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洲与澳大利亚教案
大洋洲和澳大利亚教案

第一十二节大洋洲——澳大利亚【学习目标】学习札记1.了解大洋洲的位置和范围及在国际交通上的重要性。
2.读图说明澳大利亚的主要地理特征。
3.澳大利亚气候、植被呈半环状分布的原因。
4.说明澳大利亚的人口、城市、交通分布方面的特点并分析成因。
【学习过程】活动一:认识大洋洲的地理位置1.在图中描绘出南回归线、40°S、120°E、150°E、日界线。
2.在地图中查找大洋洲周围大洲、大洋、塔斯马尼亚岛、新几内亚岛、新西兰南、北二岛等地理事物。
教学建议、2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可强调日界线在此处的弯曲,全球变暖对太平洋小岛的威胁。
3.读图说明大洋洲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教学建议:该问题有一定难度,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来完成。
大洋洲地跨南北两半球和东西两半球,介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并与南北美洲、非洲相望。
大洋洲在世界交通中占有重要地位:包括散布于大洋上的一万多个岛屿,其中夏威夷群岛的火奴鲁鲁港和关岛处在太平洋上联系亚、非、南北美洲航线的枢纽位置。
随着世界交通运输的发展,现已成为各大洲之间船舶、飞机往来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的供应站,又是海底电缆的交汇处,因此在国际交通的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
问题探究:材料1: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雪龙船2011年11月3日从天津出发后,经过14天、4800海里的航行,于2011年11月18日抵达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
次日,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离开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口前往南极,预计11月底可到达南极。
“从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到南极中山站这一航段对整个考察队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要穿越西风带,将在浮冰区航行。
”船长说,会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最新的海冰资料,选择最佳路径,尽可能早抵达南极中山站,为后续的冰上卸货赢得更多的时间。
思考:为什么中国“雪龙”号南极科考船要在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停留一天?补充能源、淡水、食物等物资材料2:据记载,新西兰每年超过1.4万次地震,大约20次震级超过里氏5.0级。
《大洋洲与澳大利亚》 教学设计

《大洋洲与澳大利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指出大洋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说出其主要的岛屿和国家。
(2)学生能够了解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3)学生能够掌握澳大利亚农牧业、工矿业的发展特点和分布。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地图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增强学生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大洋洲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国家。
(2)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农牧业和工矿业的影响。
2、教学难点(1)澳大利亚气候分布与地形、洋流的关系。
(2)澳大利亚农牧业和工矿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地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洋洲和澳大利亚的美丽风光图片或视频,如悉尼歌剧院、大堡礁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大洋洲和澳大利亚的了解程度,从而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1)大洋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①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找出大洋洲的位置,明确其经纬度范围和海陆位置。
②介绍大洋洲的主要岛屿,如新西兰的南北二岛、新几内亚岛等,以及主要国家,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2)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①地形展示澳大利亚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如东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等。
②气候结合澳大利亚气候图,分析其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并探讨气候形成的原因,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③河流介绍澳大利亚主要的河流,如墨累河、达令河等,了解其水文特征。
(3)澳大利亚的农牧业①展示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图,让学生观察主要的农牧业区分布。
②分析澳大利亚发展农牧业的有利条件,如气候适宜、土地广阔、水源丰富等。
【高中地理】大洋洲——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大洋洲——澳大利亚教学设计动中学习了大洋洲——澳大利亚,掌握了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与成因,通过测评反馈(后测)这个环节就能看出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较好。
课后对本课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反思教材与教学资源的运用情况充分挖掘教材,让教材在教学中起到该有的作用,另外我补充了澳大利亚的气候成因、人口与城市分布成因等知识,落实对学生进行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
反思教学流程设计本节课是按“336”模式进行教学设计。
分为自主学习、测评反馈(前测)、释疑拓展、测评反馈(后测)、归纳总结、云端补救等六个环节。
每个环节紧紧相扣,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自主学习环节教师提供任务单,注明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任务,制作微视频,简要介绍澳大利亚的自然与人文情况;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达到对本节课重要知识有初步了解的目的。
测评反馈(前测)环节利用几分钟的时间迅速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才能准确把握教学起点。
释疑拓展环节通过合作探究-实时交流-释疑提升,及时捕捉课堂生成,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探究任务中,进行深入探究交流。
测评反馈(后测)环节教师提供检测,反馈矫正,精选并改编能体现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与能力的习题。
学生接受检测,纠偏补缺。
限时完成现场练习,及时反馈学习成效。
归纳总结环节教师对本课中的重难点进行进一步的疏理、概括、归纳和强化,拓展提升。
对原有知识系统进行改造、扩充、提高,使之包容它们,从而构建更高层次的知识结构。
云端补救环节教师提供相关的练习资源,学生补救学习,完善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还可通过q群或云端补救平台进行补救。
该教学设计的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念;提供实时学习诊断,有利于因材施教;提供高质量的及时反馈,提高教学效果;关注全体学生,体现教育公平。
三、反思课堂驾驭情况反馈总体对自己的教学满意,对自己的语言、教态、板书满意,能把积极的感受传递给学生,关注到每一位学生。
对学生的每一次活动作出适时反馈,比如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会及时纠正,比如“热带沙漠性气候”“东西高,中间低”“东澳大利亚暖流由南流向北”等等,所以我认为我的课堂调控能力很棒。
《大洋洲与澳大利亚》 讲义

《大洋洲与澳大利亚》讲义一、大洋洲概述大洋洲,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大洲,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和南部的赤道南北广大海域中。
其陆地总面积约 897 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 6%。
大洋洲由一块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和众多散布在广阔海域中的岛屿组成,包括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所罗门群岛等国家和地区。
这些岛屿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美拉尼西亚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和波利尼西亚群岛。
大洋洲的地理位置独特,其许多岛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然而,由于岛屿众多且分散,交通不便,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二、澳大利亚的地理环境澳大利亚,作为大洋洲最大的国家,领土面积 7692 万平方千米,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四面环海。
其地形多样,东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
东部的大分水岭纵贯南北,海拔一般为 800 至 1000 米。
中部是广阔的平原,被称为“大自流盆地”,这里地下水丰富,为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西部是广阔的低矮高原,沙漠广布。
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丰富,北部为热带气候,南部为温带气候。
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降水较少,其中内陆地区的干旱程度较为严重。
澳大利亚的河流相对较少,主要河流有墨累河及其支流达令河,墨累河是澳大利亚最长的河流,但水量不大,季节变化明显。
三、澳大利亚的自然资源澳大利亚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
矿产资源方面,澳大利亚是世界上重要的矿产资源生产国和出口国,被誉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其拥有大量的煤、铁、铝土矿等矿产,其中铁矿石的品质优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生物资源也独具特色。
澳大利亚拥有许多独特的动植物物种,例如袋鼠、考拉、鸸鹋等。
由于长期与其他大陆隔离,澳大利亚的动植物演化出了独特的生态特征。
然而,澳大利亚的森林资源相对较少,且在过去的开发过程中,森林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四、澳大利亚的人口与城市澳大利亚的人口相对较少,截至_____年,总人口约为_____万。
人口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悉尼和墨尔本这两个大城市。
世界地理分区之大洋洲和澳大利亚教案

世界地理分区之大洋洲和澳大利亚教案精编资料学习目标1.了解大洋洲位置,范围,重要岛屿及主要自然地理特征.2.了解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特点,理解生物的特点及形成原因.3.掌握澳大利亚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地理,教案世界地理分区之大洋洲和澳大利亚教案学习目标(了解大洋洲位置、范围,重要岛屿及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1(了解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特点,理解生物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掌握澳大利亚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3一、地理位置大洋洲地跨南北两半球和东西两半球,介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并与南北美洲、非洲相望。
大洋洲在世界交通中占有重要地位:包括散布于大洋上的一万多个岛屿,其中夏威夷群岛的火奴鲁鲁港和关岛处在太平洋上联系亚、非、南北美洲航线的枢纽位置。
随着世界交通运输的发展,现已成为各大洲之间船舶、飞机往来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的供应站,又是海底电缆的交汇处,因此在国际交通的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
二、范围,读图识记,1(三大群岛、主要大陆、岛屿;2(赤道、南北回归线、日界线 3(两大洋、塔斯马尼亚岛、大堡礁;4(经度(110E155E)、纬度(10S40S)、回归线;5(三?—??—?大地形区(剖面图)、河流;6(四个主要城市一个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四大岛: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二岛、几内亚岛三大群岛: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美拉尼西亚群岛(自东北向西南)澳大利亚是大洋洲最大的国家: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等岛屿,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地广人稀,居民以英裔为主,讲英语重要经纬线:经线120E经线穿过澳大利亚大陆西部 ?150E经线穿过新几内亚岛东南端、澳大利亚 ?大陆东部、美拉尼西亚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群岛160W经线穿过夏威夷群岛。
?新西兰南北二岛介于160E向东至180之间赤道横穿三大群岛 ??纬线北回归线穿过夏威夷群岛20S、2326S、30S纬线都穿过澳大利亚大陆??′?40S纬线穿过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之间的巴斯海峡和新西兰北岛南端 ?三、地形1(澳大利亚地形南北纵列分布东部:大分水岭,全国最大河流墨累河发源在其西侧,注入印度洋;中部:平原,有大自流盆地和地势最低处北艾尔湖;西部:低矮高原,占全国面积一半2(成因不同的三种岛屿大陆岛: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新西兰南北两岛等。
最新大洋洲澳大利亚教案免费哦

大洋洲和澳大利亚知识目标:1.了解大洋洲的位置和范围及在国际交通上的重要性。
2.掌握澳大利亚的主要地理特征和主要城市。
3.理解澳大利亚的人口、城市、交通分布方面的特点及成因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并能准确用语言表达地理事物、现象和规律的能力;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和理论解释大洋洲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和规律,形成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1.大洋洲的位置和范围及在国际交通上的重要性。
2.澳大利亚的主要地理特征及其成因3.澳大利亚的人口、城市、交通分布方面的特点及成因【教学难点】1.澳大利亚气候、植被呈半环状分布的原因。
2.三种类型的岛屿----大陆岛、火山岛和珊瑚岛的成因及分布。
3.澳大利亚沙尘暴天气多发的季节和原因。
【学法指导】1、抓住区域的突出特征,从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三方面分析拉美。
2、多看图记图。
3、运用区域地理的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本区的地理特征。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地图进行启发式读图分析的方法和同类比较的方法,掌握大洋洲及澳大利亚的自然和人文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板书设计】一、大洋洲的范围二、大洋洲的位置1、经纬度位置:三、国家和居民2、海陆位置:澳大利亚一、位置和范围1、位置经纬度位置:南回归线穿过中部(110ºE-50ºE)海陆位置:澳大利亚大陆,印度洋与南太平洋之间2、范围二、自然地理特征(一)地形:东中西三大地形区三、经济地理特征1、人口:2、农业:混合农业3、工矿业:煤、铁的出口【课堂设计】(含课前练习、导语、知识传授序列及其对应的方法、演绎或实验过程、师生双边活动、反馈练习、课堂小结、作业等等)大自流盆地两侧高,中间低,形成承压水构造,盐度高(流经含水层距离长,溶解了一些盐类物质),不宜灌溉,可作牲畜饮水。
2、气候:半环形分布半环状的核心:热带沙漠气候墨累河:源于大分水岭西侧,重要支流为达令河,向西南注入印度洋(河口地中海气。
大洋洲与澳大利亚教案

大洋洲与澳大利亚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大洋洲与澳大利亚课件完,图文详解完一、大洋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大洋洲面积最小的一洲1.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 120ºE -150ºE-160ºW(夏威夷岛属波利尼西亚群岛),180°穿过; 20°N-10°S-40°S,南回归线从澳大利亚中部穿过,跨热带与南温带。
海陆位置:北:亚洲南:南极洲西:印度洋东:太平洋位置特点:跨东西半球,跨南北半球,跨日界线,处两洲两洋之间。
板块位置:印度洋板块,西南与非洲南极洲板块之间主要为生长边界,与亚欧和太平洋板块之间为消亡边界。
意义:已成为亚洲、非洲与南、北美洲之间船舶、飞机往来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供应站,又是海底电缆的交汇处,在交通和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即国际交通和通信交汇处)2.范围与国家:大陆1个:澳大利亚大陆岛屿4个: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二岛,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地跨亚洲和大洋洲),多为大陆岛。
群岛3个:太平洋上三大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波利尼西亚),多为珊瑚岛。
夏威夷群岛为火山岛。
共有1万多个岛屿大陆岛:其地质构造与邻近的大陆相似,原属大陆的一部分,由于地壳下沉或海水上升致其与大陆相隔成岛。
珊瑚岛:塑造珊瑚岛的主力军是珊瑚虫。
珊瑚虫遗体堆积而成的海岛叫珊瑚岛。
珊瑚岛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0°之间的热带浅海地区,以太平洋的浅海比较集中,如澳大利亚东北面的大堡礁。
中国南海诸岛中的多数岛屿均为珊瑚岛。
国家:澳大利亚(堪培拉),新西兰(惠灵顿)二、澳大利亚1、位置经纬度位置:南回归线穿过中部,大部分位于热带、亚热带。
纬度:10°S~40°S;经度:120ºE-150ºE;海陆位置:澳大利亚大陆,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2、范围: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及附近岛屿、东北部的珊瑚礁(澳大利亚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是珊瑚虫遗体堆积而成的。
高中地理下学期第八周 大洋洲与澳大利亚教学设计.doc

《大洋洲与澳大利亚》
1、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描述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及特点。
(3)理解澳大利亚的人口、城市、交通分布方面的特点及成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使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2)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和理论解释大洋洲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和规律,形成知识的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通过探究澳大利亚人与环境的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 建议
教学 建议
布置和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组织课堂小组合作探究,要求组长负责协调好分层讨论。引导学生自觉整理、完善知识体系或按自 己的计划学习。 组织学生完成《技能应用与拓展》 ,教师亲自检查或组织学习小组互查。
课后督促学生完成《固学案》
教师准备:
1. 《导学案》《预学案》《固学案》
2. 准备与澳大利亚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以及与澳大利亚自然环境有关的图片和视频,查找有关澳大利亚农牧业
2. 人口与城市主要集中在东南 沿海地区, 中西部广大地区炎热 干燥、沙漠广布,人烟稀少,东
2. 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是什么? 3. 澳大利亚主要出口的矿产资源 是什么?
部气候湿润, 工农业发达, 有优
良港湾,交通便利
3. 澳大利亚, 是世界重要的矿产
资源出口国,以煤炭、铁矿石、
铝土矿最为突出。 目前, 服务业
教师教学实施方案(地理)
授课年级
高二
课题
大洋洲与澳大利亚
课程类型
一轮复习
课时 教学目标
1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1. 识记澳大利亚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2. 理解澳大利亚的生物特点及形成原因
授课老师
重点 难点
3. 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关系,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的重要性 1. 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特点 2. 澳大利亚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
PPT展示相关答案
PPT展示思维导图的 构建过程
多媒体播放轻松的 轻音乐
澳大利亚
板
1. 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书
领土、特有动物
设
2.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计
地形、气候、河湖
3.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人口与城市
主要分布、原因、主要城市
2/ 2
已成为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
监督学生完成当堂练习, 即《技 学生小组讨论或同桌之间互查,
能应用与拓展》 ,要求人人达标, 将不会的问题向老师请教 可以不时抽查学生的作业情况
归纳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和关
学生做好记录,归纳本节课的知
键词: 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骑在 识点,完成好思维导图的填写
羊背上的国家、 坐在矿车上的国
课前 准备
的图片或视频,以及有关澳大利亚特殊生物、城市分布的图片或视频,制作思维导图,编写课程设计,制作多
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在图书馆或上网查阅澳大利亚相关资料,
调查澳大利亚农牧业的有关情况, 了解澳大利亚特殊的生物、 人口、
城市分布等情况
2. 把在预习中碰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供在课堂上和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
媒体 运用
通过多媒体播放澳 大利亚有关的视频 或图片,如树袋熊、 大堡礁等 PPT展示预习答案
各小组完成情况,并进行评价 分小组合作探究, 最好是前后两
学生认真完成,与同伴互查,把
多媒体展示澳大利
组交叉合作, 指导、 监督学生合 疑惑的问题记录下来,与小组讨
亚自然环境的图片
第二 层级
环节一
澳大利亚的自然环 境特征
作探究 1. 澳大利亚的地形:地形分东、
论,及时纠正,达到预想的预习 效果
可能有以下疑问:
或视频,如大分水 岭、艾尔湖、 大自流 盆地 展示澳大利亚气候、
中、西部三部分, 东部大分水岭、 1. 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特征是什
沙漠景观的视频或
西部低矮平原、 中部大自流盆地 么?
图片Biblioteka 1/ 2第三 层级
第四 层级
家
【旁白】 同学们,本课时我们探 学生认真听讲,仔细做笔记,表
究了澳大利亚的有关知识, 重点 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
记忆澳大利亚特殊生物的存在
的原因, 澳大利亚的主要农业类
型及主要区位因素, 澳大利亚的
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形成的原因,
澳大利亚出口的主要矿产类型
第 13 课时 东半球其他的地区——澳大利亚
多媒体展示澳大利 亚混合农业景观的 图片或视频, 澳大利 亚人口、 城市的图片 或视频
程序 设计 创设 情境 新课 导入
第一 层级
学习内容
新课 导入
预习 情况 检查
导学过 程设计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预设)
播放视频或图片, 请同学们 观看,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 哪些地区吗?
认真观看,积极思考问题。
分小组让学生对预习部分 中的教材知识回顾及自主预习 检测进行检查; 走下讲台, 查看
学生交叉检查预学部分的情况, 并进行得分统计,供教师评价参 考
总结 概括 提升
环节二
澳大利亚的人文 环境
知识 运用 思维 建模
创设 总结 情境
和艾尔湖
2. 澳大利亚有哪些特殊的生物,
2. 澳大利亚气候呈半环状分布, 它们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降水从北、 东、 南三个方向向中
部、西部递减
1.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草场广
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布,适合养羊业的发展
1. 澳大利亚的农业类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