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王清任《医林改错》

合集下载

浅谈王清任《医林改错》

浅谈王清任《医林改错》
浅谈王清任《医林改 错》
清·王清任
字勋臣,又名全仁,清·直隶 ( 河北 ) 玉田县人,生于乾隆三十二年, 卒于道光十一年( 公元1768 - 1831年 )。
生平简介

王清任,字勋臣。清代直隶省(今河北省)玉田县人。 自幼习武,曾为武庠生,捐过千总衔。 祖上行医,20岁便弃武习医,几年间誉满玉田。 30多岁时入京行医,开办“知一堂”药铺,以医技名噪京师。
血府逐瘀汤 膈下逐瘀汤
补阳还五汤 解毒活血汤 通经逐瘀汤 会厌逐瘀汤
少腹逐瘀汤
身痛逐瘀汤 通窍活血汤
急救回阳汤
方药特点
1.大量活血化瘀类方:《医林改错》载有33方,其中下瘀血汤、没竭散、开骨散为《医宗金 鉴》方,王清任加以增改后运用,其余 29方为王独创。其中活血化瘀类共22方,有黄芪者 11方,两者兼有者8方。 2.重视元气,重用黄芪:黄芪最多的用量,如止泻调中汤高达 240 g,最少用量助阳止痒 汤也有 3O g。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 120 g来补气,气行则血行,红花、桃仁、赤芍各 3 g,以达到血行而载气的目的。
医案例举




例1 胸不任物
江西巡抚阿霖公,年七十四,夜卧露胸可睡,盖一层布则不能睡,已经七年.召余诊
之,此方五付痊愈。(《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
分析
王氏治病重视气血,此患者年高体弱,夜卧胸不任物,延治日久,推知胸中必 有血瘀,证乃血瘀气滞,胸中窒闷所致,用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血通气畅,故病 霍然而愈。
身痛逐瘀汤方中桃仁、红花、赤芍药、当归活血化瘀,加五灵脂、没药以活血止痛, 伍牛膝、秦艽、羌活、香附祛风胜湿,通痹止痛。
血府逐瘀用桃红,四物再加牛桔梗;
五 逐
柴胡枳壳与甘草,专治胸中血瘀症。

王清任《医林改错》的瘀血证治

王清任《医林改错》的瘀血证治

王清任《医林改错》的瘀血证治王清任的瘀血证治(转)王清任,字勋臣,又名全仁,清·直隶(河北)玉田县人,生于乾隆三十二年,卒于道光十一年(公元1768-1831年)。

少年时喜好拳勇,曾为武生。

20多岁时开始行医生涯,曾游历滦州(今唐山)、奉天(今沈阳)为医。

后久居北京行医,开办知一堂药铺,以医技名噪京师。

著有《医林改错》2卷,阐述其独到的学术见解。

王氏治学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个是特别注重实践。

他曾说:“必亲治其证,屡验方法,万无一失,方可传于后人:若一证不明,留与后人再补,断不可徒取虚名,恃才立论,病未经见,揣度立方。

”所以,他所创制的活血化瘀诸方都是经过临床反复验证而后著之于书的。

其在治学上的另一个特点是不迷信古人,具有创新精神。

其在《医林改错,脏腑汜叙》中直言不讳地批评“古人脏腑论及所绘脏腑图,立言处处自相矛盾”,王氏认为“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于是,他多次亲赴义冢、刑场等地寻找观察尸体脏腑,历经42年的寻访探求,始觉明了,遂把观察所得绘制成脏腑图,附以文字说明,载人《医林改错·卷上》,对古代脏腑图说中的一些错误的认识作了澄清和纠正。

虽然由于客观条件所限,王氏观察所绘制的脏腑图还显得幼稚和粗糙,而且在纠立了古人谬误的同时又出现了新的差错,但王氏的这种坚持实践出真知的精神确实难能可贵。

《医林改错·卷下》记载了王氏临床辨证论治的心得。

主要包括以活血化瘀法治疗多种疑难杂证和以益气活血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独到经验。

其所载诸方皆其临床所得,历经验证,疗效卓著,至今为临床所常用。

该书自1832-1950年再版近40次,平均3年1次,为古代任何一家之言的医学著作所不及。

一、瘀血证治经验王氏认为:“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

无论外感内伤,要知初病伤人何物?不能伤脏腑,不能伤筋骨,不能伤皮肉,所伤者无非气血。

”又说:“只要能使周身之气通而不滞。

血活而不瘀,气通血活,何患疾病不除。

最大胆的中医典籍——《医林改错》

最大胆的中医典籍——《医林改错》

最大胆的中医典籍——《医林改错》细数中医历代医药典籍,多是在先人的理论经验上发展学说,带有一定传承色彩。

然而,只是传承和发展,而不去细究其中谬误,有发扬之功,但也有传缪之嫌。

不过虽然遵循者众,却还是有一些“另类”存在。

他们不拘泥权威,学术研究讲究亲力亲为,是彻彻底底的唯物主义者。

药学上的“另类”,当属李时珍,因为他编撰了一部名为《本草纲目》的巨著。

而医学上的“另类”,则非王清任莫属,因为他用一本名为《医林改错》的医书质疑了中医流传数千年,且早已深入人心的脏腑学说。

这是一个倔强中医王清任(1768-1831年),字勋臣,清代直隶省(今河北省)玉田县(今唐山市玉田县)鸦鸿桥镇河东村人。

王清任自幼性子便要强,早年又习武,是个武庠生,于是个性更是执拗。

王清任家境宽裕,家人曾用粟子为他捐过千总的官位,虽然只是个武略骑尉的名号,并没有实际的职权,却也足以表达家里人对他的希望。

然而,个性要强的王清任又怎能忍受家人为自己安排的人生,况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王清任逐渐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那就是中医。

于是,20岁那年,王清任硬是顶着家人的压力转了行。

也许是受祖上行医的影响,也许是“医武同源”的原因,弃武从医之路王清任走得颇为顺畅,仅仅几年变成了玉田一带的名医。

如果就这样悬壶济世下去,虽然平淡但也自在,可是王清任那倔强的性格却让他卷入了一场是非。

当时王清任的家乡有条还乡河,上面只有一座官方出资搭建的桥,平民渡桥必须要掏一笔不小的“过路费”。

因此,当地人们对于“官桥官渡”还是“善桥善渡”的争议颇大,一来二去最后便争执到了县衙。

王清任主张“善桥善渡”,因此跟县官发生冲突。

加上平时王清任经常明里暗里抨击当地衙门,于是县官便联合一帮豪绅对王清任加以迫害。

无奈,不堪其扰的王清任不得不远走他乡。

一路辗转,30多岁时,王清任去了北京,开了家名为“知一堂”的医馆开始坐馆行医。

由于用药独到,很快的,王清任便在京城打响了名号,每天前来医病者络绎不绝。

清代名医王清任及其著作《医林改错》2

清代名医王清任及其著作《医林改错》2

清代名医王清任及其著作《医林改错》2王清任(1768-1831年)是河北省玉田县鸦洪桥河东村人,亦名全任,字勋臣。

从他的字可以看出他的父母寄望于他能够从政,建功立业,光宗耀祖。

王清任是清代的武庠生(亦即武秀才),后来还捐资得了个千总(武略骑卫)的官衔。

他的先祖王凝机是当地的一位名医,王清任小时候一边学武,一边学医,所以长大后颇有胆略,见识过人,且性格光明磊落。

王清任早期在自己家乡行医,后来到北京行医,因为疗效卓著,颇有医名,与皇亲国戚四额驸交好,在四额驸家中住了几十年。

因为这些原因,王清任经常被一些高官延请到家中治病。

他在当时的地位,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为中央高干治病的医学专家的级别。

王清任之过人之处在于他极有胆略和求实精神,中国过去两千多年有过不少的中医,但是在这两方面能超越王清任的人恐怕还没有。

不但过去没有,现在也很少见到王清任这样的勇于求实与创新者。

他到死人堆中去扒拉开人的内脏,以此来研究人体结构,发现了《黄帝内经》和《难经》这些著作中关于人体器官的描述大多不正确。

他也敢于冒天下之不韪,在他的著作中,他批评被人过度吹捧的医界圣人和经典。

因为他的批评有理有据,所以他的著作一出,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王清任的自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嘉庆二年丁巳,余年三十,四月初旬,游于滦州之稻地镇,其时彼处小儿正染瘟疹痢症,十死八九。

无力之家,多半用代席裹埋。

代席者代棺之席也。

彼处乡风,更不深埋,意在犬食,利于下胎不死。

故各义冢中,破腹露肚之儿,日有百余。

余每日压马过其地,初未尝不掩鼻,后因念及古人所以错论脏腑,皆由未尝亲见,遂不避污秽,每日清晨,赴其义冢,就群儿之露脏者细视之,犬食之余,大约有肠胃者多,有心肝者少,互相参考,十人之内,看全不过三人,连视十日,大约看全不下三十余人。

始知医书中所绘脏腑形图,与人之脏腑全不相合,即件数多寡亦不相符,惟胸中隔膜一片,其薄如纸,最关紧要。

及余看时,皆已破坏,未能验明在心上心下,是斜是正,最为遗憾。

医林改错临证解读

医林改错临证解读

医林改错临证解读一、脏腑解剖认识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对脏腑的解剖认识有独到的见解,他通过对人体进行实地观察和解剖,对脏腑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认为脏腑的解剖结构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只有了解脏腑的真正构造,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医理论,并指导临床实践。

二、气血理论详解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详细阐述了气血理论,他认为气和血是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物质,它们在人体内的运行和变化对人体的健康和疾病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提出了“气滞血瘀”的理论,认为气滞和血瘀是导致许多疾病的原因,治疗时应注重调理气血。

三、瘀血证治探讨瘀血证是中医常见的一种证候,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对瘀血证的治疗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瘀血的产生与气血的运行密切相关,治疗瘀血证应从调理气血入手,同时根据瘀血的不同表现和成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四、脉学研究心得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对脉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脉象的变化可以反映人体气血的运行状况和脏腑的功能状态,通过对脉象的观察和分析,可以诊断疾病的原因和病机,从而指导治疗。

五、方剂配伍原则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提出了方剂配伍的原则,他认为方剂的配伍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状况进行个性化定制,同时应该注重药物的性能和功效,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他主张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药物的使用量,以减轻患者的负担。

六、针灸治疗经验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介绍了自己的针灸治疗经验,他认为针灸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穴位和刺激方法。

同时他也提醒医生应该注意针灸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七、临床辨症要领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提出了临床辨症的要领,他认为临床上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征,辨明疾病的病因、病机和病位,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他强调要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灵活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辨症施治。

八、诊断与鉴别诊断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详细阐述了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方法和原则。

《医林改错》五祛瘀活血方之临床应用

《医林改错》五祛瘀活血方之临床应用

《医林改错》五祛瘀活血方之临床应用《医林改错》是清代富有革新思想的著名医家王清任的代表著作,该书以特有的瘀血学说而闻名遐迩。

其中一部分主要内容就是关于瘀血症的证治。

王清任认为,气和血是人体的重要物质,主张:“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无论外感、内伤……所伤者,无非气血。

气有虚实……血有亏瘀”,在这一思想主导下,结合古人的理论和其自己的实践经验,广泛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突出地表现在丰富和发展了补气活血和祛瘀活血等治疗法则,把活血化瘀和清热解毒等治疗方法结合使用,在古方的基础上,创制了三十多首方剂,为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全书列方33首,其中除2首外用方外,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方剂有22首,至今仍被临床广泛使用。

《医林改错》所述祛瘀活血法中,立“通窍活血汤”治头面四肢、周身血瘀之症,立“血府逐瘀汤”治血府血瘀之症,立“膈下逐瘀汤”治肚腹血瘀之症,还有“少腹逐瘀汤”和“身痛逐瘀汤”等,各方都用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等,它们均具有较强的活血逐瘀、止痛作用。

此五方至今仍临床应用甚广,而在组方和功效、主治上又有所侧重和不同。

1 通窍活血汤方由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鲜姜、红枣、麝香组成。

方中桃仁、红花能活血通经,祛除瘀滞,是一切血瘀症通用的基本药物,也是王清任在各活血化瘀方中的必用药;赤芍能通顺血脉,行血中之瘀滞,与桃仁、红花配伍用于瘀滞重者最为相宜,但方中用量仅只一钱,说明王清任用之重在辅佐活血,使血活而瘀自破除,且赤芍味苦微寒,借以缓和方中其他药物的辛温之性;川芎辛温香窜,功能行气活血,乃血中之气药,与桃仁、红花、赤芍配伍使用,加强行血散瘀的作用,与麝香合用,可以增强通窍之力,所以朱丹溪认为它有“通阴阳气血”之功;方中麝香性味辛温馨香,能开诸窍,通经络,兼以活血散瘀,尤其与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等相配,更能增强活血化瘀的作用,所以王清任强调指出“此方麝香最要紧”;葱姜辛散,能通达上下、表里之血脉,故为通旭活血之品;姜枣配合,可以补脾益胃,缓和方中其他辛香过烈之性;大枣甘缓,能益血止血;酒乃辛散之品,善通血脉,如汪昂所说:“用为响导,可行一身之表,行药至极高之分。

《医林改错》的学术价值

《医林改错》的学术价值

《医林改错》的学术价值马培锋【摘要】《医林改错》为清代医家王清任基于对死尸解剖结构的认识,发现古典医籍对人体脏腑结构描述多有错误,为纠正古书对脏腑描述的错误而作的一部医书.通过对尸体的观察认识到瘀血在人体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并依据瘀血所在部位的不同,创立诸多有效活血化瘀方剂,在治疗中风病方面,由于对气血关系的深刻认识,肯定了气的主导作用,创立了以补气为主,兼顾活血化瘀的补阳还五汤,由于其多年行医,临床经验丰富,观察到诸多临床有效方剂,并记录下来,为后世提供了简验之方.【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8(016)007【总页数】3页(P65-66,82)【关键词】王清任;医林改错;补气活血化瘀;补阳还五汤;逐瘀汤【作者】马培锋【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河北沧州 061001【正文语种】中文王清任[1],字勋臣,清代直隶省(今河北)玉田县鸦鸿桥河东村人。

生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殁于道光十一年(1831),《医林改错》成书于道光庚寅年(1830)[2],是在其去世前一年完成,然其一生手笔不止此一书,由殁后“由妻子扶灵棺回乡,著述散失殆尽”[1]可知,但确为其仅留的一本著作。

王清任武痒出身(相当于武秀才)[1],出钱买了一千总官衔。

后来投身医林,于北京开一中药铺,名“知一堂”,寓意于《庄子》“知一万毕”的精神。

后因“自恨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遂出入于义冢,“就群儿之露脏者细视之,……,连视十日,大约看全不下三十人。

始知医书中所绘脏腑形图,与人之脏腑全不相合,即件数多寡亦不相符,惟胸中膈膜一片,其薄如纸,最关紧要。

”通过对死尸脏腑位置仔细地研究、观察,终于“余于脏腑一事,访验四十二年,方得的确,绘成全图”。

1 在错误的认知理论基础之上得出有效正确的活血化瘀诸方正如作者在自叙中所言“余著医林改错一书,非治病全书,乃治脏腑之书也。

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在气虚血瘀和活血化瘀方面的创新

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在气虚血瘀和活血化瘀方面的创新

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在气虚血瘀和活血化瘀方面的创新王清任是清朝一位名医,《医林改错》一书,是他继承发展祖国医学一生中的代表著作。

用了更多的篇幅论述他对气血学说的发挥,特别是气虚血瘀症的诊治经验,《医林改错》这本书实质属于气虚血瘀和活血化瘀的专著。

他对半身不遂的理论认识和治疗方法的创新,始遵《素问》、《灵枢》仲景之论,大胆对古代医学家半身不遂属“风””痰”,“火” 等说提出质疑,提出自己的 '气虚血瘀,活血化瘀"论的创新观点。

一.气虚血瘀论:王清任特别重视中医的气血学说,认为气是人体生命之源,人行坐转动、全杖元气,并曰"经络所藏者,无非气血",“气通血活",人则在并健康无恙。

在病理学上他认为“无论外感内伤,所伤者无非气血” 。

在辩证学上他强调“ 审气血之荣枯,辨气血之通滞” 。

在治疗上他提出“治病之药诀,在明白气血”,都体现了他对气血学说的重视,因此他在临床上对血瘀症辨证论治的高度重视.、矢心钻研几十年总结出50余种血瘀证的辨治经验,形成治瘀的学术思想。

王清任在毕生的医疗实践中,集中精力研究了气虚证和血瘀证,特别是对血瘀证的病因病机做了全面的阐发,如气滞而血瘀、阳哀而瘀及气虚血瘀。

其中气虚血瘀论是王氏发挥气血学说的一大创见,他根据中医学气血相关的理论,认为“气足则血自活” 若“元气即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

如《医林改错、论抽风不是风》,阐明了因元气虚,无力推动血之运行,血行不畅而致血瘀的病因病机,首创“气虚血瘀论”,从而为其创立著名的补气活血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指导后世医疗实践。

二.活血化瘀法王清印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基础上,根据血瘀的部位的不同,以及寒热虚实不同的病因,创立了活血化瘀14法,形成了较完善的治瘀理论体系。

这里我重点谈气虚血瘀和活血化瘀的治法。

1. 补气活血法王清任对气虚血瘀证,讲补气药和活血药有机的配合,创立补气活血法,使气足而血活,补气以活血,且化瘀而不伤正,补气而不留邪,达到“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留瘀,活血何患疾病不除” 。

浅谈《医林改错》与人体经络

浅谈《医林改错》与人体经络

第22卷第11期Vol.22No.11黄河科技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ANGHE S&T COLLEGE2020年11月Noa.2020浅谈《医林改错》与人体经络李燕红王文学王雪萍(黄河科技学院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63)摘要:王清任在思想保守的清代,敢于问阙经典,勇于创新,敢于解剖脏腑,指出前人在医学上的错误之处,所取得的成就非常不易,他谦虚认真的态度推动了中医学进一步发展。

反观目前中医学的复兴与发展受到重重阻碍,不仅有外界环境也有自身因素。

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与西医学的基础理论相比,让人更难理解,且不能用科学很好地解释阴阳、气、经络,以至于不被信服。

想要中医获得复兴发展的机遇,其关键还是在于弄清中医学的人体经络实质。

关键词:医林改错;王清任;经络中图分类号:R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90X(2020)11-0018-02DOI:10.19576/j.issn.2096-790X.2020.11.004On&Medical Forest Correction'and Human MeridianLo Yanhong Wang Wenxue Wang Xueping(Medical College cf Yellow River University cf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engzhou City,Henan Province450063) Abstraci:In the conservativa Qing Dynasty,Wang Qingren,as a medicci scientist,dared to question the clas-sics,made innovations,and dissected viscerv.He pointed out the mistakes made by predecessorv in medicine and made great achievements.His modest and serious attitude promote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scsne..On theconteaey,theeeasaaEand deaeopmentoiteadstsonaEChsnetemedscsnehatbeen hsndeeed bymany factoa,including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itt own problems--Compared with the basic theory of Westen medO cine,the Chinest medicine makes it more difficult to understand,and ccnnot explain Ym and Yang,Qi and meridian sane scientificclly,st it is not convinced.The key to the re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CM is to claefy the essencc of human meadianKey words:medical forest cooection;wang qingren;meadian0引言王清任所处的时代是科技水平低下、人文观念保守的清朝,他敢于问阙经典,勇于创新,所取得的成就非常不易。

重读《医林改错》体会

重读《医林改错》体会

重读《医林改错》体会重读《医林改错》体会作者:刘燊仡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望2013年起,我跟随翁维良教授学习。

翁老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年余,在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研究等方面具有极其丰富的经验,并将其灵活运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及内科疑难病的诊断治疗中。

他推崇王清任活血化瘀理论,气血辨证为基础,提出“百病皆瘀”、“怪病多瘀”的理论,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心律失常、高血压病、心肌病、大动脉炎、慢性肾炎、周围血管病等多种疑难病,疗效显著。

尤其在内科疑难病的中医诊疗中,他在气血理论指导下,以活血化瘀法整体辨证治疗,总结出“活血化瘀十二法”,形成了自身鲜明的学术特色。

翁老推崇王清任,认为其乃当时医学界之“实干家”,他对王清任之《医林改错》逐字研读,王清任的气血论、瘀血学说以及活血化瘀五方对于翁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翁老以活血化瘀法治疗疑难病是以气血理论为指导,对王清任活血化瘀理论的衍伸。

记得还是大学本科时期,我曾读过一次《医林改错》,当时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本书太薄了,一本小册子,所以难免不够重视,草草读来,印象并不深刻。

毕业后,在不断的临床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了活血化瘀法在临床辨治中的重要性和灵活性。

所以,近来又拿出《医林改错》这本书,也学着老师,逐字逐句认真读起来,边读边想,收获颇丰。

清代医学家王清任,精究岐黄,敢于创新,他曾说:“著书不明脏腑,岂非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盲子夜行”。

他精心观察人体构造,绘制图形,并纠正前人之错误,著成《医林改错》一书。

书中的第一部分,虽然其在人体的生理解剖结构的新认识,纠正了古人对于人体的种种错误认识,但由于当时特定的封建意识的束缚及历史条件的局限性,在如今的我们看来,其改错的程度和意义有待商榷,但他敢于破除古人思想禁锢、科学求真的精神,在崇尚尊经法古的封建社会难能可贵,值得我辈学习。

《医林改错》第二部分内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在这一部分,王清任创造性地发展血瘀论及活血化瘀治法的研究,被公认为是活血化瘀派的代表人,形成了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清朝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化瘀4方】

【清朝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化瘀4方】

【清朝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化瘀4方】王清任对中医最大的贡献就是对气血的论述,他坚定地认为,人之所以得病不外乎两大原因,一个是气血不足了,一个就是气血堵了,不足与堵塞都会造成瘀血,所以人一辈子要活血化瘀。

不通则痛,我们身体很多部位的疼痛都是瘀血造成的,只要把瘀血化掉,无痛一身轻。

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瘀血会阻碍新的气血的生成,新的气血无法生成又会加重瘀血,这样就会恶性循环,所以我们要时刻注意活血化瘀。

最近西医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微循环障碍。

说的就是中医概念上的瘀血。

为搞定我们全身上下的瘀血,王清任冥思苦想、绞尽脑汁开出了4张活血化瘀的方子,这可是他老人家一辈子呕心沥血的总结啊血府逐瘀汤治上焦,膈下逐瘀汤治中焦,少腹逐瘀汤治下焦。

1王清任开出的第一张方子,专门搞定你头面部以及四肢的瘀血,是为通窍活血汤:赤芍6克、川芎6克、桃仁9克、红花9克、生姜9克、大枣七枚、老葱9克、麝香0.15克、黄酒250克【植物药中的麝香叫冰片】通窍活血汤处方赤芍3克川芎3克桃仁9克(研泥)红枣7个(去核)红花9克老葱3根(切碎)鲜姜9克(切碎)麝香0.15克(绢包)功能主治活血通窍。

治头发脱落,眼疼白珠红,酒渣鼻,久聋,紫白癜风,牙疳,妇女干血劳,小儿疳证等。

用法用量用黄酒250毫升,将前七味煎至150毫升,去滓,将麝香入酒内,再煎二沸,临卧服。

备注原书云:“方内黄酒,各处分两不同,宁可多60毫升,不可少,煎至150毫升,酒亦无味,虽不能饮酒之人亦可服。

方内麝香最要紧,必买好的方妥,若买当门子更佳。

大人一连三晚吃3付,隔一日再吃3付;若七八岁小儿,两晚吃1付,两三岁小儿,三晚吃1付。

麝香可煎三次,再换新的。

”摘录《医林改错》卷上头面部的瘀血会导致什么样的症状呢?头痛,就是固定不移那种头痛,晚上加重,白天减轻。

脱发,脱发的原因很多,有一种就是瘀血导致的脱发,这个道理应该很好懂,头发需要气血来滋润,头部有瘀血,气血上不来,头发自然会脱落。

清朝名医王清任及其著作《医林改错》(1)

清朝名医王清任及其著作《医林改错》(1)

清朝名医王清任及其著作《医林改错》(1)在历代中医名著中,我最喜欢的不是《黄帝内经》和《伤寒论》这样的被大多数人推崇为经典的中医名著,而是很多人不知道的《医林改错》。

姜春华教授说《黄帝内经》和《难经》这样的经典著作“确有矛盾之处,但前人总是曲为解释,统一矛盾,因之捉襟见肘,不能自圆其说。

二千年来无人能指其是非,即或有疑亦不敢明言,直至王氏才勇敢而明确指出。

”姜春华教授对王清任的这句评价很中肯,王清任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惯于因循守旧的中医界极为少见的,敢于用证据来驳倒《黄帝内经》、《难经》和《伤寒论》这种被大多数中医顶礼膜拜的经典的一个另类人物。

而且他所批驳的,虽然存在一些错误的地方,但是绝大多数是正确的。

他纠正了中医的许多错误的理念,因此他把他自己的这本薄薄的著作命名为《医林改错》。

王清任在传统中医所重视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的八纲辨证思想之外,开拓了不但影响了中医,也影响了西医的“气血”理念。

尤其是王清任对血瘀症的研究,直到今天仍然有非常实用的临床价值。

王清任创建的33张处方治疗神经系统病变、血管病变和肿瘤等疾病,有独到的疗效。

已故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先生提出要把中医的八纲辨证拓展为十纲辨证,所增加的两纲,正是气血,施今墨先生受到了王清任的影响。

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成书于道光庚寅年(1830年),是王清任生前仅有的一部著作。

该书短小精辟,阅读速度快的人两三个小时即可读完。

王的著作刊刻以来,受到了极大的欢迎。

自1830年北京三槐堂书铺初刻到清朝覆灭的80年间,散见的版本多达40余种,至今,在国内可以见到的版本不少于70种。

此外,此书问世后不久,便被翻译成英法日等多种译本,其英译本最早还刊载于英国的《博学会报》上,欧洲科学界称王清任为“近代解剖学家”。

王清任最大的贡献在于他通过真实的对人体内脏的观察,指出了两千多年来中医界的各种著作中对人体脏器的认识的错误。

可以说是对迷信《黄帝内经》和《难经》者的当头棒喝。

王清任《医林改错》研究

王清任《医林改错》研究

王清任《医林改错》研究《医林改错》研究——从错误中汲取医疗知识与经验摘要医疗领域的实践经验往往伴随着漏诊、误诊、药物副作用等错误问题的发生。

然而,这些错误在一定程度上为医生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知识与经验,成为医学领域常常被引导的学习资源。

本文以王清任的医学论著《医林改错》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所述的错误案例进行分析与总结,探索从错误中汲取医疗知识与经验的可能性与方法。

文章首先从错误案例的意义与分类角度进行介绍,随后分类讨论了医疗实践中的常见错误类型,包括诊断错误、治疗错误、手术错误、药物错误等,并结合具体案例展示了错误背后的原因与教训。

最后,文章结合当前医学教育的特点与挑战,探讨了加强医疗错误管理与推进医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医学知识;医疗错误;错误管理;医生职业发展AbstractThe practice experience in medical field is often accompanied by problems such as missed diagnosis, misdiagnosis, and drug side effects. However, these mistakes provide irreplaceable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for doctors to learn from, and become commonly used learning resources inthe medical field. This paper takes Wang Qingren's medical treatise "Yi Lin Gai Cuo"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and summarizes the error cases described in the book, and explores the possibility and methods of learning medical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from mistakes. The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and classification of error cases, and then discusses the common types of medical errors in diagnosis, treatment, surgery, drug use, etc., anddemonstrates the reasons and lessons behind the errors with specific cases. Finally,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hallenges of current medical education, the paper explor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strengthening medical error management and promoting docto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Keywords: medical knowledge; medical error; error management; docto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一、错误案例的意义与分类医生在医学实践中难免会犯错误,这些错误可能导致不良后果,但同时也成为获取经验教训的重要资源。

王清任《医林改错》临床发微

王清任《医林改错》临床发微

王清任《医林改错》临床发微摘要】王清任但对气血理论的发挥和临床实践经验记述及所创之方,确具真知灼见,厥功甚伟。

笔者于临证之际,运用其方,屡获效验。

本文举益气活血法治疗胸痹心痛,糖尿病合并前列腺增生;活血逐瘀法治疗顽固性失眠,肝内胆管多发结石;解毒活血法治疗黄褐斑,酒精性肝硬化。

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王清任益气活血法活血逐瘀法解毒活血法临床应用医案王清任,字勋臣,生于清•乾隆三十三年,卒于清•道光十一年,享年64年。

《医林改错》一书是其唯一著作。

王清任为人勤奋诚笃,为学孜孜不倦,文武全能,医理精通;他胆识过人,寻尸解剖,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终身立志于“医林改错,疗疾救人”。

经过数十年的奋斗,终于在人体解剖、气血理论、临床医学等方面,均有开拓性建树。

虽然限于当时的条件,其在脏腑解剖、医学理论上尚存在不少讹误,但对气血理论的发挥和临床实践经验记述及所创之方,确具真知灼见,厥功甚伟。

正如其“自序”中所说“余著《医林改错》一书,非治病全书,乃记脏腑之书也。

其中当尚有不实不尽之处,后人倘遇机会,亲见脏腑,精查增补,抑又幸矣!”并强调指出:“医家立言著书……必须亲治其症,屡验方法,万无一失,方可传于后人。

”笔者于临证之际,运用其方,屡获效验,试举案以示一二:1 益气活血法人之所有,无非气血,血之于气,关系密切,血非气不行,气非血不载,《张氏医通》中云:“盖气与血,两相维附,气不得血,则散而无统,血不得气,则凝而不流。

”因此在治疗上有“善治血者,不求之用形之血,而求之无形之气。

”然历代医家多注重“气滞血瘀”一途,而于“气虚血瘀”终未能透达其义,虽仲景有黄芪桂枝五物汤之立,喻昌亦有“营卫气弱,自致津凝血滞也”之论,但总未能探本穷源,深达其机。

王氏在《内经》“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的启迪下,突出强调了元气的作用,指出“人行坐动转,全仗元气,若元气足则有力,元气衰则无力,元气绝则死矣。

”明确提出:“元气亏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

《医林改错》读后感

《医林改错》读后感

《医林改错》读后感第一篇:《医林改错》读后感一直听老师上时提到《医林改错》,寒假有空便阅读了一遍,在我看,它确实是中医史上划时代的一本书!只可惜它本是为中医开创了一条真正有现代科学精神的道路,却因中医积重难返,并非王清任一人之力就可以做到的,所以这条路终没能延续下去。

《医林改错》分二卷,王清任撰刊于道光十年(180),是他访验脏腑四十二年呕心沥血之作,也是我国中医解剖学上具有重大革新意义的著作。

本书约有三分之一篇幅为解剖学内容,以其亲眼所见,辨认胸腹内脏器官,与古代解剖作比较,画出他自认为是正确的十三幅解剖图以改错。

从一般的解剖形态结构及毗邻关系的大体描述论,王清任所改是十分准确的。

他发现了颈总动脉、主动脉、腹腔静脉及全身血管之动静脉区分;描述了大网膜、小网膜、胰腺、胰管、胆总管、肝管、会厌及肝、胆、胃、肠、肾、膀胱等的形态和毗邻关系。

但是,他对不少器官的命名和功能解释从现代医学观点看仍是错误的。

例如将主要的动脉称为“气总管”、“气门”,并认为动脉内无血而有气,将主要静脉称为“荣总管”,认为血液及营养等靠它供应全身等等。

第一位对祖国传统医学提出严厉纠正的中国医生就是清代医家王清任,并被清末西医德贞誉为:“近代中国解剖家”然而中医自从王清任后,这种改错精神却未进一步得到促进与发扬。

“古人曰:既不能为良相,愿为良医。

以良医易而良相难。

余曰:不然。

治国良相,世代皆有;著书良医,无一全人。

其所以无全人者,因前人创着医书,脏腑错误;后人遵行立论,病本先失,病本既失,纵有绣虎雕龙之笔,裁云补月之能,病情与脏腑,绝不相符,此医道无全人之由也。

”——《医林改错》,这段话体现了当时的从医状况。

古代知识分子重而轻理,重经典而轻实践,他们作学问的方式多是反复咀嚼圣贤语经典录,吐出些所谓感想即成大师。

知识分子十年寒窗,一心却只为功名,一旦功名不就,没了饭碗,就想混个良医,其实他们作学问的方法一开始就错了。

故所谓“儒医”,不过是只知读书注经的欺人的庸医。

《医林改错》的学习与活血化瘀的运用

《医林改错》的学习与活血化瘀的运用

2010/11年度「杰出学人系列」讲座《医林改错》的学习与 活血化瘀的运用国医大师 陕西中医学院 张学文教授 张学文教授2010年12月3日清·王清任《医林改错》是临床实用的 中医著作,也是本次国家推出的中医各科 必读的20本重要古籍之一。

该书虽非宏 篇巨论,但因敢于问阙经典、阐发气血, 不仅为后世医家所叹仰,更在民间广为流 传,至今可见到70多个版本。

该书图文 并茂,立论新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既适合于初学中医者,也是中医基础和临 床研究者重要的参考书籍。

一、《医林改错》与作者¾ 成书于道光庚寅年(1830) ¾ 是王清任生前仅有的著作 ¾ 1830年北京三槐堂书铺初刻 ¾ 不包括流传于民间的手抄本,现国内可以见到的版本不少于70种¾ 王清任(公元1768~1831),字,勋臣,又名全任,直隶 (今河北省)玉田县鸦鸿桥河东村人 ¾ 王氏21岁(1789)正式行医,先后在村里、北京开设“正 中堂”、“知一堂” ¾ 行医42年间,他严谨求实,精研医道 ¾ 每于诊病之瑕去刑场、义塚,观察解剖尸体,绘成亲见脏腑 图形以更正古医书中脏腑之不尽翔实之处 ¾ 将42年临证经验,尤其是对瘀血、气虚诸病的证治经验总结 编撰成书 ¾ 病症范围涉及内、外、妇、儿、五官、骨伤、传染病等领 域,多为提纲挈领之言。

所载33首方剂,多有效验¾ 有英、法、日等多国译本 ¾ 英译本最早在英国的《博学会报》上刊载,并称王清任为“近代解剖学家”。

¾ 《医林改错》全书分为上、下两卷 ¾ 载方33首,用药87味二、主要学术特点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Š 1.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Š 2.阐发气血理论,创立脑髓学说¾ “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无论外感内 伤……所伤者无非气血。

” ¾ “气有虚实,……当与半身不遂门四十种气虚 之症、小儿抽风门二十种气虚之症互相参考。

《《医林改错》活血化瘀方剂的配伍特点研究》

《《医林改错》活血化瘀方剂的配伍特点研究》

《《医林改错》活血化瘀方剂的配伍特点研究》《医林改错》活血化瘀方剂配伍特点研究一、引言《医林改错》为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所著,该书对于中医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书中提出了一种活血化瘀的治疗思路,在众多方剂中体现了中医对血液循环、经络病机及脏腑功能的深刻理解。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医林改错》中活血化瘀方剂的配伍特点,以期为中医临床提供参考。

二、概述《医林改错》活血化瘀方剂《医林改错》一书中收录了诸多活血化瘀方剂,其方剂大多以药物加减为基础,遵循一定的配伍规律,从而达到改善气血瘀阻,消除淤血,缓解病痛的目的。

方剂选用的药物涵盖了多种中药材,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等,这些药物在中医理论中均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三、配伍特点研究(一)药物配伍原则《医林改错》中的活血化瘀方剂在药物配伍上遵循了中医的基本原则,如君臣佐使原则。

即以一种或几种主要药物为君药,针对主要病机进行治疗;再辅以其他药物为臣药、佐药和使药,协助君药发挥疗效。

这种配伍方式使各药物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形成一种协调、互补的效果。

(二)剂量比例与君臣佐使的关系《医林改错》中强调药物的剂量比例对疗效的影响。

在活血化瘀方剂中,各药物的剂量比例需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君药的剂量通常较大,臣药、佐药和使药的剂量则根据病情和君药的剂量进行调整。

这种配伍方式能够保证药物间的协同作用,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三)药材性质与功效的发挥《医林改错》中的活血化瘀方剂选用的药材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功效。

如当归具有补血活血的作用,川芎具有行气活血的作用,桃仁、红花等具有祛瘀止痛的作用。

在配伍时,根据药材的性质和功效进行组合,能够使药物发挥最佳疗效。

例如,对于气血瘀阻较重的患者,可选用川芎等行气活血的药物为主;对于血虚明显的患者,则可选用当归等补血的药物为主。

四、结论通过对《医林改错》中活血化瘀方剂的配伍特点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遵循了中医的基本原则,如君臣佐使原则和药物剂量比例的调整等。

《医林改错》是稀世之宝?还是越改越错?

《医林改错》是稀世之宝?还是越改越错?

《医林改错》是稀世之宝?还是越改越错?无论是学医的,还是对中医有所研究的,应该对《医林改错》都不会陌生,更是听说过“医林改错、越改越错”作者是清道光年间的王清任,清代玉田人,《医林改错》于1830年(道光十年)在北京刊行后,造成不小的震撼此书刊行之后一百多年,一直存在分歧,有人认为是“稀世珍宝”,而更多的人都认为“越来越差”《医林改错》在医学界褒贬不一,有人说是“集数十载之精神,考正数千年之遗误”,是“稀世之宝”;•脏腑解剖形态描记基本无错不仅肺、心、肝、脾、肾、胃等脏腑解剖形态描记无错,更对动脉系统【气管】-----卫总管(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左右气门(左右颈总动脉),肾动脉,髂总动脉等;静脉系统-----荣总管【血管】,下腔静脉等,描述与现代解剖学基本相符。

这是因为,“余于脏腑一事,访验四十二年,方得的确,绘成全图”,王清任历经42载,亲自查验,与古人脏腑图对照纠错。

•错误1、脉不是血管“气管行气,气行则动;血管盛血,静而不动。

头面四肢按之跳动者,皆是气管,并非血管”,认为“卫总管,行气之府,其中无血”,否认“言脉是血管,气血在内流通,周而复始”,笑曰:“古人不知脉是气管”。

此错出在,他所见的动脉内“无血”是宰杀放血后人和猪羊的动脉。

按之跳动者,是按中医理论“气行则动”的推论,从而得出脉是【气管】,不是血管的错误结论。

2、心无血说《医林改错》认为,卫总管(气管)“此管乃存元气与津液之所。

气之出入,由心所过,心乃出入气之道路”“心乃是出入气之道路,其中无血”。

犯了卫总管、脉、气管——动脉内无血同样的错误。

3、否认呼吸是肺的虚满他认为:“人气向里吸,则肚腹满大,非肺满大;气向外呼,则肚腹虚小,非肺虚小。

出气、入气、吐痰、吐饮、唾津、流涎,与肺毫无干涉”,“人气向里吸,则气府满,气府满,则肚腹大;气向外呼,则气府虚,气府虚,则肚腹小”总的来说,《医林改错》脏腑解剖形态基本改对了,没有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瘀血证治



中风论治
气虚致中
瘀血证治
瘀血证治
1. 瘀 血 之 因
虚:
元气既虚,必不能运于血管,血管 无气,必停留而瘀
血受寒则凝结成块
实: 邪气所致
血受热(瘟毒)则煎熬成块
血府逐瘀汤 (1) 行气活血化瘀方:
膈下逐瘀汤
2. (2) 补气活血化瘀方: 补阳还五汤

解毒活血汤
瘀 之
(3) 解毒活血化瘀方: 通经逐瘀汤
活血化瘀基础用药
王清任自创活血化瘀方剂中,直接以“活血”、 “逐瘀”命名的就有8首,与著名的补阳还五 汤构成了活血化瘀法的基础方剂。
活血化瘀法基本组方: 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当归。
活血化瘀基础用药
桃仁:
走肝经,破蓄血,逐月水及遍身疼痛,四肢木痹,兼疏肤腠之瘀
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入肝经而破瘀血,活血润燥。入肺经……消肿止痛。
主要著作
历42载著成《医林改错》二 卷,附图25幅。 上卷以“亲自改正脏腑图” 为核心,对古代脏腑图中的 一些错误作了澄清和纠正。 下卷以“气血理论”为核 心,提出了“活血化瘀”的 治疗方法及在中风、瘫痪、 痹症、痘疹方面的治疗经验。
主要贡献
改正了传统医籍中对脏腑,血管等解剖 位置、形态等描写的错误。 创立了活血化瘀新理论。 提出“灵机记性在脑不在心”新说。
(二)灵机记性在脑论
否定了“心主思”的说法 。
认为脑为髓海,髓海的充盈决定了记忆力的强弱。“灵 机记忆在脑者,因饮食生气血,长肌肉,精汁之清者,化而为 髓,由脊骨上行入脑,名曰脑髓。”
“两耳通脑,所听之声归于脑,……两目系如线,长于 脑,所见之物归于脑,……鼻通于脑,所闻香臭归于 脑……”这些看法都与现代解剖学及生理学看法相近。
学术思想
(三)治病要诀,在于明白气血
气有虚实:实为邪实,虚为正虚;血有亏瘀,亏为 失血,瘀为阻滞。他认为瘀血是由于正气虚,推动 无力造成的,故血瘀证皆属虚中夹实。故而他倡导 “补气活血”和“逐瘀活血”两大法则,这就是他 的著名的“瘀血说”。
王氏从气血相关理论出发,认为“能使周身之气通 而不滞,血活而不瘀,气通血活,何患疾病不除。” 故临床用药的最大宗旨是活血化瘀,这也合《内 经》:“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之旨。
川芎:
为少阳引经,入手、足厥阴气分,乃血中气药。 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搜风散瘀,止痛调经。
赤芍:
泻肝火,散恶血,治腹痛坚积,血痹疝瘕,经闭肠风,痈肿目赤。
当归:
其味甘而重,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 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
名方解析
益气活血—补阳还五汤
王清任认为,“人行坐动转,全仗元气”, “元气即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 必停留而瘀”。
“ 非欲后人知我, 亦不避后人罪我 ”
--------《医林改错》
治学态度
治学态度十分严谨。主张医家著书立 说应建立在亲治其症万无一失的基础上。
医“家尝著阅书古立人说脏“腑必论须及亲所治绘其之症图,屡立验言方处法处,
万自反无相对一矛失盾因,”循方。守可在旧传临,于床勇后实于人践实。中践若,革一感新症到。不中明医,解
又改正了古图中肺有六叶两耳二十四管的错误,“肺有 左、右两大叶,肺外皮实无透窍,亦无行气的24孔。”
认为肝有四叶,胆附于肝右第二叶,纠正了古图肝为七 叶的错误。
关于胰腺、胆管、幽门括约肌、肠系膜等的描绘更符合 实际。
对心脏左、右颈总动脉的分布,由于系在尸体所见,没 有血液,误认为动脉为行气的管道。
学术思想
提出了“脑气”的概念。对脑的结构与功能都作了阐述。
学术思想
(三)治病要诀,在于明白气血
发展了内经中的气血理论 《素问·调经论》云: “人之所有者,血 与气耳”, “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王曰“治病之要诀,在于明白气血,无论 外感内伤,要知初病伤人何物,不能伤脏 腑,不能伤筋骨,不能伤皮肉,所伤者无 非气血。”

会厌逐瘀汤
(4) 温经活血化瘀方: 少腹逐瘀汤
(5) 除痹活血化瘀方: 身痛逐瘀汤 (6) 通窍活血化瘀方: 通窍活血汤 (7) 回阳救脱活血化瘀方:急救回阳汤
方药特点
1.大量活血化瘀类方:《医林改错》载有33方,其中下瘀 血汤、没竭散、开骨散为《医宗金鉴》方,王清任加以 增改后运用,其余 29方为王独创。其中活血化瘀类共22 方,有黄芪者11方,两者兼有者8方。 2.重视元气,重用黄芪:黄芪最多的用量,如止泻调中 汤高达 240 g,最少用量助阳止痒汤也有 3O g。补阳还 五汤,重用黄芪 120 g来补气,气行则血行,红花、桃 仁、赤芍各 3 g,以达到血行而载气的目的。
留《剖与学医后知林人识改再不错补足》,中断提改不出正可“脏徒夫腑取业图虚医25名诊幅,病,恃,那才当是立先他 论亲明,身脏病去腑未墓”经地的见观论,察点揣被。度狗认立咬为方破“。肚著的书”贫不否家明则孩脏就子腑会尸,
“体岂注以不重及是治去痴人尸刑人之体场说心解观梦,剖看;遗及被治作动处病杀物决不人实的明之验犯脏事。人腑”所,。总何结异出于
王清任《医林改错》 瘀血证治
张勤华
清·王清任
字勋臣,又名全仁,清·直隶 ( 河北 ) 玉田 县人,生于乾隆三十二年,卒于道光十一年 ( 公元1768 - 1831年 )。
生平简介

王清任,字勋臣。清代直隶省(今河北 省)玉田县人。 自幼习武,曾为武庠生,捐过千总衔。 祖上行医,20岁便弃武习医,几年间誉 满玉田。 30多岁时入京行医,开办“知一堂” 药铺,以医技名噪京师。
学术思想
(四)创立血府逐瘀汤等著名方剂
他创立和修改古方33个,总结出了气虚症 状60种,血瘀症状50种。
创制的药方治疗范围十分广泛,“补阳还 五汤”“血府逐瘀汤”等有效名方沿用至 今,影响极大。我国医学界至今仍沿用王 清任的某些方剂,对治疗脑膜炎后遗症、 小儿伤寒瘟疫、吐泻等症有良好效果。
分部论治瘀证
来盲子的夜。行也。曾”多从次此做,过王“冲以破畜封较建之礼,教遂束喂缚遂, 杀进”行的近动30物年解的剖解实剖验学。研究活动。
学术思想
(一)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
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 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
学术思想
他首先记载了人体腔由膈膜分为胸、腹两腔,而非古书 图中所给两个隔膜,三个体腔——三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