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生理学》资料-循环系统b
动脉脉搏的波形
下降支: 射血后期,进入A的血量﹤流向外周的血量,
动脉血压↓,形成下降支前段; 心室舒张,主A瓣关闭,血液逆流(降中峡),
倒流的血液弹回,使动脉压稍有上升,形成降 中波;此后,血液不断流向外周,形成较平坦 的后段。
动脉脉搏的波形
上升支: 斜率和幅度受心排血量、射血速度、外周阻力、 大A的可扩张性等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 血管生理
血压形成
动静脉血压
微循环
组织液生成
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及功能特点
(founctional parts of blood vessels)
弹性贮器血管(windkessel vessel)
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大分 支。管壁坚厚,含丰富弹性纤维, 故有弹性和可扩张性。(图)
分配血管(distribution vessel)
在封闭的系统中,各截面的流 量都相等,等于心输出量。
Q = △P/R = (P1 –P2) / R = PA / R
整体内 / 各器官
血流速度(velocity of blood flow) 各类血管的血流速度与总截面积成
反比。
各段血管的血压、血流速度、血管总截面积的关 系示意图
层流(laminar flow) 血管轴心处流速最快,血细胞数目最多。
欧姆定律: Q=△P/R Poiseuille law: Q=△P r4/8L
r对R的影响很大
η: 血液黏滞度
R= 8ηL/ πr4
r: 血管半径
L: 血管长度
半径r是决定血流量的主要因素。
小动脉及微动脉是产生外周阻力的主要部位。
总外周阻力中: 大、中动脉 小、微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第三节血管生理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第三节血管生理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不论体循环(systemic circulation)或肺循环(pulmonary circulation),由心室射出的血液都流经由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相互串联构成的血管系统(vascular system),再返回心房。
在体循环,供应各器官的血管相互间又呈并联关系。
这种并联的排列方式有利于机体对不同器官的血流量进行调节以适应生理活动的需要。
根据血管的生理功能,可将血管分为以下几类:1.弹性贮器血管指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分支。
这些血管的管壁厚,壁内含有丰富的弹性纤维,故有较大的顺应性和弹性。
当心室射血时,大动脉血压升高,一方面推动大动脉内的血液向前流动,使一部分血液进入毛细血管和静脉;另一方面使动脉被动扩张,使另一部分血液暂时储存,缓冲收缩压过高;当心室舒张时,被扩张的大动脉发生弹性回缩,将射血期贮存的这部分血液在心舒张期继续推向外周血管,同时维持一定的舒张压。
大动脉的这种功能称为弹性贮器作用,它可以使心脏间断的射血变为血管系统中连续的血流,并减小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波动幅度。
2.分配血管从弹性贮器血管以后到分支为小动脉前的动脉管道,其管壁主要由平滑肌组成,收缩性较强。
其功能是将血液输送至各器官组织,故称为分配血管。
3.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小动脉(直径≤1 mm)和微动脉(直径20~30 μm)的管径小,管壁富有平滑肌,后者的舒缩活动可使局部血管的口径和血流阻力发生明显的变化,从而影响所在器官、组织的血流量。
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约占总的外周阻力的47%,故称为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4.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在真毛细血管的起始部常有平滑肌环绕,称为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它的收缩和舒张控制了其后真毛细血管的关闭和开放,同时也决定血液和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面积。
5.交换血管 是指真毛细血管,其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和基膜组成,通透性高,且血流速度最慢,是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老年人心血管结构和功能特点(共7张PPT)
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一 、心脏传导系统老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 人心室内传导系统和心脏纤维 支架间发生纤维化、钙化等退 行性变,可导致心脏传导阻滞。
老年人生理结构与机能
3
作者:徐晓峰
第3页,共7页。
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老年人生理结构与机能
二、 心肌的老化
一 、心脏传导系统老化 随年龄增加心内膜、瓣膜、瓣环逐渐逐渐发生淀粉样变性和脂肪沉积,使瓣膜变形、变硬,造成关闭不全。 老年人心血管结构和功能特点
心 肌 纤 维 随 年 龄 增 加 逐 老年人心血管结构和功能特点
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已达8346万,约每两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患有高血压,为什么老年人高血压如此多见? 随年龄增加心内膜、瓣膜、瓣环逐渐逐渐发生淀粉样变性和脂肪沉积,使瓣膜变形、变硬,造成关闭不全。
渐 发 生 脂 褐 质 沉 积 , 使 心 肌 老年人心血管结构和功能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心室内传导系统和心脏纤维支架间发生纤维化、钙化等退行性变,可导致心脏传导阻滞。 心肌纤维随年龄增加逐渐发生脂褐质沉积,使心肌呈棕色萎缩,同时心肌ATP酶活性下降,使得心肌收缩力下降。
呈棕色萎缩,同时心肌ATP 一 、心脏传导系统老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心室内传导系统和心脏纤维支架间发生纤维化、钙化等退行性变,可导致心脏传导阻滞。 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已达8346万,约每两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患有高血压,为什么老年人高血压如此多见?
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老年人生理结构与机能
老年人心血管结构和功能特点
1
作者:徐晓峰
第1页,共7页。
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老年人生理结构与机能
【医学资料】心血管系统
原料和代谢产物,使机体新陈代谢能不断进行; ❖ 心脏功能:具有循环功能、内分泌功能。心钠素、
生物活性多肽
.
.
.
.
二、循环生理
❖ (一) 心脏的生理活动 ❖ (二) 血管的生理活动 ❖ (三)微循环、组织液、淋巴液 ❖ (四)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 (五) 器官循环的特点
心的传.导系统
.
.
.
❖ 6.心包:保护心脏
❖ 包在心外面的锥形纤维囊。心包壁由浆膜和 纤维膜组成。
❖ 浆膜:分壁层和脏层,脏层构成心外膜。两 层之间为心包腔,腔内有少量浆液(心包液) 起润滑作用,减少摩擦。
❖ 纤维膜:为一层坚韧的结缔组织膜,在心基 部与出入心脏的大血管的外膜相连,在心尖 部附着于胸骨的背侧壁,外面有心包,由于心肌收缩、瓣膜
启闭、血流加速和减速对心血管壁的加压和 减压作用,以及形成的涡流等因素引起的机 械振动而产生的声响。 ❖ (1) 第一心音 发生在心缩期,音调较低,持 续时间长,属浊音,在心尖搏动处听得最清 楚。产生因素:①心室收缩时,房室瓣闭合 运动和腱索张力增加时所发生的振动,以及 心室内压增加血液冲击瓣膜叶片和腱索所引 起的弹性振动;②心室射出的血液冲击主动 脉壁及肺动脉壁所引起. 的振动;③心室肌收 缩所引起的心室壁振动。
❖ 肝静脉,脾胰大小肠的静脉血——门静脉— —肝毛细血管——肝静脉。
.
❖(三) 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
❖ 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发育时,肺、消化器官不起 作用,其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和氧都是通过 胎盘由母体提供,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
❖ 1、心脏的房中隔上有一卵圆孔,使左、右心房 相互相通,但由于孔的左侧有一瓣膜。且右心 房的大力高于左心房,故右心房的血液只能向 左心房流。
简述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简述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血管是人体中输送血液的管道,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其结构和功能特点如下:
1. 动脉:
结构特点:动脉壁较厚,由三层组成。
内层阿米尔乃单列扁平内皮细胞,中层主要由平滑肌细胞构成,外层是结缔组织。
功能特点:动脉承受心脏的心脏的强大脉搏,具有较高的弹性和收缩力,可以维持持续的血流量,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给全身组织。
动脉还具有调节血流量和血压的功能。
2. 静脉:
结构特点:静脉壁较薄,由三层组成,与动脉相比,静脉的中层平滑肌较少,外层结缔组织较丰富。
静脉内有瓣膜,帮助保持血液向心脏方向的流动。
功能特点: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处输送回心脏,具有较低的血压和收缩能力。
静脉还具有贮存血液的功能,能够迅速调节体循环中的血量。
3. 毛细血管:
结构特点:毛细血管是动脉和静脉之间的细小血管,直径只有红细胞的一个角质层,壁薄,只有一层扁平内皮细胞。
毛细血管的形态和分布因人体不同而异,其密度最高的部位是肌肉和内脏器官。
功能特点:毛细血管是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氧气和养分通过毛细血管壁的扁平内皮细胞扩散到组织细胞中,而废弃物和二氧化碳则从组织细胞中通过扁平内皮细胞
扩散到毛细血管中,然后再被动脉和静脉输送出体外。
毛细血管的壁薄且具有较大的表面积,有利于物质的交换。
心率对搏出量及心输出量的影响
▲ Na+通道的通透性降低乃至终止的过程称为失活。 ▲ 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时,Na+通道才重新恢
复到备用状态,即恢复再兴奋的能力,这个过程称 为复活。
(二)
心室肌工作细胞的动作电位与在不同 复极时期给予刺激所引起的反应
(二)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1.有效不应期(ERP)
1)小动脉和微动脉(特别是微动脉)是产生阻力的主要部 位,该处的血流阻力,称为外周阻力,其舒缩活动对血流阻 力进行非常有效的调节
2)将上面公式代入公式 Q=ΔP∕R 则得Q=πΔPr4∕8ηL
心脏的结构
● 心脏的泵血功能 ●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 ● 心肌的生理特性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心脏的周期性活动 二、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
一、心脏的周期性活动
(一) 心率和心动周期的概念 (二) 心动周期中的心脏泵血的过程 (三) (四)心音
(一)心率和心动周期的概念 心率(heart rate,HR) 单位时间内(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称为心率。 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
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活动的顺序和时间关系
(二) 心房收缩期 心室收缩期 心室舒张期
减慢充盈期
g
心房收缩期
a
快速充盈期
f
等容舒张期
e
等容收缩期
b
快速射血期
c
减慢射血期
d
a bc d e f g
心动周期中瓣膜、压力、容积、血流、心音的变化
(三) a波 c波 v波 x降波 y降波
(四)心音(heart sound)
▲绝对不应期(ARP) ▲局部兴奋 2.相对不应期 (RRP)
2021农学门类415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考纲
2021农学门类415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考纲2021农学门类联考415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考纲动物生理学I.考试性质农学门类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农学门类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联考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农学门类各专业硕士学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农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ii.考查目标动物生理学1.系统掌握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够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以及整体水平上理解动物机体的各种正常功能活动和内部机制。
2.能够运用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生物化学1.了解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发展历史,理解和掌握与生物化学有关的基本概念、理论、实验原理和方法。
2.能够运用辩证的观点正确认识生命现象的生物化学本质和规律,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i.满分和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法为闭卷和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50%动物生理学50%生物化学50%四、试题结构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简答题6小题,每小题8分,共48分实验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iv.考查范围动物生理学一、动物生理学概述(一)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二)机体与内环境1.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2.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生理意义(三)动物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3.自身调节(四)身体生理功能控制系统1非自动控制系统2反馈控制系统3前馈控制系统二、细胞的基本功能(一)细胞膜的结构特征和物质运输功能1细胞膜的结构特征2.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二)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1.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和一般特征2.跨膜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III)细胞兴奋性和生物电1.细胞生物电及其机制2.细胞兴奋性及其周期性变化3.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四)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1.化学突触(经典突触和突触连接)2.电突触(五)骨骼肌的收缩1.骨骼肌细胞的超微结构2.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和兴奋-收缩偶联3.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六)实验1.青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2.刺激强度、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的关系三、血液(一)物理和化学特性和血液成分血液成分和血容量2血液的主要功能3血液的物理和化学特性(II)血细胞和功能1红细胞生理学2白细胞生理学3血小板生理学(三)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1.血液凝固2.抗凝系统3.纤溶和抗纤溶系统(IV)血型1.红细胞凝集与血型2.输血原则及交叉配血3.动物血型(五)实验1.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测定2.红细胞沉降率测定3.血红蛋白测定4.红细胞脆性实验5.血细胞计数6.血液凝固四、血液循环(一)心脏生理1.心肌生物电2.心肌生理特性3.心脏泵功能(II)血管生理学1.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2.血流动力学:血流、血流阻力和血压3血压和影响因素4微循环和物质交换5.组织液和淋巴的生成与回流(三)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心脏的神经支配及其功能2.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3.心血管活动的调节4.体液因子(IV)1.离体蛙心灌流2.早搏和代偿性间歇3青蛙心脏起搏器观察4青蛙微循环观察5动脉血压测量v.呼吸(I)肺通气1.肺通气的原理2.肺容量和肺通气(II)肺通气和组织通气(III)血液中气体的运输1氧气运输二.二氧化碳的运输(四)呼吸运动的调节(五)实验1.呼吸运动的调节2胸内压的测定VI.消化(I)消化概述1消化和吸收2消化模式3.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二)口腔消化1.摄食方式、饮水、咀嚼和吞咽2.唾液的性质、组成和生理作用3.唾液分泌及其调节(三)单胃消化1.胃液的性质、成分和功能2.胃液的分泌和调节3.胃运动及其调节4.胃排空(IV)胃再消化1.前胃运动及其调节2.反刍及其机制3.瘤胃和网的消化和代谢4.板层消化5.皱胃消化(V)小肠消化1.胰液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2.胆汁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3.小肠运动及其调节大肠的消化功能和排便反射。
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一、学习目标:1、能够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3、通过实验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能够分辨血管的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在实验过程中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4、通过制作血管模型,提高动手实验的能力二、重点和难点重点:能够分辨三种血管,了解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难点:1、组织好实验,达到理想效果。
2、能够在镜下分辨静脉和动脉血管。
课前检测:三、同桌对话自主先学(在下文及课本中画出重要的语句)甲:平日里,当我们身体不适去医院就诊,有时医生会让我们验血,必要时还需要输液治疗。
是否注意到验血或输液时,针刺的部位一般在哪里?乙:我化验过血,是在手指尖上取血,好象是无名指。
输液是在手背上扎针。
乙:我见过在耳垂上取血化验的。
有的小孩子输液扎针是在脚上或头上。
甲:想过为什么要在这些部位取血或输液吗?乙:疑惑甲:你不妨抬起手,看看手背以及手臂内侧的“青筋”,这些被人们称为“青筋”的结构是什么?乙:这是血管。
甲:对,这是我们人体内的血管——血液流动的管道,本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认识它。
(血流的管道——血管)甲:刚才提到化验取血和输液,为什么要选择不同的部位?这与我们人体内的血管有没有关系?乙:身体内的血管粗细不同:手指尖和耳垂里面的血管比较细,手臂上的血管比较粗。
甲:好,结合下面的事例作进一步推测,我们人体内的血管类型及其特点:中医诊脉时不是把手指放在“青筋”这样的血管,而是放在手腕处(示意位置),这里用肉眼看并没有清晰的血管;输液或抽血时用橡皮筋扎紧针刺部位上方,管内有回血立即松开橡皮筋,并且输液时针总是朝向上臂等等。
乙:血管的搏动情况不一样,有动脉、静脉之分。
乙:血管里面的血液流动有方向性,手背上隐约能看见的这些血管(称为“青筋”的)里的血液是从手向肩膀方向流动的。
甲:你根据提供的事例和各自的经验,对人体内血管的情况进行了推测,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通过实验观察。
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管分为三大类: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它们在构造和功能方面各不相同。
下面将分别介绍它们的功能特点。
动脉:1.输送血液:动脉是从心脏流向全身各组织和器官的血管。
它们具有高压力和高速度的特点,能够将充氧的血液快速传输到身体的各个部分。
2.弹性:动脉具有高度的弹性,能够承受心脏搏动产生的血液冲击,并在心脏收缩和舒张之间保持血液的持续流动。
3.肌肉层:动脉壁由三层组成,其中肌肉层是最厚的一层。
这一特点使得动脉能够调节血液的流量和血压,当需要时收缩,当不需要时舒张,以满足身体各个部分的需求。
4.分支:动脉在体内分支繁多,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这样能够使血液分布到各个组织和器官,为身体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静脉:1.回收血液:静脉是将血液从全身各组织和器官回流到心脏的血管。
它们输送的是含有二氧化碳的经代谢的血液,在除肺以外的全身循环中以较低的压力和速度运输血液。
2.阀门:为了保证血液的单向流动,静脉内部有逆止阀,能够防止血液倒流。
这个特点使得静脉能够有效地将血液送回心脏,避免了静脉淤血。
3.容量大:静脉具有较大的容量,能够储存大量的血液。
这个特点使得静脉能够在短时间内储备更多的血液,并根据需要释放出来,以满足身体对血液的需求。
毛细血管:1.交换气体和营养物质:毛细血管是动脉和静脉的连接部分,其壁非常薄,能够让氧气、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等物质通过,实现气体和营养物质的交换。
这使得毛细血管成为气体和养分在身体中分发的地方。
2.相对于其他血管来说,毛细血管的直径较小,从而增加了血液与周围组织的接触面积,促进物质的交换。
3.此外,毛细血管还能够通过调节其直径和数量,调控血液流动和组织的供血量,以对应不同组织的需求。
总结起来,动脉主要输送氧气充足的血液,具有高压力、弹性和调节功能;静脉主要回收机体代谢产物及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具有较低压力、容量大和单向流动的特点;毛细血管则负责气体和养分的交换,并通过调节直径和数量来调控血流和组织供血。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第二课血流的管道--血管课件(23张ppt)
5.判断题
√ (1)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 ×(2)动脉一般分布在身体的表层。 ×(3)静脉和动脉比,管壁较薄、弹性小,所以血液流
动的快。
本节课思维导图:
功能: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动 脉
例如:主动脉、肺动脉
静动 脉脉
特点:①分布较深;②管壁厚、弹性大;③管内血流速度快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心脏
D 2.某人大腿受伤出血,血流呈喷射状,你认为损伤的血 管是( )
A.小静脉 B.大静脉 C.小动脉 D.大动脉
3.红细胞并排不能通过的血管是(
A.动脉
B.静脉
C
)
C.毛细血管
D.上述血管都是
B 4. 静脉瓣的作用是 ( )
A.保护静脉血管壁 B.防止血液倒流
C.加速血液的流动 D.减少血液对静脉壁的压力
静脉
比较三种血管
种类 动脉
管壁
弹 性
较厚 大
静脉 较薄
小
毛细血管 非常薄 极 小
血流速度
功能
快 慢
运输血液 心脏 全身
运输血液 全身 心脏
最慢 物质交换的场所
毛 细 血 管
动 脉
因此:动脉、静脉与毛细血管三种结构、功能各具特点的血管,共同构成了人体内 血液流通的管道。
课堂内容小结
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血管的结构与功能血管是构成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担着输送血液的任务,并通过内膜、中膜和外膜的结构以及血管壁的弹性和收缩能力来完成各种生理功能。
了解血管的结构与功能对于理解循环系统的运作和血管相关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血管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形态和功能,血管可以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动脉:动脉是从心脏中输送氧和营养物质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的管道。
动脉壁相对较厚,有较强的弹性和收缩能力,以适应心脏泵血的压力和频率。
动脉分为大动脉、中动脉和小动脉,逐渐细分为小动脉和微动脉。
静脉:静脉是将血液从组织和器官输送回心脏的管道。
相比于动脉,静脉壁较薄,没有动脉那样的弹性和收缩能力。
静脉内含有瓣膜,起到防止血液逆流的作用。
静脉分为大静脉、中静脉和小静脉,逐渐细分为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血管系统中最细的血管,其直径约为红细胞的两倍,使红细胞在其内部形成单层排列。
毛细血管负责输送氧气和养分到组织细胞,并收集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将其带回到静脉系统。
二、血管壁的结构血管壁由三层不同组织层构成。
内膜:内膜是血管壁最内层,由内皮细胞和基底膜构成。
内膜光滑且富含弹性纤维,以防止血液凝结和防止细菌和异物附着。
内膜还能分泌一些物质,如一氧化氮,具有扩张血管和抗血栓的作用。
中膜:中膜位于内膜和外膜之间,由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
中膜的组织密度和厚度在动脉和静脉中有所不同。
中膜起到支撑血管和调节血管直径的作用,同时参与调节血压和血流的平衡。
外膜:外膜是血管壁最外层,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具有保护和支持血管的作用。
外膜还包含一些血管周围的神经和淋巴组织。
三、血管功能血管不仅仅是输送血液的通道,它们还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输送血液:血管通过心脏的泵血作用,将氧气、营养物质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
动脉和静脉的结构和功能使得血液得以顺畅流动,确保细胞和组织的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实现。
第三节血管生理一各类血管结构和功能特点
第三节血管生理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不论体循环(systemic circulation)或肺循环(pulmonary circulation),由心室射出的血液都流经由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相互串联构成的血管系统(vascular system),再返回心房。
在体循环,供应各器官的血管相互间又呈并联关系。
这种并联的排列方式有利于机体对不同器官的血流量进行调节以适应生理活动的需要。
根据血管的生理功能,可将血管分为以下几类:1.弹性贮器血管指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分支。
这些血管的管壁厚,壁内含有丰富的弹性纤维,故有较大的顺应性和弹性。
当心室射血时,大动脉血压升高,一方面推动大动脉内的血液向前流动,使一部分血液进入毛细血管和静脉;另一方面使动脉被动扩张,使另一部分血液暂时储存,缓冲收缩压过高;当心室舒张时,被扩张的大动脉发生弹性回缩,将射血期贮存的这部分血液在心舒张期继续推向外周血管,同时维持一定的舒张压。
大动脉的这种功能称为弹性贮器作用,它可以使心脏间断的射血变为血管系统中连续的血流,并减小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波动幅度。
2.分配血管从弹性贮器血管以后到分支为小动脉前的动脉管道,其管壁主要由平滑肌组成,收缩性较强。
其功能是将血液输送至各器官组织,故称为分配血管。
3.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小动脉(直径≤1 mm)和微动脉(直径20~30 μm)的管径小,管壁富有平滑肌,后者的舒缩活动可使局部血管的口径和血流阻力发生明显的变化,从而影响所在器官、组织的血流量。
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约占总的外周阻力的47%,故称为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4.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在真毛细血管的起始部常有平滑肌环绕,称为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它的收缩和舒张控制了其后真毛细血管的关闭和开放,同时也决定血液和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面积。
5.交换血管 是指真毛细血管,其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和基膜组成,通透性高,且血流速度最慢,是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血管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血管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血管是人体内循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将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以供养分和氧气。
根据其结构和功能,血管可以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1. 动脉
动脉是一种将血液从心脏输送至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的血管。
它们的结构特点是壁厚、弹性好、收缩力强。
动脉壁由三层组成:内层为内皮细胞,中层为平滑肌和弹性纤维,外层为结缔组织。
其中,中层的平滑肌和弹性纤维具有收缩和扩张的功能,可以调节动脉的管径和血压,并保证血液的正常流动。
2. 静脉
静脉是将血液从全身各个器官输送回心脏的血管。
它们的结构特点是壁薄、弹性差、扩张性好。
静脉壁也由三层组成,但相比动脉,静脉中层的平滑肌和弹性纤维较少,外层的结缔组织较为发达。
这使得静脉具有较高的容积和扩张性,能够存储大量的血液,并保持相对恒定的血流速度。
3. 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是连接动脉和静脉的微小血管,其主要功能是实现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交换。
毛细血管壁极其薄,由一层内皮细胞和一层基底膜组成,不具备平滑肌和弹性纤维。
这使得毛细血管能够更好地实现气体和营养物质的交换,满足组织细胞的生理需求。
总之,血管的分类及结构特点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动脉壁厚、弹性好、收缩力强;静脉壁薄、弹性差、扩张性好;毛细血管壁极其薄,不具备平滑肌和弹性纤维。
这些结构特点使得不同类型的血管能够更好地实现其特定的生理功能。
人体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人体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管按照组织学结构可分为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小静脉、中静脉和大静脉,而按生理功能的不同则分为以下几类:1.弹性储器血管弹性储器血管是指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分支,其管壁坚厚,富含弹性纤维,有明显的弹性和可扩张性。
当左心室收缩射血时,从心室射出的血液一部分向前流入外周,另一部分则暂时储存于大动脉中,使其管壁扩张,动脉压升高,同时也将心脏收缩产生的部分动能转化为血管壁的弹性势能。
在心室舒张期,主动脉瓣关闭,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回缩使得储存的弹性势能转变为动能,推动射血期多容纳的那部分血液继续流向外周。
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使心室的间断射血转化为血液在血管中的连续流动,同时使心动周期中血压的波动幅度减小。
2.分配血管分配血管是指中动脉,即从弹性储器血管以后到分支为小动脉前的动脉管道。
分配血管的功能主要是将血液运输至各器官组织。
3.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包括小动脉和微动脉,其管径较细,对血流的阻力较大。
微动脉是最小的动脉分支,其直径仅为几十微米。
微动脉管壁血管平滑肌含量丰富,在生理状态下保持一定的紧张性收缩,它们的舒缩活动可明显改变血管口径,从而改变对血流的阻力及其所在器官、组织的血流量,对动脉血压的维持有重要意义。
4.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是指环绕在真毛细血管起始部的平滑肌,属于阻力血管的一部分。
它的舒缩活动可控制毛细血管的开放或关闭,因此可以控制某一时间内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
5.交换血管毛细血管位于动静脉之间,分布广泛,相互连通,形成毛细血管网。
毛细血管口径较小,管壁仅由单层内皮细胞组成,其外包绕一薄层基膜,故其通透性很高,是血管内、外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故又称交换血管。
6.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是指微静脉,其管径较小,可对血流产生一定的阻力,但其阻力仅占血管系统总阻力的一小部分。
微静脉的舒缩活动可影响毛细血管前、后阻力的比值,继而改变毛细血管血压、血容量及滤过作用,影响体液在血管内、外的分配情况。
《生理学基础(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读书笔记模板
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呼吸中枢和呼吸节律的形成 二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口腔内消化
第三节胃内消化 第四节小肠内消化
第五节大肠的 功能
第六节吸收
第一节概述
一消化与吸收的概念 二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 三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四消化道内分泌功能
第二节口腔内消化
一唾液 二咀嚼与吞咽
第三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静息电位及其产生原理 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原理 三细胞兴奋的引起及其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第四节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一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及其收缩的分子机制 二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三骨骼肌收缩的表现形式
第一节血液的 组成与特性
第二节血细胞
第三节血液凝 固与纤维蛋白
溶解
第四节血型与 输血
第二节神经元间的信 息传递
第三节反射中枢活动 的一般规律
第四节神经系统的感 觉功能
第六节神经系统对 内脏活动的调节
第五节神经系统对 躯体运动的调节
第七节脑的高级功 能
第一节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功能
一神经元与神经纤维 二神经胶质细胞
第二节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
一突触的结构与分类 二突触传递的过程 三神经-骨骼肌接头的传递过程 四神经递质和受体
(七)中医骨伤科学 专业
(八)中医养生学专 业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这是《生理学基础(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 心得。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这是《生理学基础(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 精彩内容摘录。
作者介绍
目录分析
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①
②
③
血压低; 重力和体位对静脉血压的影响大; 静脉充盈程度受跨壁压的影响较大;
右心房和腔静脉压力 :4~12cmH2O 反映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的关系 : (1)中心静脉压降低 ; (2)中心静脉压增高; (3)中心静脉压正常。
(二)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Q∝ΔP / R 1.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血量增加或容量血管收缩 2. 心脏收缩力量: 左、右心衰的不同表现 3. 体位改变: 4.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肌肉泵 5. 呼吸运动:
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吻合支
2、微循环的血流通路:
(1) 迂回通路: 微动脉
后微动脉
功能: 营养性通路 真毛细血管网交替开放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真毛细血管 微静脉
局部代谢产物的作用
(2) 直捷通路 微动脉 后微动脉 通血毛细血管 微静脉 (3) 动-静脉短路 微动脉 血流量的相对恒定 少量物质交换
微循环血量调节的一个分闸门
(3)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precapillary sphincter)
对代谢物敏感,是微循环的又一分闸门
(4) 真毛细血管(capillary)
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物质交换的场所
(5) 微静脉(venule) 微循环的后阻力血管 (6) 通血毛细血管(thoroughfare channel) 连接后微动脉和微静脉的较粗的毛细血管 (7) 动-静脉吻合支(arteriovenous shunt):
四、微循环
(microcirculation)
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微循环的生理意义: 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 调节循环血量 ;
1.微循环的组成
(一)微循环的组成与通路
(1)微动脉(arteriole): 控制微循环血流的总闸门 (2) 后微动脉(metarteriole):
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管是构成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它们在体内起着不同的功能和特点。
动脉是血液离开心脏的血管,其主要功能是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
动脉具有以下特点:1. 弹性血管:动脉壁由弹性纤维和平滑肌组成,使得它们具有良好的弹性。
当心脏收缩时,动脉可以扩张,吸收来自心脏的血液。
而在心脏舒张时,动脉可以收缩,将血液推向身体各处。
2. 高压血管:动脉内血液压力较高,这是因为它们承受来自心脏的直接泵血作用。
这种高压力有助于将血液迅速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3. 分支网状:动脉具有分支网状的结构,通过不断地分支和细分,将血液输送到更小的血管,最终到达细胞水平。
静脉是血液回流到心脏的血管,其主要功能是将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带回心脏和肺部进行处理。
静脉具有以下特点:1. 低压血管:静脉内血液压力较低,因为它们处于远离心脏的位置,无法直接受到心脏泵血的作用。
静脉的血液回流主要依靠肌肉的收缩和呼吸运动。
2. 有阀门:静脉内设有阀门,防止血液逆流。
这些阀门能够确保血液只能向心脏方向流动,而不会倒流。
3. 薄壁血管:相比动脉,静脉的壁厚度较薄。
这是因为静脉内血液压力较低,壁厚度不需要像动脉那样具有弹性和耐受高压的特性。
毛细血管是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连接,它们是最细小的血管。
毛细血管具有以下特点:1. 单细胞层壁:毛细血管的壁只有一层细胞,这使得营养物质和废物可以更容易地通过血管壁进行交换。
2. 高表面积:毛细血管具有非常高的表面积,这是因为它们非常细小且分布广泛。
这种高表面积有助于增加血液与周围组织的接触,促进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交换。
3. 缓慢流动: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流动速度较慢,这是为了给予足够的时间进行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交换。
此外,慢速的血流使得白细胞更容易穿过血管壁,进入组织进行免疫和修复功能。
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着差异。
动脉具有弹性和高压的特点,用于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第三节血管生理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第三节血管生理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不论体循环(systemic circulation)或肺循环(pulmonary circulation),由心室射出的血液都流经由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相互串联构成的血管系统(vascular system),再返回心房。
在体循环,供应各器官的血管相互间又呈并联关系。
这种并联的排列方式有利于机体对不同器官的血流量进行调节以适应生理活动的需要。
根据血管的生理功能,可将血管分为以下几类:1.弹性贮器血管指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分支。
这些血管的管壁厚,壁内含有丰富的弹性纤维,故有较大的顺应性和弹性。
当心室射血时,大动脉血压升高,一方面推动大动脉内的血液向前流动,使一部分血液进入毛细血管和静脉;另一方面使动脉被动扩张,使另一部分血液暂时储存,缓冲收缩压过高;当心室舒张时,被扩张的大动脉发生弹性回缩,将射血期贮存的这部分血液在心舒张期继续推向外周血管,同时维持一定的舒张压。
大动脉的这种功能称为弹性贮器作用,它可以使心脏间断的射血变为血管系统中连续的血流,并减小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波动幅度。
2.分配血管从弹性贮器血管以后到分支为小动脉前的动脉管道,其管壁主要由平滑肌组成,收缩性较强。
其功能是将血液输送至各器官组织,故称为分配血管。
3.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小动脉(直径≤1 mm)和微动脉(直径20~30 μm)的管径小,管壁富有平滑肌,后者的舒缩活动可使局部血管的口径和血流阻力发生明显的变化,从而影响所在器官、组织的血流量。
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约占总的外周阻力的47%,故称为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4.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在真毛细血管的起始部常有平滑肌环绕,称为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它的收缩和舒张控制了其后真毛细血管的关闭和开放,同时也决定血液和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面积。
5.交换血管 是指真毛细血管,其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和基膜组成,通透性高,且血流速度最慢,是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血流阻力的因素: (1) 血管长度 (2) 血液粘滞度 (3) 血管口径:
4. 血压 (blood pressure)
1kPa=7.5mmHg;1mmHg=0.133kPa 血压的形成: (1) 血液充盈程度 (2) 心室射血和血液遇到的阻力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动-静脉吻合支
非营养性通路 参与体温调节 微静脉
( 二)微循环的生理特点
1. 血压低 有利于血液与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
2. 血流慢 为物质交换提供充分的时间
3. 潜在血容量大 为物质代谢提供巨大的贮备量 4. 灌流量易变
受动脉血压和血流阻力的影响
( 三)微循环的调节
1. 神经体液因素对微循环的调节 2. 局部代谢产物对微循环的调节 (四)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1. 扩散 2. 吞饮 3. 滤过 4. 重吸收
(一)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
1. 动脉血压的形成 (1) 循环系统足够的血液充盈 血量和循环系统容积的相对关系 (2) 心室射血
(3) 外周阻力(peripheral resistance) R =8 ηL /πr4
外周阻力主要来自小动脉和微动脉
(4) 弹性贮器(windkessel)
(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和高血压标准
① 正常成人:
收缩压≤140mmHg ,舒张压 ≤90mmHg 。
② 成人高血压:
收缩压≥160mmHg 及/或舒张压≥95mmHg。 ③ 临界高血压指血压数值在上述二者之间。
(3)动脉血压的生理性变动 性别; 年龄; 不同生理状态; 不同的动脉段
动脉端有效滤过压为10mmHg
静脉端有效滤过压为-8mmHg
滤过的动力略大于重吸收的动力 淋巴系统回流
(二)影响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因素
1.
2. 3. 4.
毛细血管血压 毛细血管动脉端血压升高 毛细血管静脉端血压升高 血浆胶体渗透压 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 淋巴回流
六、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一) 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循环血量改变 血管容积改变 5. 动脉血压相对稳定的生理意义
动脉血压过高或过低的影响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影响因素 搏出量↑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 ↑ ↑ 平均动脉 压 ↑
心率↑
外周阻力↑ 大动脉弹性↓
↑
↑ ↑
↑↑
↑↑ ↓
↓
↓ ↑↑
↑
↑ ↓或不变
循环血量↓↓↓↓来自↓↓↓(二)动脉脉搏 动脉脉搏(arterial pulse), 脉搏 1.动脉脉搏形成的机制 2.脉搏波的描记及其波形 ① 上升支 射血速度和阻力及心输出量的影响 ② 下降支:降中峡和降中波 反映外周阻力及主动脉瓣的功能状态 3.动脉脉搏波的传播速度 与血管的顺应性有关
4.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心输出量 外周阻力 循环系统的血液充盈程度
(1)每搏输出量 收缩压明显升高; 增加时: 舒张压增加较少; 脉压增大; (2)心率 舒张压明显升高;
增加时: 收缩压的升高不显著 脉压减小
(3)外周阻力: 舒张压明显增加
增加时: 收缩压增高较少 脉压减小
(4)主动脉和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 缓冲动脉血压 维持血液的持续流动 (5)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2.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
3.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及其生理性变动 (1)动脉血压的指标: 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 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 脉搏压(pulse pressure) 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脉压= 收缩压 - 舒张压 平均动脉压= 舒张压 +1/3脉压
二、血流动力学
(四)血流量、血流速度、血流阻力及血压 1. 血流量(blood flow) ; Q =Δ P/R 2. 血流速度(velocity of blood flow); 血流速度与血流量成正比; Q1=Q2 S1V1=S2V2 血流速度与血管横截面积成反比。
3. 血流阻力 (resistance of blood flow) Q =ΔP/R =πΔPr4/8 ηL
四、微循环
(microcirculation)
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微循环的生理意义: 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 调节循环血量 ;
1.微循环的组成
(一)微循环的组成与通路
(1)微动脉(arteriole): 控制微循环血流的总闸门 (2) 后微动脉(metarteriole):
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吻合支
2、微循环的血流通路:
(1) 迂回通路: 微动脉
后微动脉
功能: 营养性通路 真毛细血管网交替开放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真毛细血管 微静脉
局部代谢产物的作用
(2) 直捷通路 微动脉 后微动脉 通血毛细血管 微静脉 (3) 动-静脉短路 微动脉 血流量的相对恒定 少量物质交换
五、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中; 呈胶冻状; 不能自由流动; (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滤过: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重吸收: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有效滤过压(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渗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第三节
血
管
生
理
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血管由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 1. 弹性贮器血管 :主动脉和大动脉 2. 分配血管:中动脉 3. 阻力血管:小动脉、微动脉和毛细血管 前阻力血管 4. 交换血管:真毛细血管 5. 容量血管:静脉系统和毛细血管后阻力 血管 6. 短路血管:小动脉和小静脉间的吻合支
微循环血量调节的一个分闸门
(3)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precapillary sphincter)
对代谢物敏感,是微循环的又一分闸门
(4) 真毛细血管(capillary)
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物质交换的场所
(5) 微静脉(venule) 微循环的后阻力血管 (6) 通血毛细血管(thoroughfare channel) 连接后微动脉和微静脉的较粗的毛细血管 (7) 动-静脉吻合支(arteriovenous sh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