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100条历史典故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1. 雪上加霜—从《晋书·何劭传》中得知,晋代的一个官员叫何劭,他官场上做了一些亏心事,被贬谪到一个寒冷的地方。
一日,突然下起了大雪,他冻得瑟瑟发抖。
正巧,有人将他原来的下场预兆没有了,于是感到雪上加霜。
2. 苛捐杂税—从《春秋·鲁穆公二年》中了解到,当时的鲁国决定实行苛捐杂税,对百姓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这个典故成语就是用来形容捐税过多,苛刻无情。
3. 如鱼得水—源于《庄子·齐物论》中的一个故事。
讲述了一条鱼被人放进了水里,它得了悟道,感到宽心自在。
成语用来形容人在自己的本行或熟悉的环境中得到满足与安适的感觉。
4. 锦上添花—源于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春雪》一诗中的意象:白纱疏雪红英坼,深锦补花绿背碧。
意思是说,天上的白雪还没有布满大地,地上的紫花已经盛开,人带来一种惊奇的美感。
成语用来形容在美好的事物上再添加更多的美好,使之更加出彩。
5. 水落石出—出自宋代刘克庄的《岳阳楼记》中的一句话:“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此之谓积土成山也。
斯盖二者,岂其然乎?其降也,附势者也;其卒也,移蜇者也,水之落也,始也;石之出也,险也。
人皆见之,而难以察觉。
”意思是说,当河水退去的时候,石头就会显露出来,是因为水浸过的地方留下了痕迹。
成语用来形容事情的真相被揭示出来,一切都变得清晰明了。
6. 明瞭如指—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
司马相如在韩国做官时,有一次去参观韩昭侯家的花园,并赞美花木之美。
韩昭侯反问司马相如,你能指出几树是牡丹?司马相如立刻指了出来。
成语用来形容非常明确,一目了然的情况。
7. 画饼充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旧时韩国有个人要刺杀齐威王,王问他想封多少土地,这个人回答想要三百里的土地,王问他怎么能吃到三百里的土地,那人回答说:“吃不到就画个圈儿吧。
”用来比喻一种不切实际的心愿和自欺欺人的行为。
8.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淮南子·人间训》。
巧用100条历史典故
巧用100条历史典故,让孩子读懂半部中国历史!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gǔn)、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三过家门而不入'。
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é)”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
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chà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ó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读史明智!100个历史典故,从黄帝时期至南宋
读史明智!100个历史典故,从黄帝时期至南宋读史使人明智,这是一句妙语,意味着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获得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历史典故是历史学里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以生动的故事和形象的人物描述,向我们展示了过去的历史事件和风云人物的智慧所在。
下面,我将介绍100个历史典故,从黄帝时期至南宋,希望你能从中受益。
黄帝1. 黄帝问道:黄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始祖,他通过问道谦虚好学的精神,使得后人懂得了务实和奉献的重要性。
夏朝2. 史记:“夏为啬夏,最丰者易夏”:这个典故表达了夏朝君主禹的事迹,他通过节约和勤劳使国家繁荣昌盛。
商朝3. 商鞅变法:商鞅是中国战国时期的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他通过变法推行一系列改革举措,效仿商朝令商户心悦诚服,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周朝4. 吕洞宾饮酒:吕洞宾是中国道教八仙之一,他饮酒直谏表达了他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现状的不满,体现了他的勇气和责任心。
春秋战国时期5. 大禹治水:大禹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治水英雄,他通过努力治理洪水和促进农业生产,维护了人民的生活和农田的稳定。
秦朝6. 经济腾飞:秦朝的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包括货币统一和市场监管,为中国历史上的统一铺平了道路。
汉朝7. 扶苏故事:扶苏是中国西汉时期的王子,他被母亲教导悲天悯人的精神,在他日后的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国时期8. 三英战吕布:三国时期的铜雀台之战中,刘备、关羽和张飞三兄弟合作击败了吕布,展现了忠诚、勇敢和团结统一的重要性。
隋朝9. 杨广修宫:杨广是隋文帝,他通过修建宫殿和道路,提高了国家的文化和经济实力。
唐朝10. 玄奘西行取经:唐僧玄奘通过西行取经,表达了他对佛教的信仰和对人间苦难的关注,他的故事启发了后人追求真理和信仰的勇气。
五代十国11. 李后主投井:五代十国时期,后主李煜为了守住最后的领土,选择投井自杀,他的故事表达了对国家和家族的忠诚和无怨无悔的精神。
宋朝12. 汴京东京:北宋时期,宋朝选择东京作为都城,通过改善农业和维护国家的安全,创造了一个繁荣富饶和稳定的社会。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中国历史悠久,充满了许多有趣的典故,这些典故往往与历史人物、文化传统或重要事件相关。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百个中国历史典故,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
1. 高山流水:出自唐代音乐家董庭谐的名篇,讲述了两位音乐家在高山流水之间的对话和较量,成为形容音乐技艺高超的典故。
2. 桃李满天下:出自《诗经·邶风·击鼓》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形容门徒出类拔萃,为人称道。
3. 刻舟求剑:出自《庄子·外物》篇,讲述了一个人在划船时,剑滑入水中,他却错误地认为剑仍在船上,一再寻找的故事。
4. 鸿毛泰山: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句话:“鸿毛泰山,不足与偕也。
”形容不相配的事物之间的差距。
5. 闭月羞花: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出自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6. 纸上谈兵:形容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经验,做事不切实际的人。
7. 杯弓蛇影:出自晋代张华的《酉阳杂俎》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指因胆小而被自己的影子吓到。
8. 守株待兔:出自《庄子·逍遥游》中的一则寓言故事,以形容人仍然沉迷于过去的经验,不愿去发展自己。
9. 刮骨疗毒:出自《庄子·外篇·大宗师》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比喻治疗疾病必须除掉病根。
10. 志同道合:指志趣相投、追求相同目标的人们。
11. 瓜田李下:比喻做事不慎重,给人以可疑之处。
12. 悬梁刺股:指为学习刻苦努力,不辞辛劳。
13. 三顾茅庐:形容对人才的重视和坚持,来源于三国时期刘备拜访诸葛亮三次的典故。
14. 卧薪尝胆:形容坚决报复敌人,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15. 妄自菲薄:形容自卑、自贱。
16. 画蛇添足:比喻做事不恰当,反而弄巧成拙。
17. 刍荛之见:指零碎的见解,不能全面把握事物本质。
18. 金口木舌:形容口才极好、能言善辩。
100条历史典故让你读懂古中国!
100条历史典故让你读懂古中国!古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流传下来的众多历史典故是了解中国文化、古代社会风貌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
下面我将向大家介绍100个代表性的历史典故,帮助你更好地读懂古中国。
1.卧薪尝胆:出自《史记》,形容燕国太子丹反秦的事迹,用来比喻决心和坚持到底的精神。
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比喻没有必要的条件和资源,再有智谋也办不到。
3.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动努力,只等待外来的机会和收获。
4.无米之炊:比喻某种事情根本不可能实现。
5.刻舟求剑:比喻固守旧观念,不及时调整和发展。
6.望梅止渴:比喻用遥远、不切实际的事物来安慰自己。
7.杞人忧天:比喻无事生非,杞人忧天指的是一个人羡慕别人的结婚处理能力,一直形容极度敏感多虑或多余焦虑。
8.坐井观天:比喻思想狭隘,眼界小,缺乏远见和广阔的视野。
9.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短浅,眼界狭窄的人。
10.掩耳盗铃:比喻自以为蒙蔽了别人,实际上蒙蔽了自己。
11.以毒攻毒:用同样或更厉害的方法对付敌人。
12.推波助澜:帮助加大某种势力或风潮的发展。
13.捧心有愧:形容内心深感有愧的表情或心情。
14.画饼充饥:比喻用美好的东西来安慰心灵,而实际却得不到满足。
15.噤若寒蝉:形容因害怕或羞愧而不敢出声。
16.掉以轻心:轻忽对待,不加重视。
17.刀山火海:比喻危险或困境重重的环境。
18.凤毛麟角:比喻极其少见的事物或人才。
19.黔驴技穷:比喻才能、智谋已经用尽,没有更多的办法了。
20.眉目如画:形容人的相貌清秀美丽。
21.强弩之末:比喻力量已经消耗殆尽。
22.鸠占鹊巢:比喻乘他人之便,据为己有。
23.富贵险中求:比喻追求富贵时可能面临的风险与危险。
24.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比喻不能只给予物资上的援助,而应该让人自己掌握获得物资的方法。
25. 悬崖勒马:比喻在即将陷入危险之际及时止损。
26. 桃李满天下:比喻学生或徒弟有成就是老师的光荣。
27. 望尘莫及:比喻追求的目标或水平太高,达不到。
100个历史典故成语故事(精选100个)
100个历史典故成语故事100个历史典故成语故事一百个历史典故成语故事(精选100个)成语典故指关于成语产生、形成、流传的故事传说。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既代表了一个故事典故,又是一种现成的话,很多又有比喻引申意义而被广泛引用。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一百个历史典故成语故事(精选100个),希望对你有帮助。
1、太公钓鱼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度,残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艰苦。
大臣姜子牙不能忍受纣王的胡作非为,就躲到渭水河边过着隐居的日子。
渭河一带是诸侯姬昌的管辖范围,姬昌胸怀大志,很爱惜人才。
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边钓鱼。
他的鱼钩是直的,没有鱼饵,离水面有三尺高。
他一边钓一边说:“鱼儿呀,你快点上钩吧!”有人好意地告诉他这样钓不到鱼,姜子牙只是笑着说:“鱼儿自己会上钩的。
”人们嘲笑他,他也不理会。
这件事传到姬昌耳里,姬昌心想他可能是个有才能的奇人,就派士兵去请。
姜子牙看到士兵,不但不理睬,还继续钓鱼,嘴里念着:“钓、钓、钓,鱼儿不上钩,虾米来捣乱!”士兵只好回去报告。
于是姬昌又派大臣去请,姜子牙看见是大臣,仍然不理睬,嘴里又念着:“钓、钓、钓,大鱼不上钩,小鱼来捣乱!”大臣也只好回去报告。
最后,姬昌就准备了丰厚的礼品,亲自拜访姜子牙。
姜子牙看出他的确是一心想要寻找贤能的人,就答应辅佐他。
姬昌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就封他为太公。
后来姜子牙连续辅佐文王、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年代最久的周朝。
2、平易近人西周初,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封于鲁,太公望(姜子牙)封于齐,周公仍在朝摄政辅佐成王。
三年后,伯禽入朝向周公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晚?”伯禽说:“我变革礼俗,费力不小。
比如服丧,必得服满三年方得去除。
”而太公到齐之后,五个月就去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快?”太公说:“我大大简化了君臣礼仪,一切依从通俗简易。
”太公后来听说了伯禽汇报政务的情况,长叹说:“鲁国后世必定北面臣服于齐国。
100条历史典故,让孩子读懂半部中国历史!很有用,收藏诵读!
100条历史典故,让孩子读懂半部中国历史!很有用,收藏诵读!老劉讲故事3天前读史明志,此文录有100个历史小典故,讲述了从黄帝时期至南宋的小故事,对历史的学习和认真都很大的效用。
可以存下来慢慢看。
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gǔn)、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三过家门而不入"。
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é)”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
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chà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初中历史100条典故历史常识
初中历史100条典故历史常识壹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刻在龟板上的甲骨文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贰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00个历史典故精粹
【100个历史典故精粹】1、夸父逐日——追求真理、理想信念、献身精神等。
2、神农尝百草——开拓创业、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等。
3、精卫填海——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敢于奋斗等。
4、尧舜禅让天下——可以论证出于公心、选贤举能、欣然让位等。
5、大禹治水——奉献精神、公而忘私、勇于实践等。
6、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眷恋故园、忠贞气节等。
7、周文王礼遇姜子牙——礼贤下士、起用人才等。
8、周公吐哺——当政者心怀天下、延揽贤士等。
9、周成王桐叶封第——言而有信、谨言慎行等。
10、曹刿论战——知彼知己,审时度势、一鼓作气等。
11、管仲、鲍叔牙之交——人的诚挚友谊、信任、彼此关怀等。
12、董狐的直笔——耿直仗义、不畏权势、实事求是、忠于职守等。
13、晏子使楚——不卑不亢、聪明机智、维护人格国格等。
14、赵简子与中山狼——不辨敌友、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等。
15、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奋发图强等。
16、鲁班发明锯子——类比思维、触发灵感、造福后世等。
17、孙武操练女兵——严于律令、整军经武效果惊人等。
18、西门豹治邺——破除迷信、革故鼎新、兴利除弊等。
19、商鞅变法——改革求新、富国强兵、动机与效果背反等。
20、邹忌讽齐王纳谏——进谏纳谏、广开言路、勇于接受批评等。
21、孙膑、庞涓斗智——气量之宽窄、智谋之高下等。
22、孟尝君养士——重视人才、招贤纳士、一技之长皆有用等。
23、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突破传统、努力学习引进等。
24、孟子母亲择邻而居——正确引导子女、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等。
25、冯谖孟尝君狡兔三窟——居安思危、深谋远虑、留有后路等。
26、庄子谈庖丁解牛——得其要道、掌握规律、应刃解难等。
27、李冰修都江堰——功在当代、泽及后人、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等。
28、扁鹊见蔡桓公——病须早治、讳疾忌医、后患无穷等。
29、苏秦悬梁刺股——立志自强、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等。
30、田单以火牛阵攻燕——不屈不挠、智勇抗敌、创新开拓等。
语文必备:100个常见典故及其用法
语文必备100个常见典故及其用法中国典故成千上万,但孩子们都知道它们的真正含义吗?如何孩子知道还能在小升初语文考试中应用典故写一篇文章或者在文章中轻松应用典故将作文写的足够好,那就完美啦!1、夸父逐日:追求真理、理想信念、献身精神等。
2、神农尝百草:开拓创业、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等。
3、精卫填海: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敢于奋斗等。
4、尧舜禅让天下:可以论证出于公心、选贤举能、欣然让位等。
5、大禹治水:奉献精神、公而忘私、勇于实践等。
6、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眷恋故园、忠贞气节等。
7、周文王礼遇姜子牙:礼贤下士、起用人才等。
8、周公吐哺:当政者心怀天下、延揽贤士等。
9、周成王桐叶封第:言而有信、谨言慎行等。
10、曹刿论战:知彼知己,审时度势、一鼓作气等。
11、管仲、鲍叔牙之交:人的诚挚友谊、信任、彼此关怀等。
12、董狐的直笔:耿直仗义、不畏权势、实事求是、忠于职守等。
13、晏子使楚:不卑不亢、聪明机智、维护人格国格等。
14、赵简子与中山狼:不辨敌友、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等。
15、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奋发图强等。
16、鲁班发明锯子:类比思维、触发灵感、造福后世等。
17、孙武操练女兵:严于律令、整军经武效果惊人等。
18、西门豹治邺:破除迷信、革故鼎新、兴利除弊等。
19、商鞅变法:改革求新、富国强兵、动机与效果背反等。
20、邹忌讽齐王纳谏:进谏纳谏、广开言路、勇于接受批评等。
21、孙膑、庞涓斗智:气量之宽窄、智谋之高下等。
22、孟尝君养士:重视人才、招贤纳士、一技之长皆有用等。
23、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突破传统、努力学习引进等。
24、孟子母亲择邻而居:正确引导子女、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等。
25、冯谖孟尝君狡兔三窟:居安思危、深谋远虑、留有后路等。
26、庄子谈庖丁解牛:得其要道、掌握规律、应刃解难等。
27、李冰修都江堰:功在当代、泽及后人、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等。
28、扁鹊见蔡桓公:病须早治、讳疾忌医、后患无穷等。
传统历史文学典故100例
传统历史文学典故100例1、炎黄子孙: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禅让制: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41、大约四千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1、大约四千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初中必须掌握的100条历史典故
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100条历史典故,
100条历史典故, 以下是100条历史典故:1. 伊甸园禁果2. 诺亚方舟3. 亚当与夏娃4. 亚伯与该隐5. 谁动了我的奶酪?6. 荷马与特洛伊战争7. 阿基里斯与乌龟8. 伽蓝之矛9. 笑里藏刀10. 革命的轮子11. 西施沉鱼落雁12. 被砸的乌鸦13. 吕洞宾的八仙过海14. 铁石心肠15. 忠言逆耳16. 罗马的凯撒大帝17. 神马都是浮云18. 曹操与司马懿19. 斗转星移20. 唐僧取经21. 孟子与庄子22. 青蛇白蛇23. 纸上谈兵24. 狐假虎威25. 针锋相对26. 周公与鲁班27. 白蛇传28. 草船借箭29. 海纳百川30. 吹毛求疵31. 夸父逐日32. 匈奴与汉朝33. 虎口拔牙34.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35. 陈塘关鱼36. 百步穿杨37. 画龙点睛38. 吕布与貂蝉39. 关公与张飞40. 身世之谜41. 日久生情42. 乌鸦喝水43. 溪山行旅44. 蛇口吐信45. 心有灵犀一点通46. 纸上谈兵47. 子罕言利48. 古之欢乐,今之痛苦49. 嫦娥奔月50. 秦始皇与兵马俑51. 柳暗花明又一村52. 裹足不前53.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54. 羊质虎皮55. 楚霸王与项羽56. 有钱能使鬼推磨57. 人云亦云58. 心腹之患59.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60. 兔子围墙61. 笨鸟先飞62. 画饼充饥63. 长亭送别64. 宋江与李逵65.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66. 荆轲刺秦王67. 一箭双雕68. 红颜薄命69. 刻舟求剑70. 鹿死谁手71. 铩羽而归72. 不遗余力73. 平原之战74. 张家界75. 形影不离76. 曲径通幽77. 虎穴之患78. 小人得志79. 寒窗苦读80. 晴天霹雳81. 泥菩萨过江82. 宜将剩勇追穷寇83. 势不可挡84. 雪中送炭85. 水落石出86. 满城风雨87. 天下无敌88. 不可多得89. 大象装进冰箱90. 桃花运91. 心甘情愿92. 千军万马93. 心如刀割94. 画地为狱95. 硬邦邦96. 狗咬吕洞宾97. 胆小如鼠98. 走马观花99. 虎视眈眈100. 风花雪月。
100个常考历史典故
100个常考历史典故读书的过程就是学习,考试是检验学习的过程和必然手段,所谓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
所以,往往一到考试就印证了那句话-书到用时方恨少。
下面通过100个常考的历史典故去学习中国历史,巩固知识,准备应考:1、炎黄子孙,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比干被挖心、萁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00典故
100典故1、夸父逐日:追求真理、理想信念、献身精神等。
2、神农尝百草:开拓创业、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等。
3、精卫填海: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敢于奋斗等。
4、尧舜禅让天下:可以论证出于公心、选贤举能、欣然让位等。
5、大禹治水:奉献精神、公而忘私、勇于实践等。
6、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眷恋故园、忠贞气节等。
7、周文王礼遇姜子牙:礼贤下士、起用人才等。
8、周公吐哺:当政者心怀天下、延揽贤士等。
9、周成王桐叶封第:言而有信、谨言慎行等。
10、曹刿论战:知彼知己,审时度势、一鼓作气等。
11、管仲、鲍叔牙之交:人的诚挚友谊、信任、彼此关怀等。
12、董狐的直笔:耿直仗义、不畏权势、实事求是、忠于职守等。
13、晏子使楚:不卑不亢、聪明机智、维护人格国格等。
14、赵简子与中山狼:不辨敌友、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等。
15、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奋发图强等。
16、鲁班发明锯子:类比思维、触发灵感、造福后世等。
17、孙武操练女兵:严于律令、整军经武效果惊人等。
18、西门豹治邺:破除迷信、革故鼎新、兴利除弊等。
19、商鞅变法:改革求新、富国强兵、动机与效果背反等。
20、邹忌讽齐王纳谏:进谏纳谏、广开言路、勇于接受批评等。
21、孙膑、庞涓斗智:气量之宽窄、智谋之高下等。
22、孟尝君养士:重视人才、招贤纳士、一技之长皆有用等。
23、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突破传统、努力学习引进等。
24、孟子母亲择邻而居:正确引导子女、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等。
25、冯谖孟尝君狡兔三窟:居安思危、深谋远虑、留有后路等。
26、庄子谈庖丁解牛:得其要道、掌握规律、应刃解难等。
27、李冰修都江堰:功在当代、泽及后人、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等。
28、扁鹊见蔡桓公:病须早治、讳疾忌医、后患无穷等。
29、苏秦悬梁刺股:立志自强、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等。
30、田单以火牛阵攻燕:不屈不挠、智勇抗敌、创新开拓等。
31、廉颇与蔺相如:大智大勇、改过从善、团结保国等。
32、赵括纸上谈兵:脱离实际、空谈误国、用人要看真本领等。
中国一百个常见的历史典故汇编
中国一百个常见的历史典故汇编你知道中国有哪些常见的历史典故吗,下面为你介绍一百个常见的历史典故,仅供参考!1、夸父逐日——追求真理、理想信念、献身精神等。
2、神农尝百草——开拓创业、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等。
3、精卫填海——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敢于奋斗等。
4、尧舜禅让天下——可以论证出于公心、选贤举能、欣然让位等。
5、大禹治水——奉献精神、公而忘私、勇于实践等。
6、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眷恋故园、忠贞气节等。
7、周文王礼遇姜子牙——礼贤下士、起用人才等。
8、周公吐——当政者心怀天下、延揽贤士等。
9、周成王桐叶封第——言而有信、谨言慎行等。
10、曹论战——知彼知己,审时度势、一鼓作气等。
11、管仲、鲍叔牙之交——人的诚挚友谊、信任、彼此关怀等。
12、董狐的直笔——耿直仗义、不畏权势、实事求是、忠于职守等。
13、晏子使楚——不卑不亢、聪明机智、维护人格国格等。
14、赵简子与中山狼——不辨敌友、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等。
15、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奋发图强等。
16、鲁班发明锯子——类比思维、触发灵感、造福后世等。
17、孙武操练女兵——严于律令、整军经武效果惊人等。
18、西门豹治邺——破除迷信、革故鼎新、兴利除弊等。
19、商鞅变法——改革求新、富国强兵、动机与效果背反等。
20、邹忌讽齐王纳谏——进谏纳谏、广开言路、勇于接受批评等。
21、孙膑、庞涓斗智——气量之宽窄、智谋之高下等。
22、孟尝君养士——重视人才、招贤纳士、一技之长皆有用等。
23、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突破传统、努力学习引进等。
24、孟子母亲择邻而居——正确引导子女、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等。
25、冯谖孟尝君狡兔三窟——居安思危、深谋远虑、留有后路等。
26、庄子谈庖丁解牛——得其要道、掌握规律、应刃解难等。
27、李冰修都江堰——功在当代、泽及后人、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等。
28、扁鹊见蔡桓公——病须早治、讳疾忌医、后患无穷等。
29、苏秦悬梁刺股——立志自强、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等。
[作文素材]古代典故:推荐收藏!100个常见典故及其用法,写作必备!
【作文素材】古代典故:推荐收藏!100个常见典故及其用法,写作必备!1、夸父逐日:追求真理、理想信念、献身精神等。
2、神农尝百草:开拓创业、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等。
3、精卫填海: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敢于奋斗等。
4、尧舜禅让天下:可以论证出于公心、选贤举能、欣然让位等。
5、大禹治水:奉献精神、公而忘私、勇于实践等。
6、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眷恋故园、忠贞气节等。
7、周文王礼遇姜子牙:礼贤下士、起用人才等。
8、周公吐哺:当政者心怀天下、延揽贤士等。
9、周成王桐叶封第:言而有信、谨言慎行等。
10、曹刿论战:知彼知己,审时度势、一鼓作气等。
11、管仲、鲍叔牙之交:人的诚挚友谊、信任、彼此关怀等。
12、董狐的直笔:耿直仗义、不畏权势、实事求是、忠于职守等。
13、晏子使楚:不卑不亢、聪明机智、维护人格国格等。
14、赵简子与中山狼:不辨敌友、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等。
15、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奋发图强等。
16、鲁班发明锯子:类比思维、触发灵感、造福后世等。
17、孙武操练女兵:严于律令、整军经武效果惊人等。
18、西门豹治邺:破除迷信、革故鼎新、兴利除弊等。
19、商鞅变法:改革求新、富国强兵、动机与效果背反等。
20、邹忌讽齐王纳谏:进谏纳谏、广开言路、勇于接受批评等。
21、孙膑、庞涓斗智:气量之宽窄、智谋之高下等。
22、孟尝君养士:重视人才、招贤纳士、一技之长皆有用等。
23、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突破传统、努力学习引进等。
24、孟子母亲择邻而居:正确引导子女、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等。
25、冯谖孟尝君狡兔三窟:居安思危、深谋远虑、留有后路等。
26、庄子谈庖丁解牛:得其要道、掌握规律、应刃解难等。
27、李冰修都江堰:功在当代、泽及后人、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等。
28、扁鹊见蔡桓公:病须早治、讳疾忌医、后患无穷等。
29、苏秦悬梁刺股:立志自强、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等。
30、田单以火牛阵攻燕:不屈不挠、智勇抗敌、创新开拓等。
31、廉颇与蔺相如:大智大勇、改过从善、团结保国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用100条历史典故,让你假期读懂半部中国历史!读史明志,这100个历史小典故,讲述了从黄帝时期至南宋的小故事,对了解历史的学习和作文素材的积累有很大的效用。
可以存下来在假期里慢慢看哟~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gǔn)、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三过家门而不入"。
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é)”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
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 chà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ó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ù)”,比干被挖心、萁(qí)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太子即位,为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13、东周在历史上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第一个称霸的齐桓公,与后来的晋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楚庄公一起,在历史上被称为“春秋五霸”。
(后两位也有说是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14、“管鲍之交”指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的两位贤臣管仲和鲍子牙之交。
15、“秦晋之好”指秦穆公帮助流亡在秦国的晋国流亡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并将自己的女儿文嬴(yíng)嫁给了重耳,成就了“秦晋之好”。
16、鼎是古代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庄公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源于此。
17、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历经22年,复仇雪恨灭吴国,成为春秋时代最后一个霸主。
18、范蠡(lí),是勾践成霸业的主要谋士,跟随勾践20多年,殚精竭虑。
相传范蠡献美女西施(美人计)于吴王夫差,使其沉于美色,越由此灭吴。
勾践成霸业后,尊其为上将军。
但范蠡认为:“大名之后,难以久居”,认为越王“可与同患,难与处安”,后隐退到陶邑经商,身家巨万,人称为“陶朱公”,被后世商人奉为保护神。
19、“三家分晋”:春秋时期,晋国的兵力虽然强大,但“政出多门”不能统一力量重振霸业,多年后被“韩、赵、魏”三家分割而亡。
20、商鞅变法:商鞅(yang),原名公孙鞅,秦孝公期间,其通过变法使秦国变的强大,但因执法惹了太子,太子(秦惠文王)即位后用车裂之刑(五马分尸)将其处死,可谓商鞅“作茧自缚”。
21、孙膑与庞涓本是同门师兄弟,但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献谗言于魏帝,并将孙膑的髌骨挖掉,孙膑装疯被齐国营救,后有“围魏救赵”的事迹,并在一次战役中设计大败魏军,诛杀了庞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多行不义必自毙”就是此事给后人的启示。
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22、战国时期四大公子: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
23、自秦孝公起,强大的秦国便有了统一天下的雄心,于是“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便“合纵”抗秦,秦谋士张仪“连横”散联盟,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4、屈原投江,屈原名平,楚国王室贵族,我国伟大的诗人,政治家、思想家,爱国人士,因遭谗言被流放,后因不忍看到国家(楚国)沦亡,抱石自投汨( mì)罗江,百姓乘舟寻尸不遇,为防鱼儿蚕食,用竹筒盛米倒入江中,后演化为赛龙舟、包粽子,后演化为端午节。
屈原著有《离骚》、《天问》、《九章》等爱国诗篇,被后人整理为《楚辞》流传至今。
25、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 pō)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
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26、赵括纸上谈兵:秦国攻打赵国,老将廉颇据守,秦无策,后秦使离间之计,调离了廉颇,赵国任赵括统兵,此人只识纸上谈兵,并无实战之能,被秦将白起打败,40万赵兵,除240名年幼者,全部被坑杀于长平,长平之战成为历史上的一大惨案。
27、毛遂自荐:毛遂,赵国平原君赵胜门客,因秦攻打赵国时,说服楚国合纵抗秦,而“锋芒毕露”且“脱颖而出”,“颖”指锥子的柄。
28、信陵君窃符救赵:战国时期,秦国围攻赵都邯郸,平原君一面与楚合纵(毛遂),一面委托信陵君向魏王求救,魏王被秦国威胁未允,信陵君窃取兵符,假魏王将令出兵救赵,事成后留在赵国未归。
29、荆轲刺秦王:秦王嬴政执政后,灭韩、赵,并攻占燕国,燕国太子丹派勇士荆轲刺杀秦王,“图穷匕见”,刺杀未果,丢了性命,可他英勇机智、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精神永垂青史。
30、秦始皇统一中国:秦王先后灭韩、赵、燕、魏、楚、齐山东六国,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并决定采用皇帝的称号,自称“始皇帝”,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统治,地方实行郡县制,同时采用丞相李斯的建议,“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为抵御匈奴的侵犯,修筑了西起临洮( táo)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另一方面又焚书坑儒,实行愚民政策;大兴土木,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在他死后不久便被农民起义军推翻。
31、陈胜吴广起义:秦始皇死后,其十八子胡亥(hai)篡位称帝,即秦二世,在郎中令赵高(有“指鹿为马”典故)的唆使下,变本加厉,继续兴建阿房宫,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兵夫屯长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秦农民大起义。
32、西楚霸王项羽:陈胜、吴广被害后,反秦声势以南方会稽郡最大,其首领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项梁和侄子项羽,北上进军沿途收编了刘邦、英布、吕臣的反秦武装,并在巨鹿一战,破釜沉舟,一举击溃了秦军主力,扭转了反秦战局。
33、鸿门宴:反秦义军刘邦攻下秦都咸阳,秦王朝灭亡,西楚霸王项羽从范增之计预设鸿门宴铲除刘邦,刘邦携张良、樊( fán)哙( kuài)赴宴,席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刘邦在项伯、樊哙的养护下得以逃脱。
34、萧何月下追韩信:汉王刘邦谋士萧何月下追回了韩信,并举荐给刘邦为将军,韩信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攻下三秦,占据关中,后协助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
刘邦做了皇帝后,以韩信匿藏项羽部下将其治罪降职,后萧何与吕后(刘邦妻)设计将韩信处死,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35、霸王别姬:刘邦趁项羽出兵之际,自汉中出击攻占了项羽都城彭城,项羽回攻,大败汉军,擒获了刘太公和吕雉([zhì),刘邦求和,范增未允,刘邦用反间计离间了范增,又以划分楚河汉界为诱救回老小,后采用韩信的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困在垓(gāi)下,项羽爱妻虞姬,唱罢“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拔剑自刎,一代名姬香消玉损。
项羽退至乌江,乌江亭长劝其退回江东称王,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在乌江边拔剑自刎,“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西楚霸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36、吕氏之乱:吕雉,刘邦结发之妻,其子刘盈即位,吕氏便执掌大权,进入了吕后时代,吕后为人阴险毒辣、残酷无情,残害刘氏家族,欲将刘氏天下改为吕氏天下,其中,将刘邦爱妾戚夫人,砍手足、挖出双目、熏聋耳朵、弄哑喉咙,扔进猪圈,做成“人彘(zhì)”。
吕氏执政16年,死后,刘氏势力消灭吕氏家族势力,迎立刘邦之子刘恒为帝,恢复了刘氏家族的统治。
但吕氏继承了汉高祖开创的“与民休息、无为而治和对外和亲”政策,是历史上值得肯定的一面。
37、飞将军李广:汉朝猛将,一生抗击匈奴,赢得飞将军美名,后被卫青陷害引剑自刎。
有唐诗人王昌龄诗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龙城飞将说的就是李广。
38、卫青和霍去病:均为西汉时期抵抗匈奴的将军,“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是霍去病一生的写照,霍去病病逝年仅23岁。
39、张骞通西域:西汉张骞是历史上第一位有影响的对外友好使者,二次出使西域,对开辟丝绸之路卓有贡献。
40、司马迁写《史记》:西汉司马迁秉承父志编写《太史公记》(《史记》),因替大将李陵求情被汉武帝处以“腐刑”,忍辱含垢(gòu)地生存,深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6年出狱后奋发著述,终于完成了《史记》,历时10余年,共130卷,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1、昭君出塞:王昭君,汉元帝时宫女,名王嫱(qiáng),字昭君,因未行贿画师毛延寿而被丑化,不得宠幸。
后汉室与匈奴和亲嫁给匈奴单于,出塞途中因曲哀人艳,南飞大雁为之驻足,故有“落雁”之称。
从此,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60余年,王昭君成为民族团结的象征。
42、王莽改制:汉成帝时大司马,公元8年,王莽篡汉位称帝,该国号“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制,均未成功,公元25年,汉宗氏子弟刘秀推翻了王莽新朝,建立了东汉王朝。
43、马援老当益壮:东汉大将马援,曾言:“大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