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行为与心理控制源的相关研究

合集下载

心理学研究方法-拖延

心理学研究方法-拖延

大学生拖延现象与自尊、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关系研究计划一、绪论1、研究背景拖延行为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始于20世纪7O年代末,由Ellis和Knaus等人提出。

拖延在学术领域十分普遍,Ellis 和Knaus(1977)曾估计大学里面有接近95%的美国学生存在拖延行为,而Solomon 和Rothblum的研究则表明,有50%的学生报告他们长期有拖延行为,38%的学生报告偶尔拖延。

甘良梅等的调查显示,63.5%的大学生报告他们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时达到中等程度的拖延。

有学者已经关注到拖延原因的研究,有学者提出拖延与自尊有关,有学者认为与可能自我效能有关。

拖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在大学生群体中显现的也十分明显。

国内外对拖延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全面。

2、概念拖延的英文“procrastination”来源于拉丁文,它原本的含义是:在明天之前把事情做好。

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就拖延的定义达成一致。

通过阅读与理解,我所认同的拖延的概念是“尽管可能会带来更糟的结果,但仍自愿延迟预定计划的行为“。

有学者将拖延分为特质拖延和情境拖延 。

前者主要集中在与拖延行为相关的个体差异 ,这种拖延行为是一种习惯性行为; 后者是指人们只有在一定的环境中才会拖延,强调情境对人的影响。

自尊即自我尊重,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自尊是通过社会比较形成的,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自尊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

自尊还包含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3、研究目的拖延行为已经越来越普遍的在我们生活中出现,在大学生群体中表现的也尤为明显,本研究旨在研究探索拖延现象与大学生自尊水平、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关系,从而发现拖延现象的产生原因,并寻求帮助大学生战胜拖延的有效方法,帮助大学生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收获更多知识。

大学生拖延症的心理原因与干预方法研究

大学生拖延症的心理原因与干预方法研究

大学生拖延症的心理原因与干预方法研究大学生拖延症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来越普遍。

因为大学生常常面临着各种压力,这可能导致他们对任务的懈怠和拖延。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拖延症的心理原因以及可行的干预方法。

一、心理原因:1.1 自我效能感的不足大学生可能会因为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而拖延任务。

他们可能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认为无法完成任务,因此更容易拖延。

这通常是由先前的失败经历、家庭教育方式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1.2 任务过于庞大或无趣任务在大学生生活中占据很大一部分,对一些人来说可能是复杂而庞大的。

此外,任务的乏味性也容易导致拖延。

遇到这些情况时,大学生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从而选择拖延。

1.3 时间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大学生通常有很多课程和活动,因此需要合理地进行时间安排和管理。

然而,一些大学生可能缺乏时间管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不懂得如何分配时间或者如何集中注意力,从而导致拖延行为。

二、干预方法:2.1 建立目标和分解任务大学生应制定明确的目标并将任务分解为更小的子任务。

这样做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时间,减少任务压力,从而减少拖延。

2.2 增强自我效能感大学生可以通过培养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提高自己的自我效能感。

他们可以寻求支持和鼓励,与成功的人交流经验,这有助于增强他们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减少拖延的倾向。

2.3 设立奖励和惩罚机制在完成任务后,大学生可以设立奖励机制作为激励,例如给自己一些奖励,让自己感到满足和愉悦。

同样,他们也可以设立一些惩罚机制来避免拖延。

例如,在没有完成任务前,不允许自己看电视或者玩游戏等。

2.4 寻求支持和帮助大学生可以寻求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例如,他们可以找到学习伙伴,互相监督和激励;他们也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或辅导员的帮助,获取专业的建议和支持。

2.5 学习时间管理和自我控制技巧大学生可以参加一些时间管理和自我控制的培训课程,学习如何高效地管理时间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这些技巧包括制定优先级,设立时间表,避免干扰和分散注意力等。

拖延行为的心理机制探索人性中的拖延症

拖延行为的心理机制探索人性中的拖延症

拖延行为的心理机制探索人性中的拖延症拖延行为是指在应该去完成一项任务或工作的时候,却无法立即着手或延迟处理,导致事情进程被推迟或拖拖拉拉。

许多人都会遇到拖延问题,而对于一些人来说,拖延行为甚至演变成一种病态的现象,被称为“拖延症”。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探索这种拖延行为的心理机制,我们需要从人性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认知偏差与拖延行为拖延行为可以被视为一种认知偏差,即个体对任务的认知和评估与实际情况不符。

有时候,我们会将任务过分夸大或过分贬低,导致了不合理的消极情绪或对任务的恐惧。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倾向于逃避或推迟任务的完成,进而出现拖延行为。

二、心理防御机制与拖延行为心理防御机制是人类心理对抗压力和焦虑的一种方式。

面对艰巨的任务或者压力,一部分人会选择拖延行为作为一种应对方式。

这种行为可以暂时减轻个体的压力,将任务推迟至更为适宜或舒适的时机。

然而,这种拖延行为通常只是暂缓了问题,对于任务本身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善。

三、意志力与拖延行为意志力是控制和调节行为的能力,对于拖延行为的克服至关重要。

一些研究表明,意志力的耗竭与拖延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在面对长时间任务或者需要自律的情况下,意志力可能会逐渐减弱,导致拖延行为的出现。

因此,培养良好的意志力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合理的时间安排、逐步进行任务分解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意志力。

四、内外在动机的影响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对于拖延行为的影响也很重要。

内在动机是指由于任务本身的吸引力而产生的动力,而外在动机则是来自他人或外部因素的激励。

研究发现,对于内在动机较高的个体来说,他们往往更容易获得完成任务的动力,从而减少拖延行为的发生。

而依赖外在动机的个体更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和分心,导致拖延行为的出现。

五、如何应对拖延行为面对拖延行为,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1. 树立正确的任务认知:合理评估任务的重要性和完成时间,并避免过分夸大或贬低任务。

2. 制定明确的计划:将任务分解成小目标,并制定明确的计划和时间表,以减少任务的压力和拖延的机会。

拖延心理学 (3)

拖延心理学 (3)

拖延心理学
拖延心理学是研究人们为什么会拖延任务或行为的心理学领域。

拖延是指人们在面临需要完成的任务或行为时,延迟或推迟去完成或进行。

拖延心理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 动机因素:拖延的原因可以包括缺乏兴趣、低自我效能感、任务没有明确的奖励、焦虑等。

人们往往会选择更容易获得满足感的活动,而将困难的任务拖延。

2. 心理防御机制:有时候人们会通过拖延来逃避情绪上的不适或压力。

拖延可以成为一种对抗焦虑或压力的逃避手段。

3. 自我调节能力:拖延与个体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密切相关。

能够自我激励、计划安排和执行任务的人往往可以更好地避免拖延。

4. 习惯和行为模式:拖延也可能是一种习惯或行为模式。

长期拖延会形成采取刺激控制策略的行为习惯,使人们更
容易陷入拖延循环。

拖延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拖延行为的原
因和机制,并提供相应的干预或管理策略。

一些常见的应
对拖延的方法包括设置明确的目标和截止日期、分解任务、建立正向的奖励和惩罚机制、改善自我调节能力等。

拖延症的心理学分析探索拖延行为的心理机制

拖延症的心理学分析探索拖延行为的心理机制

拖延症的心理学分析探索拖延行为的心理机制拖延症的心理学分析——探索拖延行为的心理机制拖延症(Procrastination)是指个体故意推迟或延后任务完成的行为习惯,导致任务无法按时完成或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在当代社会,拖延症已成为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拖延行为的心理机制,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拖延症。

一、认知失调理论解释下的拖延症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人们在作出决策时,会判断出现矛盾的情境,而广义拖延者则是将自己置于这种矛盾情境中并无法解决。

拖延症的产生往往源于决策的不确定性、心态的不稳定、任务价值与难度的矛盾等因素。

1. 决策不确定性拖延症的患者在决策过程中常常存在困惑和焦虑。

他们可能对任务的结果产生担忧,担心自己完成任务后评价不佳,或者任务的结果不能满足期望。

这种不确定性促使他们选择拖延,以便推迟面对决策结果的不确定性。

2. 心态不稳定广义拖延者往往具有情绪化和情绪调节困难等特点。

他们可能遇到一些情绪困扰,如内疚、焦虑、情绪低落等,这些情绪会影响他们的动力和积极性,使他们远离任务,并以此来逃避情绪困扰。

3. 任务价值与难度矛盾拖延症患者往往对任务的价值产生质疑,怀疑完成任务能否带来真正的效益。

当任务难度较大或者其认为任务无趣时,他们可能会逃避任务。

这种价值与难度之间的矛盾使他们更易选择推迟。

二、自我效能与拖延症的关系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于自己能够成功完成任务的信心和能力评价程度。

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与拖延行为存在一定的关系。

1. 低自我效能感导致拖延拖延症患者常常低估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并倾向于将任务的困难归结为自己的无能。

这种低自我效能感的存在,使他们感到任务难以完成,进而选择拖延。

2. 拖延增加自我效能感的损害拖延行为往往会带来任务未完成或质量下降等负面后果,进而降低了自我效能感。

这种循环作用下,拖延者的自我效能感愈发减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三、拖延症与情绪调节的关联情绪调节是拖延行为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一新生学业拖延与心理控制源、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

大一新生学业拖延与心理控制源、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

为了培养儿童的意志控制能力,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帮助孩子制定具体的目标和计划,并强调长期 利益的重要性。这有助于孩子形成对时间的积极态度,提高时间管理的能力。
2、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约束:通过奖励和惩罚机制,引导孩子学会控制自己 的行为。例如,对于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孩子给予奖励,而对于拖延行为则进行 适当的惩罚。
长时间使用手机会让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导致他们花费更长时间来完成学 业任务。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还可能引发学业压力。
可能的原因分析
手机依赖对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业拖延的影响,可能与社交媒体和智能设备的 使用有关。首先,社交媒体是大学生手机使用的主要应用之一。学生在社交媒体 上花费大量时间,可能会让他们忽略时间的流逝,从而影响他们对时间的感知和 分配。其次,智能设备的使用可能会引发学生的拖延症状和学习动力下降。
3、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观:鼓励孩子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 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这将有助于孩子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定的意志和决心。
4、给予支持和鼓励:当孩子面临困难或挫折时,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让 他们感受到家长的关爱和支持,从而增强意志控制能力。
通过上述措施,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意志控制能力,从而有效缓解 父母拖延对儿童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业拖延的不利影响。此外,家长还应注意以下 几点:
基本内容
父母拖延是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性的迟缓行动,这可能会对儿童的时间 管理能力和学业表现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然而,儿童意志控制在减轻这种不利 影响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次演示将围绕父母拖延、儿童时间管理倾向、学业拖延 以及儿童意志控制的关系进行探讨。
儿童时间管理倾向是指个体对时间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习惯的集合。研究表 明,儿童的时间管理倾向对其学业成绩和日常生活具有显著影响。有效地管理时 间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组织学习、休息和娱乐,从而提高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

拖延症的心理学探索拖延行为的心理动机

拖延症的心理学探索拖延行为的心理动机

拖延症的心理学探索拖延行为的心理动机拖延症的心理学探索——拖延行为的心理动机拖延行为是指个体在面临任务或决策时,故意延迟或推迟行动的现象。

这种行为可能会造成工作压力增加、任务无法按时完成以及自我效能感的下降等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探索拖延行为的心理动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拖延症的本质。

一、进一步了解拖延行为拖延行为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无论在学习、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中都普遍存在。

许多人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有任务需要完成,但总是拖延到最后一刻才开始着手。

心理学家提出了多种解释,其中包括心理动机、情绪调节和认知机制等方面的因素。

二、心理动机解析拖延行为1. 成就动机有些人会拖延任务,可能是因为他们追求完美主义或对自己的能力水平过于苛刻。

他们倾向于将任务看作是一种“考验”,希望取得最好的结果。

然而,这种心态可能导致他们担心失败,进而导致拖延行为的发生。

2. 异质性动机另一种可能的心理动机是异质性动机,这种动机是指个体对推迟行为产生某种程度的喜悦。

通过拖延,他们可以获得更长的休息时间、追求更加有趣的活动或探索其他令他们感兴趣的事物。

这种心理动机可能会导致拖延行为的形成。

3. 自我调节动机拖延行为也可能与自我调节动机有关。

个体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无意识地寻求压力,以迫使自己更高效地完成任务。

这种行为可能源于个体的自我激励机制,将拖延视为一种激励方式,以提高工作效率。

三、应对拖延行为的策略1. 清晰明确目标制定明确的目标是克服拖延行为的关键。

将任务分解为具体的步骤,并设定明确的截止日期,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管理时间和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2. 建立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合理的时间管理对于减少拖延行为至关重要。

个体可以通过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设置提醒和优先级,以及克制对社交媒体和其他诱惑的依赖,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

3. 进行情绪调节和自我激励情绪调节和自我激励在应对拖延行为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个体可以通过积极的思考、寻求社交支持以及运动等方式来调节情绪,增强内在动力,提高自信心,更好地克服拖延症。

大学生拖延行为调查研究

大学生拖延行为调查研究

大学生拖延行为调查研究引言:拖延行为是指个体在所面对的任务或目标的实施过程中,主动选择满足当前的兴趣和需求,而推迟甚至避免履行原本应当及时完成的义务。

拖延行为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业进展和个人发展。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旨在了解和分析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原因、影响以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以期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一、研究目的了解大学生拖延行为的普遍程度和频率;分析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原因和影响;探索有效的拖延行为解决策略和方法。

二、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在大学校园内发放问卷,并设立奖励措施以提高回收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被调查者,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

三、调查内容1. 个人信息:性别、年龄、专业、年级等基本信息。

2. 拖延行为的频率和程度:调查被调查者是否存在拖延行为,以及拖延行为的频率和程度。

经常拖延、偶尔拖延、很少拖延等。

调查被调查者在完成任务或目标时拖延的原因,如缺乏动力、缺乏自律、任务过于庞杂等。

调查被调查者拖延行为对自己学业进展和个人发展的影响,如课程成绩下降、时间管理困难等。

5. 拖延行为解决策略:调查被调查者采取的拖延行为解决策略和方法,如制定详细的计划、培养自律意识等。

四、数据分析与结果收集问卷数据后,使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果:2. 大学生拖延行为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五、研究意义和建议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到拖延行为的普遍性和危害性,引起他们对自身行为的重视,以及采取措施主动克服拖延行为。

为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拖延行为解决策略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业进展和个人发展。

建议学校和教育机构:加强对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对拖延行为的认识;开设相关的时间管理课程,教授学生如何制定计划和合理安排时间;提供个人辅导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拖延行为问题,培养自律能力。

结论:。

时间管理中的拖延心理研究

时间管理中的拖延心理研究

时间管理中的拖延心理研究时间管理是现代生活中尤为重要的一个课题,尤其在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面临着拖延的问题。

拖延心理不仅影响了个人的工作效率,还对个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深入研究拖延心理,可以为改善时间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指导。

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表现为将任务推延、拖延至最后一刻的行为。

无论是在学业上、工作中,还是日常生活中,拖延行为均可以观察到。

这种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往往涉及个人的心理状态、情绪管理、任务特性等多种因素。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拖延行为常常伴随情绪调节的困难。

许多研究表明,情绪状态和拖延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例如,个体在面对任务时,如果觉得该任务无趣、困难或者令人焦虑,往往会选择通过拖延来规避负面情绪。

这种避免情绪的方法在短期内似乎能提供暂时的舒适感,但从长远来看,拖延只会导致更大的心理负担和工作压力,最终引发更深层次的焦虑和自我否定。

研究发现,拖延还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密切相关。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某项任务能力的信念。

当个体在面对较为复杂或者挑战性的任务时,如果对自身的能力产生怀疑,就可能会选择拖延,以此来逃避面对失败的可能性。

因此,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是预防和应对拖延行为的重要策略之一。

环境因素也在拖延心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的社会环境充满了各种干扰,包括社交媒体、即时通讯和各种娱乐方式,这些都会导致个体在专注于任务时分心。

在这种情况下,个体容易陷入工作与休闲之间的矛盾中,从而选择拖延工作,最终影响了时间管理的效率。

因此,为了优化时间管理,需要巧妙利用环境因素,创造一个能促进集中注意力的工作环境。

拖延心理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个体的完美主义倾向。

许多拖延者往往设定过高的标准,对每一项任务追求完美,这使得他们害怕开始一项任务,因为一旦无法达到自己设定的高标准,就可能导致焦虑和失落。

这样的心理负担进一步加剧了拖延行为。

因此,适度的完美主义并非有害,关键在于平衡期望与现实,接受不完美的成果,培养“足够好”的理念。

拖延症的心理机制及心理学方法的应用

拖延症的心理机制及心理学方法的应用

拖延症的心理机制及心理学方法的应用拖延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指的是人们在面对任务、责任或决策时倾向于拖延或延迟处理。

这种行为往往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时间管理困难以及情绪上的压力。

拖延症的心理机制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解释,同时心理学方法也可以帮助人们克服拖延症。

首先,拖延症的心理机制之一是心理防御机制的运作。

人们常常会将任务或决策视为一种压力源,拖延行为则成为一种应对机制,以避免面对可能带来焦虑或不适感的任务。

通过拖延,人们可以暂时逃避不愉快的情绪,但长期来看,这种行为会导致任务积压和时间管理困难。

其次,拖延症还与自我调节能力的缺乏有关。

自我调节是指人们对自己的情绪、行为和注意力进行有效控制的能力。

拖延症患者往往缺乏对自己行为的监控和调节能力,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而无法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

这种缺乏自我调节能力的特点使得他们更容易陷入拖延行为的循环中。

此外,拖延症还与自我效能感的低下有关。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够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心和能力评估。

拖延症患者往往对自己的能力持怀疑态度,缺乏对任务完成的信心。

这种低自我效能感会导致他们对任务的恐惧和回避,从而加剧了拖延行为的发生。

针对拖延症的心理机制,心理学方法可以提供有效的帮助。

首先,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该方法通过帮助患者改变对任务的认知,增强自我效能感,提高自我调节能力,从而减少拖延行为的发生。

例如,患者可以通过设定小目标、制定详细的计划以及奖励自己等方式来提升任务完成的动力和效率。

其次,时间管理技巧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时间管理包括合理规划任务的优先级和时间分配,以及有效利用时间的技巧。

通过学习时间管理技巧,患者可以更好地组织自己的时间,避免任务积压和拖延行为的发生。

例如,患者可以使用番茄工作法,将任务分为若干个时间段,每段时间专注于一项任务,以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建立积极的工作习惯也是克服拖延症的重要方法。

积极的工作习惯包括良好的时间管理、定期休息和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等。

拖延行为的心理学分析(精选5篇)

拖延行为的心理学分析(精选5篇)

拖延行为的心理学分析(精选5篇)拖延行为的心理学分析范文第1篇【关键词】学习拖延;高校生;拖延成因一、引言拖延是一种特别普遍的现象,将近每个人在生活、工作或者学习中都或多或少的有过拖延行为。

在越来越强调效率的今日拖延行为受到了人们的贬低和责备。

因此,有必需对拖延进行研究。

据已有资料表明,学习拖延在高校生中普遍存在,有近70%的学生在学习中有拖延行为。

它也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各种影响[1]。

二、定义与分类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学习拖延下定义。

大部分研究者对学习拖延采取了一种间接定义的方式,即学习拖延是学习活动中的拖延行为。

也有少数研究者借鉴拖延的定义,将学习拖延直接定义为:学习者有心而无必需的推迟启动或推迟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1]。

学习拖延的类型划分也基本上参照拖延的划分方式。

第一种划分方式是依照拖延发生在行为上还是意识上分为行为性拖延和决策性拖延;第二种划分方式是依照学习拖延的常常性水平可分为长期拖延与短期拖延,其中长期拖延又分为躲避型拖延和唤起型拖延。

躲避型拖延是指学习者在能够放映出个人本领水平的任务上的拖延;唤起型拖延是指人们在冲刺完成任务时,通过短时间性的拖延,自身的各方面状态都实现最佳或最高[2]。

对学习拖延进行分类,有助于我们认清学习拖延的心理机制及其成因,能更好的进行学习拖延的理论研究和矫治工作。

三、研究近况上个世纪七十时代之前,关于学习拖延的研究多半只停留在对其进行理论探讨或者哲学解释层面,而没有上升到科学研究的高度。

直到20世纪七十时代,西方一些国家的心理学家才开始对学习拖延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国外对学习拖延的研究以对高校生的学习拖延的研究为主,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研究者是高校或研究机构的学者,以高校生为被试进行研究具有选取被试方便、易于察看、测量、跟踪、掌控等优点;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高校生的学习拖延是最严重、最突出的。

我国是近来几年才开始对学习拖延进行系统研究的,还处于起步阶段。

大一新生学业拖延与心理控制源、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

大一新生学业拖延与心理控制源、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

大一新生学业拖延与心理控制源、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拖延是日常生活中一种普遍现象,指人们非理性地推迟任务的开始和完成。

研究表明拖延行为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

学业拖延是发生在学习情境下的拖延行为,表现为学业任务计划和执行之间的差距。

大学阶段的学习特点和高中阶段有着显著区别,与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的课程安排比较灵活、学习方式由“教而学”转向以“自学”为主,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也相对较多,从高中步入大学的大一新生正处于学习方式的转变期,学业拖延行为正是大学生对于新的学习方式不适应的一种表现。

因此本文选取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学业拖延的特点、成因,以期帮助大一新生顺利度过学习适应期,减少学业拖延行为提供一些依据。

心理控制源属于个体稳定的人格因素,对于学业行为具有一定预测作用,因此本研究选取此变量探讨其对学业拖延的影响。

考虑到学业拖延与个人时间管理的密切关系,选取时间管理倾向这一时间维度上的人格特征作为学业拖延的另一影响因素,探讨其与心理控制源对学业拖延的综合影响。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法,对540名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如下:(1)大一学生总体学业拖延程度不高,并且在学业任务上的拖延程度显著低于非学业任务上的拖延水平。

(2)总体学业拖延和其它各类任务的拖延在性别和生源地上差异不显著,不同学科的大一学生在总体学业拖延及和学业有关任务拖延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3)大一学生学业拖延的六种原因分别为:害怕失败、反抗、厌恶任务、时间管理、缺乏自信、冒险,男女在反抗、厌恶任务和害怕失败因子上差异显著,而在生源和学科类型上,大一学生学业拖延原因的六个因子均无显著差异。

(4)总体学业拖延和时间管理倾向及其三个维度成显著的负相关,但与心理控制源成显著的正相关。

(5)大一学生心理控制源和时间管理倾向及其三个维度成显著的负相关,而且内控组在时间管理倾向及其三个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外控组。

(6)心理控制源和时间管理倾向对学业拖延具有综合性影响,共同预测学业拖延。

关于学生拖延心理研究报告

关于学生拖延心理研究报告

关于学生拖延心理研究报告一、课题名称:关于学生拖延心理研究报告二、研究背景:很多学生在生活、学习上也总拖拖拉拉,严重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因此,深入了解中学生学习拖延的内在动机和影响因素,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就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

三、研究目的:力擒拖延症,科学提高生产力四、小组成员:五、研究时间:2012年12月21日~25日六、研究方法:网上搜索七、研究过程:1.拖延的类型:拖延可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激励性拖延和回避性拖延。

激励性拖延是指学生往往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分钟去做,自称这种行为所导致的时间压力能够唤起他们最高的动机水平和灵感,声称在面临截止日期的时间里压力下学习会更有效率,认为只有到最后时刻才会有创造力,不到最后时刻就没有想法。

回避性拖延则是指学生为了回避任务没有完成后,别人对自己成绩的负面的评价或者为可能的失败寻找的一种借口,事实上是为达到保护自己的自尊目的而采取的一种行为策略。

因为这样一来,即使是学习成绩较差或考试没有考好,他们也会说是因为自己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或是没有准备充分,以此推脱责任。

2.克服拖延,提高大脑生产力的运作原理在当今这个繁忙的世界中,许多人都在想如何提高生产率。

可是除了下载最新版本的时间管理应用,或者迫使自己不停歇的投入工作,我们有什么科学的办法来激发自己的内在的潜能呢?提高产能有什么秘密么?关于这点我们首先得明白其实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

事实上一些研究认为,意志力是一项非再生能源而且很可能会被彻底用光,这个概念也称自我损耗。

所以与其每天告诉自己要努力,不如尝试一个更系统性的方法。

第一步,立即行动。

这看似很明显,可研究认为,开始着手一件事是提高产能最大的障碍。

在我们开始之,大脑会可视化其中最艰难的部分,然后让我们去做一些轻松的事而不是试图模拟真实的工作。

幸运的是我们的大脑有一个被称为蔡格尼克效应的构造。

它会迫使人们去完成已经开始了的工作。

蔡格尼克效应表明当我们没有完成任务时,我们就会经历不适和入侵性的想法。

拖延行为的心理机制解析

拖延行为的心理机制解析

拖延行为的心理机制解析拖延行为是许多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无论是学生、上班族还是自由职业者,都可能陷入拖延的陷阱中。

为了深入了解拖延行为的心理机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析。

一、心理压力与拖延行为心理压力是拖延行为的一大驱动力。

当我们面对任务的时候,如果感到压力过大,就容易产生拖延的倾向。

这是因为我们害怕任务的失败或不完美,而选择逃避。

拖延行为给我们一种暂时的解脱感,让我们可以暂时忘记任务的存在,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然而,这种暂时的解脱往往会带来更大的压力,因为任务没有得到解决,我们会感到内疚和焦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二、自我效能感和拖延行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够成功完成任务的信心。

拖延行为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当我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时,就容易陷入拖延的泥沼。

我们会觉得自己无法胜任任务,从而选择拖延。

这种拖延行为进一步削弱了我们的自我效能感,形成了恶性循环。

要打破这种循环,我们需要重新评估自己的能力,并寻找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方法,例如通过学习和积累经验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三、即时满足与拖延行为即时满足是拖延行为的另一个心理机制。

我们往往倾向于追求眼前的快乐和满足,而忽视了长远的利益。

当我们面对一项任务时,我们可能会想到其他更加有趣或令人愉悦的事情,从而选择拖延。

这种即时满足的心理机制使我们陷入了拖延的循环中,无法集中精力完成任务。

要克服这种心理机制,我们需要培养自我控制能力,学会延迟满足,将长远的利益放在首位。

四、任务的目标和拖延行为任务的目标对拖延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我们对任务的目标感到模糊或缺乏兴趣时,就容易产生拖延的倾向。

我们会觉得任务缺乏吸引力,从而选择拖延或逃避。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明确任务的目标,并找到与自己价值观和兴趣相关的方面。

这样,我们会更有动力去完成任务,减少拖延行为的发生。

五、时间管理与拖延行为时间管理是克服拖延行为的有效方法。

当我们没有合理安排时间,没有设定明确的截止日期时,就容易陷入拖延的陷阱。

拖延症的心理学原理与应对策略

拖延症的心理学原理与应对策略

拖延症的心理学原理与应对策略拖延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指的是人们在面对任务或目标时倾向于推迟或延迟处理,直到无法再延迟为止。

这种习惯性的拖延行为对个体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拖延症的心理学原理,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一、拖延症的心理学原理1. 任务焦虑理论任务焦虑理论认为,人们拖延处理任务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对任务的完成感到焦虑。

他们可能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任务,或者担心任务完成后得到的结果不如期望。

这种焦虑会使得他们避免面对任务,从而选择拖延。

2. 即时满足理论即时满足理论认为,人们倾向于追求即时满足感。

拖延行为可以提供短暂的快乐,例如放松、娱乐或追求其他愉悦的活动。

这种即时满足感会掩盖任务的重要性,从而导致拖延。

3. 缺乏自律与自我调节能力拖延症与个体的自律和自我调节能力有关。

那些缺乏自律和自我调节能力的人更容易陷入拖延的习惯。

他们无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优先选择舒适和愉悦的活动,而将任务的完成放在次要的位置。

二、应对策略1. 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有助于减少拖延的可能性。

确立明确的目标可以提供任务的方向性和意义,而制定详细的计划可以为任务的执行提供指导。

将任务细化为具体的步骤,并确定截止日期,有助于减少拖延的倾向。

2. 使用时间管理工具时间管理工具如番茄工作法、时间表和提醒应用程序等,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管理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

这些工具提供了提醒和监督的功能,帮助人们更好地分配时间和精力,更好地控制拖延的倾向。

3. 克服任务焦虑克服任务焦虑是应对拖延的关键之一。

个体可以通过增加对任务的了解和准备,提高自信心和能力来克服任务焦虑。

同时,他们可以使用积极的自我对话和正向的心理暗示来改变对任务的认知和情绪反应,从而减少焦虑。

4. 建立自我奖励机制建立自我奖励机制可以帮助个体提高自律和自我激励能力。

在任务完成后,给予自己适当的奖励,例如休息一段时间、享受一杯咖啡或看一集喜欢的电视剧。

时间洞察力和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时间洞察力和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时间洞察力和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影响的开题报告摘要:拖延行为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旨在研究时间洞察力和心理控制源在大学生拖延行为中的作用。

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发现时间洞察力和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拖延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时间洞察力对心理控制源的影响更为显著。

研究结果可为大学生管理和拖延行为改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拖延行为;时间洞察力;心理控制源;大学生Abstract:Procrastination behavior is comm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which has brought a series of problems to their learning, life and mental health.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roles of time perspective and psychological control source in procrastination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Data was collected by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analyzed byregression analysis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ime perspective and psychological control source have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s on procrastination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ime perspective has a more significant impact on psychological control source.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management and procrastination behavior improvement.Keywords: procrastination behavior; time perspective; psychological control source; college students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拖延行为是指避免或推迟完成任务或决策的行为,普遍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

心理学干预对大学生拖延症的复发预防效果研究

心理学干预对大学生拖延症的复发预防效果研究

心理学干预对大学生拖延症的复发预防效果研究引言拖延症是大学生常见却又容易被低估的心理问题之一。

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业压力和社会期望的增加,以及自我管理和时间管理能力的缺乏,都使他们更容易陷入拖延的困境。

心理学干预作为一种可行的治疗方式,在预防大学生拖延症的复发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心理学干预对大学生拖延症复发的预防效果,并提供相关的研究结果和建议。

1. 拖延症的特征和影响拖延症是指个体在面对任务时,主动或被动地延迟行动,导致任务完成时间延迟或未完成的心理现象。

大学生常见的拖延表现包括拖延交作业、拖延准备考试、拖延完成论文等。

拖延行为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自我效能感,还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2. 心理学干预的基本原理心理学干预以理解和改变个体的思维、情绪和行为为基础,通过多种技术和方法帮助个体解决问题,提高自我管理和适应能力。

在治疗拖延症中,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行为治疗和心理教育等。

3. 心理学干预在拖延症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心理学干预能够改变拖延行为,并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状况。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帮助大学生识别和改变拖延行为的触发因素和认知偏差,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行为治疗主要通过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加强自我监控和反馈,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

心理教育则通过提供有关拖延症特点、影响和应对策略的知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拖延观念和行为模式。

4. 心理学干预对大学生拖延症复发的预防效果研究显示,心理学干预在预防大学生拖延症复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项系统综述发现,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显著减少大学生拖延行为的频率和程度,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满意度。

另一项研究指出,行为治疗对于大学生具有延迟满足的倾向有着显著的预防作用,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和管理时间。

而心理教育也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式,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产生。

大学生拖延行为及其心理控制源研究

大学生拖延行为及其心理控制源研究

大学生拖延行为及其心理控制源研究【摘要】大学生拖延行为普遍存在,给学生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造成很大困扰。

本人通过分析大学生拖延行为表现及特点,研究拖延行为与心理控制源的关联,提出一些提高大学生自我控制水平和改善大学生拖延行为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拖延行为;心理控制源拖延(procrastination),来源于拉丁文procrastinare, 意为推至明天。

拖延是一种复杂的现象,涉及到认知、情绪和行为成分,其概念可分为正反两方面,有时人们拖延实际上是一种策略,通过拖延可以争取机会、做好充分准备、避免冲动。

当结果尚不确定时,等待,而不是行动是更有价值的,但是当个体明知应该做的事情却拖延至最后一刻才做并因此导致负面结果时,拖延就是一种不良行为。

本文所指的拖延就是这种负面意义上的概念,其不再仅仅作为一种时间管理上的失策,而是逐渐指向其对个体心理健康和目标成就的不良影响。

Ferrari等指出,在普通人群中,25%的人将拖延报告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约40%的人曾因拖延而蒙受了经济上的损失。

在学生中,拖延行为也十分常见,其发生比例约占学生日常生活事件的三分之一,并且这种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

拖延的结果会令个体感到沮丧,长期的拖延会阻碍目标的达成、降低生活幸福感、导致低的学业成就,因此拖延行为被认为是一种非适应的,会对个体产生有害结果的行为[2]。

一、大学生学习拖延行为现状及特点1、大学生学习拖延现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大学生常见13种拖延现象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02份,我们发现当前50%以上的大学生存在学习拖延表现。

其中大学生在主动完成学习任务上的拖延最为严重,达到了74.83%;在复习备考方面的学习拖延其次,达到了70.2%,在完成作业方面的学习拖延达到51.99%。

这说明,当前大学生的学习拖延情况普遍存在。

见表一:从拖延行为出现比例分析,学生在完成自主学习任务时拖延行为最为严重,习惯性的寻找理由逃避既定学习任务。

师范生心理控制源与学业拖延关系研究论文

师范生心理控制源与学业拖延关系研究论文

师范生心理控制源与学业拖延关系研究论文学业拖延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个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心理控制源对师范生的学业拖延有着较大影响,本文在对山西省两所师范院校学生的学业拖延和心理控制源进行研究基础上,提出如何更好地利用心理控制源减少学生的学业拖延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心理控制源作为影响个体心理与行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罗特在其社会学习理论中首先提出“心理控制源”这一词。

罗特将心理控制源定义为:个体对其知、情、意与行为结果之间关系的一种泛化性期待和普遍性预期,不同的个体在面临相同的情境时,对某一行为所导致的特定结果会有不同的期待和预期。

学业拖延是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已有研究表明,师范生中拖延现象普遍存在,拖延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对个体发展阻碍很大。

因此如何有效地缓解甚至解决学业拖延问题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

田芊、邓士昌等人在对心理控制源两类不同的拖延行为研究中发现:外控性维度对唤起性和回避性拖延有正性的直接影响,而内控性维度对唤起性拖延有负性的直接影响。

石轶对师范生的心理控制源与学业拖延的研究发现,心理控制源对学业拖延具有直接的影响效应。

虽然如此,但也有些研究者发现控制源与学业拖延无关。

目前国内外对心理控制源与学业拖延的关系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有研究者认为学业拖延与心理控制源存在相关且显著;而有的研究者则发现二者之间根本不存在相关性,因此有必要对二者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山西师范大学、忻州师范学院两所院校进行测试,共发放问卷580份,回收546份问卷,回收率为94.1%,将回收问卷进行整理后,筛选出无效问卷16份,剩余有效问卷530份。

2.研究工具(1)师范生学业拖延问卷。

西南大学赵婉黎编制的学业拖延问卷,共19项,由三个维度组成,分别是延迟行动、完成不佳与计划不足。

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0.94,同质信度为0.95,重测信度为0.88,可用于调查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o i c s Re u t ho d h t r n a h’ Al h wa 0. 2 o API n 0. 2 o r v n e . s ls s we t a C o b c S pa s 8 f r a d 7 f r ANS E. e r s i n n l s s n i a e h t I R g e s o a a y i i d c t d t a Lo u f c s o
c nto wa sg ii a l r ltd o o rl s i n fc nty e ae t Pr c atnain(=3. 1 p 0. 0 o r si to t 2 0, < 0 1) i t r e n h e mo es p 0. 01 . C S f o to wa a to g d l( < 0 ) LO U o C n r l s sr n
l src T i rs a c e a n d h r lto s i b t e P o r si a in a d O U o C n r l sn A t e r c a tn to ta t : h s e e r h x mi e t e e ai n h p e we n r c atn to n L C S f o to Ab l u i g ik n P o r si a i n I v n o y AP )n ANS E. 9 su e t wee a d ml rc u t d r m 8 u i e ste i Bejn J ln, a g o g nd t e Ch n s n e t r ( Ia d I 3 6 tdns r r n o y e r ie f o 2 n v r ii s n ii g, ii Gu n d n a o h r i ee
[ U lC
. [ Βιβλιοθήκη O h n Edu ton nn at O Her a le ca l I ov I n al
教 育 心 理 研 究
拖 延 行 为 与心 理 控 制源 的 相 关研 究 ①
李 斯 斯 ( 吉林 大学哲学 社会学 院 吉 林长春 1 0 3 ) 0 3 3 摘 要: 目的: 通过Aik n t e 拖延 问卷和N wik -S rc ln 成人 内/外控量表研究拖延行 为与心理控 制源的关 系。 o c i tik a d 方法: 随即取样 , 样本总 体 为 来 自北 京 , 吉林 , 东 等地 8 所 高 校 在 校 大 学 生3 6 。 果 : t e 拖延 问卷 信 度 值 为0 8 ; o c i S rc ln 成人 内/外 控 量 广 2 9人 结 Aik n . 1 N wik - tik a d 8 表 信 度 值 为0. 1 ; 归分 析 得 到三 个 显 著 方程 ( < 0 0 1 , 理 控 制 源对 拖 延 行 为影 响 显 著 ( 3. 1 , <0. 0 ) 结论 : 7 回 7 p . 0 )心 仁 20P 01。 心理 控 制 源对 于 拖 延 行 为 具 有 显 著 的 预 测 作 用 , 控 倾 向 越 强 的个 体 拖 延 行 为越 严重 。 外 关键 词 : 拖延 行为 心理控 制源 相关研究 中 图分 类号 : G6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6 —9 9 ( 0 2 0 () 2 —0 17 3 7 5 2 1 )9 a-O 4 6 2
I y wo d P o r si ai n O US f nto cr eai n t y Ke r sl r ca tn to L C o Co r l o rl to sud :

拖延 (rcatn t0 ) 指个 体 将本 应完 成 的 事情 延后 完成 的 p 0 rsiain 是 种 行 为 , 常伴 随 着 紧 张 、 通 焦虑 等 个 体 体 验 。 延 行 为 将 导 致 拖 拖 延者 承 受 愤 怒 、 悔 、 烈 的 自我 谴 责 甚 至 绝 望 等 情 绪 , 可 为 拖 后 强 还 延者 的 工 作 、 业 、 庭 以 及 人际 关 系带 来 重 大挫 折 【 学 家 1 1 0 _7 自2 世  ̄ 0 E 年 代末 , 有关 拖 延 的 研 究逐 渐 开始 得 到 心 理 学界 的广 泛 重视 , 心理 学 研 究 者 不 断 从 人 格特 质 、 务 特 征 , 色 冲突 、 任 角 自我调 节 等 多 重 角 度开 展相 关 研 究 , 拖延 现 象 不再 仅 仅 作 为 一种 时 间管 理失 策 , 而 逐 渐 指 向 其 对 个 体 心 理 健 康 和 目标 成 就 的 不 良影 响 。 中大 量 研 其 究 表 明 , 延现 象 与 人 格特 质 密切 相 关 : 陈 俊 、 拖 如 易晓 文 以3 2 大 5名 学 生 为 被 试 研 究 拖 延 行 为 与 大五 人 格 因素 相关 关 系 , 结果 发 现 拖 延程度与神经质、 开放 性 呈 显 著 正 相 关 , 与外 向性 、 人性 、 宜 严谨 性 呈 显 著 负相 关【, 。 王有 智 、 1 罗静 以 一 般拖 延 量 表( 生 版) B r a t 学 、 artt O 动 性 量 表 一l ( l 中文 版 ) 工具 , 2 3 为 以 0 名大 学 生 为 被 试 , 究高 低 拖 研 延 者 的 冲 动性 特 征 的差 异 , 结果 发 现拖 延 与 冲 动性 具 有 显著 正 相 关, 高拖 延者 具 有 较 高 无计 划 冲动 性 、 意 力 冲 动 性 和运 动 冲 动性 注 ”】 可 见 , 究 人 格 特 质与 拖 延 现 象 的 关 系 , 于 理 解拖 延现 象 成 探 对 因、 免拖延行为具有极大 帮助。 避 Ro t r te 的社 会 学 习 理 论 是 人 格 特 质理 论 中的 一个 重 要 组 成部 分 , te 提 出心理 控制 源( c s f Ro t r Lo u o Co to ) n r 1是指 人 们 日常 生 活 中对 行 为 或 事 件 结 果 的 一 般 性 看 法 , 谁 或 什 么 事 对 生 活 中 行 为 即 的结 果 是 有责 任 的 【。 理 控 制 源 具 有 很 高 的 跨 时 间稳 定性 , 据 4心 1 根 个体 在 控 制 维 度 上 所 处 位 置 可 以 预 测 大 量 行 为 。 心 理 控 制 源 是 影 响态 度 、 念 和行 为 一 种 心 理 变 量 , 刻 影 响 观 深 个体 行 为 模 式 。 心理 控 制 源 与 时 间管 理 的 相 关研 究表 明 , 理 控 制 0 源 类 型 不 同的 个 体 对 于 时 间管 理 存 在 不 同的 倾 向 。 如 石 轶 采 用 例 问卷 法 对 5 0 大 一新 生 进 行 调 查 , 究 发现 时 间效 能 感可 以通 过 4名 研 心 理控 制 源 这 个 中介 变 量 间 接 影响 学 业 拖延I 。 然心 理 控 制源 与 虽 时 间 管 理 的 研 究 已有 国内 外 学者 的 大量 研 究 , 是 有 关 心 理 控 制 但 源 与 拖 延 现 象 的 研 究 仍 然 未 见报 导 , 研 究 将 初 步 探 讨 心 理 控 制 本 源与大学 生拖延行为的关 系。
p e i t r f r c a t n t o w ih hi e s o e n r c a t n t o f r x e n l o t o l r . o a e t t e n e n l o t o l r . r d c o o P o r s i a i n t a gh r c r o p o r s i a i n o e t r a c n r le s c mp r d o h i t r a c n r le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