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结构比较
摘要:课程与教学论是学校教育领域最核心的两个要素,课程与教学论处于教育理论中承上启下的层级,上承教育基本原理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下启课堂教育技能和学科课程标准解读以及教材教法分析,是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关键环节。
而如今越来越多“课程与教学论”的教材层出不穷,因此我们选取其中最为典型的教材从两方面对其结构进行比较,首先是概述部分,对重点的概念进行了解释并且对课程与教学论整合的现状做了一个简要的分析;其次就是本文重点也就是最关键的地方,对“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结构进行比较和分析。
关键词:课程与教学论;结构;比较
一、概述
(一)对教材结构的理解
教材的基本结构已经约定俗成,一般分为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两大类。深层结构主要包括知识要素、技能要素、能力要素和态度要素,以及某些审美要素和心理要素。表层结构就是指教材编制系统和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心理顺序,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教材顺序。作为教材结构,最受重视的一般是知识结构,它主要通过课文内容来具体体现。因此,教材的结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影响教材重要因素。[5](P328)
(二)关于“课程与教学论”教材整合的现状
当前,《课程与教学论》以取代了单纯的《教学论》或者分开设置的《教学论》与《课程论》两门课程,将教学论与课程论这两门具有密切内在联系的学科整合成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而国内已出版了不同版本整合的著作和教材,但有的将二者相类似的内容简单地加以拼合,如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教学方法的选择、课程组织与教学组织、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等等如此整合,有的为了不破坏课程论与教学论各自的理论体系,将二者前后排列式的整合。[4](P412)
二、“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结构的比较
(一)《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的选定范围
本文以近年来出版的较具典型意义的三种课程与教学论教材为例,概略介绍我国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结构发展的进展情况。选取的书目有:王本陆主编的《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饶玲主编的《课程与教学论》(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黄甫全主编的《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三本书。
(二)教材概况
王本陆编写的《课程与教学论》是作为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基础课全国规划教材,是作为小学教育专业本科专科通用教材。[1](第一版序言)饶玲主编的《课程与教学论》,作为成人高师学习教材,也可作为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自学用书。黄甫全的《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的中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本科(专科起点)教材。
(三)“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结构的比较
1.从表层结构分析“课程与教学论”
1)知识的逻辑顺序
i.“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目录比较
对教材编写结构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从教材结构总体设计思路看,王本陆主编《课程与教学论》将课程与教学论这一科目视为课程论和教学论的合称,在教材结构的安排上采取课程问题与教学问题相对分开的论述方式,先讲课程,后讲教学;饶玲所著的《课程与教学论》依据“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课程与教学整合论”的整合体系;黄甫全主编《课程与教学论》则是由课程与教学的文化哲学观,从课程与教学活动的“本体、本原追问”“空间存在”“时间进程”“价值活动”和“审美发展”等多个维度,梳理出当代课程与教学论的新结构体系。
ii.“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
第一,“组合式”的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将课程与教学论视为课程论和教学论的合称,在王本陆的教材中第二章至第四章讲述了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第五章到第十三章讲述了教学论的内容,其中课程论主要解决教育内容的原则和组织问题,教学论主要解决教育过程的形式和方法问题。这样分块叙述考虑
到了我国课程论与教学论的研究现状和当下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理论接受水平,比较符合教材建设须循序渐进的客观要求,因而比较实用。此外,王本陆也强调要注意课程论和教学论之间的内在关联性,突出两者之间的互相嵌入关系,讲课程问题时考虑到教学的要求和条件,讲教学问题时则把课程作为教学要素纳入进来。不过,这种教材内容体系的安排毕竟是权宜之策。其中一些专题如“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似可考虑实现进一步整合;部分专题还只是孤立地就课程谈课程,就教学谈教学,未能很好地“突出两者之间的互相嵌入关系”。这在某种程度上给人以“两张皮”的印象,尚不能说是理想意义上的“整合”,需要从内在逻辑上加以进一步整合提升及合理化。
第二,“整合式”的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在内容安排上,把原来课程与教学的理论或知识的分章论述改变成为了横相结合论述。饶玲的书将课程与教学目标、课程管理和教学组织以及课程与教学实践等内容进行整合,并了解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教师和学生,围绕着课程实施与教师教学和课程实施与学生学习分别对这两个关键因素进行论述。其中在教师教学部分介绍了教师和课程实施的关系、教学中的组织形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在课程实施与学生学习的部分引用的一部分学习理论,介绍了学习分类和过程、现代学习理论以及一些学习策略。同时联系实际讲述了课程与课程资源的建设,最后是针对课改介绍了国外的课改模式,以英美、日本、澳大利亚为例。其实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现在的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改革难点是在对“二者的内在统一”的实质性认识,我们所需要的整合不是原有的研究成果,而是用教育的特定思维统一课程和教学以后实践经验,统一课程论和教学论的已有理论研究,因此我们再回顾饶玲的教材,两者内容的整合上感觉略显不足。教材在最后引入了许多国外的课改例子,可以吸收来自国外的一些好的经验和方法,用于指导实践,但是应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国情,与我国实际情况相联系。
第三,黄甫全的《课程与教学论》既不属于“组合式”也不属于“整合式”,他是从文化哲学观的视角构建课程与教学教材内容体系,比前面两个教材更具特色。按照文化哲学这一逻辑框架,以及综合人类已经积累起来了的丰富经验与知识,清晰地将其分为:“课程与教学概论”、“课程与教学系统”、“课程与教学过程”、“课程与教学管理”及“课程与教学美学”五个部分。在“课程与教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