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标准(中职)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标准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模块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1、前言1.1课程的性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模块,包含了机床及工、量、刃具的基础知识、相关图样识读、机加工工艺、材料特性、检测方法等内容,并配套进行相关工种的技能培训。
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的全面认识,具备机械识图、钳工、机加工的基本操作、零部件的检测及处理简单的机加工工艺问题等的基本职业能力,学生应能通过《钳工》(四级/中级)、《车工》(四级/中级)的国家职业资格鉴定。
1.2 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将“示范与讲解”、“实践与理论”、“技能与知识”、“单元与综合”、“训练与考核”有机地融于一体;变三段式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创设企业工作情景,采用项目训练的模式,按“看”、“练”、“思”、“考”的顺序,依据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组织教学,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理论基础。
本课程标准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机械识图、钳工、机加工的基本操作、零部件的检测及处理简单的机加工工艺问题为主线,以本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钳工》(四级/中级)的国家职业资格鉴定中单项考证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模块、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要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项目或工作情景,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工件和设备为载体,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完成各个项目训练的过程中逐渐展开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中职)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
旨在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础知识和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能力。
其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及应用,会合理选用机械工程材料;了解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轴系零件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能熟练查阅、运用有关资料,初步具有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能力;熟悉常用机械制造基础知识;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机器的基本概念,掌握机器的组成;2.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分类、牌号、性能及应用;明确热处理的目的,了解热处理的方法及应用;3.掌握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常用机构的组成、原理及应用;4.掌握带传动、齿轮传动等常用机械传动的组成、工作原理、传动特点;了解轮系的分类与应用,会计算定轴轮系的传动比;5.掌握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等轴系零件的结构、特点、常用材料和应用场合及有关标准和选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1.初步具有合理选择材料、确定零件热处理方法的能力;2.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3.初步具有使用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4.具有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基本能力;5.培养学生独立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职业情感与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品德;2.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分析问题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5.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处的社会生存能力。
三、参考学时120学时。
四、课程学分12学分。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六、教学实施建议(一)教学方法1.力求通过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到学习《机械基础》课程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2019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2019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1.前言1.1课程性质《机械制造基础》是一门综合性技术的基础理论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工程常用材料的性能、用途,冷热加工和热处理基本知识;具有机械零件几何精度和相互配合的知识;掌握金属切削原理和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知识;了解机械加工的方法和常用机床的基本知识。
1.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以培养机械制造加工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采用理论教学、试验教学、金工实习相互结合的教学方式,以通过重组、整合、优化的“五模块”知识体系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使整个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方案最终落到实处。
结合生产实际和学生特点和机械制造基础实训的基本条件,将教学内容整合为五大模块,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将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目标结合在一起,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实用性。
以任务为驱动组织教学资源,确定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以项目为导向,每一个项目又分为若干个又针对性的学习任务,以追求时效性为目的的组织课堂教学,开展课外教学,选择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和“做”的过程,围绕教学目标达到课程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机械制造生产应用的基本能力。
2.课程目标2.1总体目标本课程通过学习工程材料相关理论与性能改善方法、毛坯制造技术与加工要求、金属切削的基本理论、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工艺装备及制造工艺等知识,培养学生能根据零件的使用性能进行合理选材及合理安排热处理进行加工的工程能力及培养学生合理选择零件加工方法、熟练应用机床、夹具及工艺文件等方面的能力。
2.2具体目标2.2.1知识目标1.能利用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应用范围的知识分析机械制造中常用材料的选用原则与方法。
2.熟悉各种主要加工方法的基本工艺理论和工艺特点,具有选择毛坯、零件加工方法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3.能根据毛坯及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常用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它们的极限与配合的组成与特点。
4.了解各种常用加工方法所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
机械制造加工艺基础——项目教学课程标准
xx工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机械制造加工工艺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课程中文名称:机械制造加工工艺基础课程英文名称:Machinery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foundation二、对象:三年制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三、课时:64四、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研究机械制造的工艺方法和工艺过程的专业课程。
主要内容包括:毛坯制造工艺(俗称热加工工艺),零件切削加工工艺(俗称冷加工工艺)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等三部分。
五、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获得机械制造的常用工艺方法和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及装配的基础知识,对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从而增强工作的适应性,有助于在一专的基础上发展多能.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1)以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为主线,了解毛坯制造零件切削加工的各主要工种的工作内容工艺特点工艺装备和应用范围等基础知识;(2)一般了解各工种主要设备(包括附件工具)的基本工作原理和(3)初步掌握选择毛坯和零件加工方法的基本知识;(4)初步掌握确定常见典型零件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5)了解装配的基本知识和典型机械部件的装配方法;六、设计思路1、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实习教学直观性强、学生易于接受的特点,先让学生在实习教学中有一个初步感性认识,再导入理论教学,加深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从而巩固和提高教学的效果2、加强直观教学。
充分运用实物、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条件的可适当安排见习或实习,尽可能使理论教学联系实际,使教学形式生动活泼。
(3)提倡启发式教学方法。
结合具体课题安排一定的零件工艺分析和工艺过程拟订的练习,以便熟悉确定零件工艺路线的原则步骤和方法,培养合理确定工艺过程的能力,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七、课程安排八、教学要求及内容绪论指导入门:1、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在机械制造工业中的作用。
2、了解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中职)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
该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础知识和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能力。
学生需要熟悉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及应用,了解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基本知识。
此外,还需要掌握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轴系零件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学生还需要熟练查阅、运用有关资料,初步具有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能力。
最后,学生需要熟悉常用机械制造基础知识,为研究后续专业课程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机器的基本概念,掌握机器的组成;2.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分类、牌号、性能及应用;明确热处理的目的,了解热处理的方法及应用;3.掌握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常用机构的组成、原理及应用;4.掌握带传动、齿轮传动等常用机械传动的组成、工作原理、传动特点;了解轮系的分类与应用,会计算定轴轮系的传动比;5.掌握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等轴系零件的结构、特点、常用材料和应用场合及有关标准和选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1.初步具有合理选择材料、确定零件热处理方法的能力;2.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3.初步具有使用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4.具有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基本能力;5.培养学生独立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职业情感与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品德;2.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分析问题的研究惯;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5.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处的社会生存能力。
三、参考学时该课程的学时为120学时。
四、课程学分该课程的学分为12学分。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序号。
教学项目。
中职学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探讨
中职学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探讨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是中职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是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基础课程,也是后续相关高级课程的前置课程,对于培养机械专业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中职学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探讨。
一、课程理念与目标1.课程理念本课程以提升学生实际能力为核心,兼顾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结合,增强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的认知与理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应注重实际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机械加工实际操作,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以下能力:(1)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了解各类机床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加工精度等方面的知识。
(3)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工艺过程、工具选择和刀具设计等方面的知识。
(4)掌握机床的操作和调整,了解切削力计算、工件的夹紧和工件与刀具的切削力平衡等方面的知识,能独立进行产品的加工。
(5)具有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知识,便于后续高级课程学习和工作实践的深入发展。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5)机械制造工艺实践操作的训练。
2.教学方法(2)实践课以实验操作为主,配合实物模型、实验视频等教具,让学生亲身体验机械加工的整个过程,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
(3)观摩实践。
教师引导学生参观实际工厂、机械加工计划等,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实际应用,并在实践中进行交流和思考。
(4)问题探究。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问题并探究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评估与反思本课程评估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理论和实践考试。
检验学生对各个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水平。
(2)作业、讨论和报告等中期考核,测试学生的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
(3)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安全与管理,排查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管理漏洞。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标准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标准(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主要讲授机械制造中的测量技术,金属切削机床结构、性能、传动、调整、使用的基本知识,机床夹具定位原理、定位结构、夹紧机构、专用夹具设计等基本知识和方法,机械加工工艺的基础理论,使学生能对机械制造和各种金属切削机床有一个整体认识,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为后续的专门化学习打好专业基础, 增强工作的适应性,在一专的基础上开展多能。
(二)课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机械加工的工艺知识。
(2)熟悉机械加工设备的主要结构、性能和加工范围。
(3)熟悉零件加工工艺路线制定知识。
(4)知道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原理,熟悉一般机械加工方法。
1.能力目标(1)初步具备根据加工零件合理选择机床和工艺装备的能力。
(2)具有典型零件加工工艺编制和实施的能力。
2.素质目标通过对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各环节的分析、比拟和实践等认知活动,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严谨求实的态度,初步具有从事数控加工工作岗位的职业素养。
(三)参考学时108学时。
(四)课程学分6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2(六)教学建议1.教学方法(1)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建议按工程和理实一体化组织教学,以现场教学为主,充分利用实物展示、切削加工等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2)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合作能力,促进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
(3)采用工程教学法,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通过录像、模型、挂图、课件动态模拟等资源来展现工程的学习内容。
2.评价方法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要起引导作用,要求学生按工程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在参观和做实验的过程中尽量结合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的角色。
学生的成绩由平时成绩、阶段测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而形成,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使其懂得付出与回报的关系,并提高自信心。
3.教学条件(1)应建有多媒体教室、机加工综合车间、电焊车间、力学性能试验室。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1)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机械基础》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1.前言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机械制造类专业的综合性基础课程。
所谓综合性,是因为这门课程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机械零件与传动等多方面的内容;所谓基础,是因为无论从事机械制造或维修,还是使用、研究机械或机器,都要运用这些基本知识。
学习本课程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意在实验、实习、生产劳动中积累经验,观察思考问题,运用知识,深化知识,拓宽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构建自己的职业体系,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2设计思路在培养体系上从国家制定的培养目标出发,以机械职业岗位能力需要为基点,并参考有关部门颁布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规范,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力图将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
根据课程内容采取模块化教学,先从工程力学入手,再到机器的组成、构件的受力分析、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通用机械零件的常用机构、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本原理进行讲解,同时,通过企业“6S”管理方法使学生树立使用机电设备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科学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为后续职业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结构以模块化教学的实施为线索设计,包括:金属材料的性能、构件的静力分析、杆件的基本变形、机械工程材料、机械零件、常用机构、机械传动、液压与气压传动等共8个模块。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60学时,其中60学时为理论课教学。
2.课程目标可以了解机器的组成;了解构件的受力分析、基本变形形式和强度计算方法;了解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和应用,明确热处理的目的;熟悉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特性和常用机构、机械传动的工作原理及运动特点; 了解液压和气压传动工作原理、特点、结构及应用;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学会使用标准、规范手册和图表等有关技术材料的方法;(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模块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机械制图》《机械基础》《金属切削加工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编制,以及典型零、部件常规工艺编制和实施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后续《通用机械装配与调试》《专用机械装配与调试》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90学时,5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职业精神的培养。
1.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零、部件制造的工艺编制和实施能力的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以及钳工、车工、铳工等职业岗位需求,围绕典型零部件常规工艺编制和实施的关键能力,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围绕零、部件制造工艺的基本特征,依据职业岗位对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设计六个教学模块。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按先理论认知后实践应用、先单一零件加工后综合部件装配的顺序,序化学习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分析和控制机械加工质量,会编制和实施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能装配典型机构和机器,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
1.了解机械加工通用设备的组成、性能特点和应用范围,能正确操作、调试和维护保养设备;了解金属切削的基础知识,熟悉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制订。
2.熟悉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能对机械产品进行质量分析。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定位与设计思路(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高职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本课程内容是机械制造、机械设备维修与保护、焊接技术、数控加工等职业岗位人员必备的专业技术。
本课程是解说机械加工顶用到的有关理论知识、有关机械设备的专业课。
经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全过程,掌握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使学生掌握机械加工的资料特色及其热办理方法;认识机械制造中应用到的公差与配合的知识;认识机械制造中丈量技术的应用;熟习机械加工中使用到的机床;熟习各样机加工原理与方法,能拟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认识装置工艺,认识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向。
进而达到培育学生对机械制造拥有必定的剖析和设计加工方案的能力,为学习本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必需的知识基础,也为学生顶岗实习及上岗工作,打下必需的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基础。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代码课程种类课程性质学分学时56理论19实验13上机实践前导课程后续课程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丈量技术、金属资料与热办理、金工实习数控编程与操作、CAD/CAM技术机械加工工艺数控加工焊接工艺、技术判定合用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焊接技术,数控技术(二)课程定位经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培育学生对机械零件图纸的进一步解读能力,熟习机械加工中各机床的加工特色,机械加工中各种类机床使用到的不一样构造、材质的刀具,不一样种类和特色的夹具,熟习各样资料的性能及加工特色,对机械零件能编制简单的加工工艺方案。
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育起主要支撑作用,经过教课过程的组织实行,对学生职业修养养成起显然促使作用,它将前修课程培育的能力进行运用和内化,为后续课程综合能力的培育和此后从事机械制造、机械设计、设备保护与检修、焊接工程、数控技术等有关岗位的工作确立必需的基础。
同时经过对机械加工工艺编制,培育学生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职学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探讨
中职学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探讨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是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是培养学生的机械制造工艺技能和专业素养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中职学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并提出一些教学改进的建议。
一、课程教学内容《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是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理论、数控加工工艺、机械制图、常用工具与量具、机械加工工艺等。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专业学习和工作做好铺垫。
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校实验室的条件,引导学生进行机械制造工艺的实验操作,让他们通过实践掌握知识,加深对机械制造工艺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2.案例分析与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实际的机械制造工艺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引导他们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实习实训与竞赛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知识和技能,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让他们接触实际工作环境,学习实际操作技能。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机械制造工艺的竞赛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机械制造工艺的兴趣。
三、教学效果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将来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
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其学习动力,使其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四、教学改进建议1.加强实践环节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可以增加机械制造工艺的实践环节,设置更多的实验操作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机械加工工艺,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对象:3+3 数控技术专业开设学期:二年级第二学期前修课程与后续课程:前修课程:《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后续课程:《机械制造工艺》、《机床夹具设计》课内学时(学分):72学时(4.5学分)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数控加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职阶段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主要培养学生机械零件质量检测能力、机械零件材料选择能力、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和零件毛坯成形技术的应用能力,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通过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起明显促进作用,它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内化,为后续课程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今后从事机械制造、数控技术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通过以典型工作任务导向实际工作项目活动,使数控专业的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作领域等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解决机械制造生产设备选用等专业技术问题,培养学生具备机械制造的实际工作技能,为学生未来从事制造业实际工作的能力奠定基础。
(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与掌握工程材料与热处理、热加工基础知识;2)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与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基础知识;3)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金属切削加工基本知识。
(二)能力目标1)能够根据实际生产要求选择合理的工程材料和热处理工艺;2)能够根据实际生产要求选择合理的毛坯成型方法;3)能够根据工件加工要求选择合理的加工方法和加工设备;4)能够合理选用工、量具;掌握常用工量具的使用方法。
(三)素质目标1)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应用性较强实例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同时使学生对专业知识职业能力有深入的理解,尤其使学生对机械制造生产理论与实际技能有明显提高;2)通过知识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与团队合作的基本素质。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五、课程实施建议1.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标准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适用专业:1.前言1.1课程性质本课程主要学习金属切削原理、常用金属切削机床组成、结构和工艺范围,金属切削机床常用附件的使用方法,车削加工、铣削加工、磨削加工、钻削加工、镗削加工的特色及常用刀具结构与使用场合。
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加工和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熟悉各种加工方法和常用设备,初步具有制订中等难度零件加工的工艺规程、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中质量问题的能力和设计简单的机床夹具的能力。
为学习后续课程和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2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思路是按照实际的机械制造工作为主线,以完成某一个具体任务为驱动,并以完成此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设计。
本课程坚持以强化学生机械加工工艺制定和实施能力为主线,以工学结合、项目教学为主要手段、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教学方式采用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形式,实现教、学、做、工一体化。
2.课程目标通过对如下各项目的实施吗,使学生掌握制定中等难度零件加工的工艺规程、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中质量问题的能力和设计简单的机床夹具的能力。
具体课程目标如下:●具备查阅切削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工艺参数和图册的基本能力●具备实施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具备常用机床结局的设计的基本能力●掌握机械产品装配常用的方法及选择●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终生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课程内容和要求4.实施建议4.1教材编写(1)打破传统学科体系教材模式,充分体现任务引领的特点,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教材。
(2)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项目教学形式进行设计,把握本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循序渐进地组织教材内容。
(3)教材编写应考虑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体现本课程的特征,便于学习和掌握。
(4)依据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教材应体现先进制造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
《机械制造技术基本常识》课程标准
江苏省中等专业学校《机械制造技术基本常识》课程标准(52学时)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制专业中职的专业技术主干课。
其内容涉及到切削原理、金属切削刀具、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制造工艺及夹具等基本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初步学会根据不同的要求正确地选择加工方法和常用设备;初步具有分析、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质量问题的能力及制订工艺规程和设计中等复杂程度的专用工艺装备的能力;具备设计简单专用机床的能力。
(二)适用专业:本课程适用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3年制)。
(三)课程基本理念:(1)教学中应从实际出发,按照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适时引进新知识。
(四)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理论教学时数为52学时,内容由必学、选学二部分组成,其中必学部分是本专业必须完成的,选学部分根据实际需要选用。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使学生具备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机械制造技术基本知识,初步了解包括以材料成形为核心的金属与非金属材料成形技术,以切削加工为核心的机械冷加工技术和机械装配技术和其他特种加工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科学工作方法。
(二)具体目标1.素质:具有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科学工作方法及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
2.能力:(1)熟悉机床的传动原理及传动链的计算;(2)熟悉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3)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和装配工艺的基础知识,初步具备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装配工艺规程的设计能力;(4)熟悉各类常用机床的特点及典型表面的加工方法,并能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5)熟悉工艺系统的构成及对产品加工质量的影响,初步具备解决工程实际中现场技术问题的能力;(6)具有设计中等复杂程度专用夹具、刀具、量具和简易机床的能力;(7)具有运用手册、图册、标准、规范和查阅技术资料进行设计的能力。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机械加工制造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机械制造工艺方法和工艺过程的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建立一个完整的概念。
其中包括毛坯制造工艺(俗称热加工工艺)、零件切削加工工艺(俗称冷加工工艺)和机械加工二艺规程制订三部分。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对机械制造和各种金属切削机床有一个整体认识,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为后续的专门化学习打好专业基础,增强工作的适应性,在一专的基础上发展多能。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各种工艺方法的基础知识,对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建立一个完整的概念,增强工作的适应性,在一专的基础上发展多能。
(一)知识目标1.了解机械加工的工艺知识;2.了解机械加工设备的主要结构、性能和加工范围;3.掌握零件加工工艺路线制订知识;4.掌握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原理及一般机械加工方法。
(二)能力目标1.初步具备根据加工零件合理选择机床和工艺装备的能力;2.初步具备典型零件加工工艺编制和实施的能力;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职业情感与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严谨求实的态度;2.培养学生从事机械加工工作岗位的职业素养。
三、参考学时150学时。
四、课程学分8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一)教学方法1.本在教学过程巾建议按项目和理实一体化组织教学,以现场教学为,主充分利用实物展示、切削加工等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2.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合作能力,促进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3.现场条件不足的学校建议尽量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通过录像、模型、挂图、课件动态模拟等教学资源来展现项目的学习内容。
(二)评价方法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要起引导作用,要求学生按项目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在参观和做实验的过程中尽量结合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的角色。
学生的成绩由平时成绩、阶段测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而形成,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使其懂得付出与回报的关系,并提高自信心。
《机械加工工艺》课程标准
《机械加工工艺》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机械加工工艺》适用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一、前言(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机械加工工艺理论和典型零件加工工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同时配合生产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具有制定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中一般工艺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该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确立课程标准,按项目组织整合课程内容;该课程主要以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有机融合了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常用机床夹具的基本知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的编制及常用的工艺装备的设计等内容而建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二、课程教育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则、步骤和方法,能编写中等难度的轴类零件加工工艺,能正确理解箱体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并编写简单箱体零件的加工工艺,同时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一)知识教学目标1.理解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原理及一般机械加工方法。
2.理解机械加工主要设备的结构特点,了解不同设备的基本运动和加工范围。
3.掌握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基本理论知识。
4.熟悉典型零件表面的加工方法,了解典型零件的工艺过程及工艺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1.具有根据加工对象合理选择普通机床和工艺装备的能力。
2.具有编制中等复杂程度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
3.具有解决生产中一般工艺技术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四、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1.根据三年制中职教学特点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本课程标准,开发校本教材。
教材开发的建议为:2.本着校企合作的理念,联合企业,组织开发有针对性的教材,内容紧贴岗位能力,技能训练紧贴职业要求,顶岗实习紧贴学生就业,考核标准紧贴职业资格认证,以更好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3.选取的项目应主要来自企业的生产实际,贯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规律的原则;4.教材编写应充分体现项目课程的特点,围绕项目设置相应工作任务,力求任务明确,可操作性强;给学生有自主开发、协作的能力培养,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二、课程管理系、部及教研室
机械工程系公差与工艺教研室
三、教材版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页码:268 页
出版日期:2007年5月1日
ISBN:978-7-5045-6172-5版本:第5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
四、大纲说明
1、本教材适用于机械制造类专业中职学生,修业年限:1年
2、总学时:68
课程性质:专业课
考试方式:统考
成绩评定:百分制
执笔:审核:审批:
大纲内容
一、说明
1. 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课程介绍机械制造工艺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毛坯制造工艺、切削加工工艺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等三部分。
2. 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各种工艺方法的基础知识,对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建立一个完整的概念,增强工作的适应性,有助于在一专的基础上发展多能。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以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为主线,了解从毛坯生产到机械产品装配的工艺方法、主要设备、工件定位装夹、测量调整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结合专门工艺学,能进行零件的工艺分析,编制简单零件的工艺过程。
3. 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本课程知识面广,概念性强,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感性知识来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因此必须配合一定的现场参观和电化教学,有条件时可安排见习或实习。
此外,还应安排一定的零件工艺分析和工艺过程拟定的练习,以培养学生合理确定工艺过程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绪论
第一章铸造
§1.1 概述
§1.2 砂型的制作
§1.3 浇注、落砂和清理
§1.4 特种铸造简介
习题
第二章锻压
§2.1 概述
§2.2 金属的加热和锻件冷却
§2.3 自由锻
§2.4 模锻
§2.5 冲压
习题
第三章焊接
§3.1 概述
§3.2 焊条电弧焊
§3.3 气焊与气割
§3.4 其他焊接方法简介
习题
第四章切削加工基础知识
§4.1 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
§4.2 刀具几何形状和材料
§4.3 切削力和切削温度
§4.4 切削液
§4.5 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
习题
第五章车削
§5.1 车床
§5.2 车床附件及工件的装夹方法
§5.3 车削方法
§5.4 车削的工艺特点和车削实例
习题
第六章刨削、插削及拉削
§6.1 刨削
§6.2 插削
§6.3 拉削
习题
第七章钻削与镗削
§7.1 钻削
§7.2 镗削
习题
第八章铣削
§8.1 铣床
§8.2 铣床附件及工件的一般装夹方法§8.3 铣刀、铣削用量和铣削方式
§8.4 铣削方法
§8.5 铣削的工艺特点与铣削实例
习题
第九章磨削
§9.1 砂轮
§9.2 磨床
§9.3 外圆磨床的磨削方法
§9.4 平面磨床的磨削方法
§9.5 磨削的工艺特点和磨削实例
习题
第十章齿面加工
§10.1 概述
§10.2 滚齿
§10.3 插齿
习题
第十一章精密加工和特种加工简介
§11.1 精密加工
§11.2 特种加工
习题
第十二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12.1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和特征
§12.2 定位基准的选择
§12.3 工艺路线的拟定
§12.4 毛坯选择
§12.5 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12.6 制定工艺规程的技术依据和步骤
习题
第十三章典型零件的加工
§13.1 轴类零件的加工
§13.2 套类零件的加工
§13.3 直齿圆柱齿轮类零件的加工
§13.4 箱体类零件的加工
习题
第十四章钳加工与装配
§14.1 钳加工
§14.2 装配工艺过程与装配精度
§14.3 可拆连接的装配
§14.4 传动机构的装配
§14.5 轴承的装配
§14.6 装配实例——减速器的装配
习题
三、课时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