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徙权的定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迁徙权的定义:

迁徙权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自由离开原居住地到外地旅游和定居的权利,它在狭义上仅指在国籍国领土内自由旅游和定居的权利;广义上不仅包括国内迁徙自由,还包括国际迁徙自由,即自由离开本国到他国旅行和居住的权利以及返回本国的权利。

迁徙权的地位:

迁徙权是一项基本人权。人类作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作为生物的一种,行走、移动是再自然不过的行为。迁徙行为可以说是人类面对自然及社会变动的一种本能反应。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迁移、不断流动、不断交融的历史,趋利避害更是人的一种本能。迁徙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

迁移权是公民基本的宪法权利。大多数国家,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公民的迁徙自由。

历史与我国现状:

1947年,《意大利共和国宪法》第16条:“除非根据保健和安全方面的理由法律可按一般程序规定某些限制外。每个公民均可在国内任何地区自由迁徙和居住。不得以政治理由规定任何限制。”

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第11条:“所有德国人在联邦领土内均享有迁徙之自由。”

1993年《俄罗斯联邦宪法》第27条:“每个合法居住在俄罗斯联邦境内的人都享有自由迁移、选择停留和居住地的权利。”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6条第7款:“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保护公民迁徙权。

建国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居住和迁徙的自由。”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去掉了公民的“自由迁徙权”的规定。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以后的修正案中都没有关于“自由迁徙权”的条文。必要性:

维护宪法权威。我国04年的宪法修正案:“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促进经济发展。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

履行国际公约义务。迁徙权是国际公认的一项宪法权利,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第13条以及1966年《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2条都对迁徙自由作了详尽而明确的规定。我国先后于1997年10月和1998年10月,分别签署了《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怎样保障公民自由迁徙权:

1、修改《宪法》, 写入“公民有居住和迁徙的自由”,这是头等要紧的事。理论界要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呼吁“还权于民”, 促使政府尽快修改《宪法》和现行户籍制度。

2、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是政府职能部门对所辖人户的出生、死亡、迁徙、婚姻等基本状况进行登记并进行相关管理的一项国家行政管理制度。由此可见,人口的迁徙流动是是户籍管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户籍制度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是紧密相连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必须要使用户籍制度,将人们规定在某一个狭小的区域。

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户籍制度主要作用是防止外地人享受当地城市户籍人口享受的公共福利,以此节省政府开支和社会资源。这主要体现在子女教育、医疗保障这两块。

自由迁徙往往是自由创业和自由择业的重要前提。如今,一方面, 农民的手脚已放开, 另一方面, 阻碍农民的进城的大门(制度)依旧紧闭,由此造成的制度冲突和“民工潮”不断上演, 严重地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实现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事实上外来人口已成为城镇中的没有户籍关系和福利保障的市民。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与户籍制度紧密相联的, 外来人口虽然在城市居住, 但由于没有户籍, 因而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他们被排斥在当地的政治生活之外,所以他们是没有政治权利的“二等公民”。

同时,建立在户籍制度基础上的社会保障体系将外来人口排斥在外, 虽然他们和本地居民一样工作,为社会作贡献,但因户籍关系, 当他们贡献了劳动(税收、财政收入、企业利润)之后,却不能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说

同样,户籍制度也是造成社会不平等和治安状况恶化的根源。农村流动人口进城,因为制度排除了他们在城市定居的可能性。在城里没有家的感觉,一些人就会抱着捞一把的心理,合法的手段不能挣钱, 就会用非法的手段去夺取,抢劫、偷窃现象就会大量发生。因为不是常住户口, 公安机关对他们的管理是松散的,社会控制仅靠“暂住证”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如果让一部分具备条件的外来人口在当地定居下来, 给予市民待遇,这对稳定社会秩序,改善治安状况是非常有益的。

3、通过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国家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在增加福利的比率上向农村人口倾斜;同时在制度设置上, 要实行公民的权利平等,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

4、注重经济环境的改变

5、兼顾法律原则与具体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