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学案及答案7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学案及
答案7
五古代寓言二则(1)《郑人买履》
一、目标导学
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郑人买履》的大意,掌握一些重要的词句。(重点)
2.理解《郑人买履》蕴含的道理。(难点)
二、自主预学 1.帮你了解“寓言”。
“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样式,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也给人以深刻的思想教育,增长人们的智慧和才干。
2.一读《郑人买履》,完成下列各题。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买履者()自度其足()持度()宁信度()遂不得履()
(2)文学常识积累:《郑人买履》选自《》,作者韩非,________时期哲学家, _______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3.二读《郑人买履》,解释下列重点字词。宁信度()无自信也()
有欲买履者()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何不试之以足?()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三、互动探究
(一)基础训练1.通假字。
而置之其坐通义:反归取之通义:
2.一词多义。
度: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
之:而置之其坐()至之市()何不试之以足()而: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二)1.翻译下列特殊句式:
(1)郑人有欲买履者。(提示:定语后置)
(2)何不试之以足?(提示:状语后置)
(3)无自信也。(提示:宾语前置)
2.翻译全文,译文写在下列横线上。
(五)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第一层:第一层:
(六)深入研读课文。
1.《郑人买履》中的买鞋者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寓言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
2.说说《郑人买履》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谈谈它的现实意
义。
四、课堂练习
(一)同步反馈训练
1.郑人最可笑的“言”是:(用课文原句填写)
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而置之其坐 B.而忘操之 C.反归取之 D.至之市(二)课内阅读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郑人买履》选自_____ ___,作者____ ,_______ (朝代)人。
2.给下列字注音。履()宁()
3.解释字词。履()操()市()罢()以()宁()
4.翻译下列句子。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3)宁信度,无自信也。
5.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拓展阅读:《揠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注释】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病――劳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悯其苗()揠之()苗则槁矣()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悯长揠谓予趋槁非徒 3.对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1)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2)返归取之(3)其子趋而往视之(4)至之市,而忘操之A.(1)(2)相同,(3)(4)不同 B. (1) (2)不同,(3)(4)相同C.(1)(2)相同,(3)(4)相同 D.(1)(2)不同,(3)(4)不同4.翻译下列句子。(1)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2)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3)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5.宋人为什么要拔苗?其结果如何? 6.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7.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如:画蛇添足、请君入瓮、叶公好龙等等。你能再写出一些这样的故事标题吗!五古代寓言二则(2)《刻舟求剑》
一、目标导学
1.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刻舟求剑》的大意,掌握一
些重要的词句。(重点)
2.理解《刻舟求剑》所蕴含的道理。(难点)
二、自主预学
1.一读《刻舟求剑》,完成下列各题。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涉江者()坠于水()遽契其舟()()不亦惑乎()
(2)文学常识积累
《刻舟求剑》选自________________,这部作品是战国末秦相________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2.二读《刻舟求剑》,解释下列重点字词。楚人有涉江者()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遽契其舟()入水求之()
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三、互动探究
(一)理解重点字词。
是:是吾剑之所从坠()你不要把他说得一无是处()韩非是《韩非子》的作者()
之: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是吾剑之所从坠()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何不试之以足()
其:遽契其舟()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者:楚人有涉江者()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而: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自: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先自度其足()
(二)读课文,理解课文语句,疏通全文。
1.翻译下列特殊句式。
(1)是吾剑之所从坠。(提示:判断句)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亦惑乎?(提示:固定句式)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口头翻译全文,将自己认为难翻译的句子的译文写在下列横线上。
(五)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第一层:第二层:
(六)深入探讨课文。
1.文中一个副词“遽”,两个动词“契”、“求”表现了楚人什么样的心理?
2.那个楚国人能找到他的剑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试想:如果你是《刻舟求剑》中那个落剑之人,你会采取什么方法找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