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面分类法及冒号分类法简介
分面分类法
▪ 至于分面内各类目的排列,则与体系分 类法同位类的排列方法基本相同
第二节 分面分类法的标记制度
一、分面标记制。 ➢ 概念:分面标记制,也叫分段标记制、
多维标记制,是用分面符号把类号分成 若干段,使每一段的号码代表主题的一 个方面,以显示类目组配结构的一种标 记制度。
优点:能显示类目的组配结构,提示复合 主题中各个主题因素及其联系,表达性 强;适应新学科、新主题不断出现的状 况,容纳性强;分类号中每段号码局部 调整,便于集中某些文献,并为读者提 供多途径检。
❖ 分面分析法:是将整个知识领域和 一个个知识领域按不同的属性分解 为若干个不同的分面,每个分面再 分解为若干个亚面,每个亚面还可 以分解为若干个更小的子面,面内 列出所属各子目的一种编制分类表 的方法。
❖ 分面分析法建立的分面类表由两个 层次的分面结构组成。第一层次的 分面结构是对整个知识领域进行分 面所形成的基本分面结构。第二层 次的分面结构是以第一层次的分面 结构为依据,对某一知识领域进行 分解所形成的分面结构;每一分面 内按一定的分类特征列出所属各类。
分面分类法的概念
❖分面分类法(Facet Classification)是依 据概念的分析与综合原理,将概括文献 内容与事物的主题概念组成“分面—亚 面—类目”的结构体系,通过各分面内 类目之间的组配来表达文献主题的一种 文献分类法。也叫做组配分类法、分析综合分类法。
举例
冒号分类法CC 布利斯书目分类法(第2版)BC2 国际十进分类法UDC,在详细列类的基
CC举例
CC第一层次归纳为五种基本范畴(基本 分面):本体、物质、能量、空间、时 间。 CC图书馆学的第二层次分面:图书馆类 型、图书馆材料、图书馆活动、空间、 时间。
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
安徽省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考试《信息组织》重点知识
安徽省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考试《信息组织》重点知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信息组织概述 1.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是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相互融合而形成的Internet及其他网络获取的各种有用的信息资源。
2.信息组织是指对信息包括文献信息和网络信息的一种序化或整序。
即依据一定的科学规则和方法通过对信息外在特征和内容特征的描述和序化实现无序信息向有序信息的流转从而保证用户对信息的有效获取、利用以及信息的有效流通和组合。
3.信息组织的理论基础:信息组织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符号学与编码理论语言学逻辑学、科学分类和目录学等。
4.信息组织的内容:广义的信息组织内容包括信息搜集与选择、信息分析与标引、信息描述与加工、信息整理与存储。
狭义的信息组织内容包括信息标引、信息描述和信息排序。
5.信息组织的功能●描述、揭示、报导信息特征的整序功能。
●再现、重组信息单元联系的增值优化功能。
●规范、控制信息流向的社会目标功能。
●方便、有效提供的用户利用目标功能。
6.信息标引含义信息标引是依据一定的标引规则在对信息资源内容属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信息资源属性的检索标识过程。
7.信息标引过程包括两个主要环节主题分析与转换标识。
●信息标引类型●●按照信息标引所用的检索语言可主要分为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两种类型。
●●按照使用标引设备可分为手工标引、自动标引和机助标引 8.信息资源描述信息资源描述是依据一定的规则和技术标准对信息资源的外部特征和部分内容特征进行全面描述并给予记录的过程。
9.信息排序信息排序内容主要包括信息资源描述款目记录的排序和信息资源的排序组织。
10.信息组织的必要性 1现今各类信息资源由于数量大、种类多、来源广加剧了信息增长与使用的矛盾。
2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方法是开发信息资源其基本内容与环节包括信息组织、检索和利用。
3信息组织是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基础为人们查找、选择和获取信息提供了方法和工具。
《信息组织学》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信息资源的构成要素包括信息的外部特征和()。
A、信息的主要特征B、信息的内容属性C、信息的形式特征D、信息的范围特征2、资源单元方式的检索系统通常均为()检索系统A、先组式B、后组式C、散组式D、先组散组式3、检索语言在国内也称为()。
A、关键词语言B、自然语言C、分类语言D、情报检索语言4、文献目录通常包括书目和()。
A、索引目录B、论文题录C、文献收藏目录D、著者目录5、如果检索工具是以信息资源的外部特征为检索依据,则提供的检索途径为()。
A、资源内容B、资源形式C、语词D、主题词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按照检索工具的对象和特点,检索工具的类型可以分为()。
A、文献目录B、索引C、机读数据库D、网络搜索引擎2、信息资源组织规范主要包括()。
A、信息描述规范B、信息资源标识C、提供检索点D、检索语言3、信息组织类型按组织对象分,可分为()。
A、目录B、数据库C、信息资源D、检索工具4、信息资源的检索可以有()。
A、责任者名B、分类号C、主题词D、题名5、信息组织的研究领域总体上包括()等层次。
A、理论层面B、应用层面C、规范层面D、方法层面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分类法是以表达信息资源内容的标记符号为标识,按照依据主题至今关系进行系统组织的。
正确错误2、信息检索是信息组织的反向过程。
正确错误3、信息组织的结果是让信息资源成为有序化和优化的集合。
正确错误4、信息组织的内容是依据一定的科学规则和方法来描述信息资源的外部特征。
正确错误5、标识信息资源主题内容职能用语词。
正确错误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检索系统的检全率与检准率之间是一种()关系。
A、正向B、同向C、互逆D、没有2、信息资源检索系统进行组织和检索的基本依据是( ).A、句法控制B、词汇控制C、描述记录D、目录3、信息资源的组织和检索一般是以概念逻辑为工具,以()为基础,根据信息资源的特点和设备条件的状况进行的。
信息组织重点
第一章1. 什么是信息组织?P1信息组织,亦称为信息资源组织,是根据信息检索的需要,以文本及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为对象,通过对其内容特征等的分析、选择、标引、处理,使其成为有序化集合的过程。
2. 数据数据是原生态的,即未经过处理的。
信息则是经过人类处理的数据。
3. 检索工具的类型 P6按照系统中所用的标识是否进行控制,检索工具可以分为受控检索系统与自然语言检索系统两种。
按照系统中标识组配的特点,检索系统可以分为先组式和后组式两种。
4. 检索语言检索语言是一种由表达信息资源主题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词汇及规则组成的人工语言系统,国内亦称为情报检索语言。
5. 信息组织的研究领域总体上包括三个层次。
a) 理论层面:研究信息组织的基本规律和理论基础,为规范层面和方法层面提供理论指导。
b) 规范层面:研究信息组织的基本规律和理论基础,为规范层面和方法层面提供理论指导。
c) 方法层面:指信息资源组织技术方法,包括操作的技术方法、信息组织的管理、具体标引规则、描述规则等。
其作用是按照信息资源组织的要求进行操作、实现信息资源系统的组织。
第二章1.检全率亦称查全率、命中率,指系统实施检索时检出的与某一检索提问相关的信息资源量与检索系统中与该提问相关的实有信息资源总量之比。
2.检准率亦称查准率、相关率,指系统实施检索时检出的与某一检索提问相关的信息资源量与检出的信息资源总量之比。
3.对词汇的控制通常包括:①同义控制;②词义控制;③词间关系控制;④还包括词量控制,词组选择和使用的控制,以及专指度控制等。
4.常用的相关因素包括:引用关系、链接关系、用户需求。
5.相容关系是指至少有一部分外延相同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包括:①同一关系;②包含关系;③交叉关系。
6.不相容关系是指不存在共有外延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包括:①矛盾关系;②反对关系;③并列关系。
第三章1.信息描述的含义:是指根据信息组织和检索的需要,对信息资源的主题内容、形式特征、物质资源形态等进行分析、选择、记录的活动。
中图法主题法 第三章 分类法
3、列举组配式分类法
• 是上述两种编制方式的结合,是一种在详 尽类表的基础上,广泛采用各种组配方式 的分类法,亦称半分面分类法。代表: 《国际十进分类法》;俄国的《图书馆书 目分类法》。
第二节 分类法结构剖析
• 各种分类法虽然在组成方式上存在着差异, 但其组成结构基本上是相同的。分类法的 结构组成目前在国内大致有两种划分方法, 一种按照分类法组成部分的功能,将分类 法的组成部分分为类目体系、标记符号、 说明与注释、类目索引四个方面。另一种 则按照分类法构成的形式,将其分为编制 说明、主表、副表、类目索引四个部分。 便于介绍采用第一种分法。
•
•
②类目体系展开比较系统,并可以根据需要对 类目等级进行适当调整;
③标记简明,号码单纯,适于分类排架。
• 不足:①揭示专门主题,细小专深主题能力差。
• • • • • • • (能满足从学科或专业角度广泛地进行课题检索 的要求,达到较高的查全率。查准率的高低与类 目的粗细多少有关--类目越细,专指度越高,查 准率也越高。但类表的篇幅是有限的,类目不可 能设计得很细。因此,分类法只是一种“族性检 索”,而非“特性检索”。) ② 具有一定的凝固性,不便于根据需要随时 改变、调整检索途径,不能进行多角度检索 • ③无法根据现代科学的发展自动生成新类, 滞后学科发展。 • ④类目详尽,篇幅较大。(是相对的,和分 面组配式比较)
《Yahoo!》 艺术与人文 商业经济 计算机与 互联网 教育 娱乐 政府 健康 新闻与媒体 娱乐与运动 参考 地区 科学 社会科学 社会与文化
《杜威法》(DDC)基本大类
000 Generalities 总论 100 Philosophy & psychology 哲学和心理学 200 Religion宗教 300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 400 Language 语言文学 500 Natural sciences & mathematics 自然科学与数学 600 Technology (Applied sciences) 技术 700 The arts 艺术 800 Literature & rhetoric 文学与修辞学 900 Geography & history 地理、历史
【精品】2、信息组织(分类法)
1、自始自终贯穿科学分类的思想,集中体现学科的系统性,反映事物之间的从属关系。2、分类结构显示直观,易于把握,便于使用。3、类目体系展开比较系统,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类目的等级进行适当调整。4、标记简明,适合于分类排架。
等级列举式分类法的不足:
揭示专门主题能力差,不能充分揭示信息资源中大量存在的细小专深的主题;类表具有一定的凝固性,不便根据需要调整,难以与科学发展保持同步;大型列表一般篇幅较大,对列表的管理要求高。
(标记制度之)层累制
用类号的位数来反映类目的级别及其关系。类号位数越少,级别越高,反之越低。例:以《中图法》为例:Q 生物科学Q1 普通生物学Q17 水生生物学Q178 水生生物生态学和地理学Q178、5 水文分布Q178、53 海洋生物Q178、535 海底
《总目》著录图书一万余种,基本上包括了乾隆以前的中国古代的重要著作。“四分法”体系更臻完善,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目录编撰的方法,几乎成为全国统一的图书分类体系。
四分法:经、史、子、集
经部十类——(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史部十五类——(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集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子部十四类——(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集部五类——(楚词、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
信息分类组织的目的
将各个领域有关的信息(概念、事实、数据、信息记录、信息实体)按照一定的特征(内容、形式、功能、用途)分门别类地加以聚合或区分,以便于系统化的识别、检索、利用。
文献的分类
文献分类是指根据文献的学科属性或其他特征,将各种文献分门别类地、系统地加以组织和揭示的方法。文献分类方法是一种规范化、理论和技术都比较成熟的信息组织活动。网络信息的分类是一种综合性的信息分类,它在传统的文献分类的基础上,也吸收了事物分类的方法。
事业单位技师图书资料第3章
第三章图书分类图书分类:就是按照图书内容的学科属性或其它特性,将图书馆藏书予以一一揭示,并分门别类地把它们系统地组织起来的一种方法。
图书分类包括:分类和归类两个方面的含义。
分类是就图书馆的大量藏书来说,根据图书的学科内容,把不同的加以区分,相同的放在一起,相近的联在一起,整理成有条有理的系统,即类集;归类是根据每一种图书的内容,把它归到既定的分类体系中.图书分类标准:是指对某一类图书进行划分时所依据的某种属性或特征。
换句话说,根据图书所表达的学科属性或其它某一相同点来划分图书,这种划分图书的依据就称之为分类标准图书分类的主要标准是:图书的本质属性。
图书分类次要的辅助标准是:非本质属性图书分类在图书馆的具体应用:组织分类排架、组织分类目录、进行分类统计图书分类的依据是图书分类法图书分类法是指图书分类的方法和技术是将图书按学科体系进行系统组织的方法。
图书分类法包括编类、辨类和归类三个方面的内容我国解放后新编的图书分类法基本上都是等级体系型的。
等级体系型分类法的结构:类目表、标记符号、说明和注释、索引等4部分组成类目表是将众多类目,根据类目之间的关系,按照一定的原则组织而成的一览表,是整个分类法的主体,是用以类分图书的实际依据。
由主类表和复分表组成主类表三个层次:基本大类、简表、详表基本大类:是图书分类表中首先划分出来的第一级类目、它是类目表的纲月。
基本部类是类目表中最概括、最本质的区分。
基本部类之间的排列顺序称之为基本序列。
在基本部类的基础上再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两大部类分为若干个大类,就是基本大类。
《中图法》基本大类有22个。
《中图法》将图书概括为五个基本部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
简表:是整个分类法的基本类目表。
它是由基本大类进一步区分而成的。
一般列到三级类目,是整个分类法的骨架详表:是在简表的基础上,根据学科发展状况、图书出版情况和使用对象的需要逐级开展形成的。
信息组织的两种重要方法——分类法与主题法——尤世民 2014103565
分类法与主题法一、分类法分类系统分为聚类和归类两个子系统:聚类是指按照信息资源的特点和使用需要,通过区分和类聚建立起类目体系的过程;归类是指依据建立的分类体系进行类分信息资源的过程。
聚类的结果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类目体系,如各种文献分类法等,聚类是归类的前提条件,是分类组织的重要依据和工具;而归类系统则是聚类系统的具体应用,它体现了聚类过程的实际存在意义。
信息资源分类法的类型按照编制方式分为:等级列举式、分面组配式、列举——组配式。
(一)等级列举组配式等级列举式分类法是一种将所有的类目组织成一个等级系统,并且采用尽量列举的方式编制的分类法。
类目体系组成一个树状结构,按照划分的层次,列举详细类目,以缩格表示类目等级关系,最后形成一个等级链。
常见的有《杜威十进制分类法》(DDC)、《中图法》等。
(1)杜威十进分类法(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DDC)杜威十进分类法是广为全球各地图书馆使用的分类法。
这个分类系统最早在1873年时Melvil Dewey有此分类构想,而于1876年正式出版。
负责DDC出版的是Forest Press,而它于1988年成为OCLC下的一个部门。
DDC已被全球超过135个国家的图书馆使用,并且被翻译逾30种语言,包括阿拉伯文、中文、法文、希腊文、希伯来文、意大利文、波斯文、俄文、西班牙文及土耳其文等。
在美国,有95%的公共图书馆及学校图书馆、25%的学院及大学图书馆及20%的专门图书馆使用DDC。
此外,DDC更能用来组织网际网络上的各种资源。
杜威十进制图书分类法于1876年首次发表,历经22次的大改版后,内容已有相当程度的修改与扩充。
最新的版本为2004年版。
该分类法以三位数字代表分类码,共可分为10个大分类、100个中分类及1000个小分类。
除了三位数分类外,一般会有两位数字的附加码,以代表不同的地区、时间、材料或其他特性的论述,分类码与附加码之间则以小数点“.”隔开。
分类法总结
分类法总结第一节 分类标引语言概述1. 类(Class )具有某种或某些相同属性或特征的若干事物的集合,是对具有同样属性的一组事物进行概括而形成的概念。
2. 分类(Classification )把相同的事物集中在一起,把不同的事物区分开来,而且把不同的事物根据彼此相互的关系,组成一个系统,形成一个体系。
3. 文献(Document )用文字、数字、图形、图表、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将人类知识、经验、信息记录下来的一切物质载体。
4. 文献分类(Classification of Document )是运用特定的分类语言,揭示文献所记载的知识5. 分类法:以科学分类和知识分类为基础,对概括信息内容及某些外表特征的概念或术语,进行逻辑划分和系统排列而形成的类目一览表。
(二)分类法的概念逻辑原理1.概念的内涵与外延(1)概念的内涵 —— 指反映事物的内容或质的规定性,即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
(2)概念的外延 —— 指事物的适用范围或量的规定性,即反映本质属性的一类一类、一个一个事物。
2.概念的划分与规则以事物的某种属性作为标准,将属概念划分为各有关的种概念的逻辑方法。
划分的三个要素 母项——被划分的概念。
子项——从母项划分出来的新概念。
划分标准——将一个母项划分为若干个子项所依据的标准。
三、分类法的基本类型1.等级列举式分类法(Grade enumerate Classification)以科学分类为基础,运用概念的划分与概括原理,把概括文献内容及某些外表特征的主题概念列举为类目,通过概念的层层划分和隶属,构成概念等级体系,为每个类目配上相应号码作标识的标引语言。
例子:《杜威十进分类法》:简称杜威法(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DDC )《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国会法(Library of Congress Classification,LCC)《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简称中图法(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CLC)等级列举式分类法的特点(1)根据用户使用需要,按学科或专业有层次的集中、系统地揭示文献内容。
第4章分类法
4.1.1分类语言的构成原理
组配分类法的构成基于概念的可分析性和 可综合性,即一个复杂概念可以分析为若 干简单概念(或概念因素).若干简单概念可 以综合为一个复杂概念。因此,一个复杂 的主题概念可以用若干个简单概念标识的 组配来表达。
11
组配分类法是体系分类法的发展。创制组 配分类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克服体系分 类法的列举式列类方法所造成的不能无限 容纳概念的局限性,以及它的类目的单线 排列方式所造成的“集中与分散”的矛盾。 实际上,体系分类法所采用的某些方法, 如复分表和仿分法以及表示复合类目的组 配符号等,已经孕育着组配分类法的胚胎。
31
4.2国内外分类法介绍
4.2.1《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4.2.2《杜威十进分类法》 4.2.3《国际十进分类法》 4.2.4《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4.2.5《冒号分类法》
32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介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原名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1971年着手编制, 1975年出版第1版,1980年、1990年、1999年分 别出版第2、3、4版。 (中图法》的编制和历次修 订,采用了许多科学、实用的方法和技术。正因 为如此,《中图法》已经成为一部适应我国国情、 适合多种类型机构进行多种类型文献分类标引、 使用最广泛的一部大型综合性文献分类法。
注释 增设指示性类目; 增加沿革注释 修改或规范类目名称; 规范注释用语和注释引用次序; 扩大采用编列交替分类体系的列类法。
35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介
为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中图法》已经 并将继续配备和完善系列出版物,包括;
①详略不同的三种版本,即《中国图书 馆分类法》、《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本)》.三种版本又 分别称为《中图法》的“图书本”、“资 料本”或“详本“、“简本”。
《信息组织》复习(简版)
索引是以文献或文献集合中包括的信息内容为其揭示单元的工具,包括期刊索引、书后索引等。
情报检索语言
情报检索语言:是一种由表达信息资源主题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词汇及规则组成的人工语言系统,国内亦称情报检索语言。检索语言由词汇和语法两部分组成。词汇是检索语言的主体,是各种词表,包括分类表或标题表、叙词表等;语法,则是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的规则系统,它们规定词汇集的使用方法
(重点)2.主题标引和分类标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主题标引和分类标引的相同点:1.揭示的对象相同。2.依据的数据来源相同。3.操作程序相同。4.基本处理方法相同。
主题标引和分类标引的不同点:1.主题分析的角度不同。2.转换途径不同。3.标识不同。4.揭示的特点不同。
3.主题标引的基本方式:整体标引、全面标引、对口标引、综合标引、分类标引。
检全率、检准率
检全率,指通过检索系统检出的与某一检索提问相关的文献数与检索系统中与该提问相关文献总数之比。
检准率,指系统实施检索时检出的与某一检索提问相关的信息资源数与检出
6、述,亦称信息资源描述,是指根据信息组织和检索的需要,对信息资源的主题内容、形式特征、物质形态等进行分析、选择、记录的活动。
7、元数据:元数据即描述数据的数据,对数据及信息资源的描述性信息
分类索书号:又称分类排架号,是表示一文献在分类收藏中位置的号码。
2.分类标引的基本要求:准确、充分、一致、适用。
4.分类标引工作的程序,以及在这些分类步骤中应注意的问题。
分类标引工作的程序:查重—主题分析—归类—给号—审核。
查重:检查是否为已标引,避免重复。依据:书名目录进行。联机情况下,使用联机目录工具。
文本检索:不标引,直接用计算机,通过自然语言,对信息资源进行检索的方式。
第四章分面分类法
CC分类法大纲
A科学 B数学 C物理学 D工程 E化学 F工艺 G自然科学与生物学 H地质学 I 植物学 J农业
M应用科学 N艺术 O文学 P语言学 R宗教 S心理学 T教育学 U地理学 V历史学 W政治学 X经济学
K动物学
Y社会科学杂论包括社会学
L医学
Z法律
分面分析法
❖ 分面/组面/面:是按某种分类标准 (分类特征)产生出来的一组类目。
原理编制。 2. 它们有共同的编制原则:文献保证原
则、用户保证原则、科学和教育上一 致原则、与知识发展同步原则、稳定 性原则、兼容性原则。
各自特点
体系分类法
便于从学科、专业角度 按类检索;
清晰显示类目体系层次 等级关系;
号码简单;
编制方法相对简单。
局限:不能揭示专深主 题;多元检索困难;不 利于随时修订。
一基本引用次序,各类又指定具体的分 面引用次序。
2. 分面排列次序,是指分类表中各个分 面以及面内各类目排列的次序。分面 类表的排列次序与引用次序一致,称 为分面排列次序的顺排法,如CC;而 分面类表的排列次序和引用次序相反, 叫做分面排列次序的倒排法,如BC2。
BC2的倒排法举例
BC2教育类表中分面引用次序为“受教 育者→教什么(课程) → 怎么教 (教学方法) → 教育施动者(教 师) → 教育环境→ 共同操作及其 施动者→ 被考察的教育主题的观点 →地点和时间→ 通用复分”,而分 面排列次序正好相反。
础上,广泛采用各种组配方式,叫 做体系-组配分类法,也叫做半分面 分类法。
❖ 分面分类法就其组成部分而言,与体系 分类法基本一样,但其类表结构与标记 方法不同于体系分类法。
第一节 分面类表
❖ 也像体系分类法一样设置若干个基本大 类,但其基本大类的展开不像体系分类 法那样形成等级列举结构,而是在各基 本大类下列出若干个分面、亚面,各面 内类目相互组配,从而形成组配式结构。
图书资料系列中级职称考试-图书分类
图书分类1、检索语言是文献威信检索系统中,用于表达文献主题概念和检索课题概念而创造的(人工语言),它包括(分类语言)(主题语言)两大类。
2、分类法是按文献内容的(学科属性)来揭示和排检文献的,其特性在于(知识的系统性)。
主题法是按文献内容的(主题名称)来揭示和排检文献的,其特征在于(事物的特指性)。
3、图书分类就是按照(图书内容)的学科属性或其他特征,将图书馆藏书予以(揭示),并(分门别类)地将它们系统地组织在一起的一种方法。
它有两个含义:一是(类集);二是(归类)。
4、类是一个概念,代表着(一组)在性质上彼此(相同的事物) 。
图书分类的类,在分类法中称(类目),它由(类名)(类号)(类目注释)三部分组成。
表示特定事物的具体概念叫(类名)。
5、图书的本质属性是指图书所反映的学科内容,叫(主要标准);图书的其他特征,如著作人、出版地、体裁、文种、类型、时代及读者对象,称(辅助标准)。
6、图书分类的作用,一是组织藏书,即(图书分类排架);二是编制检索工具即(组织分类目录)。
图书排架和组织分类目录所使用的分类号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7、图书分类法的类型,按其(结构)体系,可分为(等级列举式)(分面组配式)分类法。
8、等级列举式分类法的(特点),就是用(等级)来表示(类目)之间的(隶属关系),用(列举)来显示一组(并列类目)的完整性,体现类目的(纵向关系)。
其局限性是不利于反映图书内容的(多样性)和(多变性)。
其代表是(《村威十进分类法》)。
9、分面组配式分类法的特点,是把各学科知识(分解)成若干因素,再将许多因素根据一定的标准(归纳)为若干个面。
其代表是(《冒号分类法》)。
10、图书分类法是由(许多类目)根据一定原则组织起来,通过(标记符号)来代表各级类目和固定类目的先后次序的分类体系,它是图书馆用以(类分图书)(组织藏书)的依据。
11、图书分类法的含义:一是图书分类的(方法)和(技术),也就是(归类)。
图书分类法
(一)阶层式分类法依知识分类理论、科学的发展体系以及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将科学文献中的全部知识、采用一系列的划分标准与排序原则,从总(最一般的概念)到分(最个别的概念)地作纵向及横向展开,以中国图书分类法与杜威十进分类法为代表。
(1)杜威十进分类法结构(DCC)为一个以等级体系结构的分类法。
基本的编排是以纲目为主,同一个类目则可能分布于不同纲目之中。
DDC是用传统的学科来分类,总共以10个主要的学科(main classes)来涵括所有的知识体系,每个大类下又再细分10类(divisions),接在又再分成10小类(sections)。
(2)中国图书分类法以「杜威分类法」为基础,扩增有关中国图书的类目。
其分类法修订经过最初乃由前南京金陵大学图书馆馆长刘国钧氏所编订,目前已出了第九版。
(二)列举式分类法列举式分类法是一部列举的等级式类目表,全部类目以大类的分册形式出现,第一册是全表的总纲,其大类可说是各册的总合。
以国会分类法为代表。
国会分类法(LC)(按:目前香港大部分的大学图书馆都采用此分类法)国会分类法是知识分类,不追求各学科严密科学系统,它只是将许多不同的类安排成便于实用的次序,LC所采取以图书做为分类法对象的原则,称之为「作品保证原理」。
其大类共有20个。
每一大类一般先列出纲要和大纲,大小类目的并列、从属关系、用排列的齐行、缩行或字体表示。
(三)层面式分类法层面式分类法又可分为分面分类法与列举—组配式分类法两种。
其基本概念为:任何复合主题,都可以分解成相应的单元概念,同样也可透过相应单元的概念的组合加以表达。
故在分类表制订时,必须详尽列举所有主题,只要在类表中按照范畴内列出基本概念,并分别配组与相对应的号码。
(1)国际十进分类法(Universal Decimal Classification,简称UDC)(按:香港公共图书馆采用此分类法)国际十进分类法是学科分类法,有科学、社会科学、艺术等学院型的分类,它是阶层性(hierarchical)分类法,每个类目都来自所从出的上层类目,本身又可以再分为更细的类目。
信息组织资料整理
信息组织期末整理第一章导言信息组织:亦称为信息资源组织,是根据信息检索的需要,以文本及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为对象,通过对其内容特征等的分析、选择、标引、处理,使其成为有序化集合的过程。
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的关系:1、信息组织是信息检索的基础和前提。
2、信息检索是信息组织的出发点和归宿。
总之,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两个环节。
要使信息组织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充分了解系统的检索需要,根据信息资源的特点和用户的使用要求加以实施。
信息组织的类型:1.文献组织:对信息资源本身的组织(主要指文献)①按一定意义的次序排列:根据信息资源的外部或内容特征,按题目名称字顺排列、责任者排列、分类排列等。
②固定排列法:按照文献的形式、到馆先后、或文献本身固有的号码(如专利号、标准号、报告号等)排列。
适用对象:不适合按信息资源特征排序的资源类型,如档案、文物藏品、光盘、录音带、缩微品等。
第二章信息组织原理对信息组织的要求1.检全率(查全率)检全率=检出相关信息资源量/系统相关信息资源总量×100%表示系统检出相关信息资源的能力。
2.检准率(查准率)检准率=检出相关信息资源量/检出信息资源总量×100%表示检索系统排除与检索提问无关信息资源的能力。
相对而言,规模有限的中小型检索系统对检全率则有较高的要求,对检准率则并不如大型检索系统那样重要;但在信息资源量较大的数据库或搜索引擎中,随着检出文献量的增加,对检全率的要求往往退居其次,检准率成为主要追求的目标。
3.检索速度和系统的及时性4.系统的易用性5.检索的成本效益信息组织的控制1.描述控制职能符号用以表明主题标识在组配中的句法职能的辅助符号,作用是明确主题标识的句法含义,防止出现错误的组配关系。
逻辑组配符号使用逻辑符号对组配关系实施控制,可以进行各种演算,实施精确查找,常用于后组式检索系统。
句式转换轮排转换 链式转换 分析转换4. 相关因素控制信息组织过程中应该了解的基本逻辑知识包括: 1. 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概念是表达事物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检索系统交流的内容。
信息组织的两种重要方法——分类法与主题法——尤世民 2014103565
分类法与主题法一、分类法分类系统分为聚类和归类两个子系统:聚类是指按照信息资源的特点和使用需要,通过区分和类聚建立起类目体系的过程;归类是指依据建立的分类体系进行类分信息资源的过程。
聚类的结果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类目体系,如各种文献分类法等,聚类是归类的前提条件,是分类组织的重要依据和工具;而归类系统则是聚类系统的具体应用,它体现了聚类过程的实际存在意义。
信息资源分类法的类型按照编制方式分为:等级列举式、分面组配式、列举——组配式。
(一)等级列举组配式等级列举式分类法是一种将所有的类目组织成一个等级系统,并且采用尽量列举的方式编制的分类法。
类目体系组成一个树状结构,按照划分的层次,列举详细类目,以缩格表示类目等级关系,最后形成一个等级链。
常见的有《杜威十进制分类法》(DDC)、《中图法》等。
(1)杜威十进分类法(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DDC)杜威十进分类法是广为全球各地图书馆使用的分类法。
这个分类系统最早在1873年时Melvil Dewey有此分类构想,而于1876年正式出版。
负责DDC出版的是Forest Press,而它于1988年成为OCLC下的一个部门。
DDC已被全球超过135个国家的图书馆使用,并且被翻译逾30种语言,包括阿拉伯文、中文、法文、希腊文、希伯来文、意大利文、波斯文、俄文、西班牙文及土耳其文等。
在美国,有95%的公共图书馆及学校图书馆、25%的学院及大学图书馆及20%的专门图书馆使用DDC。
此外,DDC更能用来组织网际网络上的各种资源。
杜威十进制图书分类法于1876年首次发表,历经22次的大改版后,内容已有相当程度的修改与扩充。
最新的版本为2004年版。
该分类法以三位数字代表分类码,共可分为10个大分类、100个中分类及1000个小分类。
除了三位数分类外,一般会有两位数字的附加码,以代表不同的地区、时间、材料或其他特性的论述,分类码与附加码之间则以小数点“.”隔开。
冒号分类法
冒号分类法什么是冒号分类法?冒号分类法是一种用于分类和组织信息的方法。
它通过使用冒号来建立层次结构,将主题、子主题和相关细节组织起来。
冒号分类法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信息,并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和易于阅读。
冒号分类法的优点1.清晰的结构:通过使用冒号分类法,信息被组织成层次结构,使读者能够轻松地跟随文章的思路,并快速获取所需的信息。
2.易于记忆:冒号分类法利用了人类大脑对层次结构的处理能力。
这种结构化的方式使得信息更容易被人脑接受和记忆。
3.逻辑性强:冒号分类法可以帮助作者更好地表达思想和观点,使得文章在逻辑上更加连贯和一致。
4.简洁明了:冒号分类法能够通过简明扼要的方式传达信息,并且清晰地展示不同主题之间的关系。
如何使用冒号分类法?1.确定主题:首先确定您要表达的主题或观点。
这个主题将成为最高层次的分类。
2.确定子主题:根据主题,确定几个相关的子主题。
这些子主题将成为下一层次的分类。
3.确定细节:基于每个子主题,确定更具体的细节和信息。
这些细节将成为最低层次的分类。
4.使用冒号建立层次结构:使用冒号来建立主题、子主题和细节之间的层次结构。
确保每个层次的分类都有明确的标题。
5.提供适当的信息:在每个层次的分类下,提供足够的信息来支持主题或观点。
使用有序列表来清晰地分隔不同的细节。
冒号分类法在写作中的应用冒号分类法在各种写作场景中都能得到应用。
无论是写一篇学术论文、撰写一份报告,还是整理一份备忘录,都可以使用冒号分类法来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冒号分类法在学术论文中的应用学术论文通常包含多个主题和子主题,这些信息需要被清晰地组织和表达。
使用冒号分类法可以帮助作者将整个论文的结构呈现出来,并使读者更易于理解作者的思路。
1. 引言•白话论文写作技巧•论文写作的重要性2. 文献综述•如何找到相关文献•如何评估文献可靠性3. 方法•研究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4. 结果和讨论•实验结果分析•结果与前人研究的比较5. 总结和展望•研究的局限性•下一步研究的方向冒号分类法在报告中的应用撰写报告时,经常需要整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
p17分面分类法的定义
p17分面分类法的定义分面分类法是一种知识组织方法,这种方法从多个互不相关的面中提取概念,分配给文献集合中的信息对象。
不同于传统的图书馆分类法。
(此处可以查找传统图书馆分类法做对比)它明确定义某个主题的特征或属性,使其相互排斥,单独穷尽,这些特征或属性成为某个学科主题的面。
分面分类法也称分析—合成方法,分析指将每个主题分成基本概念,合成指将相关概念合成以描述信息对象。
P19面的核心观念是能让用户从任何一个可见的角度去分析一个实体。
分面分类划分原则:一次只用一个划分标准划分步骤应当是逻辑的和近似的划分应当穷尽。
(面向对象,互不相关)分面分析定义通过分配概念来进行逻辑划分的方法:对对象主题的所有词汇进行分类在对象环境中,将某个概念归入恰当的范畴中,即划分特征如何共享此类。
举例:通过颜色划分类分面分析的步骤理解所有的相(关系和说明的关联),表达所有的面(思维单位,孤立的观点,或概念的基本范畴)和发现所有的焦点(材料的特殊的属性特征)确定一个待组织实体的全部从基本面的角度对实体的代表性的例子进行全面分析,并将实体划分成为面和子面一旦分面分析完成,就能编制分面分类表,其中涉及标引顺序索引和标记符号的编制。
不可能不通过分面分析来编制分面分类表。
通过主题检索点(主题分析)与标记符号的分配将分面分析过程应用于实体分类。
faceted classificationp39分类的整个要点是不必一个个地通过经历来理解事物,即使我们不理解某个个体,我们也可以将其放到一个结构中来了解其属性。
(查找聚类与分类的异同)【灵光:从某个具体学科主题来组织文献】p46#重点#对分类法种类的探讨有助于认识网络信息分类的基本原理更多考虑到诠释判断,考虑到所属的专业领域以及所服务的客户。
重点在于判断,既要考虑载体又要考虑内容,反映系统用户的信息需求。
【感觉这里可以徐徐和商学知识结合啊】具体做法:关键人物访谈,对工作领域和社会生态进行经验分析,抽样调查,内容分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分面引用次序与分面排列次序
分面引用次序
●
分面分类法是按“分面—亚面—类目”建立类表结 构体系。在分类表中,分面引用次序是指各种分面被 引用(被使用、或组配)的先后顺序,即类目的组配。
CC根据具体性递减的原则,将5个基本分面的引用 次序规定为: “本体→物质→能量→空间→时间”。 各大类又规定了各类具体的分面引用次序。如 “图书馆学”的分面引用次序为: “图书馆类型→图书馆材料(文献)→图书馆活 动→空间→时间”。
back
◆
分面类表中的分面分析法
分面(又称组面,简称面)
按照某种分类标准(分类特征)产生出来 的一组类目(如,按用途划分出的桥梁类目, 人行桥、公路桥、铁路桥等)
需要了解的几个概念:
●
●
分面分析法
将整个知识领域和每个知识领域按其不同 的属性分解为若干个不同的分面,每个分面再 分解为若干个亚面,每个亚面再分解为若干个 更小的子面,面内列出所属各子目的一种编制 分类表的方法。
—物质(Matter):物质材料
-physical material
—能量(Energy):各种活动、影响、状态及问题。
-action
—空间 (Space);—时间(Time)
-location -time period
● 分面符号
五种基本范畴就是五个基本分面,阮冈纳赞以P、M、 E、S、T分别代表之,用逗号“,”、分号“;”、冒 号“:”、句号“.”、倒逗号“‘”作为分面符号。
back
第三节 分面分类法与体系 分类法的比较
• 体系分类法的特点(P72) • 分面分类法的特点(P73)
两者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能相互替 代。应在保持其自身特点下取长补短。
back
back
◆分面标记制 也称分段标记制或多维标记制.是用分面符号把 类号分成若干段,使每一段代表主题的一个方面,以显 示类目组配结构的一种标记制度。
如:O,111,2J64,51。(O文学,111英语作品,2戏 剧,J64表示1564,51表示第33号作品)——《哈姆雷 特》(英)莎士比亚所著第33号作品。
例:CC的图书馆学的分面结构为:
图书馆类型、图书馆材料(各种文献)、图书 馆活动、空间、时间等分面组成。 (第二层次的分面结构)
而馆藏文献类型分面列出:p277
按编制方式:抄本,档案,有声图书…. 按字体… 按语言… 按出版物性质:图书(传统的),报纸…. 按编制机构:大学…. 按出版时间…. 按版本……等划分出的类目。 (每一分面再细分,列出所属类目) back
●
第 1版
1925年在从英国返回印度的途中,完成CC初稿, 1933年正式发表CC第1版。
● CC的修订历程(不断修订CC,发展分面分类理论)
◆
1933年,第1版,提出分面面标记理论,分面符号为 冒号。 ◆ 1939年,第2版,增加“△ 精神体验与神密主义”类, 采用八分法。 ◆ 1950年,第3版,采用“焦点”、“面”、“相”等 概念。 ◆ 1952年,第4版,提出五种“基本范畴”,采用五种 不同的分面符号,并增加基本大类。 ◆ 1957年,第5版,分两卷出版,分别适用于“普通图 书”(基本分类法)和适用于“论文资料”(深度分 类法)。 ◆ 1960年,将第1卷修订出版为第6版,将八分法扩展。 ◆ 1972年,第7版出版。 back
●
分面排列次序
分面排列次序是指分类表中各个分面以及面内 各类目的排列次序。 分面排列次序与分面引用次序一致时,称为分 面排列次序的顺排法,有的分面类表的分面排列次 序与分面引用次序相反,称为分面排列次序的倒排 法。如:
BC2教育类表中分面引用次序为:“受教育者→教 什么(课程)→怎么教(教学方法)→教育施动者 (教师)→教育环境 →…… →通用复分”,而分面排 列次序与之相反。 back
分面类表的构成:由两个层次的分面结构 组成
●
第一层次的分面结构: 是对整个知识领域进行分面所形成的基本 分面。如《冒号分类法》(CC)将整个知识领域 划分为5种基本范畴:本体、物质、能量、空间、 时间。
● 第二层次的分面结构:
是以第一层次的分面结构为依据,对某一知识领 域进行分解所形成的分面结构。每一分面(或亚面)内 按一定的分类特征列出所属各类目。
◆
CC的类表结构
● ● ●
基本大类 惯用类与基本类 面的分析法
back
◆ 基本大类 划分为4个分区,以不同颜色相区别 z 综合类 1 知识全体 2 图书馆学 3 图书学 4 新闻学 A 自然科学 AZ 数理科学 B 数学 BZ 物理科学 C 物理学 D 工程学 E 化学 LZ 药学 M 实用技艺 △ 精神体验与神密主义 MZ 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 MZA 人文科学 N 美术 NZ 文学与语言 O 文学 P 语言学 Q 宗教 R 哲学 S 心理学
F 工业技术 G 生物学 H 地质学 HZ 采矿学 I 植物学 J 农业 K 动物学 KZ 畜牧学 L 医学
∑ 社会科学 T 教育 U 地理 V 历史 W 政治学 X 经济学 Y 社会学 YZ 社会工作 Z 法律
解说性大类列举: (:g)评论方法 (P) 信息论 (p) 会议方法 (X) 管理方法 (r) 行政报告方法
◆相的标记制 为显示复杂主题中各种主题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而 采用的标记法。5种相互关系,3种类型。见P280。
相相关:两个基本大类的关系; 面内相关:同一面中两个点的关系; 类列内相关:同一类列中两个类列点的关系。
back
共同复分表:CC称之为共同点。 与一般总论复分表大体一致。类目分为两部分: 前置共同点,带有“工具”性质,如k百科全书等, 后置共同点,带有能量和本体的性质,如b2设计 时间区分表:CC称之为时间点, 与一般时代复分表大本一致。 地理区分表:CC称之为空间点。 与一般的地区复分表大体一致。 语言区分表:由语系、语种、人造语三部分组成。 上表2-4,适用于主表中注明用时代法、地区法、 语言法的类目,以及分面公式中[S]或[T]。
● 分面公式
即分面的组配次序与标记符号。各分面依具体性递 减的原则确定先后次序。CC的总的分面公式为: “,[P] ;[M] :[E] .[S] ‘[T]” 。各基本类下均有各 自具体的分面公式。 标引《20世纪60年代印度肺结核病X射线疗法》P278 分面公式为:L[P];[E][2P]:[2E][3P] .[S] ‘[T] L,45; 421: 6253 . 44 ‘N5
◆分区号码:由一个种类数字组成的一组同位类称
为一个分区,表示分区的号码称为分区号码。
back
◆
惯用类与基本类
● 惯用类:就是根据传统习惯加以Leabharlann 分的一系列类目。●
基本类:大类和惯用类均称为基本类。
● 只有基本类才能附有分面公式。如:“2图书馆学”
的分面公式为:2〔P〕;〔M〕:〔E〕 〔2P〕。
据分面公式,标引《大学图书馆期刊分类工作》, 其类号:P中的类目(大学图书馆:34),M中的类目(期刊: 46), 〔E〕 〔2P〕中的类目(分类为51),所以:
◆ 分面类表
分面类表是在各基本大类下列出若干分面、亚面, 各面内相互组配,形成分面式结构。而不象体系分类 法在基本大类下对类目进行层层划分(对比P277页):
G25 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 G250 图书馆学 G251 图书馆管理 G252 读者工作 G253 藏书建设和藏书组织 G254 文献标引与编目 G255 各种文献工作 G256 文献学 G257 目录学 G258 各类型图书馆 G259 世界各国图书馆事业
2 〔P〕 ;〔M〕 :〔E〕 〔2P〕 2 ,34 ; 46 : 51
back
◆ 面的分析法
● 五种基本范畴
—本体(Personality):最基本的分面,本质属 性。-can be understood as the primary facet.
-the most prominent attribute
第二节 分面分类法的标记制度
◆ 分面标记制 ◆ 回溯标记制
◆
分面标记制的定义
分面标记制
又称分段标记制或多维标记制,是用分面 符号把类号分成若干段,使每一段的号码代表 主题的一个方面,以显示类目组配结构的一种 标记制度。如:P276页。
●
●
其优点为:一是能够显示类目的组配结构,
表达性强;二是有较强的容纳性,适应新学科、新 主题文献的标引。三是,通过移动分类号中每段号 码的位置,能够实现多途径检索的需要。
◆ 分面标记制的分面符号 ——是指分面分类法中为区分不同的分面而采 用的专用符号,主要有两种:
●
采用数字或字母作为分面符号
如《土壤科学分类表》将土壤学分为8个分面,即 种类、结构、成分、性质、过程、操作、实验技术、 总论等,分别用9、8、7、6、5、4、3、2、1作为分 面符号。
●
采用标点符号作为分面符号
G254 文献标引与编目 G254-3 文献工作研究方法、工作方法 G254.0 文献检索语言(总论) G254.1 分类法 G254.2 主题法 G254.3 文献编目 G254.4 图书馆目录的使用
而《布利斯书目分类法》人员通用复分表中 人员类型类目,列出的分面有: 按语种划分的群体 按家庭关系分:亲戚、先辈 按婚姻状况分:单身、已婚 按年龄分: 孩子、未成年者、 按职业特征分:专职人员、受雇用者 按等级和作用分:政府官员、高级职员
如CC中对于本体、物质、能量、空间、时间5个 基本分面分别采用逗号“,”、分号“;”、冒号 “:”、句号“.”、倒逗号“‘”作为分面符号。
◆ 回溯标记制
是通过直接将分类表的类号与位于其前的 组面的类号组合,以表达一个复杂概念的一 种标记制度。 BC2采用这种标记方法:
J 教育 JB 教育管理 JK 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 JMD 初等教育 如要标记《初等学校课程管理》,其类号为: JMD(初等教育)+ JK(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 容)+JB(教育管理)→JMDKB。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