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低血糖症146例临床分析

老年低血糖症146例临床分析
老年低血糖症146例临床分析

老年低血糖症146例临床分析

资料与方法

1998年4月~2005年6月收治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146例,其中男91例,女55例;年龄56~78岁;已确诊为糖尿病121例;病程0.5~23年,首次发病25例。合并症情况:高血压病70例,冠心病28例,肾功能不全24例,脑梗死38例,脑动脉硬化、脑萎缩20例。就诊前均常规使用降糖药物,其中口服降糖药物142例,皮下注射胰岛素68例。患者用药情况与低血糖发生例数的关系见表1。

临床表现:头晕、大汗、乏力90例,心前区不适、胸闷、憋气26例,阵发性心动过速5例,反复抽搐6例,昏迷13例,嗜睡3例,偏瘫2例,原有肢体瘫痪加重1例。

本组146例入院后除做相应检查外,均立即查血糖。血糖值1.0~3.2mmol/l,平均2.4mmol/l,支持低血糖诊断。患者血糖情况与患病时间关系,见表2。

其他检查:以神经症状起病的患者均急诊行ct检查,示陈旧性脑梗死38例,腔隙性脑梗死5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23例。治疗与转归:明确糖尿病史,结合临床表现及血糖测定值

(<2.8mmol/l)确诊为糖尿病并低血糖症。入院明确诊断后即注射50%葡萄糖60~100ml,后给予10%葡萄糖静滴,常规吸氧,适量补充电解质及神经保护剂,瘫痪者加用活血化瘀药物。每半小时监测血糖1次,根据血糖值调整葡萄糖用量。所有病例在1小时内血

老人反复低血糖的原因

老人反复低血糖的原因 文章目录*一、老人反复低血糖的原因1. 老人反复低血糖的原因是什么2. 老人低血糖有什么症状3. 老人低血糖有什么危害*二、老人低血糖怎么处理*三、老人低血糖如何饮食 老人反复低血糖的原因 1、老人反复低血糖的原因是什么 1.1、药物性低血糖 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首先要考虑降血糖药物过量所引起,因老年人激素调节功能低下,在低血糖时,不能及时分泌升高血糖的激素,如胰高糖素,肾上腺素、皮质醇和生长激素等,并常伴有肝肾功能不全,胰岛素廊清率低,帮老年患者应用胰岛素时易致低血糖14例中有9例是胰岛素引起的,磺脲类化合物也是引起老年人低血糖的主要原因,而且常常容易反复持久,难以纠正。 1.2、碳水化合物过分限制或摄入不足 药物性低血糖最常见诱因是严格的碳水化合物限制,有3例进食过少,其中2例伴有腹泻,仍继续应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以致发生低血糖反应。 1.3、剧烈活动 因活动量增加,消耗葡萄糖过多糖类不足易致低血糖反应,有1例患者洗澡后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呼之不应,处于浅昏迷状态,立即查血糖2.1mmol/L。确定为低血糖反应。

1.4、疾病原因 老年人肾小球滤过能力逐年下降,可导致药物和胰岛素的蓄积,使得药物作用持续时间延长,引起严重低血糖的风险相应增加。 老年人往往并存多种疾病,其症状与体征相互影响。而且老年人低血糖症状往往不明显,因此容易误诊,导致严重低血糖发生。 2、老人低血糖有什么症状低血糖的临床表现、症状轻重与血糖下降的速度、程度和个体差异有很大关系。低血糖首先兴奋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然后损害脑功能。 老年人对低血糖耐受性差,且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反应性低下或缺如,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脑细胞功能损害。 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兴奋:表现为饥饿、心慌、软弱、颤抖、出汗、皮肤苍白,心动过速和血压升高。这些反应具有“报警”作用。 脑功能障碍:脑功能受损发生的部位先后顺序为皮质、皮质下中枢(基底节、下丘脑)、脑干(中脑、延髓)。首先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疲劳感、头痛、易激动、思维迟钝、精神错乱,然后可出现痛觉过敏、阵挛和舞蹈样动作,瞳孔散大、癫痫样大发作,最后进入昏迷阶段:各种反射消失,瞳孔缩小,肌张力低下,呼吸

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及预防

低血糖 一、概述:糖尿病低血糖是指糖尿病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的血糖过低现象。低血糖可导致患者不适,甚至生命危险,尤其是老年人、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可能是致命的,也是血糖控制达标的主要障碍,应该引起特别注意和重视。对非糖尿病的患者来说,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为血糖水平小于2.8mmol/L。而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水平≤3.9mmol/L就属低血糖范畴。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机体对低血糖的反馈调节能力,增加了严重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同时,低血糖也可能诱发或加重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形成“恶性循环”。可引起低血糖的降糖药物有胰岛素、磺脲类和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以及GLP-1激动剂,其他种类的降糖药物单独使用时一般不会导致低血糖。其他降糖药物和上述药物合用也可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二、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其临床表现与血糖水平以及血糖的下降速度有关,可表现为: 1、交感神经兴奋(如视物模糊、、心慌、心悸、焦虑、出汗、饥饿感等)。 2、中枢神经症状(如神志改变、认知障碍、抽搐和昏迷)。但是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常可表现为行为异常或其他非典型症状。夜间低血糖常常难以发现和及时处理。有些病人屡发低血糖后,可表现为无先兆症状的低血糖昏迷。 三、低血糖分类 (一)严重低血糖:常有意识障碍,低血糖纠正后神经系统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二)症状性低血糖:血糖≤3.9mmol/L,且有低血糖症状; (三)无症状性低血糖:血糖≤3.9mmol/L,但无低血糖症状。 此外,部分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但没有检测血糖(称可疑症状性低血糖),也应该及时处理。 四、低血糖的可能诱因和防治对策 1、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谨慎调整剂量。 2、未按时进食,或进食过少:患者应定时定量进餐,如果进餐量减少应相应减少药物剂量,有可能误餐时应提前做好准备。 3、运动量增加:运动前应增加额外的碳水化合物摄入。

老年人为什么容易低血糖

老年人为什么容易低血糖 (一)发病原因 1.引起老年人空腹低血糖的常见原因有①胰岛B细胞瘤(胰岛素瘤);②胰岛外肿瘤;③外源性胰岛素、口服降糖药;④严重肝病;⑤乙醇性;⑥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等。 2.引起老年人餐后低血糖的常见原因有①胃大部切除后(滋养性低血糖);②乙醇性;③2型糖尿病早期;④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等。 (二)发病机制 大脑及神经细胞内无糖原贮存,且不能利用循环中的游离脂肪酸,所以其能量供应完全依赖血循环中的葡萄糖,正常情况下血糖浓度波动在一个狭小范围内,清晨空腹血糖 3.3~5.0mmol/L(60~90mg/dl),混合饮食餐后血糖 6.7~7.2mmol/L(120~130mg/dl),葡萄糖负荷后血糖不超过8.9mmol/L(160mg/dl)。空腹血糖主要来自肝糖输出(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国产臭氧治疗仪餐后血糖主要来自肠道吸收。胰岛素分泌增加或葡萄糖吸收减少,血糖低于正常下限时,低血糖兴奋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素、皮质醇、生长激素和胰高糖素分泌增加,以代偿性提高血糖水平。如低血糖持续存在,涉及脑细胞功能受损,严重而持续时间长者,可发展成不可逆性损害,昏迷,直至死亡。 低血糖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 1.空腹状态下胰岛素不适当分泌增多、高胰岛素血症如胰岛B细胞瘤自主分泌胰岛素且不被低血糖所抑制;磺脲类药物服量过度,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以及外源性胰岛素过量应用。 2.餐后胰岛B细胞反应性分泌胰岛素过量如胃大部切除后进食富含单糖的流质饮食时,葡萄糖吸收太快,致餐后早期(2~3h)发生低血糖反应;2型糖尿病早期,

特别是伴有肥胖者,B细胞反应延迟,胰岛素分泌峰落后于血糖高峰,发生餐后晚期(4~5h)低血糖反应。 3.胰岛素样活性物质增多如胰岛外肿瘤细胞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 4.胰岛素拮抗物质减少致胰岛素敏感性增加如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5.肝糖输出减少如肝炎、肝硬化、肝淤血和肝癌等致肝细胞广泛破坏,肝糖原贮存减少,糖异生减少;空腹饮酒(特别是肝病患者)时乙醇氧化成醋酸后,NADH/NAD+比值增加,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糖异生减少,致低血糖。 二、老年人低血糖症早期症状 低血糖的临床表现、症状轻重与血糖下降的速度、程度和个体差异有很大关系。低血糖首先兴奋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然后损害脑功能。老年人对低血糖耐受性差,且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反应性低下或缺如,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脑细胞功能损害。 1.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兴奋表现为饥饿、心慌、软弱、颤抖、出汗、皮肤苍白,心动过速和血压升高。这些反应具有“报警”作用。 2.脑功能障碍脑功能受损发生的部位先后顺序为皮质、皮质下中枢(基底节、下丘脑)、脑干(中脑、延髓)。椎间孔镜首先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疲劳感、头痛、易激动、思维迟钝、精神错乱,然后可出现痛觉过敏、阵挛和舞蹈样动作,瞳孔散大、癫痫样大发作,最后进入昏迷阶段:各种反射消失,瞳孔缩小,肌张力低下,呼吸减弱,血压下降。如低血糖被及时纠正,则可依次序逆返恢复。 诊断: 1.确定低血糖根据Whipple三联征确定: (1)有低血糖的临床表现。 (2)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50mg/dl),或在短时间内较发作前有明显降低。

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15例临床分析

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15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正的病因及临床症状进行分析。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15例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临床特点,分析发病原因。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后9h以内低血糖恢复正常,无误诊和死亡病例,所有患者近治愈后出院。结论老年人长期服用降血糖药物是导致出现低血糖症状的一个重要因素,患者及家人应正确认识并发低血糖症,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及正确的使用药物防治并发低血糖症发生。 标签: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老年人在糖尿病治疗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身体素质不佳,很容易出现药源性的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机体会释放相应不同的激素来调节体内血糖浓度,使得机体激素释放发生紊乱,对老年人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性的损害,由于老年人的交感神经不易兴奋,导致在发生低血糖时没有特殊的临床症状,由此为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的临床诊断造成一定困难。因此,本文结合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15例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患者临床资料,对老年并发低血糖症做出临床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15例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在65~82岁,平均年龄为(69± 2.4)岁。所有患者均按世界卫生组织低血糖与糖尿病规定,即血浆中葡糖糖浓度≤2.8mmol/L,伴有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紊乱症状,用葡萄糖治疗后相关临床症状会立刻好转。其中,合并慢性肝病1例,原发性高血压1例,合并糖尿病肾病2例,并发性冠心病4例。 1.2临床表现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多样性和非典型性,在本组的15例患者中,脑部的CT扫描或核磁检测,有1例出现梗死灶,其他排除脑部病灶;所有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异常表现,其中T波倒置、低平8例,不同类型期的前收缩4例,心房颤动3例;有2例出现肌肉抽搐,2例出现偏瘫和意识障碍;4例出现烦躁不安,4例出现嘴唇麻木、恶心、全身不适等症状;2例无明显的腿软、手颤、全身乏力、面色苍白、心悸、出汗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 1.3方法所有患者在入院后,根据临床表现作出初步诊断,然后进行紧急全面的检查,确诊为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后立即采取静脉注射的方式对患者注射40~80ml50%的葡萄糖注射液,然后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注射10%的葡萄糖注射液,每隔30min測试患者的血糖值,将患者体内血糖含量维持在6.8~11.1mmol/L;同时,根据患者的低血糖表现,适当的进行吸氧和体液电解质纠正。对于身体状况不佳的患者,可使用神经营养剂;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为缓解患者的应急状态,可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注射150mg氢化可松。所有患者在72h以内需要密切合理的进行血糖浓度检查,并重视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

简述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及低血糖的处理

1.简述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及低血糖 的处理 低血糖的临床表现:严重的饥饿感,发抖,出虚汗,肌无力,肢冷,头晕,嗜睡,心跳加快,,面色苍白,视力模糊,手足和嘴唇麻木或刺痛,焦虑不安,情绪不稳,神智不清甚至昏迷等。 发生低血糖时,轻症者,一般经口喂食糖果、糖水等食物即可缓解,疑似低血糖患者,应立即抽血做相关检查,并马上供糖,不必等检查结果。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60—150Ml,多数能立即清醒继而进食,未恢复者反复注射直至清醒;若神智仍不清者,可给以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推注后看情况给予100mg加入500ml葡萄糖中静滴。或给以高血糖素0.5—1ml肌肉注射。 2.患者的权利内容 平等的医疗护理权利;知情同意权;要求守密权;监督医疗护理权;因

病休息和免除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了解医疗费用支配情况的权利;投诉的权利 3 医疗事故的内容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病人人身损害的事故 4 《医疗事故··》医疗事故分几级分四级一级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 2级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 3级造成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 4级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 5 防范医疗事故的道德要求 1做到主动关心病人,尊重病人,维护病人的利益和安全,保护病人的隐私等;2善于助人为乐与他人合作的工作作风;3崇高的道德情感同情责任事业情感;4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刻苦学习积极进取

6 医院常见不安全因素几方面 物理性损伤;1机械性 2温度性3压力性4放射性化学性损伤;由于化学药物剂量过大或浓度过高用药次数过多用药配伍不当等引起的损伤生物性损伤:微生物昆虫造成的伤害。医源性损伤;义务人员言谈及行为上的不慎而造成的患者生理或心理上的损伤 7.保留灌肠的注意事项 a.在保留灌肠前,对灌肠的目的和病变部位了解清楚,以便掌握灌肠时的卧位及插入肛管的深度;b灌肠前嘱咐患者先排便,肛管要细,插入要深,液量要少,压力要低,使灌入的药物能保留较长的时间;c肛门、直肠、结肠手术后的患者及排便失禁的患者不宜保留灌肠。8.急性尿潴留导尿时的注意事项A导尿时应使尿液慢慢排出,防止膀胱内压迅速降低而引起膀胱内出血;b导尿应遵守无菌操作;c前列

低血糖概述

转自:《生物学通报》 2004年第39卷第5期 低血糖概述 郑云郎 (台州学院医学院浙江台州 318000) 血糖是指血液中各种单糖的总称,包括葡萄糖、半乳糖、果糖和甘露糖等,但主要是葡萄糖。正常人清晨空腹时静脉血糖浓度为3.89-6.11 mmol/70-110美国/dL)。维持正常的血糖浓度很重要,全身各组织细胞都需要从血液中获取葡萄糖,特别是脑组织、红细胞等几乎没有糖原贮存,必须随时由血液供给葡萄糖,以取得自身生存、代谢和功能所需要的能量。由于血糖浓度具有一定的生理性波动和正常人群对血糖的耐受力有差异,临床上将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 mmol/L(50 mg/dL)称为低血糖。低血糖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生化异常的表现,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血糖浓度过低,影响各组织细胞尤其是脑细胞的能量供给,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低血糖症状,如饥饿、疲倦、乏力、精神不集中、头晕、心悸、脸色苍白、出冷汗、手颤等.严重时出现幻觉、躁动、惊厥、神志不清、甚至昏迷(低血糖休克)、死亡。其反应程度高低与不同原因、血糖下降程度和速度、个体反应性和耐受性有关。低血糖反复发作,症状严重,持续时间超过6 h,则会造成脑细胞不可逆转的损伤,即使以后血糖恢复正常。也常会遗留痴呆等症状…。对低血糖患者的处理,可给予口服葡萄糖或其他糖类如糖水或糖果等,必要时静脉输注葡萄糖液和升血糖药物,以快速提升血糖浓度.供给基本能量需要。当症状改善后应询问病史,查明原因和诱因,进行对因治疗。引起低血糖的原因颇多,其发生机制复杂。兹概述如下。 1 饥饿性低血糖长时间饥饿或不能进食时,外源性血糖来源断绝,内源性的肝糖原贮备有限,约为70-100g,10多小时即被耗尽,此时主要靠糖异生来维持血糖浓度。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当出现“供不应不求”时即发生低血糖。不吃早餐的人易发生低血糖,影响学习、工作和劳动的效率。 2 运动性低血糖持续的剧烈运动或运动以后,由于能量消耗大,葡萄糖氧化分解迅速而量大,此时若未及时补充糖类食物,则可引起低血糖。 3 酒精性低血糖空腹大量饮酒后,由于酒精在肝内氧化,使NAD+过多地还原为NADH,造成乳酸转变为丙酮酸的反应受到抑制…,糖异生作用减弱。当有限的肝糖原被动用以后,即可发生低血糖。 4 反跳性低血糖是一种突然停输高渗葡萄糖而引起的低血糖。其机制可能是输注高渗葡萄糖液,刺激胰岛素的大量分泌,其浓度可高出正常的4-6倍。若突然停输高渗葡萄糖液,由于胰岛素的持续作用而使血糖浓度迅速下降,出现低血糖。 5 特发性低血糖多见于神经质的中年妇女。主要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迷走神经兴奋过度。胰岛素分泌过多所致,为非器质性疾病,餐后2-3 h发作,系血糖利用过度性餐后低血糖。 6 药源性低血糖主要见于糖尿病治疗时,常因胰岛素、口服降糖药如磺酰脲类等使用过量、使用后活动增加或饮食配合不合理引起。胰岛素通过增加血糖的利用、减少血糖来源而降低血糖,其作用环节有:1)促进肌肉、脂肪组织细胞转运葡萄糖进入细胞内;2)加速葡萄糖的氧化和酵解;3)促进糖原的合成和贮存;4)抑制糖原分解和异生;5)促进糖转变为脂肪。口服降糖药以磺酰脲类为例,其作用机理是:磺酰脲类药物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阻滞了钾通道使细胞膜去极化,增强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胞外钙内流。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增加,触发了胞吐作用,并促进胰岛素释放…。长期服用且胰岛素恢复至给药前水平的情况下,其降血糖作用仍然存在,这可能与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关;也可能与增加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有关。有一些药

老年人低血糖脑病60例误诊分析

老年人低血糖脑病60例误诊分析 发表时间:2010-05-14T11:07:54.8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6期供稿作者:田雨董巧玲[导读] 低血糖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血糖下降的速度、低血糖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以及机体的反应情况与脑功能状态 田雨董巧玲(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医院内蒙巴彦淖尔 015000)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6-0118-02 低血糖脑病是常见临床急症,其中以精神障碍,肢体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老年低血糖脑病易误诊为癔病、脑梗死,其发病机制与脑梗死截然不同,因此及早识别低血糖脑病,抓住抢救时机是治疗的关键。对我科1990-2008年收治的老年人低血糖脑病60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54-69岁,平均63±7岁。此60例病人均符合Whipple三项标准:(1)发病多在禁食或用力的情况下。(2)注射葡萄糖或口服糖水症状可缓解。(3)发作时,血糖低于 2.24-2.8mmol/L。患有2型糖尿病者40例,均予降糖治疗。服用优降糖12例,二甲双胍16例,达美康6例,应用胰岛素治疗6例。无糖尿病史者20例,为手术前禁食患者。 1.2 临床表现以精神障碍为首发表现30例,表现为幻觉、躁动、打人骂人、不配合治疗。20例表现为偏侧肢体无力,其中10例伴偏侧感觉障碍。10例表现为双下肢无力,一过性意识恍惚。 1.3 辅助检查发作时血糖1.7- 2.8 mmol/L。头部CT示:陈旧性梗塞灶30例,脑软化灶18例,,全脑弥漫性水肿12例,其中伴点状出血3例。脑电图示:弥漫性慢波10例,痫样波3例。 1.4 诊治经过 40例曾被诊为脑梗死,分别定位于基底节区、胼胝体、脑干,20例被诊为癔病。后急查血糖,均低于 2.8mmol/L,给予50%葡萄糖100ml缓慢静注,继之以10%葡萄糖静点,症状约于1小时内恢复。诊为低血糖脑病,经治疗好转出院。 2 讨论 低血糖脑病系指用氧化酶法测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2.8mmol/l而出现的一系列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一组症侯群。绝大多数人有饥饿、心慌、出汗等症状,其中脑部症状则可因发病时间长短及血糖降低的程度不同而表现为意识改变、癫痫、精神症状、偏瘫等。低血糖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血糖下降的速度、低血糖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以及机体的反应情况与脑功能状态。当血糖下降快时,临床上出现交感神经受刺激及肾上腺素分泌过多症侯群如出汗、倦怠无力、焦虑紧张、面色苍白、心动过速、血压偏高、肢体震颤等。而血糖下降慢、历时长、血糖低,则有脑部征候群,除上述表现外,早期出现记忆下降、注意力差、精神失常、激动恐惧、狂躁或木僵等,也有人出现偏瘫、感觉异常、癫痫样发作、躁动不安或惊厥抽搐。若血糖下降快而持久则兼有上述二组征候群,不及时救治,将出现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甚至昏迷死亡。 误诊原因分析:(1)本组中有32例无心悸、多汗等症状而被误诊,老年人长期患糖尿病,存在植物神经功能障碍,部分人可能反复低血糖,对低血糖敏感性下降;使用中长效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血糖下降速度慢,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不明显。(2)脑细胞贮存葡萄糖能力有限,当血糖低于2.8 mmol/L时,就会发生脑功能紊乱。低血糖时,大脑皮层首先受抑制,可出现记忆力定向力及理解能力下降,有的患者外出时发病,找不到家,或突然不认识家人,因反复发作,被误诊为痴呆或短暂性全面遗忘。当脑完全缺血时,内源性葡萄糖在第1分钟即耗竭,离子泵停止活动,细胞膜失去稳定性,环磷酸腺苷含量减少,导致突触传递障碍,引起大脑皮层和脑干网状结构的代谢紊乱,可引起意识障碍[1]。(3)局灶性症状如偏瘫、失语、偏侧舞蹈,大部分患者动脉硬化程度重,脑动脉狭窄,低血糖可引起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脑血管痉挛,加重了脑动脉狭窄程度,出现局灶性症状。有研究表明,低血糖引起神经的选择性损害[2]。本组20例偏瘫患者中,有1例是右侧肢体瘫伴失语,与研究结果相符合。(4)低血糖时间过长,血浆渗透压降低,出现细胞内、外水肿,血管内皮细胞变性、肿胀,导致脑水肿、弥漫性出血和节段性脱髓鞘。患者可出现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 综上所述,我们临床医师要熟知低血糖脑病的临床表现,正确认识低血糖脑病的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及影象学表现,详细询问病史,及早检测血糖,及时诊断,以减少低血糖脑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参考文献 [1] 陈清棠.临床神经病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92-193. [2] 李玉亭,常家申.老年人低血糖偏瘫[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2001,18(1):58.

简述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及低血糖的处理

1.简述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及低血糖的处理 低血糖的临床表现:严重的饥饿感,发抖,出虚汗,肌无力,肢冷,头晕,嗜睡,心跳加快,,面色苍白,视力模糊,手足和嘴唇麻木或刺痛,焦虑不安,情绪不稳,神智不清甚至昏迷等。 发生低血糖时,轻症者,一般经口喂食糖果、糖水等食物即可缓解,疑似低血糖患者,应立即抽血做相关检查,并马上供糖,不必等检查结果。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60—150Ml,多数能立即清醒继而进食,未恢复者反复注射直至清醒;若神智仍不清者,可给以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推注后看情况给予100mg加入500ml葡萄糖中静滴。或给以高血糖素0.5—1ml肌肉注射。 2.患者的权利内容 平等的医疗护理权利;知情同意权;要求守密权;监督医疗护理权;因病休息和免除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了解医疗费用支配情况的权利;投诉的权利 3 医疗事故的内容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病人人身损害的事故 4 《医疗事故··》医疗事故分几级 分四级一级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2级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3级造成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4级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 5 防范医疗事故的道德要求 1做到主动关心病人,尊重病人,维护病人的利益和安全,保护病人的隐私等;2善于助人为乐与他人合作的工作作风;3崇高的道德情感同情责任事业情感;4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刻苦学习积极进取6 医院常见不安全因素几方面 物理性损伤;1机械性2温度性3压力性4放射性化学性损伤;由于化学药物剂量过大或浓度过高用药次数过多用药配伍不当等引起的损伤生物性损伤:微生物昆虫造成的伤害。医源性损伤;义务人员言谈及行为上的不慎而造成的患者生理或心理上的损伤 7.保留灌肠的注意事项 a.在保留灌肠前,对灌肠的目的和病变部位了解清楚,以便掌握灌肠时的卧位及插入肛管的深度;b灌肠前嘱咐患者先排便,肛管要细,插入要深,液量要少,压力要低,使灌入的药物能保留较长的时间;c 肛门、直肠、结肠手术后的患者及排便失禁的患者不宜保留灌肠。8.急性尿潴留导尿时的注意事项 A导尿时应使尿液慢慢排出,防止膀胱内压迅速降低而引起膀胱内出血;b导尿应遵守无菌操作;c前列腺曾生病人导尿有困难时采用弯头导尿管;d如估计排尿功能一时难以恢复,应留置导尿管;e导尿管留置期间应每日清洁尿道口,引流系统应每日更换。 9.使用青霉素最严重的反应及其临床表现 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有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性哮喘、循环衰竭、血压下降、惊厥、昏迷等。 10. 青霉素皮试结果的判断

低血糖症

?继续医学教育?低血糖症 袁申元 杨光燃 【摘要】 低血糖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病因引起的血葡萄糖浓度低于2.8mm ol/L。内 分泌系统、肝脏、神经系统病变或者功能紊乱可引起低血糖。低血糖时机体发生一系列应激反应,主 要影响神经系统并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低血糖症包括很多种,主要有反应性低血糖、糖尿病低血 糖、胰岛素瘤性低血糖、无症状性低血糖。低血糖的预防重于治疗,尤其对于老年患者。 【关键词】 低血糖;糖尿病;胰岛素瘤 正常情况下,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保持动态平衡。血糖水平在较窄的范围内波动,当平衡被破坏时可引起高血糖或低血糖。低血糖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病因引起的血葡萄糖水平降低,并以低于2.8mm ol/L作为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 在临床上可根据低血糖的生化指标及临床表现将其分为3种类型:(1)低血糖症:指血糖水平低于2.8mm ol/L,同时有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属于此类。 (2)低血糖:是一个生化指标,指血糖水平低于2.8 mm ol/L的情况。此时患者多有症状,但亦可无症状和体征,后者称为无症状性低血糖。如血糖降低程度不严重且下降速度较为缓慢,持续时间较长,患者可在某种程度上对低血糖产生适应,故临床上无症状及体征。(3)低血糖反应:是一个临床名词,指患者有与低血糖相应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此时患者的血糖多低于2.8mm ol/L,但亦可不低,可将此种情况称为低血糖反应,以区别于前两种情况。低血糖反应易发生于血糖迅速下降时。 1 低血糖症的病理生理 低血糖症对机体的影响以神经系统为主,尤其是交感神经和脑部。交感神经受低血糖刺激后,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后者可刺激胰升糖素的分泌导致血糖水平增高,又可作用于β肾上腺素能受体而引起心动过速、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和血压升高等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葡萄糖是脑部,尤其是大脑的主要能量来源,但脑细胞储存葡萄糖的能力十分有限,仅能维持数分钟脑部活动对能量的需求;又不能像其他组织那样利用循环中的游离脂肪酸作为能量来源,脑细胞所需要的能量几乎全部直接来自血糖。虽然脑组织在缺糖时尚能利用酮体,但酮体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利用酮体不是抵御急性低血糖的有效保护措施。低血糖时,中枢神经每小时仍需要葡萄糖6g左右,当葡萄糖持续得不到补充、肝糖原全部耗尽时,就会出现低血糖神经症状。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下列几种情况:(1)血糖下降的程度。(2)低血糖持续的时间。(3)机体对低血糖的反应性。大多数健康人血浆葡萄糖<2.5 mm ol/L时,即出现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兴奋的低血糖表现。如血糖下降速度快,2h内从20mm ol/L 降至6.7~7.2mm ol/L,虽然此时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但也可出现低血糖表现。 研究发现急性低血糖可影响认知能力,并且反复发生低血糖可引起脑功能改变。低血糖前期可引起血脑屏障葡萄糖转运体(G LUT)增加,慢性低血糖还可引起神经元G LUT3和血脑屏障G LUT1表达增加。在急性和慢性低血糖时,脑血流亦受到影响。有报道低血糖时脑血流量增加,但亦有不同见解,其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较长时间的重度低血糖可严重损害脑组织。脑组织缺糖的早期可出现充血,多发出血性瘀斑;而后则由于脑细胞膜Na+2K+泵受损,Na+大量进入脑细胞而出现脑水肿和脑组织点状坏死。晚期则发生神经细胞坏死,形成脑组织软化。神经系统的各个部位对低血糖的敏感性不同,大脑皮层、海马、小脑、尾状核及苍白球最为敏感,其次是颅神经核、丘脑、下丘脑和脑干,脊髓的敏感性较低。国外有人研究发现,低血糖对大脑的损害与脑部缺血性损害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但是重度低血糖常伴有脑组织对氧的摄取率下降,而脑对缺氧的耐受性更差,这就更加重了低血糖对脑部的损害。 2 低血糖症的分类 低血糖症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其病理生理分类分为葡萄糖生成的底物可用性障碍、糖生成障碍和 作者单位: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

低血糖诊疗常规

低血糖诊疗常规

低血糖症 【病史采集】 1.低血糖症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而致饥饿感、恶心呕吐、心悸、出冷汗、手足震颤,严重者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头痛、头晕、反应迟钝、精神异常、抽搐、大小便失禁、昏迷); 2.低血糖症发作特点:空腹抑或餐后出现症状,进食能否缓解,发作时间、程度、缓解情况; 3.有无诱因:剧烈运动、长期饥饿、腹泻、大量饮酒; 4.特殊用药史:降糖药、水杨酸等; 5.重症肝病史、肾衰及手术和某些内分泌疾病史:垂体前叶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6.有无上述疾病的症状:乏力、纳差等; 7.有无血糖检查结果; 8.体重有无变化。 【体格检查】 1.生命体征; 2.可能病因及相应体征:皮肤、毛发、

甲状腺等异常变化。 【辅助检查】 1.空腹血糖:<2.8mmol/L; 2.葡萄糖耐量试验呈低血糖曲线; 3.血清胰岛素及C肽测定:如为胰岛素瘤所致,胰岛素释放指数>0.4(血浆胰岛素μIU/ml/血浆葡萄糖mg/dl); 4.肝、肾功能,肾上腺皮质功能及甲状腺功能测定; 5.腹部脏器B超检查,胸部X线片。 【诊断标准】 1.低血糖诊断: (1)空腹、运动致使低血糖症状发作; (2)发作时血糖<2.8mmol/L; (3)供糖后低血糖症状迅速缓解。 2.病因诊断: (1)胰岛素瘤:胰岛素释放指数、胰腺B超、CT定位有助诊断。 (2)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症: 1)午餐后低血糖,可自我缓解,非进行性发展; 2)OGTT:服糖后2~4h血糖降

至空腹水平; 3)能耐受72h禁食; 4)胰岛素释放指数正常。 【鉴别诊断】 1.癫痫:检查血糖可区别。 2.脑血管意外:血糖可因应激而升高。 3.Ⅱ型糖尿病早期表现:常在下次进餐前出现低血糖,OGTT及IRT峰值延迟。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 (1)胰岛素瘤:手术切除。 (2)医源性低血糖:调整降糖药。 (3)胃肠手术后反应性低血糖:少量多餐。 (4)其它内分泌疾病致低血糖:治疗原发病,补充所缺激素。 (5)特发性低血糖:高蛋白、脂肪摄入量,少量多餐,抗焦虑治疗。 2.低血糖发作时治疗: (1)轻者立即进食含糖食物、饮料,不能口服者静注50%葡萄糖50ml; (2)重者及昏迷者:立即注射50%葡

低血糖症临床表现多样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410205542.html, 低血糖症临床表现多样 作者:王建华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3年第12期 低血糖症不是一个独立疾病,临床不能仅满足于“低血糖症”的诊断,还必须通过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进一步查明低血糖病因 低血糖症是南多种原因导致血糖浓度过低(≤2.8 mmol,L)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和(或)中枢神经缺糖症状。患者发生轻度低血糖时,其症状可随着低血糖的纠正而很快消失;严重低血糖导致脑功能障碍时,往往需要数小时乃至数日才能恢复,而严重持久的低血糖则会导致永久性脑功能障碍或死亡。早期识别及诊断低血糖症是及时治疗和预防发生严重后果的基础。 低血糖症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一般说来,轻度低血糖症可仅仅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随着病情加重,患者会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脑功能紊乱症状。 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主要表现为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肌软无力、四肢颤抖、饥饿感、头晕、恶心等。 神经缺糖症状大脑皮层神经中枢、皮层下中枢、中脑、延髓依次受累,患者可出现各种精神异常的表现,如注意力涣散、反应迟钝、胡言乱语、答非所问、兴奋躁动、行为异常、神志恍惚、幻觉、嗜睡等,此时常被误认为精神病而贻误治疗。 意识丧失患者完全失去知觉,发生抽搐乃至昏迷,最后变成植物人,甚至死亡。 低血糖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多种因素 低血糖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以下因素:①血糖降低的绝对程度;②血糖下降的速度;③低血糖持续的时间;④患者的年龄;⑤机体对低血糖的反应性。 当血糖浓度在短时间内由较高水平降至较低水平时,虽然此时血糖水平还在正常范围内,患者照样会出现低血糖症状,临床谓之“低血糖反应”。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发生低血糖时常常缺乏典型症状(如心慌、出汗、颤抖、饥饿感等),而是突出表现为精神或行为异常,很容易被误诊为脑血管病或精神病。还有些老年人发生低血糖时无任何临床症状,临床谓之“无症状性低血糖”,其原因与患者自主神经受损及低血糖阈值下调有关。“无症状性低血糖”非常危险,如不能及时发现处理,患者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昏迷状态,后果十分严重。 确诊低血糖症后应进一步查明病因

老年人低血糖治疗原则

老年人低血糖治疗原则 文章目录*一、老年人低血糖治疗原则*二、老年人低血糖的治疗*三、老年人低血糖吃什么好 老年人低血糖治疗原则1、老年人低血糖治疗原则之避免首选作用强的降糖药 老年糖尿病患者多属2型糖尿病,多数病情较轻,若单纯饮食和运动治疗达不到要求,在选择口服降糖药时,避免首选作用强且作用持续时间长的降糖药,以避免低血糖。 2、老年人低血糖治疗原则之改用胰岛素 对疗程长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如果已经出现对口服降糖药疗效减低或已有明显的糖尿病并发症,宜尽早改用胰岛素。 3、老年人低血糖治疗原则之注意检查肝、肾功能 选择降糖药时,要考虑老年人是否患有肝、肾方面的疾病,用药过程中,要注意检查肝、肾功能。 4、老年人低血糖治疗原则之放宽血糖控制目标 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治疗共识指出,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的治疗须个体化,在不增加低血糖风险的情况下,尽量更好地控制血糖。中国糖尿病指南提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适当放宽,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即可。 总体原则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标准应适当放宽,如果患者频发低血糖、病情不稳定或长期卧床,还应修改标准,

放宽尺度。 5、老年人低血糖治疗原则之运动干预也是治疗的基础 老年糖尿病患者外出时应携带糖尿病保健卡,以便发生意外时得到帮助;外出活动时要随身携带含糖食品或饮料,同时告诉家人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夏天运动要注意多饮水,预防运动中发生低血糖。 老年人运动系统功能减退,在运动时易造成损伤,因此,在开始运动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适合老年人的运动疗法有快步走、慢跑和太极拳等。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任选1~2项,其中步行是国内、外最常用的运动方法。 老年人低血糖的治疗1、缓解低血糖症状 轻者口服糖水或糖果即可缓解,重者需静脉注50%的葡萄糖40~80ml。严重者需持续静滴5%~10%葡萄糖数天,必要时可加氢化可的松100~200mg/d,静滴,或胰升糖素1~2mg,肌注。 2、病因治疗 胰岛素瘤经手术切除可根治。如不能完全切除,可试用二氮嗪 100~200mg,2~3次/d,此外也可试用奥曲肽、苯妥英钠、普萘洛尔和钙离子通道阻滞药等,B细胞癌可试用链脲佐菌素,每次20~30mg/kg,每周2次,总剂量8~12g,此药肝肾毒性大,仅作为术后辅助化疗;胰岛外肿瘤则治疗原发病;严重肝病则治疗肝病

低血糖症习题_1

[单选]男,35岁,IDDM10年,一直早晨注射60UNPH胰岛素。近来他监测血糖发现餐前及睡前血糖大多是11.2mmol/L(200mg/dl),过去未曾发现低血糖发作,体重 70kg,下列最适宜的治疗是早饭前午餐前晚餐前() A.26NPH+14Reg10NPH+10Reg B.20WPH+10Reg20WPH+10Reg C.18NPH+7Reg5NPH+5Reg D.40Ultralente+4Reg8Reg8Reg E.20Ultralente+4Reg8Reg20U1tralente+8Reg [单选]女,23岁,IDDM6年,近5天晨恶心、呕吐、空腹血糖 (1.2~2.4)mmol/L【(22~43)mg/dl】,末次月经7周前。目前治疗:早餐前20UNPtH胰岛素及6U正规胰岛素,每晚12UNPH胰岛素和6U正规胰岛素,空腹血糖 38mg/dl(2.1mmol/L),血清肌酐,电解质均正常,尿糖(-),尿酮(-),尿蛋白(-),尿白细胞阴性,尿妊娠试验阳性。最适宜的治疗() A.早晨增加摄食 B.晚上减少NPH胰岛素用量 C.增加晚上NPH胰岛素并降低正规胰岛素用量 D.每天控制早餐 E.减轻早晨NPH和正规胰岛素用量 [单选]不易引起高胰岛素血症的疾病是()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糖尿病 C.肥胖 D.高脂血症 E.高血压 [单选]应用胰岛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A.低血糖 B.视力改变 C.轻度水肿 D.局部脂肪萎缩 E.过敏反应 [单选]关于胰岛素瘤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 B.供糖后低血糖症状迅速缓解 C.病人可耐受72小时禁食 D.胰岛素释放指数>0.4 E.空腹与运动能促使低血糖发作 [单选]不易出现高脂血症的疾病是() A.糖尿病 B.肾病综合征 C.阻塞性黄疸 D.甲状腺功能亢进 E.甲状腺功能减退 [单选]低血糖症是指血糖浓度低于() A.2.0mmol/L B.2.8mmol/L C.3.0mmol/L D.3.2mmol/L E.4.0mmol/L [单选]常见的低血糖症,除外() A.胰岛素瘤 B.药源性低血糖症 C.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 D.反应性低血糖 E.胰岛素抵抗 [单选]Whipple三联征,包括() A.出汗、心悸、软弱无力 B.血糖低于3.9mmol/L C.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有效 D.嗜睡伴呕吐 E.给予呋塞米后症状缓解 [单选,A1型题]Ⅲ度子宫脱垂患者, 掉出物的特点是()

女生低血糖的症状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女生低血糖的症状是什么 导语:一个人如果有低血糖的现象,那么平时反应能力可能变差,并且心情烦躁不安。女性低血糖之后,还容易影响到心情,会因为小问题而哭泣,并且身 一个人如果有低血糖的现象,那么平时反应能力可能变差,并且心情烦躁不安。女性低血糖之后,还容易影响到心情,会因为小问题而哭泣,并且身上无力,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惊厥,甚至使得呼吸暂停。女性低血糖后,第一要注意积极做检查,找出具体的疾病,第二就是要注意,适当的补充糖分。 低血糖的症状:(1)肾上腺素能症状包括出汗,神经质,颤抖,无力,眩晕,心悸,饥饿感,归因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和肾上腺素释放增多(可发生于肾上腺切除病人)。(2)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包括意识混乱,行为异常(可误认为酒醉),视力障碍,木僵,昏迷和癫痫。低血糖昏迷常有体温降低。 低血糖怎么办?通常急性肾上腺素能症状和早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给予口服葡萄糖或含葡萄糖食物时能够缓解。胰岛素或磺脲药治疗病人若突然出现意识混乱,行为异常,建议饮用一杯果汁或加3匙糖的糖水,应告诉病人家属这些处理办法。一杯牛奶亦可奏效。建议胰岛素治疗病人随时携带糖果或葡萄糖片。磺脲药治疗病人,尤其是长效药和氯磺丙脲,若饮食不足,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反复低血糖发作。当口服葡萄糖不足以缓解低血糖时,可静脉推注葡萄糖或胰高血糖素。 另外,有一种低血糖现象是正常的,比如说早上不吃饭之后,出去跑步锻炼身体,此时由于没有吃早餐,身体经过了一晚上的消耗之后,糖分的储存减少,再加上早上锻炼身体又大量消耗,这个时候是短暂性的低血糖,只要回家吃一顿早餐马上就能缓解。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低血糖症题库5-0-8

低血糖症题库5-0-8

问题: [多选]关于胰升糖素试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此试验可全部呈现阳性 B.血浆胰岛素水平700ρmol/L提示胰岛素瘤 C.共进行6次 D.静脉推注1mg胰升糖素 E.每5分钟测血浆胰岛素水平

问题: [多选]下列关于低血糖症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表现为脑功能障碍为主的,易误诊 B.低血糖的症状常为非特异性表现 C.低血糖症常由药物引起 D.对于低血糖的患者应详细问病史、全面体检等 E.通常以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为主

问题: [多选]低血糖症的典型表现为Wipple三联征是() A.有低血糖的症状和体征 B.血糖小于2.5mmol/L(45mg/dl) C.服糖后症状很快减轻或消失 D.血糖小于3.3mmol/L(60mg/dl) E.血糖小于1.1mmol/L(20mg/dl) (辽宁11选5 https://www.360docs.net/doc/5410205542.html,)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男性,40岁。近半年来经常出现阵发性心慌伴明显饥饿感,发作严重时出冷汗,多在餐前及凌晨发生,进餐后好转。平时多睡,体重增加。下列哪项检查对诊断最有帮助() A.A.心电图 B.电解质 C.发作时血糖 D.脑CT E.发作时尿糖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男性,40岁。近半年来经常出现阵发性心慌伴明显饥饿感,发作严重时出冷汗,多在餐前及凌晨发生,进餐后好转。平时多睡,体重增加。在鉴别诊断中,可以完全排除下列哪一种疾病() A.A.肝病所致的低血糖 B.胰腺外恶性肿瘤 C.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D.垂体前叶功能减退 E.库欣综合征

低血糖症状一般会持续多久

低血糖症状一般会持续多久 低血糖症状一般会持续多久在目前看来低血糖在生活中是多发的,生活中也会有很多因素会引发低血糖的出现,那么低血糖症状一般会持续多久? *1、胰岛素瘤 胰岛素瘤可产生过多的胰岛素,使血糖降低。几乎所有的胰岛素瘤都位于胰腺内,肿瘤均匀的分布在胰头、胰体、胰尾部,肿瘤一般很小,位置又很隐蔽,不易找到。大多数的胰岛素瘤是良性,但也会发生恶变。患者起病很慢,经常是发病很多年也没有察觉。 症状主要是反复发作性低血糖,大多见于清晨早餐前,少数也可见于午饭、晚饭前。饥饿、劳累、精神刺激、饮酒、月经来潮、发热等均可诱发低血糖症,病情由轻渐渐变重,发作次数也越来越频繁,从一年发作一、两次渐渐增加至一天几次,发作时间长短不一。食用糖以后症状很快减轻或消失。最好的治疗办法是将肿瘤切除。 *2、肝病性低血糖 肝脏是存储、转运和调节糖的主要器官,就像人体的“糖库”一样,当葡萄糖多的时候肝脏就将其储存起来,不足的时候再将库存拿出来使用。如果肝细胞大面积损伤、功能不足,就会引起低血糖。

肝脏疾病引起低血糖有急有慢,多见于空腹、饥饿、运动时,肝病好转后低血糖症也自然减轻或消失。 *3、早期糖尿病 Ⅱ型糖尿病在发病早期反应性地引起低血糖,低血糖症状一般在进食3~5个小时以后出现,患者的空腹血糖值略高或是正 常值的高限,很难被患者发觉,必须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诊。 *4、功能性低血糖 功能性低血糖的患者在检查后没有发现任何疾病,可能是糖代谢调节不够稳定的缘故。患者以中年女性多见,病情与情绪不稳定、精神受刺激、焦虑有很大关系。 低血糖症状多在早餐后2~4个小时出现,而午餐和晚餐后 很少会出现,每次发作持续15~20分钟后自行缓解,病情也不会继续发展,食用糖以后症状立即消失。这种低血糖不需要特殊治疗,但一定要排除其他原因以后才能认定是功能性低血糖。 低血糖患者的急救方法1、绝对卧床休息,迅速补充葡萄糖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及时补糖将使症状完全缓解;而延误治疗则出现不可逆的脑损害。因此,应强调在低血糖发作的当时,立即给予任何含糖较高的物质,如饼干、果汁等。重症者应注意误使食物吸入肺中呛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肺不张。 2、能自己进食的低血糖患者,饮食应低糖,高蛋白,高脂肪,少食多餐,必要时午夜加饮糖料一次。 3、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l是低血糖抢救最常用和有

老年低血糖病人的神经系统表现

老年低血糖病人的神经系统表现 发表时间:2010-09-16T10:30:55.0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0期供稿作者:高仁波 [导读] 低血糖症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血糖浓度过低综合征。有些老年病人低血糖时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应注意鉴别。高仁波(黑龙江省巴彦县中医院 151800) 【中图分类号】R5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0-0139-01 【关键词】老年低血糖表现 低血糖症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血糖浓度过低综合征。有些老年病人低血糖时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应注意鉴别。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0例病人,男6例,女4例,为我院急诊及住院病人。年龄65~78岁,平均7 2.1岁。10例全为糖尿病病人,病史1-15年,其中口服降糖药物者8例,注射胰岛素者2例。既往有脑梗死病史者2例,均已恢复至生活基本自理。伴高血压病者7例,伴冠心病者8例。 1.2临床表现及体征 10例病人中5例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和言语障碍,其中言语障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和构音不清;1例出现浅昏迷,双侧病理征阳性;1例表现为电线样发作,四肢抽搐;1例表现为烦躁不安,幻视;另2例病人为脑梗死后遗症病人,均表现为明显的患侧肢体无力加重。 1.3实验室检查10例病人均急诊行颅脑CT检查,其中2例脑梗死后遗症病人见陈旧性脑软化灶,其余8例均未见异常病灶。血糖检查:1例<1.1mmol/L,8例在1.l~ 2.8mmol/L,另1例为 3.0mmol/L。 1.4治疗及预后10例病人均予50%葡萄糖40~100毫升静推后症状好转,继予5~10%葡萄糖静滴后完全缓解。其中有l例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又出现低血糖反应,但较前次为轻,持续治疗后好转。 2 讨论 正常人空腹和餐后血糖波动在3.3~7.9mmol/L。低血糖症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血糖浓度过低综合征,一般以血浆葡萄糖低于2.8mmol/L作为诊断标准,但低血糖的临床表现与血糖降低程度未必成正比,初发者血糖未降至3.3mmol/L以下即可出现低血糖症[1]。故本组中1例血糖虽为3.0mmol/L,但表现典型的低血糖症状,亦诊断为低血糖症。 引起低血糖症的病因很多,而对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的减退,加之肝肾功能不全使药物的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加;同时药物排泄减慢,易蓄积,故易发生低血糖且发生后也难以纠正[2]。 脑的主要动力源是葡萄糖,但脑细胞本身并无糖原储备,其所需能量几乎完全依靠血糖供给。低血糖时脑细胞的能量来源减少,很快出现神经症状或称神经低血糖。最初表现为心智及精神活动轻度受损,继之出现大脑皮层受抑制症状,随后皮层下中枢和脑干相继受累,最终累及延髓而致呼吸循环功能改变。若低血糖不能逆转常致死亡。补充葡萄糖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按上述次序逆行恢复[3]。有资料报道,低血糖在成人以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为主,在老年人以神经系统受损症状为主,可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和语言迟钝,定向障碍,头昏,头痛,呕吐,抽搐,偏盲,偏瘫,昏迷及幻觉躁动易怒等。低血糖性偏瘫并不多见,但近年已有不少报道。其发病机制并不清楚,目前有脑血管痉挛、潜在的脑血管病及选择性神经元易感性等三种学说,而以选择性神经元易感性学说似乎更能解释大多数病人的临床症状,但无实验证实[4]。本组中低血糖性偏瘫恰巧发生在2例脑梗死后遗症病人的身上,且缺血表现与原梗塞血管重合。 老年糖尿病病人低血糖症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些易与脑血管病混淆,故在临床上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神经系统症状时,应结合其病史及用药情况考虑低血糖症的可能,及时检查血糖并治疗,预后是满意的。同时应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79~982. [2]李季春,左光熙,华玉玲,等.酷似脑卒中的低血糖危象3例报告.中国老年医学杂志,1994;14:183. [3]胡绍之,郭瑞林.实用糖尿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78. [4]魏东宁,李天仓,陈小星,等.貌似脑梗塞的低血糖偏瘫二例,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4;7(6):3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