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典型的悲剧人物
热闹中的孤寂——解读张恨水《金粉世家》作品中人物悲剧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热闹中的孤寂——解读张恨水《金粉世家》作品中人物悲剧孙小敏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摘 要:本文对张恨水《金粉世家》作品中的人物悲剧进行了深入的解析。
如王国维所说:“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无愧色也”。
它之所以享有如此高的声誊,是与它的艺术舵力和美学价值分不开的。
本文从两个角度探讨张恨水《金粉世家》作品中悲剧意识,并以此为研究依据,可以充分展现当时中国社会黑暗、残酷、混乱的悲剧封建时代,同时也能深入感受到在热闹时代背景中爱情的孤寂。
关键词:张恨水;金粉世家;人物悲剧作者简介:孙小敏(1995-),女,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5-036-02一、作者及作品简介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 ,是我国著名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
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感慨时代的变迁,岁月流逝,人生冷暖。
在“冷暖人间”中可以体会他内心的冲动、热忱,使人感同身受。
在文革后张恨水的作品虽少了些青春灵动、朝气蓬勃但更多的是沉静忧思,这也是张恨水留给时代的遗产。
艺术的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形式是内容的外在表达,也是内容的载体,张恨水作品内容的批判性体现在他文章的叙事风格、文章结构和语言的特点上,这些共同构成了张恨水的艺术风格。
本文所探讨的《金粉世家》是他最喜欢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当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成为了造就这部作品的关键因素,也承载着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张恨水就是通过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表达作品的艺术追求,展现作品的时代风貌。
在张恨水的笔下《金粉世家》描写最多的是金家的风光与落败,公子哥金燕西与寒门小姐冷清秋的爱恨情仇。
这两条矛盾主线完美叙述这这场时代背景。
二、《金粉世家》人物悲剧结局(一)风光的金氏家族落败《金粉世界》中的金家是当时的权贵代表,那个时代的豪门,代表着官僚资产阶级,生活奢靡西式,家中的主人、少爷小姐姐夫等基本上都有留过洋,虽有着传统的官僚主义但却也凸显出了其先进性。
现当代文学-人物分析

《金锁记》曹七巧曹七巧是个悲剧人物,是一个受害者。
她所嫁的丈夫是个“骨痨”病人,但七巧是个健康的人,她正常的情欲因难以满足而受到压抑,是个被锁在黄金枷锁里的女人。
但是,曹七巧的悲剧更在于她是一个施害者,而且受害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她亲生的儿女。
七巧因得不到情爱而受到压抑,在压抑中她开始疯狂,因为疯狂她做出种种可怕的事情。
她百般破坏儿女的婚姻幸福,是中国小说中少见的具有变态人格的女性形象。
原本是香油店的曹大姑娘,一直偶受哥哥和嫂子的欺负,但是她始终还是个善良的人。
当她遇到季泽后,她以为她的人生会有新的开始,可以很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但是事与愿违,她嫁给了季泽的哥哥——一个患有软骨病的病人,她和季泽每天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但是季泽一天天的堕落,他们之间的误会也越来越深,距离也越来越远,她每天尽心照顾她的丈夫,这是真心的,知道她的丈夫死去,大哥伯泽分家,她母亲的临终遗言对她有非常大的影响,她母亲告诉她钱最重要,从此,她不相信感情,一味地敛财,甚至拆散女儿姻缘、逼死媳妇等等,这些都体现出她没有感情只有金钱的一面,然而,她对季泽仍有感情。
所以,是她这一些列的遭遇,导致了她的性格开始扭曲,开始泯灭人情并套上金钱的枷锁,抽鸦片、敛金钱来寻求她精神上的安慰和寄托。
《子夜》吴荪甫吴荪甫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形象:吴荪甫具有两个方面的性格一、果敢、自信。
他的理想是发展民族工业,摆脱帝国主义及买办阶级的束缚,最终实现资本主义。
因此,在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斗争中,他表现出果敢、自信的性格。
在与赵伯韬的斗法中,确实显示了他沉着干练、刚愎自用。
动摇、悲观。
公司的连连失败,沉重的一击之下,他那的动摇、悲观就暴露出来了。
当吴荪甫与赵伯韬的斗争中惨败时,他的悲剧命运也达到了高潮。
二、吴荪甫的性格充分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1、一方面对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不满;另一方面对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极端恐惧与仇视。
中国现当代文学论述题,以一两篇作品为实例,谈谈对悲剧的理解

中国现当代文学论述题,以一两篇作品为实例,谈谈对悲剧的理解悲剧则是通过美好事物的毁灭去揭露丑恶。
这是我们对悲剧最直接的一个了解。
但悲剧在美学中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本质?悲剧是美学基本范畴之一,是与喜剧美相对的特殊表现形态。
它是指现实生活或艺术反映中那些作为实践主体的肯定性社会力量,在具有必然性的社会矛盾冲突中,遭到不应有、但又不可避免的苦难或毁灭,从而引发悲痛、同情和奋发感受的一种审美形态及其特性。
悲剧从两个方面揭示矛盾冲突:一方面正面的事物在毁灭中显示其价值,在暂时失败中预示着未来的胜利;另一方面反面事物在其暂时胜利中暴露了它的虚弱和必然灭亡。
如果说真正的喜剧接近悲剧,那么真正的悲剧则同时预言着旧事物最后喜剧的到来。
悲剧是崇高的集中形态,是一种崇高美。
悲剧是崇高特征,是通过社会上新旧力量的矛盾冲突,显示力量与旧势力的抗争。
他经常表现为在一定的时期内,还具有强大的实际力量的旧势力对新生力量暂时的压倒,表现为带有一定历史发展必然性的失败和挫折,表现为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严重的灾难、困苦……等等,在严重的实践斗争中显示出先进人物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
悲剧中所体现的崇高,经常以其庄严的内容和粗犷的形式震撼人心,引起人们的崇敬和自豪。
它是对社会力量的实践斗争的积极肯定。
它与悲观、悲惨、消沉等完全是不同的。
悲剧意识即当人类意识到自身个体的短促性、渺小性、悲剧性的时候产生的一种个体的孤独感,价值的空没感,生命的无奈感。
余华小说的悲剧意识则主要表现在:1、对人性的探索。
其中体现在对“恶”饿极度渲染和夸张,对人性的深刻揭露。
2、对命运无常和苦难的描写。
3、对死亡的描写。
很多伟大的作品很难不触及死亡,大量的死亡事件充斥在余华早期暴力血腥的作品中。
二、余华小说的悲剧人物(一)、悲剧男性《活着》,深刻的勾画出富贵的生活随着家庭、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巨大的变化。
余华曾说:福贵是“我见到的这个世界上对于生命最尊重的一个人,他拥有了比别人多很多死去的理由,可是他活着。
初中语文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分析曹禺作品《雷雨》分析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分析:曹禺作品《雷雨》分析曹禺(1910—1996)现代著名戏剧家。
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出生在天津。
出身封建官僚家庭。
1924年入南开中学读书,广泛阅读“五四”以来优秀文学作品和外国戏剧名著,参加了戏剧团体“南开新剧团”。
1928年入南开大学,后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1933年写成处女作四幕剧《雷雨》,次年在《文学季刊》发表,以深邃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引起剧坛震动,成为暴露封建的资产阶级大家庭罪恶的优秀现实主义悲剧。
曾先后到保定中学、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校、上海复旦中学教书,同时从事剧本创作。
1935年写出四幕剧《日出》,揭露半封建、半殖民地上层社会的种种腐败和罪恶。
1936年至1942年,他任教于国立戏剧专科学校。
此间他创作了反映农村的三幕剧《原野》。
1938年至1940年,还创作抗战剧《黑字二十八》以及与宋之的合作的《蜕变》。
1941年创作《北京人》,通过一个典型的封建大家庭的崩溃过程,揭露封建主义衰败与新一代追求新生活的必然性。
他的创作,融合了中外戏剧的表现手法,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
他的戏剧文学创作标志着中国话剧的成熟。
《雷雨》、《日出》、《北京人》等,不仅使中国有了长演不衰的传统保留剧目,也得到国外戏剧界的高度赞扬。
《雷雨》分析四幕剧《雷雨》在一天的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两个场景(周家客厅和鲁家住房)内集中展示了周鲁两家前后三十年复杂的矛盾纠葛,暴露了具有强烈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人们可以从中看到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畸形社会的某些侧面,听到其腐朽崩溃的消息。
《雷雨》三条线索分析周朴园与繁漪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线索一是周朴园和侍女梅侍萍的矛盾。
这是主仆之间不平等的婚恋矛盾,周仆园爱过侍萍,但最终又将她抛弃,使她深受精神创伤和痛苦生活的煎熬。
抛弃侍萍之后,虽然周朴园也留有对往日情份的眷恋与悔恨,但当他又一次果真与侍萍相遇时,主仆地位的悬殊,上层社会的绅士和生活底层的仆人之间的隔膜,终究使他再次暴露出剥削阶级虚伪、狠毒的本质;二是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
论巴金《家》中女性的悲剧人生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论巴金《家》中女性的悲剧人生代柯洋 铜仁学院人文学院摘 要:《家》作为著名的家族小说,塑造了形形色色的悲剧女性形象。
这些悲剧女性形象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封建社会中的婢女,二是封建大家庭中的贵族小姐,三是封建家庭中老一辈旧式女性。
她们虽然身份、性格、经历、行为方式、人生追求等各不相同,但都无一例外地惨遭毒害或虐杀,成为了封建家族制度及其礼教的牺牲品。
从她们身上,我们得以窥见封建家族制度及其礼教各种各样的压迫方式,从而对其“吃人”本质有了更全面、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巴金;《家》;女性形象;悲剧人生作者简介:代柯洋(1980.3-),女,汉族,山东菏泽人,铜仁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和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7-030-02在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中,巴金可谓是一位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作家。
他创作了大量的三部曲式的作品,著名的有“爱情三部曲”、“革命三部曲”、“抗战三部曲”、“人间三部曲”。
另外,还有几乎家喻户晓的“激流三部曲”。
《家》作为“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是著名的家族小说,它塑造了形形色色的被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侵害的悲剧女性形象。
她们都无一例外地具有浓厚的封建男权文化的思想烙印,深受其害而又不觉醒,完全丧失了女性的自我和自主意识,听从命运的安排与摆布。
这一系列的女性形象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心路历程,表达了巴金先生对传统封建家族制度和伦理道德的愤怒谴责与批判。
正如作者所言:“自从我执笔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对我的敌人的攻击。
我的敌人是你什么?一切旧的传统观念,一切阻碍社会进步和人性发展的不合理的制度,一切摧残爱的势力,它们都是我的最大的敌人。
我始终守住我的营垒,并没有作过妥协。
”[1]巴金先生《家》中的悲剧女性形象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封建社会中的婢女,以鸣凤、婉儿、倩儿为代表;二是封建大家庭中的贵族小姐,以钱梅芬和瑞珏威代表;三是封建家庭中老一辈旧式女性,以周氏、陈姨太等为代表。
吴荪甫形象的悲剧性分析

Total.379March 2017(A)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总第379期2017年3月(上)吴荪甫形象的悲剧性分析梁吉星刘朝霞(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中图分类号:I207.43文献标识码:ADOI :10.16871/ki.kjwha.2017.03.070作者简介:梁吉星(1993—),男,甘肃张掖人,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农业科技管理、乡村治理;刘朝霞(1976—),女,甘肃庆阳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西部文化方面的研究。
摘要现代作家茅盾在其长篇小说代表作《子夜》中塑造了吴荪甫这一现代文学长廊中熠熠生辉、耐人寻味的艺术人物形象,它既给人以审美的体验,也给人们以理性的思考。
茅盾并不是以一种批判的口吻讲述这个人物,相反是以一种充满激情的叙述语调来塑造这个人物,人物的失败让人感喟和同情。
但仅仅把吴荪甫的悲剧归结为时代的悲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悲剧是片面的。
笔者认为吴荪甫形象的悲剧性是多方面造成的,他的悲剧既是性格悲剧,也是情感悲剧,从更高的角度来讲也是命运悲剧。
关键词吴荪甫性格悲剧情感悲剧命运悲剧The Tragic Analysis of Wu Sunfu Image //Liang Jixing,Liu ZhaoxiaAbstract Modern writer Mao Dun in his representative novel "Midnigh"shapes the major figure —Wu Sunfu,which is one in-triguing art image in the modern literary gallery.It not only gives readers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but also the rational thinking.Mao Dun doesn't depict the character in a critical tone,but in-stead using a narrative tone full of passion to shape the character,therefore the character's failure lets readers make a sigh and feel sympathy.But the tragedy of Wu Sunfu doesn't only attribute to the tragedy of the times or the tragedy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bourgeoisie,it is one-sided.?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tragedy of Wu Sunfu is caused by many aspects,his tragedy is not only the tragedy of character,but also the emotional tragedy,from a higher point of view,it is also a fate tragedy.Key words Wu Sunfu;character tragedy;emotional tragedy;tragedy of fate读罢《子夜》,人们产生的感想与体会不是对吴荪甫的深深的憎恶和反感,相反更多的是欣赏、同情和惋惜,是因为小说在重重矛盾中塑造的吴荪甫充满矛盾性和复杂性,呈现出多方面的、极为丰富的内容,它既给人们以审美的体验,也给人们以理性的思考。
浅析《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生悲剧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浅析《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生悲剧高敏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摘 要:《人生》中高加林是一个命运坎坷的人物,他一生的两起两落构成其人生悲剧的主要部分,他的悲剧不仅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
且其人生悲剧与这个时代密不可分。
关键词:高加林;人生悲剧;成因作者简介:高敏(1996.9-),女,四川省会东县人,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3-056-01《人生》是高加林的人生,同样也是陕北千千万万农村青年的人生。
路遥笔下的高加林向人们展示了20世纪80年代陕北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人民的生存状况,那里土壤贫瘠、雨水稀少,如果连续几个月不下一滴雨,农人就愁容满面,一下雨,他们就会开心得像个孩子,路遥极喜欢下雨天或许就是因为这样吧。
那里的青年渴望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又是何等的不易?高加林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他在学校时尽管生活条件极差,每餐只能吃馒头酸菜,有时连这个也吃不上,但他仍旧刻苦学习,可是终究没能上大学。
只能回到村小当乡村教师,也算是一个“公职人员”,这仍为他保留了一丝作为读书人的尊严。
可是上天并未眷恋他太久,他的教师职位被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的儿子顶替,他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每天在土地上劳作,但是他内心仍有不甘,他失意、苦闷,像宣泄愤怒似的拼命干活。
此时,一直爱慕着他的毫无文化但善良美丽的农村女孩刘巧珍向他表露了心意,巧珍无微不至的照顾让他心里有了安慰,他也开始慢慢接受“农民”这个身份,他和巧珍在一起度过了一段恋人间的快乐日子。
后来,高加林的叔叔从部队回来,在城里当了官,现在他成了有靠山的人,人们都来巴结他们,甚至有人直接把高加林的工作问题解决了,此时的高加林成了“城里人”,离开了土地,他又开始了意气风发的城市生活。
论巴金《家》中女性的悲剧人生

论巴金《家》中女性的悲剧人生作者:代柯洋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27期摘; 要:《家》作为著名的家族小说,塑造了形形色色的悲剧女性形象。
这些悲剧女性形象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封建社会中的婢女,二是封建大家庭中的贵族小姐,三是封建家庭中老一辈旧式女性。
她们虽然身份、性格、经历、行为方式、人生追求等各不相同,但都无一例外地惨遭毒害或虐杀,成为了封建家族制度及其礼教的牺牲品。
从她们身上,我们得以窥见封建家族制度及其礼教各种各样的压迫方式,从而对其“吃人”本质有了更全面、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巴金;《家》;女性形象;悲剧人生作者简介:代柯洋(1980.3-),女,汉族,山东菏泽人,铜仁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和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7-0-02在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中,巴金可谓是一位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作家。
他创作了大量的三部曲式的作品,著名的有“爱情三部曲”、“革命三部曲”、“抗战三部曲”、“人间三部曲”。
另外,还有几乎家喻户晓的“激流三部曲”。
《家》作为“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是著名的家族小说,它塑造了形形色色的被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侵害的悲剧女性形象。
她们都无一例外地具有浓厚的封建男权文化的思想烙印,深受其害而又不觉醒,完全丧失了女性的自我和自主意识,听从命运的安排与摆布。
这一系列的女性形象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心路历程,表达了巴金先生对传统封建家族制度和伦理道德的愤怒谴责与批判。
正如作者所言:“自从我执笔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对我的敌人的攻击。
我的敌人是你什么?一切旧的传统观念,一切阻碍社会进步和人性发展的不合理的制度,一切摧残爱的势力,它们都是我的最大的敌人。
我始终守住我的营垒,并没有作过妥协。
”[1]巴金先生《家》中的悲剧女性形象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封建社会中的婢女,以鸣凤、婉儿、倩儿为代表;二是封建大家庭中的贵族小姐,以钱梅芬和瑞珏威代表;三是封建家庭中老一辈旧式女性,以周氏、陈姨太等为代表。
高中语文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分析茅盾、巴金作品分析

高中语文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分析茅盾、巴金作品分析高中语文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分析茅盾、巴金作品分析现代长篇小说新范式的创造者——茅盾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形天等,都是他常用的笔名.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
父亲沈永锡,清末秀才,通晓中医,是具有开明思想的维新派人物,颇重视新学,除声、光、化、电和数学等自然科学外,也喜欢传播进步思潮的社会科学著作。
母亲陈爱珠,是一位通文理、有远见而性格坚强的妇女.茅盾10岁丧父,童年时代,就接受了母亲所教的文学、地理和历史知识.茅盾说,“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母亲〞.茅盾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作家。
他“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倡导的“为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在自己的小说中加以发展,创造出全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
《子夜》分析我们先分析一下吴荪甫的形象,用纵横结构人物分析法。
吴荪甫形象是中国现代社会的“新人〞,是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家的代表。
吴荪甫主要性格特征;双重性,即先进性和落后性先进性是指吴荪甫有发展中国民族工业的壮志雄心,是“20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曾经游历欧美,眼界开阔,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和才能,精力充沛,生命力活跃,以自己的铁腕,精明、果敢和魄力,取得了相当成功,不光在上海有裕华丝厂,在家乡双桥镇也有一些产业,包括钱庄、当铺等,在民族工业濒临危机的1930年,他力挽狂澜,既壮大了自己的产业,又回击了外国资本的野心。
落后性是指吴荪甫在买办资本的进攻下,经济面临危机时,为了弥补工厂资金的不足,辞退工人,克扣工资等手段家规工人的剥削导致工人的大罢工,最后内外交困,以倾家荡产的悲剧收场.吴荪甫形象典型意义吴荪甫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其意义主要在于,他的悲剧正代表着他所属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悲剧,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在中国建立欧美式的资产阶级社会。
论鲁迅小说中的悲剧人物

论鲁迅小说中的悲剧人物鲁迅是中国近现代小说的奠基人。
这不仅是因为他写出了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更是因为他的小说一开始就十分成熟。
《呐喊》《彷徨》等都是十分成熟的作品。
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风格体式上,鲁迅的小说都有开创性的意义,并且影响了大部分中国近现代作家的文体风格。
纵观鲁迅的小说,我们可以发现其中两大模式“离乡-返乡-再离乡”和“看与被看”。
“看与被看”这一模式在鲁迅的小说中更为的普遍,可以说这是基础性的,更耐人寻味的。
这种关系不仅体现在小说的人物之间,叙述者与被叙述者这件,也体现在隐含作者与叙述者,被叙述者之间。
鲁迅通过这一结构模式,表现得是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小说中,任务“看”的眼光所折射出的,是人性与当时人们的思想状况。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孔乙己《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短篇小说。
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以回忆的方式来讲述故事。
孔乙己像个笑话,酒店小伙计在单调枯燥的日子中过的压抑,唯一的乐趣就是孔乙己上门吃酒时,在大家取消他时,跟着乐。
然而孔乙己确是一个“好脾气”的书呆子,他保守、自我、死要面子、又懒又馋,可是不管如何,他却依然维护着自己读书人的尊严。
他穿长衫。
顾客们见着他就嘲笑他,“呦,孔乙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不知道他是有自知之明,知道了说也白说,还是因为读书人的清高,总之,孔乙己不理会旁人,自己下自己的单。
小孩子们围着他也来凑热闹,孔乙己会给小孩子们茴香豆吃,发现茴香豆不多了,才会捂着碗说“不多,不多。
多哉乎?不多也”孔乙己也没有什么朋友,所以他骨子里是一个寂寞,渴望交流的人。
他在与小伙计沟通时,并没有发现小伙计的内心其实也是瞧不上他的。
孔乙己是大家的“乐子”,周围的人看孔乙己,就像看动物园里的猴子,他们把他当作一个笑话,笑的时候,自己也成了一只被看的猴子,活成了一个笑话。
每个人自以为居高临下,实际上都不过是笑话。
就连我这个读者,年少时读《孔乙己》的时候,只看的见纸面上的人物,读不懂背后的悲情,也笑话孔乙己,觉得他真是个老顽固、老穷酸、怪不得这么穷困潦倒。
赵树理的文学成就与人生悲剧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 , E战争爆发后 , 抗 t 赵树 国人》 ,中国人》 , 报 《 报 一个编辑姓赵 ; 他编 , , 他写
理投身抗 日战争 , 成为牺盟会的一名特派员 , 深入 他校 ; 别看报纸小 , 作用可得 了 ; 写篇小鼓词 , 快板 到阳城县山区, 走村串户 , 发动群众 , 很快组织起一 句句妙 ; 小评论 , 小报道 , 大半作品老赵包。”
赵树理是一位 以独特的文学成就和令人心酸
赵树理编《 中国人》 报时, 把编好 的稿件送去印
大家读 , 遇到工 友们有念着不顺 当的词语 , 当即修
的人生悲剧 , 存在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位特 刷 , 工友们一边印一边念 ; 他则在一旁边抽烟边听
立独行的作家。
( ) 一
改, 直到通畅为止 。同事们曾写过一首打油诗:《 “中
维普资讯
20 0 6年 1 2月
长 治 学 院 学 报
jun l f h n z i nv r t o r a o a g h U i s y C ei
DHale Waihona Puke ..o 6 c 2o 第2卷 第 6 3 期
V0. 3No6 1 . . 2
赵树理的文学成就与人生悲剧
说到这里 , 他把那几本书举起来 , 提高声调说 : 府机关 。八路军一二九师和地方 民兵闻讯后 , 迅速 西 。”
出击 , 反包 围了教徒 , 击毙 了几名领头人物 , 众教 徒 “ 这种小册子数量很多 , 敌人 的 ‘ 像 挺身 队 ’ 一样沿
群龙无首 , 才放下武器解散 了。
着太行 山爬 上来 , 毒害着 我们的人 民, 我们应 当起
入地编这些副 刊 , 形式以快板 、 鼓词 、 民谣 、 小故事 能写些低层次读物。靠他的作品, 文艺创作就完了。 为主, 把读者对象定位 于广大普通群众 , 走通俗化 、 听到这些说法 , 赵树理不置可否。他心里明白, 那高
现当代文学——性格决定命运:从人物性格分析高家林的爱情悲剧

性格决定命运——从人物性格分析高家林的爱情悲剧高加林是路遥的小说《人生》中的男主角。
在小说里,高加林是一个契合当时实际情况具有时代精神的人物形象。
作者运用了现实主义手法将高加林塑造成为一个性格复杂,既自尊又自卑,既脆弱又勇敢,既朴实又虚伪并且具有浓郁陕北气息的当代新农村知识青年形象。
然而他的爱情则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无论是和刘巧珍还是和黄雅萍,这不得不从高家林的复杂且矛盾的性格谈起。
一·矛盾性格的统一体高加林是一个具有复杂且矛盾性格的当代农村青年的典型形象。
在他的性格中,既有自尊、自信、自强、富有理想的一面,又有自卑、自负、自私的一面;既有乐观、倔强、由于追求的一面,又有悲观、懦弱、虚荣的一面;既有反抗的一面,又有妥协的一面。
黑格尔说:“人的特点就在于他不仅担负多方面的矛盾,而且还忍受多方面的矛盾,在这种矛盾里仍然保持自己的本色,忠实于自己。
”高加林的性格就是这种复杂的矛盾和矛盾的诸方面组成的统一体,是独特的“这一个”。
(一)自尊与自卑并存高加林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他接受过新思想教育,血气方刚,热情奔放。
高加林是有能力的人,连高明楼这样的“大能人”也不能不感到一种威慑,不能不感到“将来村里真正的能人是他”。
他有强烈的自尊心,不甘屈居高明楼之下。
他有文化、有能力、有理性,这是他与其他年轻人的不同之处。
然而在他自信的背后,我们可以发现一种隐藏更深的自卑感。
在他第一次去卖馍,却因为面子问题害怕遇见熟人而不愿去做那笔生意。
在城里掏粪时,紧张防备周围,鬼鬼祟祟象做贼一样,恐怕被熟人看见丢面子。
即使和巧珍在一起,他也会认为那是堕落和消极的表现,他的自卑感是强烈的。
(二)脆弱与勇敢同在高加林是自信的,但是一旦现实扼制了他的“欲望”,他又变得灰溜溜的,一蹶不振。
他只能在顺境中驰骋自己的想象,而无法在逆境中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他貌似强者的外衣下,隐藏着的却是一颗脆弱的、不稳定的自我。
当高加林被挤掉教师职务,第一次复归到土地上当农民时,他感到理想破灭。
路遥《人生》中高加林的悲剧色彩及其影响因素解析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路遥《人生》中高加林的悲剧色彩及其影响因素解析董晓莹 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摘 要:《人生》的悲剧命运都是以高加林为人物中心来描述的,在城乡差异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以一个向往城市生活追求理想的年轻人为代表并且种种失败的命运时,反之,高加林处于那样的社会环境下,造成失败是必然的结果。
本文将从高加林的事业、爱情方面来阐述路遥在《人生》中主人公的悲剧色彩,以及在很多社会环境中造成的因素分析。
关键词:人生;结果;悲剧色彩[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050-01引言:《人生》这部文学作品被发表于1982年,在改革开放时期,作者路遥带给我们很多有力量的作品。
这部文学作品是作者的成名作,在城乡差异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讲述了主人公高加林的事业以及爱情最终以失败告终的结局,他的结局令人反思,让我们开始去了解人生并对社会产生新的认知。
一、高加林的事业悲剧《人生》中的高加林是一个很复杂的角色,文中的他既表现出吃苦耐劳的品质,又带有年轻人身上所具有的自信与从容。
在大胆追求自己理想的同时,又表现出自卑、虚伪和软弱的一面,给人一种既可怜又可恨的感觉。
高加林本身是一个知识分子,有追求有理想的年轻人,有着强烈的上进心。
在他心中,他内心是渴望城市的生活;但是,由于自身的矛盾与农民之间的悲剧性矛盾,再加上社会历史制度的不完善,这些因素都让他彻底感受到现实的差距,这些在现实中存在的矛盾直接影响着主人公的悲惨结局[1]。
高加林的特殊遭遇表现出一种社会现状造成的悲剧,这一现状的范围虽然比较扩大化,但是在高加林的工作方向却实实在在地存在悲剧。
工作方面种种的失败并不是他不适合做这些工作,而是这中间参杂这许多的社会因素。
因此,他的人生在事业方面注定都是以悲剧收尾。
二、高加林的爱情悲剧1.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高加林在人生最落魄失意的时候遇到了刘巧珍的爱情,然而刘巧珍甘愿为了他不顾父母的打骂;为了他奋不顾身;为了他向传统的乡风挑战,这一切的一切让高加林为之感动,跟刘巧珍在一起是快乐的。
谁毁了他们的“伊甸园”?——漫谈鲁迅作品中人物的悲剧命运

谁毁了他们的“伊甸园”?——漫谈鲁迅作品中人物的悲剧命运1 祥林嫂祥林嫂,鲁迅小说《彷徨》中主要的人物,她是一个封建社会中农村妇女最典型的形象。
她——勤劳善良,有力气,本可以凭借自己的劳动过上幸福的生活,建立自己的家庭,拥有自己的美好的“伊甸园”。
但是,她后来几乎沦为乞丐,最终客死他乡!是谁毁了她的“伊甸园”呢?读罢全文,掩面沉思,我想:是封建礼教的毒害,更是社会的冷酷彻底毁了她的人生,彻底摧毁了祥林嫂梦寐以求的“伊甸园”!1 封建礼教的毒害本文写于1924年2月7日,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兴起的革命浪潮还没在鲁镇人们心灵的湖面上吹起半点儿涟漪,民主革命的东风还未吹到这个闭塞的小镇,在鲁镇最大的感受是“都没有什么大改变”。
所以,在鲁镇,仍然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传统习俗,封建等级关系仍然是天经地义的观念。
“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的好运气。
”这时候,女人们忙着准备一切“祝福”的事宜:杀鸡,宰鹅,买猪肉,还要“用心细细地洗,”“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但祝福时“拜的却只限于男人”,这是男人的专利,是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礼教赋予男人的尊严与特权,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训诫:男尊女卑,长尊幼卑,上尊下卑,亘古不变,没有谁能超越。
另外,在“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的封建理学里,不幸却早早降临在祥林嫂身上——年纪轻轻(二十六七岁)便守寡,再嫁——婆婆把她卖给货老六——日子不长,新丈夫年纪轻轻便患伤寒而死,继而唯一的亲人儿子又被狼衔去了。
所以,祥林嫂在鲁四老爷的眼里就是一个“谬种”,是“可恶”,是“异端”。
似乎死了丈夫丢了孩子本身就是她的错。
所以,鲁镇的“祝福”不属于祥林嫂,她没有“资格”祭奠神灵,因为她是“谬种”,鲁四老爷怕“失节”的她玷污了神位,亵渎了神灵,因而,鲁家人在“祝福”时处处提防着,冷漠着她,远离着她,不让触碰任何与祭奠有关的东西。
“她在这一天可做的事是不过在灶下烧火”。
所以,封建礼教吞噬了祥林嫂做人的骄傲,毁灭了她构想的“伊甸园”!2 社会的冷酷祥林嫂,同鲁迅先生塑造的另一个人物啊Q一样,没有人知道她姓什么,只是大家都叫她“祥林嫂”,中介人老婆子是卫家人,说祥林嫂是邻居,既然如此,大家便推测她也姓卫罢了。
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要作品及必读书目

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要作品及必读书目一、赵树理小说四篇1.《小二黑结婚》《小二黑结婚》写于1943 年 5 月,华北新华书店1943 年9 月出版,之后被许多出版社反复再版和翻印,收入1952 年版的《高级中学语文课本》,数以百计的剧团改编为不同地方剧种搬上舞台。
《小二黑结婚》的原素材是山西左权县山村一件真实的爱情悲剧:村民兵小队长岳冬至与俊俏的智英祥自由恋爱,遭家长及社会反对,岳冬至被垂涎智英祥的富农村长挟私报复致死。
赵树理化悲剧为喜剧,描写成刘家峧新一代农民青抗先队长小二黑与本村纯洁美丽的小芹姑娘自由恋爱,遭到双方家长二诸葛、三仙姑反对和村里封建恶势力金旺弟兄的迫害,最终在区政府的支持下,恶棍被惩治,上一辈被教育,有情人终成眷属。
小说共12 节,这里节选其中的第5 、8 、12 节。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方向”的奠基石,无论是在人物塑造,还是情节结构和语言驾驭上,都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独特的艺术世界。
从此,赵树理踏上了“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的辉煌而坎坷的创作之途。
《小二黑结婚》的成功来源于现实的真实性与艺术的创造性的生动结合。
赵树理传奇的文学人生折射出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文学风潮变化。
从纵向看,1943 年赵树理发表《小二黑结婚》时37 岁,与鲁迅发表《狂人日记》(1918 年)时的年龄相同。
这两篇小说均被认为是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某种历史象征意义的小说。
《狂人日记》被看作是中国文学现代化的惊世之作;《小二黑结婚》被看作是中国文学大众化的经典之作。
赵树理笔下的农民系列特别是落后农民系列与鲁迅笔下的“阿Q 系列”有着某种历史的沿袭性。
赵树理继承了鲁迅热忱关注中国农民的传统,弥补了新文学严重脱离农民大众的不足,选择了一条新文化与中国农民相结合的道路——文艺大众化的道路。
从横向看,《小二黑结婚》的发行盛况空前,在太行山区竟销到 4 万份,超出了作者以及作品的批评者、甚至支持者的意料,赵树理因此成为解放区家喻户晓的大作家,在农民中的知名度仅次于毛泽东和彭德怀。
中国现当代文学著名作品中典型的悲剧人物

中国现当代文学著名作品中典型的悲剧人物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典型的悲剧人物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典型的悲剧人物有很多:鲁迅《阿Q正传》、《祝福》中的阿Q、祥林嫂张恨水《金粉世家》、《啼笑姻缘》中的金燕西、沈凤喜巴金《家》中的鸣凤、梅、瑞珏曹禺《雷雨》、《日出》中的周萍、周冲、四凤、陈白露老舍《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叶圣陶《倪焕之》中的倪焕之萧红《呼兰河传》中的小团圆媳妇郭沫若《屈原》、《南冠草》中的婵娟、夏元敦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茅盾《子夜》、《春蚕》中的吴荪甫、老通宝王统照《山雨》中的奚二叔叶紫《丰收》、《杨七公公过年》中的云普叔,杨七公公吴祖缃《官官的补品》中的奶婆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中的丁宁路翎《王家老太婆和她底小猪》、《财主底儿女们》中的王家老太婆、蒋捷三、蒋慰祖、蒋少祖、蒋纯祖丘东平《友军的连长》中的友军连长夏衍《包身工》中的包身工芦柴棒郁达夫《沉沦》中的留学生以上是现代文学部分的。
陆文夫《小巷深处》中的改造后却受到要挟的窑女谌容《人到中年》中的陆文婷刘心武《如意》中的金绮纹、葛大爷礼平《晚霞消失的时候》中的南珊戴厚英《人啊,人》中的孙悦、许恒忠、孙憾梁晓声《今夜有暴风雪》中的献身知青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中的葛翎、高欣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中的许秀云姚雪垠《李自成》中的崇祯皇帝凌力《倾城倾国》、《少年天子》中的孙元化、顺治皇帝、董鄂妃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郝红梅、贺凤莲霍达《穆斯林的葬礼》中的韩子奇、新月刘白羽《第二个太阳》中的白洁巴金《怀念萧珊》中的萧珊方之《内奸》中的严赤陈忠实《白鹿原》中的鹿子霖徐兴业《金瓯缺》中的马扩、高世宣、耶律大石刘斯奋《白门柳》中的柳如是、董小宛王安忆《长恨歌》中的王绮瑶熊召政《张居正》中的张居正。
中国现当代文学:二、郭沫若

《雷电颂》
《雷电颂》:“风!你咆哮吧!咆 哮吧!尽力地咆哮吧!……电!你 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 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 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 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电,你 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 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 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 劈开,劈开!……”,
二、郭沫若历史剧的特色:
郭沬若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 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 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 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 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 蜚声海内外;他是我国新诗的 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 化界公认的领袖,抗日战争爆 发后,郭沬若成为国统区进步 文化界的一面旗帜。
周恩来、彭德怀、郭沫若、叶剑英
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五四时代的主题—— 光明与黑暗的冲突。
郭沫若在《日出》、 《太阳礼赞》等诗篇 中提出黑暗、光明二 元对立的命题,提出 在“生命与死亡的斗 争”中,光明战胜黑 暗的必然结果。
《凤凰涅槃 》(248行)是郭沬若1920年1月写下的带有史诗风格 的大作。其中除《序曲》外,还包括《凤歌》、《凰歌》、《凤 凰同歌》、《群鸟歌》和《凤凰更生歌》五篇。 凤凰是古代阿拉伯半 岛神话里的不死鸟菲 尼克司(phoenix) 和古代中国民间传说 中的凤凰之混合体。
新中国成立后,郭 沬若历任政务院副 总理兼文化教育委 员会主任、中国科 学院院长、全国人 大常务委员会副委 员长等职务。
郭沫若与毛泽东
郭沫若感情婚姻
主要代表作品: 诗集《女神 》、《新华颂》、《百花齐放》、《长春 集》;自传《我的童年》、《反正前后》、《创造十年》 等;文艺论集《天地玄黄》;历史剧《屈原 》、《虎 符》、《蔡文姬》、《武则天》等;史学研究方面有 《青铜时代》、《十批判书》等。
鲁迅笔下被社会摧残的人物故事

鲁迅笔下的人物故事:被社会摧残的命运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他的作品深入人心,引人深思。
在他的笔下,有很多人物形象被描绘得栩栩如生,他们被社会的种种不公所摧残,让人深感同情。
本文将探讨鲁迅笔下被社会摧残的人物故事,分析其背后的社会意义。
一、祥林嫂祥林嫂是鲁迅短篇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她是一个勤劳、善良、朴实的农村妇女。
在丈夫去世后,她被迫卖身为奴,为生计奔波。
然而,社会的残酷让她一次又一次地失去孩子,最后在孤独和绝望中死去。
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妇女的压迫和残害。
二、阿Q阿Q是鲁迅中篇小说《阿Q正传》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没有固定职业、饱受欺凌的底层小人物。
阿Q的性格中充满了自欺欺人和自我安慰的元素,他的形象深刻地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普遍心理。
阿Q 的悲剧命运,不仅是他个人的命运,更是整个中国社会的命运。
三、闰土闰土是鲁迅短篇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青年农民。
然而,在封建社会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他的命运变得十分悲惨。
闰土的形象,代表了当时中国农民的苦难和抗争。
四、社会意义鲁迅笔下被社会摧残的人物故事,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首先,这些人物形象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让人们看到了封建社会和帝国主义的残暴和压迫。
其次,这些人物形象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让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人性的本质。
最后,这些人物形象激发了人们的同情心和爱国情感,让人们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总之,鲁迅笔下被社会摧残的人物故事,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些人物形象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也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他们的命运激发了人们的同情心和爱国情感,让人们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同时,这些作品也启示我们:要关注弱势群体,反对不公不义,为构建一个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而努力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典型的悲剧人物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典型的悲剧人物有很多:
鲁迅《阿Q正传》、《祝福》中的阿Q、祥林嫂
张恨水《金粉世家》、《啼笑姻缘》中的金燕西、沈凤喜
巴金《家》中的鸣凤、梅、瑞珏
曹禺《雷雨》、《日出》中的周萍、周冲、四凤、陈白露
老舍《骆驼祥子》中的祥子
叶圣陶《倪焕之》中的倪焕之
萧红《呼兰河传》中的小团圆媳妇
郭沫若《屈原》、《南冠草》中的婵娟、夏元敦
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曹七巧
茅盾《子夜》、《春蚕》中的吴荪甫、老通宝
王统照《山雨》中的奚二叔
叶紫《丰收》、《杨七公公过年》中的云普叔,杨七公公
吴祖缃《官官的补品》中的奶婆
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中的丁宁
路翎《王家老太婆和她底小猪》、《财主底儿女们》中的王家老太婆、蒋捷三、蒋慰祖、蒋少祖、蒋纯祖
丘东平《友军的连长》中的友军连长
夏衍《包身工》中的包身工芦柴棒
郁达夫《沉沦》中的留学生
以上是现代文学部分的。
陆文夫《小巷深处》中的改造后却受到要挟的窑女
谌容《人到中年》中的陆文婷
刘心武《如意》中的金绮纹、葛大爷
礼平《晚霞消失的时候》中的南珊
戴厚英《人啊,人》中的孙悦、许恒忠、孙憾
梁晓声《今夜有暴风雪》中的献身知青
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中的葛翎、高欣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中的许秀云
姚雪垠《李自成》中的崇祯皇帝
凌力《倾城倾国》、《少年天子》中的孙元化、顺治皇帝、董鄂妃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郝红梅、贺凤莲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中的韩子奇、新月
刘白羽《第二个太阳》中的白洁
巴金《怀念萧珊》中的萧珊
方之《内奸》中的严赤
陈忠实《白鹿原》中的鹿子霖
徐兴业《金瓯缺》中的马扩、高世宣、耶律大石
刘斯奋《白门柳》中的柳如是、董小宛
王安忆《长恨歌》中的王绮瑶
熊召政《张居正》中的张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