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前三季度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

譬 南 销 售 定增 长 网 上消 赞繁 荣 发疑 前三季度 ,全市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 同比增 长 9.5%。按 经营单位所在地 分 ,城镇 消费品零售额 增 长 9.4%; 乡村 消 费 品 零 售 额 增 长 11.8%。 从 消 费 形 态 看 , 商 品 零 售 增 长 9.1%, 餐 饮 收 入 增 长 1 1.9%。
前三季 度 ,全市 实现地 区生产 总值 14773.30亿 元 ,按可 比价格计 算 ,同比增长6.3%。分产 业看 , 第 一产业 实现增加值959.67亿元 ,增 长4.3%;第二 产 业 实 现 增 加 值 5842.75亿 元 ,增 长 3.7%; 第 三 产 业 实 现 增 加 值 7970.88亿 元 ,增 长 8.9%。
五 、 固 定 资产 投 资 稳 中 向好 , 民 间 投 资 明 显 回 升
前三季 度 ,全市 固定 资产投 资同 比增长7.2%。 其 中 , 国有 投 资增 长 7.1%, 民 间投 资 增 长 l0.8%。 分 产 业 看 , 第 一 产 业 投 资 下 降 22.6%, 第 二 产 业 投 资 增 长 2.6%, 第 三 产 业 投 资 增 长 9.8%。 从 分 版 块 看 , 基 础 设 施 投 资 增 长 14.7%, 工 业 投 资 增 长 2.5%, 房 地 产 开 发 投 资 增 长 8.8%。 民 间 投 资 增 速 回 升 明显 , 较 全 市 固 定 资 产 投 资增 速 高 3.64"百 分 点 。
一 、 农 业 生 产 形 势 总 体 稳 定 ,畜 牧 业 生 产 平 稳 发 展
前三 季 度 ,全 市 农林 牧 渔业 总 产 值 1423.9亿 元 ,按 可 比价 计 算 同 比增 长 5.0%。全 市 蔬 菜产 量 1501.9万 吨 , 同 比 增 长 3.8%; 水 果 产 量 283.3万 吨, 同比增 长6.8%。全市生 猪 出栏 1 131.2万头 ,同
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2018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

践行新发展理念 推进高质量发展——《2018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 重庆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黄 可生产率达到118647元/人,比上年提高6.6%。
二、创新驱动加快实施,创新发展有效推进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产业链从低端向中高端不断提升,全市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加快,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创新投入持续增加。
2018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1.95%,比上年提高0.07个百分点。
创新主体和平台加快培育。
截至年底,高新技术企业达2504家,同比增长23.5%。
市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共180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
市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538个,其中国家级中心10个。
创新成果持续增长。
2018年全市共受理专利申请量7.21万件,增长10.9%,获得专利授权4.57万件,增长30.6%。
新动能积聚壮大。
新产业快速成长。
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7%,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3.2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8.0%,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战略性新兴产品、智能产品产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3.0%,智能手机增长59.4%,液晶显示屏增长56.2%,工业机器人增长68.8%。
新模式新业态发展良好。
伴随“互联网+”与产业深度融合,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快速发展。
2018年,全市426家限额以上批零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开展零售业务,较上年增加56家,共实现网上商品零售额239.37亿元,增长28.6%,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9.9个百分点。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协调发展成效显著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奋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促进区域协调、产业协调,积极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经济转型升级态势持续,全市协调发展稳步推进。
2018年1-8月重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情况

2018年1-8月重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情况
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1.6%(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
分三大门类看,1-8月,采矿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0.7%,制造业增长1.3%,电力、燃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1%。
分经济类型看,1-8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1%,集体企业下降23.1%,股份制合作制企业下降33.6%,股份制企业增长3.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5.8%。
分行业看,1-8月,39个大类行业中有24个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6+1”支柱产业中,汽车制造业下降11.3%,电子制造业增长17.5%,装备制造业增长1.6%,化工医药行业增长4.7%,材料行业增长9.0%,消费品行业增长0.3%,能源工业增长4.2%。
分产品看,1-8月,368种主要产品中205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
汽车下降17.7%,摩托车同比增长0.2%,微型计算机设备增长9.7%,打印机增长15.8%,手机增长38.2%,液晶显示屏增长51.9%,钢材增长43.7%,铝材增长4.1%,水泥增长6.9%。
1-8月,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2%,同比增长0.5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101.5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5%。
2018年1-11月重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情况

2018年1-11月重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情况
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0.6%(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
分三大门类看,1-11月,采矿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2.9%,制造业增长0.4%,电力、燃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5%。
分经济类型看,1-11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8%,集体企业下降21.7%,股份制合作制企业下降38.7%,股份制企业增长3.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9.0%。
分行业看,1-11月,39个大类行业中有29个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6+1”支柱产业中,汽车制造业下降15.9%,电子制造业增长14.4%,装备制造业增长1.5%,化工医药行业增长4.3%,材料行业增长10.4%,消费品行业增长1.8%,能源工业增长2.4%。
分产品看,1-11月,368种主要产品中194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
汽车下降25.2%,摩托车同比增长3.7%,微型计算机设备增长13.7%,打印机增长10.9%,手机增长29.1%,液晶显示屏增长51.9%,钢材增长39.1%,铝材增长7.4%,水泥增长7.3%。
1-11月,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2%,同比增长0.4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3107.1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4%。
2018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图1 2014-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图2 2014-2018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单位:%
权威发布 AUTHORITATIVE RELEASE
图3 2014-2018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元/人、%
全市常住人口3101.79万人,比上年增加26.63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31.59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50%,比上年提高1.42 个百分点。全年外出市外人口479.29万人,市外外 来人口177.44万人。
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1.02‰,死亡率为7.54‰,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8‰。全市常住人口性别比 (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1.63,出 生婴儿性别比为107.55。
表1 2018年年末常住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 标
年末数 (万人)
比重 (%)
全市常住人口 按城乡分 城镇 乡村 按性别分 男性 女性 按年龄段分
外资企业0.66万户,个体工商户168.62万户,农民 专业合作社3.50万户。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全年规模以上工 业产能利用率为72.4%。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产能利用率为73.4%,比上年提高8.0个百分点;黑 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2.0%,提 高2.4个百分点。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750.74万平 方米,比上年末减少300.95万平方米。其中,商品 住宅待售面积383.63万平方米,减少194.45万平方 米。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7.7%, 比上年末下降1.5个百分点。全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 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121.6% 和13.8%。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018年末全市农村贫困 人口1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万人;贫困发生率 0.6%,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全年全市贫困地 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70元,比上年增长 1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
2018-2019年重庆市财政情况解析报告

2018-2019年重庆市财政情况解析报告目录摘要 (1)一、2018 年重庆市整体经济和财政情况分析 (3)(一)经济情况 (3)(二)财政情况 (4) (14)二、2018 年重庆市各区县财政情况分析 (14)三、结论 (25)图标附件图 1:重庆市 2014~2018 年经济财政及增速情况 (4)图2:2018 年重庆市税收收入明细及增速 (6)图3:2018 年重庆市非税收入明细及增速 (6)表 1:2016~2018 年重庆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资金平衡表(单位:亿元) (8)表 2:2016~2018 年重庆市获得的中央补助收入情况表(单位:亿元,%) (9)表 3:2016~2018 年重庆市地方政府债务收入情况表(单位:亿元,%) (10)表 4:2016~2018 年重庆市财政存量资金盘活情况表(单位:亿元) (11)图 4:2016~2018 年重庆市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情况表 (11)表 5:2016~2018 年重庆市调节资金情况表(单位:亿元) (12)图 5:2014~2018 年重庆市政府性基金收入情况 (13)表 6:2018 年重庆市各区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增速情况(单位:亿元、%)15 表 7:2017 年和 2018 年重庆市各区县税收收入及占比情况(单位:亿元)18 图 6:2018 重庆市部分区县 GDP 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增速情况 (20)图 7: 2018 年重庆市三大片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情况(单位:亿元) (24)图 8: 2018 年重庆市各区县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情况(单位:亿元) (24)摘要➢2018 年,重庆市 GDP 增速下降至 6.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同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大幅下降,财政收支缺口进一步扩大。
从区县情况来看,2018 年重庆市下辖的各区县财政分化程度加大,部分区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出现下滑,且下滑区县的数量较上年显著增加。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重庆市处于产业转型和财政提质增效的“阵痛期”。
2017-2018年重庆市本级及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分析

2017-2018年重庆市本级及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分析2017-2018年重庆市本级及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一、重庆市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一)重庆市经济实力分析重庆市是我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区位优势突出,同时享有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多重政策支持。
2017年以来重庆市经济保持增长,但2018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明显下滑,汽车制造业的持续下行拖累工业增长乏力,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承压;重庆市消费市场仍维持较快增长,对外贸易有所回暖,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年放缓。
重庆市位于我国内陆西南部,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及“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
重庆市土地面积为8.24万平方公里,下辖38个区县(26区8县4自治县),截至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3075.16万人,较上年末增加26.73万人,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城镇化率为64.08%。
作为西南地区最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重庆市是我国长江上游地区唯一集水、陆、空交通优势的超大型城市,综合交通网平均密度及公路网、铁路网、内河航运密度均居西部第一,已形成以长江黄金水道、渝新欧国际铁路等为支撑的对外开放通道。
重庆市域内长江、嘉陵江及其支流构成了以市区为中心的长江上游水运网,通航河流达136条,沿江建有万州、涪陵等港口和货运码头数十个,2017年全市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97亿吨,同比增长13.5%,完成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141.7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1.7%,其中重庆港为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的内河主枢纽港和西南地区的水路交通枢纽,是中西部内河港中吞吐量过亿的唯一港口。
截至2017年末,重庆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3023公里,公路路网密度为179公里/百平方公里,处于中西部领先地位;2017年重庆市铁路运营里程达2371公里,已形成“一枢纽八干线”的铁路网格局,“渝新欧”国际集装箱班列已成为中欧陆上贸易主通道。
2018年重庆市金融运行报告

重庆市金融运行报告(2018年)[内容摘要]2017年,重庆市金融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的经济效率和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全年全市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719.5亿元,同比增长9.1%。
融资链条长、成本相对较高的表外融资占比下降至不足1%,直接投向实体经济的贷款占比接近8成,且结构不断优化。
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29.1%,绿色信贷增速高于全市贷款增速平均水平,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近3成,涉农贷款增速有所提高。
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牵头推进实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创新支小再贷款精准发放方式、撬动信贷资源投入,带动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超20%。
在企业融资渠道和投资者风险偏好变化、市场利率中枢上移等影响下,债券融资增长阶段性放缓,但多类创新融资产品落地,年内全国首只扶贫超短期融资券、全市首只熊猫债和首只绿色标准企业债成功发行。
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总体适度。
受主要经济体加息政策效应溢出、国内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变化和通胀预期升温等影响,全市贷款名义利率小幅上升,但若剔除通胀因素的影响,实际利率同比有所降低。
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坚持回归本源,发展稳中有进。
银行机构主动调整业务降低内部杠杆,理财产品余额增速和股权及其他投资增速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业务扩张步伐更为稳健,但在成本压力上升、拨备计提增多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下,盈利水平有所降低。
主要法人银行业务资质不断丰富,获批储蓄国债承销、尝试做市商和基础类衍生品交易等业务资格。
证券市场平稳运行支撑市场参与主体发展向好。
沪深股市、“新三板”和区域OTC市场上市、挂牌和展示企业数量持续增长。
6家企业成功在沪深股市首次公开募股,为近5年来最多。
法人证券公司全牌照经营格局进一步深化。
保险市场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三峡人寿获批开业,全市保险总公司数量增至5家,数量居西部第一。
2018年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

权威发布3重庆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2018年,全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做到“四个扎实”的重要指示要求,全市上下聚焦高质量、供给侧、智能化,积极谋划实施“三大攻坚战”和“八项行动计划”,全市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健康发展态势。
201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363.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78.27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328.79亿元,增长3.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656.13亿元,增长9.1%。
一、农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201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52.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8%。
全市粮食作物产量1079.3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全市生猪出栏1758.2万头,增长0.4%;家禽出栏21349.2万只,增长0.2%;牛、羊分别出栏54.5万头和447.0万只,下降2.2%和0.4%。
二、工业经济转型调整,新兴制造业贡献突出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5%。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下降7.7%,股份制企业增长3.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10.7%。
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3.1%,制造业增长0.4%,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0%。
在“6+1”支柱行业中,电子制造行业增加值增长13.6%、材料行业增长11.0%、化医行业增长4.9%、装备制造业增长3.2%、消费品行业增长1.9%、能源工业增长1.7%、汽车制造业下降17.3%。
2018年,全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11.7%。
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1%,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95.2%,是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018年重庆市工业增加值及增速

2018年重庆市工业增加值及增速
2018年重庆市统计公报显示:重庆市2018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997.70亿元,比上年增长1.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5%。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下降7.7%,股份制企业增长3.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10.7%,私营企业增长2.8%。
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13.1%,制造业增长0.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分产业看,汽车产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7.3%,摩托车产业下降0.3%,电子产业增长13.6%,装备产业增长4.8%,化工产业增长1.5%,医药产业增长9.3%,材料产业增长11.0%,消费品产业增长1.9%,能源工业增长1.7%。
分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0.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9.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43.0%,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6.8%,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5.0%,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0.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5.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5%。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7.7%。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下降54.1%,集体企业下降21.3%,股份制企业增长9.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58.7%,私营企业增长16.7%。
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比上年增长6.9%,制造业下降9.2%,电力、
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7.2%。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生产生活明显改善——2018年重庆贫困地区居民收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生产生活明显改善——2018年重庆贫困地区居民收支与生活状况报告 王 帅结构不断优化,同时与全市农村居民平均收入的差是依据全国农村贫困监测和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资料,按抽样调查方法,经科与扶贫部门类似数据存在一定差异,阅读时敬请注意区别。
开州区、武隆区、城口县、丰都县、云阳县、奉节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下同。
图2 2014-2018年重庆贫困地区农民与全市农民收入差距走势图三、贫困地区农民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随着重庆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贫困地区农民消费潜力不断释放,生活消费支出不断提高,生活品质持续改善,2018年绝对额达11058元,同比增加960元,增长9.5%,绝对额仅比全市农村平均水平低919元,占全市农村平均水平的92.3%,比全国贫困地区平均水平高2103元。
表2 2018年重庆贫困地区农民生活消费支出简况(一)七项生活消费支出实现增长教育文化娱乐、居住、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消费支出快速增长,分别为1306、2162、5 通常将吃、穿、住等方面的消费定义为生存型消费,将教育、庭设备用品、耐用消费品支出、其他商品和服务定义为享受型消费。
95.6%,分别比上年提高1.8、10.8个百分点。
(二)房屋居住条件不断改善重庆把贫困地区住房保障作为“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中最基础的工作来抓,充分调动危房改造户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适度引导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等,采用租赁农村闲置房屋的方式,解决特殊群体住房保障问题,不断改善房屋居住环境,确保满足群众住房多样化需求。
调查显示,2018年重庆贫困地区,居住竹草土坯房的农户比重仅有0.3%,比上年减少2.8个百分点;炊用柴草的农户比重为45.7%,比上年减少14.1个百分点;使用照明电的农户比重、独用厕所的农户比重、饮水无困难的农户比重、使用管道供水的农户比重、使用经过净化处理自来水的农户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比为99.9%、99.7%、91.8%、87.9%、60.3%,分别比上年提高0.8、0.9、8.8、18.9、17.2个百分点;所在自然村垃圾能集中处理的农户比重达85.2%,比上年提高33.5个百分点。
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五大发展理

王伟(1984—),男,湖北黄冈人,重庆工商大学国民经济学专业2016 级博士研究生,重庆财经职业学院教 授,研究方向为绿色经济。
第 卷第期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33
6
Vol 33 No 6
年 月 2019 12
Journal of Henan College of Finance& Taxation
Dec 对策研究
———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视角 章 君1,王 伟1,2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动能转换持续推进 据重庆统计信息网《2018 年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18 年重庆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0 363. 19亿元,同比上年增长了6 个百分点(根据可比价格计算)。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实现增加值分 别为1 378 27 亿元、8 328 79 亿元、10 656 13 亿元,同比上年增长分别为4 4% 、3 0% 、9 1% ,三次产业 结构比6 8∶ 40 9∶ 52 3。需要说明的是,如未做特别说明,本文数据均来自重庆市人民政府网[3]和重庆 统计信息网[4],笔者进行了相应的整理和计算。 其中,农业方面,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 052 4 亿元,农业生产总体形势良好,农林牧渔业各项产值稳 中有升。工业方面,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上年增长0 5% (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时高技术产业增加 值和战略性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上年增长13 7% 、13 1% ,这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极大,是推动 重庆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说明新兴产能正在加速形成。服务业方面,2018 年1 ~11 月,规模以上服 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 5%,尤其是数字经济产业和科技型服务产业全力助推重庆经济高质量 发展。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重庆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且第二产业增长速度 低于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表明重庆正在大规模“去产能”,积极淘汰落后产能,正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 转向创新驱动,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的新产能正处于加速形成阶段。 (二)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动能转换面临机遇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发展,重庆在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 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引下,加快推进产业转型调整和改造升级,已布局智能终端、集成电路、新型显 示、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等14 个重点发 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8 年重庆签约大数据智能化项目3 919 亿元,智能化产业产值增长超过20% , 医药、材料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1 9% 和20 2% ,金融业增加值增长6 9% ,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增长 13 1%,旅游收入增长31%。传统制造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壮大,表明新动能正在替换旧 动能,新旧动能转换面临良好发展机遇。 (三)消费、投资、进出口稳定增长,需求动力结构稳定 消费方面,2018 年重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 7% ,居民消费价格较上年上涨2% ,工业生 产者价格上涨2 5%,呈现温和上涨、走势平稳的特征;服务消费、体验式消费等新消费业态迅猛发展,旅 游消费、网络零售消费和农村消费快速发展;房地产市场稳步发展,商品房销售额5 272 7 亿元。投资方 面,2018 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 ,其中民间投资增长较快,全年增速高达12 8% ,民间投资占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4 9%,增速和占比均优于2017 年,在控制无效投资、增加有效投资方面取 得重大突破;对外合作项目深入推进,自由贸易实验区和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加快建设,营商环境持续 改善,吸引外资能力不断增强。对外贸易方面,2018 年全市进出口总值5 222 62 亿元,同比增长15 9% , 其中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2 632 40 亿元,支撑作用明显[5]。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势头良好 根据高质量发展的要求,2018 年重庆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明显、势头 良好。一是“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新进展。去产能方面,2018 年工业化解了5 万载重吨船舶、245 万吨水 泥、87 万吨煤炭,有效处置“僵尸企业”48 户[6],产能利用率保持稳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 72 4%;去杠杆方面,工业企业杠杆率持续降低,2018 年年末重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 57 7% ,同上年相比降低了1 5% ;去库存方面,商品房待售面积持续降低,2018 年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 1 750 万 74 m2,比上年减少300 95 万m2,同时住宅待售面积同步减少。降成本方面,随着国家减税降费 政策的大力推进,企业负担有所降低。2018 年重庆市四季度工业企业景气问卷调查显示,76 6% 的工业 企业表示“减税降费”效果有所显现。补短板方面,力度在加大,2018 年重庆市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
2018年重庆市金融业运行现状及前景展望分析,重庆市金融业发展水平较高「图」

2018年重庆市金融业运行现状及前景展望分析,重庆市金融业发展水平较高「图」一、重庆市金融业发展概况重庆是中国西部重要的金融中心,拥有银行、证券、保险和各类金融中介服务等功能互补的金融组织体系,金融机构数量为西部各地之首。
2018年重庆市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942.33亿元,同比增长7.09%。
资料来源:重庆市统计局二、重庆市金融机构资产规模2018年,重庆市金融机构资产规模 5.54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4.4%。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 36887.34 亿元,同比增长 5.8%。
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 35651.57 亿元,增长 5.7%。
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 32247.75 亿元,同比增长 13.5%。
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 31425.87亿元,增长 12.8%。
资料来源:重庆市统计局资料来源:重庆市统计局更多内容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三、重庆市证券行业发展2018年,重庆市共有证券公司总部 1 家,证券营业部 207 家,证券分公司 39 家。
境内上市公司50 家,总股本 702 亿股,股票总市值 4700 亿元。
资料来源:重庆市统计局2018年,重庆市通过境内证券市场累计融资 2368亿元,同比2017年有所下降。
资料来源:重庆市统计局四、重庆市保险行业发展2018年,重庆市共有保险法人机构 5 家,营业性保险分公司 52 家。
保费总收入 806.24亿元。
其中,财产保险收入 202.48 亿元;人寿保险收入 449.99 亿元;健康和意外伤害保险收入153.77 亿元。
全年赔付各类保险金 277.37 亿元。
其中,财产保险赔付 108.62 亿元;人寿保险赔付 101.12 亿元;健康和意外伤害保险赔付 67.63 亿元。
资料来源:重庆市统计局五、2019年重庆市金融业展望重庆市金融业发展水平较高,2018 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 9.5%,规模占比较高,功能性金融中心逐步确立;机构体系方面,目前重庆金融类机构总数已达 1,500余家,牌照门类在中西部最为齐全。
2018年重庆市民营经济运行特征分析

重点关注2019.022018年重庆市民营经济运行特征分析•张超杨梅李丹妮等2018年,重庆民营经济发展稳定,民营市场主体发展态势良好,民间投资稳步提速.中小工业企业运行总体平稳。
但市场需求不振,民营企业运行成本上升,产业配套和民营经济创新发展不足等问题和矛盾仍需要予以重点关注。
一、民营经济运行情况及特征(一)民营经济发展稳定2018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0334.7亿元.同比增长6.1%,高出全市GDP 增速0.1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 比重50.8%.较2017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经济增长3.2个百分点,对经济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营企业进岀口形势较好,全年民营企业进岀口额1444亿元,同比增长18.1%,高于全市外贸增速2.2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对居民就业支撑作用明显,2018年中小企业新增加从业人员50万人以上,占全市新增就业总数近七成。
CGDP増速■民营经济増速108641季度「0」图12017年以来重庆GDP及民营经济增长情况(二)民营市场主体发展良好2018年,全市陆续出台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市场活力持续释放,截至12月末,新登记市场主体41.2万户,创历年新高。
其中.全年新设立中小企业13.4万户.比上年同期多增1.4万户,期末实有80万户。
创新创业生态持续完善,全市累计认定市级楼宇产业园134个、市级小企业创业基地185个,创建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4•童廃轿吟2019.02重点关注业创新示范基地11个,建成中小企业国家级公 共服务示范平台9个、市级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16个,集聚各类服务机构1200余家,服务企业超过2万家。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科技型企业发展迅猛,全市科技型企业数量已累计达到11026家,其中民营科技型企业数量占比达99%左右,主营业务收入近9000亿元。
万户14 -I12 -108 -6 -9.32203月 2.553月9.876月 9月 12月6月[9月12月2017 年2018 年图2 2017年以来重庆新设立中小微企业累计数量情况(三)民间投资稳步提速全市在强化民营企业融资保障、促进企业 降本增效、简政放权等方面,加大对民营经济的 支持力度,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有效改善,民间投 资活力被进一步释放,民间投资稳步向好。
《重庆市金融运行报告(2018)》

重庆市金融运行报告(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内容摘要]2017年,重庆市金融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的经济效率和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全年全市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719.5亿元,同比增长9.1%。
融资链条长、成本相对较高的表外融资占比下降至不足1%,直接投向实体经济的贷款占比接近8成,且结构不断优化。
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29.1%,绿色信贷增速高于全市贷款增速平均水平,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近3成,涉农贷款增速有所提高。
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牵头推进实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创新支小再贷款精准发放方式、撬动信贷资源投入,带动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超20%。
在企业融资渠道和投资者风险偏好变化、市场利率中枢上移等影响下,债券融资增长阶段性放缓,但多类创新融资产品落地,年内全国首只扶贫超短期融资券、全市首只熊猫债和首只绿色标准企业债成功发行。
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总体适度。
受主要经济体加息政策效应溢出、国内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变化和通胀预期升温等影响,全市贷款名义利率小幅上升,但若剔除通胀因素的影响,实际利率同比有所降低。
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坚持回归本源,发展稳中有进。
银行机构主动调整业务降低内部杠杆,理财产品余额增速和股权及其他投资增速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业务扩张步伐更为稳健,但在成本压力上升、拨备计提增多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下,盈利水平有所降低。
主要法人银行业务资质不断丰富,获批储蓄国债承销、尝试做市商和基础类衍生品交易等业务资格。
证券市场平稳运行支撑市场参与主体发展向好。
沪深股市、“新三板”和区域OTC市场上市、挂牌和展示企业数量持续增长。
6家企业成功在沪深股市首次公开募股,为近5年来最多。
法人证券公司全牌照经营格局进一步深化。
保险市场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三峡人寿获批开业,全市保险总公司数量增至5家,数量居西部第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363.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78.27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328.79亿元,增长3.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656.13亿元,增长9.1%。
一、农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
201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52.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8%。
全市粮食作物产量1079.3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全市生猪出栏1758.2万头,增长0.4%;家禽出栏21349.2万只,增长0.2%;牛、羊分别出栏54.5万头和447.0万只,下降2.2%和0.4%。
二、工业经济转型调整,新兴制造业贡献突出
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5%。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下降7.7%,股份制企业增长3.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10.7%。
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3.1%,制造业增长0.4%,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0%。
在“6+1”支柱行业中,电子制造行业增加值增长13.6%、材料行业增长11.0%、化医行业增长4.9%、装备制造业增长3.2%、消费品行业增长1.9%、能源工业增长1.7%、汽车制造业下降17.3%。
2018年,全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11.7 %。
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1%,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95.2%,是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分别增长22.2%、10.0%、6.5%和13.4%。
新产品产量实现较快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33.0%,智能手机增长59.4%,液晶显示屏增长56.2%,工业机器人增长68.8%,风力发电机组增长
45.2%,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增长74.1%。
三、服务业发展总体平稳,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较好
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5%。
数字经济产业助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截止11月末,全市从事数字经济产业相关业务的规
上服务业企业共有633家,占规上服务业总数的16.3%;1-11月实现营业收入861.65亿元,同比增长16.1%。
科技型服务业企业发展较好,1-11月,规模以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6.3%,营业利润增长25.1%。
四、市场销售稳定增长,网络零售发展良好
201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7%。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8.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2%。
从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增长8.1%,餐饮收入增长11.6%。
网络零售发展良好,全市限额以上法人企业网上零售额增长28.6%,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9.9个百分点;占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的比重为7.4%,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五、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民间投资保持活力
2018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9.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7.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4%。
分版块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1.5%,工业投资增长7.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6.8%。
民间投资较快增长,全年民间投资增速达12.8%,民间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
54.9%,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六、房地产市场稳步发展,商品房销售面积小幅回落
2018年,全市商品房新开工面积7386.1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0%,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5145.20万平方米,增长36.9%。
商品房销售面积6536.25万平方米,下降2.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5424.76万平方米,下降0.5%。
商品房销售额5272.70亿元,增长15.7%,其中住宅销售额4442.87亿元,增长23.4%。
七、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走势平稳
2018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较上年上涨2.0%。
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全面上涨,其中,食品烟酒类、衣着类、居住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交通和通信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医疗保健类、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分别上涨1.4%、1.5%、2.8%、1.7%、0.1%、3.0%、5.7%、0.9%。
2018年,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1%,购进价格同比上涨2.5%。
八、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加工贸易支撑明显
2018年,全市进出口总值5222.62亿元,同比增长15.9%。
其中,出口3395.28亿元,增长17.7%;进口1827.34亿元,增长12.5%。
全市加工贸易进
出口2632.40亿元,增长26.9%,占同期全市外贸总值的50.4%,比重较上年提升4.4个百分点。
一般贸易进出口1931.90亿元,增长5.6%,占比37.0%,比重降低3.6个百分点。
保税物流进出口636.85亿元,增长10.6%,占比12.2%,比重降低0.6个百分点。
九、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居民收入稳步提升
2018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265.5亿元,同比增长0.6%。
其中,税收收入1603.0亿元,增长8.6%。
2018年,重庆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86元,同比增长9.2%。
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89元,增长8.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1元,增长9.0%。
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企业预期保持景气
产能利用率保持稳定,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2.4%。
工业企业杠杆率持续下降,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8.3%,比上年同期下降2.6个百分点。
企业运行效率有所增强,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产成品周转天数7.9天,比上年同期下降0.8天。
民生领域补短板力度加大,2018年,全市民生领域完成投资3505.94亿元,同比增长11.0%。
四季度,全市工业企业家预期信心指数为113.1,预期景气指数为114.5,表明企业家对未来工业经济运行充满信心。
从大类行业看,制造业中26.3%的企业对下季度总体运行状况持“乐观”预期,高于“不乐观”预期12.3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2018年全市经济稳定运行,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在集聚,经济发展的质效在提升。
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全市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任务依然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