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高中地理必背章节知识清单(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填写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
A:人类社会,B:物质、能量,C:废弃物,D:环境。
2.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1)城乡差异:城市以环境污染为主,乡村地区以生态破坏为主。
性锐减、水体污染等,也有从局部向全球蔓延的趋势。
1.环境问题的产生4.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分析思路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应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分析,问题不同,解决措施不同。
(1)环境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2)生态破坏问题:根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能力。
(3)资源短缺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
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知识点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2.内涵: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
3.组成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可持续发展系统。
4.基本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知识点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消除贫困(1)贫困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2)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方面可持续消费倡导“减量、重复使用、回收、再生”的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发展三个方面。
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3.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②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
清洁生产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如下。
5.可持续发展三个原则的区分方法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都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但它们的着眼点和强调重点不同,可总结如下。
世界环境十大问题
一、全球10大环境问题1、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
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
而当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
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另一方面,由于陆地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大陆气温升高,与海洋温差变小,近而造成了空气流动减慢,雾霾无法短时间被吹散,造成很多城市雾霾天气增多,影响人类健康。
汽车限行,暂停生产等措施只有短期和局部效果,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气候变暖和雾霾污染。
2、臭氧层破坏对于大气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科学家中间有多种见解。
但是大多数人认,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
氯氟烃是一种人造化学物质,1930年由美国的杜邦公司投入生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进入60年以后,开始大量使用,主要用作气溶胶、制冷剂、发泡剂、化工溶剂等。
另外,哈龙类物质(用于灭火器)、氮氧化物也会造成臭氧层的损耗。
(1)、废气破坏臭氧层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如N0和N02等),这些氮氧化物可以破坏掉大量的臭氧分子,从而造成臭氧层的破坏。
(2)、CFCs和哈龙对臭氧层的破坏美国科学家莫里纳(Molina)和罗兰德(Rowland)提出:人工合成的一些含氯和含溴的物质是造成臭氧层被破坏的元凶,最典型的是氯氟烃类化合物(CFCs)和含溴化合物哈龙(Halons)。
3、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密切相关。
5.1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5、人口剧增,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6、加强国际合作;
6、海洋生态环境恶化;
7、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
7、土地遭到破坏,如沙漠化…… 8、酸雨的影响;
做起……
9、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Academic training
• 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含铝矿物和煤 炭同时沉积形成高铝煤炭资源,内蒙 古准格尔煤田就属于高铝煤炭。图为 高铝煤炭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产业链中电解铝厂建立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A.劳动力丰富 B.科技发达 C.能源充足 D.交通便利
2.建立该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主要意义是( )
A.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B.实现资源合理利用
C.降低运费和劳动力的成本 D.实现粉尘和酸性气体的零排放
全球环境问题越来越多,人类的生存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人类必须正 视环境问题,研究解决这些环境问题,才能更好地生存发展下去。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联合国秘书长世界环境日视频致辞
产品 劳动力
设备
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环境
①人类向环境索取 资源的速度超过了 资源本身及其替代 品的再生速度。
世界最严重的三大酸雨区的分布 是西北欧、北美和中国。
中国酸雨主要分布在西南、华 中和华东沿海地区。
二 、 环 境 问 题 的 表 现 — 酸雨危害
1、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 土壤酸化后,释放大量铝离子,植物可吸收铝,会中毒,甚至死亡。
2、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 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钾、钠、钙、镁会流失,并随着雨水被淋溶掉,造成土壤中营养元
(一)全球变暖——应对
1.提高能源利用率 2.开发利用新能源 3.调整产业结构 4.大力发展清洁生产 5.植树造林 6.加强国际合作
选修6环境保护
①水体中植物死亡; 危害 ②鱼类死亡;③湖泊 演变为沼泽
重金属元素通过食 物链放大,最终危 害人畜身体健康
防治 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氮、磷污染防治; 措施 工业生产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推行清洁生产和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
考点二
主题2
环境污染及防治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
疑难剖析
考点二
占地面积小,土地利用率高;土地可重 新利用;不会对水体和大气造成污染 可从固体废弃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 源,促进物质循环,创造经济价值
考点二
主题2
环境污染及防治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
疑难剖析
3. 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的主要措施
解决城市垃圾问题,必须从源头入手,实行全过程控制。 (1)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尽量减少城市垃圾总量。 (2)改变粗放型的资源利用方式。 (3)商品包装要尽量使用可分解、可降解或可回收利用的材料。 (4)大力改善城市居民的燃料结构。
选修部分 选修6
环境保护
考点一
当代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特点
疑难剖析
1.环境问题的表现
全 球 气 候 变 暖
资 源 短 缺
环 境 污 染
生 态 破 坏
考点一
当代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特点
疑难剖析
1.环境问题的表现
表现 成因
人口总量和人均资源需求量的增长,形成了一种需求无限增长 资源短缺 的态势,而地球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无限的需求和有限的供 应的矛盾,使当前世界普遍面临着资源短缺的问题 近几十年来,随着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 环境污染 弃置到环境中的废物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而且有些废弃物 在环境中几乎不能降解,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 植被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和核心。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 生态破坏 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 坏、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等 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近50年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已经遍及 全球环境 全球各个角落。人类的某些行动,使全球环境趋于恶化,影响 变化 人类的生活质量乃至人类的生存
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与成因
沙地: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旱地;水土保持。
【我国不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区域 东北地区 生态环境问题 1.森林锐减,黑土流失(水土流失) 2.湿地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1.土壤次生盐碱化 1.水土流失,引发荒漠化 1.森林锐减,水土流失,引发荒 (红)漠化 1.森林锐减,水土流失,引发荒 (石)漠化 1.草原退化,荒漠化 2.土壤次生盐碱化
横断山区
我国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是东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
典例3: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应注意 的主要问题。(6分,2012年浙江高考文综)
解决淡水资源短缺; 治理盐碱地; 防治洪涝、低温灾害等; 注重湿地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或产生机制】 脆弱的自然环境是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重要前提: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①气候(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削减降雨和径流的 能力降低;
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分布与成因
【考点点击】
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分布规律,形成机制与原理。 1.水土流失
2. 荒漠化
3.土壤次生盐碱化 4.湿地资源破坏
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分布与成因
【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分布规律】 【我国不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我国各类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或产生机制】 【特殊生态系统的形成机制】
②地形:从山地高原向平原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
④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
低。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或产生机制】 脆弱的自然环境是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重要前提:
选修6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表现、产生原因及特点(讲义)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1. 环境问题的概念所谓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与环境矛盾的激化状态,表现为矛盾双方趋于互相对抗、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不适应,因而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生存,成为人类必须解决的问题。
2. 环境问题的表现不同的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环境问题的表现也不同。
近三百年来,人类经历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工业化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严1. 自然原因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2. 人为原因(更重要)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资源和人类发展而出现的,究其本质是发展问题,是发展方式不当造成的。
主要表现在:进入20世纪以来,人口的增长速度与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与历史上的环境问题相比,当代的环境问题有以下特点:例题读中国主要贫困区分布和某地区的恶性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上面两图,完成下列填空。
若下图中的关联性发生在上图中的A处,则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若下图中的关联性发生在上图中的C处,则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
(2)分析图中B处生态破坏后很难恢复的原因。
(3)分析导致图中D处贫困人口较多的主要原因。
思路导航:第(1)题,A处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该地区气候湿润、地势起伏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容易导致水土流失;C处位于我国畜牧业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过度农垦和过度放牧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发生。
第(2)题,B处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一旦破坏将很难恢复原貌。
第(3)题,D处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横断山区,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均较差,当地经济发展十分困难。
答案:(1)水土流失毁林开荒土地退化(荒漠化)过度垦荒和过度放牧(2)气温低,植被稀少,生态脆弱。
(3)地理位置偏僻;生态环境脆弱;交通通讯设施落后;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发展落后。
世界的主要环境问题
世界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质量下降,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造成危害的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气候变化1.1 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主要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上升,使地球平均气温上升。
气候变暖导致的后果有: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增多等。
1.2 极端气候事件极端气候事件包括干旱、洪水、热浪、寒潮等,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系统等造成严重影响。
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呈现上升趋势。
二、生物多样性丧失2.1 生物种类减少由于栖息地破坏、过度捕猎、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原因,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
许多物种濒临灭绝,生态系统功能受损。
2.2 生态系统退化森林、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退化,导致碳汇减少、水资源涵养能力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等,进一步加剧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三、水资源短缺3.1 水资源分布不均全球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有的地区水资源丰富,有的地区却面临严重干旱。
水资源短缺影响农业、工业、生活等方面,加剧水资源危机。
3.2 水资源污染工业、农业和生活废水排放导致水资源污染,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
水资源污染使得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严重。
四、大气污染4.1 颗粒物污染颗粒物(PM2.5、PM10等)污染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燃煤、机动车尾气、工业排放等是主要污染源。
4.2 臭氧污染臭氧层破坏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对人体皮肤、眼睛等造成伤害。
制冷剂、溶剂、化肥等是导致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因素。
五、土壤污染5.1 重金属污染重金属(如铅、镉、汞等)污染影响土壤质量,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工业排放、废弃物堆放等是主要污染源。
5.2 有机污染有机污染物质(如农药、化肥、石油等)损害土壤结构,影响土壤肥力和生态系统。
农业、工业活动是主要污染源。
六、海洋污染6.1 塑料垃圾污染塑料垃圾污染导致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海洋生态系统。
地理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课件
≤ ≤ >
>
什么是环境问题?
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周围环境,周围环境也 会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出现 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 的生存等问题,叫做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1.环境污染
主要 表现
具体方面
大气污染
原
因
举
例
环 上的悲剧 土壤污染 境 固体废弃物污染 来自生产生活的垃圾 街道垃圾的任意堆放 污 噪声污染 来自交通、工厂 飞机场附近 染 放射性污染 来自放射性物质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
该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 我国的环境问题为什么如此严重?
问题 为什么说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更 严重?
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 段,而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 人口的双重压力 限于经济、技术水平,发展中国家没有足 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而且在环境问题 发生后,不能及时、充分解决 发达国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 的需要,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 国家
利用资源的方式 不当或强度过大
案例
据国家环保局估计,中国环境问题所造成的总损失将占中国国 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十,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中国燃煤占世界煤炭 消费量的百分之二十七,是全世界唯一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大 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占全世界的百分之 十三,二氧化硫排放已是世界第一。
境问题也有所不同。因此环境问题具有地域性特征。
城 市
农 村
问题:比较世界上不同地区所面临环境问题的差异, 完成下表。
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城市地区
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 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产生的原因
8.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核污染 案例: 人类受到最大一次放射性辐射来 自1986年切尔诺贝利事故,31 人当场死亡, 203人受严重损伤,放射性物质几乎飘满了 整个欧洲上空。由于放射性粉尘的扩散, 英国政府下令禁止将300万头羔羊送往肉店。 欧共体禁止从7个受污染最严重的东欧国家 进口新鲜蔬菜。白俄罗斯至今仍有一半以 上的人住在受核辐射污染的区域。专家们 估计,切尔诺贝的长期后果,使全世界增 加了几十万名癌症患者。
主要 表现
具体方面
原因
生 水土流失、土地 自然植被的破坏 荒漠化加剧 态 土壤盐碱化 不合理的灌溉等 由于大量燃煤和使 大气增温、臭 破 氧层空洞 用消耗臭氧物资 坏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
物种灭绝
森林的环境调 滥伐森林面积锐减 节功能下降
到破坏或过度捕猎
请同学们通过下列视频、资 料、图片、图表分析这组典 型案例所表现的环境问题及 其危害。
第四单元人类与地 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四单元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持续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人 类 与 环 境 的 关 系
环
境
图中圆面各 表示什么?
物质和能量 人类社会 废弃物
图中箭头各 表示什么?
环
境
为什么会产生 环境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看下面的影片:
1.看看有哪些环境问题?
2.说说环境问题的具体方面。 3.思考回答造成环境问题的
50
40 30 人口 20 10
1650
1750
1850
1950 年份
伦敦 烟雾 北海地 中海波 斯湾的 海洋污 染 中亚北非 的沙漠化
北欧酸 雨危害
东欧北亚的 核泄露污染 黄土高原的 水土流失
西雅图噪 音污染 日本水 俁事件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5章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目标1.运用资料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过程,掌握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2.结合实例,认识不同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并能够分析环境问题类型及其成因。
(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3.结合实例,综合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分布特点及成因。
(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4.结合具体问题,探寻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
(人地协调观)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表现。
【教学难点】不同区域的环境问题及分析。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展示《寂静的春天》和“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图。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撰写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各国政府把环境保护提上了日程,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签署了《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开启了环境保护事业。
这次大会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吗?为什么大会议题引发了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注意观察大会会徽,思考它的寓意。
师:人类活动一方面需要从环境中索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向环境排放废弃物。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创造了空前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甚至破坏,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
特别是20世纪中叶,西方工业化国家由于严重的环境污染,引发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环境公害事件,这次大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中心图案表示人与地球的相互依存,寓意人与自然的和谐。
周围环绕的橄榄枝出自联合国会徽,象征和平、幸福、美好。
继上册书最后我们学习了自然灾害,这册书最后一章,我们一起来探究环境与发展问题。
【讲授新课】(板书)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概念【多媒体展示】“未来地球”图,思考:什么是环境问题?生:环境问题就是由于人类对环境采取了不恰当、不友好的态度和做法所导致的结果。
中国生态退化的主要类型、特征及分布
中国生态退化的主要类型、特征及分布刘国华傅伯杰陈利顶郭旭东摘要:生态退化是目前全球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它不仅使自然资源日益枯竭、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而且还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进而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生态退化已引起各国政府和学者的重视。
本文对中国生态退化的主要类型即: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等重大问题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各个类型的现状、特征及分布。
为我国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生态退化;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沙漠化;水土流失;中国分类号:Q146,Q14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933(2000)01-0013-07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s of degraded ecological types in China LIU Guo-Hua, FU Bo-Jie, CHEN Li-Ding, GUO Xu-Dong(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100085,China) Abstract:As a major environmental problem in the world, ecosystem degradation not only exhausts the natural resources and decreases biodiversity, but also seriously hinder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al?economy and threatens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Therefore, the ecosystem degradation has brought every government′s and ecologist′s attention. The main types of ecosystem degradation in China, including degradated forest ecosystems, desertification and soil erosion, are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s,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s of the each type are expounded.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provide basic data for the natural resource uses and degradated ecosystems restoration and rehabilitation.Key words:ecosystem degradation; degradated forest ecosystems; desertification soil erosion; China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二、环境问题的表现
环 境 污 染
人类任意排放
废弃物和有害物
质,导致环境质 量下降。
工厂三废――水污染
四川沱江河污染事件
水污染实列
1986年11月1日,瑞士巴塞尔市桑多 兹化工厂仓库失火,近30吨剧毒的硫 化物、磷化物与含有水银的化工产品 随灭火剂和水流入莱茵河沿岸 下居事故发生地约150千米以内,河里 大约有60余万条鱼被毒死近500千米以 内的河岸两侧的井水不能饮用。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由于该城400万辆汽车每天耗油 2400万升,排放烃类1000多吨,盆 地地形不利于空气流通,在1943年 5—10月大多居民患病,65岁以上老 人死亡400人。
沙尘笼罩下的呼和浩 特
农药--土壤污染
生活生产中产生污染 --固体废弃物
交通、工厂产生污染-废气、噪音等
其他的污染: 放射性污染 海洋污染
思考:
谁的环境问题更严重?
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环境问题更为严重
为什么?
(1)环境承受经济பைடு நூலகம்展和人口快速增长的双重压力。 (2)经济、技术水平落后,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
(3)发达国家污染将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1995年2月——1998年9月, 全球环境基金针对全球福利
的项目和活动,向发展中国
(1)酸雨随着大 气的运动,能影响 到很远的地区;
3.环境问题的全球化趋向 思考:除了酸雨,还有哪些全球化的环境问题?
(1)国际性河流上游被污染,将使全流域受到影响;
(2)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对全球的气候产生影响;
(3)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和臭氧层的破坏,威胁着 全人类。
3.环境问题的全球化趋向
氮肥厂含汞催化剂随废水排入 海湾,转化成甲基汞,被鱼、贝 类摄入
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与记忆口诀
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与记忆口诀一、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可持续发展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基本思想:①经济可持续发展;②生态可持续发展;③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污染与防治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湖泊沼泽化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
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
海洋石油污染: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污染物。
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
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
怎样清除石油?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水污染的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水污染的防治措施:①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②加强生活污水的防治和地表水、地下水源的保护。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是指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对自然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这些问题的表现形式和分布情况各异,其产生原因也千差万别。
本文将就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以及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1. 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是环境问题中较为普遍的一类。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废气排放、车辆尾气以及燃煤等活动导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上升,严重威胁人民健康。
2. 水污染水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等。
这些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破坏水生态系统,危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土壤污染土壤污染通常由化学物质、农药、重金属等排放和过度使用导致。
土壤污染不仅影响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还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4. 生物多样性丧失由于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环境,许多物种正面临灭绝的威胁。
生物多样性丧失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也削弱了自然环境的恢复能力。
二、环境问题的分布1. 区域性分布环境问题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差异。
例如,发达国家和工业化城市往往面临更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而农业密集地区则更容易出现水和土壤污染。
2. 城乡差异城市地区由于工业、交通和人口密集度较高,环境问题更为突出。
农村地区虽然规模较小,但农业活动和生活方式也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3. 全球性挑战一些环境问题无视国界,具有全球性的挑战。
例如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影响全球范围内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应对。
三、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 工业化与城市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了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废物排放和资源消耗。
大规模的工业活动和城市化进程是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2. 能源利用方式对化石燃料的过度依赖导致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和空气污染。
同时,不可再生能源的开采和利用也对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3. 农业实践现代农业普遍使用农药和化肥,这些化学物质进入土壤和水体,导致土壤和水污染。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ppt1 通用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的问题
练习
1 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即( A C D 2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 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B.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
D
)
下列现象不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A B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D)
森林面积减少,生物物种灭绝
C
D
土地盐碱化,水源枯竭
交通拥挤,社会秩序混乱
生 态 破 坏
水土流失、土 地荒漠化加剧 土壤盐碱化 大气增温、 臭氧层空洞
自然植被遭破坏 不合理的灌 溉等原因 大量燃烧矿物 燃料和使用消 耗臭氧物质 生物的生存环境 遭到破坏或过度 捕猎等原因
生物多样性减少
三、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比较下列环境问题发生在哪些地区?
城
市
农
村
三、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1.城市和乡村的比较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的环境 问题。总的来说,这些环境问题主要表 现为两方面: 1.环境污染 2.生态破坏
环 环 境 污 染
境
问
题
原
因
典型事例
洛杉矶光化学烟 雾事件 生产和生活中的 大量垃圾堆放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土壤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垃圾污染)
工业“三废”和 有害人类健康的 农药任意排放
主要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 噪声污染, 水污染等
水土流失、荒漠 化 土壤盐碱化、森 林减少、水源枯 竭、物种减少
产生原因 工业、交通、 人口密集
城市 环境污染
乡村 生态破坏
资源利用方式 不当或强度过 大
三、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比较
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环境问题更为严重 (1)环境承受经济发展和人口快速增长的双重压力. (2)经济、技术水平落后,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 境保护. (3)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 家.
新疆的生态环境现状及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新疆的生态环境现状及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1、新疆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1)干旱是新疆生态环境最基本的特征在气候上,新疆处于干旱和极干旱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仅147mm,不足全国年平均降水量的1/4,且降水随着季节不同、地域不同和海拔高度的不同而分配不均匀。
总体而言,新疆降水西部多于东部,北疆多于南疆,山地多于平原,年内84的降水集中在山区,16降落在平原。
平原地区由于水分蒸散十分强烈,少量的降水远不能支付许多中生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只有那些极端耐干旱的荒漠植物才能得以生存,并由此形成内陆荒漠生态景观。
(2)沙漠、戈壁面积大,绿洲受其包围、分割,生存形势严峻新疆沙漠面积约42.3×104hm2,占全疆国土面积的25.45。
其中,流动沙丘占沙漠总面积的72.36,固定、半固定沙丘占25.43,风蚀地占 2.21。
戈壁面积29.3×104hm2,占全疆国土面积的17.67。
砾质戈壁占戈壁总面积的96.80,而沙砾质戈壁面积有限,仅占3.2。
新疆沙漠、戈壁不仅面积大,且分布很广,是一个“沙碛大半,壤土隘狭”的地区,新疆87 个县(市)中,有53 个县市辖区内均有沙漠分布。
沙漠、戈壁把绿洲隔离或分割开来,两者间或呈交错分布格局,或许多绿洲处于沙漠、戈壁包围之中。
新疆的绿洲包括自然绿洲和人工绿洲,面积较小,不到全疆国土面积的5,且分布相对分散、孤立。
受来自沙漠、戈壁有害物质流的侵袭,绿洲常面临着风沙危害和沙漠化扩展蔓延的威胁。
在塔里木盆地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分布的喀喇墩、尼雅、楼兰等古绿洲的消亡,即是沙漠扩大、夺取了人类生存环境的历史见证。
当前,沙漠、戈壁威胁绿洲人类生存环境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为保护当代人的生存环境和安居乐业,并为后代子孙能留下一片可以持续利用的沃土,同沙害斗争任重而道远。
(3)山地是绿洲的生命线,是新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带新疆境内的阿尔泰山、天山、面积超过64×104hm2,昆仑山等山脉,约占全疆总面积的40。
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
全球性环境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类:水体污染和淡水资源危机、土地资源状况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臭氧层耗损、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有毒化学品污染和危险废物越界转移等.形成原因1.人口压力增长快2.资源的不合理运用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出现了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等大范围的和全球性环境危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
(1)温室效应我们知道,地球上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地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当植物和动物呼吸以及有机物腐烂或燃烧时,二氧化碳又渐渐地释放到大气中去。
在产业革命以前的自然环境中,从大气中吸收和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数量是基本平衡的。
所谓温室效应,主要指人类在利用燃料、种植水稻、饲养家畜和处置生活垃圾等活动中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排入大气环境,形成温室,太阳辐射热可以进入温室,而地球热量不能从温室中散失,因而,使地球逐步变暖的现象。
导致温室效应的这一类气体称为温室气体。
据科学家估算,近百年来,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了25%,今后50年还要增加30%。
世界卫生组织预测,照这个速度增加下去,到2030年,地球上的平均气温可增加4.5℃,而过去一万年里,地球的平均气温才增加了2℃。
温室效应带来的直接效果是使地面温度升高,气候变暖和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将被淹没。
温室效应还会使旱灾、尘暴、飓风频繁发生,引起森林火灾,野生动物灭绝,并可能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更大的灾难性后果。
控制地球变暖的措施包括节约矿物能源,加强绿化,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等,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产生温室气体的来源也逐步增多,我国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任务还很艰巨。
(2)臭氧层破坏当你乘坐大型客机在一万米以上高空飞行时,你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接近人类赖以生存的一道天然屏障——臭氧层。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核心知识全归纳》
第1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1节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一、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1.概念: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__基础__。
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__各种益处__,就是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2.类型__同时__4.森林的服务功能二、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1.背景(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和速度超过自然环境的__供给能力__,就会使自然资源的供给难以为继。
(2)人类排放的废弃物超过自然环境的__调节能力__,有毒、有害物质就不能完全得到净化。
(3)自然环境的__支撑服务__功能受到损害,有可能打破自然环境的稳定状态,甚至使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变化,自然环境的__供给__和__调节服务__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2.措施(1)人类获取各种服务,需要控制在自然环境允许的范围内,不能超出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极限,特别是不能超出自然环境的__支撑服务__功能的极限。
(2)人类获取的自然环境的不同服务有时是__相互冲突__的,人类需要对自然环境提供的不同服务,进行综合权衡,在不损害自然环境以保证自然环境服务功能__可持续利用__的前提下,选择最优的利用方案。
3.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模式图(1)箭头①②表示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自然资源,不能超出自然环境的供给能力。
(2)箭头③④表示人类向自然环境中排放废弃物,不能超过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
(3)箭头⑤⑥表示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各种服务。
(4)箭头⑦⑧表示自然环境为人类社会提供支撑服务。
4.湿地的功能及破坏后产生的问题(1)湿地的功能(2)湿地破坏后产生的问题第2节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一、自然资源及其属性1.自然资源的概念:在一定__经济技术条件__下,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能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的__物质和能量__。
2.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相对性(1)要能满足某一时期人类社会的__需求__。
(2)需要人类具备相应的__开发利用__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教案马绍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2、了解环境问题的两类表现。
3、理解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能力目标: 1、运用人地相关模式图,分析人地关系。
2、说明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
3、分类描述环境问题表现的主要方面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和发展观。
2、培养学生对环境负责的行为。
3、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
4、树立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参与意识●教学重点1.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2.了解环境问题的两大表现与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人类对环境的反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环境。
但是,我们人类自身在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来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退化、沙漠扩大、森林砍伐和物种消失等,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地球表面的碳平衡、氧平衡、水平衡和热量平衡等过程。
作为一种与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相伴随的社会—自然历史现象,生态危机的影响在20世纪正逐渐趋于全球化,一场深重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已经将我们裹胁其中。
鉴于此,我们很有必要就我们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展开讨论与学习:如何实现人类同环境的协调发展,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新课教学]板书: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一、人类与环境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人类与环境”这一部分,思考以下问题:1.“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中,内外圆圈分别表示什么含义?图中四组箭头又表示什么含义?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2.什么叫环境自净能力?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提问与点拨:人类社会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另一方面,人类的活动要影响环境。
上述第一个问题,图中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外圆应表示人类社会所生存的环境。
其中箭头①②分别代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的物质和能量。
物质如矿产、水、土地、生物等资源;能量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
箭头③④是指人类通过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物质和能量输出给环境。
箭头⑤⑥是指人类通过生产、生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箭头⑦⑧是指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变化了的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这种作用叫做环境的反馈作用。
总体而言,人类社会与环境是密切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两者是对立统一的。
第二个问题,什么叫环境自净能力?答: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
第三个问题,环境问题的产生。
从第二个问题中我们可找到答案: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超越了环境的容纳和清除能力,即可产生环境问题。
具体可分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如滥伐森林、乱垦草原、过度捕猎、过度抽取地下水等等造成的林木减少、草原破坏、地面塌陷等环境问题;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也会出现环境问题,如工业大量排放的“三废”,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人体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
课堂练习:通过前面的学习,让学生展开讨论试以“人与森林的关系”为例,分析说明人类社会与环境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在学生分组讨论后,可进行提问,鼓励学生多举实例,以事实来分析人类与森林(环境)的密切关系,叙述不对或有误者,老师要给予纠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这一问题,让学生切实认识和理解人类与环境之关系。
答案:①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环境的塑造者,因此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②二者的对立表现在:人类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与自然界的供给能力之间存在着矛盾。
如人类需要木材,就砍伐森林,滥砍乱伐又不及时种植,导致森林减少,环境恶化,无森林,人类便无木材可取。
这种恶性循环体现了人类与森林的对立,也就是人类与环境对立的表现。
③二者的统一表现在:人类的需求又必须适应于自然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如人类需要木材,可继续采伐,继续培育更新,周而复始,形成良性循环,这就体现了人类与环境的统一。
我们知道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那么,环境问题有哪些具体的表现?请同学们继续阅读第二部分内容,完成下表内容。
板书:二、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问题表现为两类:1.环境污染;2.生态破坏。
投影:表格:环境问题的表现目前的环境问题已越来越突出,已经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那么,环境问题在全球的分布怎样呢?有什么特点?下面我们学习第三部分内容。
板书:三、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世界各地区由于经济结构、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的不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有所不同(见环境问题案例图)。
分析图中的案例,哪一个地区的环境问题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
1.从地区看,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环境问题的差异表现为:在城市地区,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造成了污染物的集中,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在广大的乡村地区,因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源减少、物种灭绝等。
2.从全球看,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比发达国家严重。
这是因为:第一,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第二,限于经济、技术水平,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而且在环境问题发生后,不能及时、充分地解决;第三,发达国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名曰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实则是转嫁环境污染。
3.大的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
如酸雨随着大气的运动,能影响到很远的地区;国际河流的上游被污染,将使全流域受到影响;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对全球的气候产生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和臭氧层的破坏,更是威胁着全人类。
目前,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出现和发展,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我们再看全球环境基金(GEF)融资的项目分布图。
全球环境基金(GEF)融资的项目分布读图分析全球环境基金关注的主要领域有哪些,为什么这些领域得到了特别的关注?1995年2月~1998年9月,全球环境基金针对全球福利的项目和活动,向发展中国家几个重点领域提供了大量的资金。
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环境基金关注的主要领域有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国际水域、臭氧的消耗等,之所以这些领域得到特别的关注,正是因为它们都是带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理解和掌握三大内容:第一,正确认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向着可持续发展方向努力,避免恶性发展;第二,掌握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学会具体分析问题所在,以具体事例深化认识;第三,了解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如城市与乡村两者之间的环境问题之差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之差异、区域性与全球性分布之差异等等。
总之,环境问题与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甚至向全球化趋势发展,这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我们应从自己做起,关心周围的环境状况,切实保护环境,使人地关系更好地协调发展。
二、全球大气环境问题1.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进行的一项迄今规模最大、由200多名科学家参与的调查显示:一片3公里厚、漂浮在南亚上空的“棕色云团”可能正是导致印度每年近50万人死亡、一些地区洪水泛滥或干旱肆虐的真正原因。
这片“污云”中漂浮的灰尘、煤烟颗粒和其他粉尘不仅来自于工业污染,而且来自以木材和牛粪为燃料的火炉、汽车尾气、垃圾焚烧、森林火灾以及“烧荒”。
浓密的污染云团使日光对地面和海洋的照射分别减少了10%和15%,在使地面和海洋“冷却”的同时,为大气不断“加热”。
这种现象带来的后果就是改变了南亚地区的雨季降雨,造成孟加拉国、尼泊尔和印度东北部雨量增加、洪水泛滥,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季节性降雨大减。
2.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最新报告预测:到2030年,若温室效应等于二氧化碳产生温室效应的两倍,全球平均温度将上升1℃~2℃,海平面将升高20厘米左右。
这将给全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带来巨大影响。
3.目前,我国的酸雨覆盖面积已超过国土面积的30%。
据国家环保局1998年的环境公报资料显示:我国酸雨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其中重庆、贵阳等城市最为严重。
4.据新西兰科学家观测,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扩大到前所未有的程度——2930万平方千米,并首次延伸到一座有人居住的城市——智利南部城市蓬塔阿雷纳斯上空,使当地居民处于强度极高的紫外线辐射下。
三、主要大气污染问题及其防御对策四、全球陆地环境问题1.森林面积减少世界的森林分布极不均匀。
2.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不合理的垦殖,地表植被的破坏,裸露地表增多,造成世界水土流失严重。
3.水资源危机水作为资源,是其他任何物质所不能替代的。
4.城市环境恶化城市作为工业和人口集中的地域单元(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要从系统以外输入,而废弃物——垃圾由于不能自净,需要输送到系统以外。
5.哲学思考①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存在必然联系,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和解决陆地环境问题。
②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
五、陆地环境问题及其防御对策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发生的环境灾难1.耕地:每分钟损失40公顷,每年损失2100万公顷。
2.森林:每分钟有21公顷森林消失,每年损失1100万公顷。
3.沙漠化:每分钟有11公顷土地沙漠化,每年沙漠化的土地为600万公顷。
4.泥沙:每分钟有4.8万吨泥沙流入大海,每年流入大海的泥沙为250亿吨。
5.污水:每分钟有85万吨污水排入江河大海,每年的污水排放量为4500亿吨。
6.人:全世界每分钟有28人死于环境污染,每年有1500万人因此丧命。
2008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