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谈高中语文新课程之“新”
高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高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高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高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1“学然后知缺乏”,通过这次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我从中获得许多感悟,深有体会,现总结如下:在语文教学中,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首先,必须使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气氛中学习。
为此,教师要擅长调控自己在课堂上的情绪表现。
教师的情绪表现不可防止地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其情绪良好,可以使全体学生心旷神怡,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而不良情绪却使学消费生心理压力,导致教学中学生角色的附庸化。
所以教师一进课堂,必须抛弃杂念,甩开烦恼,集中精力进入角色,在这样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产生情感的迁移,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其次,灵敏运用教法,激发学生想学。
学生对某门学科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动脑筋,积极地学习。
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展学习,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为此,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训练语言为主要内容,以灵敏运用教法为手段,以教更好地为学效劳为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可化静为动。
根据小学生好动的特点,教师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进展动态处理,变静为动,让学生画一画、做一做、听一听、看一看、演一演、想一想等,积极参与,主动获知。
最后,注重学法传授,让学生会学。
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代一种全新的教育观。
古人也曾指出:“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
”为此,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展有效的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法指导一般有:注重学习过程,概括学法;教师典型示范,展示学法;举一反三,迁移学法;紧扣教材特点,指点学法等。
就教材和学生而言,学法的传授要因课而异,因人而异。
不同体裁内容的课文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应从教材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年级的要求和学习语文的方法体系,制定一个有系统、有层次、有重点的学法指导方案,把学法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详细步骤,切不可机械、随意、图形式。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一 32 —
(下转 27页 )
【教师观点 】
浅谈语 文教育 的重要性
谢 云 河北省辛集市王 口学 区中心校 河北 辛集市 052300
摘要 :语文是 一门基础 学科 ,是重要 的语 言交际工具。是学 习其他 学科和提 高理 解、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知识。 语文教 育要定位 于学生人格 的完善、精神世界 的拓展 、语文素养 的提 高。在教 学上 ,要从“知识为本”的教 学观念转 变为 “以人 为 本 ”的 教 学观 念 。
模 式 的 矛盾 。
·
关键词 :新课程 教 学实践 课 业负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学语 文教学 》上 曾辟 专栏 讨论 “语 文 到底 姓什 么”的问题 。语文课到底怎么上 ,这 已是个 普遍性 的问 题 ,反 映出转型期 的语文教学的困惑 。体现新 大纲精神 的语文新教材较之此前的语文教材确有很大的改进 ,这 是语文教改的重要一环。课程改革牵动着课 堂教学 ,文 学教育 的侧重 ,对教育教学的多个方面都产生了冲击 , 而课堂教学首当其 冲。 目前 ,语 文课堂教学还有许多矛 盾没有解决 ,表现出转型期语文教学 的特点 ,这也可能 是人们产生 困惑的原 因。这套教材在江苏 推行已五年 多 ,根据几年来 的实践 ,我认 为语文教学存在下列 几对 矛盾 。
一 、 工具 性与 人 文 性 的 矛盾 新大纲是二者并重的 ,似乎不存在矛盾 ,但是在“工 具论”的影 响下 的“双基”并重 ,以及后来强调能力训练 , 使得语文课 日趋枯燥 ,美文受到肢解 ,成 了鸡零狗碎。人 文性 在人们呼唤中走进教材 ,走进课 堂。文学作品成了 课堂教学 的大餐。一时间 ,课型纷呈 ,调查课 、表演课 、影 视欣 赏课 、阅读汇报课等等 ,令人眼花缭乱 。正如有的老 师说的 :如果你是 电脑高手 ,语文课上就 会有很多 的动 画展示 ;如果你是影迷 ,语文课 就可能欣赏经典电影 ;如 果你长于表演 ,你 的学生就会经常改编课本剧 。语文课 上成什么样都可 以,所有 的创新都会被认 为正 当,所有 的指责都会被“人 文”一词轻轻挡回。 二 、教师观念、素养与教学实践 的矛盾 教师观念滞后 的 ,与新 教材 不大合拍 ,面对新 教材 有 时不 知从何 下手 ;思想上能接受新教材 的 ,课 堂往往 具有开放性 ,可这样的课堂对教师的素养要求很高 ,时 间长 了,老师便会产生“水之积也不厚 ”的空虚。教惯 了 一 种教材 ,忽 而使用另一 种教材 ,除 了适应 ,知识结构 中 的弱项还得弥补 。文学素养提高 了,老师驾驭新教材的 能力才会相应增强 。课堂教 学中新 教材的特点体现不 够与教师 的观念 、素养有一定的关系 ,有 时是不愿体现 。 有时是力不从心 。 三 、文 化 熏 陶 与 急功 近 利 的 矛 盾 新教材增加了不少 文言文和大量 的文学作品 ,老师 注意挖掘选 文的文化底蕴 ,培养学生 的审美情 趣 ,但学 生不 大领情 ,较多的文言文背诵任务使其 头痛 ,而背诵 又不能让他们直 接在考试 中提高得分 率 ,于是他们 开始
高中语文新教材解读
高中语文新教材解读一、编写体例现在高中《语文》分为必修、选修,必修是两册,所有的学生都要选的,选择性必修是三册,理论上可以自主选择,实际上大多数学生都要学。
老师们可以灵活安排教材课程,必修安排在高一,选择性可以安排在高二,也可以灵活处理。
材由人文主题和研究任务两条线来组成单元,人文主题的设计充分考虑到新时代高中生人格和精神成长的需要,其涉及面比较宽,但是聚焦在三个方面:一是理想念,二是文化自,三是责任担当。
研究任务群则是另外一条线,每一个单元都有若干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任务。
必修教材每册8个单元,一共16个单元,覆盖了7个任务群,选择性必修每册4个单元,一共12个单元,覆盖了9个任务群,它组织单元的形式有两类,一类是以课文为主的,另外一类专题性的语文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文。
以课文研究为主的单元包括四方面的内容:第一,单元导引主要交代主题,选择课文的意图和主要的教学目标。
第二,课文,有的是两篇、三篇作为一课,有的是一篇作为一课。
第三,每一课都有个简短的研究提示,研究提示主要是设定研究的情景,引发兴趣,提示研究方法。
第四,每个单元后面都有进修任务,到了高二选修,叫单元研习任务。
一般设计三到四个活动,其中一个活动是主题活动,另外两个活动是进行思考、探讨和交换;还有一个活动是指向写作,每个单元布局上有四个活动。
在这基础上还增加了古诗词的诵读,安排在必修上下两册。
二、研究任务群进修任务群是新课标的一个亮点,代表着一个全新的进修理念,是一个很紧张的创新。
面对这个新事物,多数老师感觉是很亲切的,但是也可能会有一些游移,有些焦虑和陌生感。
进修任务,其实是对十多年来课程改革经验的提升,是对语文核心素养观念探索的一种新的形式。
进修任务群也是一种单元教学,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听说读写相结合。
那么进修任务群的提出有什么学理按照呢,为什么教材要以它来作为单元来教学呢?旧教材是以单篇教学和课时来作为基本的教学单位,即一篇文章,主要以老师的报告为主,听说读写的训练分布到各个教学环节。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 1 )体现 了方 程 的思想 ;
( 2 )得 到 了求 直线 与圆 锥 曲线 相交 所得 弦长 的一般 公式 .( 与 焦点无
关) ( 3 )为 学习“ 直线 与圆锥 曲线 的位 置关系 ” 的顺 利进 行奠 定 了基 础 。 4 、拓展 延伸 : 问题 ( 1 ) : 在 本题 的基 础上提 出 : 以A B 为直径 的 圆和 准线 有何 关系 ? 问题 ( 2 ) :过 抛物 线焦 点 F的直 线交抛 线于 A、B两 点 ,通 过点 A 和 抛物 线顶 点的直 线交 抛物线 的准 线于 点 D,试 判 断直线 DB与 X轴 的位 置 关系 ( 7 0 页 的例 5 ). 设计 意图 :对典 型例题 习题 通过 类 比、引 申、拓展 ,提 出新 的 问题, 让学 生深 切体验 到探 求“ 新” 知 识的产 生过 程 ,体 会数 学学 科严谨 、求 实 、 继承 、创新 的理 性思 维特征 ,在层 出不 穷的新 知识 、新 问题 、新体 验 中得 到动 力 ,同时也 深深 感受到 探究 的乐趣 ,培养 了发 现 问题 ,探究 究 问题的 能力 。 总之 ,在 数学课 堂教 学 中培养学 生 的探 究 意识和 探究 能力是 长期 的 、 日集 月 累的教 学行 动。教师应 改变 传统 的教 学理念 ,学习 新的教 育教 学理 论 , 以适 应 当前 的高中数 学课 堂探 究教 学发展 的形势 。 参考 文 献 : [ 1 】郭 宗 雨 ,在 高 中教 学课 堂 中开展 自主合 作探 究教 学 的 实践 研 究【 J ] ,数 学教 育学报 .2 0 1 2( 1 0)
高中语文新课程与新教材解读
高中语文新课程与新教材解读一、高中新课改的原因:我国的高中教育要适应国际大背景与国际接轨,要超越“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要为众多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就必须进行新课程改革。
因为,在课程目标上,各国高中课程设置都是基础性、多样性和发展性的统一;在课程结构上,各国都注重层次性和选择性;在课程内容上,各国都注重联系社会现实,体现时代性。
我省进入新课改比较晚,对此事也非常慎重,2008年我省高中教育必须同步进入新课改的直接原因是义务教育阶段进入新课改的初中生毕业了,必须让他们在学习中接轨。
二、关于高中语文新课程(一)基本情况教育部于2001年启动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2004年开始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新课程在全国逐渐实施,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一些新气象,取得令人注目的成绩: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教师的业务素质普遍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了改善,各地都积累了课改经验。
但是,勿庸讳言,新课程毕竟还处于实验阶段,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所难免。
当前,尤其需要对新课程进行客观冷静的反思,总结经验,找准问题,“是其是而非其非”,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1.回顾2003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各科课程标准公布。
2004普通高中新课程在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省区开始实验。
2005江苏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
2006福建、浙江、安徽、天津、辽宁进入高中新课程。
2007湖南、陕西、北京、吉林、黑龙江进入高中新课程。
新课程高考(山东、广东、海南、宁夏)2008江西、河南、山西、新疆进入高中新课程。
新课程高考(山东、广东、海南、宁夏、江苏)2010年,原则上全国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2.反思几年来的课程改革实践证明,新课程有些导向确实脱离我国语文教育的实际,容易对语文教学产生误导。
比如,片面追求国外的教育理论,忽视中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不顾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化传统的实际,不顾我们特殊的国情语情。
新版语文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教育心得
新版语文课程教学心得体会教育心得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有幸参与了新版语文课程的教学,下面是我对新版语文课程的教学心得体会:
1. 强调学科整合:新版语文课程将文学、语言和写作等元素整合起来,突破了传统语文课程的划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在教学中,我将文学、语言和写作等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2. 强调能力培养:新版语文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并通过写作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3. 强调学生主体性:新版语文课程注重培养学生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和表达。
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在讲解和讨论中,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4. 强调核心素养:新版语文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等。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让他们具备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同时,我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和集体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总之,新版语文课程的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适应新版语文课程的要求,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语文教育。
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
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心得体会高二语文备课组吴继平高中新课程实施心得体会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碰到了许多问题,有着许多担忧,也做了一些探索。
现在把我们这一年来的所思所做拿出来和大家探讨。
希望能给各位同仁提供一些借鉴,也敬请各位同仁指正一.面对周课时少,教材内容多,初高中知识在衔接上存在问题的现状,首先要使教学行为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
语文人教版必修模块教材容量大,仅是阅读部分,每册就有四个单元共16篇文章,还有表达交流5个专题,梳理探究3个专题。
一个模块实际的上课时间为9周共36学时,其中至少需要8──10个学时的作文课时间,还有梳理探究的内容,这样仅阅读教学最多剩下20个学时,加之相当多的选文有一定难度,一篇课文(尤其是文言文)按传统教学就需3──4个学时,教学上时间非常紧,就是在早晚课并用的情况下,按常规操作一般也完不成教学任务。
分析起来,教材的容量增加是客观事实(至少是将以前三年语文学习的内容安排到了一年零半个学期里),而主要的问题在于教师的教材观有待更新,处理教材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
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
长期以来我们“教教材”教惯了,教学只停留在“教”的层面上,不尝试“用教材教”。
教材仅仅是个例子,虽说是老师们人人能说的一个道理,但在操作中却不敢擅加取舍。
以传统经验和传统方法,“教”不完高中新教材是正常的,但并非是学生“学”不完。
教学中,我们是以书本为本,不敢越雷池一步,还是从学生实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灵活自主地处理教材?是以“教”完教材内容为重,还是以“学”到多少为本?是从教师个人预设的教学任务出发,从教材内容出发,还是从学生实际、学习过程状况出发?是坚持统一要求、统一步骤,还是尊重学习个性和学习差异?是过于依赖教师个人,还是不对学生放心?这些问题其实都是老问题,是“以教定学”还是“以学定教”的观念冲撞的结果。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摘要:鼓励创新提出,新课程变革的核心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达到学生自身价值的最优化。
语文课教学应当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教学,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发掘社会现实问题,启发他们的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在学习中收获更多的成功感。
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在传授知识的时候,注意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质疑、调查和分析,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尊重他们的个性,并鼓励他们主动学习,从而促进他们健康、和谐、有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设计;有效教学引言语文是基础课程,并且也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重要基础,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语文教育改革的力度非常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动,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能力,改变以往紧张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带来更加高效并且轻松的语文课堂,这样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效率。
以下则是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为例进行探究。
一、高中语文教学现状与反思(一)课堂教学缺乏科学有效组织有的教师不顾学生的喜好,也不管学生是否愿意学习,是否接受当前的教学模式,仍然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而有的课堂,学生则是可以自我发展,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教师在教学中也经常性地鼓励学生让学生站出来大胆地发言,这样一来,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学生也更加积极地参与讨论。
新课改旨在构建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究、合作,充分发挥学生个性,从而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然而,由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有效的组织,传统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都是通过单一的单向知识灌输、一问一答或者是小组内自由讨论最终评论结果的方式组织教学的开展,并且在较高的教学压力之下,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语文知识,学生根本无法充分理解课程内容,也没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模式缺乏灵活性现在,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展示出自己的个性,并且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实现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式。
高中语文新课程及其给语文教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精)
(一)高中语文课程的设计思路
3.必修课程
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系列的目 标,组成 “语文必修一”至“语文必修五” 五个模块。 每个模块都是综合的,体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 流”的目标和内容。
必修课程五个模块的学习可在高一至高二两个学期半的 时间里循序渐进地完成,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安排。
一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二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三人性光辉写人要凸现个性四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一直面挫折学习描写二美的发现学习抒情三园丁颂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四想像世界学习虚构第二册第二册一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二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三善待生命学习论证四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第三册一解读时间学习横向展开议论二发现幸福学习纵向展开议论三确立自信学习反驳四善于思辩学习辩证分析第四册第五册二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三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四注重创新学习写得新颖第一册朗诵第二册演讲第三册讨论第四册辩论第五册访谈第一册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第二册成语
高中课程由八个学习领域、十三个学科、若干课程模块组成, 分必修(共同基础)、选修(不同基础)两部分内容。由齐步走、 统一性课程转向多样化、分层次、选择性课程。 3、建立新型的教与学方式——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 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二)高中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2)关于科目
各学习领域由若干科目组成,包括语文、数学、 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政治、历史、 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体育与健康、 艺术(或音乐、美术)等12-13个科目; 技术、艺术是新增设的科目;
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用;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多种外语。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是指随着现代教育不断发展所推出的一项教育标准,是指导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从新课程标准的背景、基本精神、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和评价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新课程标准的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望不断提高,教育改革也日益加速。
而高中语文课程作为人文素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教学模式也应跟随教育改革的步伐进行更新改进。
为了适应当前教育需求和现代学生学习特点,教育部相继推出了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该标准详细规定了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是人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它强调“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实践,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创新中成长。
同时注意个性差异化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积极探究和创造的主体,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能运用知识改变自我、服务社会。
三、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是突出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要作为一个主体不断地构建自我,提高自我认知的深度和广度,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技能,并且注重文化意识和价值观的培养。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习和了解语言文字的背后,以此感受和认识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
四、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实施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实施应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情境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学习和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
教师应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创新尝试和探究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师和学生的交互和交流,发挥教师指导作用,促进教学过程的合作,帮助学生学习到合适的知识和技能。
五、新课程标准的评价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来完成的。
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教学《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明确告诉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行,语文课改在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路都发生了有益的转变,语文教学一反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去的“满堂灌”“一言堂”已逐步被师生间平等,民主的对话所取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改变。
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异彩纷呈。
但怎样才能真正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实现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有机结合呢?根据我这几年的教学历程,在语文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感触。
一、立足新课标,让课堂丰富多彩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上好一堂课,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主要表现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主动发言、按时完成作业等方面,只有将主导和主体保持和谐一致,才能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才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改革下,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趣味性更浓,思维很活跃,再加上电子白板等现代资源的使用,让语文教学过程变的多彩多姿,比如我们在讲完必须3的小说单元时,我们就给学生放映了《林黛玉进贾府》和《祝福》两部影响,让学生从文本和影视作品两方面对这两课的内容进行了学习,学生的积极性高,趣味性很强。
去年讲《包身工》这篇文章时,我让班上的学生自编自导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表演出来,同学们争着扮演“芦柴棒”、“带工老板”等,让他们在欣赏表演的同时形象的了解包身工的悲惨遭遇,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又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
二、立足新课标,巧抓基础、夯实基础教师的主导之功,贵在导航。
主要表现在“四巧”上,即巧抓“听、说、读、写”四个点。
“听”,在语文教学中表现为:课前三分设演讲,丰富积累调情趣;诗文教学巧讲解,陶冶情趣;平日上课多交流,听觉灵敏思维活。
浅谈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
要: 传统语文教学模式 中课堂是 一种“ 填鸭式” 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课 堂。在新的课程实施 中, 教师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善于根据学生的需要, 教材的特 点, 把各种有意义的刺 激组合起来 , 种“ 这 变化” 的学 习材料 , 将给予学生
全方位的感受,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因打破 了传统 的教学边框 , 实现全 面多方位、 和谐发展
中学生 不需要 老师 的提 问也会 自主学 习 。因此 , 语文
教 学 中如 果 教师 能 通 过一 些新 颖 有趣 的问题 来创 设 探 究情 景 , 生 的学 习兴 趣 不仅 会 变得 浓 厚 , 学 而且 探 究 问题 的欲望 会更加 强烈 。 然后 , 留足 空间 , 激发学 生 的创造美 。当学 生有 了 自己思考 和解决 问题 的能力 之 后 便要 给他们创 造 的机 会 。 文人 写文 , 究委婉含 蓄 , 讲
二、 让学 生 自主合作学 习
合 作学 习 , 一种 学 习的组织 形式 , 世纪 7 是 上 O年 代 兴起 于美 国 。新 课程 标准 的观 点是 : 文 教学是 师 语
生交往和互动与共 同发展的过程 , 教师是课堂气氛的 煽 动者 , 教师 应满 足学 生 的发 言欲 、 表现 欲 , 励学 生 鼓 大胆创新 。可见 , 创设民主与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课堂 环境 以及 自主参与 的教学 情境 , 是学 生 主动创 新 的前 提 。 师在课 堂上应 给学 生提供大 量观察 、 教 实验 、 动 活 的 机 会 ,使 教 学 更 容 易 体 现 提 出 问题 — — 相 互 交 流—— 汇报 总结—— 巩 固、 实践 的开放 式课 堂教学模 式 。在语文 教学 中 , 教师要 立足 于学 生 。做学 生 的知 音 、 己 , 大 限度地 发扬 民主 教学思想 ,峻 平等 、 知 最 仓 民 主、 和谐的教学氛围, 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从 某 种方 面上说 , 学环境 越 宽松 , 教 学生在 ( 下转第 2 页) 6
浅谈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一
浅谈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新课程犹如一股强劲的春风,正一步步地向我们走来。
与传统教育观念不同的是,新课程强调了课程的功能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面对这样新的课程理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构建自己的适应教育改革的教学理念,引领学生们一道走进新课程,在新课程中共同成长。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教学“主体观”谁是教学的主体?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语文教育界曾为此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
各种观点,基本上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学生主体论”、“教师主体论”、“双主体论”。
而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则一锤定音,宣告这一争论的彻底终结。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也不能改变的。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要突出语文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就要树立以下几个观念:学生观上,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教学价值观上,关注每个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个性发展;师生观上,强调师生互动,提倡尊师爱生、民主和谐;教学方法上,强调知能统一、知情和谐,创设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素质发展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对知识和规律的内化;教学评价和教学质量观上,要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性和激励性功能,以学生主体性素质生动活泼的发展为主要评价标准。
二、树立以灵活多样为特征的语文教学“开放观”社会发展的大背景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客观依据。
当前国际、国内社会的开放性特征,无不为语文教学的开放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
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的历史的必然回归。
开放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
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教学内容开放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开放的语文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课本、教室、校园,还应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相沟通。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的心得体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的心得体会1《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然而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读文章语感较差,口语表达词不达意,写作文是错字连篇,词汇贫乏想象力不丰富,就连那些思路清晰,智商较高的学生也存在视野狭窄,文章空洞,而美感欠缺的问题。
这一切无不反映出学生语文素养低。
由此看来,语文素养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个人发展尤其重要。
我们应该从平时的语文教学入手,寻找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合适的途径与方法。
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深入思考,甚至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没有兴趣的学习就会变成一种苦役。
教师应努力采用有新意的教学方法,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以此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求知欲望,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充分利用教材,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积累和吸收优秀文化营养。
因为教材是语文学习的载体,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例子。
语文教材中的课例有许多是大师级的名篇佳作,文质兼美,属于经典作品,有一定的蕴涵和深度,经得起吟咏和品味;教材中还有一些极具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的作品,这些作品则能让学生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凭借它可以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凭借它可以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进行知识的积累;凭借它可以去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凭借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凭借它可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因而上好阅读课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
再次,重视诵读。
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整体感知,在诵读中有所感悟,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在诵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高中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7篇)
高中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高中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了关于高中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7篇),仅供大家浏览。
高中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1参加了高中语文新课程培训,按照学习进程,利用课余学习了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知识,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转变教育观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
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高效教学,魅力教学。
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必修本打好基础,合理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选修,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阅读和写作分开是新教材的又一亮点。
引导学生多读,在读的过程中积累,然后多写,采取多种方法促进学生在三个写作序列练习中,养成良好的能力。
写作要遵循创作的规律,采用阶梯式的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叙文、议论文的训练,让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地在作文之路上成长,而不是搞高考应试式作文训练。
新教材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不能随意化,要作为语文课的一部分,做到口语训练和课文教学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二、形成教师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不看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对学习的评价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或只注重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根所在。
“因材施教”已讲了两千多年,“启发式”教学早已写进了语文教学大纲,至今我们也没有很好地落实。
这与我们忽视对教学过程的研究、管理和调控不无关系。
我想在教学中我们,一是教师要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对语文教学过程实施有效地调控。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材分析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材分析[] 新课标实行前的高中语文教材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具有思想性、时代性和可接受性等几个方面的优点,在当时具有不可否认的先进性。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加上编写者和学习者之间所存在的理解和审美方面的差异,教材客观存在的诸如选文内容比较陈旧、编排方式较为呆板、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等不足就逐渐暴露出来,再也不能满足教学和学习的需要了。
而新课标实行以后出版的高中语文教材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之上对传统高中语文教材作了改进并有所创新,无论从思想上、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处处体现了一个“新”字,更利于培养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型人才。
新课标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 新课标;教材分析;语文[]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1009-1122(2019)03-0105-03 当今世界各国的国力之争完全在于人才之争。
因而,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教育发展战略的制定。
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新世纪人才则是教育发展战略的核心。
社会的发展要求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人才。
无论哪个层次、哪种类型、哪种规格的人才,都必须具备起码的语言能力:听、说、读、写。
语言能力的合格是人才合格的最基本条件,而要培养具有一定的语言素质的人才就必定要发展语文教育事业。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社会性决定了语文学科的重要地位,信息时代的到来更是加强并巩固了其重要地位。
改革语文教育使之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对提高人民素质的要求,也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对新课标实行前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的回顾(一)对选材标准的回顾1963年5月《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课文必须是范文,要求文质兼美,具有积极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足为学生学习的典范。
入选的文章,一般应该是素有定评的,脍炙人口的,特别是经过教学实践证明效果良好的。
”1978年3月《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语文要选取文质兼美的文章,必须思想内容好,语文文字好,适合教学。
高中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高中语文课改心得体会高中语文课改心得体会一:高中语文新课改之心得体会这一学期我任教高一年级语文,有幸参与新课改的实践。
通过自己的努力适应和多方取经,我感觉到实施新课改,既没有想像中的一帆风顺,也没有想像中的一筹莫展。
在自己这学期的实践和反思中,我有些看法和体会。
一、要变“用一本教科书教”为“用多本教科书教”。
我以前不管是读书是还是教书,总是认为老师是教课本,学生是学课本,老师是通过教课本教给学生知识,学生是通过学课本掌握所学知识。
课本是“经”,老师和学生都是课本忠实的追随者,这就导致上语文课对教材的每一篇课文教师都是不厌其烦的,详详细细、认认真真、方方面面的讲解。
做到以本为本、以纲为纲,但脱离生活实际,学生没有兴趣。
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我逐步感受到在教学中要教多本书,教科书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学生是一本书、生活是一本书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
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
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
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
”比如对一篇课文的理解,如果由你教师根据参考书的答案讲出,那学生只能得到一种理解,甚至根本不理解。
若能由同学之间讨论,师生共同交流,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那么学生的理解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也深刻得多。
学生在交流中就有很多看法,虽然有的是感性的认识,但都是很有道理的。
大家在讨论中相互学习,互相启示对方。
所以老师在教学当中要善于捕捉课程资源,不仅仅是课本,其实你身边的一切都可以是传授知识的载体。
二、要变“课前备课”为“终身备课”。
教学的知识对老师来说是已知的,对学生来说大多是未知,这话一点不错。
但如果教师在上课前对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准备得非常细致周到,我想也不是什么好事。
第一,它为教师挤占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而滔滔不绝的讲说提供了条件和可能;第二,它会潜在地钳制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不自觉的以教师为中心,跟着你的思路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谈高中语文新课程之“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
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学习型的课程改革共同体,一种共同的课程愿景———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我们需要建构一种对话、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努力把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奉献给新世纪的中国儿童。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新局面,本文试图从新课程是怎样产生、新课程涉及哪些内容以及新课程“新”在何处等方面阐述对《纲要》这一重要文件的“一种”解读,供有志于课程改革的同仁参考。
一、新在教材
(一)编排体例新颖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要以“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个维度设计新的课标教材。
全套教材包括必修和选修两大块,其中必修课教科书以“过程和方法”为主线,将教材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板块;选修课教科书则按“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统编写。
这种都遵循了由浅入深、螺旋式上升的原则,既共同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又各有侧重点的独特新颖的编排体例,是以往教科书所不具备的。
(二)选文较为新颖,注重体现文学性特点
旧教材的有些文章带有“左”的痕迹,一些复杂的说明文、议论文缺乏美感,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此,新教材在选文时,除保留了历代名家的名篇之外,三分之二的旧内容被更换,新课文占课文总数的50%以上。
在对外国文章的选取上,旧教材过多地选择了一些批判现实主义方面的文章,而新教材则多方位地借鉴了像卡夫卡的《变形记》、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想》,雨果、海明威的作品在新教材中都可以看到。
在选择古代作品上,更加关注文章本身所具有的感情、艺术和文化内涵。
总之,新教材格外注重文学教育,在必修课教材中,文学作品占到总量的60%,较之旧教材,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
(三)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增加文化内涵,强调探究性学习
为了让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对某些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新教材设计了一些研究性学习专题,并增加了其文化内涵,如流行文化、汉语成语、新词新语、文化寻根、影视文化、文化常识、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走近文学大师、语言交际等,这些问题既是时代的热点,又突出了文化意味,还与学生的语文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探究起来自然兴趣盎然,而这些内容正是以往教材所没有的。
以上是我在与旧教材的对比中,对新教材的一些粗浅的感观。
诚恳地希望语文界的同行能与我交流,帮助我提高认识。
二、新在设计思路
(一)为了适应高中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的发展趋势,高中语
文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既要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普遍获得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
因此,需要建设一个新的高中语文课程结构体系和实施机制。
(二)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部分,实行学分制,必修课程10学分,选修课程最高可达14学分。
高中语文课程,无论必修还是选修,其内容和目标要充分反映时代的要求,注意和现代生活相联系,体现现代的思想意识、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对于传统的经典作品,要注意引导学生用现代的观念,在历史的背景下去感受和思考。
学习方式和教学、评价手段也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必修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每个模块2学分。
半个学期(约36学时)完成一个课程模块。
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也有利于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和多样的学习需求,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学或者重新学习某个模块的内容。
(四)必修课程:按模块分类。
(a)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系列的目标,组成“语文一”(a1)至“语文五”(a5)五个模块。
每个模块都是综合的,体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目标和内容。
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文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鉴赏和探究几个方面均衡地发展,为以后有选择地发展打下基础。
必修
课可在高一全学年及高二上的前半学期连续的五个阶段里循序渐
进地完成,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安排。
(五)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从文学与应用角度编排。
诗歌与散文(b),小说与戏剧(c),新闻与传记(d),语言文字应用与探究(e),文化论著选读与专题研讨(f)。
学校可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需求,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有选择地开设选修课程。
对于模块的内容组合以及模块与模块之间的顺序编排,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通实施。
具体课程的名称可由学校自定。
三、新在目标达成
学生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
1.积累·整合:通过语文实践,使已经获得的知识、能力、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2.感受·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生活、珍爱自然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的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陶冶情性,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3.思考·领悟:通过阅读和思考,吸收中外古今优秀文化的营养,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4.应用·拓展:注重跨领域的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5.发现·创新: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领异标新,走进新的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