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山经诸神探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海经》山经诸神探源
《山海经》记载的五大山经在范围上包括了除南极洲之外的所有大陆,其中西山经位于非洲,中山经位于中东北非和环地中海地区,北山经位于亚洲,东山经位于美洲,南山经位于澳大利亚。

《山海经》中记载的诸神是遍布世界的各个族群信仰的神祇。

只要文明没有被替代或因皈依新的文明而改变信仰,这种信仰会一直持续下去,不会改变,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就像中国的炎帝,作为华夏的祖先一直享受祭祀,现在人并不因为头上长角不符合生物学常识而
进行改变,现在的炎帝依然是长着牛角。

同样的道理,遍布世界的诸神,只要信仰他的人群没有改变,没有消失,神的形象就会得到延续。

现在分析一下各大洲的情况。

1、欧洲,欧洲在西罗马灭亡后,进入了西方人所说的黑暗的中世纪,实际上中世纪并不黑暗,而是基督教在欧洲扩散的时期,经过千余年的扩散,现在的欧洲人已经不信原始的宗教,都皈依了基督教。

2、中东,中东是文明的发源地和上古文明的中心,也是各个帝国厮杀的中心,每一个帝国都来去匆匆,遥远的帝国和信仰早已淹没于黄沙之下。

据说在中东有个雕像,和《山海经》里的英招吻合,都是马身人面鸟翼,都是看护院子,这也许是古代信仰的遗留吧。

3、非洲,非洲大陆在2000年前发生了班图人向非洲南部的大迁徙,这个迁徙持续了将近千年,这样就及大地改变了南非的种族构成和信仰,比如在南非有多达七成的人有科伊桑人的母系血统,科伊桑人的实际数量却很少。

《山海经》记载的西山经的神都位于沙哈拉以南,这里正是班图人的迁徙地,这样就很难考证了。

4、亚洲,数千年来,亚洲的战争和族群的迁徙同样是剧烈的,这种战争和迁徙及大地改变了各地的信仰,因此《山海经》中记载的诸神同样难以考证。

总之,亚非欧这个超级大陆上,数千年来由于族群的迁徙变动,使得各地的人口构成或信仰发生了变化,那么成书于夏代的《《山海经》》所记载的诸神就很难找到原型。

澳洲和美洲的情况和亚非欧超级大陆不一样,由于地理的阻隔,
使之成为了封闭的区域,在欧洲殖民者到达之前,他们一直保持了原始的状态,这里就提供了保留远古信仰的条件,尽管殖民者的破坏是血腥的,毕竟年代较近,依然可以发现远古信仰的痕迹,和《山海经》进行对照。

1、东山经的诸神探源
《山海经》东山经记载了四列大山,其中前三列记载了诸神的形象,这里记载的神,应该是当地居民的信仰,按照山经部分的考证,东山经位于南北美洲,那么文献记载的诸神应该在南北美洲的土著信仰中得到印证。

(1)东次一山的神和因纽特人的宗教信仰
爱斯基摩人是北极地区的土著民族,自称因纽特人,分布在从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到格陵兰的北极圈内外,分别居住在格陵兰、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

属蒙古人种北极类型,先后创制了用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拼写的文字。

多信万物有灵和萨满教。

东次一山记载,这里的神
是龙首人身,这一点从因纽特
人的信仰上可以得到印证。

首先,因特特人生活在北极
圈内外,包含了加拿大的北部
地区,这一地区正是东次一山的范围,可以确定北次一山的神来自于因纽特人的信仰。

因纽特人多信仰萨满
教,少数信仰基督教,是
欧洲移民之后的事情,萨
满教是因纽特人的传统
信仰。

同样信仰萨满教的
还有中国的满族。

下图是
萨满巫师的面具,可以看出是明显的龙的形象,因此可以推想,同样信仰萨满教的因纽特人,也会戴着类似的面具举行仪式,这个面具的形象就是他们的神的形象。

(2)东次二山的神和中美洲神话
阿兹特克帝国位于
中美洲,是在继承墨西
哥谷地原有住民文化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他们的主神是威
齐洛波契特里,也是太
阳神和战争之神。

威齐
洛波契特里被确定为主神是在特诺奇提特兰建立以后,在此之前,他代表狩猎。

他是阿兹特克人的战神、墨西加人的部落神、铁诺奇蒂特兰城的主神。

当墨西加人称霸之后,他更被升格为太阳神。

他通常被视为是泰兹卡特里波卡的一个面相。

泰兹卡特里波卡在某些手抄本中,他的形象是黑身、黑脸、黄头带,以镜代足,持有箭、盾、掷矛器。

因此可以确定的是阿兹特克人的战神拥有一张人的面孔,这一点和东次二山的神的形象是吻合的。

玛雅神话
玛雅人生活在中美洲,即东次二山范围。

天神伊特萨姆纳(Itzamna):在玛雅人信奉的神中,龙形的伊特萨姆纳地位最高,他是玛雅众神之首,是“天堂之主”,他领导着其他各种神。

他还是“夜晚与白天之主”,祭司的保护神,也是文字和科学的创造者。

(3)东次三山的神和印加神话
印加人(Inca)又称印卡
人,是南美洲古代印第安人,
生活在安第斯山脉,即东次三
山范围。

后西班牙征服印加帝国
的皮萨罗,殖民地官员烧毁了
印加的记录。

到目前为止,所
有已知的幸存下来的神话和
传说,都是基于祭司所记录的内容。

根据《山海经》的记载,东次三山的神是人身羊角,我们从印加土著的祭祀形象上可以看出,这个装扮一直保留到现在,从图中可以看出,印加祭祀者的
头上依然保留着长长的角,和《山海经》的记载完全吻合。

综上,根据《山海经》的记载,东山经的诸神形象在美洲土著的神话和信仰中均能找到原型,因此可以确定,《山海经》的东山经记载的就是美洲大陆的情况,记载的神就是美洲从北极到南美的各个土著的信仰的神。

2、南山经神话简析
南山经位于澳大利亚,南山经三列四十座大山以及山附近的河流和湖泊均可在澳大利亚找到,在此不做赘述,本文重点比较一下南山经的诸神和澳大利亚
土著的神话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大荒南经记载的奇人异物和澳大利亚物产之间的相似性比较。

南山经南次一山神的形象是鸟身龙首,南次二山是龙身鸟首,南次三山是龙身人面,概括而言,南山经的诸神都和龙有关。

龙在中国也有着崇高的地位,对于龙的原型是什么目前依然是见仁见智,虽然如此,可以确定的是,龙和蛇关系最为密切,比如说,在中国的民间,蛇被称为小龙,在古代皇家衣服上,龙和蟒的区别也仅仅是有五个爪还是四个爪,如果说龙是一个神话动物的话,无疑是以蛇为基础逐步神话起来的。

南山经诸神的形象都和龙有关,也可以说是和蛇有关。

当我们考察一下澳洲土著信仰的时候,会发现,澳洲信仰的神,真的就是蛇的形象。

虹蛇是澳洲原住民
神话中出现的神明。


洲土著人虹蛇图腾的
形象是一个长着袋鼠
头、鳄鱼牙、鱼尾巴、
羽毛状耳朵、长穗般身
躯的古怪动物.但实际上,各地土著部落有许多关于虹蛇的神话传说,而且各
地虹蛇的名字、长相、特点各不相同.
在澳洲土著民间传说中,虹蛇是化身彩虹的蛇,据说虹蛇能教给人们医术的知识,给世界带来降雨。

虹蛇降雨累了后就横躺在天上休息,就是彩虹的由来。

我们现在所称的虹蛇,很可能是先民记载的龙,因为无论从形象还是崇高的地位来看,二者都是吻合的。

由于西方殖民者对澳洲土著的屠杀和对澳洲文化的破坏,我们已经很难对澳洲的神话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仅就有限资料,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二者的高度相似性。

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文献记载和澳洲神话的相似性,也可以看到龙的文化在全世界分布的广泛性。

在中山经和东山经同样有许多龙形的神,在北山经有蛇形的神,与之相对应的是在非洲,在澳洲,在美洲都有关于虹蛇的神话,虹蛇大概有三种,第一种流传于非洲神话中、第二种流传于澳洲神话中、第三种流传于北美洲或南美洲神话中。

在中国的文化中,一种动物中特别突出的往往有一个专门的名字,比如,鸡之大者为鹍,狗之大者为獒,马之大者为駥,龙或许就是蛇之大,且灵异者。

这种遍布世界的龙蛇文化,应该是华夏古文明在世界各地的遗留。

在非洲的贝宁,一直流传着虹蛇“阿伊多-赫维多”的神话,据说地球刚刚形成的时候,只是一个坚硬的圆球,没有土地,没有生物。

“阿伊多-赫维多”、第一个男人、第一个女来到地球上,“阿伊多-赫维多”不停地在地球上爬行,“阿伊多-赫维多”爬行过的地方,坚硬的地壳就成为松软的土壤,“阿伊多-赫维多”屙下的粪便就成了一座又一座的山脉。

“阿伊多-赫维多”日夜不停地爬行,让肥沃的土壤覆盖的地球表层,为人类与一切生物的生活与成长准备了最好的温床。

“阿伊多-赫维多”的粪便也堆积成为一座又一座山脉,埋藏着丰富的宝藏,供给人类开采。

综上,《山海经》记载的诸神,除了亚非欧超级大陆上的之外,在南北美洲和澳洲的均能找到原型,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山海经》不是巫术之书,而是上古时期的地理著作。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