不宜用开玩笑或者聊天的方式来进行,同时,也不能在惩罚时采取发怒等情绪化行为,这同样是不严肃的。

惩罚是为了让员工改变行为,而不是吵架。

5.一项盖洛普调查表明,大多数工人对有一个关心他人的老板的评价高于他们对钱或福利的重视。

管理者应当如何理解这些信息?这有什么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