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质学第7章 矿井水文地质与防治水

合集下载

矿井水文地质与水害防治

矿井水文地质与水害防治

潜水面的形状可用等水位cc’—隔水层顶h2面—;含o水o’层—厚基度准;面H;—h1潜—水潜位水埋藏深度;
线图来表示。
上层滞水和潜水示意图
煤矿地质
煤矿地质 学
7 矿井水文地质与水害防治
根据潜水面等高线图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确定潜水
的流向——垂直等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确定潜
7.1 水 文 地

要对象。

构成含水层的条件是:

土层或岩层有贮存重力水的空隙;
下伏有隔水层。
(2)隔水层重力水不能透过的土层或岩层,如黏土、致
密完整的页岩、火成岩、变质岩等。
煤矿地质
煤矿地质 学
7 矿井水文地质与水害防治
7.1








Ⅰ—透水层;Ⅱ—含水层;Ⅲ—地下水面
含水层与透水层
煤矿地质
煤矿地质 学
涌水量比之前世界上最大的矿山突水———南非金
刚萨金矿突水量大5至10倍以上。造成经济损失5亿
元以上。
按每人每天平均需水180升-190升,可用31.2年。
桶装饮用水19升。
煤矿地质
煤矿地质 学
7 矿井水文地质与水害防治
7.1 水文地质基本知识
7.2 矿井充水条件
7.3 矿井水文地质观测与涌水量预计
岩土孔隙率的大小,主要与颗粒的形状、排列 情况及颗粒的分选性和压密、胶结情况有关。 松散沉积物的孔隙率一般很大,可达20%~ 60%
煤矿地质
煤矿地质 学
7 矿井水文地质与水害防治
7.1
水 裂隙: 文 应力作 地 用下岩 质 石破裂 基 产生的 本 裂缝 知

07 矿井水文地质与水害防治

07 矿井水文地质与水害防治

图7-9 承压水等水压线图
第一节 水文地质基本知识
3、 按含水介质性质分类
地下水按含水介质性质(空隙类型),可分为孔隙 水、裂隙水和喀斯特水三种类型。 孔隙水存在于岩层孔隙中的重力水、裂隙水存在于岩层裂 隙中的重力水。分为风化裂隙水、成岩裂隙水和构造裂 隙水3类、喀斯特水存在于可溶性岩层的溶蚀空隙(如溶 洞、溶隙、溶孔等)中的重力水。
第一节 水文地质基本知识
五、 地下水的性质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包括温度、颜色、透明度、 气味、觉味、密度、导电性和放射性等。
第一节 水文地质基本知识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1)地下水中的主要离子成分 地下水中分布最广、含量较多的离子共有7种, 即氯离子(C1-)、硫酸根离子(SO42-)、重 碳酸根离子(HCO3-)、钠离子(Na+)、钾 离子(K+)、钙离子(Ca2+)及镁离子 (Mg2+)。 2)地下水中的主要气体成分 地下水中常见的气体成分有O2、N2、CO2、 CH4及H2S等,尤以前3种为主。 3)地下水的其他成分
第一节 水文地质基本知识
潜水的自由水面称为潜水面。地表至潜水面的垂距,
称为潜水埋藏深度。潜水面至其底板隔水层顶面之间 的距离,称为潜水含水层厚度。潜水面上任一点的标
高,称为潜水位。

潜水面的形状可用等水位线图来表示。
第一节 水文地质基本知识
Ⅰ—包气带;Ⅱ—饱水带;aa’—地面;bb’—潜水面; cc’—隔水层顶面;oo’—基准面;h1—潜水埋藏深度; h2—含水层厚度;H—潜水位
1-煤层;2-灰岩;3-页岩; 4-整铺后的人工河床
1-砾石、碎石;2-黏土
图7-12 整铺河床示意图
图7-13 充填塌陷坑示意图

矿井水文地质和防治水PPT课件

矿井水文地质和防治水PPT课件
②通过探孔和水文观测孔,观测各种水源的 水压、水位和水量变化规律,分析水质等。
③查明矿井水的来源及矿井水和地下水、地 表水的补给关系,观察矿井涌水量及季节性 变化规律等。
⑵做好矿井地质工作 ①地表以下冲积层厚度、岩性、物质结构、 透水性、含水性等。 ②断层和裂缝的位置,错动距离,延伸长度, 破碎带范围和含水、导水性。 ③含水层与隔水层的数量、位置、厚度、岩 性。各含水层的涌水量,水压,渗透性,补 给排泄条件,及其到开采煤层的距离。 ④调查老窑和现采小窑的开采范围,开采经 过;开采煤层及深度,积水区域及分布状况, 勘探钻孔的填实状况及其透水性能。
③确定主要水孔的位置,由测量人员进行标
定。负责探水的领导必须亲临现场。
④探水地点要经常检查有无有害气体,发现 有害气体溢出时,要及时采取通风措施。
⑤探水地点要安设专用电话,使其能够及时
与矿调度室或中央水泵房联系。
⑥在探水时,制定安全退路,并使其畅通无 阻;同时要与相邻工作地点保持信号联系, 以便万一出水,马上通知受水害威胁地点的 人员安全撤离。
③打开隔离煤柱放水时。
④接近可能和河流、湖泊、水库、蓄水池、 水井等相通的断层破碎带时。
⑤接近有出水可能的钻孔时。 ⑥接近有水的灌浆区时。 ⑦接近其他可能出水地区时。
⑸探放水的措施
①加强靠近探水地点的支护,打好坚固的立 柱和拦板,以防高压水冲垮煤壁和支架。
②认真检查排水系统,保持状态完好,准备 好适当坡度和断面的排水沟及相当容积的缓 冲水仓,加大排水能力。
⑴构造断裂带 ⑵冒落裂隙带 ⑶含水层的露头区 ⑷煤层底板岩层采动破坏带 ⑸封闭不良钻孔 ⑹导水陷落柱和地表塌陷
三、矿井水灾防治与处理
1、做好矿井水文地质工作 ⑴做好水文观测工作

浅论矿井水文地质与防治水问题

浅论矿井水文地质与防治水问题

浅论矿井水文地质与防治水问题摘要:本文探讨了矿井水文地质与防治水问题,总结了研究的重要方面,并概述了相关的解决机制和对策。

首先,对矿井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概述,并指出其在防治水问题中的作用。

其次,分析了影响矿井水文地质特征的主要因素,包括地下水流及地层结构,以及开采工况所产生的影响。

最后,提出了研究者可以采取的解决机制和对策,促进矿井的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持续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矿井水文地质、防治水问题、地下水流、开采工况正文:一、简介矿井水文地质是指矿井中岩石和空隙状况及其与水文系统的互动关系。

早期矿山防治水问题仅依靠机械防治,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矿井水文地质为基础的防治水问题技术逐渐成为矿山防治水问题的重要技术之一。

二、矿井水文地质特征及其作用1. 高度空气压和低温的空间相似性使得矿井研究一般涉及温度、湿度、水气平衡度等特征,这些特征都将影响到水力学特性以及渗透性等空气压、温度对矿井水文地质特征的影响。

2. 地下水流的存在和变化是矿井水文地质的核心特征,主要涉及水位、流向、流态等,是有效防治水问题的关键要素。

3. 上述的地下水流特征主要由矿井地层结构及矿井采空区域构型所决定,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工况及抽水泵作用也会对矿井水文地质特征产生影响。

三、解决机制与对策1. 加强矿井水文地质调查研究,在矿井开采前完善整体水文地质调查,把握好矿井水文地质特征,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水问题。

2. 结合现有的煤矿水文监测技术,进行动态地质调查,对矿井水文地质和水文情况进行监测,及时把握水文变化趋势,以便及时采取抢险抢修等措施。

3. 通过水文模型研究,对矿井水文地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为采取防治水问题的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4. 采用工程技术措施,对开采影响范围内的水文特征进行调控,保证矿井水文地质特征不会发生重大变化,达到防治水问题的目的。

总之,矿井水文地质与防治水问题的关系十分重要,正确理解矿井水文地质特征,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机制和措施,有助于矿山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也有利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持续可持续发展。

矿井水文地质与水害防治

矿井水文地质与水害防治

矿井水文地质与水害防治一、水文地质概论自然界水的存在形态为气态(蒸汽)、液态(流动或稳态静止的地表水、地下水)、固态(冰)。

水文地质指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各种变化和运动的现象。

1.水文地质学研究的内容目前,水文地质科学主要研究的内容可归纳为六个方面:⑴地下水的形成与转化:阐述地下水起源与形成的基本知识(包括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并探讨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交替的基本规律。

⑵地下水的类型与特征:阐述地下水的储存条件及基本类型,包括地下水的主要理化特性。

⑶饱水带及包气带中水分和溶质的运动:主要研究地下水流的基本微分方程,包括地下水向井、渠的流动,以揭示地下水位和水量的时空变化规律。

同时探讨包气带水与地下水溶质运移的基本方程。

⑷地下水动态与水均衡:讨论在不同的天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下的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以及不同条件下的地下水水均衡方程。

⑸地下水资源计算与评价:分别讨论局部开采区和区域性大面积开采区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主要方法,并具体介绍有关含水层参数测定及地下水补给量和排泄量的计算方法。

同时,阐述地下水水质评价的有关知识。

⑹地下水资源系统管理:阐述地下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方面的基本知识,着重讨论地下水资源系统管理模型及其应用。

二、地下水的概念与分类1、地下水的概念地下水指赋存并运移于地下岩土空隙中的水。

含水岩土分为两个带,上部是包气带,即非饱和带,含水以外,还储有气体;下部为饱水带,即饱和带,饱水带岩土中的空隙充满水。

狭义的地下水是指饱水带中的水。

①岩石能含水的基本前提是岩石具有空隙。

②岩石内部并不是致密的,由许多相互连通的孔隙、裂缝和洞穴,故透水的岩层称为透水层。

③透水性最好的岩石是石灰岩和白云岩以及空隙大的砾岩和砂岩。

④含水层是指能透水且含有地下水的岩层。

⑤含水层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岩层具有连通的空隙、隔水地质条件和足够的补给水源。

2、地下水的分类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三大类:即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

07_矿井水文地质和水害防治 共148页

07_矿井水文地质和水害防治 共148页


大。

5.矿物中的水

存在于矿物结晶内部及其间,即沸石水、结晶水及结构水。
它们一般来说是不能被利用的。
7 矿井水文地质与水害防治
7.1 水 文 地 质 基 本 知 识
7 矿井水文地质与水害防治
7.1 7.1.2.2 地下水的垂向分布

文 地下水面以上范围称为包
地 气带,地下水面以下称为
质 基
涌水量比之前世界上最大的矿山突水———南非金刚 萨金矿突水量大5至10倍以上。造成经济损失5亿元 以上。
按每人每天平均需水180升-190升,可用31.2年。 桶装饮用水19升。
7 矿井水文地质与水害防治
7.1 水文地质基本知识 7.2 矿井充水条件 7.3 矿井水文地质观测与涌水量预计 7.4 矿井水害防治技术与方法
岩石风化层中季节性存 在的水。区域地下水位 以上局部隔水层上的季 节性存在的水
喀斯特化岩石垂直 渗入带中季节性存 在的水
基 本 知
各种成因类型松散沉积
潜水
物中的水。当十分接近 或成片出露地表时成为 沼泽水。沙漠及滨海沙
坚硬岩石上部风化裂隙 和构造裂隙中的水。
裸露喀斯特化岩层 中的水

丘中的水



承压水
1.透水层与弱透水层、含水层与隔水层的概念
7.1
1)透水层与弱透水层

(1)透水层重力水能够透过的土层或岩层。

(2)弱透水层允许地下水以极小速度流动的弱导水岩层。

2)含水层与隔水层

(1)含水层地下水面以下饱水的透水层(上部未饱水的

部分则是透水但不含水的岩层。)水文地质研究的主

7.矿井防治水详解

7.矿井防治水详解

第七章矿井防治水第一节矿井水文地质一、水文地质情况1、区域水文地质(1)水文地质单元划分按照《中国北方主要煤矿区水文地质图集》的划分,本区属于霍山岩溶水系统,构成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这是奥陶系构造岩溶水的运动特征。

霍山背斜以南北走向耸立于矿区西侧,背斜轴部出露地层为元古界及下古生界地层,两翼出露大面积碳酸盐岩地层,出露面积约1420km2,背斜西翼受霍山大断裂和太谷大断裂的切割。

构成独立水文地质单元的洪山泉域,洪山泉位于山西省介休市城东10km的洪山镇附近,泉水出露于太岳山北端西麓与太原盆地交接处,高程916m。

该泉为一泉群,泉水出露比较集中,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盐硫酸盐型,矿化度0.48g/l,水温14℃。

泉水1955~1995年系列处平均流量为 1.25m3/s,从1998年开始泉水流量开始急剧衰减,2000年平均流量为0.61m3/s,2001年流量为0.39m3/s,2002年流量为0.266m3/s,2003年流量为0.182m3/s,2004年流量为0.196m3/s,2005年4月调查仅有0.12m3/s。

本井田属于洪山泉域的径流区。

(2)区域含水层①第四系冲积洪积含水层:多分布于较大沟谷及两侧一级阶地,大多含水性较好,为村镇工农业用水的重要水源之一。

②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区域内广泛出露,多见有小泉水出露,具有一定富水性,但一般富水性弱。

③上石炭统石灰岩溶裂隙含水层组:主要为太原组三层石灰岩含水层,其含水性随埋藏深度和所处构造位置不同而变化,为区域主要含水层之一。

④奥陶系石灰岩溶裂隙含水层:区域西部广泛出露且为地下水补给区,本含水层含水丰富,水质好,为区域主要含水层。

(3)区域隔水层隔水层由本溪组铝土质泥岩或铝土岩,2号煤层底板至K2灰岩之间的粉砂岩、泥岩等;山西组顶界以上由泥岩、粉砂岩等组成。

2、矿井水文地质(一)地表水本区地表水属黄河水系。

井田中部一条以近南北向蜿蜒起伏的山梁形成一道自然分水岭,分水岭以西水流向西北方汇入龙凤河,以东向东南方汇入沁河。

矿井水文地质与防治水

矿井水文地质与防治水

矿井水文地质与防治水矿井突水是危害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地下水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

第一节地下水基本知识一、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大循环(外循环)小循环(内循环)水循环意义a.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之间不断地进行着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b.使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之间相互转化,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二、地下水的概念1、地下水埋藏在地表以下、储存于岩石空隙之中的水。

2、存在形式气态水(水蒸气):凝结成液态水后,可成为地下水的来源。

吸着水:水分子在岩石表层主要静电引力作用下被牢固地吸附在岩石颗粒表面,又称强结合水。

薄膜水:包围在吸着水外层的水膜,又叫弱结合水。

毛细水:储存在岩石孔隙、裂隙等毛细中的水,可垂直运动。

重力水:岩石空隙中受重力作用而运动的水,如井水,泉水等。

重力水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对象。

三、含水层与隔水层地下水能穿过岩石内部连通的孔裂隙而运动。

能被水透过的岩层叫透水层。

透水性能好的岩层都是含水层。

透水性能差的岩层叫隔水层或叫不透水层。

四、地下水的分类(一)按埋藏条件分类1、上层滞水:埋藏在离地表不深的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

分布局限,水量少,季节性明显,对煤矿生产无影响。

2、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且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1)潜水面—潜水的自由水面。

(2)潜水埋深—地表到潜水面的垂深。

(3)潜水含水层厚度—潜水面至其底板隔水层顶板的距离。

(4)潜水是矿井充水重要来源之一,必须重视。

3、承压水:充满于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又称为自流水。

①自流盆地(承压水盆地)——储存承压水的向斜构造,它又分为补给区、承压区和排泄区。

②自流斜地(承压水斜地)——储存承压水的单斜构造。

③承压水等水压线图——即承压水测压水位等高线图。

从图中可判定承压水流向、水力坡度、每一点的承压、水位与潜水的补给关系等。

④承压水是矿井充水重要来源之一,需高度重视。

第七章矿井水文地质与防治第一节地下水的基本知识第二节

第七章矿井水文地质与防治第一节地下水的基本知识第二节
钻孔或水井揭穿顶 板时,承压水便涌入孔 内,并继续上升到一定高度后稳定,此时的水位—承压水位。 承压水位到隔水顶板面的距离—承压水头H。 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垂直距离—含水层厚度M。 3)自流斜地:
赋存承压水的单斜构造。 (1)由断层形成的自流斜地:
ⅰ断层不导水:承压水无独立的排泄通道,当补给水量大于含水 层所能容纳的水量时,含水层的水就通过补给区低洼区排泄,此 时补给排泄区一致。 ⅱ断层导水:含水层通过断层排泄,断层与地表相交并形成泉。
2、裂隙:由于受地壳运动或外力作用,坚硬岩层中的各种裂缝。 裂隙度:裂隙体积Vt 与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总体积V之比。 用百分数表示:Kt=Vt/V×100%
3、岩溶:可溶性岩石中的洞穴。 岩溶度:可溶性岩层中洞穴体积与包括岩溶洞穴在内的岩石总
体和V之比。 用百分数表示:Kk=Vk/V×100% (二)岩石的水理性:
(三)岩石的溶隙
岩石的溶隙是可溶性岩层被溶蚀而形成。
岩溶区岩溶水的运动和岩溶溶洞的发育、分布,具有垂直分带性: 1、包气带(I):
位于最高地下水位以上。 2、水位季节变动带(Ⅱ):
位于高水位和低水位之间 3、饱水带(Ⅲ):处于地下水面以下。 4、深部循环带(Ⅳ):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 (四)人工通道 1、崩落法采煤造成的裂隙。 2、钻孔造成的涌水通道。
(二)上升泉
由承压含层水形成的泉
1、侵蚀上升泉: 河谷、冲沟切穿承压含水层的隔水层顶板
2、断裂上升泉: 导水断层通过承压含水层,
由于承压水水位较高,底下水沿着断层、 裂隙上升溢出地表。
第二节 矿井充水条件
矿井水:流入井筒、巷道和工作面的水。 矿井充水的主要因素:水的来源、涌水通道和影响水量大小的因 素,它们是计算涌水量、预测突水的重要依据。 一、矿井水的来源 (一)矿体及围岩空隙中的地下水: 有些矿体本身充满来哦地下水,这些水在开采时可以直接流入 巷道,成为涌水水源。

煤矿地质学——矿井水文地质及防治水

煤矿地质学——矿井水文地质及防治水

煤矿地质学——矿井水文地质及防治水第七章矿井水文地质及防治水自然界中,水的存在形式有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

存在于大气圈的水,称为大气水,143储存量约0.13×10m;分布于地表上的海、河湖、冰川中的水称为地表水,其中海洋中水143143143量为13700×10m,河流中为0.0125×10m,淡水湖水量约1.25×10m,冰雪、冰川水量143143约292×10m;埋藏于岩石空隙中的水称为地下水,赋存水量为83.5×10m。

煤层周围岩层(围岩)中蕴藏的地下水是复杂的自然系统,它的形成条件、赋存规律、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水动力特征等,都与含水介质(岩石)和环境介质(大气系统、地表水系统和人类工程系统)既统一又互相制约。

第一节地下水的基本知识一、地下水的来源各种起源的水,进入地壳岩石空隙中,并在其中储存、运动和变化,则形成地下水。

地下水是地球上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地球上的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在太阳辐射与地心引力的作用下,不断地运动循环,往复交替着。

海洋是地球上水分的主要源地,在自然条件下,地球上水的循环是从海洋蒸发开始,蒸发的水汽进入大气圈,并被气流输送至各地,一部分深入内陆,一部分留在海洋上空,在适当条件下,因凝结而形成降水。

落在陆地表面的降水,除固体水分布区以外,一部分沿地形坡度从高处向低处流动,汇入河流,称为地表径流;另一部分渗入地下变为地下水,在透水层中由水头高处向水头低处运动,称为地下径流。

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最后都汇入海洋。

这种从海洋出发最后又回到海洋,周而复始的水分运动称为水分循环(图7-1)。

图7—1 地球上的水分循环示意图实际上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水分从海洋蒸发、冷凝变成降水再回落到海洋,或者是从陆地地表水体、土壤、植被蒸发进入大气,然后再变成降水落到陆地。

这种从海洋?大气?陆地?海洋的循环称为大循环;从海洋?大气?海洋或者从陆地?大气?陆地的循环称为小循环。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矿区是指开采矿产资源的地区,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是矿区开采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主要包括矿区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水文地质灾害特点等方面的内容,而防治水措施则是指在矿区开采活动中,为了保证矿井安全和生产稳定,采取的各项防治水工作措施。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系统性地介绍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

一、矿区水文地质特征1.地质条件矿区地质条件是开采活动的基础,不同矿区的地质条件千差万别,有的是坚硬的岩层,有的是松软的煤层,这些都会对矿区水文地质特征产生影响。

以煤矿为例,大部分煤矿都是位于山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变化大,煤与顶板、底板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

而金属矿常常位于区域性构造带内,矿体形态多样,有的是脉状,有的是层状,这就要求在采矿过程中,必须根据矿体的地质构造和地层特征来进行合理开采,以减小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

2.水文条件矿区的水文条件是指水文地质背景下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和特点。

水文条件直接关系到矿区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和规律。

对于含水量大的岩石或者煤层,地下水往往会处于饱和状态,常常形成潜水涌水现象,给矿井开采和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有的地区地下水位较高,甚至浅层水位高于矿床,一旦采矿作业涌水,就会对矿区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3.水文地质灾害特点矿区水文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下水涌出、地下水突然溃出、地表水涌出等特点。

地下水涌出是指地下水受到采矿活动影响,从地下流出到地表的现象。

地下水突然溃出则是指因为采矿活动导致地下水动态平衡破坏,从而引起地下水瞬时涌出。

地表水涌出即地表水在天然或人为条件下涌出的现象,主要表现在降雨过程中地表水不断涌出,对采矿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防治水措施1.地下水涌出防治为了防止地下水涌出,采取以下措施:- 合理开采根据矿体的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合理采取矿井开采方式。

比如对于含水量大的煤层,可以采用巷道采煤工艺,尽量避开潜水涌水区域,减小地下水涌出可能性。

第7章矿井水文地质与水害防治

第7章矿井水文地质与水害防治

PPT文档演模板
第7章矿井水文地质与水害防治
❖ 含水层水:是矿井的最经常和最主要的充水水源;
多数情况:大气降水、地表水 → 含水层 → 矿井
•空隙性
•矿井充水含水层的类型
•富水性 •导水性
•静水压力
•影响因素
•充水含水层厚度与分 布
•含水层厚度越大、分布越广、 储量越丰富、疏干越不易;
•向斜轴部——大 •含水层的补给条件与蓄水构造类型
大的规律。
PPT文档演模板
第7章矿井水文地质与水害防治
• 在承压水区,当断裂或人工 打井穿过其上面的隔水层时,承 压水即可上涌,如出水口低于水 源区,就会出现自流井(泉)。
PPT文档演模板
第7章矿井水文地质与水害防治
(3)按含水层空隙性质分类
•导水性好
孔隙水:是指存在于疏松岩层的孔隙中的水; •补给充沛
•2)含水层与隔水层
➢ 含水层(带)
地下岩层空隙中,储存有在重力作用下可以自由流动水,称含水层 (带)
构成含水层的条件:土层或岩层有储存重力水的空隙;下伏有隔水层。
➢ 隔水层(带)
有些岩层的空隙不发育,不透水。
含水层与隔水层在空间上是互为依赖,相伴共存,从而构造含水地质结 构,因为有不透水的隔水界面,含水层才具有赋存地下水;
PPT文档演模板
第7章矿井水文地质与水害防治
二、 (2)水在岩石中的存在形式
水灾岩石空隙(空隙、裂隙、溶隙)中: 1、气态水 2、结合水:分子力作用 3、毛细水:表面张力 4、重力水:重力作用 5、固态水 6、矿物中的水
PPT文档演模板
第7章矿井水文地质与水害防治
•三、地下水的赋存 •(1)岩石中的空隙
PPT文档演模板

矿井水文地质与水害防治教材教学课件

矿井水文地质与水害防治教材教学课件
矿井水文地质与水害防治教材 教学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矿井水文地质概述 • 矿井水害类型与防治方法 • 矿井突水灾害及其防治 • 矿井水文地质勘探与资料收集 • 矿井水文地质环境影响评价与保护
01 矿井水文地质概述
CHAPTER
水文地质基本概念
01
02
03
水文地质
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分治理、生态修复等,以降低矿 区水环境污染负荷,改善水环 境质量。
恢复方式包括自然恢复和人工 恢复,通过植被修复、土壤改 良、湿地建设等手段,逐步恢 复矿区水生态环境。
谢谢
THANKS
CHAPTER
水文地质勘探方法
钻探
地下水动态观测
通过钻孔获取地下岩层的物性、含水 层分布、厚度等信息。
设置观测井,定期观测地下水位、水 温等动态变化。
地球物理勘探
利用电法、地震、重力等物理方法探 测地下水文地质情况。
水文地质资料收集与分析
收集区域水文地质资料
了解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收集矿区水文地质资料
水文地质条件
指地下水与周围环境的相 互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水文地质参数
描述地下水特征和运动规 律的数值,如渗透系数、 给水度等。
地下水的分类与特征
潜水
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饱 水带,无压,受大气降
水和地表水补给。
承压水
位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 含水层,具有一定的压
力,受隔水层限制。
裂隙水
孔隙水
赋存在岩石裂隙中的地 下水,分布不均匀,运
总结词:基本概念
详细描述:矿井突水灾害是指在采矿过程中,地下水通过天然或人为的裂隙、断 层、溶洞等通道,突然涌入矿井的现象。其特征主要包括突发性、不可预测性、 破坏性强等。

7矿井水文地质与水害防治

7矿井水文地质与水害防治

第六章
矿井水文地质与水害防治
承压水头:从静止水位到隔水顶板底面的垂直 距离。 含水层厚度:上、下隔水层之间的垂直距离。 补给区:在含水层出露较高,且直接接受大气 降水或地表水补给的地段。 排泄区:在含水层出露较低,且以泉的形式出 露地表,或补给潜水和地表水的地段。 承压区:在补给区和排泄区之间,含水层上部 具有隔水层且承受静水压力的地段。
三、地下水的赋存
1、岩石中的空隙 岩石空隙是岩石成岩时期或岩石形成后在内外营 力的作用下产生的。根据成因和所受营力作用程度分 为孔隙、裂隙和喀斯特。 (1)孔隙 指分布于松散的沉积岩层中及半胶结的碎屑沉积ຫໍສະໝຸດ 六章矿井水文地质与水害防治
岩中岩石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 孔隙的大小和多少取决于岩石颗粒的大小、形状、 分选程度、排列方式和胶结程度等。 (2)裂隙 指各种应力作用下岩石破碎产生的裂缝。裂隙 的大小、多少、张开性能等,主要取决于岩石的性 质、裂隙成因、岩石所处的构造部位。 (3)喀斯特 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特征的综 合地质作用。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地下水基本知识 矿井充水条件 矿井水害防治 重点、难点 1、掌握地下水的分类; 2、掌握矿井充水水源与通道; 3、掌握矿井水害防治的技术与方法。
第六章
第一节
矿井水文地质与水害防治
地下水基本知识
一、地球上的水循环 二、地下水的概念 三、地下水的赋存 四、地下水的分类 重点、难点 地下水的赋存及分类。
矿 山 地 质
安全工程学院: 赵东云 E-mail: zhaodongyuny@ 办公地点:安科楼411
第六章
矿井水文地质与水害防治
学习目的意义
水害是煤矿五大灾害(瓦斯、煤尘、水、火和顶板 灾害)之一,是仅次于瓦斯爆炸的重大灾害。我国煤矿 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无论是受水威胁的面积、类 型,还是水害威胁的严重程度,都是世界罕见的。随 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加大,煤矿开采的水文地质条件变 得越来越复杂,严重影响着煤矿安全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含水层与隔水层
能透水的岩层叫透水层。对地下水 的运动、渗透起着阻滞或阻隔作用的岩 层称为隔水层。含水层的形成必须具备
三个条件:即岩层具有连通的空隙、隔
水层条件和足够的补给水源。
四、地下水的分类
(一)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分类 1.上层滞水 上层滞水是指埋藏在离地表不深的 饱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上的重力水。
(3)扭性断裂面:延展较远发育深度大,
低序次断裂发育对矿井涌水影响较大。
2.不同构造部位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1)断层端点部位及其两侧的岩石裂隙
是突水较多的部位 (2)主干断裂与分支断裂的交叉点应力 比较集中 (3)断层密度大的地段
第三节 矿井水文地质观测及其水害的防治
一、矿井水文地质观测
(一)地面水文地质观测:
1.气象观测:蒸发量、气温、相对湿度。
2.地表水观测:江河、溪流、大水沟、湖
泊、水库、大塌陷坑积水等。
3.地下水观测:泉、井、钻孔、被淹井巷 以及勘探巷道等。 4.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的观测:水流向采
空区的垮落带和断裂带的高度有关。
(二)井下水文地质观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巷道充水性观测
(1)含水层观测:厚度、岩性、裂隙、 揭露点的标高、涌水量、水压等。 (2)岩层裂隙发育调查及观测:裂隙产 状要素、长度、宽度、成因类型。
干涸残 余物 (g/L) <1 1~3 3~10 干涸残 余物 (g/L) 10~50 >50
名 称 淡水 微咸水(弱矿化水) 咸水(中等矿化水)
名 称 盐水(高矿化水) 卤水
4.侵蚀性 地下水的侵蚀性取决于水中侵蚀性 CO2的含量。当含有侵蚀性CO2的地下水
与混凝土接触时,就可能溶解其中的
CaCO3,是混凝土的结构受到破坏,即
23-
2+
2+
2-
反映地下水化学性质的常用指标有
以下几个:
1、氢离子浓度(PH值) 2、硬度:地下水的硬度大小取决于水中 Ca2+、Mg2+ 的含量。分为总硬度、暂时 硬度和永久硬度。
根据水的总硬度可将地下水分为五类 (表7-2)
3.总矿化度:水的总矿化度是指侵蚀性
取决于CO2的含量。
可将地下水分为五类(表7—3)
2.潜水 潜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 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面。 潜水是不承受静水压力的无压水,潜水是 煤矿充水的重要水源之一。 3.承压水
充满于上、下两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 水层中的重力水,称为承压水。最适宜承 压水形成的构造型式有向斜和单斜。
(二)按含水层空隙性质分类:
1.空隙水
(四)人工通道
1.勘探钻孔造成的充水通道
2.采矿活动造成的断裂
三、影响矿井涌水量大小的因素
(一)覆盖层的透水性及煤层围岩 的出露条件 (二)地形条件的影响 (三)地质构造的影响
1.断裂面的力学性质对矿井涌水量的影响
(1)压性断裂面:断裂面紧密,透水性较 差,相对起隔水作用。 (2)张性断裂面:张性程度大,对矿井涌 水量的影响较大。
CaCO3+H2O+CO2
Ca +2HCO3
2+
六、泉
(一)下降泉 侵蚀下降泉、接触下降泉、溢流下降泉。 (二)上升泉
侵蚀上升泉、断裂上升泉。
第二节 矿井充水条件
有渗入、滴入、淋入、流入、涌入
和溃入等,当涌入或溃入井巷的水量大, 来势猛时称为突水。
一、矿井水的来源
(一)矿体及围岩空隙中的地下水 1.空隙水水源
(3)断裂构造观测:断层性质、产状要 素、落差、破碎带宽度、透水情况。 (4)出水点观测:时间、地点、出水层 位、岩性、厚度、出水形式、水量、水 压、标高、出水点围岩及巷道的破坏变 形情况等。 (5)出水征兆的观测:经常观测工作面 是否潮湿、滴水、淋水。
2.矿井涌水量观测
(1)矿井涌水量观测要求:排水沟的出
口、排水沟流入水仓处、井下出水点。 (2)矿井涌水量的观测方法:容积法、 浮标法、堰测法、流速仪法、水仓水位 观测法、水泵有效功率法。
二、矿井水的综合治理
(一)地表防治水 1.合理选择井筒位置
2.河流改道
3.铺设人工河床
4.修筑排水沟
5.堵漏
(二)井下防治水
1.探放水:探放水是防止水害发生的重要方
五、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一)地下水的物理性
温度 透明度 觉味
颜色 气味 密度
(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离子状态:
阳离子有H 、Na 、K 、NH4 、Mg 、
2+
+
+
+
+
Ca 、Fe 。 阴离子有OH 、Cl 、SO4 、NO2 、HCO3 SiO3 、PO4 。 化合物状态Fe2O3 、Al2O3 、H2SiO4 。 气体状态其中N2 、O2 、CO2 、CH4 、H2S。
2.裂隙水水源
3.喀斯特水水源
(二)地表水源
地表水体包括江河、湖泊、池沼、 水库等。
(三)大气降水的渗入
1.矿井充水与降水量的大小、降水性质、和降
水强度及延续时间有关系。
2.矿井水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涌水量出现高
峰的时间往往滞后。 3.大气降水渗入量随开采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四)老窑及采空区积水 涌水的特点是:水中含有大量的硫 酸根离子,PH值在3左右,具有强烈腐 蚀性,对井下设备破坏性很大,这种水
空隙水由于埋藏条件不同,可形成上层 滞水、潜水和承压水。
2.裂隙水 (1)风化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大部分为潜水。 (2)成岩裂隙水:常见于火成岩中,有固定层 位,彼此相互连通。 (3)构造裂隙水:层状裂隙水,脉状裂隙水。
3.喀斯特水:可以是潜水,也可以是承压 水。水量大、运动快、对煤矿生产安全 构成严重威胁。
本章重点:
1.地下水的基本知识
2.矿井充水的条件 3.矿井水害的防治方法
第一节 第二节
地下水的基本知识 矿井充水条件
第三节
矿井水文地质观测 及其水害的防治
第一节 地下水的基本知识
一、自然界中水的循环
水的循环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两种。
二、地下水的概念
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储存在 岩石空隙中的水。有气态水、吸着水、薄 膜水、毛细水、重力水。
成为突水水源时,来势猛、易造成严重
事故。
二、矿井充水通道的分析
1.岩层的孔隙 2.岩层的裂隙 尤其是张节理是矿井充水的有利通 道,断层是构造裂隙中最易造成灾害性 事故的进水通道。隔水断层主要是压应 力及部分扭应力形成的扭性断层。 3.岩层的溶隙: 在质纯的可溶性岩石地段,在构造 裂隙发育的部位、喀斯特通道复杂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