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思想政治教育

合集下载

中德两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中德两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中德两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方法和经验。

社会制度不同的两个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上也可能有着相似的地方。

本文研究分析了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对比研究我国的思政教育内容,对提高和加强我国的思政工作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标签:德国;思想政治教育;启示德国的社会发展程度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高度和代表性。

中国和德国一样,历来都十分注重思想政治教育。

虽然中国和德国是社会制度和社会发展水平迥然不同的国家,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广泛普及的人文学科,具有高度的可对比性。

对中德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学习并借鉴德国思想政治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德国的历史底蕴深厚、政治历程复杂,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因此变得丰富多样。

德国经历了二战、东德西德合并等重大历史事件,然而其思想政治教育似乎并未受到这些历史事件的影响,仍然保持着高度的统一,还取得了许多值得肯定的成果。

(一)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与其他课程互相配合德国学界研究发现,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教育方法似乎已经走到了终点,当今德国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正逐渐向隐性化和生活化趋势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课堂教育中充分运用各种媒介手段,比如电影、纪录片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对于价值的判断则由学生自己来进行,老师不会进行过多語言上的引导,用学生自己的感悟来代替生硬的说教。

德国的思想政治教科书多用浅显易懂的通俗语言,让学生有自由的思考空间。

(二)社会机构和团体积极推动对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德国有大量的公共机构和社会团体在从事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这些机构和团体常常有计划地举办各类讲座和报告活动,并邀请在校学生参加,利用这些公益性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

同时,德国的各类法律机构也利用开办法律讲堂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敏感度,这种做法也能有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和实施。

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浅析论文

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浅析论文

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浅析论文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养成学生一定的政治素质和学生参与政治的能力,在对学生进行政治基本知识的教育,加深学生了解和把握本国的民主制度和基本价值。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浅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浅析论文篇一《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提要:德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不同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对德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目标内容和改革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有利于借鉴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一些成功经验,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启示一、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由联邦政治教育中心(1952)与它所在各州的分支机构共同组成。

联邦政治教育中心是隶属于德国内政部的德国思想政治教育最高行政中心,其工作的进行是在内政部长的领导下全方位展开的,最终对其负责的是联邦,向联邦议院就思想政治教育职责负责。

它的工作目标任务是通过尽可能宽泛的信息传播,通过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促进民众正确分析和认清政治事件的真实本质,加强公民民主意识,培养民众参与政治合作的能力”,联邦中心由管理部、计划和原则问题处、五个工作组和东西方论坛组成。

同时,由经过联邦议院投票同意建立的管理委员会对联邦政治教育中心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对德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引导,从而确保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践性。

监督管理体现为:管理委员会确保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联邦政治教育中心所施行的教育工作的政治立场要符合国家意识形态,并且要遵循“超党派原则”。

所谓超党派原则,就是指联邦政治教育中心不能使单个党派的意志反映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基本法的民主和多元化根本原则。

同时,在遵循管理委员会方针政策的基础上,管理委员会就联邦政治教育中心确定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教育经费支出与教育计划等这些重大事务进行监督,这些重大事务的实施取决于管理委员会的决定。

中德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中德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中德思想政治教育比较中国和德国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由于历史背景、价值观、文化传统以及教育目标、内容等差异,中国和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通过中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比较、研究,可以使我们开阔眼界,拓宽思路,有助于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学改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德国的历史文化赋予了德国思想政治教育丰富的内容,因而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下,德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重视宗教教育德国虽然是政教分离的国家,但是非常重视宗教教育,宗教在德国一直被奉为道德的根本。

德国的学校教育与宗教教育在教育的目标、内容、形式上互相渗透,紧密配合,能够形成合力。

在德国学校中,宗教也始终被视为道德教育的有效手段,许多学校都开设宗教课。

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以宗教为根本,陶冶精神与人格。

除了培养青年学生的宗教信仰外,还注重培养人的尊严、克己、责任感、对真善美的感觉、助人为乐等等。

虽然德国的宗教课是公立学校中的必修课,但对于学校中许多非基督教信仰的学生并没有强求,而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伦理学课程代替宗教课。

道德教育中的哲学伦理教学方法是德国道德教育方法的一大特点。

(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与各学科、各专业教学相配合德国在抓好宗教课、伦理课、社会课等课程外,还强调其他的课程也应担负起德育的任务。

1955年,德国教育制度委员会在5关于政治教育和社会化的报告6中提出,/每一门学科在不放弃本身特点的情况下,都能对政治教育作出自己较高水平的贡献。

如果明确了一门学科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意义,我们就能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加以传授0。

德国中小学把宗教课、公民课列为必修课,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主要通过伦理学、神学、法学、经济学等之类的课程来完成。

在德国高校,且不说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在基础学习阶段把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列为必修课程,理工科在专业学习阶段也把经济学、法律等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

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浅析论文(2)

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浅析论文(2)

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浅析论文(2)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浅析论文篇二《德国思想政治教育初探》摘要:德国属于资本主义制度国家,由于其社会制度及历史发展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自身的特征。

通过从历史上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演变到至今探索,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一定比较研究,从而起到对我国当今思想政治教育一定的借鉴与学习作用。

关键词:德国思想政治教育近一个多世纪以来,德国都是作为欧洲强国呈现在世人面前,其实国家强大的背后是德国教育的强大。

诚如曾战胜法国并俘虏法国皇帝的著名元帅毛奇所说,“普鲁士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

”德国教育对德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因此分析、了解、研究德国的教育发展,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现状,对当今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一、对德国思想政治教育词源学上的考察在对德国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分析考察之前,有必要对德文语境下的“教育”一词,进行语言学意义上的剖析,以期能够真正了解它的内涵。

“教育”在中文语境中意思相对比较单一,但在德语中,却可以用两种不同的词语表达,即(aus)Bildung 和Erziehung。

虽然这两个词语直译都可以用中文的“教育”来表达,但是两个词语内部深层的涵义有较大的差别。

一般认为,Bildung或者Ausbildung 意在知识、文化层面上的教育,并且强调教育的过程性。

比如职业教育,德文中表述为berufliche Ausbildung。

与此不同的是,单词Erziehung的动词形式是erziehen,这两个单词更多的是强调对教育对象的一种培养,目的是使之变得成熟、得到成长。

在德语中对该词使用较多是在孩子的教育,这种教育不是处在文化、知识的层面上,而是更多的处在提高内在的素养的层面上。

上文所提到的“教育”相对应,“思想政治教育”用德语表述为ideologisch- politische Erziehung,但是笔者查询相关资料时发现,这一词语在德国一般仅出现在对第三帝国(Drittes Reich)、民主德国(DDR) 以及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表述中。

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总结

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总结

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总结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长期以来在德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德国有着丰富的政治文化和历史传统,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被视为培养德国公民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首先,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培养德国公民的政治意识和公民意识。

德国政府非常重视培养公民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的能力,因此在学校课程中注重政治教育的内容。

教育机构努力通过教导学生德国政治体系、政府运作和公民职责,以提高政治参与意识。

学生们会学习德国政治和法律的基本原则,包括权利和义务、民主和宪政等。

他们也会了解民主的历史背景和民主的核心价值观。

其次,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德国政府认为培养公民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们会学习和讨论关于道德和价值观的问题,例如社会公正、尊重和包容等。

教师们会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个人行为对社会和他人的影响,并激发他们关心他人和社会福利的意识。

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还会关注历史和文化的教育。

德国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和纳粹主义的崛起。

因此,教育机构会向学生传授德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以便学生们对过去的错误和挑战有更深刻的理解。

他们也会了解其他国家和文化的历史,以增加他们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除了学校教育,德国还非常重视社会组织和机构的参与。

例如,政府会与非政府组织合作,组织各种政治和社会活动,以促进公民参与和意识的培养。

此外,德国政府还鼓励学生参与学生自治组织和社区志愿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责任感。

总而言之,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系统,旨在培养德国公民的政治意识、公民意识、价值观和道德观。

通过学习德国政治和法律、了解历史和文化,并参与政治和社会活动,学生们被鼓励成为独立、负责任和具有社会意识的个体。

这样的教育体系有助于建立一个民主、和谐和包容的社会,也有助于培养德国公民在国内外事务中发挥积极的角色。

中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及启示

中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及启示

中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及启示中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及启示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和国际教育交流的频繁,中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逐渐受到关注。

中德两国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存在一定差异,但亦可相互借鉴和启示。

本文通过对中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旨在探讨两国之间的异同,并进而提供一些可能的启示。

在内容设置上,中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显著差异。

中国强调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等的重要性,在课程中加强对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教育。

而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人文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理念的传授,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为重点。

从这一差异可以看出,中国强调政治意识形态的建设,而德国更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

在教育方法上,中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有所不同。

中国的教育方法偏向传授式,注重灌输知识,强调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传递理论知识,但也容易导致学生被动接受。

相比之下,德国更加倡导参与式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教师在这种教育中更多扮演着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

此外,在师资队伍上,中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由政治理论教师兼任完成,这些教师通常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

但在实践教学中,目前并没有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教师队伍。

相反,德国的高校通常有专门负责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和机构,这些教师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和研究,拥有更加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

从中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示。

首先,应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建设,在中国的思想政治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强调引导学生思考和思辨的能力。

其次,加强教育方法改革,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

此外,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和研究水平。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德国一直以来都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将其视为培养公民意识、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在德国的学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在课堂内外起到关键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

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历史、政治、哲学和伦理等。

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对德国历史和社会结构的深入了解,并引导他们思考个人和集体行为的伦理和道德观念。

首先,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对历史的重要性。

学生将学习德国的历史,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和纳粹主义的崛起。

通过了解过去的错误和挫折,学生可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并避免重复相同的错误。

这种历史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民主、人权和法治的珍视和坚守。

其次,政治教育在德国学校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学生将学习不同政治制度的特征和运作方式,了解政治决策的意义和影响。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并让他们明白公民在政府决策中的重要性。

政治教育还涉及民主价值观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以推动社会变革。

除了历史和政治,哲学也是德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将学习不同的哲学思想流派和伟大哲学家的思想,如康德、黑格尔和尼采等。

哲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让他们学会思考和质疑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此外,伦理教育也是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将学习不同伦理观念和价值观,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做出对道德和伦理的明智决策。

伦理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能力,并引导他们在面对道德和伦理困境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总结起来,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历史、政治、哲学和伦理等多个领域。

通过这些教育内容的学习,德国的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个人责任感和社会参与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和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中德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及思考

中德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及思考

中德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及思考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德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及思考引言中德两国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大国,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各自独特的传统和特点。

中德作为东西文化的代表,其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历史和政治体制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中德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两国在思想政治领域的发展现状,并能够对我们的教育体系进行借鉴和改进。

中德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也有助于促进两国在文化交流和合作方面的发展,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理解。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的今天,中德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比较两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同点、历史沿革、现状和发展趋势,可以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对中德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及思考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比中德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与共同点,探讨其在历史发展和现状下的影响,并分析未来发展的趋势。

通过深入研究中德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可以揭示其在塑造公民意识、价值观念和社会道德方面的作用,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比较研究中德两国的教育模式和政治理念,可以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增进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中德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为我国在这个领域的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推动中德两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合作。

2. 正文2.1 中德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中德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

中德两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上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强调集体主义和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而在德国,思想政治教育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人权意识和多元文化意识,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

中德两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上也有所不同。

中德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及思考

中德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及思考

3、实施方法
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学校课程和各种形式的校园活动进行。其中, 政治课程是主要途径,同时辅以各种讲座、竞赛和社会实践等。这些方法旨在直 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这些价值观。
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更多地通过社会实践和学校的隐性课程进行。德国的 教育体系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其思想政治教育也更多地 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三、个人的思考与启示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中德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启示。首先, 我们应该认识到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尊重他国的文化传统和教育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交 流与合作。其次,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2、目标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强调的是 社会认同和集体意识。其核心是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和道德 规范。
而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则更加注重个体的自由发展和公民素质的培养。 德国教育体系中强调的是个体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因此其思想政治教育的 目标也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教育方式方法不同
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采用讨论、辩论等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则更注重教师的课堂讲授和理论 灌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四、对我国的启示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加强学生对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认同。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 维,使其能够正确分析和处理各种社会问题。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

二、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状况
1. 2. 3. 4. 5. 德国政府高度重视“政治养成” 在教育途径上注重宗教教育 重视德育理论研究 重视青年研究与青年工作 重视青年志愿者的活动
三、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1.重视宗教教育 2.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与各学科、各专业教学 相配合 3.通过社会机构、团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 教育渗透 4.配合家庭教育,强调劳动教育 5.重视心理咨询
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
德国官方语言是德语,属于印欧语系、 日耳曼语族。 德国文明起步虽然很晚,但是近代对 世界文化贡献良多。
一、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进程
1. 在封建君主专制时期, 其政治教育始终是以 培养” 驯服的臣民 为最高目的 2. 在魏玛共和国时期进行”基于国家和民族 的政治教育 3. 纳粹时期突出“国家至上” 的政治教化 4. 二战后联邦德国的民主政治教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德国思想政治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1. 必须坚持灌输的原则, 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 正确导向 2.要注重”隐性教育”和” 显性教育”相结 合,“灌输”与“渗透” 相结合 3. 重视社会环境的合力作用, 注重营造氛围和情境 4. 善于借鉴、与时俱进,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 理论研究 5. 必须以人为本, 回归” 朴素 , 加强思想政治教 育与生活的联系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特点及启示_张坤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特点及启示_张坤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特点及启示_张坤WorldEducationInformation2008.7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深厚的传统和底蕴,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民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从德国悠久的历史和德意志民族在不同政治文化条件下的不同政治教育方式中可以看到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特点。

一、德国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发展的特点犹如德国的历史一样,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长期处于不断分裂与统一之中。

思想政治教育总是服务于统治者特定的政治目的,导致其伴随每一次社会政治变革与政治秩序的更迭而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和特点。

1.君主专制时期的“臣民教育”这一时期的政治教育始终以培养“驯服的臣民”为最高目标,威廉二世为了推行其社会政策和“世界政策”,要求学校要服务于反对社会民主主义的政治斗争,要以多种方式维护帝国的统治,培养对神的敬畏和对祖国的热爱,要求通过教育向民众灌输以“君主主义”为核心的思想,最终把德国带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深渊。

2.魏玛共和国的“基于国家和民族的政治教育”1920年召开的国家学校会议指出,现代民族国家对学校问题的规章化具有高度的政治必要性,规定公民意识在全部学校类型的所有教材和学校生活中的渗透,是公民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并指出在公立学校要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以足够的学时加以传授,对于高级中学,要争取在所有教材中渗入公民教育的思想。

由于其公民课程过分倚重历史课,并未考虑重大政治现实问题,使学生缺乏对时事政治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容易受到反动学说的蛊惑。

3.纳粹时期“国家至上”的政治教化为强化法西斯教育,各级学校都建立了“希特勒青年团”,该团是纳粹党控制青年,对青年进行思想统治的重要组织,还建立了“阿道夫?希特勒学校”,突出政治教化,培养学生对希特勒个人的绝对服从精神。

军国主义思想大大地突出了军队的地位,学校丧失了它应有的意义,仅仅成了纳粹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

教育从学龄儿童起开始灌输种族意识,突出培养青年的“民族共同体”意识。

总结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结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结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始于二战后重建和国家统一后的社会变革时期。

在德国,思想政治教育被视为培养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民主的关键要素。

以下是对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结。

首先,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民主价值观。

德国历史的阴暗面,如纳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扩张,使德国人民更加重视人权、平等和多元化。

在学校教育中,德国政府致力于推动学生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培养他们在公共领域中发表意见的能力。

此外,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历史教育、公民教育和社会科学教育,使学生对德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和社会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其次,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个体的自由发展。

在德国,人权和自由是不可侵犯的基本价值观。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能够自主思考、独立决策,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生在学校中有广泛的讨论机会,他们被鼓励批评政府和社会的不公正之处,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第三,真实与公正的历史记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国政府强调历史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对纳粹时期和二战罪行的记忆。

学校必须提供抗议罪恶行为的历史教育,并教导学生积极参与使纳粹罪行不会再次发生的活动。

通过这种方式,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旨在根除种族主义和极端主义。

最后,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国际合作与宽容。

德国政府鼓励学生在国际事务和国际合作中积极参与。

德国的教育体系强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以应对全球化时代的挑战。

此外,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促进不同背景和信仰的人们之间的宽容和相互尊重。

总之,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民主价值观、个体自由发展、历史记忆和国际合作。

通过这种教育,德国政府试图培养有良好道德品质、参与民主政治的公民,并提醒人们历史上的错误,以避免重蹈覆辙。

这种教育模式在德国的整体发展和国家统一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总结

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总结

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总结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总结在德国,政府高度重视思政教育的实施,并将其纳入国家教育体系中,旨在培养德国年轻一代的公民责任感、价值观念和民主意识。

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宪法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民主法治国家,德国的宪法对思想、言论、宗教和民主等权利和自由进行了明确规定。

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小学开始,就教育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并通过课程、讲座和社会活动向学生传授宪法精神和法治观念。

其次,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德国的教育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辩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生被鼓励质疑权威和传统观念,培养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变革。

此外,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社会参与的重要性。

学生被教育要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了解社会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们会被鼓励参加社区活动、政治组织和志愿者工作,以培养公民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再者,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历史教育和反思。

德国的历史背景使得历史教育在思政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

学生将学习二战期间的纳粹暴行和种族灭绝,还要学习德国民主化和统一过程。

通过了解历史,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民主、人权和社会正义的重要性,并避免历史的重演。

最后,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

德国是一个开放的多元文化社会,学生将学习国际关系和全球问题,培养对不同文化和观念的尊重和理解。

德国的学校也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和学习国外语言,以拓宽他们的视野并培养他们成为全球公民。

总结来说,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独立思考能力和跨文化意识的公民。

通过教育学生宪法精神、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社会参与、历史教育和国际交流,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助力学生成为能够理解并适应现代多元社会的有能力和有担当的公民。

中德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及思考

中德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及思考

中德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及思考首先,中德思想政治教育在理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政治思想教育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目的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而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和民主精神,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以及对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尊重和包容。

可以说,中德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理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与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其次,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中德思想政治教育也有所不同。

中国政治思想教育的教学手段主要以讲授和灌输为主,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规范。

而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互动式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自我思考。

总体而言,中德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也有相通之处。

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唯一差别在于中国政治思想教育更加注重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灌输,而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个人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如何应对国际化背景下的挑战也成为了思考的重要议题。

首先,全球化意味着跨文化和跨国界的交流与对话变得更加频繁和密切。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人生体验中。

其次,全球化背景下学生的信息获取和整合能力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整合能力,鼓励学生积极获取不同渠道的信息,并学会将各种信息整合起来进行分析和判断。

最后,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来自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更加注重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交流与对话,并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

总之,中德思想政治教育在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也有共同之处。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谢谢您 Thank you
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行为方式使他们了解与他人共同生活的意义唤醒和促进他们的宽容意识和民主意识懂得尊重他人重视生命尊重人格保障人权具有责任和评判是非的能力遵守社会秩序和社会各种行为准则具有团结友爱的精神懂来自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乐于为国献身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 (二)内容
任然
1.民主政治教育内容 2.宗教内容 3.伦理道德内容 4 德育理论内容 5.社会道德内容 6.经济学和法学方面的教育内容 7 强调家庭教育和劳动教育内容
(二)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7 强调家庭教育和劳动教育内容
家庭是德国传统沿袭的核心,被誉为社会与国家的 “胚胞”。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替代的、非常重要 的补充和完善。若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学校众多道德教 育的目标是无法完成的。德国传统的家庭内部以父亲为主 导,决定则是协商性的。家庭所承担的各种道德教育就是 通过这种模式将德意志社会的基本价值观自然地传递下去 的。正是由于家庭生活的这种轻松的氛围和非正式的弹性 教育恰好弥补了学校教育的缺漏。家庭和学校双管齐下, 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 德国同样对劳动教育非常重视。德国的家长们并不像 中国的父母一样,给自己的孩子包办事情。在德国人的观 念里,劳动教育不仅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能够 增强孩子的劳动观念及社会责任感。
(二)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4 德育理论内容
二战后,德国重建不仅包括政治、经济方面的任务, 而且包括医治人们的精神创伤。人们在战后陷入精神危机 ,对一切道德采取怀疑甚至敌视态度,德育肩负起疗伤及 重振民族精神的重任。德国的教育理论研究有很大发展, 德国学校对于德育的培养可归纳为: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行 为方式,使他们了解与他人共同生活的意义,唤醒和促进 他们的宽容意识和民主意识,懂得尊重他人、重视生命、 尊重人格、保障人权,具有责任和评判是非的能力,遵守 社会秩序和社会各种行为准则,具有团结友爱的精神,懂 得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乐于为国献身。其中对当代德 国学校教育实践影响最大的鲍勒诺夫“朴素道德德育观” 和布贝尔的“品格教育”、“价值教育”理论。

中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中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中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了高校教育中越来越重要的一环。

中德两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两国在这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经验,而通过比较研究,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寻求发展,以推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角度上,对中德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研究。

一、理论上的比较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中德两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强调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价值观和道德修养,但两国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涵盖的具体内容有着不同的认识。

在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指的是政治教育和公民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社会、政治和环境的敏感度,并让他们在团体中具备民主观念和团队协作能力。

而在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则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法律常识、心理健康等方面,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

中德两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上也有所不同。

德国注重培养学生成为具备价值观和道德修养的公民,让他们明白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并通过统一的学校文化和理念达成共识,并为将来的职业和个人发展打好基础。

而中国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则是通过对学生的思想认知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具有应对复杂社会环境的能力和抵御错误思想的自我修正能力,同时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德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了整个教育过程中,尤其是在人文和社会科学类课程中,教师通常是课程讨论的引领者和磨合者,学生们从中学习到如何处理不同意见和观点的方法,并退一步看问题。

而在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团学活动、读书报告、辩论赛等形式来实现。

尤其是在当前疫情下,线上教育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志愿者服务、网上讲座等形式通过网络直播来开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特殊需求。

1.教师的角色在德国,教师通常是学生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者,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公民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并贯彻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文化。

中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中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中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背景介绍: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德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日益密切,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也成为了两国高校关注的焦点之一。

中德两国在政治体制、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两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内容,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更加注重民主、人权、法治等价值观的灌输。

通过比较研究中德两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实践,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两国高校教育的特点和优势,为今后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对中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比较中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背景、制度和课程设置、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情况、教育模式及教育成效,深入分析两国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异同之处。

通过这样的比较研究,旨在发现中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探讨如何借鉴对方的经验和优势,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中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为未来各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全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

通过研究,进一步加深中德两国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德教育领域的互相理解和友好关系的发展。

1.3 研究意义中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意义非常重大。

这一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德两国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轨迹,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德高校教育体系的特点和优劣。

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中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与相似之处,有助于吸取两国在这一领域的教育经验,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

这一研究也有助于加强中德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国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互相借鉴与学习。

最重要的是,通过深入比较研究中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我们提供关于如何更好地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和借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

德国思政背景

德国思政背景
二 非纳粹化
一 民主建设
二战后德国思想政治教育
以西方“民主主义”为价值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在 德国十分的敏感与重要。二战后,德国首先面临着 对于法西斯主义思想意识的清除与改造;同时,由 于近几十年来德国处于东西方“冷战”前沿地带, 所以,德国的统治者对于民主主义教育不敢丝毫松 懈。联邦德国建立以后,特别是在他获得主权后, 德国政府把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精心布置,成立联邦政治教育中心,围绕一定的主 体尤其是那些重大社会主体展开教育,涉及到经济、 社会、政治体系和政治过程、国际政治、历史、生 态等众多领域。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进程
一 在封建君主时期,其政治教育始终以培养“驯 服的臣民”为最高目
二 在魏玛共和国时期进行”基于国家和民族”的 政治教育
三 纳粹时期突出“国民至上”的政治教化
四 二战想政治教育面临 任务和历史背景
战后德国的历史是一部被武力分裂,经过冷 战、接近、和最后实现和平统一的历史,也 是一部战败德国在欧洲新格局和美、英、法、 苏,特别是美苏两强严重对立的世界体系中 求生存和求发展的历史。 两个重要的事件
德国思想 政治教育
德国
德国是一个中欧联邦制议会 制共和国处于欧洲中心地位 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和 最大的城市都是柏林。1871 年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二战后分裂东德和西德。90 年重新统一。德国国民生活 水平在世界各国中名列前位。 并具备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 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 德国拥有光辉灿烂的历史文 化,近代对世界文化贡献良 多,德国也是共产党的发源 地。
Thank you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
• 三、 纳粹时期 • 突出国家至上的政治教化
• 希特勒上台后,把尼采的"超人哲学“思想运用到 政治领域,提出由"民族精英实行统治的"领袖原则 • 他"通过大量的法令,依靠警察恐怖手段,在德国 建立起一套以领袖原则为指导,实行一体化的法 西斯专制独裁统治的政治体系。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
• (四)德国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 1.是回避还是正视历史
• 战后第一代的年轻人:“忘记”
• 第二代(1940-1950):反思
• 第三代(60年代):客观的正视
• 2.新纳粹和右翼势力的复活
• 苏联占领区、西德三占区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
• 3、德国战后的“经济政治理论”
• “经济政治理论”——“地缘政治理论” • 地缘政治理论: • 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决定一个国家的基本政策。 • 衡量一个国家在当今世界舞台上的力量和影响的 尺度,是它的经济实力和资源。
德国”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
• 2.德国学校的德育状况
• (1)德国的宗教教育与道德教育 • 教会创办的“拉丁语学校”和“德语学校”
• 学校德育与宗教教育的合作关系:
• 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
• 宗教教育的内容
• 公立学校按教派设立三种学校: • 公共学校、教派学校、世界学校
德国中学生的公民教育
德国中小学德育的培养目标大致可归纳为:促进 学生社会化的行为方式,使他们了解与他人共同生活 的意义,唤醒和促进他们的宽容意识和民主意识,懂 得尊重他人、重视生命、尊重人格、保障人权,具有 责任和评判是非的能力,遵守社会秩序和社会各种行 为准则,具有团结友爱的精神,懂得以和平的方式解 决冲突,乐于为国献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宗教内容。在德国影响最大的是天主教和新教两大派别,德 国的各公立中学均开设了宗教课程,它是受德国基本法和各州法 律保护的,分别由不同的教派授课。天主教以《教会论》、《教 会史》、《基督教社会论》为中心内容;新教以《圣经学》、 《圣经史》为中心内容。这些内容除部分传授宗教信条、灌输宗 教教规外,大部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2)伦理道德内容。各类中学均开设了伦理课,讲授与实际生 活密切相关的伦理道德规范,它是德国中学思想行为教育的核心 课程。若一学生不选宗教课的话,则伦理课就为必修课。德国的 中学分为完全中学、实科中学和主体中学三种形式,伦理课的教 学侧重面在各类中学中有所不同,但其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和教 学方法等大致相同。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
• (2)当代德国德育理论
• 鲍勒诺夫“朴素道德”的德育观 • 人类社会中实际上蕴含着一种更一般、更纯情、 更基本、更长久保持同一性的道德,如诚实、信 赖、同情心、爱、关心等,它们是一切道德的基 础。 • 有道德的人格教育和自力教育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
• 朴素道德要点: • 1)要自觉忠实地完成每个人在特定活动范围内的 责任; • 2)要老实坦诚地和人交往,踏实、正直,做事不 半途而废; • 3)同情他人和一切有生命东西的痛苦,乐于帮助 处于困境的人; • 4)尊重他人活动的权利,与人为善; • 5)言行举止端正,主义倾听别人意见,做受人尊 敬的人等。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
• 三、 纳粹时期 • 突出国家至上的政治教化
• 希特勒上台后,把尼采的"超人哲学“思想运用到 政治领域,提出由"民族精英实行统治的"领袖原则 • 他"通过大量的法令,依靠警察恐怖手段,在德国 建立起一套以领袖原则为指导,实行一体化的法 西斯专制独裁统治的政治体系。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
• 一、在封建君主专制时期
• 其政治教育始终是以培养“驯服的臣民“为最高目的。 • 在威廉二世掌权之后,为了推行其社会政策和世界政策, 他要求学校要服务于反社会民主主义的政治斗争 • 【教育目的】:以多种方式维护帝国的统治,培养对神的 敬畏和对祖国的热爱 • 【教育内容】:在客观和主观上都要求通过教育习惯和公共 生活等向民众反复灌输以君主主义为核心的,包括权威主 义,民族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在内的思想 • 最终把德国带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深渊。
• “政治养成“:更重于个性解放和社会批评方面
• 德国人对政治权利的理解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
• 德国政治养成工作的目标: • 1)尽可能客观地向人们报道有关政治进程的事实 和情况; • 2)培养人们在政治上了解情况的意识和作出政治 判断的能力; • 3)促使人们在社会总的范围内认识自己的地位; • 4)引导人们认定自由民主制度的基本价值; • 5)培养人们采取政治行动的能力; • 6)让人们了解民主准则的性质,实行民主制度
• 通过学校的政治课和历史课直接对青少年进行政治价值观教育
• 社会团体和公共机构——成人
• 大众媒体,以及大量的纪念物、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
(1)德国“政治养成”的含义和目标
• 普鲁士国王威廉二世:培养“青年的民族主义者 的德国人”
• 《魏玛宪法》:大日耳曼主义和军国主义
• 希特勒:反动的政治教育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
• 一、德国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任务和历史环境
•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背景: 战后德国的历史是一部被武力分裂,经过冷战 、对立、竞争和最后实现和平统一的历史,也是 一部战败国在欧洲新格局和美、苏、英、法特别 是美苏两强严重对立的世界体系中求生存和求发 展的历史。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
• 两个最重要的事件:民主建设和“非纳粹化” • 1、民主建设
• 三、纳粹时期 • 企图实行社会一体化,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进 行控制,尤其在文化领域强行实行贯彻领袖原则 和被纳粹曲解的德意志民族精神,实行文化生活 的总体制原则。 • 这一时期的政治教育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几乎 完全决裂于重要的西方教育传统和政治教育以往 的历史,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
• (2)德国学校的政治养成工作 • 学校首先是为国家服务的,学校负责培养儿童当 公民,传授给他们法律知识。 • 黑森州宪法规定:学校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青 年的品德,向他们灌输政治责任感” • “政治教育”——必修课
• 德国学校政治养成教育的常规体系:
• 社会学、社团学、历史学、公民学等课程 • 课外和校外活动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
• 二、魏玛共和国时期 • 进行“基于国家和民族的政治教育“ • 依据 1919年《魏玛宪法》中"所有学校都要追求道 德教育,公民意识。 • 【教育内容】:共和国政府和教育部门开展了以 “公民意识“、"德意志民族精神,"民族和解思想 ”以及对持不同宗教或政治见解者的"宽容感为基 本思想和主题的政治教育活动。
• 苏联占领区、西德三占区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
• 3、德国战后的“经济政治理论”
• “经济政治理论”——“地缘政治理论” • 地缘政治理论: • 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决定一个国家的基本政策。 • 衡量一个国家在当今世界舞台上的力量和影响的 尺度,是它的经济实力和资源。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
• 4、德国的统一和德国的“内部统一”
(3)社会道德内容。这些内容主要由各校开设的社会课承担。 德国教育学家认为,社会课上开展的一些政治教育是普通教育 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德国社会课的任务在于使学生通过该课 的学习,了解自由的民主制度的价值和法律标准,掌握政治学 和社会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学会就一些政治和社会现象作出合 理的判断和决定,调动学生积极和尽职地参于政治生活的热情, 使学生有能力承担国家和社会的权利和义务。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
• 2.德国学校的德育状况
• (1)德国的宗教教育与道德教育 • 教会创办的“拉丁语学校”和“德语学校”
• 学校德育与宗教教育的合作关系:
• 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
• 宗教教育的内容
• 公立学校按教派设立三种学校: • 公共学校、教派学校、世界学校
德国中学生的公民教育
德国中小学德育的培养目标大致可归纳为:促进 学生社会化的行为方式,使他们了解与他人共同生活 的意义,唤醒和促进他们的宽容意识和民主意识,懂 得尊重他人、重视生命、尊重人格、保障人权,具有 责任和评判是非的能力,遵守社会秩序和社会各种行 为准则,具有团结友爱的精神,懂得以和平的方式解 决冲突,乐于为国献身。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
• (四)德国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 1.是回避还是正视历史
• 战后第一代的年轻人:“忘记”
• 第二代(1940-1950):反思
• 第三代(60年代):客观的正视
• 2.新纳粹和右翼势力的复活
(4)经济学和法学方面的教育。德国的实科中学和完全中学 均开设了经济学和法学课,以作为对学生开展广泛的普通育的 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德国的教育学家认为,在中学开展经济学 和法学方面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市场经济中经济和法 律关系,了解欧共体的法律和经济情况,唤起创建欧洲一体化 的兴趣和意识,了解德国社会制度的基本支柱。通过该课的教 学,使未来的德国公民在基本的生活范畴中具有判别能力。
• 德国的统一:1949年---1990年 • 柏林墙开放: • 1989年11月9日---1990年10月3日 • 1997年10月3日 德国统一六周年纪念日
• 内部统一Βιβλιοθήκη 政治、经济、社会直至东西两部分人 民心灵上的统一。
• 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政治上不被信任。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
• 二、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情况 • 1、德国的“政治养成” • “政治养成”(“政治社会化”) • 对国民的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 • 学校——青少年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
组员:张静怡 王璐瑶 翁佳 郏惜 钱丽莎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
• 如同德国的历史一样,德国的公民教育历史长期 处在不断分裂与融合之中 • 公民教育总是服务于统治者特定的政治目的,导 致其伴随着每一次社会政治变革与政治秩序的更 迭,而被赋予不同的内涵。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
• 布贝尔的品格教育和价值教育理论: • 教育的目标在于塑造品格; • 培养品格的关键是取得学生的完全信任,尊重学 生的人格; • 价值教育要靠学生自己在生活领悟,与上帝的神 旨接触。 • 综合历史、地理、社会常识三门学科。 • 社会科的内容:介绍有关社会生活、经济国家公 共政策、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 两个主要内容: • 实行联邦制——州先于联邦共和国建立 • 制定基本法——1949年5月8日“制宪委员会”通 过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临时宪法》 • 《基本法》:“三权分立”原则,议会行使立法 权、政府行使行政权、法院行使司法权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
• 2、“非纳粹化”运动
• “非军国主义化”、“非纳粹化”、“民主化” • 根除民族社会主义(纳粹) • 取消军队——只准保留维持治安和警察 • 国际军事法庭——纽伦堡审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