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网程网中国教育招生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8.1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分布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以及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和地域性特点
2、通过对环境问题产生、发展、变化过程的考察,理解人与环境关系的变化,正确认识环境的作用,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3、认识人类面的环境问题及其严重后果,提高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1、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这是本单元知识的基础.重点要落在当人类对环境施加的影响超过一定的程度,这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即人类对环境的反作用
2、通过实例,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主要表现
3、通过对不同地区经济结构、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的分析,引导学生掌握世界上不同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的差异
难点:1、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的内涵
2、一个地区的环境问题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
【教学方法】
学生活动讨论法
【教学工具】
人与环境模式图、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5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人类与环境
1.人类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图中①代表: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并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利用这些资源加工制成品,用于人类消费。
图中②代表: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排放到环境中。
图中③代表:人类在依赖环境-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并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以保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同时,也在塑造环境-在开发、利用资源和排放废弃物的过程中不断地向环境施加作用力,不断地改变着环境提供资源和容纳、清除废物的能力,箭头③代表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但是我们可以把其中一个理解为对环境的良性影响,而另一个则代表人类建立在对自然规律无知和漠视之上的恶性影响。
图中④代表: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的特定环境,一方面对人类的活动具有承载力-既有提供资源的能力,又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即环境的自净能力;另一方面,环境对人类的作用并不是被动的,环境也会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是环境的反馈能力。当环境受到人类的良性影响时,它就可以为人类的继续发展提供足够的可能性,当它受到恶性的影响时,就会以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失衡等问题来阻碍、破坏人类的发展所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关系。
2.环境问题
环境具有供给物质、能量和容纳、消除废弃物的能力,但其能力是有限的。人类若能正确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即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尊重自然规律,环境不仅能够满足人类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的需要,还能够得到保护和改善,环境就会向有益于人类生存的良性方向发展,
当人类违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环境则把这种不良影响反作用于人类,就会出现影响人类的生存、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的环境问题。正所谓人类受到环境的惩罚、自然的报复。
二、环境问题的表现
(一)环境污染--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1.污染源及污染物形式
工业的每一个环节(获得原料、加工制造、使用产品、最终处理消费后的产品)都产生污染-"三废"(废液、废气、废渣)、噪音、热、放射性物质等。
交通运输工具产生污染-废气、噪音等。
农业生产也会产生污染-农药、杀虫剂液体及在果蔬上的残留物。
生活消费中产生污染-固体废弃物(垃圾)、生活废水、废气、热(如空调产生的废热)、噪音等。
2.污染的范围
(1)从自然环境的组成看,污染几乎渗透到了各个圈层的各个部分,造成了:大气污染:--对流层受到粉尘、二氧化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臭氧等物的污染,平流层受到氯氟烃的污染,外太空受到"太空垃圾"的污染等。
水污染:--地表水、地下水、海洋受到各类化合物、重金属等物的污染。
土壤污染--受到农药、杀虫剂、工业废水及各种固体废弃物污染。
生物污染--通过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无机环境中的污染物在不同的生物体中富集、变化,增强了毒性。
(2)从人类生活的地域来看,污染从城市蔓延到农村,从经济活动的密集区扩散到人烟罕至的地区。
3.污染的后果
不加限制、不加处理、任意排放废弃物,使环境中出现了超过正常值或原本没有的物质,而环境又无法自净时,则会出现多种问题。如水污染加剧水资源的短缺,酸雨造成土壤和森林资源的破坏,人类的健康通过大气、水、生物受到有毒物质的损害,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得全球气候变化等。
(二)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1.滥伐森林:森林面积锐减(特别是热带雨林),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2.由于滥伐森林、滥垦草原、过度放牧、陡坡开荒等对自然植被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加剧。
3.由于不合理的灌溉等原因,引起土壤的盐碱化。
4.由于大量燃烧煤和使用消耗臭氧的物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
5.由于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对人类具有重大经济、科学、美学和文化价值的物种的灭绝速度呈现加速的趋势。
6.由于围湖造田,造成湿地的减少、气候的变化、水旱灾害的增多。
7.由于某些大型工程建设不当,诱发各种生态破坏。
8.无节制地抽取地下水,造成地面下沉。
9.由于石油泄漏、赤潮等原因,海洋生态遭到破坏。
三、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1.区域的差异性
(1)城市地区: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造成了污染物的集中,和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乡村地区:因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源枯竭、物种减少等;也有乡镇企业污染。
(2)发达国家: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但已得到治理和缓解。
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但环境污染随工业化进程越发严重,超过了发达国家。
从全球看,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的严重,这主要是以为:
① 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人口增长却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
② 限于经济、技术水平,发展中国家经营粗放,生产方式落后,资源的利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