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个人空间、私密和领域性

合集下载

《建筑环境心理学》第6讲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建筑环境心理学》第6讲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人们偏爱的休息停留位置
二、领域性(Territoriality)
阿尔托曼(Altman)对领域性的定义:领域性是个人或群 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区域,并对其 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
对侵犯个人空间的反应:
被入侵者的反应: 1.入侵者的个人特征影响着被入侵者的反应 2.男性入侵者比女性入侵者引起更多动作反应 3.入侵者年龄对反应也起一定的影响 入侵者的反应: 1.侵犯别人的人自己的空间也同时被别人侵犯 2.群体的大小也影响着个人入侵的倾向 3.被侵犯群体的地位越高,被侵犯的几率越少
一、个人空间(Personal space)
人与人之间总保持着一定距离,人好似被包围在一个 气泡之中。这个神秘的气泡随身体的移动而移动,当这个 气泡受到侵犯或干扰时,人们会显得焦虑和不安。这个气 泡是心理上个人所需要的最小的空间范围,Sommer把这 个气泡称为个人空间。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与他人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人们 用它来调整与他人交往的程度。个人空间并不是固定的, 在环境中它会收缩或伸展,它是能动的,是一种变化着的 界限调整现象。
沿建筑空间边缘的桌椅更受欢迎,因为人们倾向于在 环境中的细微之处寻找支持物。社会学家Jonge在研究中 发现,在餐厅和咖啡厅中,有靠背或靠墙的坐位,以及 能纵观全局的坐位比别的更受欢迎,尤其靠窗的坐位。 丹麦建筑学家Gehl发现,人们在驻足时会很细心地选择 在凹处、转角、入口,或是靠近柱子、树木、街灯和招 牌之类可依靠的物体边上。这类空间即可以为人们提供 防护,又不使人们处于众目睽睽之下,并有良好的视野。 朝向和视野对坐位的选择也有重要的影响。(季节变化 对日照要求也不同)。
公共距离
包括360到750厘米的近段和750厘米以上的远段。 这个距离通常出现在较正式的场合,如讲演、谈判等。

环境心理学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调研

环境心理学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调研

领域性具有组织、领域性与控制感和安全防卫的功能。
如纽曼提出的“能防卫空间”的设计原则中,与领域有
关的有:形成易于被感知并有助于防卫的领域和自然的
监视。这些观点也从纽曼的调查分析和对住宅区的改进
中得以说明 和表现。
一家人在一起 玩耍,无形中 建立了自己的 领域,外人有 意识不去打扰
朋友之间一长板凳建 立领域,陌生人不会 参与其中
陌生之间以自身建立领域,相互 距离较大,保证个人领域不受侵 犯
两人分别以板凳建立个人领域,距离较远,相互之间 没有侵犯
朋友 距离
亲密 距离 社会 距离
公众 距离
私密性
私密性是指个体有选择的控制他人或群体 接近自己。
私密性

私密性是指个体有选择的控制他人或群体接近自己。个人或群
体都有控制自己与他人交换信息的质和量的需要。私密性是个人或 群体对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和何种程度与他人相互沟通的一种方式 。 私密性的四种形式:独处、亲密、匿名和保留。它们分别会在 不同时间、不同情境出现。独处是指个体把自己与他人分离开,或 者避免他人观察到的状态;亲密指和某些个体相处时不愿受到干扰 ,如和亲人,朋友或者配偶亲密相处时的状态;匿名是指一个人隐 姓埋名或乔装打扮,即使在公众场合仍然不被别人认出的状态;保 留是指个体需要隐瞒自己的一些事,不愿其他人了解。保留经常通 过利用个体周围的建筑等来实现
一家人在一起玩耍无形中建立了自己的领域外人有意识不去打扰朋友之间一长板凳建立领域陌生人不会参与其中陌生之间以自身建立领域相互距离较大保证个人领域不受侵犯两人分别以板凳建立个人领域距离较远相互之间没有侵犯
环境心理学调研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研究
小组成员:董梦飞 杨顺晖 乔琳枫 胡飞飞

个人空间 私密性 领域性

个人空间 私密性 领域性
联系又有所区别。
2
第五章 个人空间、私密性、领域性
教学目标:
了解个人空间、私密性、领域性的特征,掌握个人空间、私密性、 领域性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教学重点:
个人空间、私密性、领域性三者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环境设计中个人空间、私密性、领域性的结合与应用。
一、人际距离与个人空间
• 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 独处还是交往?和什么人在一起? 以什么方式交往?
取决于人的性格、年龄、角色、心境、场合等多种 因素
传统文化中比较喜欢热闹情境和大团圆的场面,过分强调“大家”而忽 视“个人”。
个人的选择应得到适当的满足 个人的控制需要得到相应的尊重 善于交往是一种能力 善于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和生活选择
11 人 的 靠近 择 选
分析结论——
无论何时何地人都需要有一个能受到保护的空间 ,尤其是公共场合,心理学上把这个空间叫做“人 际气泡”。而且这个气泡会随接触的人不同而改变 大小,面对陌生人时这个气泡相对熟人来说会更 大。每个人都不想别人侵犯自己的个人空间,所 以在公共场合选择位置时都尽量远离被打扰到。
案例——亲密距离
宁波月湖公园
当人们处于亲密 距离时,如宁波月湖 公园里的人们,个人 空间较大,对于个人 领域性的要求也相对 较高。两人在一起所 形成的气场也较大, 基本上不会有人会从 两人中间过。
对于位置的要求 会考虑私密性,在小 道边上的时候也可能 是选择背向道路的位 置避免背打扰。
25
案例——个人距离
这种情况下,
人们的私密性大大降 低,领域也很局限。
纽约中央公园
戴拉寇特剧院 Delacorte Theater 29
职场中那些行为最让你没有安全感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_环境心理学_第6讲(1)_个人空间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_环境心理学_第6讲(1)_个人空间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第六讲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1. 1. 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2. 2. 私密性私密性33.3. 领域性领域性人居环境研究所空间行为()空间与行为之间关系→空间行为(SB)关注→人使用空间的固有模式了解使用者对空间的心理需要→ 个人空间(personal space)概念个人空间p p私密性(privacy)领域性(territoriality)人居环 境研究所11.1. 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个人空间的度量个人空间的功能影响个人空间的因素人际距离人际空间定位人居环 境研究所人与人的交往→距离、语言、表情、身姿→具有微妙的调节作用接近或热情过头→会把别人吓跑过分冷漠→使别人尴尬这种现象→心理空间or 空间关系学人居环 境研究所1)个人空间鸟儿停落在电线→恰好的距离公共场所→座椅两头忙所头人居环境研究所展开双臂→通常意味着独占包含生物性的个人空间→既包含生物性的一面又受到社会与文化的影响人居环 境研究所人 居 环 境研究所2)个人空间的度量研究者普遍认为研究者普遍认为:个人空间像一个围绕着人体的看不见的气泡腰以上部位为圆柱形腰以的气泡,腰以上部位为圆柱形,腰以下逐渐变细,呈圆锥形。

这种气泡随人体的移动而移动是个人心理上所人体的移动而移动,是个人心理上所需要的最小的空间范围,他人对这一空间的侵犯与干扰会引起个人的焦虑和不安。

人居环 境研究所→度量个人空间的方法→ 模拟法现场研究实验室实验剪纸图形摆放模拟法:剪纸图形摆放给被试者些预先准备好的剪纸图形给被试者一些预先准备好的剪纸图形,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摆放。

结果发现,被试者对图随规形的摆放并不是随机和无规律的,对于谁与谁靠近,都有特定的反应,而且相同文化背景的被试者往往表现出非常相似的反应。

人居环 境研究所摆放差异摆放差异:妇女与儿童距离的摆放比男人的更近;狗与男人的亲密度比女人强;人居环 境研究所实验室研究要求被试者从前后左右等八个方向接近三个不同象被试停前时被试的对象,当被试者停止前进时,记录被试者与对象之间的距离。

第五章个人空间私密性领域性演示文稿

第五章个人空间私密性领域性演示文稿

3、如果这一长排座位的一边已经有人,你会选择什么位置坐下?
A、远离这人的另一边坐下 B、靠近这人的旁边坐下
第8页,共109页。
调查结果——
教室座位选择
第9页,共109页。
1、当你走进一间空教室自习,你会选择以下 哪个座位?
远2 离 门 口
1
3 12 10
7
5


31


9
第10页,共109页。
分析结论——
第15页,共109页。
• 没有人能容忍他人闯入自己的空间。 • 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即使最亲密
的两人之间也是一样。
第16页,共109页。
•互相走得太近,过于重视对方,会让人有 错觉,也会产生压力。
•过于疏忽,又可能失去联系。
第17页,共109页。
第18页,共109页。
什么是个人空间?
20 第20页,共109页。
• 身体前部 的安全空 间比身后 更大
第21页,共109页。
人际距离
(1)亲密距离
(2)个人距离 (3)社会距离
(4)公共距离
第22页,共109页。
人际距离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决定了在相互交往时何种渠道成 为最主要的交往方式。人类学家霍尔在以美国西北部 中产阶级为对象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将人际距离概括 为四种: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和公共距离 。
1 2 3 4 5
第31页,共109页。
• 人与人之间,只有彼此保持一段距离,那么我们的关系才能更融洽,
因为距离产生美!
第32页,共109页。
Ø朋友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太远
了,就不成为朋友;太近了,不分你我, 不分彼此,不分原则,久必生厌;真正的 朋友,应该不远不近,不亲不疏,不分不 离,让各自都有自己的空间和秘密。

环境心理学——个人空间、私密和领域性分析

环境心理学——个人空间、私密和领域性分析

3.年龄 个人空间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 4.性别
男性和女性对所喜欢和不喜欢的人显示出不同的个人空间:女性以较近距
离接触所喜欢的人;而男性的空间行为不随吸引而改变。 5.环境因素 人们感到便于疏散时有较强的控制感,因而满足于较小的个人空间。
二、人际距离
个人空间影响人际距离,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决定了在相互 交往时何种渠道成为最主要的交往方式。人际距离四种:密切 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和公共距离。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彼此间的距离、言语、表情、身
姿等各种线索起着微妙的调节作用。称为“心理的空间”, “空间关系学”。
一、个人空间
在人类中,个人空间既包含生物性的一面,又受到社 会与文化的影响。 (一)个人空间的度量 • 个人空间的度量依据个人所意识到的不同情境而膨 胀,是个人心理所需要的最小的空间范围。 • 他人对这一空间的侵犯与干扰会引起个人的焦虑与 不安。
公共距离:
3.6~7.6M或者更远距离, 这是一般演讲的正常距离。 此时无细微的感觉信息 输入,无视觉细部可见。 为表达意义差别,需提 高声音甚至夸张的非语言 行为辅助语言表达。
第二节 私密性
一、私密性的定义:对接近自己或自己所在群体的选择性控制。 从定义可以看出,私密性是指对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的选择与控制。 私密性可以概括为行为倾向和心理状态两方面:退缩和信息控制。退缩包括个 人独处、或隔绝来自环境的视觉和听觉干扰。信息控制包括匿名,即不愿别人对 自己有任何了解;保留,即个人对某些事实加以隐瞒;不愿多交往,尤其不欢迎 不速之客。 人们主观上总是努力保持最优私密性水平,当个人需要与他人接触的程度和实 际所达到的接触程度相匹配时,就达到了最优私密性水平。个人选择的范围越大, 控制能力越强,感觉就越满意。

个人空间私密性领域性ppt课件

个人空间私密性领域性ppt课件
• 人们是不愿在陌生环境下选择背对其他人入座的 ,因为当 你坐在前面就会失去对后面情况的控制,所以人们会比较 喜欢坐在能够通览全局的靠后的位置,所以选择坐在后排 的人会比较多。
ppt课件.
10
2、一整排长椅子空着,你会选择什么 位置?
选择坐边 上, 42
选择坐中 间, 18
ppt课件.
11
分析结论——
行为局限理论认为,个人空间 受侵犯,个体对环境的控制力 减弱,行为自由受到限制,因 此需要重新恢复行为自由,这 就必须有足够大的个人空间。
ppt课件.
19
• 身体前部 的安全空 间比身后 更大
ppt课件.
20
人际距离
(1)亲密距离 (2)个人距离 (3)社会距离 (4)公共距离
ppt课件.
21
人际距离
ppt课件.
5
问卷调查
ppt课件.
6
• 1、当你走进一间空教室自习,你会选择以下哪个座位?

讲台

1

1
6
6
11
11

16

16
2
3
4
2
3
4
7
8
9
7
8
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2
13
14
12
13
14
17
18
19
17
18
19
5
5

10
10
15

15
20
20
2、一整排长椅子空着,你会选择什么位置?
A、中间
B、边上
3、如果这一长排座位的一边已经有人,你会选择什么位置坐下?

环境心理学——个人空间、私密和领域性解析

环境心理学——个人空间、私密和领域性解析
0.45~1.20M,与个人空 间基本保持一致。 处于该距离范围内,能 提供详细的信息反馈,谈 话声音适中,语言交往多 于触觉。 适合亲戚,师生等日常 熟悉的人群交谈言欢。
社会距离
• 1.20~3.60M可以看到对 方全身以及周围环境。 • 这一距离相互接触已是 不可能,主要由于视觉 提供详细的信息。 • 这一距离常用于非个人 的事物接触,如同事间 商量工作等。
观,但绩效没有明显改善。
第三节 领域性
一、领域性和领域 领域性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用一 个场所或一个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 该场所或区域就是拥有或占用它的个人或群体的领域。
二、领域的类型 领域分为以下三类:主要领域、次要领域和公共领域。 (一)主要领域:使用者使用时间最多、控制感最强的场所,包括家、办公室等对使 用者来说最重要的场所。 (二)次要领域:对使用者的生活不如主要领域那么重要,不归使用者专门占有,使 用者对其控制也没有那么强,属半公共性质,是主要领域和公共领域之间的联系地 带,包括夜总会、邻里酒吧、私宅前的街道、自助餐厅或休息室的就坐区等。 (三)公共领域:可供任何人暂时和短期使用的场所,当然在使用中不能违反规章。 公共领域场所一般包括电话亭、网球场、海滨、公园、图书馆及步行商业街座位等。
个人空间就像一 个围绕人体的看 不见的气泡,腰 部以上为圆柱体, 腰部以下逐渐变 细,为圆锥形。
一、个人空间

为了度量个人空间的范围,采用三种方法:模拟法 、现场研究和实验室实验。
(二)个人空间的功能
• 个人空间是一个针对来自情绪 和身体两方面潜在危险的缓冲 圈,起到自我保护作用:
1.避免接受过多刺激 2.防止应激造成的过度唤醒 3.弥补私密性的不足 4.防止身体受到他人的攻击

环境心理学 6.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环境心理学  6.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主要内容
02
私密性
01
个人空 间与人 际距离
领域性
03
第二节 私密性
一、私密性的定义
可概括为行为倾向和心理状态:退缩和信息控制。 1、退缩:独处、与世隔绝 2、信息控制:匿名、隐瞒减少交往
第二节 私密性
二、私密性的功能
1、有助于建立自我认同感 2、有助于个人建立和保持自律 善于交往是一种能力,耐得住寂寞也是一种能力。
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千手观音
雍和宫万福阁 迈达拉弥勒大佛
由整根白檀木雕成。通高26米,8米埋 地下,地上18米。从万福阁大门进入,距 离大佛像仅4米左右,D:H远远小于1,给 人以极近距离感,使得人们不得不产生高 山仰止膜拜的姿态。
为了产生繁华热闹的气氛,商业步行街临街建筑必须相对呼应,行人之 间、行人和商店之间也必须相互视觉和听觉涉及;街面宽度和临街建筑的高 度以接近为好,比值至少不应大于2,过大则与车水马龙的交通干道无异。
法国议会最早在剧场中开会,代表或议员坐观众席,发言者站在舞台 上。当今的法国议会虽然也受教堂的影响,但更多体现的是歌剧院的风格 而仍保留了这一布局传统。
台湾虽然吸取了法国的 议会风格,但主席台更 低,离议员座位也更近。
人人都想当主席,人人都 想抢话筒,为议员间上演 “全武行”提供了方便。
第一节 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
别过来,让我静一静!
第一节 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
一、个人空间
(三)对侵犯个人空间的反应 1、被入侵者的反应 入侵者的个人特征,如年龄、性别、社会地位都影响 着被入侵者的反应。
第一节 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
一、个人空间
(三)对侵犯个人空间的反应 2、入侵者的反应 (1)入侵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同样被别人侵犯,所以入 侵者自己也会感觉不自在。 (2)人们忌讳穿越正在交谈的两人所形成的空间,尤其 是男女交谈的“双人空间”。 (3)人们不愿入侵正相互交谈的群体成员的个人空间, 更不愿意侵犯社会地位较高者的群体空间。

个人空间 私密性 领域性

个人空间  私密性  领域性

满足私密性的措施
好的居住场所首先提供不 同层次的私密性 减少或隔绝视听干扰是主 要方式 半私密性或半公共性
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男女有别 俯仰有别 群体和文化有别
PSYCHOLOGY
开敞教室的研究

传统教室的课桌采用行列式布置,讲
与课桌相对,而开敞教室是一个没有隔 墙的大空间,可容纳三至五个班的学生 Image
个人空间、私密性
[ 领域性 ]
territorialit y TERRITORIALITY TERRITORY
PSYCHOLOGY
领域和领域性
领域性是个人或群体 为满足某种需要,拥 有 或占有一个场所或一个 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 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 该场所或区域就是拥 有或占有它的个人群体 的领域。 领域性是所有高等动 物的天性。 半私密的户外空间本质上也 是一种领域性行为,不过还兼 有控制信息交流的作用。 心理学家也试图借助不同的 桌椅布置方式来研究教室中的 领域性。 人的领域性不仅包含生物性 一面,因此人的领域行为也比 动物复杂得多。
开敞办公室
开场办公室也称景观办公室,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于德国。它是一个大面积 开敞的工作区其中没有从地面到ຫໍສະໝຸດ 棚的隔墙有的一层路就是一间大办公室。
噪声和行为干扰分散了雇员工作时的注意力,提高效率,需解决干扰和缺乏私 密性的问题。
在我国,社会的开放与变革导致文化更加多元。
PSYCHOLOGY
chapter 6
权力地位对应
正式会 议上的 座位排 列
阶层 地域 文化
PSYCHOLOGY
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个人空间”主要用于坐具布置
人际距离可作为家具布置,室内尺度和园林小品的设计依据

环境心理学 6.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环境心理学  6.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二)人际距离 可作为家居布置、室内尺度和园 林小品的设计依据。总的原则:自由 的布置引发自由的交往,正规的布置 适合正规的场合。
第一节 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
四、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二)人际距离 人际距离还可以加以引申,应用于景观设计和街道 设计。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把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与人际 距离作了类比。
观察发现,即使熟人在这一距 离出现,坐着工作的人不打招呼继 续工作也不算失礼;反之,若小于 这一距离,即使陌生人出现,坐着 工作的人也不得不打招呼问询。 这一点对于室内设计、家具布 置以及公共场所的服务待客都有参 考价值。
第一节 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
二、人际距离
(四)公共距离 1、标准:3.60-7.60m 2、交往方式:演员或政治家与公众正规接触 3、出现:讲课、讲座、演讲、表演等
第一节 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
四、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一)个人空间的应用 主要用于坐具布置。
无论男女,老年 人的个人空间和人际 距离都有减小的倾向, 一般并不忌讳夹坐在 同类群体中间,即使 相互并不熟悉,也不 会计较。因此易形成 老年人排排坐在公园 聊天、看街的场景。
第一节 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
四、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一、个人空间
(一)个人空间的度量 1、模拟研究:被试者按自己想法摆放人物剪纸图形 2、实验室研究:被试者从八个方向接近三个不同对象 3、现场研究:观察陌生人、熟人之间的距离
第一节 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
一、个人空间
(二)个人空间的功能 个人空间是一个针对来自情绪和身体两方面潜在危险 的缓冲区,起着自我保护作用:避免接受过多刺激,防止 应激造成的过度唤醒,弥补私密性的不足,防止身体受到 他人的攻击。
别过来,让我静一静!

5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5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彼此间的距离、 言语、表情、身姿等各种线索起着微妙的 调节作用。无论陌生人、熟人还是群体成 员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和采用恰当的交往 方式十分重要。接近或热情过头会把别人 吓跑.过分冷漠也令别人难堪。日本的环 境心理学家把它称为“心理的空间”,而 人类学家霍尔则称之为“空间关系学”。
一、个人空间
这一距离常用于非个人的事务性接触, 如同事之间商量工作;远距离还起着可不 干扰的作用。
(四)公共距离
3.6-7.6m或更远的距离,这是演员或政治 家与公众正规接触所用的距离。此时无细微的 感觉信息输入,无视觉细部可见。为表达意义 差别,需要提高声音,语法正规,语调郑重, 遣词造句多加斟酌,甚至采用夸大的非言语行 为(如动作)辅助言语表达。
(一)个人空间的度量
研究者们普遍认为,个人空 间像一个围绕着人体的看不见 的气泡,腰以上部分为圆柱形, 自腰以下逐渐变细,呈圆锥形。 这一气泡跟随人体的移动而移 动,依据个人所意识到的不同 情境而胀缩,是个人心理所需 要的最小的空间范围。他人对 这一空间的侵犯与干扰会引起 个人的焦虑和不安。
人的个人空间与动物领地的区别
在近距离时发音易受呼吸干扰, 触觉成为主要交往方式,适合抚 爱和安慰,或者摔跤格斗;距离 稍远则表现为亲切的耳语。在公 共场所与陌生人处这一距离时会 感到严重不安,人们用避免谈话、 避免微笑和注视来取得平衡。
(二)个人距离
0.45-1.20m,与个人空间基本一致。眼睛很容易调整焦距, 观察细部质感不会有明显的视觉失真,但即使在远距离也不可能 一眼就看清对方的整个脸部,必须把中央凹视觉集中在对方脸部 的某些特征,如眼睛上;超过这一距离的上(1.20m), 就很难用手触及对方,因此可用“一臂长” 来形容这一距离。

环境心理学 6.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环境心理学  6.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第六章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空间行为”研究空间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着重研 究人使用空间的情况,尤其关注人在进行社会交往时空 间行为的固有方式。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等概念 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是这一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内容。
主要内容
02
私密性
01
个人空 间与人 际距离
领域性
03
第一节 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
为什么许多大学生喜欢在宿 舍床位上安装床帘?
第三节 领域性
二、领域的类型
(一)主要领域 使用者使用时间最多、控制感最强的场所,包括家、 办公室等对使用者来说最重要的场所。 主要领域为个人或群体独占和专用,并得到明确公认 和法律保护。 (二)次要领域 属半公共性质,如住宅前的街道、公用楼梯、房前屋 后的空地。
法国议会最早在剧场中开会,代表或议员坐观众席,发言者站在舞台 上。当今的法国议会虽然也受教堂的影响,但更多体现的是歌剧院的风格 而仍保留了这一布局传统。
台湾虽然吸取了法国的 议会风格,但主席台更 低,离议员座位也更近。
人人都想当主席,人人都 想抢话筒,为议员间上演 “全武行”提供了方便。
第一节 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
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千手观音
雍和宫万福阁 迈达拉弥勒大佛
由整根白檀木雕成。通高26米,8米埋 地下,地上18米。从万福阁大门进入,距 离大佛像仅4米左右,D:H远远小于1,给 人以极近距离感,使得人们不得不产生高 山仰止膜拜的姿态。
为了产生繁华热闹的气氛,商业步行街临街建筑必须相对呼应,行人之 间、行人和商店之间也必须相互视觉和听觉涉及;街面宽度和临街建筑的高 度以接近为好,比值至少不应大于2,过大则与车水马龙的交通干道无异。
环境心理学
课程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开敞教室的研究 开敞教室是以一个没有隔墙的大空间取代传统的教室,其 中可容纳3~4个班的学生和教师。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要创造 一个高度灵活的教学环境,内部没有永久性的隔墙,空间布 局很容易改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要;另一个目的是
促进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
研究认为,开敞教室缺乏私密性,引起更多的视觉与听觉
二、私密性的功能 私密性有助于建立自我认同感。 个人信息的过分暴露,尤其是视觉暴露,会使人感到私 密性遭受侵犯而产生失去控制的消极情感。
三、私密性与环境设计 私密性为使用者提供控制感和选择性,对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居住场所的私密性 广义的居住场所包括住宅、居住区、集体宿舍、监狱、医院病房乃至旅馆客房, 是影响个人生活体验的最重要的场所。
公共距离:
3.6~7.6M或者更远距离, 这是一般演讲的正常距离。 此时无细微的感觉信息 输入,无视觉细部可见。 为表达意义差别,需提 高声音甚至夸张的非语言 行为辅助语言表达。
第二节 私密性
一、私密性的定义:对接近自己或自己所在群体的选择性控制。 从定义可以看出,私密性是指对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的选择与控制。 私密性可以概括为行为倾向和心理状态两方面:退缩和信息控制。退缩包括个 人独处、或隔绝来自环境的视觉和听觉干扰。信息控制包括匿名,即不愿别人对 自己有任何了解;保留,即个人对某些事实加以隐瞒;不愿多交往,尤其不欢迎 不速之客。 人们主观上总是努力保持最优私密性水平,当个人需要与他人接触的程度和实 际所达到的接触程度相匹配时,就达到了最优私密性水平。个人选择的范围越大, 控制能力越强,感觉就越满意。
1.私密性的重要作用 保证居家生活的和谐与宁静,提高集体宿舍 居住人员的满意程度,减少监狱暴力行为,改进 居住场所中的工作和学习绩效等。
2.缺乏私密性的后果 • 缺乏私密性引发的退学问题 • 缺乏私密性的监狱牢房会使犯人染上许多反社会 习性 • 缺乏私密性的住宅会引发居民冲突和各种强烈不 满
3.满足私密性的措施 减少或隔绝视听侵扰是获得居住场所私密性的主要方式。 物质方面的措施包括:合理选址,避开不良周围环境;妥善布局;设置屏蔽,以 便阻断他人的视线;加强隔声措施等。 社会方面的措施包括:改变活动或作息时间;显示警告标志;加强道德教育;提 出善意劝告;诉诸法律等。
(1)形成易于被感知并有助于防卫的领域
“形成领域”要对领域分级,形成私密性——公共性的 空间层次,尤其要把住户门外的户外空间也作为居民的生 活场所,明确其活动内容与作用。在无形中扩大了居民占
有的空间与活动范围,增加了居民对周围环境的关心和控
制。
(2)自然的监视 通过建筑物布局和门窗位置,使居民可以从室 内自然地监视户外活动,对犯罪分子具有心理上 的威慑作用。 住宅底层的外部形象和所保持的维护方式直接 关系着住宅的安全和居民的满意程度。
观,但绩效没有明显改善。
第三节 领域性
一、领域性和领域 领域性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用一 个场所或一个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 该场所或区域就是拥有或占用它的个人或群体的领域。
二、领域的类型 领域分为以下三类:主要领域、次要领域和公共领域。 (一)主要领域:使用者使用时间最多、控制感最强的场所,包括家、办公室等对使 用者来说最重要的场所。 (二)次要领域:对使用者的生活不如主要领域那么重要,不归使用者专门占有,使 用者对其控制也没有那么强,属半公共性质,是主要领域和公共领域之间的联系地 带,包括夜总会、邻里酒吧、私宅前的街道、自助餐厅或休息室的就坐区等。 (三)公共领域:可供任何人暂时和短期使用的场所,当然在使用中不能违反规章。 公共领域场所一般包括电话亭、网球场、海滨、公园、图书馆及步行商业街座位等。
个人空间就像一 个围绕人体的看 不见的气泡,腰 部以上为圆柱体, 腰部以下逐渐变 细,为圆锥形。
一、个人空间

为了度量个人空间的范围,采用三种方法:模拟法 、现场研究和实验室实验。
(二)个人空间的功能
• 个人空间是一个针对来自情绪 和身体两方面潜在危险的缓冲 圈,起到自我保护作用:
1.避免接受过多刺激 2.防止应激造成的过度唤醒 3.弥补私密性的不足 4.防止身体受到他人的攻击
(三)领域性和安全防卫
美国建筑师纽曼认为,低层住宅由于分组明确、居民较
频繁使用门前的半公共领域(休息、停车、游戏),彼此
容易熟悉,因而也便于共同负起管理和监视环境的责任。
而高层住宅居民感到户外空间与已无关,结果互不相识, 从而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能防卫空间”的设计原则,其中与领域有关的主要有:

好的居住场所首先应在内部提供不同层次的私 密性。 生活在具有丰富私密性——公共性层次的环境 之中,令人感到舒适而自然,既可以选择不同方 式的交往,又可以躲避不必要的应激。
居住场所的户外也需要保持一定的私密性,在不 同的文化中,这种需要具有不同的反映方式。
4.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1)男女有别; (2)俯仰有别; (3)群体和文化有别。 “医生的过错,可使生命永眠地下;建筑的失误,却把遗憾长留人间。”
(二)领域性与控制感 形成领域能增加占有者对环境的控制感。 环境心理学家霍拉汉与赛格特在精神病院的实验
建筑物外部通过适当范围的空间围合、草坪、树篱、台地、栅栏 等形成具有不同私密性——公共性层次的领域也有利于个人或群体的 控制感。 在一些没有明确领域感的地方则可能发生两种后果:一种是引起 领域争端,导致邻里不和;另一种是无人过问,被糟蹋和滥用,造成 失控状态,城市中后者更为常见。 启发:越是没有归属、没有人管、没有人爱的空间,越容易被糟 蹋;一旦有了明确的主人,形成领域并得到爱惜和呵护,就会受到尊 重。
如图为一项神经病所进行的研究中研 究不同时刻离开的病人累计的百分比
(三)对侵犯个人空间的反应
被入侵者的反应:1.入侵者的个人特征影响着被入侵者的反应
2.男性入侵者比女性入侵者引起更多动作反应 3.入侵者年龄对反应也起一定的影响
入侵者的反响着个人入侵的倾向 3.被侵犯群体的地位越高,被侵犯的几率越少
干扰。
(三)开敞办公室 开敞办公室也称景观办公室,20世纪60年代出现于德 国。它是一个大面积开敞的工作区,其中没有从地面到 顶棚的隔墙,有的一层楼就是一间大办公室。设计的目 的在于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有关工作人员之间的联系,
并给工作人员提供了灵活和自由。
研究总结认为,开敞办公室看起来比以往的办公室美
0.45~1.20M,与个人空 间基本保持一致。 处于该距离范围内,能 提供详细的信息反馈,谈 话声音适中,语言交往多 于触觉。 适合亲戚,师生等日常 熟悉的人群交谈言欢。
社会距离
• 1.20~3.60M可以看到对 方全身以及周围环境。 • 这一距离相互接触已是 不可能,主要由于视觉 提供详细的信息。 • 这一距离常用于非个人 的事物接触,如同事间 商量工作等。
• 环境心理学
第七章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 研究空间与行为之间关系的领域称为“空间行为”。研究 人使用空间的固有方式,并通过研究揭示人使用空间时的 心理需要,已成为环境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 其中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等概念相互联系但又有区 别,是这一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第一节 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
(四)影响个人空间的因素 1.情绪 由于个人空间从情绪和身体两个方面对个人起着保护作用,因而它也随个人情绪 的变化而变化。焦虑的、或感到社会情境对自己有威胁的人需要比一般人更大的个 人空间。 2.人格 人格反映了个人看待世界和事件因果关系的方式。影响个人空间的一个人格变量 是内在性——外在性。内在人格者认为事件的因果在自身的控制之下;而外在人格 者则认为事件结果受外因的控制,与陌生人处在近距离时感觉安全受到威胁,比内 在人格者需要与陌生人保持更大的距离。自尊心强的人所需要的个人空间比自尊心 弱的人要小,因为自尊的人对自己采取肯定和信任的态度,对别人也容易采取同样 的态度;对自己不肯定不信任,对别人也不易信任。合群的人比不合群的人与人保 持更近的距离。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彼此间的距离、言语、表情、身
姿等各种线索起着微妙的调节作用。称为“心理的空间”, “空间关系学”。
一、个人空间
在人类中,个人空间既包含生物性的一面,又受到社 会与文化的影响。 (一)个人空间的度量 • 个人空间的度量依据个人所意识到的不同情境而膨 胀,是个人心理所需要的最小的空间范围。 • 他人对这一空间的侵犯与干扰会引起个人的焦虑与 不安。
3.年龄 个人空间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 4.性别
男性和女性对所喜欢和不喜欢的人显示出不同的个人空间:女性以较近距
离接触所喜欢的人;而男性的空间行为不随吸引而改变。 5.环境因素 人们感到便于疏散时有较强的控制感,因而满足于较小的个人空间。
二、人际距离
个人空间影响人际距离,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决定了在相互 交往时何种渠道成为最主要的交往方式。人际距离四种:密切 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和公共距离。
四种人际距 离:
1.密切距离: 0~0.45M,小于个人空 间,可以相互体验到对方 的辐射热· 气味等。 1近距离时触觉成为主 要的交往方式,适合抚爱 和安慰。 2距离稍远时这表现为 亲切的耳语。 在公共场合与陌生人处 于这一距离是会感到严重 不安。需要用避免谈话· 避 免微笑来取得平衡。
个人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