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_水的净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的人工净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纯水和天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初步认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3)初步形成过滤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过滤的操作实验,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对教学情景的思考,初步感受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初步学会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3)通过净化天然水的实验探究,掌握沉降、过滤、吸附、蒸馏等常用的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从而形成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过滤的操作过程,体验化学实验的神奇,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 通过参与探究,形成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3)通过净水方法的选择,感受生活处处皆化学,体会化学的魅力。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和原理。

2、教学难点

理解过滤和蒸馏的原理以及过滤操作技能。

三、教学过程

课题2 水的净化

课后反思

《水的净化》是初三化学第四单元课题二的内容。这节课的教学

设计是介绍水的四种净化方法,分别为: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前三种是本节课的重点并学习了硬水、软水和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

1、教学设计可操作性强,授课时脉络清晰、节奏明快,实现了我的设计意图。

教学流程图: 从黄河水图片引入新课→依据水循环图片分析浑浊水的杂质→呈现自然界浑浊的水,提出除去杂质的问题→实验:明矾净水(沉降)→探究活动:过滤→过滤装置与操作程序→实验: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吸附)→说明这些水不能直接饮用→杀菌消毒→实验证明这些水仍非纯水→如何获取纯净水→蒸馏→引出硬水与软水的概念、区分、危害、软化方法

杂质

泥沙等不溶性杂质 颜色和异味 细菌等微生物 矿物质等可溶性杂质

天 然 水

与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第二节《水的人工净化》对照加入分析杂质成分及来源,教会学生分析并且描述水中存在的杂质,从而引出除杂的四种方法。水的净化第一种方法沉淀,学生对于明矾的认识较为生疏,通过课堂学生实验去感知,去体验化学的实验美。第二个方法是过滤,过滤的操作步骤是“一贴二低三靠”,操作示范中学生理解较困难,首先以教学视频呈现正确操作步骤,学生总结注意事项\操作要点并加以记忆再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同

时拍照上传,逐一分析操作失误,充分利用了课堂上生成资源,学生的思维得以碰撞,便于掌握过滤的正确操作步骤并总结分析滤液浑浊的原因。第三种方法是利用活性炭进行吸附,难点是学生难以想象活性炭吸附, 通过实验让学生真正体验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井水总是比河水干净,分析井水旁边的砂石起过滤作用,有效结合化学知识与生活。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多结合实例。

2、突出强化了化学紧密联系社会生活的功能,本节课贴进生活,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强,比如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物质入手,饮茶、做豆浆、捞水饺、防霾口罩、防臭鞋垫等搬到课堂上来,这样使学生用化学科学来实践化学,在生活中学化学,体验到化学的价值,有力地促进课堂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而且贯穿于整节教学中。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视野,通过实验,使学生参与意识、探究能力都得到了最大发挥,对知识理解和认识水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如实验探究、分组讨论等,并且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使学生由浅入深自主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将学生错误操作拍照上传,现场分析指正,胜过烦烦的说教,强化了课堂效果。

5、师生互动,体现了参与式教学的理念。教师的语言言简意赅,循循善诱,步步启发,层层搭梯,逐步实现阶梯式的教学,知识的学习便是水到渠成。过滤实验操作中,表述较为繁多,结合图片,达到讲解清楚明白的效果。本节课我和学生互动,课堂效果好,效率高. 从整个课堂来看,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的掌握较好。

6、课堂中学生相互讨论水中存在的杂质,总结知识方法是一笔宝贵的经验。学生实验中,同学间相互帮助,取长补短,集中集体智慧成就你我他。所以在课堂中,我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实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化学的兴趣。整堂课的教学教师把探索新知、培养兴趣和能力、渗透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能够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中注重对学法的指导,能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当然,也有需要值得反思指出:

1、教师语言较平淡,应更富有激情。

2、普通话水平有待于提高。

3、应该注意教学的细节,如板书及时书写。

4、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差,老师适时的鼓励将会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课标分析

《水的净化》选自人教版(六三制)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题2。本课题以水为载体,以水的净化为题,探讨了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不仅让学生对自来水的生产过程有一定了解,而且对后面认识“水的组成”和“粗盐的提纯”等知识作了必要铺垫,对研究元素化合物知识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从学科角度介绍过滤等实验基本操作,提供了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培训了实验技能。

本课题通过天然水到纯水的净化过程,水的知识从自然界到实验室,从社会到学科,以水为载体,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

贯穿其中,自然地将学科知识和生产生活问题融为一体,以学科知识充实水的主题,用水的主题衬托学科价值,两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有利于在学得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整体提高对水资源和化学价值的

认识。

教材的处理方法是将沉降、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联系,突出过滤和蒸馏这两个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教材中多处涉及了科学方法、化学实验方法以及德育教育、化学科学思想的教育内容。

基于对教材的了解并根据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纯水和天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初步认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3)初步形成过滤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过滤的操作实验,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对教学情景的思考,初步感受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