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_大草蔻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合集下载

中药学_大草乌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药学_大草乌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生态环境: 1.生于海拔2100-2500m的山地灌木丛2.中 生于海拔3200m的山地。
资源分布:1.分布于四川会理、贵州西部 和云南中部。
2.分布于四川普格,云南东北部。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草乌
性状鉴别:
黄草乌;根圆锥形,有时末端稍弯曲,长 5-15cm,直径1-2.5cm。表面深褐色,具 多数皱褐或纵沟纹。质坚硬,能折断,断 面淡黄色,粉性,老根略带纤维性。
谢谢!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草乌
原始形态:
花梗均无毛;苞片叶状;花梗长2-4cm; 小苞片生花梗中部,线形,长3.5-4.5cm, 无毛。花两性,近两侧对称;花萼5,花 部,线形,长3.5-4.5cm,无毛。花两性, 近两侧对称;花萼5,花瓣状,上萼片高 盔形,高约1.6cm,下缘长1.5-1.8cm,外 缘近垂直,与下缘形成不明显
大草乌 中医药用价值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草乌>>>
名称:大草乌 别名:昆明堵喇、草乌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草乌
原始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选》 引自:《中华本草》。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草乌
药材基源:
为毛茛科植物黄草乌和膝瓣乌头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conitum vilmorinianum Kom.[A.mairei Levl.]2.Aconitum geniculatum Fletcher et Lauener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草乌
原始形态:
毛;花瓣2,唇长约6mm,微凹,距长约 3mm,向后弯曲,无毛;雄蕊多数,花丝 全缘或有2枚小齿,无毛;心皮5,无毛或 上部疏生短毛。莴葖果,长1.6-1.8cm, 无尾。种子多数,三棱形,长约3mm,只 在一面密生横膜翅。花期8-9月,果期910月。

全草类中药(1)PPT课件

全草类中药(1)PPT课件
❖ ①表皮(无周皮)。
❖ ②有多数无限外 韧型维管束,射 线宽(木本植物几 乎看不出)。
❖ ③髓部较大, 甚至成为空洞。
❖ 3、显微鉴定: ❖ 茎:(2)单子叶植物 ❖ ①表皮:仅1-2层。保护组织(毛茸、腊被)
较少。 ❖ ②散生多数有限外韧型维管束。 ❖ ③无髓部。
❖ 叶(如:穿心莲)
❖ 4、理化鉴定:
❖ 种子: 2粒
1粒
中 多 1.5-3mm 2-6cm 细而浅 3裂, 钝△形 先端锐尖 3粒
丽江麻黄 多
1.5-4mm 2-6cm 粗深 2裂, 锐△形
1-2粒
木贼麻黄
❖ 【显微鉴别】
❖ 1、草麻黄茎横切面: 类圆形,边缘呈波状 凹凸。
❖ (1)表皮细胞类方形, 外壁厚。两棱线间有 下陷气孔(裸子植物 气孔特征),保卫细 胞壁木化。
❖ 【来源】
麻黄
❖ 麻黄科植物草
麻 黄 Ephedra
sinica 、 木 贼
麻 黄 E.
equisetina 及 中 麻 黄 E.
intermedia 的 草质茎。
❖ 【性状鉴别】
❖ 1、草麻黄
❖ (1)圆柱形,表面 具纵棱,黄绿色。
❖ (2)节明显,叶为 膜质鳞片状。
❖ (3)质轻脆易折断, 折断时有粉尘飞 出。
❖ 断面: 外侧: 黄绿色,纤维 性强。
❖ 髓部:暗红 棕色,粉性。
❖ (4)气微香, 味微苦涩。
❖ 2、几种麻黄的区别:



❖ 分枝:


❖ 直径: 1-2mm
1-1.5mm
❖ 节间长短: 2-6cm
1-3cm
❖ 表面纵棱: 细而浅
细而浅

草豆蔻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草豆蔻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草豆蔻药材名称:草豆蔻拼音名称:CAODOUKOU别名:豆蔻、草扣、草蔻、草蔻仁、大果砂仁、大红扣、哥架、假麻树、蔻仁、偶子、野姜科属: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

产地:生于林缘、灌丛或山坡草丛中。

主产广东、台湾、海南、广西。

性味:[性味、归经]辛,温。

归脾、胃经。

功效:燥湿行气,温胃止呕。

中成药:共有36种中成药使用草豆蔻:闽东建曲复方大黄酊复方龙胆酊紫蔻丸白蔻调中丸调肝和胃丸消食健脾丸复方草豆蔻酊人丹健胃片等。

应用:1、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

本品性味辛温,气味芳香,而温燥之性较强,功能燥湿行气,可用于湿阻脾胃之脘腹胀满,尤以寒湿偏盛者为宜,常与川、仆砂仁、陈皮等配合应用。

2、用于寒湿呕吐。

本品辛温散寒,专入脾胃,又能温中止呕,用治寒湿郁滞呕吐,常与半夏、生姜等配伍应用。

若是寒湿脚气兼有呕吐者可配吴茱萸、槟榔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汤,3~6G,入散剂较佳。

入汤剂宜后下。

注意事项:阴虚血少,津液不足,无寒湿者忌服。

采收加工:8~9月果实由绿变黄时采收,晒至八九成干,除去果皮,将种子团晒干。

炮制工艺:除去杂质。

用时捣碎。

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含挥发油,油中含桉油精、A-蛇麻烯、反-麝子油醇等,并含豆蔻素、山姜素和皂甙。

2、药理作用:草豆蔻煎剂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及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对豚鼠离体肠管低浓度呈现兴奋作用,高浓度为抑制作用。

挥发油对离体肠管有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治疗急性泄泻:苍术、厚朴、枳实各10~20G,炒莱菔子、炒山楂、炒神曲、茯苓各30G,陈皮、半夏、木香、草蔻各6~15G,羌活、桂枝、防风各6~12G,黄连3~6G,甘草6G。

水煎服。

治疗92例,全部病例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消失而愈,服药最少1剂,最多3剂。

〔陕西中医1991;12(3):129〕茶疗食谱:草果豆蔻煲乌骨鸡[材料]乌骨鸡500克、草果5克、草豆蔻5克、盐2克、味精1克。

[做法]将乌骨鸡宰杀洗净。

中药学_甘草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药学_甘草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甘草 中医药用价值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甘草>>>
名称:甘草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甘草
引自:《中国药典》。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甘草
药材基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a Bat. 或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 的干燥根。春、 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胀果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甘草
性状鉴别:
甘草:根及根茎木质粗壮,有的分枝,外 皮粗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质坚硬,木 质纤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
光果甘草:根及根茎质地较坚实,有的分 枝,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孔细而不 明显。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甘草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甘草
性味: 甘,平。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甘草
归经: 归心、肺、脾、胃经 。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甘草
功能主治: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 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 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 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甘草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甘草
相关疾病症状:
九窍、温中、温中下气、五劳七伤、下气、 泻火、泻火解毒、心悸、咽喉肿痛、腰痛、 癔病、益精、益气、益气补中、痈疮、痈 疖、痈疖肿毒、痈疽、痈疽疮疡、痈肿疮 毒、长肌肉、胀满、壮筋骨。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甘草
注意事项: 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同用。
中药材:甘草药用价值详解>>>

中药学_大活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药学_大活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活
原始形态:
无毛。夏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直径1030cm,花序梗长5-20cm;伞辐5-10条,线 状披针形;花白色;无萼齿;花瓣倒卵形, 先端内凹;花柱基短圆锥状,果实长圆形 至卵圆形,黄棕色,有时带紫色,长47mm,宽4-6mm,无毛,背棱扁,厚而钝圆, 近海绵质,侧棱翅状,较果体狭,棱槽中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活
药材基源: liensis Wolff;A, porphyro-caulis Nakai]
采收和储藏:春播在当年10月中、下旬, 秋播于翌年8月下旬,叶呈枯萎状态时采 挖,抖去泥土,去掉残茎及须根,晒干。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活
原始形态: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5m。根圆柱形, 有分枝,径3-5cm,表面黄褐色至褐色, 有浓烈气味。茎基部径2-5cm,有时可达 7-8cm,通常带紫色,中空,有纵长沟纹。 基生叶一回羽状分裂;叶柄长达15cm,下 部有管状抱茎的叶鞘,茎上部叶二至三回 羽状分裂,叶片轮廓卵形至三角形,始形态: 有油管1,合生面有油管2。花期7-8月, 果期8-9月。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活
生态环境: 生于林下、林缘、滔旁、灌丛及山谷山谷 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华北等地。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活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呈长纺锤形,常分枝。根茎部 表面密生横纹,顶端有茎痕或茎叶残基, 根长短不等,表面灰棕色或暗棕色,有时 显纵横纹及横长皮孔。质坚脆,易折断, 断面皮部棕色,木质部黄色。气特异而强 烈,味辛、苦。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活
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者慎服。 《黑龙江常用中草药 手册》:“全棵有小毒,多服则头昏、出 汗、恶心、呕吐、腹泻。”。
谢谢!
大活 中医药用价值

中药学_草豆蔻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药学_草豆蔻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草豆蔻
用法用量: 3~6g。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草豆蔻
贮存: 置阴凉干燥处。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草豆蔻
相关疾病症状:
补脾、补脾胃、不思饮食、带下、反胃、 腹痛、腹胀、霍乱、健脾、脚气、解酒、 解酒毒、积聚、酒毒、口臭、痢、呕逆、 呕吐、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食滞、痰饮、 吐、吐泻、脘腹冷痛、脘腹胀满、胃、胃 痛、温胃、温中、下气、泄痢、泄泻、心 腹冷痛、心腹痛、行气、噎膈、噎膈反胃、 益脾胃、燥湿、胀满、止霍乱、止呕。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草豆蔻
备注:
(1)用于湿阻脾胃之脘腹胀满,尤以寒 湿偏盛者为宜,常与川、仆砂仁、陈皮等 配合应用。用治寒湿郁滞呕吐,常与半夏、 生姜等配伍应用。若是寒湿脚气兼有呕吐 者可配吴茱萸、槟榔等同用。
中药材:草豆蔻药用价值详解>>>
谢谢!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草豆蔻
性状鉴别:
本品为类球形的种子团,直径1.5~2.7cm。 表面灰褐色,中间有黄白色的隔膜,将种 子团分成3瓣,每瓣有种子多数,粘连紧 密,种子团略光滑。种子为卵圆状多面体, 长3~5mm,直径约3mm,外被淡棕色膜质 假种皮,种脊为一条纵沟,一端有种脐; 质硬,将种子沿种脊纵剖两瓣,纵断面观 呈斜心形,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草豆蔻
性状鉴别: 种皮沿种脊向内伸入部分约占整个表面积 的1/2;胚乳灰白色。气香,味辛,微苦。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草豆蔻
炮制: 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草豆蔻性: 辛,温。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草豆蔻
归经: 归脾、胃经。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草豆蔻
功能主治: 燥湿健脾,温胃止呕。用于寒湿内阻,脘 腹胀满冷痛,嗳气呕逆,不思饮食。

中药学_大青草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药学_大青草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注意事项: 《苏州本产药材》:"虚寒、胃弱者忌用。 "。
谢谢!
大青草 中医药用价值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青草>>>
名称:大青草 别名:青泽兰、化痰清(《民间常用 草药汇编》)。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青草
原始出处:《苏州本产药材》 引自:《中药大辞典》。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青草
药材基源: 为爵床科植物水蓑衣的全草。夏、秋采收, 割取地上部分,晒干。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青草
功能主治: ①《苏州本产药材):"治口疮,时行热 毒,丹毒,黄疸。"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化痰止咳, 治吐血。"。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青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青草
相关疾病症状: 丹毒、黄疸、化痰、化痰止咳、口疮、口 舌生疮、热毒、吐、吐血、止咳。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青草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青草
原始形态:
半;萼长约8毫米,裂片5,线状披针形, 被粗毛;花冠浅蓝色或带白色,长约12毫 米,冠管上部扩大,2唇形,秃净,4裂, 上部1裂;先端尖,下部3裂,先端圆形; 雄蕊4,成对,2个较长,不伸出;雌蕊1, 花柱线形,柱头2裂;子房上位,2室。蒴 果长椭圆形,有2纵纹,长10毫米,宽3毫 米,褐色,
原始形态: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茎高25~90厘米。茎 稍或线形,长2~9厘米, 宽7~15毫米,纸质,两端均狭,全缘, 两面皆被突起的小线条,叶柄长3~10毫 米。花无柄,3~6朵或更多,簇生叶腋; 苞片卵形或椭圆形,长6~8毫米,小苞片 长约为萼之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青草
原始形态: 熟时2果瓣裂开。种子多数,扁圆形,长 达1毫米,浅茶褐色。花期7~8月。

第11章全草类中药学课件

第11章全草类中药学课件
? ②角质层:极厚 ,呈脊状突 起,常破碎呈不规则条块状 。
? ③纤维;多而壁厚,胞腔小 或不明显,附众多砂晶和方 晶。
? ④20髓20/5/部1 薄壁细胞:含红棕色
②角质层
③纤维 ⑤棕色
? [成分 ] 主要为生物碱,其中以 L-麻黄碱和 D-伪麻黄碱为主
? 木贼麻黄>草麻黄>中麻黄
? (1.02-3.33% ) (1.315% ) (0.25-0.89% )
? ⑥形成层:类圆形 。 2020/5/1
? 木贼麻横切面:维管束8~10个,形成层类 圆形。无环髓纤维。
? 中麻黄横切面: 维管束 12~15个:形成层 环类三角形,环髓纤维成束或散在。
2020/5/1
? 粉末:棕色或绿色
? ①表皮细胞: 碎片甚多, 气 ①气孔 孔特异,内陷,保卫细胞侧 面观呈哑铃形或电话听筒状 。
? ③中柱鞘部位 :有石细胞群及纤维束断续环列。
? ④韧皮部:很窄。
? ⑤形成层:不明显。
? ⑥木质部 :占大部分,导管单个或 2~3个成群, 射线宽 1~4列细胞,有的含有石细胞,内含方晶 。
? ⑦ 髓:细胞壁厚 ,纹孔明显, 石细胞成群散在, 含方晶。
? 粉末: 2020/5/1 ①石细胞②纤维成束③导管④星状毛
? 【采收】冬季采收。
2020/5/1
? 【性状】桑寄生茎枝呈圆柱形 ,长 ,直径 2~15mm ,表面灰褐色或
红褐色,具有分枝,枝痕或叶痕, 并有细纵纹及 多数细小凸起的棕色
皮孔,嫩枝有时可见棕褐色茸毛。 叶片多卷缩,具叶柄 ,叶片展开后 卵原形或椭圆形, 全缘,长3~
8cm ,,宽 2~5cm ,表面黄褐色 ,革质,幼叶被茸毛。先端钝圆,
? 生物碱主要存在于草质茎的髓部,节部约为

常用中药知识简介PPT课件

常用中药知识简介PPT课件
⑤清虚热药:清虚热、除疳热,兼凉血。主治热病后期之 阴伤发热、久病伤阴之骨蒸潮热以及小儿疳热。
-
14
清热泻火药
芦根
别名:芦茅根,苇根,芦菇根, 顺江龙,苇子。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新鲜 或干燥根茎。 性味:味甘,性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除烦,止呕,利尿。
主治用法:用于热病烦渴,胃 热呕哕,肺热咳嗽,肺痈吐脓, 热淋涩痛,吐血,衄血等。 用量15 ~ 30g;鲜品用量加倍 或捣汁用。
主治用法:用于风寒头痛, 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 鼻渊流涕,风疹瘙痒,湿痹 拘挛,麻风等。
-
5
发散风寒药
荆芥
别名:香荆芥,假苏,姜芥, 四棱杆蒿,稳齿菜。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 燥地上部分。 性味:味辛,性微温;归肺、 肝经。 功效:解表散风,透疹,消疮。
主治用法:用于感冒,发热, 头痛,咽喉肿痛,麻疹不透, 荨麻疹初期,疮疡初起等。炒 炭止血。用量4.5~9g,水煎服。
-
2
发散风寒药
生姜
别名:大肉姜,鲜生姜。
来源: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状茎。
性味: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
经。
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
解毒。
主治用法:用于风寒感冒,
咳嗽,胃寒呕吐以及由生半夏
、生南星中毒引起的喉舌肿痛
麻木等。用量3~9g,水煎服

-
3
发散风寒药
防风
别名:铜芸,茴草,百枝。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
-
8
发散风热药
桑叶
别名:铁扇子,蚕叶。 来源: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 性味:味苦、甘,性寒;归肺、 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 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主治用法:用于风热感冒,肺 热燥咳,头晕头痛,肝阳上亢 眩晕,目赤昏花,血热妄行之 咳血、吐血。 用量6~9g,水煎服。

中药学_大黄草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药学_大黄草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谢谢!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黄草
原始形态:
稀疏长柔毛;中脉两面凸起,侧脉5-7对; 上部叶渐小,无柄,长圆状披针形或长圆 形,长4-5.5cm,宽1-1.5cm,边缘具尖齿 或角状疏齿,稀全缘。头状花序多数,排 成顶生开展的疏圆锥花序;花序柄长达 2cm,被密长柔毛;总苞球状钟形;总苞 片约4层,绿色,外层线状披针形,背面 被线状披针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黄草
原始形态:
形,背面被密长柔毛,中、内层线形或线 状披针形,背面被柔毛;花托蜂窝状,被 白色粗毛;花黄色;雌花多数,花冠细管 状,檐状3-4齿裂;两性花较少数,花冠 管状,檐部5裂,被白色疏毛和密腺体。 瘦果圆柱形,被疏白色粗毛,具条棱;冠 毛白色,糙毛状。花期8月至翌年4月。
大黄草 中医药用价值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黄草>>>
名称:大黄草 别名:大红草、白叶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黄草
引自:《中华本草》。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黄草
药材基源:
为菊科植物长圆叶艾纳香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lumea oblongifolia Kitam.[B.malabarica auct.non Hook.f .; B.clarkei auct.non Hook. F.]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黄草
性味: 味苦;微辛;性凉。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黄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主急性支气管炎; 肠炎;痢疾;急性肾炎;尿路感染;多发 性疖肿。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黄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 捣敷。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黄草
相关疾病症状: 肠炎、多发性疖肿、疖、疖肿、急性肾炎、 痢疾、利水、利水消肿、尿路感染、气管、 气管炎、肾炎、支气管炎。

中药学_大白药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药学_大白药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大白药 中医药用价值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白药>>>
名称:大白药 别名:小白药、蛆藤、大对节生、大 掰角牛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白药
引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白药
药材基源: 萝藦科牛奶菜属植物大白药Marsdenia griffithii Hook. F.,以全株入药。全 年可采,洗净,切碎,晒干,研粉。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白药
性味: 苦、涩,凉。有毒。源自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白药功能主治: 止血接骨。外用治外伤出血,骨折。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白药
相关疾病症状: 疮毒、出血、疔、疔毒、骨折、活血、活 血通络、解毒消肿、接骨、通络、外伤出 血、痈肿、痈肿疔毒、止血。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白药
注意事项: 禁与百草霜同用。
谢谢!

中药学_通草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药学_通草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解:通草
归经: 归肺、胃经。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通草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通气下乳。用于湿温尿赤,淋 病涩痛,水肿尿少,乳汁不下。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通草
用法用量: 3~5g。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通草
贮存: 置干燥处。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通草
通草 中医药用价值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通草>>>
名称:通草 别名:通花根、大通草、白通草、方 通、泡通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通草
引自:《中国药典》。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通草
药材基源: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us (Hook.)K. Koch 的干燥 茎髓。秋季割取茎,截成段,趁鲜取出髓 部,理直,晒干。
谢谢!
相关疾病症状:
鼻塞、产后乳少、催生、耳聋、经闭、淋 病、利小便、癃闭、目昏、清热利尿、乳 少、乳汁不通、乳汁不下、失音、水肿尿 少、通乳、退热、五淋、小便短赤、消痈、 下乳、下乳汁、心烦。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通草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通草
备注:
(1)用于湿热内蕴,小便短赤或淋沥涩 痛之症,但气味俱薄,作用缓弱,可配木 通、滑石等同用;用治湿温病症,可配薏 苡仁、蔻仁;竹叶等同用。用于乳汁稀少, 可与猪蹄、穿山甲、川芎、甘草等煎汤服。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通草
性状鉴别:
本品呈圆柱形,长20~40cm,直径1~ 2.5cm。表面白色或淡黄色,有浅纵沟纹。 体轻,质松软,稍有弹性,易折断,断面 平坦,显银白色光泽,中部有直径0.3~ 1.5cm的空心或半透明的薄膜,纵剖面呈 梯状排列,实心者少见。无臭,无味。

中药学_小草寇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药学_小草寇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采收和储藏:果实尚未成熟时采用,晒干 或阴干。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小草寇
原始形态:
小草蔻,多年生草本,高达2m。叶柄极短, 长约3mm或缺;叶舌长7-8mm,钝,革质; 叶片线状披针形,长35-40cm,宽4.5-5cm, 先端渐尖并具小尖头,基部渐狭,除边缘 有毛外,两面均无毛。总状花序直立,长 10-12cm,基部托以无叶之鞘,花序轴被 绢毛;花梗长2-4mm;小苞片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小草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6g;或研末。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小草寇
相关疾病症状: 温中、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小草寇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果实:治胃寒腹痛胀 满等症。
谢谢!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小草寇
原始形态:
短柔毛,花药长1.2cm;花柱无毛;花丝 长约1.3cm,基部背面被短柔毛,花药长 1.2cm;花柱无毛;子房圆球形,直径45mm,被丝质长柔毛。果圆球形,直径22.5cm,被短柔毛,先端有宿萼。花期4-6 月,果期5-7月。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小草寇
生态环境: 生于密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地。湖南、广东、广 西、云南等地有少量栽培。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小草寇
性状鉴别:
果实圆球形,直径1.5-2cm,表面土黄色 至浅棕色,顶端有近圆柱形的罕萼,基部 有果柄或果柄痕。果皮光滑,易破碎,内 含种子团。气香,味辛凉。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小草寇
性味: 味辛;性温。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小草寇
功能主治: 温中散寒;行气止痛。主胃寒气滞;腹胀 痛。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小草寇
原始形态:
长圆形,长2.3-2.5cm,无毛,蕾时包卷 花蕾,花时脱落;花萼长1.5-2cm,管状, 无毛,顶端具2齿,齿端具缘毛,一侧开 裂至中部以下;花冠无近钻 状;唇瓣倒卵形,长约3.5cm,先端2裂, 无毛;花丝长约1.3cm,基部背面被

草蔻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草蔻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草蔻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下面为大家介绍的中药知识是:草蔻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品为较常用中药。

始见于《开宝本草》实际为豆蔻。

而真正的草豆蔻在《本草纲目》才有记载。

别名:草豆蔻、草叩、草叩仁。

为姜科山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草寇的成熟干燥种子团。

野生或栽培。

产地:主产于广东海南岛,湛江地区,广西的玉林,钦州,梧州地区。

性状鉴别:呈不规则的球形团块,由30~200余粒种子紧密集结而成,被黄白色隔膜分为三个自然瓣,隔膜处略下凹呈纵沟状,两端集合点略呈三角形,直径约1~厘米。

表面灰棕色,种子集结坚不易脱落。

个体种子呈不规则的颗粒状,上面有一条明显的纵沟纹。

质坚硬,破开后可见白色众人。

气味酸,味辛辣微有凉香感。

以子粒饱满,紧结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其中主要为豆蔻素及由姜素。

功效与作用:1、健胃止吐。

2、祛寒止泻,有收敛作用。

炮制:捣碎生用。

性味:辛温。

归经:入脾,胃经。

功能:健脾燥湿,开胃止呕。

主治:脾胃虚弱,湿郁寒滞引起的不思饮食,呕逆脘痛。

临床应用:1、治胃寒腹痛呕吐、唇舌淡白、口泛清涎、食欲不振(相当于某些类型急性胃炎、溃疡病,可用本品6g,配吴茱萸、延胡索、高良姜、香附各6g,水煎服,有散寒、止痛、止呕作用。

2、治虚寒久泻(慢性菌痢、慢性结肠炎)用煨草寇、配煨木香、煨诃子,方如草豆蔻汤。

用量:1~2g,入丸散剂服较好。

处方举例:草豆蔻汤:煨草寇3g,煨木香3g,煨诃子2.4g,条芩9g,火炭母9g,水煎服。

以上就是有关草蔻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的介绍,相信大家有所了解了,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中药学_草豆蔻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_性味

中药学_草豆蔻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_性味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草豆蔻
原始形态:
长2.5~3.5厘米,外被粗毛,花后脱落; 萼筒状,长约2厘米,外被疏柔毛,一边 开裂,顶端3裂;花冠白色,花冠管长约 1.2厘米,上部3裂,中间裂片长圆形,两 侧裂片椭圆形,唇瓣阔卵形,先端有3个 浅圆裂片,边缘具缺刻,白色,内面具淡 紫红色斑点;侧生退化雄蕊极短或不存在, 发育雄蕊1,花丝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草豆蔻
性味: 辛,温。 ①《别录》:"味辛,温,无毒。" ②《千金·食治》:"味辛,温,涩,无 毒。" ③《医学启源》:"气热,味大辛。"。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草豆蔻
归经: 入脾、胃经。 ①《汤液本草》:"入足太阴、阳明经。" ②《本草再新》:"入心、脾、肺三经。"。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草豆蔻
①《别录》:"主温中,心腹痛,呕吐, 去口臭气。" ②《开宝本草》:"下气,止霍乱。" ③《珍珠囊》:"益脾胃、去寒,又治客 寒心胃痛。" ④《纲目》:"治瘴疠寒疟,伤暑吐下泄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草豆蔻
功能主治: :"补脾胃,磨积滞,调散冷气甚逮,虚 弱不能饮食者最宜,兼解酒毒。"。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草豆蔻
功能主治: 温中,祛寒,行气,燥湿。治心腹冷痛, 痞满食滞,噎膈反胃,寒湿吐泻,痰饮积 聚。
燥湿健脾,温胃止呕。用于寒湿内阻、脘 腹胀满冷痛、嗳气呕逆、不思饮食。
(1)健脾燥湿:用于脾胃虚弱或寒湿郁 滞引起的食欲不振,常配木瓜。
(2)温中止呕:用于寒湿郁滞中焦引起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草豆蔻
功能主治: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草豆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草蔻
性味: 性温,味辛,涩。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草蔻
功能主治: 燥温祛寒,除痰截疟,健脾暖胃。用于心 腹冷痛、胸腹胀满、痰间断积滞、消化不 良、呕吐腹泻。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草蔻
相关疾病症状: 除痰、腹泻、腹胀、健脾、截疟、暖胃、 呕吐、呕吐腹泻、吐、消化不良、心腹冷 痛、胸腹胀满、燥湿、胀满。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草蔻
原始形态:
红;唇瓣匙状宽卵形,直径约2cm,被稀 疏的粗毛,具显露的条纹,顶端常冠以宿 萼,熟时红色。花期4~6月,果期7~10 月。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草蔻
生态环境: 生于林荫。主产福建、广东。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草蔻
性状鉴别:
蒴果椭圆形、卵圆形或橄榄形,长1.5~ 3cm,直径1~2cm;黄棕色或红棕色,两 端突出稍尖,皮厚无刺,纵棱线突起,杰 棕色开裂,露出种子。种子不集线结成团, 呈不规则的多面形,灰棕色或棕褐色;外 被白色假种皮。质梗 。气微,味微辛。
谢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大草蔻 中医药用价值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草蔻>>>
名称:大草蔻 别名:土砂仁、假砂仁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草蔻
引自:《中药大辞典》。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草蔻
药材基源: 为姜科植物艳山姜的果实。果实熟时采摘, 晒干或低温烘干。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草蔻
原始形态:
多处生草本,高2~3m,叶披针形,长 30~60,宽5~10,先端渐尖而有一旋羌 卷的小尖头;叶知长0.5~1.0cm,外被子 毛。圆锥花序总状花序式,下垂,长达 30cm;苞片白色,顶端及基部粉红色;花 萼爱保形,白色,先端粉红色;花冠管较 花萼为短,裂片长圆形。长约3cm,乳白 色,先端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