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小学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3231023(二)课程英文名称:Education of Mental Health in school(三)开课对象:心理咨询选修(四)课程性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各大学心理学专业和教育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当中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一个特定时期。
本门课程就此讲述在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常见心理障碍的调适。
为广大心理学专业学生以后从事心理教育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教学目的:让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掌握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的一些基本知识及方法,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六)教学内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常见的心理疾病及治疗;以及家长,教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 36 学时分数: 2 学分学时数具体分配:(八)教学方式:讲授法。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查科目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及其心理发展教学要点:心理发展的实质,心理发展的阶段教学时数:10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心理发展的实质一、发展的概念二、两种发展理论第二节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一、现代社会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征二、人格发展的独有特点考核要求第一节心理发展的实质一、发展的概念(掌握)二、两种发展理论(掌握)第二节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一、现代社会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征(领会)二、人格发展的独有特点(掌握)第二篇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教学要点:神经症;精神症及一些身心疾病。
教学时数:16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神经症一、神经衰弱二、焦虑症三、恐怖症四、强迫症五、疑病症第二节严重的精神疾病一、精神分裂症二、躁狂抑郁症三、反应性精神病第三节心身疾病一、心身疾病的概念二、分类三、青少年常见的身心疾病1‘心脏神经症2、神经性心绞痛3.神经性呕吐4.神经性厌食5.偏头痛6.过度换气综合症第四节适应不良综合症一、学习适应不良所致的综合症1.学校恐怖综合症2.考试综合症3.学校适应不良综合症二、社会适应不良所致的综合症1.青年适应不良综合症2.溺爱综合症三、现代生活方式适应不良1、电视迷综合症2、自动化心理压迫综合症考核要求:第三篇客观环境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教学要点:家长及老师在教育中小学生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40112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60学时、3学分开课学期:第五学期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
【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课程性质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这是继199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以后的又一个指导、规划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文件。
《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纲要》明确提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共60学时,3学分。
课程目的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咨询和辅导。
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要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专业必修课)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必备项)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学科。
它是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教学对象为上述专业的本科三年级学生。
该课程的活动主要由课堂讲演、课堂讨论、课例录像分析、课堂观摩以及探究学习等五部分构成。
1。
课程中文名称:教育心理学2。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3。
适用专业: 应用心理学专业、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小学教育专业等。
4。
课程地位: 专业主干课程5。
总学时:54学时6。
总学分:3学分7。
先修课程: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二、课程目标(必备项)1.通过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能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并能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和自己的学习活动,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
2.通过学习理论的学习,探讨学习的实质、过程、条件因素以及动力等学习基本问题,为师范生今后指导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这两个与教学技能关系密切的问题,通过教学心理的探讨,以求提高师范生的实际教学能力,促进他们贯彻实施和灵活运用学习原理和培养教学策略。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必备项)(一)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主要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3。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研究趋势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学要求:主动联系教育实际,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建立对教育心理学整体框架的认识。
课前学习要求:阅读教材与相关推荐阅读的文献重点、难点:1.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结构。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价值。
3.教育心理学的简要发展历程和一般趋势。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一般程序和主要方法。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思考题:1.教育心理学研究哪些主题?2.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是什么?3.教育心理学的可分为哪几个阶段?4.教育心理学当前的主要研究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5.举例说明教育心理学的一般研究程序及所用研究方法.(二)第二章主要内容:1.认知发展与教育2.社会性发展与教育3.多元智能与教育4.不同学习风格与教育5.特殊儿童的教育教学要求:主动联系教育实际,积极参加课堂讨论,进行案例分析,设计促进发展的教育方案。
《小学教育与心理》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为培养心理咨询、教师教育人才而开设的教师教育类重要专业选修课。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让未来的教师根据当代小学生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小学生心理辅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减少消极事件对小学生的影响,是本课程重要任务。
而之前单纯的理论知识、道德素养的传授已经无法满足未来教师的需求。
未来的教师除了掌握如何开展小学生心理辅导的知识,尊重小学生,创设促进他们发展的学习环境,还要通过学习和训练,具备一定的心理辅导技术和能力,开展个别心理辅导、设计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鉴别心理问题的种类并作适当的干预。
这是未来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互动性、实用性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运用本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掌握的心理辅导技能开展小学生心理辅导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实践,能鉴别并干预问题学生、能灵活运用多样化的辅导技术、撰写心理辅导案例、为小学生建立心理档案,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教育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育对象为全日制五年制高等职业专科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先修科目为《儿童发展》、《小学生认知与学习》等专业基础课和《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心理健康原理已有一定认识,能更好地理解小学生心理特征,辨别小学生异常心理问题,并提出干预方法。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未来教师树立科学心理辅导观,师范生应能运用本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掌握的心理辅导技能开展小学生心理辅导实践,包括能能够熟练运用学生心理辅导的技术和方法,对小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根据班级学生发展特点和要求设计目标明确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案并能顺利组织开展、能鉴别问题学生并进行适当的干预、能灵活运用多样化的辅导技术、撰写心理辅导案例、为小学生建立心理档案。
同时,在学习中,也提高未来教师的自我认识和认识他人的能力,开发潜能,促进未来教师心理的可持续的、全面的发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学分:2课程总学时:28学时适用专业:小学教育专业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1.课程为小学教育专业选修课程。
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师范生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系统掌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并能将之应用于日后的教育和教学中,为小教专业师范生的职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本课程以师范专业的其他教育类课程如“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儿童发展”、“小学生认知与学习”为基础,同时以“心理咨询”理论为指导,旨在帮助师范生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侧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方法、技术的应用,是教师教育职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本课程开设于第三学年第一学期/第二学期,一学期授完,由心理学专业教师任课。
作为小教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务使未来的小学教师树立基本的心身健康观念,了解学生心身健康的基本知识,全面把握学校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内容、原则、途径和方法,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框架、运作机制、管理评价等。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1.本课程以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为指导思想,在课程设计中遵循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教学做合一”的基本原则,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特点来设置本课程的内容和授课方式。
2.本课程主要包含两个模块,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与实施。
通过这两个模块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念,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和基本任务,把握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每周2课时,共28课时,计2学分。
3.课程应紧密联系小学实际,突出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的掌握与运用,注重学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心理健康课程的主体性、活动性、体验性等特性。
小学教育心理学陈琦 刘儒德版本教材 教学大纲
《小学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 120208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总学时: 48 学时总学分: 3 开课学期:第6 学期适用专业:小学教育先修课程:小学生心理学后续课程:教育研究方法大纲执笔人:胡志海参加人:审核人:余南宁编写时间: 2012 年 9 月编写依据: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2010 )年版一、课程介绍《小学教育心理学》是小学教育专业必修的一门教育理论课。
该课程主要阐述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教育理论素养,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并重的课程。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教师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与本专业的其他课程一起为学生构筑了一个必备的、较为完整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并使学生学会自觉运用小学教育心理学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形成学科的基本知识框架,了解和把握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发展的基本趋向以及研究的新热点,并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地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去理解和解决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同时,不断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懂得观察与分析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掌握提高学与教效率的有效方法,并逐步学会预测和引导小学生的学习行为。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属于小学教育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在前期已学了《教育原理》、《小学生心理学》等专业课,对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已有了一定了解,这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课程则试图帮助学生深入分析小学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为今后的学习将来的教育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六、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共3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研究对象;(2)初步熟悉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3)理解学科的任务与研究意义。
(完整版)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前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
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课程性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要培养学生认识自我、学会学习、正确处理人际交往、合理调节情绪、理性进行升学选择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要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
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二)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
要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应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三)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全体教师都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四)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要在教师的教育指导下,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自主自助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指导思想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大体信息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小学教育的学科基础选修课程。
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一)使学生把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了解学校心理健康的内容和途径;(二)培育学生把握大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三)培育学生酷爱儿童、酷爱基础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
三、课程目标一、知识与技术目标:引导学生把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大体内容和方式。
通过课堂教学、讨论、课堂实践等,培育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紧知识点包括:心理健康的大体原理和方式;小学生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小学生学习与心理健康;小学生情绪、情感与心理健康;小学生意志与心理健康;小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
二、进程与方式目标:培育学生初步形成观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心理学视角,自主地运用心理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指导教育教学活动。
教学中,可依照本地的情形和需要,适当增加一些本地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材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展目标:培育学生酷爱青青年儿童、酷爱基础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
增进学生自身心理进展,进一步完善心理素养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一般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道德与生活、道德与社会课程教学。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一、选用教材:郑雪、陈少华、张兴贵、曾毅著,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2006年4月第2次印刷。
二、推荐参考书:1)王书荃主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华夏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2006年1月第1次印刷。
2)崔景贵著,心理教育范式论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2007年1月第1次印刷。
3)杨佐廷主编,中小学生危机预防与干与,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2006年9月第1次印刷。
六、课程进度表表1 理论教学进程表七、教学方式心理学是一门理论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践学科,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尤其凸显。
《小学生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生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师信息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小学生心理学课程名称(英文):Psychology of Primary School Children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拓展课□实践性环节课程性质*:□学术知识性□方法技能性□研究探索性□实践体验性课程代码:42100071周学时:3 总学时:48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开设专业:小学教育专业三、课程内容描述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和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构成小教专业心理学课程体系。
本课程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普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二是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规律。
具体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第二为认知领域,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智力等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小学儿童在这些领域的发展特征和规律;第三为情绪和社会性,包括情绪、人格、动机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小学儿童在这几方面的发展特征和发展规律。
学生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构建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容体系,为以后从事小学儿童的教育和教学提供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四、课程目标1、通过学习,获得普通心理学和小学儿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及相关的理论;2、通过学习,初步学会用发展心理学的观点分析小学儿童的行为,并尝试用所学观点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3、通过学习,初步养成以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对待儿童的意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五、课程内容第一章导论(一)学时:4学时(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心理学概述1、什么是心理学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3、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4、心理的实质第二节小学儿童心理学概述1、小学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历史3、小学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第三节小学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研究的基本原则2、研究设计的类型3、研究的主要方法教学重点:心理学与小学儿童心理学的概念、小学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教学难点:心理的实质是什么(三)学生学习任务1、掌握心理学与小学儿童心理学的概念;2、理解心理学与小学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3、了解小学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小学生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生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小学生心理学课程类别:教师教育必修课适用专业:小学教育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 32学时、2学分其中实践学时: 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小学生心理学》课程是小学教育的必修课程。
课程的教学目的,一是为了对未来教师进行职前培训,使他们比较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必要的小学生心理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把握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心理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心理教育观;二是为了培养和提高未来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学会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和解决存在于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常见问题,以便能尽快适应小学教学工作的需要;适应小学教师素质提高以及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1.使学生从系统论的角度了解和掌握小学儿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建立小学生心理学的知识结构,为进一步掌握小学生心理特点奠定基础,树立科学的心理观;2.使学生理解心理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学会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解和分析人的心理现象,帮助学生加深对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的认识,树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观念,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掌握心理科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学会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小学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并掌握在教学中遵循心理学规律,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途径,为将来从事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三、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小学生认知发展、个性发展、学习心理、品德心理教育教学难点:认知发展与心理教育、品德发展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本课程主要以讲授法为主,并适当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自学讲解与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小学儿童心理学概述(2学时)1.教学内容(1)儿童心理学的界定;(2)小学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3)研究设计的类型;(4)小学儿童心理学研究方法。
《小学心理学教程》教学大纲
《小学心理学教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1、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学教程的内容,了解儿童心理的研究方法。
掌握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规律,懂得培养小学儿童认识、情感、意志、个性等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学习这门课,也提高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
2、要求: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必需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和相应的技能。
学习心理学要和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要求有一周的见习时间和二周的实习时间,才能更好地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
3、课时:共34学时
二、课程章节结构与课时安排
第一章绪论(2课时)
第二章小学儿童的注意和感觉、知觉(2课时)
第三章小学儿童的记忆和想象(2课时)
第四章小学儿童的言语和思维(2课时)
第五章儿童的情感与意志(2课时)
第六章小学儿童的品德(2课时)
第七章小学儿童班集体中的人际关系心理(1课时)
第八章个性及其倾向性(1课时)
第九章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1课时)
第十章小学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1课时)
第十一章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2课时)
第十二章学习心理(2课时)
第十三章少年期儿童心理的发展(2课时)
第十四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卫生(2课时)
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
1、讲授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2、课堂演示实验法,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
3、到学校进行见习、实习,通过教育教学实践,理论联系实际。
四、教材、参考书目
1、王振宇《心理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王振宇《心理学教程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小学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201110
小学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第一章小学教育心理学概况第一节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一、什么是教育心理学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著作《教育心理学》的出版确立了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新的独立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的规律以及如何将这种规律应用以促进教与学的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个较为综合性的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系统描述,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心理学应以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而不是研究一切教育领域中的心理现象。
2、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既包括学生学的心理活动,也包括教师教的心理活动。
3、在学与教的心理活动中,教育心理学应当以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其心理发展变化规律为研究主体。
4、要密切结合教育过程来探讨、揭示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5、作为一门学科,教育心理学不能仅仅对学与教中的心理现象进行描述,而是通过这些现象去揭示其中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并把它运用到实际活动中去。
综上所述,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其中学生学习的心理学规律是研究的主要方面。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方法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一)测量与描述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发展水平(二)解释与说明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心理现象(三)预测与控制师生在教育情境中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总体上,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两类,第一类是描述性的研究方法,它是对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发生的特定情境的事实与关系进行详细的描述。
另一类是实验性的研究方法,它是在控制严格的实验条件下,操纵教学情境中一些变量而研究其效应的方法。
(一)描述性研究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个案研究是对一个人或一组人的问题进行研究的方法,有时也与纵向的追踪研究相结合,系统记载被试某些心理活动的发展状况,某些教育心理问题产生与发展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4、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指教育工作者根据平时工作经验的总结,以获得对有关教育心理学的一些现象的理解。
小学教育心理学教程课程设计
小学教育心理学教程课程设计
1.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对小学阶段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进行了解,培养学生对小学生的教育理解和关怀,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素养。
2. 课程大纲
第一章: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1.1 小学生的成长规律
1.2 小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发展特点
第二章: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其预防
2.1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2.2 父母和教师在预防和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中的作用
第三章:小学生的学习行为
3.1 小学生学习行为的基本要素
3.2 小学生的学习策略
第四章:小学阶段的教育设计
4.1 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4.2 小学生的个性化教育
第五章:小学阶段的心理辅导
5.1 常见的心理辅导技巧
5.2 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实施
3. 课程考核
学生需通过平时作业、课堂讨论、考试等方式进行课程考核。
4. 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小学教育心理学》
•参考书目: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
–《小学教育问题探讨》
–《教育的心理学》
5. 课程设计说明
本课程设计旨在结合小学生教育的需求和心理学理论知识,为学生打好心理学基础,提供小学阶段的教育指导和心理辅导技能,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发展。
在引导学生掌握心理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真实的小学生案例分析和研究课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的性质与目的要求一、课程性质《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
该课程主要阐述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该课程着眼于提高学员的教育和心理学理论水平及实际应用能力,是一门具有一定理论性和应用性的课程。
二、课程目的和要求目的:本课程以促进小学教师教育和心理学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为出发点,将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融为一体,使小学教师在认识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较系统地掌握学习与教学的基本规律,掌握影响学习的因素,促进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要求:掌握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发展观和教育观;掌握小学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别差异,能够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分析小学阶段的学习现象;掌握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并按其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了解影响学习与教学的因素,主动创设促进有效学习与有效教学的环境;了解师生的心理特点,增强教师的自我调节意识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意识。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学要求:1、理解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2、了解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3、了解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原则和方法。
二、内容要点:第一节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对象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对象2、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第二节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范围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范围2、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第三节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和范围;难点:理解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第二章小学儿童的身心发展一、教学要求:1、掌握小学儿童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特点。
2、了解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
3、正确认识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二、内容要点:第一节小学儿童的身体发展1、小学儿童身体发展的一般特点2、小学儿童身体发展的表现3、影响小学儿童身体发展的因素第二节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1、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2、小学儿童的情感发展3、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第三节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1、小学儿童的认知差异2、小学儿童的人格差异3、小学儿童的性别差异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小学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特点;2、了解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系初等教育专业《小学教育心理学》课程(050305 )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小学教育心理学课程代码:050305学分与学时:3分54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必修授课对象:初等教育专业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小学教育心理学主要阐述初等教育机构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小学教育的心理规律,并能运用之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为今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效率和质量提供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增强教育心理学理论素养,形成现代教育心理观念,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三、学时安排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教育心理学产生、发展的简史。
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3、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难点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练习法主要内容: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性质(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三)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二、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与范围(一)总论(二)知识的学与教(三)品德的形成与培养(四)有效学习的相关因素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一、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二、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意义与方法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意义(一)丰富心理学理论(二)服务教育实践(三)指导教育决策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学生在智力、人格和认知方式上的个别差异。
2、掌握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重点掌握皮亚杰、维果斯基、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
重点与难点:认知方式上的个别差异,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和讨论法主要内容:第一节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一、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及其阶段(二)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二、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一)小学生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二)小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理论第二节小学生的个别差异一、小学生的个性差异(一)小学生的人格差异与教育(二)小学生的性别差异与教育二、小学生的认知差异(一)小学生的智能差异与教育(二)小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与教育第三章学习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学习的一般概念和学习的类型。
2、掌握行为派和认知派主要的学习理论。
3、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重点与难点: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伯尔的-发现理论,奥苏有意义学习理论。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文献分析法主要内容:第一节学习的概述一、学习的一般概念及学生学习的特点(一)学习的一般概念(二)学生学习的特点二、学习的类型(一)学习主体的分类(二)学习水平的分类(三)学习性质的分类(四)学习结果的分类第二节几种主要的学习理论一、行为派学习理论(一)华生的学习理论(二)桑代克的学习理论(三)斯金纳的学习理论(三)班杜拉的学习理论二、认知派学习理论(一)格式塔学习理论(二)布鲁纳的学习理论(三)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四章陈述性知识的获得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观和知识的表征的观点。
2、掌握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和条件,概念学习的影响因素和学习过程。
3、掌握原理学习的方式和教学策略。
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知识的表征,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和条件,概念学习的影响因素,原理学习的方式和教学策略;难点是知识的表征,原理学习的方式和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主要内容: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观与知识的表征一、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观二、知识的表征(一)陈述性知识的表征(二)策略性知识的的表征第二节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一、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的一般过程(一)知识的理解(二)知识的保持(三)知识的应用二、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一)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内部条件(二)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外部条件第三节概念与原理的学习一、概念学习(一)概念学习的形式(二)概念教学(三)错误概念的转变二、原理学习(一)原理学习的条件(二)原理教学的相关问题第五章程序性知识的获得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和条件。
2、了解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概念和形成的理论。
3、掌握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培养方法。
重点与难点:智力技能形成的理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培养方法。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和练习法主要内容:第一节程序性知识的获得一、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一)程序性知识及其的分类(二)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二、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一)提供例证(二)练习和反馈第二节动作技能的形成一、动作技能概述(一)动作技能(二)动作技能的分类二、动作技能形成的理论(一)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二)动作技能形成三、动作技能的培养(一)准确的示范与讲解(二)必要而适当的练习(三)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四)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第三节智力技能的形成与培养一、智力技能概述(一)智力技能的概念(二)智力技能的分类二、智力技能形成的理论(一)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二)加里培林心智活动按阶段形成理论三、智力技能的培养)形成条件化知识(二)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三)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四)要科学地进行练习第六章学习策略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学习策略的概念和类型。
2、掌握主要的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
3、掌握学习策略教学的原则和措施。
重点与难点:重点是掌握主要的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掌握学习策略教学的原则与措施;难点是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训练法和讨论法主要内容: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一、学习策略的概念二、学习策略的分类(一)根据所起的作用划分(二)根据运用范围划分(三)根据涵盖成分划分三、学习策略与信息加工过程(一)学习策略参与信息加工(二)学习策略对信息加工进行控制四、学习策略与自我调节学习(一)自我调节学习的内涵(三)教师在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形成中的作用第二节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一、认知策略(一)集中注意策略(二)获取与编码策略(三)贮存和组织策略(四)再认和回忆二、元认知策略(一)元认知的内涵(二)学生元认知发展的特点(三)元认知策略在学习中的作用(四)元认知策略的培养第三节学习策略的教学一、学习策略教学的原则(一)过程性原则(二)训练性原则(三)分解性原则(四)一体性原则(五)迁移性原则(六)效能感原则二、学习策略教学(一)学习策略教学的方法(二)学习策略教学的途径第七章问题解决与创造力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了解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能力上的差异。
3、了解创造力及其有关研究。
4、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重点与难点:掌握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训练法和讨论法主要内容:第一节问题解决一、问题与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一)问题与问题解决、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能力上的差异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二)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一)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第二节创造力一、什么是创造力二、创造力的有关研究(一)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与方式(二)影响创造性的因素三、创造力培养(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第八章品德的形成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品德及其心理结构。
2、掌握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3、掌握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和品德培养的方法。
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和品德培养的方法;难点是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习作业法主要内容:第一节品德心理概述一、品德及其心理结构(一)品德及其特性(二)品德的心理结构二、小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三、影响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因素(一)外部因素(二)内部因素第二节西方关于品德形成的理论一、皮亚杰的早期研究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第三节小学生品德的发展与培养一、道德认识的形成(一)道德认知的基本环节(二)小学生道德认知的发展特征(三)小学生道德认知的培养二、道德情感的丰富(一)道德情感的特征(二)道德情感的培养三、道德意志的锻炼与道德行为的训练(一)道德意志的锻炼(二)道德行为的训练第九章学习动机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学习动机的概念和类型。
2、掌握主要的学习动机的理论。
3、掌握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途径与方法。
重点与难点:掌握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与自我效能感理论,掌握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途径与方法。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习作业法主要内容: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一、学习动机的概念二、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一)学习动机的作用三、学习动机的分类(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一)内在动机和外来动机(二)内驱力说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一、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二、人本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三、成就动机理论与归因理论(一)成就动机理论(二)归因理论四、自我效能理论与习得性无力感理论(一)自我效能理论(二)习得性无力感理论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一、动机的激发(一)外来动机的激发(二)内在动机的激发二、成就动机的培养与归因训练(一)成就动机的培养(二)良好的归因模式训练三、消除无力感与增强效能感(一)消除无力感(二)增强效能感第十章学习迁移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学习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2、理解学习迁移的理论。
3、掌握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
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学习迁移的概念和类型,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说、认知结构说等迁移理论,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难点是学习迁移理论。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习作业法主要内容:第一节学习迁移概述一、学习迁移的(一)学习迁移的概念(二)学习迁移的作用二、学习迁移的类型(一)正迁移和负迁移(二)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三)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四)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第二节学习迁移的理论一、形式训练说二、共同要素说三、概括说(一)基本观点(二)教育价值四、关系转换说五、认知结构说六、迁移的产生式理论第三节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和教学原则一、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一)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二)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三)认知结构(四)认知技能与策略(五)学习态度与心理定势(七)个性、智力与年龄二、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一)科学精选教材(三)有效设计教学程序(四)重视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教学第十一章教学心理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教学目标、学习准备、最近发展区、能力倾向与教学的相互作用和教学策略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