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散文诗两首
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fe5a4a3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26.png)
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和《春水》, 了解冰心对母爱、童真和大自然的歌 颂,同时也体会寄情于物写法的妙处。
要求: 声音嘹亮、吐词清楚;字音正确、停顿恰当; 做到抑扬顿挫。
红莲的姿态和作者心情的变化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红莲
心情
开满、亭亭ຫໍສະໝຸດ 有些烦闷左右欹斜不适意
在大荷叶的覆盖下 不宁的心绪散尽
不摇动
深深地受了感动
鉴赏二:朗读课文 深入理解
1.“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 些流转无力的水珠”中“荷叶”象 征了什么?
【答案】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温馨感人,爱意浓浓。母爱博大无 边,伟大无穷。“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 有母亲是保护我们走过这条人生路的人,只有母亲是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 蔽风雨的人。
3.以“假如我变成了……我要……”写一句话。
示例1:假如我变成了一颗星星,我要努力发出 光,为下班晚的妈妈照亮夜晚前行的路。妈妈, 你会知道我就是挂在天空上最亮的一颗星星吗?
(要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
②“孩子,你在哪里呀?” (要读出母亲的着急惦念)
③“我不告知你,妈妈。”
(要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调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④“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要读出母亲的担忧、焦虑和欣喜。)
“我”突发 奇想,变成 金色花,与 妈妈嬉戏
梳理内容
做祷告时
散发香气
读书时
相同点
赞美母 爱的神 圣与伟 大,都 运用了 象征手 法,语 言都是 清新雅 致
课堂练习
1. 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菡萏( ) 攲斜( ) 姊妹( ) 荫蔽( ) 花瑞( ) 并蒂( )
hàndàn qī zǐ yīn ruì dì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课件(共49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课件(共49页)](https://img.taocdn.com/s3/m/24f92b6383d049649a6658ca.png)
课堂检测
2、指出下面句子对人物进行了什么描写。
(1)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
( 外貌描写 )
(2)(我)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 (3)“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
话了。
( 语言描写 )
(4)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
( 动作描写 著 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 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生于 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 艺术修养的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 诗和颂歌体诗集。泰戈尔是具有巨 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 部诗集,被称为"诗圣"。代表作有 《新月集》和《飞鸟集》等。
2、“我”与妈妈进行了哪几次嬉戏?
(1)做祷告时 (2)读书时 (3)拿灯去牛棚时
散发香气
纯 真
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的 母
变回孩子 求妈妈讲故事
子 之 爱
三次嬉戏按时间顺序(从沐浴后,吃过午饭, 黄昏时),不能颠倒。
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 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为了能给妈妈做点事:可以看着 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 以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
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 ,他也要无私地来回报母爱。
三读文章—感悟主旨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 色花?
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 的妈妈?
3、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一是印度人喜欢用花比喻儿童; 二是金色花是印度最美的圣树上的花朵,泰戈
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 三是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四是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
第7课《散文诗两首》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7课《散文诗两首》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ffcb49f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5.png)
字词积累
qī
pái huái yīn bì
攲斜 徘徊 荫蔽
zhē
zǐ
遮拦 姊妹
莲蓬
hàn dàn
菡萏
dì
并蒂
整体感知
思考:作者在风雨中几次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 红
素养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朗读文章,注意生字新词读音。 学习对照、借物喻人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学习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
情感与价值观: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主题思想。
作者简介
冰心 (1900-1999),原名谢婉莹,
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 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 《春水》等。
课文研读
旁边的一个大荷叶,被风吹了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 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1.从文中看,荷叶的什么特点与母亲类似?
荷叶为莲花遮蔽风雨,这与生活中母亲为子女遮风挡雨,对孩子细心呵护和关爱多 么类似。
由“荷叶护莲”联想到母亲关爱、呵护子女,从而感激、赞美母亲。——借物喻人
2.怎样理解“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一句?
莲的姿态如何? 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环境 红莲 心境
纷杂的雨声 开满亭亭 烦闷
雷声作了 雨越下越大
左右欹斜 无依 无靠
不适意,徘徊
雨肆意地下着
不动摇
感动 不宁的心绪散尽
课文研读
思考:作者写第一次看红莲却先写了白莲在雨中的 情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对照,把红莲与白莲进行对照,白莲因为没有荷叶的保护。被 雨点打谢了,而紅莲却能够在荷叶的庇护下迎接风雨,这样对照 突出了母亲对“我”的照料,写出了母爱的伟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散文诗两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散文诗两首](https://img.taocdn.com/s3/m/6a35a38c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43.png)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散文诗两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观察过四季的变换?”(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散文诗中描绘自然景象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散文诗中描绘自然之美的奥秘。
其次,在写作实践环节,部分学生仍然觉得运用修辞手法表达个人情感有些困难。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安排一些写作练习,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和尝试。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将在下一次的讨论中,尝试引入更多有趣的话题,激发他们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散文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散文诗描绘自然景象相关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来描绘一个季节或自然景象。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诗的基本概念。散文诗是一种融合了散文的叙述性和诗歌的抒情性的文学形式。它通过丰富的修辞手法,以优美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个具体的案例。这两首散文诗分别展示了春天和冬天的美景,以及作者如何通过具体的描绘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2.教学难点
-理解散文诗中抽象概念的具体化,如何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来表达抽象的情感。
第7课《散文诗两首》课件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7课《散文诗两首》课件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c957a6e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c8.png)
深入探究
第8段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情?如何理解“坏孩子”的含义?
荷叶·母亲
作者介绍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作家,诗人。1921年 加入文学研究会,创作提倡“爱的哲学”。早期所作“问题小说”具有反封建 意义,散文、诗歌讴歌童心和母爱。后期作品以儿童文学为主。
代表作品: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诗集《繁星》《春水》 。
整体感知
文中几次写到作者看红莲?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吗?为了跟妈妈捉迷藏吗? 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吗?
“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是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为妈妈做点事, 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
深入探究
“看着你工作”“你会嗅到花香”“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 在你所读的地方”都是为了什么?
表现了孩子不见了,母亲内心焦虑惶恐,突然见到孩子又惊又喜 的心情。“坏孩子”是母亲疼爱孩子的特殊表达方式,把母亲的嗔怪、 担忧、焦虑、假愠之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表达技巧
1.想象丰富,富有情趣
《金色花》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的口吻写的。一开始这个孩子想 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长在树的高枝上。为什么要长在树的高枝上呢?“为 了好玩。”这样的回答完全符合儿童的逻辑。当母亲寻找他时,他“暗暗地在 那里匿笑”,竟“一声儿不响”,顿时,一个顽童形象便跃然纸上了。最后, 当母亲询问他到哪里去了时,他说:“我不告诉你,妈妈。”也只一句,就将 孩子的调皮描写得淋漓尽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七课《散文诗两首》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七课《散文诗两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e7a45c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14.png)
4.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散文诗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和阅读任务,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够从主题、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深入分析散文诗,理解并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 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诗的基本概念。散文诗是一种融合了散文的叙述性和诗歌的抒情性的文学体裁。它是表达情感、描绘景物的重要方式,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
2.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两首具体的散文诗《秋天》和《金黄的稻束》。这两个案例分别展示了散文诗在描绘自然景物和赞美劳动人民方面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引发我们的共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七课《散文诗两首》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第六课《散文诗两首》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秋天》:引导学生欣赏、理解并背诵散文诗《秋天》,分析其描绘的景物特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情感表达。
2. 《金黄的稻束》:组织学生阅读《金黄的稻束》,从诗歌的形式、内容、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以《秋天》和《金黄的稻束》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散文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我发现,学生们在分析具体诗句时,能够较好地把握意象,但对于如何将这些意象与情感联系起来,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帮助他们找到意象与情感之间的关联。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的积极性很高,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散文诗的形式和内容掌握不够熟练。为此,我决定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针对性的写作指导和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29张PPT)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29张PPT)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6a35cbc7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5a.png)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 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
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 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 荫蔽(yìn bì)?
一九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写一写
并蒂(dì) 姊(zǐ)妹 莲蓬(pénɡ) 菡(hàn)萏(dàn) 荫蔽(yìn bì)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 发点。
读一读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 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 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 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dì)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 莲。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 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这一句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曲终
见主旨,总结宕开一笔,留给读者更多想象 空间,自然界的雨点是有形的,而“心中的 雨点”涉及面广,内容纷繁。谁来荫蔽?这 就把母爱推向高潮。
主旨
通过描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联想到母 亲对子女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既美 好又伟大,抒发了对母爱由衷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 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 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 (zǐ)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 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 (ɡěnɡ)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pénɡ),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 朵红莲,昨天还是菡(hàn)萏(dàn) 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 叶中间立着。
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统编版7散文诗两首
![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统编版7散文诗两首](https://img.taocdn.com/s3/m/93bff076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6f.png)
发白了。”
2.重音:“·”。例如:“天已近黄昏,太阳慢慢地钻进薄薄的云
层……”其中的“天”和“太阳”是重音,就可以在这些字下面标上
重音记号:“天已近黄昏,太阳慢慢地钻进薄薄的云层……”
·
··
3.语调:(1)上扬:“↑”。例如:“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这是个上扬的句式,可以在上扬开始的音节上标上这个记号:“冬天
请同学们概括《荷叶·母亲》的思想内容。
《荷叶·母亲》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描写了荷叶 庇护雨打风摆中荷花的场景,荷花象征“我”,荷叶象 征母亲,作者联想到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 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恩和赞美之情。
情感把握
听朗读,思考问题,这两首诗都在描写母 爱,感情基调却有异同,两首诗的感情基调分 别是什么?从文章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
的情景?”
菡萏( hàn dàn )攲斜( qī )
荫蔽( yīn bì )
嗅到( xiù ) 徘徊(pái huái) 衍( yǎn )
◆多音字
( yīn )林荫 荫
( yìn )荫庇
( qiǎo )悄然无声 悄
( qiāo )静悄悄
(chénɡ)乘凉
( hé )荷叶
乘 (shènɡ)千乘之国 荷 ( hè )荷枪实弹
运用比喻,把子女比作红莲,把母亲比作荷叶。抒发了对伟大无 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点明主旨,深化情感。“心中的雨”暗指人生 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 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 在孤独中得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
内容探究
当妈妈一整天都找不到儿子,那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 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责怪孩子,但责怪 中透出的是至真的母爱。
散文诗两首七年级上册教案5篇
![散文诗两首七年级上册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ef46c76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61.png)
散文诗两首七年级上册教案5篇散文诗两首七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唐代大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千古传诵,歌颂母爱的诗歌——《游子呤》,下面让我们集体背诵这首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今天,就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歌颂母爱的散文诗——《金色花》《荷叶母亲》(板书课题)二、交流资料1、大屏幕展示泰戈尔、冰心画像及其概况。
2、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其主要作品有散文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小说《沉船》、《小沙子》等,泰戈尔用孟加拉文写作,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3、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主要著作有小说《斯人独憔悴》、《超人》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教师播放《鲁冰花》背景音乐,并范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
多媒体显示:衍(yǎn)匿笑(nì)沐浴(mù)祷告(dǎo)并蒂(dì)菡萏(hàn)(dàn)欹斜(qī)徘徊(pái)(huái)4、教师指点,学生朗读。
5、组织朗读竞赛。
把全班分成男生、女生两大组,组织一场男、女生朗读竞赛。
可分为集体朗读竞赛和个人朗读竞赛。
四、再读课文,研讨内容〈一〉大屏幕显示研讨问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7《散文诗二首》解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7《散文诗二首》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8a200300f111f18583d05ad5.png)
《散文诗二首》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集《新月集》的代表作,是他的早期作品。
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
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宗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造国民性、改造社会,从而实现民族自治。
《荷叶母亲》是作者看见雨中的红莲垂在荷叶下,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就好像母亲呵护着自己的儿女,不让他们受到伤害一样,从而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散文诗。
2.文题诠释《金色花》有一以贯之的核心意象“金色花”,围绕着这个核心意象,有具体完整的情境︰在宁静圣洁的气氛里,变成金色花的孩子与母亲亲昵地做着游戏。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情境描写,写的都是日常的事物——金色花、庭院、树下、花影、牛棚等;表现的都是日常的生活——沐浴、祷告、读《罗摩衍那》,黄昏时拿灯去牛棚、讲故事等。
这些日常的事物和日常的生活所形成的生活序列是很有特色的,它所体现出的是一个尊崇神的国度里充满诗意与神性的日常生活。
《荷叶母亲》全诗篇幅很短,开篇从自家院中的两缸莲花写起,重点描写了倾盆大雨中荷叶遮盖红莲的画面,由此作者联想到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景抒发了对母爱的至真至深之情。
作者通过联想,先把儿女比做莲花,再把母亲比做荷叶,从而颂扬了深沉、饱满的母爱。
3.主旨《荷叶母亲》全诗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非常典型。
借物喻人的手法很多文章都会用到,但是用来又各有其妙。
《荷叶母亲》是一首画面感非常强的散文诗,全诗最大的妙处不仅在于以荷叶喻母亲和以红莲喻儿女,而且在于以“莲”为中心构造的画面跳转与情绪流动。
4.内容解读《金色花》自开头起,泰戈尔就以十分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小孩子活泼的想象力和小孩子那种好玩又会玩的天性。
“变成金色花”后的小孩子“只是为了好玩”,生动地描绘出了孩子顽皮、淘气、天真无邪的特点,而变成什么都要时刻在妈妈身边,体现出了小孩子对温柔妈妈的依恋与喜爱。
诗末的一句“不告诉你,妈妈”,更是稚气十足,娇憨可爱。
散文诗二首文章主旨
![散文诗二首文章主旨](https://img.taocdn.com/s3/m/25fdbf53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97.png)
散文诗二首文章主旨《散文诗两首》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的两篇散文诗。
它们以独特的形式,通过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等手法,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第一首散文诗《金色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读者。
全文以“金色花”为线索,精心描绘了孩子的顽皮和母亲的柔情,将生活中的琐碎细节化作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金色花的色彩象征着母爱的光辉,而孩子的顽皮则代表着对童真、童趣的珍视。
作者巧妙地将儿童比喻为金色花,使得童真童趣的内涵更加鲜明,仿佛是在向读者展示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卷。
在这首散文诗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孩子与母亲之间的亲密关系。
孩子那调皮捣蛋的样子,以及母亲那温柔慈爱的眼神,都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作者通过对金色花的描写,将童真童趣与母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得整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情感。
此外,作者还将儿童想象成金色花,这不仅赋予了童真童趣更加鲜明的色彩,还使得童真童趣的内涵更加深刻。
这种想象力的发挥,使得这首散文诗充满了诗意与哲理,让读者在欣赏的同时,也能够对生活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金色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功地将孩子的顽皮与母亲的柔情融为一体,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和对童真、童趣的珍视。
同时,作者通过将儿童想象成金色花,赋予了童真童趣更加鲜明的色彩和更加深刻的内涵。
这种深入人心的描写方式,使得这首散文诗成为了永恒的经典之作。
第二首散文诗《荷叶·母亲》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和深刻的寓意,成为了中国现代散文诗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以荷叶为象征,将母亲比作荷叶,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出荷叶在风雨中坚韧不拔、傲然挺立的形象。
同时,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将情感升华到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人类情感与社会人生哲理的完美融合。
在这首诗中,作者用深情的笔触描写了荷叶在风雨中的姿态和形象。
他写道:“荷叶在风雨中摇曳生姿,仿佛在向世人展示它的坚韧与顽强。
雨水打在荷叶上,溅起一圈圈涟漪,而荷叶却依然傲立在风雨中,不曾退缩。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两首》(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两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0a7842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7f.png)
《散文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2)理解并积累诗中的生字、生词。
(3)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中,理解作品主题思想,品味作者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珍爱亲情,培养自己健康高尚的审美乐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中,理解作品主题思想,品味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前准备】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游子吟》全体同学诵读。
这是一个平凡母亲的平常故事,但平凡的细节中却折射出母爱的光芒,因而成了千古绝唱。
母爱如玫瑰,馨香儿女的一生一世,它是世上至真至纯的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金色花》和《荷叶母亲》这两首小诗走进母爱的温馨世界,来感受亲情的美好与圣洁。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体,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表现力。
表象是散文,本质是诗。
二、检查预习,为下列生字新词注音释义匿笑( nì ) :匿笑,偷笑。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
沐浴( mù yù ):洗澡。
比喻承受润泽、培养。
祷告( dǎo ):向神祈求保佑。
嗅( xiù ) :闻(气味)。
并蒂(bìng dì ):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花瑞(huā ruì ):花中的祥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
菡萏(hàn dàn):荷花;攲(qī)斜:倾斜、歪斜。
慈怜(cí lián) :爱怜荫蔽(yīn bì):遮蔽、隐蔽;荫庇。
三、学习《金色花》(一)作者简介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作家,被称为“诗圣”。
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吉檀伽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七年级散文诗两首知识点
![七年级散文诗两首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fc5a0c4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d3.png)
七年级散文诗两首知识点散文诗是一种融合了散文与诗歌特点的文体,它能够让读者感受到散文的真实性和诗歌的美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常常会涉及到散文诗的学习和欣赏。
下面,就来介绍两篇适合七年级学生的经典散文诗及其知识点。
一、《望京楼》《望京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篇长篇散文诗。
本文通过对京师望京楼的描述,展现出了万物与自然的和谐美。
下面,就来介绍下这篇散文诗中的几个知识点。
1. 汉字词语的多义性在《望京楼》中,王之涣不断借助汉字的多义性描述景物,以达到准确、生动的描绘效果。
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这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也是中文表达独特之处。
2. 修辞手法的运用在《望京楼》中,王之涣还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加强文学效果。
其中最显著的是对比手法。
例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通过对比并饰之以“遥”字,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楼与其它景物之间的距离感。
3. 象征手法的运用最后,还要说一说《望京楼》中的象征手法。
例如,“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这两句诗表达的不仅仅是自然美景,还蕴意着人生的飘忽无定和自然的力量。
这也是散文诗独有的修辞手法。
二、《小石潭记》《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兼政治家欧阳修的一篇散文诗。
文中通过对小石潭的细腻描写,寄托了作者对人生的追求和理想。
下面,就来看看这篇散文诗中几个知识点。
1. 描写手法的细腻在《小石潭记》中,欧阳修通过含蓄却细腻地描写,塑造出了一番小石潭的美好景象。
例如,“水在石上流,一年只得数茎白鹭飞”。
这些生动的词句营造出了一个惊人的自然美景,令读者不由地陶醉在其中。
2. 内容质朴而深刻《小石潭记》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却质朴却深刻。
其中所表达的良知、宽宏大度、修身自重的思想,正是一切人所应该追求的最高德行。
3. 文学意义深远《小石潭记》在文学上意义深远,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篇重要的散文诗篇。
它蕴含的人文情趣及文学气息使其成为了一篇被后代人推崇、传承的经典之作。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散文诗两首》优秀课件(共48张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散文诗两首》优秀课件(共4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9e13402964bcf84b9d57bc2.png)
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 情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 的某些特点。在本质上,它属于诗歌,有诗的 情绪和思想,给读者美的体验和丰富的想象;
在内容不像诗歌那样分行 和押韵,但不乏音韵美和节奏感。
“金色花”是印度字神圣之树,也正因为
(1)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匿笑:
(2)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
祷告:
匿笑:偷偷地笑。匿,隐藏。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祷(dāo):祷告 涛(tāo):波涛 浴(yù):沐浴 裕(yù):富裕 峪(yù):嘉峪关 瓣(bàn):花瓣 辨(biàn):辨别 辩(biàn):辩护 辫(biàn):辫子
匿笑:偷偷地笑。 祷告:向神灵祈求保佑。
一、齐读第1-3段,回答下面问题。
1、诗歌开头的“假如”一
词大文中有什么作用?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
这是一首赞颂母爱的诗歌,诗中亲切真诚地赞
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全诗无华丽的语言, 亦无精巧的修饰,但在清新流畅的语言中,包含 着常有醇美的真实情感,千百年来,它拨动了多 少游子的心弦,引起了多少读者的共鸣!
这这节课我们学习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金
色花》,聆听诗人对伟大母爱的赞歌。
金色花是印度的神圣之树。 木兰花科植物,开金黄色小花,
又译作“瞻波伽”。这里以
“金色花”为题,是用“金色 花”比喻儿童,点明作者写作 此诗的意象和内容,并借此赞 美母子之间相互的爱。
拟人。诗人首先反把自己比作金 色花,然后又赋予金色花人的感 情和动作。这样写可以使诗歌的
示例:我读出了一个淘气的贪玩的孩
子,一位慈祥的爱读书的妈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课《散文诗两首》课件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课《散文诗两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b134b69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2c.png)
走近作者:
冰心(1900-1999), 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史上
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 散 文集《寄小读者》 诗集《繁星》、《春水》冰心
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 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她的诗文笔隽意,艺术精致 ,独成一派,被称为“冰心体”。
知识链接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与诗的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 裁。
从内容上看,它有诗的意境,像诗一样精粹、凝练; 从情势上看,它篇幅短小,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 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散 文诗是用散文情势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 其质”。
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 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感情的波动和片段。这 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情 势短小灵活。散文诗是适应现当代社会人们敏锐多思、 复杂缜密等心理特征而发展起来的。
④ 《金色花》是明朗圣洁的美。《荷叶 母亲》是凄清含蓄的美。----整 体氛围
⑤ 《金色花》写一天时间里孩子三次与妈妈嬉戏,《荷叶 母亲》则是由雨 中荷叶护莲的情景联想到伟大的母爱。----内容
当堂检测
发挥你的想像,仿照文中的语言写一段献给 母亲的诗句。
• 如:母亲啊!您是_________, 我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插叙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的谈话 ——三个姊妹应花瑞而产生,体现家中对红 莲的爱好,为下文的借花喻人蓄势。 2、文中最后一段。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把 母亲比作荷叶,描写了风雨中荷叶护莲的感 人场景,表现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3、“心中的雨点” 暗指人生道路上的风雨、坎 。坷。
散文诗两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散文诗两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51ca8f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ec.png)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散文诗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散文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灵活运用,学会用美丽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察。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散文诗两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一、教学内容
《散文诗两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包含两篇散文诗:《春》和《济南的冬天》。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理解两篇散文诗的主题、结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感受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感受散文诗的意境和掌握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文本分析和实际写作练习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散文诗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运用比喻描绘春天的景象?”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创作散文诗。
5.教学内容的拓展。本次教学主要围绕两篇散文诗展开,但在课后,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其他散文诗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课外散文诗作品,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2.诗歌欣赏:分析两篇散文诗的意象、情感和审美价值,培养学生对散文诗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具体内容包括:
-《春》:分析朱自清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期待;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散文诗两首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散文诗两首](https://img.taocdn.com/s3/m/92cd05ec3186bceb19e8bb46.png)
③“我不告诉你,妈妈。” (要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调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④“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为什么妈妈见 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要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朗读感悟
1、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请你用 “我读出了一个________的孩子和一个_________的 妈妈”的句式来回答。请说说你的理由。
示例:我读出了一个淘气的贪玩的孩子,一位慈祥的爱读书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伶俐可爱的孩子,一位温柔善良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一位勤劳美丽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爱妈妈的孩子,一位爱孩子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位圣洁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神奇的孩子,一位笃信宗教的妈妈。
思考题:
(4)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节奏停顿。
做到节奏恰当。
—美读指导
☆ 你认为该用什么样感情基调来朗读?
——喜悦、舒缓、温馨、深情,读出 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试读以下诗句,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 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 会认识我吗? (要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
作用:表现作者关注花的命运
2、作者是怎样托物寄情,以花喻人的?
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 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着 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 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 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 的赞美之情。
• 3、心中的雨:
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
• 理解: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 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 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 中的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 时得到幸福。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9.散文诗两首-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9.散文诗两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293ce73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ab.png)
qī 斜
荫蔽 bì
读“荷”,说印象
❖ 《荷叶 母亲》一文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 怎样的感情?
找出文中作者表达了怎样 的心灵感受?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 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 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 空下的荫蔽?
“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为什么会深深 的受了感动,是我看到了什么?还是想到什么?
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
❖ 用“假如我变成了 要 写,说一说。
,我 ”的句式,写一
❖ ⑴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 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 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 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 ⑵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 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 烤。
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 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 学作家。原名谢婉莹。主要作品有: 小说《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 《超人》;散文集《往事》;诗集 《繁星》、《春水》;儿童文学作品 《寄小读者》。
读一读,记一记
姊 zǐ 妹
花瑞 ruì
梗 gěng
菡萏 hàndàn
徘徊 páihuái
—美读指导
☆ 你认为该用什么样感情基调来朗读? ——喜悦、舒缓、温馨、深情,读出 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朗读感悟 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请你用“我读出了 一个____________的孩子和一个____________的妈妈”的句 式来回答。请说说你的理由。
示例:我读出了一个淘气的贪玩的孩子,一位慈祥的爱读 书的妈妈。
走近泰戈尔:
泰戈尔
(1861——194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