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索动物门 圆口纲

合集下载

棘皮、半索、脊索动物门、园口纲

棘皮、半索、脊索动物门、园口纲

04
园口纲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园口纲是动物界的一个门类,属于棘皮动物门,半索动物门和脊索动物门之外的一个独 立门类。
特点
园口纲动物具有特殊的口部结构,其口部呈圆形或半圆形,通常位于身体的腹面。此外, 园口纲动物通常具有复杂的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以适应复杂的环境和捕食行为。
园口纲动物的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
常见种类与分布
常见种类
海星、海胆、海参等。
分布
棘皮动物门动物广泛分布于海洋中,从潮间带到深海都有分布,其中海星分布 最广。
生态与环境适应性
生态
棘皮动物门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些 种类是底栖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捕食者,而另一些种类则与共 生生物一起生活。
环境适应性
棘皮动物门动物具有很好的环境适应性,能够在不同的水温 和盐度条件下生存,并且能够在各种底质中寻找食物。一些 种类甚至可以在极端环境中生存,如高温、高压或高浓度的 化学物质。
02
半索动物门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半索动物门是一类生活在海洋中的动 物,属于后口动物中的隐索动物门。
特点
半索动物门动物具有幼虫期,经过变 态后成为成虫,成虫具有固着生活的 习性,通常附着在岩石或其他坚硬物 体上。
常见种类与分布
常见种类
半索动物门主要包括肠鳃类和羽鳃类两大类群,其中肠鳃类包括各种龙介虫科、 羽鳃类包括海鞘科等。
神经系统
脊椎动物拥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 能够进行复杂的感知、思考和行为, 而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相对简单。
脊椎动物的分类与演化
分类
脊椎动物门主要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
演化
从鱼类进化到两栖类,再从两栖类进化到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脊椎动物的演化历程是一个不断适应环境、完 善自身结构和功能的过程。其中,哺乳类是目前脊椎动物中最发达的一类,具有高度发达的大脑和复杂的社交行 为。

第十三章脊索动物第十四章圆口纲

第十三章脊索动物第十四章圆口纲

第一节 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 一、主要特征(三大特征)
• 1.脊索:是消化管背部起支持作用的一条棒 状结构,细胞富含液泡.外围以脊索鞘. 低等者:终生存在
高等者:胚胎时期出现,后由脊柱代替
意义:
◆体重的受力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器官。
◆完成定向运动:使躯体运动肌肉获得附着点,使
捕食、御敌更准确、迅速。
另一端以管细胞紧贴体腔
◆代谢废物渗透→管细胞→肾管→肾孔→围鳃腔
→体外
◆生殖
◆雌雄异体
◆生殖腺按体节排列于围鳃腔两侧 ◆无生殖管道 ◆成熟生殖细胞穿过生殖腺壁
体腔壁和围鳃腔壁进入围鳃腔 随水流从腹孔排出体外
◆体外受精
卵巢
2、发育和变态
◆受精卵→囊胚→原肠胚→神经胚 ◆体被有纤毛,自由生活→变态 ◆文昌鱼的幼体期持续3个月左右
第二节 代表动物——七鳃鳗
• 一、外形
• 鳗形,分头、躯体和尾三部分 • 单鼻孔,眼1对,1~16对鳃裂 • 寄生或半寄生。
二、原始特征
• • • • 无上下颌, 无偶鳍, 脊索终生存在, 肌肉分节, W形 肌节 • 胃无分化, • 脑在一平面上, • 无生殖导管。
三、寄生及半寄生特征
• 1.用口漏斗吸附。 • 2. 囊鳃 • 3.唾腺分泌抗凝血剂。
4. 终生保留脊索,但没有真正的脊椎骨。
具不完整的软骨脑颅和鳃笼。 5. 具原始分节的肌肉 6.口漏斗吸附,舌活塞式运动进行取食。 7.具独特的呼吸器官——鳃囊
(由特化的软骨鳃篮支持)
(只有雏形)
8. 心脏已出现分化,单循环。
9.成体中肾排泄。
10.具集中但又原始的生殖腺。
七鳃鳗:雌雄异体,生殖腺单个,无导管;

脊索动物及圆口纲1

脊索动物及圆口纲1

一、脊索动物门的基本特征和起源
1 基本特征 (1) 脊索(notochord) 位于消化道和神经管间的一条棒状脊索,内部由液泡细胞组成,围以 结缔组织鞘,韧而有弹性, 具支持功能。脊索动物的胚胎期均具有脊索, 以后或终生保留,或退化并被脊柱(vertebral column)代替。

(2) 背神经管(dorsal tubular nerve cord)

原索动物

脊椎动物

原索动物:无真正的头和脑,又称无头类。
尾索动物亚门:幼体具上述 3 大特征, 但脊索在尾部。变态后脊索消失,背神经
管退化成神经节,鳃裂仍存在。成体具被
囊,大多营固着生活。 头索动物亚门:3大特征终生存在。脊
索纵贯全身,并向前延伸至背神经管前端。

脊椎动物:脊索或多或 少被脊柱所代替,脑和感觉器官集中

雌雄异体,生殖腺按体节排列于围鳃腔两侧,无生殖管 道,成熟生殖细胞穿过生殖腺壁,体腔壁和围鳃腔壁进 入围鳃腔,随水流从腹孔排出体外。体外受精。

闭管式循环,血液流动方向在腹面从后向前,在背面从前向后。无 心脏,腹大动脉和由它发出的入鳃动脉的基部的收缩推动血液流动。 血液无色,无血细胞,无呼吸色素,氧气通过渗透进入血液。 神经管前端管腔稍膨大为脑泡,脑泡向前发出2对‘脑’神经,神 经管其余部分在每1体节发出1对‘脊’神经。
皮肤分表皮和真皮。表皮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表皮外 覆有角质层。真皮为薄层结缔组织。
无骨质骨骼,纵贯全身并越过神经管的脊索是

主要的支持结构。

有一背鳍、尾鳍、臀鳍,一对腹褶。无偶鳍。 肌肉集中在背部两侧,由60多对未分化的呈V字型的 肌节组成,肌节间以结缔组织的肌隔分隔。两侧肌节 交错排列。

第十四章 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

第十四章 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

一、进化地位现存的圆口纲是脊椎动物中最低等、最原始的一纲,是由原始有头类发展出的一支没有上下颌、无成对附肢的低等脊椎动物。

因有一个圆形的口吸盘而得名为圆口类,包括盲鳗和七鳃鳗两大类。

二、外形和生活习性☐身体圆筒状,体长15cm至1m,分头、躯干和尾部,尾侧扁。

头部:☐没有上下颌,身体前端具口漏斗,☐单鼻孔,位于头背部中央,短管状。

☐1对眼,无眼睑,位于头侧,七鳃鳗眼大;盲鳗眼萎缩埋在皮下,无晶体。

松果眼位于鼻孔后方皮下,有晶体和视网膜,可感光。

顶眼在松果眼下方,具感光功能。

头部:☐鳃裂:位于眼后部,七鳃鳗每侧7个鳃裂;盲鳗每侧1-15个鳃裂。

躯干部:☐背中线上有1-2个背鳍,雄性第2背鳍高。

雌性有一臀鳍,雄性无。

无成对的偶鳍(附肢)。

☐体侧、头腹面有排列成行的感觉小窝,称为侧线。

尾部:☐具尾鳍(奇鳍)。

☐肛门位于尾基部。

肛门之后为泄殖突。

☐主要海产,也有淡水的种类;☐营寄生或半寄生,生活,以口漏斗吸附于寄主体表或钻入体内,为危害渔业的动物。

三、皮肤和肌肉☐皮肤裸露;表皮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有发达的单胞腺,分泌粘液润滑皮肤;☐真皮为规则排列的结缔组织,有色素细胞,具韧性。

☐具原始不分节的肌节,按体节排列,成“Σ¡±形,角顶朝前。

只在鳃囊、口漏斗、舌、眼等处有肌肉分化。

四、脊索☐支持结构为脊索,脊索发达,贯穿全身;☐脊索中有典型的液泡细胞和脊索鞘,使脊索具较强的硬度和弹性;五、骨骼☐骨骼全为软骨,保护脑、头部的感觉器官和心脏;☐脑颅由软骨底盘、嗅软骨囊、听(耳)软骨囊、及支持口漏斗和吻软骨、支持舌的舌下软骨构成。

为一个无顶壁的软骨脑匣,顶部由纤维结缔组织膜覆盖。

☐支持鳃囊的是软骨鳃笼(篮),由9对细长弯曲的鳃弓和四对与身体纵轴平行的软骨条连接而成。

鳃笼紧贴皮下,包在鳃囊外边,不分节。

☐心脏外侧有围心软骨保护。

☐奇鳍内有不分节的辐鳍软骨支持。

☐脊索背面的每1个体节出现2对极小的软骨弧片,代表雏形脊椎骨。

13-14脊索动物门-圆口纲

13-14脊索动物门-圆口纲
30
14 圆口纲
圆口纲是脊椎动物亚门中最原始的一
类,现存的种类很少(约有50种),因其
无上﹑下颌,故称无颌类。
31
14.1 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圆口纲的主要特征一方面表现在其低等 的原始性状,另一方面表现在由于寄生或半 寄生生活而出现的特殊性状。
32
(1)无上下颌。口为吸附型,有口吸盘。 (2)无成对附肢。只有奇鳍,没有偶鳍。 (3)脊索终生存在。脊柱只具有一些软骨质弓片。 (4)单鼻孔;内耳只有一个或两个半规管。 (5)具鳃囊。是独特的鳃呼吸器官,鳃位于鳃囊内, 故又称囊鳃类(Marsipobranchii)。
13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脊索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
的一门。由无脊椎动物演化而来,
与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有着共同
的祖先。
1
13.1 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3.1.1 主要特征
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
2
13.1.1.1 脊索
脊索是位于消化道背部,神经管的腹面的一条不分节 的棒状结构。 低等脊索动物的脊索终生存在或仅见与幼体时期,高 等脊索动物只在胚胎期间出现脊索,发育完全时即被分节 的脊柱所取代。 脊索(或脊柱)成为了体重的受力者,支持身体和保 护内脏器官。
我国有文昌鱼和偏文昌鱼两种。
25
13.2.3 脊椎动物亚门
(1)有明显头部;
13.2.3.1
(2)脊柱代替脊索;
(3)鳃呼吸和肺呼吸;
主要特征
(4)一般有上、下颌;
(5)完善的循环系统; (6)肾脏排泄; (7)一般有成对附肢。
26
脊椎动物的结构模式
27
13.2.3.2 脊椎动物亚门的分类
圆口纲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

9
七鳃鳗的矢切面
10
三、肌肉系统
1、体肌:分节明显,肌节呈右倒的“W“形,两尖端向前, 尚无水平横隔发生。
2、脏肌:在鳃囊部位有环肌,控制其大小。
3、口漏斗有辐射状肌肉,起吸附作用。
4、舌有复杂肌肉操作,能象活塞一样上下运动。锉切食 物。
11
四、消化系统 口漏斗深处为口,无上、下颌。口内具小舌,舌上有 角质齿,称锉舌。锉舌能上下运动将口开闭。七鳃鳗靠口 漏斗吸附鱼体,借口漏斗的角质齿,锉舌前后运动锉破鱼 体,吸食血肉。有口腺,其分泌物使血不凝固。口后为咽, 咽分背腹两管,背管为食道,腹管为呼吸管,两者在咽部 相通。 食道接肠,无胃。肠为直管,内有纵走的螺旋状垂膜, 称盲沟(typhlosole)(螺旋瓣 spiral valve),伸入肠 腔,能增加吸收面积。肠前端腹面具有两叶肝脏,但无胆 囊,无胆管。胰细胞群散布在肝和肠壁上。
13
幼 体
成 体
14
七 鳃 鳗
盲 鳗
15
六、循环系统 七鳃鳗出现了心脏和红细胞,使运氧的能力大大提高。心 脏由静脉窦,一心房(atrium),一心室(ventricle)组成。腹 大动脉自心室发出,即分为8对入鳃动脉,在鳃交换气体后, 由8对出鳃动脉汇入背动脉根。背动脉根向前发出二条颈动脉, 供应头部血液,向后汇合为一条背大动脉,其有分支到达内脏 和体壁。体壁的静脉血由前躯的前主静脉(2条),颈下静脉 (2条),后躯的后主静脉(1条),共同归入静脉窦,内脏的 静脉血,经肠动脉,入肠,经肠下V,肝门V,入肝,由肝V归 入静脉窦。无总主V(文昌鱼有),无肾门静脉(鱼纲以后的 动物有)。
5、脑的发达程度低,仅10对脑神经。内耳1个或2个半规 管(人类3个半规管)。
6、生殖腺单一,无生殖导管。

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作业2要点

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作业2要点

问答题1.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试加以简略说明。

主要特征:脊索、背神经管、鳃裂次要特征:腹位心脏、肛后尾、内骨骼一般特征(与无脊椎动物共有特征):两侧对称、三胚层、真体腔、后口、身体分节(分部)2.脊索动物门可以分几个亚门、几个纲?简要记述一下各亚门和各纲的特点。

现存脊索动物约有4万1千多种,分属2个类群3个亚门一、尾索动物亚门幼体具脊索动物3大特征,但脊索在尾部,变态后消失,神经管退化成神经节,鳃裂终身存在。

二、头索动物亚门终生存在脊索动物3大特征,脊索纵贯全身,向前伸至神经管前端。

三、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地被脊柱所代替。

脑和各种感觉器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一) 圆口纲(无颌和成对附肢、脊索终生存在)(二) 鱼纲(具颌和成对附肢、用鳃呼吸)(三) 两栖纲(水陆两栖)(四) 爬行纲(陆生、开始出现羊膜卵)(五) 鸟纲(全身被羽、前肢特化成翼,恒温)(六) 哺乳纲(全身被毛、恒温、胎生、哺乳)3.什么是逆行变态?试以海鞘为例加以说明。

1 从幼体到成体结构更为简单化(失去一些重要器官)的变态称为逆行变态。

2 海鞘逆行变态:躯体前端吸附在其它物体上,尾部(包括肌肉、脊索和背神经管的大部分)逐渐退化,残留的神经系统退化为神经节,眼点和平衡器消失,躯体被被囊所包裹,开始营固着生活。

4.尾索动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幼体具3大特征: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脊索和背神经管仅见于幼体的尾部,而成体退化或消失——尾索动物;体表被有被囊(一种近似植物纤维素的囊状结构)——被囊动物。

5.头索动物何以得名?为什么说他们是原索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1其脊索纵惯全身并延伸到背神经管的前方,所以叫头索动物。

圆口纲

圆口纲

形态特征
身体细长如鳗,分为头、躯干和尾3部分。头部前端腹面有个漏斗状的口吸盘,用以吸附在其他鱼体上营半寄 生生活。口内有舌,舌端和口吸盘内壁均有角质齿以刺破鱼的皮肤获取食物。头部中央有单个的鼻孔( nostril), 其后方的皮下有一松果眼( pineal eye),头两侧有1对无限睑的眼。每只眼后方各有7个圆形鳃孔。躯干部只有 奇鳍,无偶鳍,背面有前后两个背鳍,后一个背鳍延续到尾部与尾鳍相连,这与不主动运动、适应寄生生活有关。 躯干部和尾部交界处腹面有一肛门,后方为泄殖孔。尾部末端为尾鳍,其上、下鳍叶是对称的,称原尾型。
经济价值
圆口纲动物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七鳃鳗和盲鳗类均可食用,七鳃鳗有一定的捕捞价值。盲鳗的数量较多,营 寄生生活,一般在晚上袭击鱼类,多从鳃部钻入体腔摄食寄主的内脏和肌肉。对鱼类危害较大,但它们也食腐肉, 有一定的净化水质的作用 。
感谢观看
生活习性
七鳃鳗的脑结构(2张)营寄生或半寄生殖
每年5、6月间,成鳗常聚集成群,溯河而上或由海入江进行繁殖。它们选好具有粗砂砾石的河床及水质清澈 的环境后,先用口吸盘移去砾石造成浅窝,雌鳗吸住窝底的石块,雄体又吸在雌鳗的头背上,两者互相卷绕,肛 门彼此靠拢,急速摆动鳗尾,排出精子和卵子,在水中受精。因此七鳃鳗又称石吸鳗。雌鳗每次交尾后只产出一 部分卵,但在为期2~3天的产卵期内可多次交尾和产卵,因而每尾雌鳗的产卵总量可达~枚。亲鳗在生殖季节里, 消化道极其萎缩,绝食时间长达数月,经过生殖后,疲惫衰竭,终至死亡,无一生还。鳗卵圆小,直径约0.7mm, 含卵黄少,受精卵进行不均等的全分裂。
圆口纲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下的一纲
01 形态特征
03 生活习性 05 物种分类
目录
02 栖息环境 04 生长繁殖 06 经济价值

《动物学》课件——棘皮动物 脊索动物 圆口纲

《动物学》课件——棘皮动物 脊索动物 圆口纲
• 脊椎动物亚门:(有头类:背神经管前端分化成脑及眼耳鼻等感觉器官) – 圆口纲:无颌类 – 鱼 纲:有颌 – 两栖纲:四肢 – 爬行纲:羊膜卵 – 鸟 纲:卵生、恒温 – 哺乳纲:胎生、哺乳
三、半索动物亚门
• 1.亚门的主要特征
– 有背神经索
• 在背神经索的前端有中空的 管腔,是背神经管的雏形
• 仍具有腹神经索
三、分类
梅氏长海胆 Echnometra mathaei
海胆捕食
三、分类
• 5.海参纲
– 多为蠕虫形,两侧对称,无腕,体壁柔软,无 棘刺、棘钳,骨板极微小,埋于体壁组织间。 躯体横卧海底 ,体表有肌肉质突起
三、分类
剌参Stichopus japonicus
斑海参 Bohadschia argus
皮鳃
– 棘:为内骨骼向外的突起,
一般与体壁愈合,不能活
动,有保护功能

– 棘钳(叉棘):为内骨骼向 外的突起,呈钳状,可活
动。可清除体表污垢。口 周围的棘钳能捕食
皮鳃

棘、棘钳、皮鳃
棘钳
二、代表动物:海盘车
– 皮鳃:为体壁的突起,只具表皮,真皮层退化, 是体壁最薄处。皮鳃腔与体腔相连,是呼吸器 官,兼有排泄作用
二、代表动物:海盘车
• 3.消化系统
– 幽门盲囊:分泌消化液,帮助消化;吸收和储 存营养物质
二、代表动物:海盘车
• 3.消化系统
– 贲门胃可翻出
二、代表动物:海盘车
• 4.循环系统
– 循环系统退化,由残留的假体腔形 成的不规则的葡萄状空隙组成,称 为血系统
– 在血系统外包有围血系统 – 血系统和围血系统的排列几乎与水
• 脊索动物的其他特征

(完整版)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作业2

(完整版)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作业2

问答题1.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试加以简略说明。

主要特征:脊索、背神经管、鳃裂次要特征:腹位心脏、肛后尾、内骨骼一般特征(与无脊椎动物共有特征):两侧对称、三胚层、真体腔、后口、身体分节(分部)2.脊索动物门可以分几个亚门、几个纲?简要记述一下各亚门和各纲的特点。

现存脊索动物约有4万1千多种,分属2个类群3个亚门一、尾索动物亚门幼体具脊索动物3大特征,但脊索在尾部,变态后消失,神经管退化成神经节,鳃裂终身存在。

二、头索动物亚门终生存在脊索动物3大特征,脊索纵贯全身,向前伸至神经管前端。

三、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地被脊柱所代替。

脑和各种感觉器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一) 圆口纲(无颌和成对附肢、脊索终生存在)(二) 鱼纲(具颌和成对附肢、用鳃呼吸)(三) 两栖纲(水陆两栖)(四) 爬行纲(陆生、开始出现羊膜卵)(五) 鸟纲(全身被羽、前肢特化成翼,恒温)(六) 哺乳纲(全身被毛、恒温、胎生、哺乳)3.什么是逆行变态?试以海鞘为例加以说明。

1 从幼体到成体结构更为简单化(失去一些重要器官)的变态称为逆行变态。

2 海鞘逆行变态:躯体前端吸附在其它物体上,尾部(包括肌肉、脊索和背神经管的大部分)逐渐退化,残留的神经系统退化为神经节,眼点和平衡器消失,躯体被被囊所包裹,开始营固着生活。

4.尾索动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幼体具3大特征: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脊索和背神经管仅见于幼体的尾部,而成体退化或消失——尾索动物;体表被有被囊(一种近似植物纤维素的囊状结构)——被囊动物。

5.头索动物何以得名?为什么说他们是原索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1其脊索纵惯全身并延伸到背神经管的前方,所以叫头索动物。

2因为:.头索动物终身具有发达的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以及肛后尾等典型的原索动物特征。

6.简述文昌鱼的外形和躯体结构。

分析文昌鱼形态结构中的原始性、特化型和进步性。

1形态特点:体形似小鱼,3-6厘米,左右侧扁,两端尖,全体粉红色,半透明,平行排列的肌节清晰可见。

13 脊索动物 圆口纲

13 脊索动物 圆口纲

2.没有上下颌。 2.没有上下颌。营寄生及半寄 没有上下颌 生生活。 生生活。用口漏斗吸附于鱼体 唾腺分泌抗凝血剂, 上。唾腺分泌抗凝血剂,阻止 动物创口血液凝固。 动物创口血液凝固。
3.骨骼 骨骼
• • • • • 全为软骨和结缔组织, 全为软骨和结缔组织,无硬骨 脊索终生保留 出现了分节排列的软骨质弓片( 出现了分节排列的软骨质弓片(arcualia) ) 出现了保护脑和感官的头骨 具支持鳃囊的鳃笼
(三)樽海鞘纲 特征:漂浮自由生活;体呈桶形;被囊透明; 特征:漂浮自由生活;体呈桶形;被囊透明; 有环肌围绕身体。 有环肌围绕身体。 代表动物: 代表动物: 樽海鞘
第四节 头索动物亚门
一、特征: 特征: 1、小型无头鱼状海栖动物, 、小型无头鱼状海栖动物, 2、终生有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 、终生有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 3、脊索纵贯身体全长,且延伸至背神经管的前方, 、脊索纵贯身体全长,且延伸至背神经管的前方, 故称“头索动物” 故称“头索动物”, 4、身体明显分节。 、身体明显分节。
1、具有吸附型不能启闭的口漏斗,具角质齿; 、具有吸附型不能启闭的口漏斗,具角质齿; 口漏斗 2、鳃位于鳃囊 、鳃位于鳃囊(gill pouch)中,有的种类有呼吸管; 中 有的种类有呼吸管; 3、七鳃鳗有分泌抗凝血剂的“唾腺”; 、七鳃鳗有分泌抗凝血剂的“唾腺” 4、皮肤柔软,光滑无鳞,富粘液; 、皮肤柔软,光滑无鳞,富粘液; 5、只有 个鼻孔。 个鼻孔。 、只有1个鼻孔
二、白氏文昌鱼 半透明、两端尖的鱼形动物;无偶鳍; 外形 半透明、两端尖的鱼形动物;无偶鳍;前 端腹面有漏斗状的口笠,边缘有40条触须, 40条触须 端腹面有漏斗状的口笠,边缘有40条触须,其内的 空腔为前庭。背鳍和臀鳍内有鳍条支持。 空腔为前庭。背鳍和臀鳍内有鳍条支持。

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作业 2

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作业 2

问答题1.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试加以简略说明。

主要特征:脊索、背神经管、鳃裂次要特征:腹位心脏、肛后尾、内骨骼一般特征(与无脊椎动物共有特征):两侧对称、三胚层、真体腔、后口、身体分节(分部)2.脊索动物门可以分几个亚门、几个纲?简要记述一下各亚门和各纲的特点。

现存脊索动物约有4万1千多种,分属2个类群3个亚门一、尾索动物亚门幼体具脊索动物3大特征,但脊索在尾部,变态后消失,神经管退化成神经节,鳃裂终身存在。

二、头索动物亚门终生存在脊索动物3大特征,脊索纵贯全身,向前伸至神经管前端。

三、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地被脊柱所代替。

脑和各种感觉器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一) 圆口纲(无颌和成对附肢、脊索终生存在)(二) 鱼纲(具颌和成对附肢、用鳃呼吸)(三) 两栖纲(水陆两栖)(四) 爬行纲(陆生、开始出现羊膜卵)(五) 鸟纲(全身被羽、前肢特化成翼,恒温)(六) 哺乳纲(全身被毛、恒温、胎生、哺乳)3.什么是逆行变态?试以海鞘为例加以说明。

1 从幼体到成体结构更为简单化(失去一些重要器官)的变态称为逆行变态。

2 海鞘逆行变态:躯体前端吸附在其它物体上,尾部(包括肌肉、脊索和背神经管的大部分)逐渐退化,残留的神经系统退化为神经节,眼点和平衡器消失,躯体被被囊所包裹,开始营固着生活。

4.尾索动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幼体具3大特征: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脊索和背神经管仅见于幼体的尾部,而成体退化或消失——尾索动物;体表被有被囊(一种近似植物纤维素的囊状结构)——被囊动物。

5.头索动物何以得名?为什么说他们是原索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1其脊索纵惯全身并延伸到背神经管的前方,所以叫头索动物。

2因为:.头索动物终身具有发达的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以及肛后尾等典型的原索动物特征。

6.简述文昌鱼的外形和躯体结构。

分析文昌鱼形态结构中的原始性、特化型和进步性。

1形态特点:体形似小鱼,3-6厘米,左右侧扁,两端尖,全体粉红色,半透明,平行排列的肌节清晰可见。

动物生物学3-5-2脊索动物门和圆口纲

动物生物学3-5-2脊索动物门和圆口纲

• 象柄海鞘这类动物,在发育过程中,失去了一些重要的 构造,形体变得更加简单的变态,称为逆行变态 (retrogressive metamorphosis)。或称退化变态。
3.尾索动物亚门的分类
最低等,遍布世界各个海洋,约1.375种,分3个纲。我国已知14 种左右。 • 尾海鞘纲(Appendiculariae) • 海鞘纲 (Ascidiacea) • 樽海鞘纲 (Thaliacea)
1.成体的结构
1)外形结构: 海鞘的外形呈长椭圆形, 基部固着在海底岩石、 贝壳或船底之上。身体 的最外层是被囊,被囊 内是一层柔软的外套膜 (mantle)。顶端有2个开 口,顶部开口是入水管 口( incurrent siphon), 侧面的开口是出水管孔 ( excurrent siphon)。
6)神经系统和感官
• 由于营固着生活,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都很退化。 • 神经中枢仅是一个神经节,位于入水管孔和出水管 孔之间的外套膜上,由此发出若干神经分支到身体 各个部分。 • 无集中的感觉器官。仅在外套膜、出、入水管孔等 处有分散的感觉细胞。
2.幼体及变态:
1)海鞘的受精卵经过 胚胎发育,形成外 形似蝌蚪、自由游 泳的幼体,体长仅 几mm,有一肌肉质 的侧扁长尾。 2)幼体具有脊索动物3 大特征:长尾内有 典型的脊索;脊索 背部有中空的背神 经管,神经管前端 膨大成脑泡,并具 眼点和平衡器;消 化道前端分化成咽, 咽壁上有鳃裂。此 外尾在肛门后方, 心脏位于腹面。
8)神经系统:
• 中枢神经是脊索背面的一条背神经管, 由前端脑泡发出2对脑神经。神经管其 余部分发出成对脊神经。按体节分布。 一对背神经根为混合神经,数条腹神 经根为运动神经。 • 感觉:背神经上有一系列黑色的小点, 称脑眼(ocell) ,有感光作用。 • 其中前端有一个大的眼点(eye spot), 无感光作用,但可遮挡阳光。 • 在口笠背中央有一沟状结构——哈氏 窝,能产生促性腺激素释放素。相当 于脑下垂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义
以上特征出现在个体发育的某一时期或整个生活史
这些特征完全区别于无脊椎动物
3
13.1 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次要特征(大多数脊索动物):
腹位心脏;肛后尾;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闭管式循环系 统
• 一般特征 :
两侧对称;三胚层;真体腔;后口;身体分节
4
脊索
① 结构与功能:位于消化道背部起支持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典型
11
1、代表动物海鞘---成体结构
形似壶: 顶端的壶口为入水 管孔; 稍侧面较低处的壶 嘴为出水管孔; 壶底固着在水中的 物体上。
12
1.1 体壁:
外套膜:由外胚层的上皮细胞和中胚层肌肉纤维及结 缔组织构成。
被囊:由外套膜分泌而来。
外套膜
被囊
13
1.2 消化与呼吸
①消化管 口、咽、食道、胃、肠、
脊索动物类群
13 最高等的动物门类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1
本章掌握内容:
1.脊索动物门的三大特征、主要特征、次要特征 2.脊索动物门的分类 3.3个亚门的特征、代表动物 4.逆行变态 5.文昌鱼的进化地位
2
13.1 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 “Big Three” 主要特征:
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
背神经管
脊索
鳃裂
8
13.2 脊索动物门分类
尾索动物亚门 头索动物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原索动物
9
13.2.1 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
10
生物学特征
幼体自由游泳,具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脊 索仅见于尾部 幼体经逆行变态发育至成体,成体固着生活, 只保留鳃裂 成体外包被特殊的被囊,近似植物纤维素
的由富含液泡的脊索细胞组成,外面围有脊索细胞分泌形成的脊
索鞘。由于液泡的膨压使脊索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硬度,起支持身
体的作用。
脊索鞘
② 起源:在发生上来源于胚胎的原肠背壁,后与原肠脱离形成。 ③ 特点:低等脊索动物脊索终身存在,高等脊索动物只在胚胎期间
出现脊索,发育完全后被脊柱所取代。
5
脊索
④ 意义:
肛门。
②呼吸:
咽宽大,占体大半。被围鳃 腔包围。咽壁有许多鳃裂, 在鳃裂周围分布有大量的 毛细血管,当水流经过时 完成呼吸作用。
14
1.3 循环系统
①组成:心脏、鳃血管、肠血 管、血窦
②类型:开管式循环 ③特点:血液双向流动。血液
流动方向能够周期性地发生 改变。
15
1.4 排泄与生殖
• 排泄
无专门的排泄器官,肠弯曲处有一 堆具排泄机能的细胞,称为尿泡, 其中常堆积尿酸结晶。排泄物进入 围鳃腔随水流排出体外。
3 文昌鱼的个体发育
受精卵、卵裂 原肠胚
桑椹胚
囊胚
中胚层及体 腔的形成
神经胚的形成
脊索的形成
组织器官 的分化
31
3.1 神经胚的形成
脊索动物的原肠胚形成后,胚胎背部中线的外胚层细胞下陷,形 成神经板。神经板两侧的外胚层细胞向上隆起形成褶皱,在背中 线汇合形成中空的神经管。神经管在形成过程中逐渐进入胚胎的 内部并与表面分离,此时的胚胎称为神经胚。
22
1、外形和生活方式
体形似小鱼,半透明,无明显头部,左右侧扁,两端较尖。喜栖 水质清澈的浅海海底泥沙中。前端腹面有漏斗状的口笠,边缘有 触须。
23
2、内部结构
• 皮肤 :半透明,由表皮和真皮构成。
冻胶状结缔组织
单层柱状上皮
24
• 肌肉:
保持原始的“<”形肌节,60多对。
25
• 脊索和背神经管
28
• 循环系统
无心脏,具可以搏动的腹大动脉。闭管式血液循环。血 液无色。
• 生殖
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生殖腺约26对,按节排列,不具 生殖管道。
29
• 神经和感觉器官
神经管几乎无脑和脊髓的分化 。 色素点(眼点):无视觉作用,遮挡阳光,避免脑眼受阳光直射。
脑眼:神经管两侧的
黑色小点。光感受器。
30
脊索纵贯全身,延伸至背神经管的前方。 背神经管分化程度低,前端略膨大形成脑泡。
26
• 消化和呼吸
滤食性生活,消化道包括口、咽、肠、肛门。有消化腺的雏形- 肝盲囊(肠突入咽右侧)。 咽部占身体1/2,咽部有内柱、咽上沟、围咽沟 腹孔:咽部鳃裂的总出水孔
27
• 排泄器官
咽壁背方两侧,90-100对肾管。每一肾管是一个短而弯曲的小管 ,腹侧有肾孔开口于围鳃腔,背侧以管细胞紧贴体腔,体腔的代 谢废物渗透进入管细胞和肾管,再经肾孔进入围鳃腔,排出体外 。
背神经管 脊索
鳃裂 ③ 分化: ✓ 低等脊索动物神经管前端膨大成脑泡。 ✓ 脊椎动物的背神经管前、后分别分化为脑和脊髓。神经管腔
在脑内形成脑室、在脊髓中为中央管,充满脑脊液。
7
咽鳃裂
① 结构与功能:为消化道前端咽部两侧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 与外界相通,具呼吸作用。
② 特点: ➢ 低等脊索动物及鱼类,咽鳃裂终身存在。 ➢ 高等脊椎动物,咽鳃裂只出现在胚胎期或幼体期。
脊索的出现是动物进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强化了对躯体的支 持与保护功能,
提高了定向、快速运动的能力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功能, 也使躯体的大型化成为可能, 是脊椎动物头部(脑和感官)以及上下颌出现的前提条件。
6
背神经管
① 结构:位于脊索背方,中空管状的中枢神经系统。 ② 胚胎发生:由胚胎背中部的外胚层加厚下陷卷曲所形成。
• 生殖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精巢:大而分支状 卵巢:小,圆球状。
16
1.5 神经和感官
•幼体有背神经管,分化出脑 泡,有眼点 •成体只有一神经节,神经、 感官退化
17
2、海鞘幼体及变态过程
鳃裂
(腹位)
18
逆行变态
•过程:尾连同脊索消失、咽鳃裂数目剧增、内脏器官发生90180°转动、体壁形成被囊
19
逆行变态:
•定义:海鞘自由生活幼体变为固着生活成体的过程中,失去了脊 索、背神经管等重要结构,形体变得更为简单,称为逆行变态。
20
13.2.2 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特征
终生具发达的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脊索纵 贯全身并延伸到神经管的前方。 具肛后尾。 无真正的脑和头部,又称无头类。
32
3.2 脊索的形成
在背神经管形成的同时,脊索也在形成。原肠背面正中出现一条 纵行的隆起,即脊索中胚层,它原肠分离后发育成脊索。
33
4、文昌鱼在进化上的意义
除终生具有脊索动物的三个主要特征外,还具有:
A.与脊椎动物相似的特征: 有奇鳍、肛后尾、闭管式循环系统,其胚胎发育和三个胚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