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计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学课题:长度单位

二、单元知识结构:

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三、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

1、注意呈现知识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四、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长度(限整厘米)。

五、单元教学重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4、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六、单元教学难点:

1、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七、单元教法设计

1、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八、教具学具准备:直尺,米尺,三角板

九、单元课时安排:约6课时

十、分课时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

第二课时: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

第三课时:

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量比较长的物体要用米做单位,会用米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第四课时:

1、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五、六课时:单元测评

注意的问题

1、因为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究过争购减起来的,因此,在教学是应该按照儿童学习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体验到现有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一种创新工具的欲望。

3、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学课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二、单元知识结构: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

2.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

3.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5.加减法估算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下册学生学过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学生对于相同数位的数相加,进位、退位等思想和技巧已经基本掌握,二年级下册还将学习百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本单元在整个学段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实际上是前面所学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更新的综合运用,除计算顺序外没有多少新知识。本单元教材突出了单元知识的整理,在全面整理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了练习七,以全面巩固100以内加减法知识,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计算能力。

四、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五、单元教学重点:

1、掌握并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六、单元教学难点:

1、掌握并理解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七、单元教法设计

1、提供实际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熟悉的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加减法计算。

2、充分利用所学旧知识,从口算过渡到笔算,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多样性。

3、利用小棒、学具等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八、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课件等

九、单元课时安排:约16课时

十、分课时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第二课时:

1、掌握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并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

第三课时:

1、通过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练习,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练习,提高计算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课时:

1、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方法。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初步分析概括能力及迁移类推能力。

3、结合情境,培养爱国情感。

第五课时:

1、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算理,并能正确笔算。

2、创设情境,激发主动探索新知,通过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学习习惯和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第六课时:

1、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2、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七课时:

1、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