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碘淀粉比色法

合集下载

碘量法 淀粉

碘量法 淀粉

碘量法测定淀粉含量简介碘量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淀粉含量的方法。

淀粉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储能物质之一,广泛存在于植物的种子、块茎、根状茎和果实等部位。

淀粉的含量对于粮食、食品、饲料等行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测定淀粉的含量,可以评估原料的质量和加工过程的效果。

原理碘量法是通过测定淀粉与碘之间的反应来测定淀粉的含量。

在碘溶液中,淀粉会形成蓝色复合物,其颜色的深浅与淀粉的含量成正比。

因此,通过比色法可以测定淀粉的含量。

实验步骤1.准备样品:将待测样品研磨成细粉,取约0.1g的样品称入50mL锥形瓶中。

2.加入试剂:向锥形瓶中加入10mL蒸馏水和2mL 1% 硫酸溶液。

3.摇匀:用玻璃棒搅拌溶解样品。

4.加入试剂:向锥形瓶中加入10mL 1% 碘溶液。

5.加入试剂:向锥形瓶中加入蒸馏水,使溶液体积达到刻度线。

6.摇匀:用玻璃棒搅拌溶液,使样品充分与试剂反应。

7.静置:将锥形瓶放置静置10分钟。

8.滴定:用0.1mol/L Na2S2O3溶液滴定至溶液颜色变为浅黄色。

9.计算:根据滴定所需的Na2S2O3溶液体积计算淀粉的含量。

注意事项1.确保使用的试剂纯度高,以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在摇匀和静置的过程中,要确保样品与试剂充分反应。

3.在滴定的过程中,要小心控制滴定剂的滴加速度,以避免滴加过多而造成误差。

4.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溶液的飞溅和皮肤接触。

数据处理1.计算滴定所需的Na2S2O3溶液体积,记为V。

2.计算淀粉的含量,公式为:淀粉含量(%)= V × 0.1 × 100 / 0.1结论通过碘量法测定淀粉含量的实验,可以得到样品中淀粉的含量。

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粮食等行业。

通过测定淀粉含量,可以评估原料的质量和加工过程的效果,为产品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淀粉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淀粉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淀粉酶活力的测定方法淀粉酶是一类能够催化淀粉水解的酶,在生物体内和工业生产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准确测定淀粉酶的活力对于研究酶的性质、生物体的代谢过程以及相关工业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淀粉酶活力测定方法。

一、碘淀粉比色法碘淀粉比色法是一种较为经典且常用的测定方法。

其原理是淀粉经淀粉酶水解后,剩余的淀粉与碘液反应生成蓝色复合物,颜色的深浅与剩余淀粉的量成正比。

通过比色法测定反应后溶液的吸光度,即可计算出淀粉酶的活力。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准备一系列含有不同浓度淀粉溶液的试管,并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淀粉酶溶液,在一定的温度和 pH 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

然后,迅速向各试管中加入碘液,使反应终止。

最后,使用分光光度计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各试管溶液的吸光度。

根据事先绘制的标准曲线,将吸光度值转换为剩余淀粉的浓度,从而计算出淀粉酶水解淀粉的量,进而得出淀粉酶的活力。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相对简单、成本较低,但缺点是灵敏度相对较低,对于低活力的淀粉酶测定可能不够准确。

二、DNS 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 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测定淀粉酶活力的方法。

其原理是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还原糖,还原糖能与 3,5-二硝基水杨酸在碱性条件下共热,被还原成棕红色的氨基化合物。

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生成量与淀粉酶的活力成正比,通过比色测定棕红色物质的吸光度,即可计算出淀粉酶的活力。

操作过程如下:将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在适宜条件下反应一定时间后,取出适量反应液,加入DNS 试剂,在沸水浴中加热一段时间,使反应充分进行。

冷却后,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

与碘淀粉比色法相比,DNS 法的灵敏度较高,能够更准确地测定低活力的淀粉酶,但操作过程相对复杂一些。

三、斐林试剂法斐林试剂法也是基于淀粉水解产生还原糖的原理。

斐林试剂由硫酸铜和酒石酸钾钠的氢氧化钠溶液组成,还原糖能将斐林试剂中的二价铜离子还原为一价铜离子,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碘比色法测定淀粉含量

碘比色法测定淀粉含量

碘比色法测定淀粉含量
碘比色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淀粉含量的方法。

淀粉与碘形成复合物时,会呈现深蓝色的颜色,根据颜色的深浅可以推测淀粉的含量。

测定步骤如下:
1. 准备样品:将待测的样品(如食物、植物组织等)制成适当的浓度,使其能够被较为准确地测定。

2. 提取淀粉:采用热酸提取法或酶解法将样品中的淀粉提取出来。

其中热酸提取法是将样品加入盐酸或硫酸中,加热至淀粉糊状后进行提取。

酶解法则是使用淀粉酶将样品中的淀粉分解为葡萄糖后进行提取。

3. 碘溶液制备:制备适量的碘溶液,一般是用碘酸钾和碘化钾制备。

4. 反应:将提取的淀粉溶液与碘溶液混合,等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颜色越深,说明淀粉含量越高。

5. 分光光度计测定:使用分光光度计,将混合溶液置于光管中,通过比较混合溶液的吸光度与已知浓度淀粉溶液的吸光度,可以得出待测样品中淀粉的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测定淀粉含量时需保证操作准确,并根据测定
的样品选择适当的提取方法。

此外,测定时要排除其他物质对测定结果的干扰,如物质的颜色、光散射等。

08@碘淀粉比色法

08@碘淀粉比色法

【原理】 血清中α淀粉酶催化淀粉分子中α-1,4 糖苷键水解,产生葡萄糖、麦芽糖及含有 α-1,6糖苷键支链的糊精。在底物过量的 条件下,反应后加入碘液与未被水解的淀 粉结合成蓝色复合物,其蓝色的深浅与未 经酶促反应的空白管比较,从而推算出淀 粉酶的活力单位。
【器材】 试管、微量加样器、恒温水浴箱、离心机、分 光光度计等 [操作]取2支试管,按表进行淀粉酶操作 加入物(ul)
实验 血清淀粉酶测定 碘淀粉比色
[目的]
了解临床测定血清淀粉酶的意义。 掌握本法测定血清淀粉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临床生化淀粉酶测定
淀粉酶又称α-1,4葡聚糖水解酶,作用于多糖分子中的 1,4糖苷键,生成麦芽糖和葡萄糖。可由肾脏排泄,淀粉酶 在人体内的分布很广,但主要存在于胰腺,唾液腺及其分泌 液中,对食物中多糖化合物的消化起重要作用。血清淀粉酶 主要有两种同工酶,即同工酶P(来源于胰腺),及同工酶S (来源于唾液腺及其它组织)。血清淀粉酶增高对急性胰腺 炎有诊断价值。多年来,由于它的测定方法简单,快速,一 直被用于胰腺炎的诊断和急腹症的鉴别诊断,但其总酶活力 测定缺乏灵敏性和特异性,而其同工酶分析则有助于克服这 些缺点。淀粉酶活性测定方法大致分为粘度测量法、比浊法、 碘量法、糖化法和染料释放法5种,其中碘淀粉比色法操作简 便,结果可靠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1、比色法测乳酸脱氢酶 正向反应生成的丙酮酸与溶于酸的2,4二 硝基苯肼作用生成丙酮酸-二硝基苯腙, 后者在酸性环境中呈草黄色,在碱性溶液 中显棕红色,颜色的深浅与丙酮酸的浓度 成正比,与标准浓度的丙酮酸生成的苯腙 进行比色,可推算LDH的活力。 单位定义:以100ml血清,37度,作用底物 15min,产生1umol丙酮酸为一个金氏单位。

碘-淀粉比色法测定血清淀粉酶 医学课件

碘-淀粉比色法测定血清淀粉酶   医学课件

空白管
缓冲淀粉溶液 1.0 (37℃预温5min)
测定管1(重复两次) 测定管2
1.0
血清或稀释唾液 -
0.02
立即混匀,置37℃水浴保温7.5min(准确)
碘应用液
1.0
1.0
去离子水
6.0
6.0
充分混匀,以波长660nm,去离子水调吸光度零点,读取各管吸光度值。 测定管2:在试管里留取一份唾液(口水),首先稀释100-500倍。
7
试剂与器材
1、0.4g/L缓冲淀粉溶液 成分及作用:可溶性淀粉 (底物);磷酸氢二钠和磷酸二氢钾(缓冲液),氯 化钠(淀粉酶的激活剂);甲醛(防腐剂)。 2、0.1mol/L碘储存液 碘酸钾和碘化钾(提供显色反 应的碘);浓盐酸(稳定剂) 3、0.01mol/L碘应用液
8
操作步骤
加入物(ml)
这类底物的结构和分子量确定,溶解度好可以配制 较高浓度,使酶反应初速度达到最大速度,满足零级反应 的要求。这类方法均适合自动化分析,分析速度快,精密 度高,酶的活性可以国际单位表达,目前几乎已完全取代 了天然淀粉为底物的方法。
IFCC推荐方法是对硝基麦芽庚糖苷法(4NP-G7法)
了解
对-硝基苯麦芽庚糖苷法 对-硝基苯麦芽庚糖苷(4-nitrophenyl-α-maltoheptaoside,4NP-G7)为底物,经α-淀粉酶催化,水 解为游离的寡糖(G5,G4,G3)及葡萄糖残基减少的 对-硝基苯寡糖苷(4NP-G2,4NP-G3,4NP-G4)。 4NP-G2、4NP-G3及部分4NP-G4,在α-葡萄糖苷酶
流行性腮腺炎AMY也会大量升高。
12
注意事项
1、AMY活性在400U以下时,与底物的水解成良好的线性。如 果结果超过400U,或测定管吸光度小于空白管吸光度一半 时,应加大标本稀释倍数或减少稀释血清加入量,结果乘

淀粉的检测方法

淀粉的检测方法

淀粉的检测方法淀粉是一种常见的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是人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营养物质。

然而,有时我们需要对食品或其他物质中的淀粉进行检测,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淀粉检测方法。

首先,常见的淀粉检测方法之一是碘液法。

这种方法利用碘液与淀粉发生蓝色复合物的特性来进行检测。

具体操作步骤是将待检测样品溶解在水中,然后滴加碘液。

如果样品中含有淀粉,碘液会与淀粉发生反应,溶液会变成蓝色。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且对淀粉的检测效果较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生物化学实验中。

其次,还有一种常见的淀粉检测方法是酶法。

这种方法利用淀粉酶对淀粉的水解作用来进行检测。

具体操作步骤是将待检测样品与淀粉酶混合,经过一定时间后,加入酚酞指示剂。

如果样品中含有淀粉,酶会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而葡萄糖与酚酞发生反应生成红色产物。

通过比色法或光度法测定红色产物的含量,就可以间接测定样品中淀粉的含量。

这种方法对淀粉的检测效果较好,且适用范围广,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生物化学领域。

另外,还有一种常见的淀粉检测方法是密度法。

这种方法利用淀粉与碘液形成的复合物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的沉降速度不同来进行检测。

具体操作步骤是将待检测样品与碘液混合后,加入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然后观察混合物的沉降情况。

如果样品中含有淀粉,由于淀粉与碘形成的复合物密度较大,会在蔗糖溶液中沉降较快。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且对淀粉的检测效果较好,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生物化学实验中。

综上所述,淀粉的检测方法有碘液法、酶法和密度法等多种。

不同的方法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在进行淀粉检测时,需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外界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淀粉检测方法对您有所帮助。

碘淀粉比色法测定淀粉酶PPT课件

碘淀粉比色法测定淀粉酶PPT课件
27
(七)注意事项
• 底物溶液中不应有游离酚,如有酚则 空白管显红色,说明磷酸苯二钠开始 分解,应弃去不用。
• 铁氰化钾溶液应避光保存,出现蓝绿 色应废弃。
• 加入铁氰化钾溶液后必须立即混匀, 否则显色不完全。
28
5
碘-淀粉包合物结构
6
支链淀粉(胶淀粉)的结构
7
直链 支链
葡萄糖单位 连接键 50-250个 α-1,4糖苷键
α-1,4糖苷键 250-500个
β-1,6糖苷键
分子量
150000 -600000 1000000 -6000000
自然界中 的比例 10-20%
80-90%
8
二、实验
(一)原理
α-淀粉酶
董雷鸣
18
一、概述
含碱性磷酸酶酶的人体组织
骨骼 肝脏 肠黏膜细胞 胎盘等
19
二、实验
(一)原理 碱性磷酸酶
磷酸苯二钠
磷酸 + 酚
醌类化合物
+ 4-氨基氨替比林
铁氰化钾
20
(二)试剂
• 碳酸盐缓冲液(pH 10) • 磷酸苯二钠底物溶液 • 铁氰化钾溶液 • 酚标准应用液 • 酚标准应用液
21
(三)操作(Beck • 儿童
3-13金氏单位 5-28金氏单位
25
(六)临床意义
血清ALP活力测定常为肝胆疾病和骨骼 疾病的临床辅助诊断指标。
26
• 活性升高 ——骨paget病、恶性肿瘤骨转移或肝转移、
佝偻病、骨软化、骨折愈合期、成骨细 胞瘤; ——胆道梗阻、甲旁亢等。 • 活性降低(少见) ——呆小病、磷酸酶过少症、维生素C缺乏 症等。
淀粉 +

生化检验辅导:淀粉酶测定(AMY)

生化检验辅导:淀粉酶测定(AMY)

(一)方法(1)碘一淀粉比色法测定:B血清(或血浆)中a一淀粉酶(a-AMY)催化淀粉分子中α-1,4糖苷键水解,产生葡萄糖、麦芽糖及含有α-1,6糖苷支链的糊精。

在底物过量的条件下,反应后加入碘液与未被水解的淀粉结合成蓝色复合物,其蓝色的深浅与空白管比较、从而推算出淀粉酶的活性单位。

(2)对一硝基苯麦芽七糖苷法:以对-硝基苯麦芽七糖苷为底物,经α-淀粉酶催化,水解为游离的寡糖(G5、G4、G3)及葡萄糖单位减少的对一硝基苯寡糖苷(4NP—G2、4NP-G3、4NP-G2);4NP-G2、4NP-G3及一部分4NP-G4,受α-葡萄糖苷酶催化,水解为对一硝基酚和葡萄糖。

对一硝基酚的生成量,在一定范围内与R-淀粉酶活力成正比;但其摩尔数仅为酶解底物(4NP-G7)的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二结合在4NP-G4中。

PNP(对一硝基苯酚)的生成引起405nm处吸光度的上升,上升速率与AMY的活力成正比。

(3)2-氯一4一硝基苯麦芽三糖苷法CNP(2一氯一4一硝基苯酚)的生成引起405nm处吸光度的上升,上升速率与AMY的活力成正比。

(二)生理变异成年人血中AMY与性别、年龄、进食关系不大,新生儿AMY缺乏。

满月后才出现此酶,逐步升高,约在5岁时达到成人水平,老年人AMY开始下降,约低25%。

(三)参考值碘一淀粉比色法:血清80~l80U/L;尿液100~1200U/L对一硝基苯麦芽七糖苷法:血清淀粉酶220 U/L(37℃)尿淀粉酶1200U/L(37℃)(四)临床意义淀粉酶主要由唾液腺和胰腺分泌,可通过肾小球滤过。

1.升高:(1)急性胰腺炎:血和尿中的AMY显著增高。

发病后8~12h血清AMY开始增高,12~24h达高峰,2~5天下降至正常。

尿AMY约于发病后12~24h开始升高,下降比血清AMS慢,因此,在急性胰腺炎后期测定尿AMY更有价值。

特别是急性胰腺炎时。

碘一淀粉比色法结果如超过500U有意义,达350U时应怀疑此病。

检测淀粉的实验方法

检测淀粉的实验方法

检测淀粉的实验方法淀粉是一种常见的碳水化合物,存在于许多植物中,如稻谷、小麦、土豆等。

然而,在实验室中,准确检测淀粉的含量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食品行业和生物学研究中。

因此,寻找一种准确可靠的实验方法来检测淀粉的存在和浓度是科学家们一直在追求的目标。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碘液检测法,它能够简便而有效地检测淀粉的存在。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样品中淀粉的含量,为后续的实验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一、引言- 引入主题淀粉是一种常见的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它在食品、制药和工业领域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然而,有时候我们需要进行淀粉的检测,以确保产品的质量或者进行科学研究。

淀粉的检测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是使用化学试剂进行检测。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检测淀粉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样品中的淀粉含量。

这对于生物学研究、食品监测以及工业生产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该方法的步骤和原理,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种简便可靠的淀粉检测方案。

- 指出研究淀粉含量的必要性淀粉作为一种重要的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并且在食品、工业和医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因此,准确测定淀粉的含量对于了解植物生长、食品质量和工业生产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研究淀粉含量有助于对植物生长的了解。

淀粉在植物中作为主要的能量储存物质,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测定不同植物器官中的淀粉含量,我们可以评估植物体内能量的分配情况,从而了解不同器官在生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能量的利用策略。

其次,对食品中的淀粉含量进行研究可以评估食品的质量。

淀粉是许多食品如面粉、米饭和面条等的重要成分之一。

食品中淀粉的含量直接影响其口感、质地和储存性能。

因此,准确测定食品中的淀粉含量可以帮助评估食品的质量,指导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的优化控制,确保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探究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碘-淀粉比色法)

探究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碘-淀粉比色法)

探究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碘-淀粉比色法)欧奇灿学号:201680075 临床医学“5+3”2班3组摘要:唾液淀粉酶是由唾液腺分泌的一种水解酶,可作用于可溶性淀粉、直链淀粉、糖原等α-1,4-葡聚糖等,属于α-淀粉酶的一种。

酶学与医学联系紧密,测定酶的最适pH,有利于我们把酶学知识运用于临床诊断与应用治疗。

本实验尝试用碘-淀粉比色法测定唾液淀粉酶最适pH,加深对酶学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缓冲液;唾液淀粉酶;分光光度计前言:人体内各种代谢反应,都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酶量的改变以及酶活性的改变都会引起人体化学反应的异常或紊乱,因此酶在人体内是否能发挥正常活性关系着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而pH是影响酶活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通过探究实验探究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不仅可以检测我们的生物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也可以加深我们对酶学知识的理解。

正文:【实验原理】酶是具有高效催化能力的生物大分子物质,其化学结构上具有许多极性基团,在不同酸碱环境中,这些基团的解离状态不同,所带电荷也不同。

只有当酶处于一定的解离状态,才能和作用物结合。

因此,溶液的pH对酶活性影响很大。

若其他条件不变,酶只有在一定的pH范围内才能表现出催化活性。

在某pH时,酶催化活性最大,此pH称为酶作用的最适pH。

当溶液的pH偏离最适pH时,酶活性降低,甚至失活。

淀粉经唾液中淀粉酶的水解,生成糊精和麦芽糖。

在底物过量的条件下,反应后加入碘液与未被水解的淀粉结合成蓝色复合物,其颜色深浅与空白管颜色的差值和唾液淀粉酶的活力成正比。

在底物过量的条件下,相同时间内,在温度、酶浓度相同、pH不同的条件下,越接近最适 pH的反应体系中酶活性越高,消耗淀粉的量越大,剩余淀粉与过量碘液生成的颜色越浅,吸光度越小。

本实验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出各管的吸光度后,取处于降低与升高趋势之间的较小吸光度范围对应的 pH 值即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

【仪器与试剂】仪器材料:试管架,试管,烧杯,一次性纸杯,移液枪,刻度吸管,洗耳球,胶头滴管,pH试纸,恒温水浴箱,分光光度计试剂药品:2.5g/L淀粉溶液,碘液,0.2mol/L NaH2PO4、0.2mol/LNa2HPO4,唾液,纯净水【实验步骤】1、唾液的获取纯净水先漱口1~2次,然后含一大口水约2分钟,其间做咀嚼运动,然后将水和唾液一同收集至烧杯中。

碘淀粉比色法测定唾液淀粉酶实验报告误差分析

碘淀粉比色法测定唾液淀粉酶实验报告误差分析

碘淀粉比色法测定唾液淀粉酶实验报告误差分析引言:唾液淀粉酶是一种消化酶,它在人体的消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以测定唾液淀粉酶活性为目标,采用碘淀粉比色法来测定淀粉酶对淀粉的降解能力。

实验中,我们以淀粉溶液作为底物,唾液作为酶,通过比色法来测定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实验步骤:1.准备0.1%的淀粉溶液。

2.取适量的淀粉溶液分别放在4个试管中。

3.将每个试管中的淀粉溶液加热,使其变稀。

4.将加热后的淀粉溶液分别加入4个试管中。

5.取适量的唾液加入每个试管中,使试管内的淀粉溶液和唾液混合。

6.在每个试管中滴加一滴稀盐酸,停止淀粉的降解反应。

7.用滴管向淀粉溶液滴加少量的碘液,形成蓝色沉淀。

8.稀释各自制的超标和亚标溶液,并进行分别测定吸光度及活性。

误差分析:1.温度误差:实验中,加热淀粉溶液的温度可能会对唾液淀粉酶活性产生影响。

不同温度下,淀粉酶的活性可能不同,导致实验结果的误差。

为减小该误差,可以使用恒温水浴进行加热,保持相同的温度条件。

3.时间误差:实验中,淀粉酶对淀粉的降解速度可能受到时间的影响。

在不同的反应时间内,淀粉的降解程度可能不同,导致实验结果的误差。

为减小时间误差,可以设置相同的反应时间,并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结果。

4.容器误差:实验中,试管的直径和透明度可能会对光的透射率产生影响。

试管直径不同会导致吸光度的差异,透明度不同可能会影响碘液的进入情况。

为减小容器误差,可以使用相同类型和品牌的试管进行实验。

措施与建议:1.严格控制温度:使用恒温水浴控制实验过程中的温度,确保每个试管中的淀粉溶液温度相同。

2.多次实验取平均:进行多次实验,取各次实验的平均结果,以减小个体偶然误差的影响。

3.量取唾液:在加入唾液的过程中,尽量使用分量器等精确量取唾液,以尽量减小不同试管中唾液质量的差异。

4.控制反应时间:在实验过程中,控制相同的反应时间,确保淀粉酶对淀粉的降解在相同时间内完成。

5.使用相同类型的试管:使用相同类型和品牌的试管,以减小容器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α-淀粉酶酶活力测定实验(碘比色法)

α-淀粉酶酶活力测定实验(碘比色法)

酶活力测定的方法
碘比色法(有相应的国家标准) 在一定反应条件下,1小时转化1g淀粉变为糊精的酶量定义 为1个酶活力单位 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DNS法) 在一定反应条件下,1分钟反应生成1mg麦芽糖的酶量定义 为1个酶活力单位 注意:去除β-淀粉酶的干扰 医学上的一些测定方法(专用试剂盒,通过生化仪器反应 测定,需要微量快速)
α-淀粉酶酶活力测定实验 ——目视碘比色法
酶活力单位测定的介绍
测定的目的——纯化不容易;纯化过程中容易失活——质量 (重量)不能用于定量; 酶活力和酶活性的差别 酶活力反应的实质——催化反应速度高低 酶活力单位的定义及表示——增加可比性 国际标准(25℃、1min、1umol) 实际应用的标准 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 反应完一定量底物的时间长短 测定物的要求:可测性、反应的专一性、稳定性、简便性 比酶活力的定义——1mg酶蛋白的酶活力(有时用1g表示) 测定过程中的条件控制——温度、pH等
β -淀粉酶
淀粉-1,4-麦芽糖 苷酶 α -1,4 非还原端 2糖单位 不能跨越 麦芽糖、极限糊精
糖化淀粉酶
淀粉-1,4-葡萄糖 苷酶、糖化酶 α -1,4 非还原端 1糖单位 跨越 葡萄糖 80%-100%
异淀粉酶
淀粉α -1,6-葡萄 糖苷酶、支链淀粉 酶 α -1,6 非还原端 分枝点 可切断分支 糊精
比色终点,计下反应时间(与标准比色管颜色相同) 代入公式计算酶活力单位 注意:发酵液或酶液可能需要稀释,使加入的酶量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反应。
α-淀粉酶测定反应比色稀碘液检 测显色变化过程
反应终点颜色
思考题
报告测定结果? 目视碘比色法在测定α-淀粉酶酶活力时需要注意哪 些问题? 通过查阅资料,还有哪些关于α-淀粉酶酶活力测定 的方法?说明其基本原理及主要适用范围?

地下水质检验方法 淀粉比色法测定碘化物 DZ T0064.56 3》方法验证报告

地下水质检验方法 淀粉比色法测定碘化物 DZ T0064.56 3》方法验证报告

方法验证报告编号:方法名称:地下水质检验方法淀粉比色法测定碘化物方法编号:DZ/T 0064.56-93分析项目:碘化物编制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地下水质检验方法淀粉比色法测定碘化物DZ/T0064.56-93》方法验证报告一、人员本实验室分析人员为*,大学本科学历,应用生物科学专业,从事实验室分析工作1.5年,具有该项碘化物项目上岗证。

本实验室分析人员为*,大学本科学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从事实验室分析工作2.5年,具有该项碘化物项目上岗证。

本实验室采样人员为*,大学本科学历,应用化学,具有该项碘化物项目上岗证。

本实验室采样人员为*,大学本科学历,应用化学,具有该项碘化物项目上岗证。

本实验室已于2021年4月对上述人员开展《地下水质检验方法淀粉比色法测定碘化物DZ/T0064.56-93》的培训及理论考试,成绩合格,上述人员对标准中采样方法、实验室检测方法、质控要求均能熟练掌握,且在日常工作中熟悉危险化学品等安全防护知识。

二、仪器实验室具备开展《地下水质检验方法淀粉比色法测定碘化物DZ/T0064.56-93》现场采样、样品保存运输和制备、实验室分析及数据处理等监测工作各环节所需的仪器设备。

三、试剂与材料本标准所用试剂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化学试剂。

试剂1 磷酸溶液:优级纯,成都市科隆化学品有限公司,500 mL /瓶;2 饱和溴水:分析纯,含量(以Br2计)3%,天津永晟精细化工有限公司,500mL/瓶;3 甲酸钠溶液:分析纯,成都市科隆化学品有限公司,500g/瓶;4 淀粉溶液:分析纯,天津市致远化学试剂有限公司,500g/瓶;6 碘离子标准贮备溶液:碘溶液:(编号:GSB 04-2834-2011 201022-2)ρ(Ⅰ-)=1000μg /ml ,50mL/瓶。

四、仪器和设备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80002 电子天平ME-303/02五、标准文本与原始记录1标准文本实验室已发放受控版本《地下水质检验方法淀粉比色法测定碘化物DZ/T0064.56-93》;标准文本至相关检测人员。

碘量法 淀粉

碘量法 淀粉

碘量法测定淀粉含量简介淀粉是一种常见的多糖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测定淀粉含量对于食品加工、农业生产以及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碘量法是一种常用且简便的测定淀粉含量的方法,通过测定淀粉与碘溶液反应产生的蓝色复合物的光吸收能力来确定样品中淀粉的含量。

原理碘与淀粉反应生成蓝色复合物,其形成过程是一个反应动力学过程。

在酸性条件下,碘和水生成了亚碘酸离子(I3-),而亚碘酸离子与淀粉分子之间形成了蓝色复合物。

复合物的形成速度与溶液中淀粉的浓度成正比。

实验步骤1.准备样品:取适量待测样品,将其研磨成细粉。

2.提取淀粉:将细粉加入适量冷水中,搅拌均匀后放置静置。

3.分离沉淀:待悬浮液静置约10分钟后,将上清液倒入另一个容器中。

4.洗涤沉淀:将沉淀用冷水洗涤数次,直至洗涤液无淀粉呈现。

5.干燥沉淀:将洗涤后的沉淀放置于加热器中,加热至干燥。

6.研磨干燥物:将干燥的沉淀用研钵和研杵进行细粉处理。

7.配制试剂:配制0.1 mol/L的硫酸溶液和0.002 mol/L的碘溶液。

8.样品处理:取适量细粉样品与硫酸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后放置一段时间使其反应充分。

然后加入碘溶液继续搅拌均匀。

9.光度测定: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溶液的吸光度。

在特定波长下(如620 nm),测定样品吸光度与标准曲线对比得出样品中淀粉的含量。

注意事项1.样品制备时要避免受到空气中的湿气和灰尘污染。

2.洗涤沉淀时要用冷水洗涤,避免淀粉被破坏。

3.干燥沉淀时要控制温度,避免过高的温度导致淀粉分解。

4.碘溶液应新鲜配制,避免长时间存放引起浓度变化。

结果计算通过测定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并与标准曲线对比,可以得到样品中淀粉的含量。

标准曲线的制作可以使用已知浓度的淀粉溶液进行测定,并绘制吸光度与淀粉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根据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与标准曲线的对比,可以推算出样品中淀粉的含量。

应用范围碘量法是一种常用且简便的测定淀粉含量的方法,在食品加工、农业生产以及科学研究中都得到广泛应用。

碘蓝比色法测定直链淀粉含量原理

碘蓝比色法测定直链淀粉含量原理

碘蓝比色法测定直链淀粉含量原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碘蓝比色法测定直链淀粉含量原理1. 原理概述。

淀粉与碘试剂的显色反应

淀粉与碘试剂的显色反应

淀粉与碘试剂的显色反应一、前言淀粉是一种常见的多糖类物质,它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碘试剂则是用于检测淀粉的一种化学试剂。

本文将从淀粉和碘试剂的基本概念入手,逐步介绍淀粉与碘试剂的显色反应原理、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二、淀粉的基本概念1. 淀粉的结构淀粉是由葡萄糖分子组成的多糖类物质,它可以被水解成为葡萄糖单元。

在淀粉分子中,大量葡萄糖单元通过α-1,4-键连接形成了链状结构,而这些链之间通过α-1,6-键连接形成了支链结构。

2. 淀粉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淀粉在生物体内起到能量储存和细胞结构维持等重要作用。

例如,植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后储存在淀粉中,而动物则将食物中提取出来的能量储存在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的淀粉里。

三、碘试剂的基本概念1. 碘试剂的组成碘试剂一般由碘和碘化钾组成,其化学式为KI3。

当KI3溶于水中时,会形成深棕色的液体。

2. 碘试剂在检测淀粉中的应用碘试剂可以与淀粉形成蓝黑色的复合物,因此常用于检测淀粉。

当碘试剂加入含有淀粉的溶液中时,如果有淀粉存在,则会出现显著的蓝黑色反应。

四、淀粉与碘试剂的显色反应原理1. 淀粉与碘试剂复合物的结构当碘离子(I3-)与淀粉分子结合时,会形成一种复合物。

这种复合物是由许多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所维持的大分子结构,在这个结构中,I3-被包裹在淀粉分子链之间,并且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等相互作用力与之相互作用。

2. 显色反应原理由于这种大分子结构对光线具有吸收作用,因此在紫外线下观察到的颜色是蓝黑色。

这就是淀粉与碘试剂的显色反应原理。

五、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1. 实验方法(1)将待检测的样品加入试管中;(2)加入适量的碘试剂;(3)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如果出现蓝黑色,则说明样品中含有淀粉。

2. 注意事项(1)碘试剂应该储存在暗处,以避免受到光照而失去活性;(2)在使用碘试剂时应该小心,不要让其接触皮肤或服用;(3)实验过程中应该避免淀粉与其他物质接触,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碘-淀粉比色法测定微量碘酸钾的含量

碘-淀粉比色法测定微量碘酸钾的含量

碘-淀粉比色法测定微量碘酸钾的含量
武学亮;屠洁
【期刊名称】《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5(26)1
【摘要】在一定酸度和适量淀粉试液存在下,微量碘酸钾与碘化钾试液反应显蓝色。

在595nm处测定其吸光度,测得碘酸钾在0.25~2.0μg/ml浓度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r=0.9999),摩尔吸光系数为1.02×105。

考察其显色条件,并进行了回收率试验,测定了碘酸钾片剂中微量碘酸钾的含量。

【总页数】3页(P27-29)
【关键词】碘-淀粉比色法;碘酸钾片;微量碘酸钾
【作者】武学亮;屠洁
【作者单位】深圳市制药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27.2
【相关文献】
1.碘蓝比色法测定玉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探讨(对国标法GB8648-87直链淀粉测定的评介) [J], 赵增煜;黄晓杰;张春红
2.半碘量比色法测定碘酸钾盐中碘方法研究 [J], 张黎军;杨晓忠;仲翠莲
3.碘淀粉比色法测定环境样中微量碘 [J], 王翔
4.UV法测定食盐中的碘含量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加碘酸钾食盐中碘的含量 [J], 李伟;
5.PVA作显色剂比色法测定碘酸钾盐中的碘 [J], 范金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 血清淀粉酶测定 碘淀粉比色
[目的] 了解临床测定血清淀粉酶的意义。 掌握本法测定血清淀粉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临床生化淀粉酶测定
淀粉酶又称α-1,4葡聚糖水解酶,作用于多糖分子中的 1,4糖苷键,生成麦芽糖和葡萄糖。可由肾脏排泄,淀粉酶 在人体内的分布很广,但主要存在于胰腺,唾液腺及其分泌 液中,对食物中多糖化合物的消化起重要作用。血清淀粉酶 主要有两种同工酶,即同工酶P(来源于胰腺),及同工酶S (来源于唾液腺及其它组织)。血清淀粉酶增高对急性胰腺 炎有诊断价值。多年来,由于它的测定方法简单,快速,一 直被用于胰腺炎的诊断和急腹症的鉴别诊断,但其总酶活力 测定缺乏灵敏性和特异性,而其同工酶分析则有助于克服这 些缺点。淀粉酶活性测定方法大致分为粘度测量法、比浊法、 碘量法、糖化法和染料释放法5种,其中碘淀粉比色法操作简 便,结果可靠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单位定义 100ml血清中的淀粉酶,在37度15min水解淀粉5mg为1个单位。
【计算】
淀粉酶=空白管吸光度-测定管吸光度/空白管吸光度 *0.4/5*15/7.5*100/0.02
如进行时间进程曲线其相应的时间应取不同的值。
1、比色法测乳酸脱氢酶
正向反应生成的丙酮酸与溶于酸的2,4二 硝基苯肼作用生成丙酮酸-二硝基苯腙, 后者在酸性环境中呈草黄色,在碱性溶液 中显棕红色,颜色的深浅与丙酮酸的浓度 成正比,与标准浓度的丙酮酸生成的苯腙 进行比色,可推算LDH的活力。
1个卡门氏单位的定义是:在温度25℃,pH7.4,波长 340nm,光径1cm的条件下,1ml血清使NADH的吸光度下 降0.001的转氨酶活性。可见卡门氏单位不是用物质的量浓 度,而是用物质的吸光度表示酶的活性单位的。
3、血清碱性磷酸酶的磷酸苯二钠法测定
碱性磷酸酶在碱性环境中作用于磷酸苯二 钠,使之水解释放出酚和磷酸。酚在碱性 溶液中与4-氨基安替比林作用,经铁氰化钾 氧化形成红色醌类化合物,根据红色的深 浅确定ALP活性。
3.0
3.0
5.0
5.0
测血清AMS时,向空白管补加20ul血清(目的是使其颜色与测
定管相近)
再充分混匀后,波长630nm ,以蒸馏水调零。
试剂空白管溶液作拟标准液定标,测定 标准和测定管溶液的吸光度值,按公式计 算测定结果。 【计算公式】
血清淀粉酶=空白管吸光度-测定管吸 光度/空白管吸光度 ×1000
【操作】
1.血清先用生理盐水作10倍稀释。0.1ml血清+0.9ml蒸馏水。
加入物(ml)
测定管
对照管
缓冲淀粉溶液
(37度预温5min)
1.0
1.0
血清

0.2
37度水浴7.5min
碘应用液
1.0
1.0
蒸馏水Leabharlann 6.26.02.混匀,以波长660nm,蒸馏水调零,读取各管吸光度。
血清淀粉酶=
×1000 尿液淀粉酶=
×2000
【正常参考范围】 血清:80~180u/L,尿液:100~1200u/L
【临床意义】
增高:淀粉酶主要由唾液腺和胰腺分泌。流行性腮腺炎, 特别是急性胰腺炎时,血和尿中的AMS(淀粉酶)显著
增高,急性胰腺炎发病后8-12小时血清AMS开始增高, 12-24小时达高峰,2-5天下降至正常。如超过500U有意 义,350达U时应怀疑此病。而尿AMS约于发病后12-24 小时开始升高,下降也比血清AMS慢,因此,在急性胰
光光度计等
[操作]取2支试管,按表进行淀粉酶操作
加入物(ul)
血清
尿液
试 剂 ul 标本(血 清或尿液)
测定管 空白管 测定管 空白管 (u) (B) (u) (B)
20ul

20ul

淀粉酶缓冲液
500ul 500ul 1000ul 1000ul
充分混匀后, 置与37℃水浴箱中,保温7.5min
显色终止液ml
腺炎后期测定尿AMS更有价值。如急性阑尾炎、肠梗阻、
胰腺癌、胆石症、溃疡病穿孔及吗啡注射后等均可见血 清AMY增高,但常低于500U。
降低:由于正常人血清中AMS主要由肝产生,故血清与 尿中AMS同时减低主要见于肝炎、肝硬化、肝癌及急性 和慢性胆囊炎等。肾功能障碍时,血清AMS也可降低。
【注意事项】
1,酶活性在400U以下时,与底物的水解量成线性,如测定管 吸光度小于空白管吸光度一半时,应加大血清稀释倍数或 减少稀释血清加入量,测定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2,草酸盐、枸椽酸盐、EDTA-NA2及氟化钠对AMY活性有抑 制作用,肝素无抑制作用。
3,唾液含有高浓度淀粉酶,须防止带入。 4,淀粉产品不同,其空白吸光度可有明显差异,一般空白
吸光度应在0.4以上。 5,缓冲淀粉溶液若出现混浊或絮状物,表示缓冲淀粉溶液
受污染或变质,不能再用,应重新配制。 6,本法亦适用于其他体液淀粉的测定,尿液先作20倍稀释
后测定。
【评价】
本法线性范围<400U,批内3.1-9.0%,批间 12.4-15.1%,与对-硝基苯麦牙庚糖苷法比较,在 酶活性低时相关性较好,但酶活性较高时相关性 差,因此,该法不能认为是淀粉酶测定的理想方 法,但由于该法简单,易行,不需特殊设备,试 剂价廉,仍然为我国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
【原理】
血清中α淀粉酶催化淀粉分子中α-1,4 糖苷键水解,产生葡萄糖、麦芽糖及含有 α-1,6糖苷键支链的糊精。在底物过量的 条件下,反应后加入碘液与未被水解的淀 粉结合成蓝色复合物,其蓝色的深浅与未 经酶促反应的空白管比较,从而推算出淀 粉酶的活力单位。
【器材】 试管、微量加样器、恒温水浴箱、离心机、分
单位定义:以100ml血清,37度,作用底物 15min,产生1umol丙酮酸为一个金氏单位。
2、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改良赖氏法)
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在37℃、pH7.4的条件 下,可催化基质(底物)液中的丙氨酸与α-酮戊二酸生成 谷氨酸和丙酮酸,丙酮酸可与起终止和显色作用的2,4二硝 基苯肼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进而 在碱性环境中生成红棕色的苯腙硝醌化合物,其颜色的深 浅在一定范围内与丙酮酸的生成量,亦即与ALT活性的高 低成正比关系。据此与同样处理的丙酮酸标准液相比较, 便可算出或通过标准曲线查出血清中ALT的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