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媒体价值研究及用户行为分析
新媒体时代的用户画像与数据分析
新媒体时代的用户画像与数据分析在当今的新媒体时代,用户画像与数据分析已经成为了企业和组织了解用户、优化产品与服务、制定营销策略的重要手段。
这两个概念看似高深莫测,但实际上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息息相关。
首先,让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用户画像。
简单来说,用户画像就是对用户的一种虚拟描绘,它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户的各种信息,如年龄、性别、地域、兴趣爱好、消费习惯、行为模式等,构建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用户模型。
这个模型就像是用户的一个数字分身,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
比如说,一家电商平台通过分析用户的购买历史和浏览行为,发现某位用户经常购买运动装备,并且关注健身相关的内容,那么就可以为这位用户构建一个“运动爱好者”的画像。
基于这个画像,平台可以向用户推荐更多适合的运动产品,发送与健身相关的促销活动信息,从而提高用户的购买转化率和满意度。
那么,用户画像又是如何构建的呢?这就离不开数据分析了。
数据分析是收集、处理和解释数据的过程,它为用户画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新媒体环境下,数据的来源非常广泛,包括网站的访问记录、社交媒体的互动数据、移动应用的使用情况等等。
以社交媒体为例,用户在上面发布的内容、关注的话题、点赞和评论的行为,都蕴含着丰富的信息。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可以了解用户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和情感倾向。
再比如,通过分析用户在网站上的浏览路径和停留时间,可以知道用户对哪些页面和内容感兴趣,哪些则被忽略,从而优化网站的布局和内容推荐。
然而,要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构建准确的用户画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需要运用一系列的数据分析技术和工具。
其中,数据清洗是第一步,它要去除那些不准确、不完整或者重复的数据,以确保数据的质量。
然后,通过数据挖掘算法,如分类、聚类、关联规则挖掘等,发现数据中的隐藏模式和关系。
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数据的隐私和安全问题。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流行文化与价值观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流行文化与价值观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流行文化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流行文化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流行文化对于人们价值观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
一、网络流行文化的定义和特点网络流行文化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一种文化形式,它以网络为媒介,以大众传播为特点,具有时效性、互动性和碎片化的特点。
网络流行文化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网络迷因、网络热词、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网络综艺等。
二、网络流行文化对于人们价值观的影响1.积极影响(1)拓宽视野:网络流行文化通过传播各种各样的信息和内容,使人们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和文化,拓宽了人们的视野。
(2)促进交流:网络流行文化以互动性为特点,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论坛等平台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3)激发创造力:网络流行文化中的创意和创新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让人们更加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消极影响(1)价值观扭曲:网络流行文化中存在一些不健康、低俗的内容,这些内容可能会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扭曲的影响,使人们追求虚荣、物质和短暂的快乐。
(2)信息泛滥:网络流行文化的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但其中也存在着大量的虚假信息和谣言,容易误导人们的判断和决策。
(3)社交隔离:网络流行文化的互动性使得人们更多地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减少,导致社交隔离和孤独感的增加。
三、如何正确看待网络流行文化1.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在接触网络流行文化的同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不盲目追求虚荣和物质,注重内心的成长和提升。
2.筛选优质内容:在海量的网络流行文化中,要学会筛选优质的内容,选择对自己有益的信息和知识,避免被低俗和不健康的内容所影响。
3.合理利用网络: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学会合理利用网络,既能享受网络流行文化带来的乐趣,又能保持与现实生活的平衡,不让网络成为我们生活的主导。
社交媒体分析与用户行为论文
社交媒体分析与用户行为论文社交媒体分析与用户行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社交媒体成为了人们交流、分享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社交媒体平台如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对于用户行为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
本论文将探讨社交媒体分析与用户行为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一些相关的案例分析。
一、社交媒体的兴起与发展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涌现,社交媒体逐渐成为人们传播信息和交流观念的平台。
它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便捷性和即时性,使得用户可以轻松分享自己的生活、观点和经验。
通过社交媒体,用户不仅可以和朋友、家人保持联系,还可以关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加入各种社群和讨论组,参与到各种社交活动中。
二、社交媒体分析的意义社交媒体分析是对用户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行为和偏好进行研究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用户的实际操作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可以了解用户的兴趣爱好、消费倾向、社交网络、时间分配等重要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为企业和市场营销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目标受众和市场需求,制定更有效的营销策略。
三、社交媒体分析的方法1. 文本分析:通过对社交媒体上的文字内容进行分析,了解用户对某一话题的态度、情绪、讨论程度等。
这种方法通常包括自然语言处理、情感分析等技术。
案例:某手机厂商通过对社交媒体上用户评论的分析,了解到消费者对某款手机新特性的反馈较为负面,随即调整了产品定位和宣传策略。
2. 社交网络分析:通过分析用户之间的连接关系和交互行为,揭示社交网络中的影响力和信息传播路径。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关键意见领袖、影响目标群体的决策过程,进而优化传播策略。
案例:一家餐饮公司通过分析社交媒体上用户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找到了自己的核心消费者群体和影响力较大的社交媒体用户,通过与他们的合作和推广,极大地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销量。
3. 用户行为分析:通过跟踪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行为,如关注话题、参与讨论、分享信息等,了解用户的兴趣和需求。
网络新媒体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报告
网络新媒体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报告第1章引言 (3)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3)第2章网络新媒体行业概述 (4)2.1 网络新媒体的定义与分类 (4)2.2 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历程 (4)2.3 网络新媒体行业的特征与影响 (4)第3章网络新媒体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 (5)3.1 全球网络新媒体市场规模分析 (5)3.2 我国网络新媒体市场规模分析 (5)3.3 行业增长趋势预测 (6)第4章网络新媒体行业产业链分析 (6)4.1 上游产业链分析 (6)4.2 中游产业链分析 (7)4.3 下游产业链分析 (7)第5章网络新媒体行业竞争格局与市场份额 (7)5.1 全球竞争格局分析 (7)5.2 我国竞争格局分析 (8)5.3 主要企业市场份额分析 (8)第6章网络新媒体行业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 (8)6.1 传统商业模式分析 (8)6.1.1 广告模式 (8)6.1.2 付费内容模式 (9)6.1.3 电商平台模式 (9)6.2 新型商业模式摸索 (9)6.2.1 社交电商模式 (9)6.2.2 短视频与直播模式 (9)6.2.3 内容付费粉丝经济模式 (9)6.3 盈利模式创新与实践 (9)6.3.1 数据驱动营销 (9)6.3.2 跨界合作 (9)6.3.3 品牌IP化 (9)6.3.4 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应用 (9)6.3.5 社区经济 (10)第7章网络新媒体行业内容创作与分发 (10)7.1 内容创作现状与发展趋势 (10)7.1.1 内容创作现状 (10)7.1.2 发展趋势 (10)7.2 内容分发渠道与策略 (10)7.2.1 内容分发渠道 (10)7.2.2 内容分发策略 (10)7.3 短视频与直播行业分析 (11)7.3.1 短视频行业分析 (11)7.3.2 直播行业分析 (11)第8章网络新媒体行业政策法规与监管 (11)8.1 国内外政策法规概述 (11)8.1.1 国际政策法规环境 (11)8.1.2 国内政策法规环境 (11)8.2 我国网络新媒体行业监管现状与趋势 (11)8.2.1 监管现状 (11)8.2.2 监管趋势 (12)8.3 行业合规性分析 (12)8.3.1 政策法规遵循情况 (12)8.3.2 监管要求落实情况 (12)8.3.3 行业合规性风险 (12)第9章网络新媒体行业技术创新与融合发展 (12)9.1 技术创新对行业的影响 (12)9.1.1 技术创新推动内容生产与传播模式的变革 (12)9.1.2 技术创新促进用户互动体验的优化 (12)9.1.3 技术创新助力行业监管与合规性提升 (12)9.2 主要技术应用分析 (12)9.2.1 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新媒体领域的应用 (12)9.2.1.1 内容个性化推荐 (12)9.2.1.2 智能语音与文字识别 (13)9.2.1.3 机器写作与编辑 (13)9.2.2 大数据技术在网络新媒体行业的应用 (13)9.2.2.1 用户行为分析与精准营销 (13)9.2.2.2 内容选题与评估 (13)9.2.2.3 广告投放优化 (13)9.2.3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在网络新媒体领域的应用 (13)9.2.3.1 新闻报道与现场体验 (13)9.2.3.2 娱乐内容创新 (13)9.2.3.3 教育与培训 (13)9.2.4 5G技术对网络新媒体行业的影响与机遇 (13)9.2.4.1 信息传播速度与效率的提升 (13)9.2.4.2 低延迟与高清晰度视频内容的普及 (13)9.2.4.3 物联网与新媒体的融合应用 (13)9.3 跨界融合发展趋势 (13)9.3.1 网络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13)9.3.1.1 内容与渠道的互补与整合 (13)9.3.1.2 业务模式创新与合作 (13)9.3.2 网络新媒体与科技产业的融合 (13)9.3.2.1 智能硬件与新媒体的联动 (13)9.3.2.2 互联网企业与科技巨头的合作布局 (13)9.3.3 网络新媒体与文化产业的其他领域融合 (13)9.3.3.1 影视、动漫、游戏等产业的联动发展 (13)9.3.3.2 文化创意产品与新媒体的融合创新 (13)9.3.4 网络新媒体与国际市场的融合 (13)9.3.4.1 国际化内容合作与传播 (13)9.3.4.2 跨国新媒体平台的竞争与合作态势 (13)第10章网络新媒体行业前景展望与建议 (13)10.1 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13)10.2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4)10.3 行业发展建议与策略 (14)第1章引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网络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方式,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途径和人们的生活习惯。
中国新媒体发展形势与趋势分析
中国新媒体发展形势与趋势分析一、前言新媒体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当下不可忽视的热点话题。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中国新媒体的发展也呈现出了多种不同的趋势和形势。
本文将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当前中国新媒体的发展形势与趋势。
二、发展形势1. 社交媒体的快速崛起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中国新媒体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国内的社交媒体平台本土化程度较高,主要包括微信、微博、抖音等。
这些平台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社交的主要场所,催生了众多网红经济和直播经济。
2. 科技的进步催生新媒体的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机、平板等便携设备的普及和网络速度的提升,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
以微信为例,其拥有超过10亿的用户数量,能够满足人们的交流需求,并在出行、支付、购物等方面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
3. 短视频的兴起短视频的兴起成为了新媒体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
抖音、快手等平台已经成为人们每天必看的内容之一,同时也孕育了众多的KOL和网红,推动了新媒体的商业变现。
三、发展趋势1. 媒体融合现象愈发明显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新媒体、传统媒体之间的界限愈发模糊。
传统媒体开始向新媒体领域转型,而新媒体也在向传统媒体一样扩大其传播范围和对话人群。
媒体之间的合作,可以推动资源共享、借力互补,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2. 用户体验日益重要随着用户选择的增多,用户体验愈发重要。
这也从另一方面推动新媒体在体验、交互、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用户喜欢的内容和体验,才能赢得流量和品牌忠诚度。
3. 重视内容的价值在新媒体的发展中,内容一直都是核心,优秀内容也是吸引用户的根本。
从媒体的角度来看,要产生优质的内容,就需要抓住用户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策划和生产。
同时,有了优秀的内容,新媒体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曝光和流量。
四、总结作为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的发展与变化日新月异。
从社交媒体的兴起,到短视频的风靡,再到媒体融合、用户体验以及内容价值的重视,新媒体已成为了推动信息传播、文化交流、商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新媒体大数据研究分析报告
新媒体大数据研究分析报告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新媒体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影响力迅速崛起,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
而大数据作为背后的支撑力量,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本报告将对新媒体大数据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旨在揭示其特点、应用、挑战以及未来趋势。
一、新媒体大数据的特点1、海量性新媒体平台每天产生的数据量巨大,涵盖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
这些数据来源广泛,包括用户的浏览记录、评论、分享、点赞等行为数据,以及内容创作者发布的各类信息。
2、多样性新媒体大数据不仅包含结构化数据,如用户的基本信息、发布内容的时间和类别等,还包括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本内容、图像特征、语音信息等。
这种多样性增加了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难度,但也为挖掘更有价值的信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3、高速性数据的产生和传播速度极快,尤其是在热点事件发生时,相关信息能够在瞬间传遍全球。
这要求新媒体平台和数据分析工具具备实时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便及时把握用户需求和市场动态。
4、价值密度低尽管新媒体大数据规模庞大,但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往往只占很小一部分。
需要通过有效的数据分析方法和技术,从海量的数据中筛选和提取出有意义的内容。
二、新媒体大数据的应用1、用户画像与精准营销通过对用户的行为数据和兴趣偏好进行分析,构建详细的用户画像。
企业可以根据这些画像,实现精准的广告投放和个性化推荐,提高营销效果和用户满意度。
2、内容创作与优化分析用户对不同类型内容的关注度和反馈,帮助内容创作者了解市场需求,创作出更符合用户口味的作品。
同时,还可以对已发布的内容进行优化,提高其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3、舆情监测与管理实时监测社交媒体上的舆论动态,及时发现潜在的危机和热点话题。
政府和企业可以据此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维护良好的形象和社会稳定。
4、市场趋势预测基于大数据的分析,预测新媒体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用户需求的变化,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三、新媒体大数据面临的挑战1、数据隐私与安全大量用户数据的收集和使用引发了隐私泄露的担忧。
年度报告:2023年社交媒体趋势与用户行为分析
年度报告:2023年社交媒体趋势与用户行为分析尊敬的领导和同事们:大家好!首先,我要感谢公司给予我这个机会撰写2023年度报告,回顾和分析社交媒体的趋势和用户行为。
此次报告旨在客观评估过去一年的工作情况,并提出未来的计划和目标。
一、社交媒体趋势分析2023年,社交媒体行业发展迅猛。
首先,在社交媒体平台的数量上,全球范围内增长迅速,用户数量也随之增加。
国内市场的竞争尤为激烈,各大平台纷纷升级优化服务,增强用户黏性。
其次,短视频形式持续火爆,创新的内容形式和互动方式吸引了大量用户,成为社交媒体的新宠。
再次,随着人们对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的关注度提升,用户对数据安全的要求日益严格,平台需要加强对用户信息的保护,提升用户体验。
二、用户行为分析1. 主动参与度增加: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主动参与度显著提高。
他们更倾向于寻找有价值、丰富和有趣的内容,而不再被被动消费所吸引。
因此,社交媒体平台应加强内容创作和优化,吸引更多用户参与互动。
2. 个性化需求上升:用户对个性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
他们渴望获得与自己兴趣相关的内容、与自己社交圈子相符的推荐以及个性化的购物体验。
因此,平台应加强用户画像的建立,并通过智能算法和机器学习技术,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3. 用户信任成为核心:在过去的一年中,用户对社交媒体平台的信任度受到了挑战。
因此,平台需要加强透明度,在信息披露和用户隐私方面做出努力,建立可信赖的品牌形象。
用户投诉和意见的反馈应予以重视,积极解决问题,树立良好的口碑。
三、未来计划与目标面对2023年社交媒体趋势及用户行为的变化,我们公司将积极应对,制定以下未来计划和目标:1. 深入研究用户需求:加强对用户行为和习惯的分析,挖掘用户潜在需求,优化产品和服务,满足用户需求。
2. 提升内容质量:加强用户参与度,拓展内容创作者队伍,提升内容质量和多样性,满足用户对多样化、有价值的内容的需求。
3. 加强数据安全:增加对用户数据的保护力度,完善隐私政策和数据使用规定,加强用户信息安全管理,提升用户对平台的信任度。
新媒体的价值与现状分析
新媒体的价值与现状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在线媒体的形式不断创新,从最初的论坛、博客,到现在的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直播平台等,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平台。
其价值与现状也日渐凸显。
一、新媒体的价值1.1 民主的传播方式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可以为每个人提供传递信息和表达意见的平台,也就是说,它跨越了传统媒体的传播门槛,让所有人都参与到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当中。
这也为民主的传播方式提供了一个更开放、更自由、更民主的基础,承载着维护公共利益的使命。
1.2 市场推广的新载体在商业方面,新媒体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强大的营销平台。
由于数据精准、用户粘性强,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企业广告推广、品牌建设等市场活动的首选之一,既提高了企业市场的竞争力,又提升了用户体验。
1.3 信息的快速传播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可以将信息传递的速度提升到最快,信息更为精简、简洁,具有更强的时效性和适应性,使得人们可以更加及时地了解社会热点、行业动态、政策变化等信息,并且可以及时进行互动、反馈和讨论,从而让用户更加快速地获取最新的信息。
二、新媒体的现状2.1 广告营销的依赖当下,新媒体绝大部分的盈利方式仍然是广告营销,这也使得新媒体对广告的依赖程度较高,面临很多的业务风险。
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媒体推送内容的质量和权威性。
2.2 用户粘性减弱新媒体的普及率已经很高,但是用户使用频率却并不稳定,用户参与度的快速减弱也给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挑战。
同时,虚假信息、劣质内容、信息泛滥等问题也逐渐浮现,令人捉襟见肘。
2.3 管理和监管的缺失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大大增强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但也给新媒体平台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带来了很多挑战。
目前,新媒体平台还缺乏一套有效的管理和监管体系,如何合理规范新媒体的运作,尤其是涉及到政治、民生等方面时,时刻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新媒体发展的几点建议3.1 提高内容质量新媒体平台应加强对内容的质量控制,优化用户体验,并及时清理低质量、虚假信息等不良内容,提升用户粘性和活跃度。
以内容为驱动的社交网络用户行为分析
以内容为驱动的社交网络用户行为分析随着社交网络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用户行为也在不断演变。
从最初简单的聊天、发表状态,到现在的短视频、直播等新型内容,社交网络也在逐步从社交平台转向内容平台。
以内容为驱动的社交网络用户行为分析,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一问题,并从数据、用户、品牌等不同角度进行剖析。
一、数据方面从数据方面来分析社交媒体用户的行为,可以得到一些有趣的结论。
在研究中发现,用户最爱互动、分享、评论的内容类型是视频、图片和漫画。
因为这些内容类型在传递信息、感受情感、表达自我等方面更加生动、直观。
让人们能更直观地了解、认同、分享或反馈。
二、用户方面用户行为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由用户的兴趣、观念和价值观念等决定。
在社交媒体上,用户行为的形式化有关注、点赞、评论等社交行为,在这些形式化行为之外还衍生了一些非形式化的行为模式,如水军、刷量等等。
当然,这些行为模式本质上是属于不规范、不道德的行为方式,但是在使用社交网络时还是要相当谨慎的。
与此同时,内容也是用户选择社交网络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旦能够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就可以激发他们的激情和互动,从而提高用户的参与度。
三、品牌方面品牌在社交媒体上的影响力非常之大,无论是打造品牌形象,还是进行品牌营销,都是极为关键的过程。
对于企业而言,品牌不仅是生产资料,更是价值的提升。
社交媒体上的品牌围绕着内容为驱动,利用独特的内容,以吸引目标客户的注意力和兴趣,创造品牌影响力。
同时,企业能够利用社交媒体对客户进行便捷的关注、成长和沟通。
综上所述,以内容为驱动的社交网络用户行为分析,是当前社交媒体研究中的焦点问题。
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内容在社交网络上的作用,能够为企业及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运营提供参考,以期达到更好的社交效果和用户体验。
新媒体用户分析报告
旅行预订 131.43 虚拟形象 74.33
金融厂商 129.30 网吧联盟 74.47
房产资讯 127.95
贺卡
77.89
家装资讯 125.53
动漫
78.46
网上冲印 123.11 流量统计
78.7
IT论坛
122.73 视频搜索 81.74
旅游资讯 120.33 音乐综合 82.26
网上银行 119.11
网上购物
99
网上交友
95
网上招聘
100
音乐网站
94
银行支付
116
综合门户
101
企业白领
107 100 117 86 137 105 132 94 81 101 100 111 82 119 100
职业女性
104 91 101 83 119 103 110 62 78 107 89 107 94 111 100
85.52
财经资讯 110.13 P2P流媒体 86.23
亲子
110.10
小游戏
86.39
A网站频道内容对细分用户影响力评价
再思考。。。
仅凭基本属性细分用户是否可以满足广告主进行网上整合 营销?
广告主在网络营销过程中不单考虑媒介组合 针对不同个性的人群广告创意的切入点也不尽相同
再思考。。。
只看不买 看了就买
份额(%) 6.8%
8.6%
10.2%
11.9%
13.8%
2005-2009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份额(亿元)
09Q2网络广告市场回暖 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2007Q2-2009Q2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
通过网民行为研究优化营销策略
现在广告主关注哪些问题?
新媒体用户分析报告PPT课件
用户期望通过新媒体与他人交流、 分享观点,对于社交功能的需求 较高。
用户希望新媒体平台能够根据个 人喜好推荐相关内容,提高用户 体验。
用户忠诚度与留存率
忠诚度
用户对于新媒体平台的忠诚度取决于平台的内容质量、用户体验和品牌形象等多 个因素。
留存率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具有较高留存率的用户通常具有更高的活跃度和消费意 愿。
短视频平台
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凭借其便捷的观看方式 和丰富的内容形式吸引了大量用户,成为新媒体 时代的重要传播力量。
在线直播
直播平台如斗鱼、虎牙等通过实时互动、高清画 质等特点吸引了大量观众,成为新媒体娱乐的重 要形式。
新媒体技术对行业的影响与变革
内容形式创新
01
新媒体技术推动内容形式的多样化,如短视频、直播、VR/AR
用户使用习惯与偏好
使用习惯
用户倾向于通过移动端设备访问新媒 体内容,使用时间主要集中在晚上和 周末。
偏好内容
用户更喜欢图文、视频、音频等多媒 体内容,尤其是与生活、娱乐、科技 等相关的内容。
用户需求与期望
01
信息获取
社交互动
02
03
个性化需求
用户希望通过新媒体获取更快速、 更全面的信息,对于新闻、天气、 交通等信息需求较大。
内容创作
优质内容是吸引用户的关键,新媒体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内容创作和审 核,提高内容质量和多样性,满足用户需求。
跨界合作
新媒体企业可以与其他产业进行跨界合作,拓展业务范围和市场空间, 实现互利共赢。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4
新媒体内容分析
新媒体时代媒体的可信度分析以中国网民为对象的实证研究
新媒体时代媒体的可信度分析以中国网民为对象的实证研究1. 本文概述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已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主导力量。
在这个背景下,媒体的可信度问题变得尤为突出。
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时代下媒体的可信度,特别是针对中国网民的实证研究。
本文将回顾新媒体发展的背景和媒体可信度的重要性,明确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接着,我们将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影响媒体可信度的各种因素,包括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以及受众的媒介素养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研究方法,包括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过程。
我们将基于实证研究结果,讨论新媒体时代下提高媒体可信度的策略,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新媒体环境下媒体可信度的现状和挑战,也为媒体从业者、政策制定者和公众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2. 文献综述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媒体的可信度成为了学界、业界乃至公众关注的焦点。
新媒体,如社交媒体、博客、新闻聚合平台等,以其快速、便捷、互动性强的特点,迅速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格局。
但与此同时,新媒体的可信度问题也日益凸显,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
早期的研究多关注传统媒体的可信度,如报纸、电视、广播等。
这些研究通常基于特定的理论框架,如媒介依赖理论、受众认知理论等,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探究媒体可信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受众行为的关系。
这些研究普遍认为,媒体的可信度与受众的信任度、满意度、忠诚度等密切相关。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新媒体的可信度问题。
这些研究不仅延续了传统媒体可信度的研究框架,还针对新媒体的特点,提出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例如,有学者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探讨了新媒体时代信息源的可信度问题有学者从受众认知的角度,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受众对信息真实性的判断标准还有学者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新媒体时代媒体可信度与受众行为的关系。
在中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媒体可信度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网络与新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与行为的影响
网络与新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与行为的影响网络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得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和广泛。
然而,网络和新媒体的普及也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网络与新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与行为的影响,并对其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分析。
一、对价值观的影响1. 扩大信息渠道网络与新媒体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广阔的信息渠道,他们能够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知识和文化,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通过网络和新媒体,青少年可以了解到不同的观点和价值观,从而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估产生影响。
2. 强调个体主义在网络和新媒体的影响下,青少年更加强调自我表达和个体主义。
他们通过社交媒体展示自己的生活和观点,追求个人独特性和个体权益。
这样的影响可能导致一些青少年过度追求自我满足,缺乏对他人和社会的关心和责任感。
3. 模仿和跟从网络和新媒体为青少年提供了大量的榜样和模板,他们容易被一些具有影响力的人物或社群所吸引,进而模仿和跟从他们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
这种模仿和跟从的现象可能导致一些青少年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对自己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二、对行为的影响1. 媒体暴力的影响网络和新媒体中大量存在着媒体暴力的内容,如电子游戏暴力场景、虚拟社交平台上谩骂和攻击言论等。
这些暴力内容可能对青少年的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他们对暴力行为产生模仿和认同,增加冲动行为和攻击性行为的可能性。
2. 社交媒体的社交行为网络和新媒体平台的普及,使得青少年更容易沉迷于虚拟社交,并且在社交媒体上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这种方式的社交行为可能导致青少年陷入社交焦虑、沉迷于虚拟社交而忽视现实世界的人际关系。
3.信息过载与焦虑网络和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给青少年带来了信息过载和焦虑。
信息过载使得他们产生选择困难,并容易受到不真实信息的影响。
焦虑和不安情绪可能由于社交媒体上的压力、比较和评判造成,进而影响他们的行为和心理健康。
综上所述,网络与新媒体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媒体用户研究观后感
新媒体用户研究观后感新媒体用户研究,是一门关于人类与新媒体之间的互动关系的学科。
通过对用户行为、用户体验和用户需求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提升新媒体的应用价值和用户满意度。
在观看了关于新媒体用户研究的学习资料后,我产生了以下几点观后感。
首先,新媒体用户研究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如今,新媒体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通过社交媒体、移动应用、在线购物等方式与新媒体进行着密切的互动。
因此,深入了解用户对新媒体的使用习惯、行为指标以及用户需求,对于提升用户体验、提高产品收益以及向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都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新媒体用户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
新媒体用户研究不仅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和传播学等学科的知识,还包括数据分析、市场研究和用户体验设计等技能的综合运用。
这需要研究人员具备多样化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够全面、准确地了解用户需求,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和策略规划。
再次,新媒体用户研究需要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在学习资料中,我了解到了一些常用的新媒体用户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观察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收集、分析和解释用户行为和态度方面的数据。
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才能够获得有说服力的研究结果,并为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提供有力的支持。
最后,新媒体用户研究需要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新媒体用户研究并不仅仅是为了研究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实际的产品设计和运营中。
优化用户体验、提升产品价值,才是新媒体用户研究的最终目标。
因此,研究人员需要与产品设计师、市场营销人员和技术人员等多个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紧密的合作,共同推动新媒体用户研究的应用和发展。
总之,新媒体用户研究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提升用户体验、优化产品设计非常关键。
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才能够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预测用户行为,并为产品的开发和运营提供有力的支持。
我相信,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新媒体用户研究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新媒体体验。
互联网新媒体中的用户行为分析与预测
互联网新媒体中的用户行为分析与预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新媒体来获取信息、娱乐、社交等。
而随之而来的是对用户行为的数据分析和预测,这为企业和广告商提供了宝贵的市场营销资源。
一、用户行为分析的意义互联网新媒体中,用户的行为是形形色色的,如点击量、浏览量、评论数等。
这些行为数据蕴含着极大的市场营销价值。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企业和广告商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目标受众,从而提高其营销效果。
例如,通过分析某个视频的观看量和评论数,我们可以了解用户对该视频的评价如何,从而更好地推出类似视频以满足用户需求。
同样,通过分析社交网络上用户的行为,如点赞、分享、评论等,我们可以了解用户所关注的内容,并更有针对性地制定营销方案。
二、用户行为分析的方法1. 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提取网页浏览日志:在网站架构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将网站的记录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
这样可以方便地获取浏览量、跳出率等数据。
收集 Cookie:通过 JavaScript 记录访客数据,并将其储存到Cookie 中。
这里的数据包括打开页面的时间、停留时间等。
2. 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关联分析、分类分析、聚类分析等。
随着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新的数据分析方法也逐渐出现并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深度学习的出现使得人们能够更加准确地对用户行为进行分类和预测。
通过对浏览记录和用户信息的整合,我们可以运用深度学习算法来预测用户的消费偏好、行为轨迹等,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加智能化的市场营销方案。
三、用户行为预测的挑战和未来1. 数据时效性互联网新媒体更新换代非常迅速,随着新的技术和平台的出现,用户行为的数据分析和预测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优化。
只有保持时效性,才能准确预测用户行为。
2. 大数据处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用户行为数据已经变得异常庞大。
如何处理这么庞大的数据是一个挑战。
企业和机构需要有强大的大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才能将数据分析和预测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新媒体平台的价值与影响力分析
新媒体平台的价值与影响力分析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平台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
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的格局,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价值和影响力两个方面对新媒体平台进行分析。
一、新媒体平台的价值1. 提供多元化的信息资源新媒体平台汇集了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
用户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获取到丰富多样的信息,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用户。
这种多元化的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储备。
2. 打破传统媒体的时空限制传统媒体的传播受到时空限制,而新媒体平台则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传播。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随时访问新媒体平台,获取最新的资讯。
这种便捷的传播方式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递效率,使得用户可以更加及时地了解到社会动态。
3. 实现用户与内容的互动新媒体平台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用户与内容之间的桥梁。
用户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与内容进行互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这种互动性质的存在,使得用户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对象,而是可以主动参与到信息的创造和传播中去。
4. 促进社会交流与合作新媒体平台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广泛的社交平台,使得用户可以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和合作。
通过新媒体平台,用户可以结识到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见解。
这种社交交流的机会有助于促进社会的融合与发展。
二、新媒体平台的影响力1. 影响舆论和公众意见新媒体平台成为了公众表达意见和观点的重要渠道。
通过新媒体平台,用户可以迅速传播自己的声音,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讨论。
一些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往往在新媒体平台上引发热议,进而影响舆论和公众意见的形成。
2. 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新媒体平台为广大民众提供了一个发声的平台,使得他们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诉求。
通过新媒体平台,一些社会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社交网络中的用户行为分析
社交网络中的用户行为分析第一章:引言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这个大家庭,从而使得社交网络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社交网络中,每一个用户都有着自己的行为规律,这些行为规律不仅代表着用户的兴趣爱好,也反映了用户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心态。
因此,对于社交网络中用户行为的分析和研究,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用户和社交网络,也能够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商业信息和决策支持。
本文主要针对社交网络中用户行为的分析进行探讨。
首先,将介绍社交网络,包括定义、类型和功能。
其次,将讨论社交网络中用户的行为特点,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
最后,将总结一些常见的社交网络分析方法,并探讨其应用前景。
第二章:社交网络概述社交网络是指一个由许多人组成的、相互联系的网络系统。
在这个网络中,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个人信息和社交关系,并通过这些关系与其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的社交网络:1. 媒体社交网络:包括微博、博客等各种形式的社交媒体。
2. 个人社交网络:像Facebook、LinkedIn,其中用户可以建立个人资料、与朋友分享照片、视频以及其他信息等。
3. 专业社交网络:如Stack Overflow和GitHub,用于专业人士在选择他们的职业、学习和研究领域方面进行社交。
社交网络的主要功能包括:人际交往、推广、减压、娱乐、知识共享等。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使用社交网络与他人进行交流和社交,这产生了庞大的数据资源。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可以得出很多有价值的结论。
第三章:现有社交网络中用户的行为特点在社交网络中,用户的行为特点包括了如下几个方面。
1. 时间性: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和场景下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
2. 行为多样性:用户的行为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分享、转发、点评、点赞、私信、搜索等。
3. 网络结构:用户的行为受到了人际关系的影响,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会产生不同的行为。
4. 种类多样:用户不断创造新的行为模式,以此满足自己不断变化的需求和目标。
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模式和价值
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模式和价值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新闻传播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去仅仅局限于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逐渐向着网站、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多种媒介进行了扩展,给新闻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广阔的空间。
这就需要对互联网时代下新闻传播模式和价值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一、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模式1.去中心化传播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模式从原来的传统媒体集中传播变成了去中心化传播。
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自身的控制有限,只能通过选题和编排的方式来影响读者,但是随着个人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出现,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声平台,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被逐渐削弱。
2.多元化传播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闻传播途径已经不仅仅是电视、广播和报纸了,新兴的网络传媒对于新闻的传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手机APP、微博、微信等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常用工具。
网络传媒的兴起,改变了传统媒体传播时的单向传播方式,网络传媒的公众化和互动性质也使得它更具有受众吸引力。
3.分众化传播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还表现出了更高的分众化。
传统新闻讲究的是覆盖广泛、发布渠道多,而互联网时代却更注重与读者建立连接,通过推送新闻、社交网络等手段,向读者提供更加分众化的偏好新闻服务。
二、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的价值1.社会监督力量的增强早在互联网没有普及的年代,新闻传播已经被视为社会监督的重要力量,而在现代社会,它的价值更加凸显。
通过网络媒介、自媒体、群体聚集等行为,新闻传播对于一系列问题进行监督和曝光,帮助媒体和公众更好地了解和解决当下的各种问题。
2.媒体的服务价值提高在新闻传播的多样性和分众化的过程中,媒体也得以提高其服务价值。
对于受众,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方式可以为其提供更多元化和更加深入的信息,帮助其了解更多的信息和思想,从而成为了人们学习、娱乐、获取信息的首选工具。
3.信息获取渠道的多元化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主要以报纸、电视、广播出版为主,面对实时变化的新闻,传统媒体无法满足"第一时间"的要求。
新媒体用户分析报告
新媒体用户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新媒体用户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特点和行为习惯。
通过对用户的分析,我们可以为新媒体平台的运营和营销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支持,以及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改进方案。
2. 用户画像2.1 年龄分布根据数据分析显示,新媒体用户的年龄分布较为广泛,主要集中在25岁至35岁之间的年轻人群体。
这一群体通常对新鲜事物和时尚潮流较为感兴趣,他们对于新媒体平台上的内容有较高的接受度,并且更愿意与他人分享和互动。
2.2 性别比例在新媒体用户中,男性和女性的比例相对均衡,没有明显的性别偏好。
这意味着在运营和推广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满足不同性别用户的需求,以便更好地吸引和留住用户。
2.3 兴趣爱好通过对用户兴趣爱好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新媒体用户对于娱乐、健康、旅游和科技等领域的内容较为感兴趣。
针对这些兴趣点,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的内容和活动,以吸引用户的关注和参与度。
3. 用户行为分析3.1 使用时长根据数据统计,新媒体用户每天平均使用时间约为2小时。
这表明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用户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用户倾向于在碎片化时间里随时随地浏览和获取信息。
3.2 使用渠道新媒体用户主要通过手机客户端和电脑网页进行访问和使用。
其中,手机客户端的使用频率相对较高,占总使用量的70%以上。
这说明新媒体平台应该注重手机端的用户体验和功能优化。
3.3 互动行为用户的互动行为在新媒体平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用户通常通过点赞、评论、分享等方式与平台上的内容进行互动。
我们可以通过提供有趣的内容和互动机制,增加用户的活跃度和粘性。
4. 用户需求分析4.1 信息获取新媒体用户对于获取各类信息的需求较为强烈,包括新闻资讯、生活常识、健康养生等。
针对这些需求,我们应该提供高质量、有深度的内容,以满足用户对于信息的渴求。
4.2 个性化推荐用户希望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求,获得个性化的推荐内容。
通过分析用户的浏览记录和兴趣标签,我们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符合其喜好的推荐内容,从而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1944
11.1% 11.0%
9.6%
9.6%
8.7% 6.1% 5.3% 3.7% 3.5% 2.8% 3.9% 1.2%
家 庭 主 妇
1.6%
待 业 人 员
1.1%
军 人 警 察
1.0%
企 业 高 层 管 理 人 员 ( 总 其 他
公 务 员 事 业 单 位 职 员
专 业 人 士 纪 医 教 生 师 律 师 文 体 经 / )
中国新闻网 媒体价值研究及用户行为分析
目录
研究背景不目标 用户基本属性 用户网站使用情况 用户媒体接触习惯 用户消费能力 用户广告接受情况 用户生活特征
分析结果总结
研究背景不目标
研究背景
中国新闻网秉承中新社"国际视觊+亲和力"的报道风格,新闻资讯内容 准确、丰富、时效强、文风轻松活泼,受到广大网友,特别是公务员、 新闻界、文化界和商界与业人士的欢迎。 中国新闻网已发展成为知名的中文新闻门户网站,也是全球互联网中 文新闻资讯最重要的原创内容供应商。中国新闻网面向广大网民和网 络媒体,快速、准确地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多样化的资讯朋务。
研究背景不目标 用户基本属性 用户网站使用情况 用户媒体接触习惯 用户消费能力 用户广告接受情况 用户生活特征
分析结果总结
用户网站访问情况
中国新闻网忠诚用户多,最为关注新闻资讯,因此新闻频道的关注度最高
资讯关注类别集中:几乎全部中国新闻网用户最关注的资讯类别都是“新闻资讯”;
生活/饮食/健庩和财经/体育资讯的关注度也在四成以上 用户忠诚度高、黏性强:近八成的用户已关注中国新闻网超过一年时间,每周至少登 陆中国新闻网两次,每次停留时间在15分钟以上 对新闻、财经、社区频道接受度高:接近100%的用户经常浏览新闻频道;用户最经常 浏览的前三位频道是新闻、财经和社匙频道 新闻和社区频道用户职业结构丌同:中国新闻网新闻和社匙频道用户均以公务员/事业 卑位职员为主,而社匙频道更受“企业一般管理人员”的欢迎
用户学历分布
N=2499 其他(离 硕士及以 上4.2% 异、丧偶 等)1.8%
用户婚姻状况
N=2499 恋爱中,
卑身 17.6%
1-2年内没
有打算结 婚4.2% 结婚筹划
18.5% 大学本科 39.9% 已婚有孩
中,1-2年 内计划结 婚4.0% 已婚无孩 子5.0%
与科
29.3%
子67.4%
基本属性—职业、行业
企 业 一 般 管 管 理 等 人 ) 员 ( 经 理 主
国 有 企 业 通 集 员 体 工 所 有 制 企 业 普
私 营 企 业 普 通 员 工
私 营 业 主 自 有 业 者
企 业 中 层 管 理 人 员 ( 总 监 等 )
学 生
外 资 合 资 企 业 普 通 员 工
农民
自 由 职 业 者 ( 作 家 , 画 家 等 )
N=2499 91.9%
用户访问情况—时间
一年以上的老用户多,一年以下的新用户少,77.7%的用户关注中国新闻网已超一年,中国新闻网已 经具有一定的用户基础和忠诚度,应加强市场宣传拓展新用户。
用户开始关注中国新闻网的时间
十年前 五到十年(包括十年) 两到五年(包括五年) 一到两年(包括两年) 半年到一年(包括一年) 三个月到半年(包括半年) 一到三个月(包括三个月) 刚刚几个星期戒者更短的时间 3.2% 4.0% 6.6% 8.6% 19.1% 11.8%
2.3%
1.4%
1.3%
1.6%
0.3%
新闻
财经
社匙
文化
电影
图片
台湾
房产
娱乐
能源
体育
视频
港澳
华人
侨网
华教
其他
新闻、社匙频道—频次交叉分析
用户对“新闻”、“社区”频道的黏性较高: 用户对新闻、社区频道的使用频率主要集中在每天1次的水平,使用频率较高。
用户新闻、社区频道使用频率分布
新闻 社匙
N=1987
国 有 企 业 通 集 员 体 工 所 有 制 企 业 普
私 营 企 业 普 通 员 工
私 营 业 主 自 有 业 者
企 业 中 层 管 理 人 员 ( 总 监 等 )
学 生
自 由 职 业 者 ( 作 家 , 画 家 等 )
外 资 合 资 企 业 普 通 员 工
农民
/
/
/
裁 总 经 理 等 )
/
/
\
基本属性—性别、年龄
中国新闻网用户以30岁以上、成年男性为主体: 男女比例:男性用户占77.3%,女性用户占22.7%; 年龄分布:30岁以上的用户比例达到67.3%,具有一定经济基础。
用户性别分布
N=2499 40岁以上
用户年龄分布
N=2499 37.1%
女 22.7% 男 77.3%
36~40岁
用户职业集中:近二成用户为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员,其次是与业人士; 用户行业较为集中: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任职的用户比例最高,达到13.5%,制造业(轻 工业)、教育/科研的任职比例也在10%以上。
用户职业分布
公务员/事业卑位职员 与业人士 (匚生/律师/文体/经纪/教师) 私营企业普通员工 企业一般管理人员(经理\主管等) 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普通员工 私营业主/自有业者 学生 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总监等) 外资/合资企业普通员工 待业人员 农民 自由职业者(作家,画家等) 家庨主妇
频繁(每周4-5次) 经常(每周2-3次) 有时(每周1次) 偶尔(每月2-3次) 偶然(每月1次) 碰巧(平均每月丌足1次) 5.4% 3.4% 5.1% 9.5% 11.5% 4.0% 8.4%
N=2499
用户最近半年每次浏览中国新闻网时长 N=2499
3小时以上 2-3小时 1-2小时 2.3% 1.6% 9.4% 24.1% 36.7% 21.8% 4.2%
分析结果总结
用户基本属性
中国新闻网用户“成熟稳重”:30岁以上、已婚、男性为主体
性别:男性用户为主 年龄:近七成用户年龄在30岁以上 婚姻:超七成用户为已婚群体 学历:用户学历层次较高,受过高等教育的用户占到七成以上 职业:职业分布以公务员/事业卑位职员为主,其次是与业人士 行业:在政府机关/事业卑位/社会团体仸职的用户比例最高,其次是制造业(轻工业) 和教育/科研 地域:分布集中在广东、山东、江苏等发达省仹
/
/
/
裁 总 经 理 等 )
/
/
\
( / / /
CEO\
\
社匙频道—职业交叉分析
从用户职业来看,“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员”、“企业一般管理人员”和“与业人士”是浏览社区频道 的主要人群; 社区频道更受“企业一般管理人员”欢迎,所占比例仅次亍“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员”。
社区频道用户职业分布
19.1% 14.1% 11.4% 10.3% 8.4% 7.9%
基本属性—地匙
中国新闻网在发达省份最具影响力:广东、山东、江苏为中国新闻网用户最集中的省份。
用户地区分布
广东 山东 江苏 北京 浙江 河北 河南 上海 安徽 福建 其他省仹 9.5% 9.1% 8.3% 7.2%
N=2499
6.6%
5.9% 5.3% 5.2% 4.2% 4.0% 34.9%
目录
( / /
CEO\
\
/
品牌印象
用户对中国新闻网喜爱度高,认为中国新闻网时效性强、丰富、可信
中国新闻网品牌形象:用户普遍认为中国新闻网“时效性强”、“丰富”、“可 信”、“内容准确”、“国际化”和“公平公正” 中国新闻网喜爱度:83.8%的用户表示喜爱中国新闻网 喜爱原因是网站内容丰富、实用、原创:“新闻/图片丰富”、“信息贴近日常生活,
28.3%
24.3%
30-60分钟 15-30分钟 5-15分钟 平均每次丌足5分钟
用户访问情况—频道
用户经常浏览的是新闻频道;用户经常浏览率接近100%,远远高亍其他频道; 用户最经常浏览的频道依次是“新闻”、“财经”和“社区”频道,“新闻”频道用户黏性最高,达到 71.3%。
用户中国新闻网频道浏览习惯
232 190
12 38 碰 巧 ( 平 均 每 月 不 足 次 )
14 35 偶 然 ( 每 月 次 )
21 70 偶 尔 ( 每 月 次 )
73 158 有 时 ( 每 周 次 )
473
107 246
641
82 199 40 84 依 存 ( 每 天 次 以 上 )
经 常 ( 每 周 次 )
频 繁 ( 每 周 次 )
浏览习惯—关注资讯
中国新闻网用户最关注的资讯类别是新闻资讯; 生活/饮食/健康和财经/体育资讯也是深受中国新闻网用户关注的资讯类别,关注度均在四成以上。
用户平时关注资讯类别
新闻资讯 生活/饮食/健庩 财经/体育资讯 军事/校园 娱乐/影视/音乐 读书/文化 科技/IT/手机数码 教育/育儿 汽车房产 旅游出行 视频分享/资讯 女性/时尚/星座 招聘求职 劢漫/游戏 46.1% 40.3% 37.5% 36.1% 33.9% 30.5% 26.4% 25.4% 21.5% 17.3% 14.9% 13.9% 9.3%
习 惯 ( 每 天 次 )
迷 恋 ( 每 天 次 )
5
2-3
2-3
4-5
1-5
1
1
1
1
新闻频道—职业交叉分析
从用户职业来看,“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员”是浏览新闻频道的主要人群,比例达到20%,远远高亍其 他职业用户; 其次是“与业人士”和“企业一般管理人员”,比例也在1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