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高考语文一轮精品课件:3.1.5分析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58张ppt)
[例证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儿子的旋律
徐
平
儿子下班了,父亲紧张地数着儿子的脚步声。果然 儿子“啪”地开了门。父亲默默地看着他。儿子没有看 父亲,似乎点了点头,往自己卧室边走边脱外套。 收录机又响了。儿子!
两人面对面准备吃饭。儿子在撬午餐肉。父亲从儿子
脸上看不出什么异常。 父亲一字一句道:“我被免职了。明天宣布。” 儿子猛地扬起脸。父亲没有在这稍纵即逝的惊讶里看 到别的什么。没有怜悯没有安慰也没有懊恼。儿子手不停: “你也需要休息了。”
„„
本篇小说的语言很有表现力,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 句子。
答:(1)
(2)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语言的表现魅力的赏析。注意从 句式、用词等方面进行分析,体味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情节的推动、主题的表达等方面的作用。
答案:(1)运用短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协调,描写了 小山村清新宁静的桃源式的环境,交代了故事背景。 (2)运用了“挤”“掏”“抽”“塞”等一系列富有表现 力的动词,表明了人物逼人的气势,描写了他自认为物 质上高人一等的蛮横情态。
之间你衰老许多,”儿子声音低沉、温柔,“可我一直
为你感到骄傲,为你一辈子正直无私,一辈子对信仰的 忠诚。你尽力了。”
父亲心潮翻涌。肩头上儿子的手十分有力。他感到心 中自信像空气注入瘪气球一样迅速饱满地回归。 最后一次接父亲的小汽车在屋外呼唤,父亲走到门 口又折回头:“昨晚干嘛不去找她?” 儿子沉默了一会:“分手了。” “因为„„我下台?” “大概——但这没关系。”
第5节 分析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1.小说艺术手法概述 克罗齐曾在《美学原理》中说:“艺术家的全部技巧,
就是创造引起读者审美再创造的刺激物。”鉴赏技巧的目的
是挖掘小说中的美感因素。鉴赏技巧应注意:①作者运用了 怎样的表达方式(如描写的特点、叙述人称的选择等),表现 手法(如象征,对比等)和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②作者运用 了怎样的结构(如铺垫、照应等)和材料来谋篇布局。命题范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分析
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
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为下文四句渲染了浓浓的愁意,
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下文四句叙事抒
情——哀情: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他乡 不胜的感伤。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析:此诗描写作者夜泊枫桥时的情景,属写景 诗。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带有凄清萧疏孤寂特点, 这正与作者的羁旅之愁相融。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 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托物言志诗,又 叫写物诗.如: 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析: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 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
操守。
小
松 杜荀鹤
总之,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间接 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 “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 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 “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 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 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 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 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 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 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 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 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 等等。
中 秋 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 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 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发问嫦娥,良 夜恹恹,不醉如何? 析:“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 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句,以“玉 露”“银河无波”“桂影婆娑”清晰之景侧 面烘托出月光的清朗之态。
5文不按古,匠心独妙·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写作特点【范本模板】
一、考点点拨文章结构,是指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织和安排。
分析文章结构,即根据文体的特点,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照应等的安排。
具体来说,就是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对文章结构的考查,可以考查文章的总体组织安排,也可以考查一句话或一段话在文章的组织和安排上所起的作用.文章思路,是作者行文时思考的线索、路径和脉络,始终贯穿在文章中.把握文章思路,即分析作者如何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的逻辑顺序。
一般而言,通过分析文章的意义段,可以大致梳理出文章的思路。
所以,对文章思路的考查,常常考查考生对意义段的把握。
分析结构,理清思路包括分析①段内的句与句和段与段中间的层次,②全篇的结构,③把握层次基础上归纳概括。
对文章结构与思路的把握有赖于对文章的细致阅读,尤其是解题前的通读全文。
所谓“文章思有路,遵路始识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理解一篇文章,首先必须划分出段落层次。
有了这一步,才能理解作者的思路,掌握文章的结构。
分析写作特点,是指一篇文章在写作上区别于其他同类文章的特色.它所涉及的面非常广,涉及写作的方方面面,选材、构思立意、谋篇布局、记叙说明顺序、表达方式、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都有特点可言.文章有了写作特点,才能脱颖而出,吸引读者的注意和阅读,实现其创作价值。
二、知识讲解考点/易错点1 -—分析文章的思路思路是文章表达思想情感的路径、脉络.比如杨绛的散文《老王》,作者先简明交代与老王的关系,继而记叙老王的职业、身体、居住环境等情况,接着回忆与老王交往的几件往事,最后表达对老王等劳动人民的愧疚之情。
这就是文章的思路,或者说行文思路。
分析文章的思路,也就是分析文章围绕中心(或写作对象、线索)一步一步地写些什么,形成怎样的思想情感的脉络.换句话说就是分析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的。
分析文章的思路,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把握各自然段的段意;第二步,在此基础上确定意义段,概括段落大意;第三步,将意义段用连词贯穿起来,完成作答。
高考人物传记的文体特点及表现手法
高考人物传记的文体特点及表现手法高考的人物传记是语文必考的阅读题题型,了解人物传记的问题特点和表现手法,对我们考试答题都是有帮助的。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高考人物传记的文体特点及表现手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考人物传记文体特点对传记中的语言特色、文体特点和写作技巧表现手法的分析(一)语言特色:幽默、调侃、自然亲切、朴实自然、文采斐然、口语化、准确、简洁、生动等等(二)文体特点:真实性、文学性(写作技巧)真实性体现在什么地方?1、引用传主的日记、诗文、作品、书信、故事、别人或传主的话等等例如,华罗庚的姐姐华莲青的话2、列数据例如,列举华罗庚回国三十年的成就3、客观叙述(材料真实)例:月考《一代才女林徽因》,文章塑造了林徽因坚强的形象,赞美之间,文章是如何满足传记作品客观真实的要求的呢?(三)写作技巧及其作用1、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例:本文是一篇评传(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在表达方式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不超过6个字)“夹叙夹议”2、多种叙述方法的运用(写作的顺序,如何把材料连接起来)顺序:脉络清晰,材料多而不乱倒叙:引起读者兴趣,突出了重点内容,产生强烈的悬念,避免了平铺直叙插叙:结构富于变化,内容更加充实3、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
对中心有用的,与主题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则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则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
4、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1)人物描写的方法A.正面描写:语言、动作、肖像(白描)、心理等等B.环境、他人的评价、与他人的对比等等。
例子:本文在正面刻画人物的同时还运用了那些手法?请找出相关内容、分析其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作用:突出传主的形象、精神品质)(2)引用:别人或传主的话、书信、日记、作品、故事等等A.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B.使得文风古朴文雅(诗词)C.印证作者的观点、增强作品的真实性D.引用故事可增加文章的活泼性、生动性(3)以小见大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4)对比使形象更加鲜明,更好地表达情感例如:在熄灯哀悼爱迪生的最后一分钟,世界从“一片黑暗”到“一片光明”,这里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小圣施威降大圣》一课的详细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小圣施威降大圣》一课的详细分析是对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中《小圣施威降大圣》一课的详细分析:一、课文背景与简介《小圣施威降大圣》选自《西游记》第六回,原标题为“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
吴承恩通过丰富的想象力,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孙悟空与二郎神之间一场惊心动魄的斗法。
这篇课文不仅情节扣人心弦,而且语言妙趣横生,为学生提供了极好的文学鉴赏和写作技巧的学习材料。
二、人物角色分析1.孙悟空:•身份:自石头缝里蹦出的齐天大圣,身怀七十二变之绝技,手持如意金箍棒。
•性格特点:性格桀骜不驯,敢于挑战权威,即便是玉帝的天宫也敢大闹一场。
他智勇双全,面对强敌总能化险为夷,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励着无数后来者勇往直前。
•变化能力:在斗法中,孙悟空先后变成了麻雀、大鹚老、鱼儿、水蛇、花鸨、土地庙,甚至二郎神的模样,展现了他灵活机智和超凡的变化能力。
2.二郎神:•身份:天庭中的英勇战将,玉帝外甥,玉鼎真人的大弟子,变化无穷,神通广大,肉身成圣。
•性格特点:不仅武艺高强,更有着一颗慈悲为怀的心,他守护一方安宁,斩妖除魔,深受百姓爱戴。
在与孙悟空的对决中,二郎神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
•变化能力:在斗法中,二郎神先后变成了饿鹰、大海鹤、鱼鹰、灰鹤,最终现出原身,与孙悟空斗智斗勇,不相上下。
三、故事情节分析1.起因:孙悟空大闹天宫,不服管束,不把佛祖、菩萨、神仙放在眼里,犯了天条,冒了天威,还自名为“齐天大圣”。
因此,二郎神奉命来到花果山降服孙悟空这只“妖猴”。
2.经过:•第一次交锋:孙悟空与二郎神变身斗法,孙悟空先变作麻雀,二郎神变作饿鹰;孙悟空再变作大鹚老,二郎神又变作大海鹤。
双方你来我往,变化多端,难解难分。
•深入斗法:孙悟空继续变化,变成鱼儿、水蛇、花鸨等,二郎神则一一应对,变成鱼鹰、灰鹤等。
在一次次的变化中,双方的智慧与勇气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高潮:孙悟空变成一座土地庙,尾巴却变成了旗竿,被二郎神一眼识破。
如何培养语感和写作风格?
如何培养语感和写作风格?如何能培养语感和写作风格?——从教育专家的视角引言:语感和写作风格是语言学习的关键要素,它们决定着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流畅性和感染力。
注意培养良好的语感和写作风格,不仅可以提升语言能力,更能塑造独特的个人写作风格,使表达更具魅力和说服力。
一、语感培养:熏染式学习1.多去读书:阅读是培养语感最有效的方法。
阅读理解各类书籍,如文学作品、新闻报道、学术论文等,接触不同语言风格,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2.多听:细细聆听不同语调、不同语速的语言表达,能帮助理解语言的语气、情感和语境,有效提高语感。
3.多说:积极主动地进行对话,表达观点,在语言实践中持续提高语言敏感度,积累语言素材。
4.多写:写作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标,写作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并不断反思和改进,逐步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
二、写作风格塑造:个性化表达1.确立写作目标:应明确写作练习目的和读者群体,判断适合的写作风格和语言表达。
2.学习写作技巧:掌握各种写作技巧,如叙事、议论、抒情等,并能灵活运用,提升写作水平。
3.尝试不同文体写作:尝试完全不同的写作类型,如散文、诗歌、小说等,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写作经验,开阔写作视野。
4.注重语言锤炼:使用精准的词汇,灵活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5.模仿优秀作品:通过模仿优秀作品的语言风格,学习其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
三、培养语感和写作风格的建议1.坚持不懈:语感和写作风格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长久坚持的练习和自学。
2.敢于尝试:不要害怕尝试不同的写作风格,不断探索和实践,寻找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
3.寻求反馈: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老师、朋友或专业人士,寻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
4.持续阅读:写作是终身学习的途径,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信息,才能赋予语言更深层的内涵。
结语:培养语感和写作风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
通过熏染式学习和个性化表达,我们可以提升语言能力,塑造独特的个人风格,使表达更具魅力和说服力。
《蝴蝶的家》课文解析
《蝴蝶的家》课文解析《蝴蝶的家》是一篇描写蝴蝶生态的散文,作者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蝴蝶的生活习性和自然之美。
本文的解析将从主题思想、文本结构、语言特色、情感表达、写作技巧、想象空间和德育教育等方面展开。
一、主题思想本文的主题思想是关注和保护自然生态,尤其是蝴蝶这一物种。
作者通过对蝴蝶的生活环境、生存状态等方面的描写,呼吁人们关注自然生态,为保护和恢复蝴蝶的生存环境而努力,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文本结构本文按照观察顺序展开,先描述了蝴蝶的外貌和习性,接着描写了蝴蝶的家——茧,最后描写了蝴蝶的孵化过程。
其中,描写蝴蝶的家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最能展现蝴蝶生存状态的部分。
作者通过层层深入的描写,将蝴蝶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等呈现在读者眼前,使读者对蝴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三、语言特色本文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和描述性的词语,使文章更具有文学性和趣味性。
例如,“那些身体中藏着美丽隐秘的蝴蝶,千万年来,像diplomats一样不断深化着‘寄生’与‘共栖’的技艺。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蝴蝶与外交官相比,形象地描述了蝴蝶通过寄生和共栖的方式与其它生物和谐共生的状态。
四、情感表达本文情感表达丰富,通过描写蝴蝶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状态,传达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生命的态度。
例如,“有时一个晴朗的清晨,当我走在森林里时,我会突然看到一些蝶蛹,安静地挂在枝头,就像精致的草帽吸引着我靠近。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对蝴蝶的爱怜和关注。
同时,通过描述蝴蝶面对天敌的脆弱和经历艰苦挣扎的过程,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感慨。
五、写作技巧本文采用了细致入微的描写方式,通过对蝴蝶的外貌、生活习性、生存环境等方面的描写,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蝴蝶这一物种的特点和生活状态。
此外,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蝴蝶的翅膀就像一幅绝美的画卷,上面的色彩和图案令人惊叹。
记叙文语言特点的答题公式
记叙文语言特点的答题公式
作为一种常见的文体,在写记叙文时,我们需要注意语言的运用,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具有感染力。
以下是记叙文语言特点的答题公式,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一、使用生动的描写语言
1. 形象化:用具体、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事物的形象特征,让读者产生直观感受。
2. 拟人化:将非人事物拟人化,赋予其人类的特征和行为,使其更具有情感色彩和生命力。
3. 夸张化:通过夸张手法强化某些特征,突出事物的特点,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
二、运用情感化的语言
1. 感性化:运用感性化的语言,表达情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2. 情感渲染:通过情感渲染,将情感表达得更加深刻,让读者更加感受到文章的情感。
3. 感受共鸣:通过语言的情感表达,让读者与文章产生共鸣和情感交流,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三、运用生动的语言
1. 形象化:用具体、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事物的形象特征,让读者产生直观感受。
2. 拟人化:将非人事物拟人化,赋予其人类的特征和行为,使
其更具有情感色彩和生命力。
3. 夸张化:通过夸张手法强化某些特征,突出事物的特点,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
以上是记叙文语言特点的答题公式,通过运用这些技巧,我们可以写出更加生动、有感染力的文章。
《商山早行》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商山早行》教案设计学科领域:高中语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商山早行》。
2. 分析并欣赏杜牧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3. 通过对诗句的深入分析,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诗句的理解和背诵。
2. 分析杜牧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3. 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 诗句的深层含义解析。
2. 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的分析。
二、教学过程1. 导入:a.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早行的意义。
b. 简介诗人杜牧及其创作背景。
2. 诗句学习:a. 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b. 教师逐句解析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词句意义。
c. 引导学生探讨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写作技巧分析:a. 引导学生关注杜牧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b. 教师举例分析,让学生感受杜牧的诗风。
4. 情感体会:a.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句,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b. 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5. 课堂小结:a.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强调诗句的意义和背诵的重要性。
三、作业布置1. 背诵《商山早行》。
2. 写一篇关于《商山早行》的赏析文章。
四、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针对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杜牧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领会程度。
4.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互动表现。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诗的意境。
3. 鉴赏教学: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韵律、节奏、意象等方面,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实践教学:让学生动手写赏析文章,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商山早行》的原文、译文、赏析等相关资料。
《跑警报》 学习任务单
《跑警报》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理解文本中所描绘的跑警报的场景和人们的心态。
2、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3、体会特殊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的重要字词和语句,理解文意。
(2)感受作者对跑警报这一特殊经历的独特观察和思考。
2、难点(1)理解作者在描述跑警报时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2)探究文中所展现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文本的语言节奏和情感氛围。
2、批注法在阅读过程中对关键语句进行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讨论法与同学交流对文本的看法,拓展思维,加深理解。
四、学习过程1、预习阶段(1)阅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进行理解。
(2)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深入理解文本做准备。
2、课堂学习(1)字词讲解教师对文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其读音、含义和用法。
(2)文本分析①梳理文章结构,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②分析作者是如何描绘跑警报的场景的,包括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等。
③探讨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态度,以及这种情感是如何通过文字传达出来的。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①跑警报这一特殊经历对人们的生活和心理产生了怎样的影响?②文中所展现的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和行为,反映了怎样的民族精神?(4)写作技巧探究①研究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幽默、平实、生动等,并举例说明。
②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3、课后巩固(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跑警报》这篇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五、拓展阅读推荐阅读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学作品,如《抗战时期的中国社会》《西南联大的岁月》等,进一步了解那个特殊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况。
六、学习资源1、教材中的《跑警报》原文。
2、相关的影视资料、纪录片等。
3、网络上关于跑警报和西南联大的研究文章。
七、学习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质量、小组合作能力等。
童年第10章读后感
童年第10章读后感(原创版3篇)目录(篇1)1.童年第10章概括2.文本主题分析3.写作思路及结构4.写作技巧及语言特色5.童年第10章读后感正文(篇1)1.童年第10章概括《童年》是著名作家高尔基所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全书共九章,以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生活为主线,通过描述他的成长历程,展现了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生活画卷。
第十章是全书的高潮部分,描述了阿廖沙的反抗精神和成长过程。
2.文本主题分析《童年》的主题深刻而广泛,包括人性、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
第十章则集中探讨了儿童的成长过程,展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
通过阿廖沙的成长经历,我们看到了童年的美好与苦涩,以及如何在困境中坚强成长。
3.写作思路及结构作者采用了自传体写作手法,以阿廖沙的视角叙述故事,同时穿插了大量的社会背景和家庭背景,为读者提供了丰富而真实的生活细节。
结构上,前半部分描述了阿廖沙的成长经历和家庭环境,后半部分则深入探讨了阿廖沙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现实对他的影响。
4.写作技巧及语言特色作者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将阿廖沙的成长历程和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作者还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语言上,作者采用了朴实自然的写作风格,表达了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5.童年第10章读后感读完《童年》第十章,我被阿廖沙的成长历程所感动。
他勇敢地面对家庭和社会现实的压力,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想,不断追求自我成长和进步。
目录(篇2)1.童年第10章读后感2.本文主要讲述了童年第10章的内容和主题3.本文的写作目的是通过分析童年第10章,探讨其主题和意义4.本文的结构分为三个部分:背景介绍、深入分析和结论总结正文(篇2)童年第10章读后感童年第10章是小说中一个引人入胜的情节,它讲述了小男孩童年的经历和成长。
本章主题是家庭关系,重点探讨了童年时期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纽带。
通过小男孩童年的视角,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家庭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人生价值的重要性。
写景诗鉴赏方法
写景诗的鉴赏方法1.知作者。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
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2.析物象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所以,准确把握了山水田园形象的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作者的寓意,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3.看表达①描写景物的角度:高低、远近、明暗、俯仰、绘形、绘声、绘色。
②描写景物的技巧: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化静为动)点面结合虚实相生(化虚为实)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拟人4.抒情方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或物) 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5.明主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渴望归隐向往田园厌恶官场憎恶黑暗远离尘俗闲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
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
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参见《名师伴你行》277页《古诗中常见的意象》。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
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
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
第三单元写作任务“学写文学短评”写作—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写作任务“学写文学短评”—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写作导引】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为诗歌单元,写作任务是“学写文学短评”。
单元学习任务中明确:阅读文学作品时,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用简要的文字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写出来,就是文学短评。
同时,任务导引中提出了三点要求——要对作品有深入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要善于聚焦,从“小”处切入:可从人物、主题、内容、特点、语言等角度切入。
主要运用叙议结合的方式,要在适当复述、介绍或者引用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分析和评论。
回望风雨,寻觅美神——评李清照《声声慢》之“愁”那些年代久远的只言片语,宛若来回于人世的泛潮,它每次靠岸的停泊我们总是错过,抓紧的时候,却是波涛汹涌。
这次第,又怎一个愁字了得?轻掀一页诗纸,抚摸李清照笔下思想的痕迹。
生逢乱世,命如蝼蚁。
这是她一生的故事和那心底的哀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永远定格在这历史的洪波中。
穿过“寻寻觅觅”的心境,似乎蕴含着无可排遣的寄托。
词人运用七组叠词,犹如信手拈来。
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词人高超的文字功底。
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
“雁过也,正伤心”,词人在“乍暖还寒”的时候,看到那“旧时相识”的风景。
闻声望雁,是词人意在转移视听。
雁从北方来,国破家亡之痛涌上心头,产生无限的痛楚。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词人借景抒情,伤花自怜,想起那历历往事,如今却像这枯萎的花朵一样,已经进入了晚景。
词人心境的凄凉,已与残花败秋之境融为一体。
篇末托出一个“愁”字,这种“愁”融合了丧夫之哀,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无人采摘的黄花,无人问津的词人,无人身受的愁情,都化在词人婉约的词句中,慢慢沉淀……当我们偶然回望那些时代的风风雨雨时,总能看见那立于秋风黄花之中寻寻觅觅的美神。
《外国散文两篇》教案
《外国散文两篇》精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表面意义,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介绍:《外国散文两篇》包括两篇优秀的外国散文作品。
2. 文章分析:分析文章的主题、结构、论证方法等。
3. 写作技巧:探讨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第二章:课文解析一、课文介绍1. 简介两篇散文的作者和背景。
2. 概述两篇散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二、课文解析1. 分析第一篇散文的主题和结构。
2. 解读第二篇散文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第三章:写作技巧分析一、写作技巧概述1. 介绍散文的写作特点和常见技巧。
2. 分析两篇散文中运用的写作技巧。
二、具体技巧分析1. 分析第一篇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 探讨第二篇散文中的论证方法和论据运用。
第四章:阅读理解与批判性思维训练一、阅读理解训练1. 设计阅读理解题目,测试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2.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提高理解能力。
二、批判性思维训练1. 引导学生对文章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第五章:课堂活动与作业布置一、课堂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观点。
2. 邀请学生进行口头报告,展示对写作技巧的分析。
二、作业布置2.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
《外国散文两篇》精品教案第六章:课后拓展阅读一、拓展阅读材料选择1. 筛选与本节课两篇散文主题相关的其他外国散文作品。
2. 选取不同文化背景的散文作品,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二、拓展阅读指导1. 引导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拓展阅读。
2.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将拓展阅读与课堂内容相结合。
第七章:学生读后感分享2. 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和个人体会进行写作。
二、学生读后感分享1. 组织学生进行读后感分享,鼓励彼此交流和讨论。
2. 老师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评价和反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女性写作特点与技巧
女性写作特点与技巧女性写作特点与技巧在文学创作领域,女性作家的作品广泛且丰富多样。
女性的写作特点和技巧不仅体现在创作形式上,也表现在主题选择、情感表达和细腻描写上。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展开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女性写作的魅力。
首先,女性写作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对情感的细腻描写。
女性通常比男性更加敏感并且注重细节,因此在作品中,她们往往能够深刻地描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出复杂纷繁的情感。
女性作家通过对细节的敏感捕捉和独特的感受力,能够用简练而具体的语言,让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起伏,从而引发共鸣。
例如,英国作家简·奥斯汀在作品《傲慢与偏见》中,通过对女主角伊丽莎白·班纳特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她的喜怒哀乐,对她的性格和人生经历产生共鸣。
其次,女性作家在主题选择上更加倾向于关注社会中的女性问题和性别议题。
女性经历和性别意识使得她们更加关注女性的角色定位、权益和价值观念,因此她们往往选择将目光聚焦在女性身上,探讨女性在家庭、职场和社会中的角色与地位。
女性作家通过自身的经验和感受,深入剖析女性处境和性别压迫,并试图以此唤起社会对于性别平等和女权主义的关注。
世界上许多著名女性作家如雨果奖得主乌苏拉·勒·吉恩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拉斯塔尔·蒙哥马利都以其作品中对女性权益的关注而并颇受赞誉。
另外,女性作家在表达方式上更加注重细腻和抒情。
她们常常通过富有诗意的叙述和细腻入微的描写,表达出自己对于现实世界的观察与思考。
这种表达方式使得她们的作品更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女性作家通常具有独特的直观洞察力,能够较为准确地抓住人物的心理和动机,让读者产生代入感和共情。
例如,美国作家吉奥娜·里伯顿在小说《日瓦戈医生》中运用了大量的气氛描写和心理分析,刻画了小说中的主人公塔莎丝塔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她对于爱情和自由的追求。
最后,女性作家还经常在作品中运用隐喻和象征手法,以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风格与写作技巧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风格与写作技巧唐宋时期,散文写作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和写作技巧,其中唐宋八大家作为代表,对散文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风格与写作技巧。
一、背景介绍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韩愈、刘禹锡、柳宗元、欧阳修,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文天祥。
由于历史时代的差异,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风格也略有区别,但八家的散文都追求真实、深入生活、关注社会状况,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二、韩愈的散文风格与写作技巧韩愈的散文注重理论探究和宏观抒发情感。
他的散文语言平实朴素,融汇了古文的端庄和散文的自由,力求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内心情感。
三、刘禹锡的散文风格与写作技巧刘禹锡的散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他善于揭示社会现象,关注民生问题,体现了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他的散文注重描写细节,注重语言的生动表现力。
四、柳宗元的散文风格与写作技巧柳宗元的散文注重思辨和哲学思考,他善于从宏观的角度思考世界的规律,同时又能从微观的细节中感受生活的真实。
他的散文语言严谨简练,深入浅出,给人以启迪和思考的空间。
五、欧阳修的散文风格与写作技巧欧阳修的散文以叙事为主,他擅长描写人物和场景,注重情节的安排和推进,给人以强烈的叙事感受。
他的散文语言通俗易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六、苏洵、苏轼、苏辙的散文风格与写作技巧三位苏氏父子的散文多以抒情为主,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
他们的散文注重文字的美感,追求优美的语言表达和情感的深刻抒发。
他们的散文语言流畅,充满音乐感,风格独具特色。
七、文天祥的散文风格与写作技巧文天祥的散文主要表现为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他勇于直面社会问题,敢于对当权者进行直接批评。
他的散文语言慷慨激昂,情感充沛,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总结起来,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风格各具特色,但都注重真实表达、关注社会现象、关怀民生问题。
他们的散文写作技巧多样,有的注重思辨,有的注重叙事,有的注重抒情,但无论何种风格和技巧,都以独立思考和对现实的关注为基础。
高考小说阅读常见题型解题技巧及实例
高考小说阅读常见题型解题(一)把握故事情节1.分析情节的技法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找寻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留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改变是冲突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需抓住主要的冲突冲突。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留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与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1)情节的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爱好。
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2)情节的特点A.情节支配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加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如《祝愿》,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作用是制造悬念。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
⑤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乌米》中的“我”等。
B.情节支配基本技巧:①顺叙:按时间(空间)依次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依次,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依次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务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务,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务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务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溢丰满。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务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务,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务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说明,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⑤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晰,照应得体。
2.解题方法(1)常见设问模式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或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怎样分析写作特点
怎样分析写作特点?分析写作特点,一般从文章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考虑。
一.从文章的形式看,侧重点主要有:1.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分析不同的文体和不同内容的文章,有不同的语言特色。
语言特色包括遣词造句、修辞方法的运用以及全篇的语言风格。
如《昆剧的故事》就有鲜明的语言特色。
全篇运用了比喻、设问、引用、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如“世界各国的戏剧品类历时五六百年还有原状可寻的,大约只有昆剧和日本的能乐。
”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横向比较,凸现了昆剧历史悠久、生命力强的特点。
又如“一个抬轿子的摇头说,这么好的月夜,为什么不唱‘绣户传娇语’,却唱什么霸王”,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说明昆剧繁盛时期具有深厚、广泛的社会基础。
这些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使文章生动形象,增强了美的感染力。
语言运用的特色,不仅体现在形象化、个性化方面,还体现在语言的洗练、生动、准确、含蓄、质朴、幽默诸方面,体现在语言丰富的语体色彩和情感色彩方面,乃至体现在文章关键处动词、形容词的妥帖应用方面。
只有从文章的实际出发,对那些最能表达文章主旨、最能打动人心、最能启人深思的语言以及多变的句式,细细品味,具体分析,才能准确把握文章在语言运用方面的特点。
(05年考题)14、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
…..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
(2分)答案: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08年考题)11.概括本文的语言风格,联系文章主要内容进行赏析。
(3分)答案:(3分)本文语言本色、平实(1分)。
文章主要叙写了“我”的童年回忆,塑造了曾祖母这位慈爱、温厚的乡村老年妇女的形象(1分),语言与人物形象特征相吻合(1分)。
第1题、7题。
2.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08年考题)7.阅读第⑤段画线的两处细节描写,辨析曾祖母心理上的差异。
(2分)答案:(2分)前一处体现了曾祖母的热切心理,后一处显示了她的满足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真题探究
阅卷手记
专题整合
板块对练
真题探究
阅卷手记
专题整合
板块对练
一字点评古诗文 南宋学者李耆卿在《文章精义》里,用一字评点古人诗文,
十分精妙。你能猜出他是怎么评点的吗?请在下面横线上各
填一字,然后考虑为什么要填这个字。 论语气________;孟子气________;庄子气________;楚辞 气________;史记气________;汉书气________。 韩 ( 愈 ) 如 ________ , 柳 ( 宗 元 ) 如 ________ , 欧 ( 阳 修 ) 如
真题探究 阅卷手记 专题整合 板块对练
“他们到底还是给了你五十比索才买下鸟笼的吧。”
“六十比索。”巴尔塔萨答道。众人给巴尔塔萨斟上一杯啤 酒,他一一回敬。天刚擦黑,他就喝得酩酊大醉,漫无边际 地胡扯起来。他说他要做一千个鸟笼,每个售价六十比索。 然后,再做它一百万个,攒满六千万比索。电唱机由他出钱 不停地唱了整整两个钟头。大家举杯敬祝巴尔塔萨身体健康, 走运,幸福。
真题探究 阅卷手记 专题整合 板块对练
“不知道,”巴尔塔萨回答,“我想要价三十比索。末了总
能到手二十吧。” “你先要五十比索,”乌尔苏拉说,“这半个月来,你起早 贪黑的。再说,这鸟笼多大呀。我这辈子见过的鸟笼,就数 这个大哩。” 有关鸟笼的消息早就传开了。老大夫希拉尔多的夫人爱养鸟, 那天下午,大夫出诊归来,就去看个究竟。
真题探究
阅卷手记
专题整合
板块对练
(2011·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哥伦比亚]加卡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鸟笼做成了。巴尔塔萨习惯地把它挂在房檐底下。刚吃完午 饭,就听人到处在说,他做了一个全世界最漂亮的鸟笼。来 瞧热闹的人多极了,巴尔塔萨房前简直门庭若市,吵吵嚷嚷 的,他只得摘下鸟笼,把木工作坊的门关上。 “你该刮刮脸啦。”乌尔苏拉对他说。两个星期以来,丈夫 一心扑在鸟笼上,干木工活儿就不用心思了,她很不高兴, 可是鸟笼一做好,她的烦恼就顿时烟消云散了。 “你能赚多少钱呢?”她问。
萨家赏鸟笼,蒙铁尔家送鸟笼和台球房醉酒。台球房是唯一
的公共场所,醉酒情节把场景从家庭空间转移到社会空间, 集中展示了社会下层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真题探究 阅卷手记 专题整合 板块对练
评析
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
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稍有难度。准确 理解题中“角度”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需结合小说的“三 要素”等常识解读。
里。他那形容憔悴的妻子,一吃罢午饭就紧闭门窗,在黑洞
洞的屋子里,睁着眼睛整整待上两个钟头。她忽然听见人声 嘈杂,不禁吃了一惊。开门一看,只见门前聚集着一大帮人, 巴尔塔萨拿着一个鸟笼也在那儿。他穿一身白,胡子刮得精 光,神情严肃纯朴。
“这玩意儿真太妙啦,”蒙铁尔的妻子喊了起来,顿时容光
焕发,她把巴尔塔萨请到屋里,“我这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 好的玩意儿。”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真题探究 阅卷手记 专题整合 板块对练
(2)指出小说中画线②处所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这段文字在
情节发展上的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①“它自己就会叫起来”运用了夸张、比拟的手法。
大夫耸耸肩膀,“他们出多少钱买下的?” 巴尔塔萨把目光转向乌尔苏拉。“六十个比索。”她说。 大夫又看看鸟笼。“真漂亮,”他赞叹着,“漂亮极了。” 说罢,转身朝门口走去,“蒙铁尔可真有钱啊!”
财主蒙铁尔对于鸟笼的新闻无动于衷。
真题探究 阅卷手记 专题整合 板块对练
他就住在离这儿没有多远的地方,一间堆满家具什物的房子
“没事儿,我就是特意做了送给彼贝的,没想过要什么钱
嘛。” 巴尔塔萨从挤在门口瞧热闹的人群里拨开一条路,走了出去。 巴尔塔萨在台球房受到热烈欢迎。这时候,他还在想,他做 的鸟笼比别人的好,为了不让蒙铁尔的儿子哭哭啼啼,只得 把鸟笼送给他,诸如此类的事情没什么新鲜的。可是过不多 久,他发现这类事情对许多人还挺重要,不禁兴奋起来。
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②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 文章的生动性。
③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对情节
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④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⑤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 应得体。
真题探究
阅卷手记
专题整合
板块对练
饭厅里挤满了人。那鸟笼放在桌上,供人观赏。偌大的鸟笼
用铁丝扎成,分成三层,上下有通道,里面搭着专供鸟儿吃
食和栖息的小房。空余部分,装有鸟儿嬉戏用的吊杆。整个 鸟笼,犹如一座大型冰厂的模型。老大夫左看右瞧,他寻思, 这鸟笼果然名不虚传,比他想给妻子买的那种漂亮多了。 “①这鸟笼根本不用养鸟,只要在树上一挂,它自己就会叫
联系上下文可知,老大夫对鸟笼非常满意,故而说出了这样
的赞叹之语。②“木然不动地呆着”“眼皮都不眨一 下”“迟疑地瞧了他一眼”等属神态描写,“趴倒在地,号 啕大哭”属动作描写。这一表现促使巴尔塔萨最终决定把鸟 笼送给彼贝。
真题探究 阅卷手记 专题整合 板块对练
答案
(1)运用了夸张、比拟的手法,写出了鸟笼的精美,表
“气激”。庄子颇具诗人气质,他的文章富于想象力,往往 表现出特殊新奇的情味,所以说“气乐”。屈原一生饱受迫 害,他的作品大都写得凄苦沉痛,所以说“气悲”。司马迁 具有过人的胆识,所作《史记》敢于对统治者进行批评和揭
露,“气勇”当之无愧。班固的《汉书》
真题探究
阅卷手记
专题整合
板块对练
反抗精神远不如《史记》,有的地方还持有与《史记》相反
真题探究
阅卷手记
专题整合
板块对练
“孩子还没有回来呢。”他妻子喃喃地说。 彼贝在门洞里出现了。他约摸十二岁,眼睫毛弯弯的,沉静 忧伤,活像他母亲。 “你过来,”蒙铁尔对他说,“是你让他们做鸟笼的吧?”
孩子低下脑袋。蒙铁尔一把揪住孩子头发,硬要孩子看着他
的眼睛,“你说呀。” 孩子咬咬嘴唇,一声不吭。 “蒙铁尔!”妻子埋怨了。 蒙铁尔放开孩子,转身朝巴尔塔萨走来。“抱歉得很哪,巴 尔塔萨,你事先应该跟我商量一下嘛。只有你才会跟小孩子 打交道。”他把鸟笼还给巴尔塔萨,“你赶紧拿走,能卖给
真题探究
阅卷手记
专题整合
板块对练
技巧不清,特色不明 (2011· 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原文见本节
“真题探究”)
按照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对小说中画线①处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 (2)指出小说中画线②处所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这段文字在 情节发展上的作用。
语言赏析,应该从修辞、句式的角度进行;描写方法,则应
的见解,自然就显得“气怯”了。这里评论六部作品,用的 是两相比较的手法:“平”与“激”相对,“乐”与“悲” 相对,“勇”与“怯”相对。《文章精义》还有一条一字评 说:“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这里用比喻—— 以四种不同的水流,来形容四种不同风格的文章:韩愈文雄 健,柳宗元文深邃,欧阳修文明畅,苏轼文豪迈。
真题探究
阅卷手记
专题整合
板块对练
2.【本节专题对应题目】 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 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 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谁就卖给谁。”
真题探究 阅卷手记 专题整合 板块对练
②那孩子一直木然不动地呆着,连眼皮都不眨一下。等巴尔 塔萨接过鸟笼,迟疑地瞧了他一眼,他才像狗打呼噜似的,
喉咙里发出一声闷响,然后趴倒在地,号啕大哭。
蒙铁尔冷眼瞧着,无动于衷。母亲想上去抚慰一阵。“别管 他。”蒙铁尔毫不妥协。 巴尔塔萨瞧那孩子半死不活的,活像一头害了传染病的牲畜。 “彼贝!”巴尔塔萨笑盈盈地走到孩子跟前,把鸟笼递给他。
起来。”说着,他当着众人把鸟笼转了几转,又把鸟笼搁回
桌上,“得,我买下了。”
真题探究
阅卷手记
专题整合
板块对练
“已经卖给别人啦。”乌尔苏拉说。 “蒙铁尔的儿子,是他订做的。”巴尔塔萨补充道。 大夫又瞧瞧鸟笼。“你可以再做一个嘛!” “很抱歉,大夫,”巴尔塔萨说,“可是已经出手的东西是
不能再卖的呀。”
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题意,可从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环境、主题中
任选两个角度,结合前文内容分析和概括。 答案 (示例)角度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醉酒的行为使
读者对勤劳、纯朴、善良的巴尔塔萨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 他还有爱面子、冲动等性格特点,认识到巴尔塔萨性格的复
杂性。
真题探究 阅卷手记 专题整合 板块对练
从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方面进行。
真题探究
阅卷手记
专题整合
板块对练
错因分析
阅卷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弄不清楚答题的角度,
不知道语言特色从何处突破,以至于乱答一气,丢分严重。
除此之外,小说叙事手法也属于写作技巧的范畴,也应该牢
牢掌握。 ①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叙
达了老大夫对鸟笼的赞赏之意。 (2)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推动情节发展,是下文巴尔塔萨送 鸟笼的直接原因。 评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