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维设计4高考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第三讲地球的运动公转
2019版高考地理三维设计一轮复习通用版(实用课件):第二部分 第一章 第三讲 地球的公转(一)(65张PPT)
解析: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0° ,一个节气运行的 度数为 15°(一年 24 个节气), 寒露与春分之间相差 13 个节 气,所以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195° 。
答案:C
返回
2.(2018· 郑州模拟)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按照要求回答下列问 题。
(1)说出地球由 A 位置公转到 B 位置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 的变化特点。 (2)在甲图中用字母 M 标出直射点、用箭头表示太阳光线(光线 画在甲图左侧)、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3)甲图中 Q 点所在晨昏线属于________(晨线或昏线)。
变小
为零
返回
由高考到模拟
返回
一、高考真题集中研究——找规律
(2014· 江苏高考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 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 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 1 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 2 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回答 1~2 题。
1. 6 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 D.丁 )
返回
2.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
(1)时间上的区别:近日点为 1 月初,冬至日为 12 月 22 日左右;远日点为 7 月初,夏至日为 6 月 22 日左右。 (2)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 东,远日点位置较夏至日靠东。
返回
由高考到模拟
返回
1. (2015· 重庆高考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 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 10 月 8 日左右。 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 360° ,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 为 0° ,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A. 15° C. 195° B. 105° D. 285° ( )
返回
高考一轮地理复习——地球的公转课件(共56张PPT)
温带:年变化幅度均相等,为46°52′
寒带:由极圈向极点逐渐减小, 从46°52′→23°26′↓
对点演练 (2016·周口模拟) 下图中a、b、c、d四条 曲线,分别表示甲、乙、 丙、丁四个地点正午太 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状况。 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丙、丁四个地 点按纬度,由低到高排列正 确的是( C ) A.丁、乙、丙、甲 B.乙、甲、丁、 丙 C.甲、丙、乙、丁 D.甲、乙、丙、 丁
2.6月22日,乙地看到太阳升落的视运动轨迹示意 D 图为( )
3月21日,我国某地某同学于北京时间9时测得太阳 高度为20°,北京时间10时测得太阳高度为30°。据 此回答3~4题。 C( 3.该地这天(3月21日)最大太阳高度为 ) A.30° B.50° C.60° D.90° 4.该地所处的经纬度是 ) A( A.30°N,105°E B.40°N,105°E C.30°N,135°E D.40°N,135°E
①移动周期约4万年 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④最低纬度为22.1°
第二课时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⑴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是指 。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正午太阳高度是指 。
天顶
W S
逐渐增大
O
地
平 E
面
日落 0°
N
日变化:日出 正午 0° 最大 极点上无日变化,大小为直射点的纬度角
B
C
3、画图说明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春分四个时段,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周期: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闰年的算法:
非世纪年: 1闰/4年
2024届高考自然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件(共22张ppt)
2024届高考自然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件(共22张ppt)(共22张PPT)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素养考查1.地理实践力:运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解释与地球自转、公转有关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
2.综合思维:运用图文材料,综合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明确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之间的关系。
3.区域认知:根据图文材料,分析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变化规律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明确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程标准体系架构背诵基础梳理一及核心知识点一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角速度和线速度?2.区分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的周期?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侧视图N俯视图点拨:PPPE2E359°恒星太阳地球轨道恒星日(a)太阳日(b)(c)自转周期角度长度恒星日360度23小时56分4秒(自转真正周期)太阳日360度59分24小时(昼夜更替的周期)周期:E1①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②南北纬60°的线速度为赤道一半赤道:1670km/h。
南北纬60°:837km/h。
速度:①判断南北半球由南向北,线速度变小的是北半球,线速度变大的是南半球。
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运用②判断纬度带高纬度:0—837km/h中纬度:837—1447km/h低纬度:1447—1670km/h北半球中纬度督查:图为地球表面某区域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b点海拔高,线速度比a点大。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半球纬度。
南中【例题】发射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密切相关。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下列发射场中最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 )A.拜科努尔(46°N) B.肯尼迪(28°N) C.酒泉(40°N) D.库鲁(5°N)(2)地球同步卫星的绕地公转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自转速度比较,它们的(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D.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解析︰第(1)题,同步卫星为借助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一般向东发射,发射点自转线速度越大的地方越有利于同步卫星的发射。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ppt课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人教版)
2.小组成员经长时间观测发现,北极星周围各恒星绕北极星转动, 这反映出(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流星运动 D.恒星运动
答案:A
解析:第2题,小组成员经长时间观测发现,北极星周围各恒星绕北极星转动, 这反映出地球自转,是地球自转引起的视运动现象,A对。
3.观测者于某日20时用天文望远镜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某颗恒星,若 保持望远镜的位置和方向不变,则第二日望远镜再次对准这颗恒星的 时间是( )
A.20时3分56秒 B.20时56分4秒 C.19时3分56秒 D.19时56分4秒
答案:D
解析:第3题,观测者于某日20时用天文望远镜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某颗恒星, 若保持望远镜的位置和方向不变,一个恒星日是23时56分4秒,则第二日望远镜 再次对准这颗恒星的时间是19时56分4秒,D对。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及海拔关联图。读图,完成4~5题。
(1)与图示时刻中国空间站在轨位置相符的是( )
答案:C
(2)“四星伴月”这一天文现象难得一见,主要是因为各天体( ) A.自转周期不同 B.体积大小不同 C.自转方向不同 D.公转周期不同
答案:D
[解题能力培养] 第(1)题,信息的获取与解读。
第(2)题,逻辑推理。 黎明时分,四颗行星分布在东方低空30 多度的范围内,从左到右,从低到高,依 次是木星、金星、火星、土星,它们同一 时间出现,并且连成一线,与一轮月亮相 伴。这是因为四颗行星的公转轨道在一个 平面,但各自有不同的公转周期,在特定 的时间内,其位置在天球上的投影相近。
[方法技巧] 关注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图中的“一向三线六点”,即太阳直射点 移动方向,南、北回归线和赤道,二分二至日和近、远日点。学会正 确判断一年中任何一天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半球位置和移动方向,对
【三维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三讲 地球的运动(二)公转随堂巩固
一、选择题(2012·长春检测)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第16届亚运会在中国广州市举行。
下图为南天极俯视地球公转示意图,读材料和图回答1~2题。
1.亚运会期间,地球在右图中的位置是 ( )A.ab之间B.bc之间C.cd之间D.da之间2.亚运会期间,处于12°S的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将 ( ) A.先增大后减小B.先减小再增大C.一直减小D.一直变大解析:第1题,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而11月12日至27日地球位于秋分与冬至之间,结合图可知,此时地球应位于bc之间,故B项正确。
第2题,在亚运会召开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南运动,且逐渐远离12°S,故12°S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故C项正确。
答案:1.B 2.C图甲为①②③三地夏至日一天内直立杆的影子朝向和长度变化示意图,杆的长度均为1米。
读图,回答3~4题。
3.①②③三地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③①②4.①地的某城市房地产开发商开发了别墅式海滨景观房,并宣传四季可观海上日出(假设天气晴朗),开盘后房屋销售一空。
图乙为该小区住户分布示意图,入住后,出现住户把开发商告上法庭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 ) A.夏季,大部分住户无法看到海上日出B.冬季,大部分住户无法看到海上日出C.全年,大部分住户无法看到海上日出D.楼间距太小,根本无法看到海上日出解析:第3题,夏至日,②地正午日影长度为0,说明②地位于北回归线上,①地正午日影朝北,说明①地在北回归线以北;③地日影全天朝南且正午日影长度为1 m,说明其正午太阳高度为45°,且位于北回归线以南45°即21°34′S,纬度为三地中最低。
第4题,由图乙等高线分布可知,该小区地势北高南低,海洋应位于景观房南面,日出方位偏南时可以看到海上日出。
根据图甲可以判断该地大致在30°N,夏季日出东北,很难见到海上日出。
三维设计4高考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第二讲地球的运动自转-文档资料
地方时的计算。
1.图示法求时间 即先画出表示全球所有经线的数轴,标出已知经线及 其地方时,再标出所求经线,计算出两地经度差后,再将 其转化为地方时差。如下图所示:
2.求差的技巧——“同减异加” (1)经度差:两地同在东(西)经度,取两数之差;一
地在东经度,另一地在西经度,取两数之和。
(2)时区差:两地同在东(西)时区,取两数之差,一 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取两数之和。
第(1)题,甲地位于东一区,若西五区为6
日0时20分时,由此可计算出甲地时间,两者相差6个时
区,甲地位于西五区以东,故甲地时间=6日0时20分+6 小时=6日6时20分。第(2)题,由甲地6时20分,可知图 中晨昏线为晨线,由此可画出夜半球,从其倾斜方向可 知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越向北白昼越长,故莫斯科白
3.速度
读图,思考下列问题。
(1)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分布有何规律? 答案: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赤道最大,两极为零。 (2)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分布有何规律? 答案:除两极为零外,其余各地均为每小时15度。 (3)影响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①纬度因素: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反之越大。 ②海拔高低: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反之越小。
(1)北极上空俯视:呈 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B)。 (2)南极上空俯视:呈 顺时针 方向旋转(如图C)。
超链接
超链接 [Flash动漫演示更形象]
2.周期
[Flash动漫演示更形象]
时间 恒星日 太阳日 23时56分4秒 24小时
旋转角度 360°
意义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昼夜更替 周期 360°59′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超链接 [动漫演示更形象 见课件光盘]
【三维设计】版高中地理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第三节第3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1)同一纬度上的各点,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2)若两地距离直射纬线的纬度差相同,则两地的正
午太阳高度角相同。
(3)某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差就是该地冬夏至日正 午太阳高度之差。
(4)“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的 区别与联系:
①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入射光线与观测者所在地平
面的夹角。 ②太阳入射光线与地平面夹角为90°时,称为太 阳直射。 ③一日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即为正午太阳高度。
(1)根据昼弧或夜弧所跨的经度范围进行计算:
昼(夜)长=昼(夜)弧度数/15° (2)利用已知的日出和日落的地方时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等份 (如下图所示)。也可以利用日出和日落时间计算。
①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②昼长=2×(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
(5)同一地区相对于夏至日(或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日 期的昼长夜长相同。 (6)同一纬度上的各点,日出、日落的时间相同,昼 夜长短相同。
(7)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越大;赤道地
区,全年昼夜长短无变化。 (8)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变长;向南移动, 南半球昼变长。
(9)太阳直射点纬度与极昼、极夜纬度的关系: ①若某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δ,则该日发生极昼、 极夜的最低纬度φ=90°-δ。例如,太阳直射10°N, 则这一天发生极昼的范围为80°N及其以北的地区,发生 极夜的范围为80°S及其以南的地区。
[自读教材·抓基础]
1.空间(纬度)变化规律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 递减 。
2.时间(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节气
夏至日 冬至日 二分日
最大值地区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 赤道
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球的公转》课件(共34张PPT)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各地昼变长,南半球昼变短, 赤道上不变;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相反;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各地昼变长,北半球昼变短, 赤道上不变;冬至日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相反。
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球的公转》 课件( 共34张P PT)
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球的公转》 课件( 共34张P PT)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概念
正午时分
H
日出时分
日落时分
地平面
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球的公转》 课件( 共34张P PT)
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球的公转》 课件( 共34张P PT)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 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
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球的公转》 课件( 共34张P PT)
(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不同纬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 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
南半球各纬度达到一年中 的最小值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 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
整个北半球则都达一年最小
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球的公转》 课件( 共34张P PT)
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 直射的范围变大 极昼极夜范围变大 热带、寒带变大,温带变小
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球的公转》 课件( 共34张P PT)
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球的公转》 课件( 共34张P PT)
二、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球的公转》 课件( 共34张P PT)
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球的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新人教版
(4)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纬度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度。根据某地某日 (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纬度高低。 (5)确定楼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 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见下图, 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 间距为L,L=hcotH。
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
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 (赤道与寒带除外)
变化明显(不明显)
针对训练
1.若图中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
为地轴,读图完成(1)~(2)题。
(1)结合题意请在图中标出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的度数为________。
(2)当黄赤交角为上题中的数值时,
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 )。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4.一定要抓住昼夜的实质,充分理解昼夜出现的原因,能 够灵活通过昼弧和夜弧所跨的经度来计算昼夜长短。
5.在利用昼弧和夜弧所跨经度计算昼夜长短时,一定要注 意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间隔是多少,而不能习惯性 地以为是30°或者45°。
6.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不代表昼长最长。
误区警示
近、远日点与冬、夏至日的区别
解析 第(1)题,甲处在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北极点周 围出现极昼,应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第(2)题,地球公转到 甲处时,太阳直射北半球,越往北昼越长。地球公转由甲 到乙处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开普敦昼变长夜 变短,而北京则昼变短夜变长。第(3)题,读图可判断出C 点的昼长为8小时,日出时间为8时,日落时间为16时。第 (4)题,读图可推算出A点昼长为14小时,B点昼长为12小 时。 答案 (1)画图略。(逆时针方向画箭头) (2)①④③② 昼变长夜变短 昼变短夜变长 (3)8:00 16:00 (4)14小时 12小时
高三一轮复习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3 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共36张PPT)
3、地球的自转的速度
角速度 :15 °/小时(除南北极点 线速度 外)
思考:
1、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多大?
2、由赤道至两极自转线速度有什么变 化规律?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 线速度相同。
3、比较60°纬度与赤道自转线速度的 差异?
60°纬线上的线速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
4、南北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是多 少?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2、地球自转的周期 • 遥远恒星为参考点 恒星日 23小时56分4秒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 太阳为参考点 太阳日 24小时 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6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6日星期一2021/9/62021/9/62021/9/6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62021/9/6September 6,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62021/9/62021/9/62021/9/6
公转速度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运动——公转(公开课课件)
6、太阳能热水器的调节
当今社会,太阳能热水器应用广泛,东莞(23°N) 某楼顶架设了一个太阳能热水器,支架可以上下调节高 度,从而让集热板接收有效的太阳能最多,请问冬至日 时集热板应该与地面保持多大的角度?
例2:某中学(360N,1130E)一学生 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图所示, 将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 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据此回答:
北回归线 0 ° 南回归线
夏至日 春秋分 冬至日
南极圈
0° 南极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2.季节变化
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春秋分
思考:认 真读图, 注意观察, 春秋分日, 太阳直射 赤道时, 南北回归 线的正午 太阳高度 角是多少? 怎么计算 的?
B.地球的公转速度在减慢
C.南半球的昼长越来越短
D.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
7.每天清晨,有许多人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 如果天安门广场连续三天的升旗时间如下表所示。据此回答:
升旗时间
第一天
5:49
第二天
5:50
第三天
5:51
(2)这段时间里,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D)
A.我国东南沿海多台风活动 夏秋季节
高考总复习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公转
知识点一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远日点
7月初,公转 速度慢
太阳
近日点
1月初,公转 速度快
公转方向
速度:
地球公转示意图
角速度:平均59′/日,近日点大,远日点小
线速度:平均为30千米/秒,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四季的划分: ①天文四季夏冬季季::一一年年中中白白昼昼最最短长、、太太阳阳高高度度最最低高的季 的节 季节 ②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 3、4、5 月为春季,依次类推, 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 (3)五带划分:以 回归线和极圈 为界限,将全球划分为南 北寒带、南北温带和热带。
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分别为 14小时4分 、11小时20分、13小时10分。
———————————————————————————————
[解析] 第(1)题,根据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差距越大的原 理,可知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是①③②。第(2)题,若③ 地为北京,③地在当日的昼长为13小时8分,次日昼长为13小 时10分,北京昼长夜短,且昼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 球,且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北极圈 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各地昼夜长短相差不是最小。
[例2] (2011·江苏高考)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
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1)~(2)题。
时间
当日
次日
地点
日出 日落
日出 日落
①
9:00 23:00 8:58 23:02
②
7:19 18:41 7:20 18:40
③
5:40 18:48 5:39 18:49
(1)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 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 数。因此,黄赤交角的变化导致五带范围的变化。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球 公转时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得太阳直射 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如下图)。
[答案] C
超链接 [Flash动漫演示更形象]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 [动漫演示更形象
超链接 见课件光盘]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 突破此考点应主要抓住“三看”:
1.昼夜长短状况——看“位置”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 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 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如下图所示:
①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②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 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 (昼长)相等。例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
[温馨提示] (1)太阳直射某地,该地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各 地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 (2)昼变长夜变短不等于昼长夜短,如北半球昼变长说明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但其可能直射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 短夜长。昼变短夜变长与昼短夜长亦是同样道理。 (3)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相差越大, 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 (4)同一纬线上各地同一天的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 地方时也相同);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 同(除二至日),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2)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Hale Waihona Puke 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
————————[获取和解读信息]————————
根据上表中日出日落时间计算出①②③三地在当日的昼
长分别为 14小时、11小时22分、13小时8分,在次日的昼长
B.地球上太阳光直射的范围增大
C.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天数增加,范围增大
D.地球上温带范围减小
[解析] 黄赤交角的存在及其大小,决定了太阳直射 点的移动与移动范围。若黄赤交角由现在的23°26′变为 23°31′,就会导致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由23°26′变 至23°31′,所以太阳直射的范围会增大。晨昏圈平面是 永远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因而南、北极圈的度数=90°- 回归线纬度数,所以黄赤交角(其度数与回归线纬度数相 等)增大,致使南、北极圈度数变小,也就使极圈内范围 增大,即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增大,但黄赤交角 的大小变化不影响地球公转的周期,故极昼极夜的天数不 变。热带、寒带范围增大,温带范围减小。
[答案] (1)B (2)C
超链接
[Flash动漫演示更形象]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和应用 [动漫演示更形象
超链接 见课件光盘]
超链接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Flash动漫演示更形象]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全球正午太阳
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
(2)五带的划分: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 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 带5个温度带,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极圈的 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如下图所示:
2.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例1] 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为23°31′,下列
现象中不会出现的是
()
A.北极圈的度数变为66°29′
2.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 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 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 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3.昼夜长短计算——看“特点” (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特点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特点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 图所示):
三维设计4高考地理人教一轮 复习课件第一第三讲地球的运
动公转
超链接
一、公转的基本特征 [动漫演示更形象 见课件光盘]
1.定义 绕 太阳 的运动。
超链接
2.方向
[Flash动漫演示更形象]
自西向东北 南极 极上 上空 空俯 俯视 视: :
逆时针 方向绕转 顺时针 方向绕转
3.周期
一个恒星年。
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