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给区域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给区域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农村劳动力往城市转移,是一个不可抗拒的现代化趋势。改革开放后,我国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就业。研究表明,农民进城就业的收入越来越成为农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对农村收入差距的影响越来越大。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对农村和城市的发展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总结来说,包括一下几点:

1.对农村的影响分析:

1.1积极影响:

a.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民到城市务工促进了农民就业观念的变化,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同时,外出务工农民带回了资金、技术、信息和市场,缓解了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要素短缺的瓶颈问题,推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带动了地方产业的发展。

b.提高了农户收入,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统计数据及实证都表明有流动劳动力农户比无流动劳动力农户具有更高的收入能力。特别是最近几年,农村劳动力外出流动,到城里务工获得的收入越来越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当一部分流动劳动力积累了一定的收入,然后或者向城镇迁移,或者回乡村搞规模性的农业经营。勿庸置疑,这些对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起到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c..向农村传播先进文化和城市文明。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走出了传统的农业工作并投入到城市生活中,不仅带回了打工的收入,更带回了先进的文化和城市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引导农民更加关注信息社会的动态,更加注重科技文化知识学习、子女教育培养、少生优育等,推动了中国农村社会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政治文明的跃迁。

1.2消极影响:

a.农村人力资本流失,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从目前情况看,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普遍高于那些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因此,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过程事实上也是一个人力资本不断由农村向城市、由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过程,这对于流入地来说是获得了一种宝贵的财富,但对于流出地来说却是一个损失。这样,在家务农的实际上只剩下妇女、儿童和老人。这势必有碍于科学知识的普及、良种的推广、土壤的改造、新技术的采用,也不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向农业的深度、广度开发,从而对农业生产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尤其是在“十一五”期间,在农村里,谁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b.农民工的未成年子女的教育问题。对于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来说,如果父母外出打工,其子女要么留在农村原地由祖父母或其他亲人照顾,要么随父母到城里。然而,两种选择对家庭未成年子女教育都有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前一种情况下,出现留守儿童问题。这里,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单方或双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单方或长辈以及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加重了家庭留守成员的劳动负担。对于留守儿童家庭来说,不仅监护人的劳动负担增加,留守儿童的劳动负担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具体表现在农活和家务活承担的频率和强度上。这种负担的增加给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都带来了很大影响:不仅限制了他们的娱乐和休闲,也占用了他们的学习时间。在后一种情况下,农村户籍的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很难进入城市地区的正规中、小学接受义务教育,因为现行的城市正规基础教育机构对农村户籍学生入学仍然实行严格的限制。所以,这些儿童不能很好地接受教育。

2.对城市的影响分析:

2.1积极影响:

a.为城市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扩大了对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经济需求,推动了经济增长。农民进城务工解决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与劳动力不足的矛盾,并降低了工业劳动力成本,将有力地促进我国工业起飞和经济起飞。同时,大批农民长期生活在城市,刺激当地生活和生产资料的需求,促进了城市消费市场的扩大,可以牵动生产的发展和储蓄增加。此外,世界银行等机构研究证明,劳动力由

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的重新配置对GDP增长的贡献份额大约为16%到20%。我国农村现在约还有2亿劳动力需要从农业中转移出来。将农业中大量存在的“零值农业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不会减少农业产出量,却可以带来国民经济产出量的增长

b.加快了城市建设速度,缓解了城市基础设施与工业发展、城市发展的矛盾。我国的建筑业长期落后,由于施工力量问题,很多建设项目拉长了工期,提高了造价。基础设施和住宅建设更是如此。农民工进城后成了建筑业的一支生力军。城市矗立起一片片高楼大厦,极大地缓解了住房难的问题;建设一座立交桥、一条条公路,缓解了交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农民工的功劳不可磨灭。

c.加快了城市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加速城市产业结构调整。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服务业萎缩。改革开放后,农村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涌入城市从事经商、办服务业,促进了第三产业发展,加大了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快了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城里的清洁业、托运业、修车业、装修业、废品收购业以及其他苦、累、脏、险行业,如果没有民工,所有这些纯体力劳动性质的服务业也许将陷于瘫痪。

2.2消极影响:

a.增加了城市的管理成本。农民工大量进入城市,使城市的管理难度增大,管理费用提高。由于农村流动人口活动内容较广泛,滞留时间不一,因而对城市的暂住人口管理、市场管理(包括商品和劳务市场)、交通管理、生产管理、建筑管理、市容管理、计划生育管理、治安管理诸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流动民工的犯罪问题都比较突出,对城市的治安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管理成本。当这些管理措施跟不上时,就会出现一些混乱的状况。

b.城市交通问题。大规模无序的农民工流动极大地加重了城市交通负担。农民工和农村大学生在节日尤其是春节前后,流量集中,加剧了铁路交通运输紧张,甚至造成全国交通运输紧张和城市超负荷运转。

c.滋生了新的人口问题。农村流动人口与家庭成员尤其是其配偶的频繁或长期分离可能影响家庭的稳定性。另外,由于现行户籍制度不允许农民进城(这里指大中城市)落户务工经商,对流动人口又缺乏新的有效的管理手段,因而使城市不仅没有成为限制人口增长的现代生活天地,反而成为“超生游击队”的隐蔽所,流动民工很容易逃避计划生育责任,超生现象十分严重。

3.总体影响分析:

人口众多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人均自然资源相对不足和农业人口过多是我国长期面对的问题。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虽然有种种不利影响,但就总体来说依然是弊大于利。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处理好农民工问题,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只有正视这些利处和弊端,才能让我们更好的去解决这个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