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之我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际关系之我见

徐兴亚 5092029014

这篇文章,我不准备去批评或指责任何人,我只从人的共性和我自己来探讨一下人际关系。

孟子曾说“人之初,性本善”,人生来是善良的,后来受到环境的影响才慢慢学坏;而荀子则言“性本恶”,人生来是恶的,必须要经过后天的教养才能知书达礼。我却觉得人之初,性本利,人从一生下来就是追逐利益的,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一个物种,要想在自然界生存下去,就必须求利。弱肉强食,强者得利,这不但是自然界的法则,也是人类社会的规则,无论经过怎样的粉饰,这样的本质都是无法遮蔽的,而这样的方式,在目前来看也确实有利于进化。人际关系,在我看来其实也是人与人之间求利的结果。

有人可能会觉得“利”这个字很俗,有人也许会提出“难道友情、爱情、亲情都是建立在‘利’上的吗”这样的问题。对于前一个问题,我想,大概是误会了我这里的“利”和通常所说的“利”的区别。我们通常所指的利是物质利益,而我这里所说的利倾向于对自身需求的满足,正如马斯洛在他的人的需求金字塔中所展现的,人既有最基本的物质需求,也有高级的包括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精神需求,对这些需求的各种满足就构成了求利的行为。如果说这样一种求利的行为很俗的话,那全世界就都是俗人了。而对于后一个问题,我的回答是“是的”,我认为友情、爱情、亲情,都是建立在“利”的基础上的。

先来看看友情,通常我们是怎样结交一个朋友的呢?也许是他(她)和自己有共同的利益,也许是有共同的兴趣,也许是有相同的理想,也许是有相似的性格。我们从这些人的身上获得了物质,精神上的满足,于是我们就成了朋友。如果这样的满足是金字塔最下面两层的需求,为了赚钱或者找个靠山,那就是所谓的利用;如果是社交需求,那就是一般的正常的朋友了;如果是达到了尊重的程度,那就是知己;而如果达到了最高的自我实现的需求,那就真的是志同道合了。这样的求利的行为一般是潜意识的,而不是主动的,如果有个人百般讨好想博得你的友情,那他(她)肯定是所图不轨了。人的潜意识的能力是表面意识的千万倍,这也是为什么有的时候凭理性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靠直觉了。

第二是爱情,我想在原始社会是没有爱情的,有的只是生殖,因为那个时候人们还处于追求生理需求,即生存的层次。而随着人类的进化,需求层次不断提高,爱情中的求利也逐渐向精神性靠拢。爱情的源头是传宗接代,是为了把自己的基因传播下去,这也是动物所处的一个层次,而现代人则很大程度上已经将爱情作为了一种精神上的自我实现的方式。原始社会不会有同性恋,更不会有柏拉图式的爱情,而这些,现在都有了。

最后是亲情,动物为了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可以牺牲自己的大部分孩子,让其中小部分生存能力较强的活下来,这是亲情中求利的一种表现。而人类父母是很难有这样的行为的,因为人类生育后代固然有那么点传宗接代的意味在里面,但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养育自己的孩子,看着他一点点长大,这样的感觉没有当过父母的人是感受不了的,虽然养育孩子很累,于物质上其实是不利的,但其精神的利益确是巨大的,这也是人类和动物的亲情的区别。而孩子对父母的亲情,一方面是来自于血缘关系,这个方面应该是脱胎于基因传承;另一个方面是依靠感,这个是脱胎于生理及安全的需求。现在,其中物质方面的求利被淡化了,(但也不是还存在认有钱的干父母的么)而精神方面的求利被加强了,同前

两种一样,由于漫长的时间,这样的求利已经深藏于潜意识,是不需要学习的。每个人都有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的求利行为,不过每个人的侧重点不一样。对于物质利益的追求,有的人很看重,胜过了精神利益,因此可以为了物质利益刻意去讨好自己讨厌的人,而有的人则很重精神利益,为了精神上的满足,可以放弃很多物质利益,比如出家人(当然现在的和尚大部分都是奔着物质利益去的)。同样的,对于精神利益的追求,不同的人方式也不一样,有的人通过帮助别人获得一种尊重及自我满足的利益,有的人则通过打击别人或争强好胜来实现自我满足,这样的例子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也不少见。我并不反对在人际交往中追求物质利益,事实上,也没必要装纯,谁不抱着一点功利心呢?只是,如果过分强调物质利益,那么精神利益就势必受到压抑,对于有些人,只要获得了物质利益,精神上也可以得到巨大满足,可变态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肯定是不会感到幸福的。而那些试图以一种攻击性的方式来追求精神利益的人,别人也不是白痴是不是?一旦受到了伤害,除了受虐狂,其他人都会离你而去的。到最后,同样是得不到利的满足。因此,我们现在提倡和谐的人际关系,与求利也是相符合的,也就是常说的和气生财了。但是,人总是后知后觉的,往往事情做下来了,才突然发现,自己不但没得到物质或精神利益,反而损失了不少,这种情况,我也没什么好的办法。一个人要想在人际交往中平衡好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创造一种互利共赢的状态并不容易,唯有时时反省,时时总结了,所谓的人情世故,大概也就是这样来的。不过,最近看到一句话倒是很让我有些感触,是曾经的catalog杂志最后一期封底的一句话“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我想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这句话也值得我们思考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