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和浆细胞性疾病

合集下载

多发性骨髓瘤和浆细胞性疾病1

多发性骨髓瘤和浆细胞性疾病1

肾功能不全
大约20%的病人存在肾功能不全,而且另 外20%的患者会在疾病后期出现肾功能不 全,肾功能不全的最常见的原因是本周氏 蛋白在远端小管的沉积,但高钙血症、脱 水及高尿酸血症均会起作用。少见的是, 淀粉样变、轻链沉积病、服用非甾体类抗 炎药控制疼痛及钙盐结石也可导致肾功不 全。近来,更多地运用双磷酸盐治疗已应 用于肾功不全。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浆细胞>10%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峰>3.0g/dl •(单克隆之外的)其他多克隆免疫球 蛋白水平降低 •存在尿本周氏蛋白 •溶骨性损害或弥漫性破骨损伤
冒烟性骨髓瘤 •同MM但没有症状:
•HGB>10.5g/dl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峰<4.5g/dl •正常血清钙和血肌酐 •无溶骨性损害
实验室检查和病理特征
外周血 外周血涂片可以显示一正细胞正 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呈鍲钱状粘连,也可 见浆细胞。
骨髓象 BM检查通常示浆细胞增生(>15%),这 些细胞普遍表达CD138、CD38及cIg,而不表达 CD5、CD20及sIg,但是正常浆细胞可以表达 CD19,恶性浆细胞失去表达CD19的能力,这可 能与Pax-5基因表达缺失有关。CD10通常不表达, 但有时在疾病进展时可见,单克隆Ig可以通过免 疫性过氧化物酶染色κ、λ抗体而证实。
新诊断的病人
化疗
地塞米松/反应停 反应停在新治患者最初治疗中 已经单用或与地米联用。单用时,36%的病人发 生缓解(异常蛋白减少了50%),而当与地米联 用时,缓解率更高(在两项研究中分别达到了72 %和64%),包括一项研究中的完全缓解率达16 %。研究结果优于那些单用地米及运用VAD方案 (长春新碱、阿霉素、地米)者。这种联用不会 损伤干细胞而且可以使足够数量的干细胞聚集。 但在联合用药时观察到发生血栓的事件呈确定增 长,这促使预防性给药coumadin或低分子肝素。

多发性骨髓瘤是什么多发性骨髓瘤如何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是什么多发性骨髓瘤如何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是什么多发性骨髓瘤如何诊断
一、概述
多发性骨髓瘤分期症状表现有哪些呢,多发性骨髓瘤这种疾病主要指的就是浆细胞异常增生之后所引发的一种恶性肿瘤,此病在发病初期的时候患者就会有骨痛的症状发生,之后随着疾病的逐渐加重,患者还会有贫血和出血的症状出现,要是这个时候还不能够及时的影响治疗,不但会引起其他的并发症出现,严重的话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二、步骤/方法:
1、如果患者患有的是早期的多发性骨髓瘤,会有骨痛的症状出现,主要是由于骨髓瘤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活性因子激活了破骨细胞所引发的,这种症状出现之后,患者的骨质就会逐渐的被溶解和破坏,这个时候患者不但会有腰骶、胸骨以及肋骨疼痛的症状出现,严重的患者还会有病理性骨折的症状发生。

2、如果患者是中期的多发性骨髓瘤,不但会有骨痛的症状出现,还可能有贫血和出血倾向的症状发生,主要是因为骨髓内的癌细胞逐渐增多之后就会破坏患者的造血功能,血小板就会减少,患者也就会有贫血和出血的症状发生。

3、如果患者是晚期的多发性骨髓瘤晚期,会侵及到患者的多个系统和器官,患者就会有肝脾肿大以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发生,而且严重的患者肾脏还会发生严重的损害,慢性肾衰竭发生,这个时候要
是还不能够及时的进行治疗,严重的话是会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

三、注意事项:
大家在对这些症状了解之后,就可以发现这种疾病一旦发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危害就是极大的,到了晚期还会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患者患有了这种疾病之后一定要及时的发现并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也称浆细胞骨髓瘤(plasma cell myeloma), 骨
瘤病(myelomatosis)或Kahler病,
属造血系统肿瘤,是浆细胞异常过度增生 所至的恶性肿瘤。异常浆细胞浸润骨髓 及软组织,产生M球蛋白,引起骨骼破坏、 贫血、肾功能损害和免疫功能异常等。
感染常是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
(3)高粘稠性综合征
血液粘滞度增高后影响血液循环和毛细血管内的灌注, 引起组织器官淤血和缺血、缺氧改变。
其中以脑、眼、肾、肢端最为明显。
(4)出血倾血
为本病常见, 血小板生成减少、M蛋白导致血小板功能 障碍、M蛋白直接拟制Ⅷ因子活性等都是引致出血的 原因。
3.其他 (1)伴有其他肿瘤
3.注意事项:肝肾功能异常可使环磷酰胺毒 性加强,泼尼松对环磷酰胺代谢和活性均有影 响。
(四)ABCM方案
1、适应证:可作为一线化疗方案应用 于初治患者。
2、剂量与用法:ADM 30 mg/m2 静滴, 第1天;BCNU 30 mg/m2 静滴.第1天; CTX 100mg/(m2·d) 静注,第22~25 天;MEL 6 mg/(m2·d) 口服,第22~ 25天。每6周一疗程。
3.注意事项:应按时作心电图检查,监 测心律失常的出现。
(五)VBAP方案
1、适应证:可作为一线化疗方案应用于初治 患者。
2、剂量与用法:VCR 1mg/m2 (每日不超过 1.5mg)静脉冲入,第1日;BCNU 30 mg/m2 静 滴,第1日; ADM 30 mg/m2 静脉冲入,第1 日;PDM 60 mg/m2 口服,第l~4日。3~4 周一疗程。
3.特殊类型
冒烟性骨髓瘤,孤立性骨髓瘤,两种以上M蛋白的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瘤

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瘤

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其肿瘤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而浆细胞是B淋巴细胞发育到最终功能阶段的细胞。

因此多发性骨髓瘤可以归到B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范围。

目前WHO将其归为B 细胞淋巴瘤的一种,称为浆细胞骨髓瘤/浆细胞瘤。

其特征为骨髓浆细胞异常增生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轻链(M蛋白)过度生成,极少数患者可以是不产生M蛋白的未分泌型MM。

多发性骨髓瘤常伴有多发性溶骨性损害、高钙血症、贫血、肾脏损害。

由于正常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受抑,因此容易出现各种细菌性感染。

发病率估计为2~3/10万,男女比例为1.6:1,大多患者年龄>40岁。

英文名称multiplemyeloma就诊科室内科,血液内科多发群体40岁以上常见症状骨痛,骨骼变形,病理骨折,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肾脏病变,神经系统症状,感染,肾功能损害,高黏滞综合征,淀粉样变专家解读专家图片认识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在骨髓中的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

疾病概况科普文章(3)目录1分期2临床表现3检查4诊断5鉴别诊断6治疗7预后分期分期 Durie和Salmon分期标准ISS分期标准Ⅰ符合下述4项:⑴血红蛋白>100g/L⑵血清钙正常⑶无骨质破坏⑷M蛋白水平IgG<50g/LIgA<30 g/L尿轻链<4g/24h血清β2微球蛋白<3.5mg/L白蛋白≥35g/LⅡ既不符合Ⅰ期又不符合Ⅲ期1期和3期之间Ⅲ符合下述一项或一项以上:⑴血红蛋白<85g/L⑵高钙血症⑶进展性溶骨病变⑷M蛋白水平:IgG>70 g/LIgA>50 g/L尿轻链>12g/24h 血清β2微球蛋白≥5.5mg/L亚组标准A组肾功能正常(血肌酐<2.0mg/dL)B组肾功能不正常(血肌酐≥2.0mg/dL)临床表现多发性骨髓瘤起病徐缓,早期无明显症状,容易被误诊。

MM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有贫血、骨痛、肾功能不全、感染、出血、神经症状、高钙血症、淀粉样变等。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其特征为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绝大部分病例存在单 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蛋白)的分泌,导致相关器官或组织损伤。
谢谢观看!
一、概述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 特征为: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蛋白),相关器
官或组织损伤。 常见临床表现为:骨痛、贫血、肾功能损害、血钙增高、感染。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不明 可能因素:遗传、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病毒感染、抗原刺激等。 遗传学的不稳定性:是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明显多变的染色体异常核型。
二、临床表现
(三)肾功能损害
1.表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和急、慢性肾衰竭。 2.急性肾衰竭常见原因:脱水、感染、静脉肾盂造影。 3.慢性肾衰竭的原因: ①游离轻链(本周蛋白)沉积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内; ②高血钙; ③尿酸过多; ④肾脏淀粉样变性,高黏滞综合征和骨髓瘤细胞浸润等。
二、临床表现
(四)高钙血症 1.表现:食欲不振、呕吐、乏力、意识模糊、多尿或便秘等。 2.发生机制:溶骨性改变,肾功能不全。 (五)感染 正常免疫球蛋白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感染甚至败血症。 病毒感染以带状疱疹多见。
四、诊断标准、分型、分期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标准
无症状性骨髓瘤需满足以下第3条,加上第1条和/或第2条 1.血清单克隆M蛋白≥30g/L或24 h尿轻链≥0.5g 2.骨髓单克隆浆细胞比例10%~60% 3.无相关器官及组织的损害(无SLiM、CRAB等终末器官损害表现,及淀粉样变性)
四、诊断标准、分型、分期与鉴别诊断
(二)骨髓
骨髓中浆细胞异常增生,大小形态不一,成堆出现,可见1~4个核仁, 可见双核或多核浆细胞。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方案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方案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方案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属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贫血、骨痛、高钙血症、肾功能不全等。

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方案主要包括化疗、放疗、手术、靶向治疗、干细胞移植等多种手段,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特点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化疗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常规手段之一,通过使用多种化疗药物来杀死恶性浆细胞,减少肿瘤负荷。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长春新碱、硼替佐米、来曲唑等,这些药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以增强疗效。

然而,化疗药物会对正常细胞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放疗是针对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变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通过照射肿瘤部位,达到杀灭恶性细胞、减轻疼痛、恢复骨骼功能的目的。

对于无法耐受化疗或化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放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

同时,放疗也可以与化疗、手术等其他治疗手段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靶向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治疗手段,通过作用于恶性浆细胞特定的分子靶点,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包括雷珠单抗、利妥昔单抗等,这些药物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成为治疗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干细胞移植是一种通过输注患者自身或供者的干细胞来替代受损骨髓,重建免疫系统的治疗手段。

对于年轻、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

综合治疗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手段,通过综合运用化疗、放疗、手术、靶向治疗、干细胞移植等多种治疗手段,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特点、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之,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制定,综合利用化疗、放疗、手术、靶向治疗、干细胞移植等多种手段,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骨髓浆细胞性肿瘤的病理及分类

骨髓浆细胞性肿瘤的病理及分类

骨髓浆细胞性肿瘤的病理及分类简介骨髓浆细胞性肿瘤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白血病类型,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

本文将介绍该疾病的基本病理特征以及常见的分类方法。

病理特征- 细胞形态学特征:骨髓浆细胞性肿瘤的浆细胞在形态上呈多形性,包括核增大、多核形成和细胞质异型性等特征。

细胞形态学特征:骨髓浆细胞性肿瘤的浆细胞在形态上呈多形性,包括核增大、多核形成和细胞质异型性等特征。

- 免疫表型:浆细胞表达多种免疫球蛋白和细胞表面标记,常见的包括CD38、CD138和CD56等。

免疫表型:浆细胞表达多种免疫球蛋白和细胞表面标记,常见的包括CD38、CD138和CD56等。

分类方法根据国际骨髓病学协会的分类标准,骨髓浆细胞性肿瘤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多发性骨髓瘤(MM):最常见的骨髓浆细胞性肿瘤类型,特征为骨髓中存在大量浆细胞。

多发性骨髓瘤(MM):最常见的骨髓浆细胞性肿瘤类型,特征为骨髓中存在大量浆细胞。

2. 轻链病(LC):仅浆细胞轻链在尿液中异常增多,没有骨髓受累。

轻链病(LC):仅浆细胞轻链在尿液中异常增多,没有骨髓受累。

3. 壳细胞瘤(PC):浆细胞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G或IgA,但无骨髓浸润。

壳细胞瘤(PC):浆细胞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G或IgA,但无骨髓浸润。

4. 局部性浆细胞瘤:浆细胞仅存在于骨骼局部,无全身浸润。

局部性浆细胞瘤:浆细胞仅存在于骨骼局部,无全身浸润。

5. 非分泌性浆细胞瘤:浆细胞不分泌免疫球蛋白。

非分泌性浆细胞瘤:浆细胞不分泌免疫球蛋白。

6. 快速毒性浆细胞肿瘤:进展较快的恶性浆细胞肿瘤。

快速毒性浆细胞肿瘤:进展较快的恶性浆细胞肿瘤。

结论骨髓浆细胞性肿瘤是一种白血病类型,具有特定的病理特征和分类方法。

了解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对于患者来说,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以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浆细胞疾病分类

浆细胞疾病分类

浆细胞疾病分类浆细胞疾病是一类罕见但却非常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

浆细胞是一种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它们产生抗体以帮助身体抵御感染和疾病。

然而,当浆细胞异常增生或功能异常时,就会导致不同类型的浆细胞疾病。

本文将按类别介绍浆细胞疾病,帮助读者了解这些疾病并寻找最佳治疗方案。

第一类:浆细胞增生性疾病浆细胞增生性疾病是一类恶性疾病,其中浆细胞过度产生,导致破坏性骨病、肾损害和贫血等症状。

多发性骨髓瘤是其中最常见的类型,它影响骨髓,导致恶性浆细胞的产生和骨质破坏。

另一种类型是Waldenstrom的巨球蛋白血症,这种疾病导致体内过度产生一种名为IgM的免疫球蛋白。

最后一种浆细胞增生性疾病是重链病,它也是免疫球蛋白的异常增生,但不同于Waldenstrom的巨球蛋白血症,它只涉及IgG、IgA、IgD或IgE免疫球蛋白的重链。

治疗:治疗浆细胞增生性疾病多种多样,包括化疗、放射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

骨髓移植可能是最适合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方案。

第二类:免疫球蛋白沉积病免疫球蛋白沉积病是一种罕见疾病,免疫球蛋白(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在身体内过度沉积,导致身体各个器官损害。

一个常见的例子是AL淀粉样变,其中免疫球蛋白AL类型过度沉积在组织中,损害器官的功能。

治疗:治疗免疫球蛋白沉积病的主要是化疗和免疫调节治疗。

对于某些病例,骨髓移植可能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第三类: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是一类疾病,其中浆细胞产生异常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这些免疫球蛋白与正常免疫球蛋白的产生不同。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包括多少IgM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轻链颗粒病和姗姗木疹。

治疗:治疗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的治疗方案包括化疗和免疫调节治疗。

对于某些病例,骨髓移植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总结来说,浆细胞疾病是一组罕见但却极其严重的疾病。

按类进行分类,浆细胞增生性疾病、免疫球蛋白沉积病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是其中最常见的三种。

虽然这些疾病没有治愈方法,但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以缓解症状并延长患者的生命。

多发性骨髓瘤,容易误诊的“螃蟹病”

多发性骨髓瘤,容易误诊的“螃蟹病”

32名家面对面·名家论坛名家□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杨 涛多发性骨髓瘤,容易误诊的“螃蟹病”说到血液恶性肿瘤,可能大家比较熟悉的是白血病和淋巴瘤等。

其实除了这两种疾病,还有一种疾病的发病率也非常高,在我国约为1.4/10万,仅次于淋巴瘤,已升至血液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它就是多发性骨髓瘤。

男性患病比例高于女性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正常浆细胞又称效应B细胞或抗体分泌细胞,由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增殖而形成,可合成和分泌各类免疫球蛋白(抗体),参与人体的体液免疫反应。

而浆细胞一旦发生恶变,会在骨髓中广泛增殖,并产生一种没有免疫功能的异常免疫球蛋白,称之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进而引起一系列的组织和器官损害。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不可治愈的血液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1.5~2/10万,高发人群为40岁以上中老年人,中位发病年龄约为65岁,男性会比女性更加容易患病。

本病有着高复发率的特点。

相关报道显示,尽管常规治疗能取得暂时缓解,但一般患者在2~3年时间内就会复发,需要再次治疗,然后又会进入缓解、复发的循环。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多发性骨髓瘤是无法治愈的恶性肿瘤,现有治疗的目的就是尽量延长患者获得缓解的平台期,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1.遗传因素。

从发病人种看,美国黑人的发病率是白人的2倍,亚洲人发病率最低,有多发性骨髓瘤家族史的个体发病风险增高2~4倍。

2.理化因素。

接触电离辐射,如过去曾患其他肿瘤行放射治疗或原子弹爆炸幸存者,以及接触化学药品、杀虫剂、染发剂等会增加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风险。

3.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如人类疱疹病毒-8(HHV —8)、HIV病毒、EB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感染者,及具有慢性骨髓炎、胆囊炎等慢性炎症的患者容易发生多发性骨髓瘤。

4.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溃疡性结肠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患者发生多发性骨髓瘤风险也会增高。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骨髓性疾病,当骨髓中的浆细胞出现异常并开始恶性增生时,便容易发生此病。

本病的首发症状呈现多样化的形式,因此初诊时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虽然其症状多样化,但有几种症状可以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典型症状,即以下几种症状。

一、贫血和出血骨髓内骨髓瘤细胞增殖,正常造血功能被抑制,可导致全血细胞减少。

同时,由于肾功能不全、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继发感染、M-蛋白引起高粘血症所致血浆容量增加等多种因素,几乎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血小板生成减少、M-蛋白对血小板与凝血系统功能的干扰、血管壁淀粉样变等均可能是出血的重要原因,患者多表现为粘膜和皮下出血,晚期可有内脏和颅内出血。

二、骨骼病变骨髓瘤细胞浸润,并分泌破骨细胞激活因子,可导致溶骨性损害,2/3以上患者,以骨痛为主要的首发症状,常见于胸部及腰背部,随活动而加重。

受累的骨骼局部可隆起,按之有弹性或声响,易发生病理性骨折,引起神经根或脊髓压迫。

三、肾脏损害由于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沉积于肾小管内、高粘滞血症、淀粉样变性、骨髓瘤细胞浸润以及合并肾盂肾炎等因素,50%患者在诊断时已存在“骨髓瘤肾病”,可表现为蛋白尿、肾病综合症,但多不伴高血压。

骨髓瘤肾病和高血钙,是造成肾功能不全和尿毒症的主要原因,脱水可加剧肾功能损害。

四、高血钙广泛的溶骨性病变,可引起血钙和尿钙增高,表现为厌食、恶心、多尿、烦渴、烦躁、心律失常,甚至昏迷。

这几种症状是较常见的多发性骨髓瘤的症状。

引发这些症状的原因都与骨髓中浆细胞增生这一根本病变有关。

因此,该病的治疗就要从这一根本病变入手。

并发症:由于骨髓中浆细胞的增生与浸润,会造成很多其他系统的并发症。

一:肾脏损害。

是MM常见和重要的并发症,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多发性骨髓瘤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也是诊断上的重要线索,它可发生在多发性骨髓瘤的任何阶段。

二:高钙血症。

骨髓瘤合并高钙血症在欧美患者中的发生率可达30%~60%,临床可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烦渴性多尿、昏迷。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
前者不表达CD56且有许多可表达单克隆表面免疫球蛋白、CD19及CD20的小淋巴细 胞
部分t(11;14)易位的MM患者可能存在淋巴浆细胞性或小而成熟的浆细胞形态, 并有与WM类似的CD20表达,然而,WM中不存在t(11;14)易位
+孤立性浆细胞瘤
浆细胞瘤是由不同成熟阶段浆细胞构成的肿瘤,组织学上与MM表现相同 如果浆细胞瘤单独发生在骨骼,则称为孤立性骨浆细胞瘤,如果发生在骨骼以
+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2.血钙、血磷 骨质破坏,出现高钙血症,血磷正常。不伴成骨过程,血清碱性磷酸酶
正常 3.血清β2 微球蛋白和血清白蛋白
β2 微球蛋白由浆细胞分泌,与全身骨髓瘤细胞总数有显著相关性。血 清白蛋白量与骨髓瘤生长因子IL-6的活性呈负相关
均可用于评估肿瘤负荷及预后 4.CRP和LDH
+MGUS——意义未明的单株免疫球蛋白血症
血清M蛋白<3g/dl 克隆性骨髓浆细胞<10% 没有可归因于浆细胞增殖性疾病的溶骨性病变、贫血、高钙血症和
肾功能损伤(终末期器官损伤) MGUS进展为MM的风险为每年1%
+ SMM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
M蛋白≥3g/dl和/或骨髓浆细胞占10%-60% 无终末器官损害或其他骨髓瘤定义事件,并且没有淀粉样变性
+ (二)骨髓瘤细胞分泌单株免疫球蛋白(monoclonal
immunoglobulin,M蛋白)引起的全身紊乱
1.感染 是导致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因正常多株免疫球蛋白产生受抑 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力底下,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如细菌性肺炎 和尿路感染,甚至败血症。病毒感染以带状疱疹多见。
2.高黏滞综合症 血清中M蛋白增多,尤以IgA易聚合成多聚体,可 使血液黏滞性过高,引起血流缓慢、组织淤血和缺氧。在视网膜、中 枢神经和心血管系统尤为显著。症状有头昏、眩晕、眼花、耳鸣、手 指麻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慢性心力衰竭等患者可发生意识障碍

浆细胞病-多发性骨髓瘤

浆细胞病-多发性骨髓瘤
5、单株免疫球蛋白增多症,可继发于慢 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 6、意义未明的免疫球蛋白血症。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
瘤,骨髓内有异常浆细胞(或骨髓瘤细胞) 的增殖,引起骨髓破坏,血清出现单克隆免 疫球蛋白,尿中出现凝溶蛋白,最后导致贫 血和肾功能损害。
病因:尚未清楚,可能与慢性炎症,病毒,
(三)出血倾向 以鼻出血和牙龈出血为多见, 皮肤紫癜也可发生。 (四)淀粉样变性和雷诺现象
(五) 肾功能损害 为本病重要表现之一。临床表现有蛋白尿、 管型尿甚至急性肾衰竭,为仅次于感染的致 死原因。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 血象 贫血为首见征象,多属正常细胞,正常 色素性。红细胞在血片上排列成钱串状,可 伴有少数幼粒-幼红细胞。血沉显著增快。 晚期有全血细胞减少,并可发现骨髓瘤细胞 在血中大量出现,超过2.0×10/L者,称为浆 细胞白血病。 二 骨髓 主要为浆细胞系异常增生(至少占有核 细胞数的15%),并伴有质的改变。
(二) 髓外浸润 1 肝、脾、淋巴结及肾脏等器官肿大 2 孤立性骨髓瘤,即单个骨骼损害,可见于 软组织。
3 神经浸润,以胸腰椎破坏压缩,压迫脊髓 所导致截瘫为多见,其次为神经根损害。 4 多发性骨髓瘤也可发展为浆细胞白血病, 症状同其他急性白血病。
二 血浆蛋白异常引起的临床表现
(一)感染 容易发生细菌性肺炎和尿路感染, 甚至败血症。病毒感染以带状疱疹多见。 (二)高粘滞综合症 有头晕、眩晕、眼花、耳 鸣,并可突然发生意识障碍、手指麻木、冠 状动脉供血不足、慢性心力衰竭等症状。
初治病例可选用MP(美法仑和泼尼 松)方案。如MP无效或缓解后又复 发者,应作为难治性病例,可使用 VAD(长春新碱,阿霉素和地塞米 松)或M2(卡莫司汀,环磷酰胺, 美法仑,泼尼松和长春新碱)方 案。

多发性骨髓瘤知识和护理知识

多发性骨髓瘤知识和护理知识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

骨髓中有大量的异常浆细胞(或称骨髓瘤细胞)克隆性增生,引起广泛溶骨性骨骼破坏、骨质疏松,血清中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 蛋白),正常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受抑制,尿中出现本周蛋白,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相关脏器与组织的损伤。

常出现骨痛、贫血、肾功能不全、感染和高钙血症等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病人,以50-60岁之间为多,男女之比约为3:2。

在所有肿瘤中所占比例约为1%,占血液肿瘤的10%。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MM的发病率有增多趋势。

【病因与发病机制】迄今尚未明确。

可能与病毒感染(人类8型疱疹病毒)、电离辐射、接触工业或农业毒物、慢性抗原刺激及遗传因素等众多因素有关。

进展性骨髓瘤病人骨髓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 (IL-6)异常升高,提示以IL-6为中心的细胞因子网络失调可引起骨髓瘤细胞增生。

现认为IL-6作为MM细胞极为重要的生长因子,与骨髓瘤疾病的形成与恶化密切相关。

【临床表现1多发性骨髓瘤起病缓慢,早期可数月至数年无症状。

1.骨骼损害主要表现为骨痛、病理性骨折及高钙血症。

这与骨髓瘤细胞在骨髓腔内大量增生的同时,由基质细胞衍变而来的成骨细胞过度表达IL-6,激活破骨细胞,使骨质溶解、破坏有关。

骨痛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发生率为70%以上,随病情的发展而加重。

疼痛部位多在腰部,其次是胸廓和肢体。

若活动或扭伤后出现剧烈疼痛,可能为病理性骨折,多发生在肋骨、锁骨、下胸椎和上腰椎,可多处骨折同时存在。

骨髓瘤细胞浸润骨骼时可引起局部肿块,发生率高达90%,好发于肋骨、锁骨、胸骨及颅骨,胸、肋、锁骨连接处岀现串珠样结节者为本病的特征。

少数病例仅有单个骨骼损害,称为孤立性骨髓瘤。

高钙血症可表现为疲乏、恶心、呕吐、多尿、脱水、头痛、嗜睡、意识模糊,严重者可致心律失常、昏迷等。

2 .肾损害为本病的重要表现之一。

主要表现为程度不等的蛋白尿、管型尿和急、慢性肾衰竭。

与骨髓瘤细胞直接浸润、M蛋白轻链沉积于肾小管及继发性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等有关。

骨髓瘤需与那些疾病鉴别

骨髓瘤需与那些疾病鉴别

骨髓瘤需与那些疾病鉴别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单克隆浆细胞(或称骨髓瘤细胞)在骨髓内呈肿瘤性增生,产生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并导致多发性溶骨性病变的一种恶性浆细胞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骨痛、骨折、贫血、高血钙、肾脏损伤及易发感染。

那么,骨髓瘤需与那些疾病鉴别?容易误诊的疾病1.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因此,多种病原体(病毒、结核菌等)、抗原(药物、肿瘤等)、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舍格伦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均可引起反应性浆细胞增多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增高,需与多发性骨髓瘤鉴别。

鉴别要点如下:骨髓瘤中浆细胞增多有限:一般≥3%但<10%且均为正常成熟浆细胞,而MM 骨髓浆细胞常>15%且有幼稚浆细胞(骨髓瘤细胞)出现。

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所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属正常多克隆性且水平升高有限(如IgG<30g/L),而MM分泌的免疫球蛋白是单克隆性(即M成分)且水平升高显著(如IgG>30g/L)。

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本身不引起临床症状:其临床表现取决于原发病,故无贫血、骨痛、骨质破坏、低白蛋白血症、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高钙血症、高黏滞综合征等MM的相关临床表现。

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有其原发性疾病的临床表现。

2.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 MGUS和MM同为老年性疾患,且都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两者有相似之处,易于混淆。

但是,MGUS不需治疗,仅需随诊观察,而MM为恶性肿瘤,应接受治疗,且预后不良,故需注意两者的鉴别。

3.肾病:肾脏损害是MM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

MM患者常有蛋白尿、镜下血尿、低蛋白血症、水肿以及肾功能不全、贫血等表现,易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混淆,而被误诊。

鉴别肾脏疾病(肾炎、肾病等)与MM并不困难,关键在于临床医师能否想到MM的可能性。

如果临床医师想到MM是引起肾脏损害的疾病之一并保持警惕,尤其遇到老年患者有肾脏损害的同时还有骨骼疼痛或与肾功能不全并不平行的贫血(肾性贫血与肾功能不全程度平行)时,进行有关MM检查如骨髓穿刺和 (或)骨髓活检、蛋白电泳和(或)免疫电泳、骨X线检查等,即可发现有无骨髓瘤细胞、M成分、溶骨性损害,而确定或排除MM。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法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法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法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是一种恶性浆细胞肿瘤,主要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

这种疾病通常会导致骨髓产生过多的恶性浆细胞,破坏正常造血功能,进而导致骨骼破坏、骨骼痛、高钙血症和肾脏损害等症状。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法可以分为免疫治疗、化疗、放疗、手术治疗等多种手段。

免疫治疗是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可以通过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来抑制肿瘤的生长。

目前常用的免疫治疗方法包括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单克隆抗体疗法和细胞免疫治疗等。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可以通过收集患者自身的造血干细胞并经过一系列处理后重新注入患者体内,帮助恢复骨髓的正常功能。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抑制恶性浆细胞的生长,并使患者的生存期得到显著延长。

单克隆抗体疗法是一种通过使用经过人工合成的抗体来靶向恶性浆细胞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单克隆抗体疗法药物包括达美芬(Daratumumab)、依特珠单抗(Elotuzumab)等。

这些药物可以针对恶性浆细胞表面的特定抗原进行识别和结合,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使用患者自身的细胞来进行抗肿瘤治疗。

常用的细胞免疫治疗方法包括CAR-T细胞疗法和DC-CIK细胞疗法。

CAR-T细胞疗法是通过将患者自身的T细胞进行基因改造,使其具有针对恶性浆细胞的特异性识别和杀伤能力。

DC-CIK细胞疗法则是通过提取患者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经过体外培养和激活后重新注入患者体内,增强患者的免疫杀伤能力。

除了免疫治疗,化疗也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常用治疗手段。

化疗可以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来杀伤分裂中的癌细胞,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长春碱(Melphalan)、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兰姆曲汀(Lenalidomide)等。

化疗常常与免疫治疗或其他治疗手段联合应用,以达到综合治疗的效果。

多发性骨髓瘤与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及细胞形态学鉴别

多发性骨髓瘤与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及细胞形态学鉴别

1. n。 9 q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O 1 。M 8 P . ) M中浆细胞形 O 态较不规则 , 可有伪足 , 胞浆丰富。 可见较多空泡 。 有时可见少 量嗜天青颗粒和火焰状浆细胞 , 0 以上患者 出现不成熟浆细胞 8% 和多核浆细胞 ,而R 中浆细胞形态较规则 ,大多为圆形或卵圆 P
1 一般资料 :MM 9 ,男5 例 ,女3 例,年龄3 . 1 8例 2 7 4—7岁 , 5 中位年龄5 岁 ;其中IG 2 ,IA型2 例 ,ID型5 ,IE 9 g 型5 例 g 8 g 例 g 型 2 ,IM型2 。R 1 ,男3 例 。女3 例 。年龄2 例 g 例 P7例 4 7 个月 一7 2 岁 ,中位年龄3 岁 ,其 中造血系统疾病3 例 ( 7 O 再生障碍性贫m 5 ,急性 白血病 5 ,粒细胞缺乏症4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例 例 例
形 ,浆量相对较少 .极少出现不成熟浆细胞和多核浆细胞 ,均在 5 %以下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00 ),另S MM中较多 P .1 b
骨髓网文系统采用江苏捷达骨髓图文软件系统。两样本均数比较
采用t ,百分率比较采用 x 检验 ,应用统计学软件S S 5 检验 P S1, 0
病2 例,干燥综合征l ),慢性肝病3 ,变态反应性疾病3 。 例 例 例
骨转 移癌2 。所有MM和R 符 合诊 断标准 I 例 P ” 。
均3. 42 而R 组浆细胞 比 , 2 . 平均5 %, %, P 例3 % 4 %。 0 5 . 6 两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O 1 . ),MM中浆细胞较大 ,直径 l ~ O 5
进行统 计学 处理 。 2 结 果
患者可 以看到浆细胞成簇分布,R 中浆细胞成簇分布少见。 P

多发性骨髓瘤介绍

多发性骨髓瘤介绍

多发性骨髓瘤介绍提要: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

一种进行性的肿瘤性疾病,其特征为骨髓浆细胞瘤和一株完整性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Bence Jones蛋白质过度增生,多发性骨髓瘤常伴有多发性溶骨性损害,高钙血症、贫血、肾脏损害,而且对细菌性感染的易感性增高,正常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受抑。

一、多发性骨髓瘤概述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

一种进行性的肿瘤性疾病,其特征为骨髓浆细胞瘤和一株完整性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G,IgA,IgD或IgE)或Bence Jones蛋白质(游离的单克隆性κ或γ轻链)过度增生,多发性骨髓瘤常伴有多发性溶骨性损害,高钙血症、贫血、肾脏损害,而且对细菌性感染的易感性增高,正常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受抑。

发病率估计为2~3/10万,男女比例为1.6:1,大多患者年龄>40岁,黑人患者是白人的2倍。

二、骨髓瘤疾病症状持续性的无法解释的骨骼疼痛(特别是在背部或胸廓),肾功能衰竭,反复发生细菌性感染(特别是肺炎球菌性肺炎)是最常出现的症状。

病理性骨折和椎骨压缩常见,后者可能导致脊髓受压迫和截瘫,由于在肾小管广泛管型形成,肾小管上皮细胞萎缩和间质纤维化而发生肾衰(骨髓瘤肾病)。

有些病人以贫血,伴乏力和疲劳为主,少数病人有高粘滞综合征(见上文巨球蛋白血症),淋巴结和肝脾肿大不常见。

三、多发性骨髓瘤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不明,在骨髓瘤患者培养的树突状细胞中,发现了与卡波西肉瘤相关的疱疹病毒,这提示两者存在一定的联系,该病毒编码的白介素-6(IL-6)的同系物,人类IL-6可促进骨髓瘤生长,同时刺激骨的重吸收。

此种特殊的细胞来源尚不明了,通过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序列和细胞表面标志分析提示为后生发中心细胞恶性变而来。

三、多发性骨髓瘤疾病诊断1、好发年龄多为40岁以上,男多于女。

2、病变前期可无明显症状,仅存在血沉增快、贫血、蛋白尿等症状。

3、可有骨关节、腰背疼痛、颅骨、胸肋骨瘤形成,以胸肋、锁骨连接处发生串珠样结节及溶骨性钻凿样或鼠咬状圆形骨质缺损为特征,可出现病理性骨折、截瘫、肋间及坐骨神经痛等。

多发性骨髓瘤继发浆细胞白血病一例

多发性骨髓瘤继发浆细胞白血病一例

㊀㊀[关键词]㊀多发性骨髓瘤;㊀浆细胞白血病;㊀造血干细胞移植;㊀硼替佐米㊀㊀[中图分类号]㊀R733 3㊀[文章编号]㊀1674-3806(2023)05-0506-04㊀㊀doi:10.3969/j.issn.1674-3806.2023.05.171 病例介绍患者,女,45岁,2019年2月因 持续胸背痛伴发热 就诊于福建省立医院血液科,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8 5ˑ109/L,浆细胞14%,血红蛋白66g/L,血小板150ˑ109/L㊂生化:白蛋白31g/L,球蛋白77g/L,肌酐143μmol/L,钙离子2 69mmol/L,磷1 68mmol/L,乳酸脱氢酶216U/L㊂24h尿蛋白0 534g/24h㊂β2微球蛋白(血)6 21mg/L㊂血:κ轻链22 70g/L,λ轻链0 08g/L,κ/λ283 75㊂尿:κ轻链255 00mg/L,λ轻链<3 81mg/L㊂免疫固定电泳:IgG⁃κ型M蛋白阳性,M蛋白53 1%㊂血清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G63 70g/L,补体C30 694g/L,补体C40 044g/L㊂骨穿(2019年2月25日):浆细胞明显增多,可见原幼浆(88%)及双核㊁多核浆,考虑多发性骨髓瘤㊂染色体:46,XX,inc[3]㊂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免疫球蛋白重链(immunoglobulinheavychain,IGH)易位(阳性率50%)㊂CCND1/IGH易位探针未见融合信号,可见CCND1位点拷贝数增加㊂IGH/FGFR3易位探针未见融合信号,可见FGFR3位点拷贝数增加㊂IGH/MAF㊁IGH/MAFB㊁IGH/CCND3均未见信号异常㊂见图1㊂脊柱MRI:颈胸腰骶椎㊁髂骨㊁肩胛骨㊁肱骨㊁肋骨信号异常,结合病史,考虑可能为骨髓瘤所致㊂胸部CT:双侧胸腔积液,双肺下叶膨胀不全,左下肺实变,双肺散在少许炎症㊂根据‘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2年修订)“[1],本例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为IgG⁃κ轻链型,DS分期Ⅲ期A,ISS分期Ⅲ期,R⁃ISS分期Ⅱ期,肺部感染㊂入院后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利奈唑胺抗感染,地塞米松减瘤,呋塞米减轻心脏负荷等治疗后未再发热,但出现尿量减少,双下肢浮肿加重㊂监测血肌酐进行性升高至205μmol/L,脑利钠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升至10099pg/ml㊂拟行血液透析治疗,后复查肺部CT,显示炎性病灶较前增多,予加用卡泊芬净抗真菌治疗,并于2019年3月7日开始予BTD方案化疗(硼替佐米1 97mgd1㊁d4㊁d8㊁d11+地塞米松20mgd1㊁d2㊁d4㊁d5㊁d8㊁d9㊁d11㊁d12+沙利度胺100mg)㊂化疗期间出现尿少,双下肢水肿加重,肌酐升至294μmol/L,BNP进行性升至18542pg/ml,考虑心力衰竭㊁肾功能不全,予加强利尿等治疗后未见明显改善,遂转入重症病房治疗㊂2019年3月10日至2019年3月11日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renalreplacementtherapy,CRRT),并予替考拉宁㊁头孢哌酮舒巴坦钠㊁卡泊芬净抗感染等治疗后心力衰竭㊁肾功能不全较前好转,但外周血浆细胞升至41%,诊断继发性浆细胞白血病(secondaryplasmacellleukemia,sPCL),予地塞米松5mg减瘤㊂期间出现反复发热,肛周拭子提示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㊂待患者症状稍缓解后于2019年4月6日开始第2周期BTD方案(硼替佐米1 97mgd1㊁d4㊁d8㊁d11+地塞米松20mgd1㊁d2㊁d4㊁d5㊁d8㊁d9㊁d11㊁d12+沙利度胺100mg)化疗㊂期间出现发热,考虑粒细胞缺乏伴感染,予美罗培南㊁替加环素㊁替考拉宁㊁卡泊芬净抗感染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出院㊂后于2019年5月1日㊁2019年5月25日㊁2019年6月18日㊁2019年7月15日行第3㊁4㊁5㊁6周期BTD方案(硼替佐米1 86mgd1㊁d4㊁d8㊁d11+地塞米松20mgd1㊁d2㊁d4㊁d5㊁d8㊁d9㊁d11㊁d12+沙利度胺100mg),过程顺利,无不良反应㊂第6次BTD诱导治疗结束后,完善骨髓和外周血克隆性浆细胞数目,以及血㊁尿M蛋白㊁受累游离轻链等可测量指标,疗效评价为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erygoodpartialresponse,VGPR)㊂患者于2019年8月28日和8月29日行两次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术㊂2019年10月6日予马法兰移植前预处理㊂2019年10月8日输注采集的自体造血干细胞100ml,输入采集单核细胞2 325ˑ108/L㊁CD34+16 45ˑ106/L,回输后出现骨髓抑制状态并感染,予升白㊁升血小板㊁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㊂于2020年10月29日至2021年3月24日多次行BD方案(硼替佐米1mgd1㊁d8㊁d15㊁d22+地塞米松20mgd1㊁d2㊁d8㊁d9㊁d15㊁d16㊁d22㊁d23)巩固维持治疗,期间复查免疫固定电泳转为阴性,游离轻链正常,骨髓中无浆细胞,评估疗效为完全缓解(completeresponse,CR)㊂2021年4月7日至2021年12月29日继续予BD方案维持治疗㊂2022年1月26日复查骨穿浆细胞2 5%,较前有所增高,免疫固定电泳阴性,遂行2个周期的VRD方案化疗㊂第1周期VRD方案(硼替佐米2mgd1㊁d8㊁d15㊁d22+来那度胺25mgd1⁃21+地塞米松20mgd1㊁d2㊁d8㊁d9㊁d15㊁d16㊁d22㊁d23)㊂第2周期VRD方案(硼替佐米2mgd1㊁d15+地塞米松20mgd1⁃d2㊁d15⁃16+来那度胺25mgd1⁃21),期间出现右上腹痛,查肝功能提示转氨酶升高㊂遂暂停使用来那度胺,加强保肝降酶处理,患者疼痛缓解,复查转氨酶降至正常㊂2022年3月24日开始继续予BD方案(硼替佐米2mgd1㊁d15+地塞米松20mgd1⁃d2㊁d15⁃16)维持治疗㊂后改为口服ID方案(伊沙佐米4mgd1㊁d8㊁d15+地塞米松20mgd1⁃d2㊁d15⁃16),遂每月规律门诊复诊取药,回家口服维持化疗,末次就诊时间2022年10月12日,疗效仍为CR㊂诊断:MM(IgG⁃κ轻链型,DS分期Ⅲ期B,ISS分期Ⅲ期,R⁃ISS分期Ⅱ期);sPCL㊂图1㊀患者FISH检测所见2㊀讨论2 1㊀浆细胞白血病(plasmacellleukemia,PCL)是一种临床少见的侵袭性浆细胞异型疾病,预后较差,目前诊断标准要求外周血循环浆细胞超过20%和(或)绝对浆细胞数>2ˑ109/L[1]㊂PCL有2种类型,即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primaryplasmacellleukemia,pPCL)和sPCL[2]㊂sPCL多继发于MM,是MM的一种终末期表现,治疗类似MM,但疗效不佳㊂有研究发现,ITGA6表达下调会促进MM向PCL进展,然而MM进展为sPCL的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清楚[3]㊂2 2㊀sPCL大多继发于MM,其临床特征类似MM,包括感染㊁外周血浆细胞增多症㊁髓外疾病㊁高钙血症和肾功能衰竭等[4]㊂一项多中心研究发现,与MM患者相比,PCL患者具有更差的预后特征,包括更高的乳酸脱氢酶㊁β2微球蛋白和肌酐水平[5]㊂本例患者确诊MM及肺部感染,予抗生素治疗,后肌酐进行性升高,由143μmol/L升至205μmol/L,再到294μmol/L,提示肾功能进行性减退,应警惕进展为sPCL的可能,故应避免肾损伤药物的应用㊂早期积极完善肾功能等检测,以尽早明确诊断,有必要对乳酸脱氢酶㊁β2微球蛋白进行监测㊂患者初治时肿瘤负荷较重,为预防化疗导致的肿瘤溶解综合征(tumorlysissyn⁃drome,TLS)的发生,化疗期间监测了血清钠㊁钾㊁钙㊁磷㊁乳酸脱氢酶㊁尿酸㊁肌酐㊁尿素氮水平及肝肾功能等,预先进行适当补液,并予呋塞米确保尿量㊂但患者因肌酐及BNP进行性升高,后行CRRT联合抗生素治疗,心力衰竭㊁肾功能不全较前好转㊂浆细胞疾病分泌异常免疫球蛋白代替具有免疫活性的正常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因而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的发生往往伴随病死率的增加[6]㊂本例患者确诊时伴肺部感染,治疗过程中多次出现肛周拭子检出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这也提示了临床中规范使用抗生素的必要性,尽量避免多重耐药菌的产生㊂血小板减少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长期处于低水平的血小板严重影响患者总体生存率㊂本例患者在行自体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stemcelltransplant,ASCT)后血小板持续低于125ˑ109/L,最低至9ˑ109/L,升血小板药物的长期使用,可使血小板维持在60ˑ109/L 90ˑ109/L㊂有研究表明,移植后血小板减少的发生可能与骨髓微环境及细胞内活性氧异常相关[7]㊂一项101例sPCL的多中心研究确定了血小板计数<100ˑ109/L是更差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的独立生物学预测因子[8]㊂其中大部分(79%)患者的血小板计数<100ˑ109/L,接受ASCT的患者仅占55%㊂因此,本例患者血小板持续减低可能不仅是行ASCT后引起,还与PCL等不良因素相关,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㊂2 3㊀本例患者遗传学检测提示IGH易位(阳性率55%)㊂目前对于MM未明确重排位点的IGH重排阳性患者预后的相关研究不多㊂有研究显示,IGH重排为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㊁OS的重要但非独立影响因素[9]㊂IGH重排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学者们观点不同,需要更大临床样本的研究进一步明确㊂本例患者由确诊MM进展至sPCL不到1个月,可能与其存在IGH易位有关㊂但进展至sPCL后未再次行遗传学检测,难以进一步评估是否存在新的基因突变影响疾病的进展㊂2 4㊀以硼替佐米为代表的蛋白酶体抑制剂(protea⁃someinhibitors,PIs)㊁以来那度胺为代表的免疫调节剂(immunomodulatorydrugs,IMiDs)等药物的应用,及ASCT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allo⁃HSCT)很大程度改善了PCL患者的预后[10]㊂研究表明,接受ASCT比接受allo⁃HSCT治疗的PCL患者有更好的PFS和OS[11]㊂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通过分析14例pPCL患者和42例sPCL患者的相关数据,指出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治疗是非常有效的,降低早期病死率,显著改善pPCL和sPCL患者的OS[12]㊂对于合并肾功能不全的MM和pPCL,‘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2021“[13]推荐首选BCD(硼替佐米㊁环磷酰胺联合地塞米松)方案治疗㊂也有研究表明,对于新发MM患者,BTD方案明显优于BCD方案,能够有效降低骨髓瘤指标水平,减少不良反应[14]㊂本例患者诊断MM后,合并肾功能不全㊁心力衰竭㊁严重感染,由于身体条件限制,且肿瘤负荷重,需要尽快接受化疗,因此没有选择BCD方案,而选择了更合适该患者的BTD方案㊂第1周期化疗后,疗效评估为部分缓解(partialresponse,PR),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且患者较能耐受㊂因此,在后续诱导治疗中继续BTD方案治疗㊂一项纳入101例sPCL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提示,sPCL患者总体预后较差,但实施包含硼替佐米的多药联合化疗方案和ASCT可使sPCL患者受益[8]㊂本例患者接受BTD方案治疗,评估VGPR后行ASCT治疗,序贯以蛋白酶体抑制剂联合地塞米松的维持治疗方案,治疗有效㊂2 5㊀本例患者为年轻女性,治疗意愿较积极,采用BTD化疗方案,继而行ASCT后蛋白酶体抑制剂联合地塞米松的治疗㊂在BD方案维持治疗期间,于2022年1月26日复查骨穿提示浆细胞有所增多,免疫固定电泳阴性㊂有研究表明,使用来那度胺㊁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VRD方案)治疗sPCL疗效显著,有较高的客观缓解率(44%),其中1例在sPCL确诊后12个月维持无进展状态[15]㊂故本例患者予2次VRD方案化疗,复查骨穿结果未再见浆细胞,故继续予BD方案维持治疗,后改为口服ID方案,目前仍在随访中㊂2 6㊀由确诊MM快速进展至sPCL不足1个月的病例国内外较少见,多提示病情变化,预后不良㊂本例患者在病程中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及肾功能不全等,经对症支持治疗后明显好转,在兼顾疗效及患者身体耐受情况下,6个周期的BTD诱导疗效显著,继而行ASCT,再以蛋白酶体抑制剂联合地塞米松维持治疗,预后良好,对指导临床用药有一定借鉴意义㊂参考文献[1]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2年修订)[J].中华内科杂志,2022,61(5):480-487.[2]Fern ndezdeLarreaC,KyleR,RosiñolL,etal.Primaryplasmacellleukemia:consensusdefinitionbytheInternationalMyelomaWorkingGroupaccordingtoperipheralbloodplasmacellpercentage[J].BloodCancerJ,2021,11(12):192.[3]SongS,ZhangJ,SuQ,etal.DownregulationofITGA6conferstotheinvasionofmultiplemyelomaandpromotesprogressiontoplasmacellleukaemia[J].BrJCancer,2021,124(11):1843-1853.[4]GowinK,SkergetS,KeatsJJ,etal.Plasmacellleukemia:areviewofthemolecularclassification,diagnosis,andevidenced⁃basedtreat⁃ment[J].LeukRes,2021,111:106687.[5]GanzelC,RouvioO,AviviI,etal.Primaryplasmacellleukemiaintheeraofnovelagentsformyeloma amulticenterretrospectiveanal⁃ysisofoutcome[J].LeukRes,2018,68:9-14.[6]陈星星,仓顺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控制[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1):1936-1939.[7]赵㊀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减少相关机制研究[D].江苏:苏州大学,2017.[8]JurczyszynA,CastilloJJ,AviviI,etal.Secondaryplasmacellleu⁃kemia:amulticenterretrospectivestudyof101patients[J].LeukLym⁃phoma,2019,60(1):118-123.[9]郭孟怡.多发性骨髓瘤患者FISH检测结果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临床分析[D].河南:新乡医学院,2020.[10]TuazonSA,HolmbergLA,NadeemO,etal.Aclinicalperspectiveonplasmacellleukemia;currentstatusandfuturedirections[J].BloodCancerJ,2021,11(2):23.[11]GundesenMT,LundT,MoellerHEH,etal.Plasmacellleukemia:definition,presentation,andtreatment[J].CurrOncolRep,2019,21(1):8.[12]WangH,ZhouH,ZhangZ,etal.Bortezomib⁃basedregimensimprovetheoutcomeofpatientswithprimaryorsecondaryplasmacellleu⁃kemia:aretrospectivecohortstudy[J].TurkJHaematol,2020,37(2):91-97.[13]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2021[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162-164,181-182.[14]杨晗春.BTD与BCD方案治疗新发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比较[J].解放军医学杂志,2020,45(10):1062-1066.[15]Jimenez⁃ZepedaVH,ReeceDE,TrudelS,etal.Lenalidomide(Rev⁃limid),bortezomib(Velcade)anddexamethasoneforthetreatmentofsecondaryplasmacellleukemia[J].LeukLymphoma,2015,56(1):232-235.[收稿日期㊀2022-11-30][本文编辑㊀韦㊀颖]本文引用格式林志凤,王志红,陈为民,等.多发性骨髓瘤继发浆细胞白血病一例[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3,16(5):506-509.㊀㊀[关键词]㊀淋巴上皮癌;㊀鼻泪管;㊀泪囊;㊀未分化癌㊀㊀[中图分类号]㊀R739 7㊀[文章编号]㊀1674-3806(2023)05-0509-03㊀㊀doi:10.3969/j.issn.1674-3806.2023.05.181 病例介绍患者,女,66岁,因 发现右侧眼睑肿块5月余 于2016年7月在外院就诊㊂患者于2016年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眼睑近鼻梁处疼痛㊁瘙痒,右眼溢泪,右眼视物模糊逐渐加重,伴右眼异物感㊁右侧鼻腔阻塞㊁右侧面部麻木感㊂专科查体:右侧眼睑近鼻梁处肿胀明显,可触及肿块,轻度触痛,皮温正常㊂肿块大小约2 0cmˑ2 0cm,质硬,边界不清,不可推动,肿块表面皮肤呈暗红色,表面有少许分泌物㊂眼部无特殊分泌物㊂行右侧头颅磁共振扫描提示病灶以右侧鼻泪管为中心,病灶形态不规则㊁边界不清,向内累及右侧眼眶内壁㊁下壁,向内下自泪囊区通过鼻泪管延伸至右鼻腔,向前下延伸至右颌面部皮下,最大截面2 5cmˑ2 3cm,累及上下径约4 5cm,增强扫描显示上述病灶呈较明显强化㊂2016年7月行侧鼻切开术切除右眼睑部分肿瘤,切除范围为泪囊㊁泪小管及右侧颌面部病变组织㊂术后病理活检示:右泪囊区淋巴上皮癌(见图1)㊂免疫组化染色:PCK(+),P63(+),CK5/6(+),SMMHC(-),Ki67(LI:40%),CK7(-),CD3(-),CD20(-),CD21(-)㊂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结果显示:EBER(-)㊂术后患者溢泪㊁疼痛㊁右眼异物感㊁鼻腔阻塞等症状较前改善,术后未行放化疗,间隔半年规律复查㊂2018年12月于江汉大学附属医院复查头颅磁共振增强提示右侧眼眶内侧及颜面部肿瘤性病变,周围侵及骨质破坏㊂患者拒绝进一步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功能不全
大约20%的病人存在肾功能不全,而且另 外20%的患者会在疾病后期出现肾功能不 全,肾功能不全的最常见的原因是本周氏 蛋白在远端小管的沉积,但高钙血症、脱 水及高尿酸血症均会起作用。少见的是, 淀粉样变、轻链沉积病、服用非甾体类抗 炎药控制疼痛及钙盐结石也可导致肾功不 全。近来,更多地运用双磷酸盐治疗已应 用于肾功不全。
流行病学

性别
男性比女性更易患该病(1.4:1.0);

年龄 虽然研究报道的中位发病年龄大概为60岁, 但根据大多数肿瘤登记数来看,目前的中位发病 年龄是71岁;

种族 每100,000人的年发病率在白种男性占 6.4,白种女性占4.1,而在黑种人,每100,000 人的发病率则分别倍增到12.7和10.0。这种种族 差异还不能被社会经济学或环境因素所解释,推 测起来大概归因表现为 一种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造成贫血的主 要原因是骨髓中浆细胞恶性增生浸润而抑 制了红细胞的生成,伴有或不伴有肾功能 损害者也可以有促红素不足,这可加重贫 血。
高钙血症
在新诊断的病例中,随着骨质进行性破坏, 20%的病人有高钙血症(Ca>11.5mg/dl), 且随病情长期迁延可加重。如果骨髓瘤患 者有恶心、乏力、烦躁、多尿或便秘时, 应考虑高钙血症,这提示肿瘤的高负荷, 应当积极处理。
临床特征
MM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研究发现对MM的 诊断包括溶骨性损害、贫血、氮质血症、高钙 血症和反复感染。大约30%患者没有明显症 状且是在偶然体检时被诊断的。
骨破坏症
骨痛,尤其是椎骨或肋骨的压缩性骨折最 普遍。在已诊断的70%的病人有溶骨表现, 这是由于骨髓微环境内产生的破骨细胞激 活因子导致破骨细胞的迅速增生,而并非 是骨髓瘤细胞直接侵蚀骨质。这些激活因 子有IL-1B、TNF-α、IL-6及新发现的因 子,如破骨蛋白,TNF相关活动因子 (TRANCE)及其核因子Kappa-B配体的 受体催化剂。最新发现的DKK-1被看作是 MM细胞抑制成骨细胞活动的一种可溶性因 子。


意义未明的单克隆γ球蛋白病(MGUS)MGUS病 人发展成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或淀粉样变的机 率是每年1%。 在MM细胞和它们的骨髓微环境之间以及细胞外基 质和骨髓基质细(BMSCs)之间的内在联系使MM 细胞得以存活、生长、移居和抵抗常规化疗产生 的apoptosis。这些效应一部分地通过支持-调节 信号进行调节,一部分受各种细胞因子,如:IL -6、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IGF-1(胰 岛素样生长因子)和IL-21的调节。这些分子信 号通过ras/raf-MAPK途径来促进增生,但P13- K/AKt途径产生细胞生存和药物抵抗信号。对这些 内在联系以及分子调节机制的深入了解使我们得 以评估新的治疗方法以直接作用于MM细胞和BM 微环境。
感染
许多骨髓瘤患者可发生严重的细菌感染, 过去,革兰阳性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 菌)和流感病毒是最常见的病原体,但是 现在更多的是革兰阴性菌的感染,骨髓瘤 患者对细菌易感性的增加导致机体防御机 制的损伤,如出现高γ球蛋白血症、粒细胞 减少症和细胞调节免疫的降低。
表一:恶性浆细胞疾病常见实验室检查特征
多发性骨髓瘤
MM是一种播散性的恶性克隆增生性的浆细 胞疾病,占全部血液肿瘤的8%。2004年, 仅在美国估计就会有15,270名新发病例被 诊断,而11,070名美国人将死于该疾病, 且每100,000人口的MM发病率(男性占 5.3%,女性占3.5%)和死亡率(男性3.7 %,女性2.5%)在过去十年基本没有变化。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浆细胞>10%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峰>3.0g/dl •(单克隆之外的)其他多克隆免疫球 蛋白水平降低 •存在尿本周氏蛋白 •溶骨性损害或弥漫性破骨损伤 孤立的骨浆细胞瘤(SPB) •浆细胞瘤导致的孤立的骨损害 •头骨、椎骨、骨盆的骨质测量及MRI 检查正常 •骨髓浆细胞正常增生 •无贫血、高钙血症及肾病 •(单克隆之外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 水平保持正常

地理分布 MM没有明确的地理分布状态,在欧 洲北部地区有高发病率报道,如英国、瑞典、爱 尔兰。而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和斯诺文尼亚则 属于低发病率地区。该病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最 低,而发达国家的高发率可能由于这些国家对更 高生活质量的要求而作的较多次数的医疗检测有 关。
生存状况 对所有接受常规治疗的病人的5年生 存期大概为25-30%,年龄超过65岁的患者的5 年生存期(20-25%)低于那些不超过65岁的患 者(30-35%)。



细胞遗传学 中期细胞遗传的变异,所观察的 15-20%的病人中特别是发现13q的缺失或13号染 色体单倍体,这显示对MM的预后有推断意义。在 细胞间期用原位杂交荧光染色法以特殊探针去检 测Rb-1基因的纯合子缺失,使这种有效的推断预 后因素的检测率提高了2倍(30-50%),13q单 条染色体丢失常预示着不良生存期,原位杂交荧 光染色研究的其他方面发现导致不良预后的因素 包括:17q13缺失及11q异常(变异),多次报道 免疫球蛋白在14q32的重链基因包括染色体4及16 的易位。 基因因素 虽然MM不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但已 经有很多发生在同一家族的MM病例报道,然而一 项研究表明在患MM或其他恶性血液病、肿瘤的患 者的亲属中,没有发病率明显升高的迹象。

病因学及危险因素

没有证实有关MM发病的预知因素存在 环境 提出了一些有可能导致发病的因素:包 括放射线的暴露(放射学者及制镭工人),职业 的暴露(农业、化工、冶金、橡胶种植、造纸厂 工人及皮革工人),化学的暴露(甲醛、表氯醇、 染发、油漆飞沫、石棉)。但没有一个因素证实 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它们都与其负面影响相矛盾。 关于日本原子弹爆炸后的幸存者均增加了MM发生 危险的最初报道也被随后更长的调研所否定。 病毒 在对一组数量有限患者的初步报道中称, 在这些病人的树突状细胞中可以检测到一种人类 疱疹病毒(HHV8)的存在。但是,一些调查人员 的远期评估否定了这种结论,而且MM患者也没有 抵抗这些病毒的免疫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