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学案及答案7语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古代寓言二则学案 苏教版
4. 古代寓言二则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背诵《郑人买履》,理解大意。
2.掌握重要的词语意思,会翻译关键句子3.明白《郑人买履》蕴含的道理: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重点难点】1. 掌握重要的词语意思,会翻译关键句子2. 明白《郑人买履》蕴含的道理: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自主导学】1. 《郑人买履》选自,作者,(朝代)人,法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2. 给加点的字注音。
买履.()自度.其足()吾忘持度.()遂.不得履()3. 解释加点的字。
买履.至之.市而置之其坐.而忘操.之吾忘持度.自度.其足反.归取之及.反遂.不得履宁信度,无.自信也4.填空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及反,市罢,。
③人曰:“” 曰:“”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②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6. 简洁概括课文内容。
【自主合作探究】7. 《郑人买履》中那个“买履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这则寓言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8. 《郑人买履》中的买履人的可笑之处是什么?【反馈检测】9.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各题。
(20分)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下列句子。
(9分)①至之市,而忘操之。
②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③宁信度,无自信也。
(2)解释下列“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
(6分)①而置之其坐②至之市,③而忘操之④何不试之以足A做代词,代物的: B做动词用的:(3)最能体现郑人愚蠢的一句话是(2分)(4)(4)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3分)10.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杀驼破瓮昔有一人,先瓮①中盛谷。
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
既不得出②,其人以为忧。
有一老人来语③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④,自能出之。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同步练习及答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doc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阅读与写作片段训练作者:南京金陵中学张昊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课内评估语段,回答问题。
甲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度.其足()吾忘持度.()遂.不得履.()()遽契..其舟()()2.区别下列加点的词不同的意义。
①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②先自.度其足()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③至之.市()而忘操之.()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而忘操.之(2)及.返(3)遂.不得履.(4)遽契..其舟(5)何不试之以.足(6)其剑自舟中坠于.水4.翻译下列各句。
①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④是吾剑之所从坠。
⑤求剑若此,不亦惑乎!5.找出甲文中两个通假字。
(1)通(2)通6.给甲文拟个标题,并说说这个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7.乙文中那个楚国人能找到他的剑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课外延读】拔苗助长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
病――劳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悯.其苗()揠.之()苗则槁.矣()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悯长揠谓予趋槁非徒3、对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②返归取之.③其子趋而.往视之④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4、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阅读练习及答案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阅读练习及答案《郑人买履》《刻舟求剑》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①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②。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度:量(长短)②度:尺寸尺码题目1、给划线字解释。
(1)而忘操之()(2)反归取之()2、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而置之其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拿(2)同“返”,返回。
2、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然后把测量出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重点字词要翻译正确)3、(脚的尺寸)(到、往)(脚的尺寸)(脚的尺寸)(鞋子)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意思对即可)《郑人买履》教案1、教材分析这篇寓言,通过描写一个只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的郑人买履而买不到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全文只有61字,但故事完整而生动,讽喻性强,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值得我们学习。
2、学生分析学生基础不十分好,对学习文言文和审议有难度,要多花时间识记背诵,教师还要多加引导。
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重要的词、句,深入领会这则寓言蕴涵的道理;熟读成诵。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教案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教案第1篇: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教案滨海县第三中学初一语文期中复习导学案(02)主备:沈丽丽审核:沈丽丽复习内容:《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复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积累文言词汇,能准确翻译全文。
3、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寓意,并用来指导现实生活。
复习重难点:目标2、3自学一,《郑人买履》1,《郑人买履》选自《》,作者,是我国时期著名的家,家学说集大成者。
2,故事分为两层:第一层写:,第二层写3,找出最能反映郑人思想*格的语句,你认为郑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我们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不少于3个),说说其中任一个的寓意。
5,背默课文及翻译。
课文:翻译:二.《刻舟求剑》1.《刻舟求剑》选自,亦称,是(时间)秦相组织编写的集。
2.这个故事分为两层:第一层写:,第二层写3.背默课文及翻译。
课文:翻译:展示质疑点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点拨1.掌握基本知识结构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
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又可以分为五类:①单音词和双音词。
②古今异义。
③一词多义。
④通假。
⑤词类活用。
2.断句3.掌握正确的翻译方法①补充省略的部分。
②调整语序。
③适当增减。
4.多读放声的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之一.检测:一,学习《郑人买履》,回答问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买履者自度其足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之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说课稿[学习目标]1、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3、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学习重点难点]在理解故事内容和寓意的基础上,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教材分析]一、主题思想《郑人买履》这篇寓言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古代有个郑国人去集市买鞋,因只相信量好的尺寸却不相信自己的脚下,结果没有买到鞋的故事,讽刺世上很多人不顾实际情况,只相信教条的做法。
古代寓言《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教案
古代寓言《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代寓言《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材分析:本课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这两则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的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
《刻舟求剑》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入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
《郑人买履》则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讽刺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两则寓言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学情分析: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这两则寓言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有译文可供借助,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
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
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但是不讲语法。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学习、总结学习寓言故事的一般方法:读故事—明道理—受教育。
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和译文对照(或查字典验证)弄懂字义。
2.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为以后的学习打一点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两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3.继续了解古今汉语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4.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文言文。
5.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重、难点与关键:能借助释文理解古文,初步领悟寓言所讲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课件)我们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荒唐、可笑的事,比如自己手里拿着笤帚却去放笤帚的地方找笤帚;正在玩电脑时突然停电了,心想既然玩不成电脑就看电视吧等等。
初一语文《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教案
郑人买履教案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一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把它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集市后,他忘记带量好的尺码。
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
”于是返回去取尺码。
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卖鞋的也走了,他最终没买到鞋。
有人问:“你为何不用脚试试呢?”他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注释: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者:......的人。
(定语后置)ⓑ先:首先。
ⓓ而:然后。
ⓔ置:放,搁在。
ⓖ其:他的。
ⓗ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至:到。
ⓙ之:到......去。
ⓚ操:拿,携带。
ⓛ已:已经。
ⓜ得:得到;拿到。
ⓝ履:鞋。
ⓞ乃:才。
ⓟ持:拿。
ⓠ度(dù):量好的尺码。
ⓡ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市:集市,市场。
ⓣ罢:散,结束,停止。
ⓤ遂:于是。
ⓥ曰:对......说。
ⓧ无:不。
ⓨ自信:相信自己。
ⓩ且:想。
通假字:1、“置之其坐”中的“坐”同“座”,指座位。
为放在其凳子上。
2、“反归取之。
及反”中的“反”同“返”,指返回。
读音:【读音】履:lǚ 边音,第三声 ,鞋【读音】度:多音字,第二声 ,量长短【读音】宁:nìng 鼻音,第四声,宁可寓意:讽刺了那种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主题: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对待事物要注重实际,不要墨守成规。
成语解释: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切实际,死板恪守的人。
刻 舟 求 剑 教 案【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楚国有一个坐船渡江的人,他的剑不小心从船上落入江中。
古代寓言二则-《刻舟求剑》学案
言实词和虚词。
.领悟寓言的寓意。
译课文。
.翻译下
五古代寓言二则-《刻舟求剑》答案:
(四)寓意:不懂得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效果。
现实意义:当今社会是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们在改革进程中,一定会碰到许多新的问题,但我们面对现实,思想不能僵化,而要善于变通,只有这样才能搞好改革,才能将改革不断的推向深入,我们的事业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检测题
1、shèjùqìyǐruò
2、略
3、略
4、略
5、略
拓展延伸
《拔苗助长》译文: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
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1.mǐn yà gǎo
2.悯:耽心、忧虑;揠:拔;予:文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趋:赶去;槁:干枯;非徒:不仅只是。
3.宋人想帮助禾苗快点生长,其结果是使得禾苗干枯了。
4.此则寓言从反面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
苏教版七年级上《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教案7
苏教版七年级上《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教案7第7课时《寓言二则》(一)郑人买履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复述主要内容。
2、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能体会文中的含义。
课前学习:1、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习: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导入,组织学生默读默读课文2让学生质疑、合作释疑交流疑难、释疑3组织学生多种方式朗读按要求读课文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让学生看注释翻译课文看注释疏通文意2检查情况:翻译复述一人读一人译合作用自己的话复述内容3评价郑人:你觉得郑人蠢吗?蠢在何处?思考、讨论4组织交流小组推荐交流,小组互评5学习评价:学习了课文,你有何感触?交流第三块:语文活动:编创课本剧“郑人又买履”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要求:根据课文内容改编小组合作编演课后学习:1、熟读背诵课文。
第8课时《寓言二则》(二)刻舟求剑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复述主要内容。
2、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能体会文中的含义。
课前学习:1、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习: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导入:复习背诵默写旧课背诵,默写2组织学生默读新课默读课文3让学生质疑、合作释疑交流疑难、释疑4组织学生多种方式朗读按要求读课文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让学生看注释翻译课文看注释疏通文意2检查情况:翻译复述一人读一人译合作用自己的话复述内容3楚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拿到剑吗?思考、讨论4组织交流小组推荐交流,小组互评5学习评价: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交流课后学习:1、熟读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教案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教案五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2、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3、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4、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3、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教学设想;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设计:在熟读的基础上,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读懂课文大意,学习文中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创设情境,共同探讨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
(课前搜集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如: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2、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或讽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
3、文言文的特点:语言简洁、凝练●二、作家、作品1、韩非:战国后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
曾与李斯一起受学于荀子。
因见韩国日益削弱,上书韩王,力主修明法制,富国强兵,韩王不听,退而著书十万余言。
书传至秦国,秦王大为赏识,于是发兵攻韩,迫使韩国送韩非入秦,入秦后,因李斯等人陷害,韩非被拘入狱,后被李斯毒死于狱中。
2、《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韩非子》是战国韩国贵族韩非所著,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
●三、疏通字词字义1、字音、字形lǚ 履suì 遂nìng 宁度:duó量长短dù 量好的尺码2、通假字坐,同“座”,座位。
反,同“返”,返回。
3、重要语句(1)郑人有欲买履者,“定语后置”句,现在顺序应为:有欲买履(的)郑人。
(2)宁信度,无自信也。
倒装句,实际上为:“宁信度,无信自也。
”4、复述故事5、准确翻译,做到字字落实6、你怎样看待“郑国人”,怎样看待“郑人买履”。
7、文章寓意(1)从郑人相信尺码的角度来看,其寓意在于告诫人们做人做事应从实际出发,不应固守习惯、墨守成规。
寓言《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教案
《寓言《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教案》摘要:复习重难目标、3学《郑人买履》《郑人买履》选《》作者是我国期著名学说集成者,是()秦相组织编写集,寓言《郑人买履》、《刻舟剑》教案如还不能满足你要请更多其他寓言《郑人买履》、《刻舟剑》教案寓言《郑人买履》、《刻舟剑》教案编希望对你学习工作能带参考借鉴作用教学目、初步了寓言这种学形式了课寓言所蕴含道理能说出己理学习些常用言实词及虚词;能借助释及工具懂课;、以朗法主让学生朗领悟领悟升华感情;3、学会用发展眼光看问题培养乐创造心理品质教学重、了课寓言所蕴含道理能说出己理、能借助释及工具懂课3、学习些常用言实词及虚词教学方法;讲法课安排两课教学程课、导入、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学选择两讲给学们听听(课前集我国古代寓言故事如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寓言是种学体裁短故事里寓寄较深道理以进行劝喻或讽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3、言特语言简洁、凝练二、作、作品、韩非战国期哲学法学派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曾与李斯起受学荀子因见韩国日益削弱上韩王力主修明法制富国强兵韩王不听退而著十万余言传至秦国秦王赏识是发兵攻韩迫使韩国送韩非入秦入秦因李斯等人陷害韩非被拘入狱被李斯毒死狱、《郑人买履》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是战国韩国贵族韩非所著是法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集成者著作三、指导了、音、形履(lǚ)遂(ì)宁(ìg)(ó量长短ù量尺码)、通假坐“座”座位反“返”返回3、重要语句()郑人有欲买履者“定语置”句现顺序应有欲买履()郑人()宁信无信也倒装句实际上“宁信无信也”四、指导复述课、言简赅下面就请桌合作根据课释己试着翻译课并试着复述、学复述课应根据故事发展进行复述不要跟课完全致五、理清顺序探究寓、这则寓按顺序出事情起因、、结、你怎样看待“郑国人”怎样看待“郑人买履”7、体会寓()从郑人相信尺码角看其寓告诫人们做人做事应从实际出发不应固守习惯、墨守成规()从郑人返取尺码角看其寓也可理遇事不可太机械而应随机应变灵活机动地处理各种变化问题六、作业翻译并背诵课二课、复习上课学习容齐背《郑人买履》并导入新课二、学生交流有关作、作品、吕不韦秦庄襄王及秦王嬴政丞相封信侯门下有宾客三千、《刻舟剑》出《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是战国末期秦国相国吕不韦门客编写部是杂代表著作语言精练《史记吕不韦列传》说写成“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能增损者予千金”所以人用“千金”形容辞高妙不可更改三、指导准音涉è遽ù契qì矣ǐ若rò四、学生理重语句、楚人有涉江者“定语置”句现顺序应有涉江()楚人、是吾剑所从坠()是指示代词这儿()所……者……地方(3)所从坠(剑)坠落地方思是这是我剑坠落地方3、剑若不亦惑乎?()若像()“不亦……乎?”是种委婉反问句式、对些词理“坠”写出楚人慌乱“遽”写出楚人反应速快“入”“”又写出其行愚蠢5、写法评析对比、反问揭其错误实质结尾“舟行”与“剑止”对比指出“剑若”不仅不到剑而且太糊涂了看不应静止地看问题五、总结学习成、你有什么办法到这把剑?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郑国人和楚国人错哪里?3、两则寓言有什么共寓?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人主备沈丽丽审核沈丽丽复习容《郑人买履》《刻舟剑》复习目标、熟并背诵这则寓言、积累言词汇能准确翻译全3、分析人物形象理寓并用指导现实生活复习重难目标、3学《郑人买履》《郑人买履》选《》作者是我国期著名学说集成者故事分两层层写二层写3出能反映郑人思想性格语句你认郑人是什么样人?我们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不少3)说说其任寓5背默课及翻译课翻译二.《刻舟剑》《刻舟剑》选亦称是()秦相组织编写集这故事分两层层写二层写3背默课及翻译课翻译展示质疑拨学习言方法拨.掌握基知识结构言体上可以分词和句词可以分实词和虚词两类实词又可以分五类①单音词和双音词②古今异义③词多义④通假⑤词类活用.断句3.掌握正确翻译方法①补充省略部分②调整语序③适当增减.多放声反复诵是学习言基功检测学习《郑人买履》回答问题释句加买履者其足置其坐至市而忘操乃曰吾忘持反归取市罢遂不得履何不试以足宁信,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吾忘持②先其足而置其坐③至市而忘操④及反市罢遂不得履⑤宁信无信也3学习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有什么现实义?道理现实义请你至少写出两带“履”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学习《刻舟剑》回答问题释句加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舟坠水遽(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剑若不亦惑乎!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其剑舟坠水②是吾剑所从坠③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④剑若不亦惑乎?3.3、用“”线画出下列句子朗停顿(每句处停顿)()郑人有欲买履者()何不试以足(3)是吾剑所从坠()从其所契者入水、下列句“”用法与其它不两项是()()而置其坐 B至市而忘操反归取何不试以足是吾剑所从坠 G从其所契者入水5学习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拓展、理《拔苗助长》宋人有悯其苗不长而揠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苗则槁矣天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无益而舍者不耘苗者也;助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释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样子病――劳累、释加揠()谓()、对下列加词归类正确项是( )①宋人有悯其苗不长而揠者②返归取③其子趋而往视④舟已行矣而剑不行、①②相③④不 B、①②不③④相、①②相③④相、①②不③④不3、翻译下列句子()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非徒无益而又害、宋人什么要拔苗?其结如何?5、完寓言想想看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二,下面段回答问题北人①生不识菱②者仕南方席上啖③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壳”其人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物否?”答曰“前山山何地不有”【释】①北人北方人②菱年生水生草植物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我国部和南部实有硬壳有角叫菱或菱角可吃③啖吃.释下列句加粗词语①仕南方()②席上啖菱()③或曰“啖菱须壳”()④欲以清热().用现代汉语写出画线句子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这则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月怀鸡》回答问题今有人攘其邻鸡者或告曰“是非君子道”曰"请损月攘鸡以待年然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年?释攘―窃取、偷盗斯―那么就应该思道―人举止言行、释下列加词其或是损已非义下列对加“”用法判断正确项是()①今有人攘其邻鸡者②或告曰③是非君子道④请损、①②③④都相 B、①③相②④相、①②相③④相、①②③④都不相3、翻译下列句子①是非君子道②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年?、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面你推荐更多教材分析课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这两则寓言都是以短有趣故事讽刺了生活某些荒唐可笑现象揭示了些深刻道理《刻舟剑》讲是坐船江人不慎把宝剑入江他儿也不着急只船舷上刻了记准备船靠岸以从刻记地方跳下捞宝剑《郑人买履》则借宁可相信己脚尺码而不相信己脚人讽刺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人两则寓言故事生动有趣言简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学情分析几年语学习和实践学生已掌握了些学习语方法具备了定独立学习语能力这两则寓言虽然是言但是有译可供借助学生学起就容易多了因和现代教学样仍坚持以主重感悟、积累策略教学尽量让学生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拨、扶助必要精当讲但是不讲语法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学习、总结学习寓言故事般方法故事—明道理—受教育学习目标.学习课生和译对照(或验证)弄懂义.让学生初步接触言以学习打基础引导学生从这两则寓言领悟些生活道理3.继续了古今汉语词义和表达上不弄懂每则寓言寓并用己话表达出.指导学生正确朗言5.讲这两则寓言故事重、难与关键能借助释理古初步领悟寓言所讲道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划分两课课教学程、课前谈话引入课(课件)我们生活常常会发生些荒唐、可笑事比如己手里拿着笤帚却放笤帚地方笤帚;正玩电脑突然停电了心想既然玩不成电脑就看电视吧等等今天我们两故事其人所做事更荒唐(板刻舟剑)二、学习《刻舟剑》.由朗寓言指名朗.教师让学生对比下看有什么不(这教学环节是了让学生明白言法与现代不因学生不是初次接触言所以法上要纠正地方不多如朗这课“遽契其舟”其“遽”和“契”是两词朗要当作两词语)3.师再次朗要学生画出课停顿分隔“”.学生按照分隔再次朗寓言(这教学环节是了让学生通正确朗整体感知这则故事思言理必须正确朗基础上进行)5.用己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生有楚国人江把剑入江里了他船边做了记等到船停了他捞剑没有捞上生我认他没有把做记地方讲清楚(教师立即表扬他听地认真并鼓励他讲讲)生有楚国人江候把剑入江里了他就剑船边做了记等船停了他捞剑没有捞上生我再补充他这样做是捞不到剑因船走了但是剑没有动师学们讲很看下面译对我们学习这则寓言故事助很如没有译怎么办?我们先看看句子主要思理了主要思理句子、理全就容易了6.对照译说说你如何理下列思涉、、坠、遽、契、止、、行、若、惑(这教学环节是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言方法只有理了句子主要思才能理句子思也就能通顺地理整故事思了)7.共交流以上句子思8.根据对句子重理说说寓言每句话思9.每位学都用己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然讲给桌听0.讨论问题剑人什么不到剑?(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用言话说或者是用己话说都行).有语气指导朗练习.朗说说这则寓言揭示了什么道理?生我认这则寓言是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太死板生这则寓言那人做事不动脑子他就不想想剑是哪里?他却另地方捞肯定是捞不到说明我们平做事要多动动脑筋生我认这则寓言是告诉我们做事要看到事情变化然根据事情变化选择做事方法师结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会变化人假如你剑入江里你怎么办?生我会立即跳下江里把它捞上生我会剑地方插根长杆子然再下捞生如你不会游泳怎么办?江水很深呢?生如是把宝剑我就想办法捞如是般"剑我又不会游泳我就不捞了三、拓展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有没有做类似事情?板设计刻舟剑从刻记地方楚人跳不到二课教学程、复习巩固说说通《刻舟剑》说明了以什么道理二、导入新知、楚认刻州不到剑而这位郑人上市却买不到履让我们看看这到底是什么、板课题郑人买履三、学习《郑人买履》.请学生先这则寓言译.学生根据译试言看看寓言哪里应该停顿(教师纠正别停顿不对地方)3.再次朗寓言故事并说说这则寓言主要容是什么?.画出己不懂并对照译试着理5.相交流6.试着说说每句话思并进行交流7.用己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8.买履郑人什么买不到履?9.有语气指导朗练习0.朗说说这则寓言揭示了什么道理?生我觉得那人太死板了他不会用他脚试用己脚试买到鞋不是更合适吗?这故事说明我们做事要灵活些生我认这则寓言是想让我们明白做事情不定只用种方法生我补充我们做事要根据事情变化选择方法(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种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人)四.拓展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有没有做类似事情?生有次妈妈让我买斤辣子给了我两元钱我到菜摊问斤辣子要两元六角我只回问妈妈再要六角钱回到妈妈听说你不会先买回还要再跑趟……五、对照言和现代说说它们异板设计郑人买履忘持反归取宁信无信也市罢不得履教学反思.教学要突出以代讲特言教学和现代样仍然要坚以主重感悟尤其是课提供了译对照译学生学习起并不困难但是言法与现代略有不如句程停顿地方有错误会给理句子思带困难因教学我让学生理课容前首先带领学生朗问题.教给学生学习言方法教学我先让学生结合译理重思再尝试着理句子思直到将整故事连成段通顺话特别是教学二则寓言我基上是放手让学生己学习3.我认教学寓言总会出现这样问题当学生能用己话讲出寓言故事容讲故事揭示道理教师会以他们已理很了可是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谈感受却常常说那么牵强这是因他们不理故事寓呢?还是因他们生活历太少呢?而难以恰当地表述相对应实例呢这要教师们进步思考问答这两成语故事说是生活那种人?这两故事都讽刺了不讲究方法人讽刺他们愚蠢不只事物会变化人从而给人启迪耐人寻味寓言《郑人买履》、《刻舟剑》教案如还不能满足你要请更多其他寓言《郑人买履》、《刻舟剑》教案。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学案及答案7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学案及答案7五古代寓言二则(1)《郑人买履》一、目标导学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郑人买履》的大意,掌握一些重要的词句。
(重点)2.理解《郑人买履》蕴含的道理。
(难点)二、自主预学1.帮你了解“寓言”。
“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样式,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
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也给人以深刻的思想教育,增长人们的智慧和才干。
2.一读《郑人买履》,完成下列各题。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买履者()自度其足()持度()宁信度()遂不得履()(2)文学常识积累:《郑人买履》选自《》,作者韩非,________时期哲学家,_______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3.二读《郑人买履》,解释下列重点字词。
宁信度()无自信也()有欲买履者()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何不试之以足?()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三、互动探究(一)基础训练1.通假字。
而置之其坐通义:反归取之通义:2.一词多义。
度: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之:而置之其坐()至之市()何不试之以足()而: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二)1.翻译下列特殊句式:(1)郑人有欲买履者。
(提示:定语后置)(2)何不试之以足?(提示:状语后置)(3)无自信也。
(提示:宾语前置)2.翻译全文,译文写在下列横线上。
(五)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第一层:第一层:(六)深入研读课文。
1.《郑人买履》中的买鞋者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寓言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2.说说《郑人买履》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谈谈它的现实意义。
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训练1.郑人最可笑的“言”是:(用课文原句填写)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而置之其坐B.而忘操之C.反归取之D.至之市(二)课内阅读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代寓言二则学案+练习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寓言二则学案+练习苏教版导读:《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预习案【学习目标】1.能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掌握文中一词多义、通假字、特殊句式等。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理解《郑人买履》所蕴含的寓意,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学法指导】翻译文言文方法:(1)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2)变单音节为双音节词。
(3)添加省略成分。
(4)调整语序【知识链接】1.了解“寓言”。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或讽刺。
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
2.了解作者及作品。
韩非(约前280~前233),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战国时期韩国的贵族。
《韩非子》共五十五篇,大部分是韩非本人的作品,文笔犀利,逻辑严密,善用比喻。
【阅读导航】1.自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正确断句。
画出课文中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自己查阅工具书或向老师、同学请教。
然后放声朗读全文。
)2.课文疏通(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试着翻译课文,不懂的地方划出来,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准备在课堂上交流)(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我的疑惑】:自我评价________学科长评价___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_ 《郑人买履》活动案活动一:熟读翻译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需要正确停顿、突出重音外,还应注意语气和节奏)→小组内个体展示读(在个体展示读的过程中,组内成员互相点评)→各小组推举一名选手参加全班朗读竞赛(在其他同学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倾听,听他读的和你读的有什么不同)→点评他人的朗读并记录下容易读错的句子→全班齐读课文,展示“预习问题二”2、根据预习中的重点字词翻译课文,并展示预习问题三。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比较阅读答案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比较阅读答案下面就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比较阅读答案(共含9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比较阅读答案《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比较阅读答案《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①置之其坐坐:()②遽契其舟遽:()③反归取之反:()④是吾剑之所从坠是:()7.下面的“之”字用法跟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A.反归取之B.何不试之以足C.是吾剑之所从坠D.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8.翻译句子。
(4分)①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②何不试之以足?9.《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你能再写出两个出自《韩非子》的寓言故事名字吗?(2分)10.请用文中原话回答下列问题(4分)《郑人买履》中郑人最可笑的`“言”是:《刻舟求剑》中楚人最可笑的“行”是:11.这两则寓言故事共同包含了什么道理?(4分)参考答案:1、①同“座”,座位②立即、匆忙③同“返”,返回④、指示代词,这儿2、C3、①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②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4、守株待兔自相矛盾买椟还珠滥竽充数扁鹊治病郢书燕说(写出两个即可)5、①宁信度,无自信也。
②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6、讽刺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的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篇2:《郑人买履》阅读答案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①其足,而置之其坐②。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③。
”反④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1.解释下列的词。
2019年刻舟求剑文言文答案-范文word版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刻舟求剑文言文答案篇一:《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和课堂作业《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1、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翻译: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
2、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翻译: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3、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翻译: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
4、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翻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
5、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翻译: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刻舟求剑》课堂作业一、翻译下列文言句。
1、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翻译:2、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翻译:3、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翻译:4、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翻译:5、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翻译:二、解释加点的文言字词。
1、遽契其舟。
()()..2、是吾剑之所从坠。
().3、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三、《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篇二:初一上文言文两篇练习及答案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初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1)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一、阅读《郑人买履》,完成文后问题。
(20分)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2分)(1)置之其坐()(2)而忘操之()..(3)反归取之()(4)先自度其足()..(5)吾忘持度()(6)及反()..(7)至之市()()(8)市罢()...(9)遂不得履()(10)试之以足()( )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苏教版语文七上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学案.doc
《古代寓言二则》学案姓名教学目标1、学习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初步了解寓言的特点。
3、学习文言文的朗读方法。
4、利用课本注释、工具书疏通文字,理解基本内容,并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5、领悟两则寓言的寓意。
学习重难点1、重要词句的理解和掌握。
2、调动生活与知识积累,领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3、诵读、背默,形成积累。
一'文学常识积累:1、关于寓言寓言,三:学体裁的一种。
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育意义的故事。
它的结构大多简短,具有故事情节。
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
寓言原是民间口头创作,后为文人作家所采用,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中的一种体裁。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相当盛行。
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有不少寓言保存下来。
如在《孟子》《庄子》《韩非子》以及《吕氏春秋》《战国策》等书中,就运用了不少当时流行的寓言故事。
这些寓言突出了哲理性和对事理的说服力。
其中有不少作品,在后世被传为警句、格言。
2、填空:《郑人买履》选自《》,作者,是我国时期著名的——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家;《刻舟求剑》选自《》,是战国末期秦国的宰相的门客们合编的。
二、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买履者()自度其足()宁信度()遂不得履()()涉江者()遽契其舟()()是吾剑之所从坠()不亦惑乎()三、用"/”线画出下列句中子的朗读停顿:1、郑人有欲买履者2、何不试之以足3、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四'学习《郑人买履》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买履者自度其足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置之其坐而忘操之吾忘持度市罢遂不得履宁信度何不试之以足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3、解释下列虚词:其:先自度其足而:而置之其坐之:置之其坐何不试之以足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宁信度,无自信也。
而置之其坐而忘操之至之市,而忘操之这则寓言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请按顺序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学案及答案7五古代寓言二则(1)《郑人买履》一、目标导学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郑人买履》的大意,掌握一些重要的词句。
(重点)2.理解《郑人买履》蕴含的道理。
(难点)二、自主预学 1.帮你了解“寓言”。
“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样式,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
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也给人以深刻的思想教育,增长人们的智慧和才干。
2.一读《郑人买履》,完成下列各题。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买履者()自度其足()持度()宁信度()遂不得履()(2)文学常识积累:《郑人买履》选自《》,作者韩非,________时期哲学家, _______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3.二读《郑人买履》,解释下列重点字词。
宁信度()无自信也()有欲买履者()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何不试之以足?()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三、互动探究(一)基础训练1.通假字。
而置之其坐通义:反归取之通义:2.一词多义。
度: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之:而置之其坐()至之市()何不试之以足()而: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二)1.翻译下列特殊句式:(1)郑人有欲买履者。
(提示:定语后置)(2)何不试之以足?(提示:状语后置)(3)无自信也。
(提示:宾语前置)2.翻译全文,译文写在下列横线上。
(五)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第一层:第一层:(六)深入研读课文。
1.《郑人买履》中的买鞋者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寓言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2.说说《郑人买履》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谈谈它的现实意义。
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训练1.郑人最可笑的“言”是:(用课文原句填写)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而置之其坐 B.而忘操之 C.反归取之 D.至之市(二)课内阅读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1.《郑人买履》选自_____ ___,作者____ ,_______ (朝代)人。
2.给下列字注音。
履()宁()3.解释字词。
履()操()市()罢()以()宁()4.翻译下列句子。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3)宁信度,无自信也。
5.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拓展阅读:《揠苗助长》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
病――劳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悯其苗()揠之()苗则槁矣()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悯长揠谓予趋槁非徒 3.对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1)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2)返归取之(3)其子趋而往视之(4)至之市,而忘操之A.(1)(2)相同,(3)(4)不同 B. (1) (2)不同,(3)(4)相同C.(1)(2)相同,(3)(4)相同 D.(1)(2)不同,(3)(4)不同4.翻译下列句子。
(1)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2)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3)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5.宋人为什么要拔苗?其结果如何? 6.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7.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如:画蛇添足、请君入瓮、叶公好龙等等。
你能再写出一些这样的故事标题吗!五古代寓言二则(2)《刻舟求剑》一、目标导学1.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刻舟求剑》的大意,掌握一些重要的词句。
(重点)2.理解《刻舟求剑》所蕴含的道理。
(难点)二、自主预学1.一读《刻舟求剑》,完成下列各题。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涉江者()坠于水()遽契其舟()()不亦惑乎()(2)文学常识积累《刻舟求剑》选自________________,这部作品是战国末秦相________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2.二读《刻舟求剑》,解释下列重点字词。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遽契其舟()入水求之()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三、互动探究(一)理解重点字词。
是:是吾剑之所从坠()你不要把他说得一无是处()韩非是《韩非子》的作者()之: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是吾剑之所从坠()而置之其坐()至之市()何不试之以足()其:遽契其舟()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者:楚人有涉江者()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而: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自: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先自度其足()(二)读课文,理解课文语句,疏通全文。
1.翻译下列特殊句式。
(1)是吾剑之所从坠。
(提示:判断句)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亦惑乎?(提示:固定句式)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口头翻译全文,将自己认为难翻译的句子的译文写在下列横线上。
(五)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第一层:第二层:(六)深入探讨课文。
1.文中一个副词“遽”,两个动词“契”、“求”表现了楚人什么样的心理?2.那个楚国人能找到他的剑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试想:如果你是《刻舟求剑》中那个落剑之人,你会采取什么方法找剑呢?(七)总结。
《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这两则寓言讽刺的都是人。
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训练1.楚人最可笑的“行”是:(用课文原句填写)2.下列句子中不能突出人物不会变通,不能因势而动的一项是:()A.何不试之以足 B.至之市,而忘操之C.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 D.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二)课内阅读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_______ ____ _》,编者是______________。
2.为下列字注音。
坠()遽()契()3.解释下列词语。
涉()是()遽()求()止()惑() 4.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5.翻译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五、拓展阅读月攘一鸡今有人日①攘(rǎng)其邻之鸡者。
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②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③斯速已矣,何待来年?【注释】①攘:窃取、偷盗。
②道:一个人的举止言行。
③斯:那么、就、应该。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其:或:是:损:已:非义:2.下列加点字“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2)或告之曰(3)是非君子之道(4)请损之A.(1)(2)(3)(4)都相同 B.(1)(3)相同,(2)(4)相同C.(1)(2)相同,(3)(4)相同 D.(1)(2)(3)(4)都不相同3.翻译下列句子。
(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非君子之道。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译:4.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古代寓言二则》第一课时参考答案二、预学导学2.(1)lǚ duó dù nìng suì(2)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战国末期法3.鞋子放置到了拿,携带用到,等到集市的交易已经结束终于宁可不三、课堂互动探究(三)1.坐座座位反返返回2.量长短量好的尺码量好的尺码到……去指履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然后” 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四)1.(1)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2)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3)不相信自己的脚。
2.全文参考译文: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鞋,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上它。
已经拿到了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寸)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码。
”就返回家拿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啊。
”(五)(1)一个要买鞋的郑国人因为忘了带量好的尺寸,结果没有买到鞋。
(2)通过人物对话,深刻地揭示了郑人的固执、迂腐的心理,增强了寓言的讽刺意味。
(六)1.《郑人买履》中的买履者是一个十分死板,固执的又愚蠢的人,文章在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之后,用“至”、“忘”、“反”、“取”等动词,勾画了买履者相信量好的尺寸,不相信自己脚的愚态,当别人问他“何不试之以足”时,他“宁信度,无自信也”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市罢,遂不得履“一句讽刺了死搬教条者徒劳无益的结局。
2.寓意:说明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现实意义: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西,而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
四、课堂练习(一)1.宁信度,无自信也。
2.D(二)1.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战国末期2. lǚ nìng3. 鞋子拿,携带集市集市的交易已经结束用宁可4.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等到他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5.削足适履如履薄冰履险如夷五、拓展阅读1.mǐn yà gǎo2.悯:耽心、忧虑;长:生长、发育;揠:拔;谓:告诉;予:文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趋:赶去;槁:干枯;非徒:不仅只是。
3.D4.①今天我累死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②他的儿子赶去一看,禾苗已经干枯了③不仅没好处,相反害了它。
5.宋人想帮助禾苗快点生长,其结果是使得禾苗干枯了。
6.此则寓言从反面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