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上的情感体验

合集下载

2021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心得体会范文5篇

2021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心得体会范文5篇

2021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心得体会范文5篇更多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心得体会内容请点击下方↓↓↓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心得体会学习道德与法治听课心得体会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心得体会关于道德心得体会_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心得1_今年8月_日至_日,我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七年级道德与法治部编教材全员培训.专家的讲座以及一线优秀教师的交流与互动,让我受益良多.以前初中政治教材叫思想品德,现在改为道德与法治,这一变化,响应和贯彻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强化了法治教育(尤其表现在八下整册为法治专册)将依法治国理念根植于中学教育之中,推进〝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真正落实到从娃娃抓起.康利教授就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实施做了精彩的讲座:从课改的缺憾谈到课改的方向再谈到有关课程实施的基本思考,真正让我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与反思.下面摘录对我触动较大的与各位分享:其一:一个学校的产品是学生?(不,应该是课程.)其二:能力=?素养(素养特别考虑自我的态度,要喜欢.)这里康利教授特别强调了核心素养,并做了注解,即为中国未来20~30年发展需要的品格和能力.(1个.2个,不能太多)也即创新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其三:〝道德〞在教材内容板块(心理.道德.法律.国情)中是基础,是根本,是中轴.通过精彩片段的展示,让所有参训人员印象植入大脑深处的一句话是:〝问心的道德胜于问理的道德〞.这是部编教材改版的一种指向,要让学生,让所有人有一种〝问心〞即所谓的信仰;这也是做为一名教师自身积极向上的一个突破口;也将会是今后考试的一种导向.其四:教材〝超越知识,指向价值教育〞,这是部编教材之魂.有旗帜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方向却又润物无声地渗透于其中.除此之外,实验中学杨肖利老师对七上教材的解读也甚为赞之.尤其思维导图的建构值得借鉴,不仅可也帮学生建构相对完整的知识框架,更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还有忻州市教研室高培仁老师对山西近年来中考的导向进行理性分析并给出了科学的备考方案,打破了我固有的认识,尤其表达交流上〝分点式〞到〝组织化〞的答题为我指点了迷津.培训虽已结束,但于我来讲学习专研才刚刚开始.只有不断专研教材才能把握教材的精髓,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更好地落实课标,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达到真正育人的目标._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心得2_在两天的时间里,主要听了由北京教育专家老师的讲座,学习了人教版初中政治课标修订教材总体介绍(七年级),受益不浅,感受颇深.现就学习主要内容和学习感受做以汇报.一.人教版课标教材特点回顾1.突出背景,强调本质,注重应用,使学生感到学习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使教材具有〝亲和力〞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教学活动,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3.强调基础性,坚持〝四基〞不动摇,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4.重视思想方法,立足学生发展,提高教科书的〝思想性〞5.加强不同领域内容之间的联系,突出教科书的联系性6.体现政治学科的科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反映政治学科在其它科学和文化进步中的作用7.积极探索政治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适当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8.体现层次性和选择性,将配套教材作为教材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总之,课标教材特点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改变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课程性质变化主要体现有两个方面:1.以学生生活为基础;2.以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对新课标的重要修改有:1.彰显生命教育主体;2.突出法制教育;3.强化公民意识教育;4.加强媒体素质教育;5.增加〝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文化;6.新增〝要求学生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7.增加〝增加知道人生而平等〞;8.补充〝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工匠精神〞;9.增加〝体会承担社会责任〞;10.重视代际间的双向互动和共同成长.二.教材修订的实际做法1.调整结构.增减内容,构建符合教学逻辑和学生心理的教科书体系合理的结构体系是教科书育人的载体,通过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学生可以看到政治思想是如何构成的,浩如烟海的政治知识是如何被选择和组织起来的.因此,教科书的体系结构构建,体现了教科书的育人价值.从各领域内容的前后顺序.内容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政治内容与相关学科内容的配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等角度,调整了不合理的内容顺序,构建更加符合教学逻辑和学生心理的教科书体系,以利于学生理解政治知识.2.加强学习方法的引导,使学生逐步领悟政治研究的〝基本套路〞,加深对政治核心内容的理解在教科书编写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挖掘政治核心知识蕴含的思维教育价值,加强学习方法的引导,以问题引导学习,使学生经历政治概念的概括过程.政治原理的抽象过程,从中体会政治的研究方法,领悟政治研究的〝基本套路〞.这有利于学生形成对政治的有一定深度的整体认识,从而体现政治教学的育人价值.3.反映背景.重视过程.加强应用,使学生获得政治的基本思想使学生获得政治的基本思想是政治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提升学生政治素养的重要标志.政治思想是政治学科发生.发展的根本,是探索研究政治所依赖的基础,也是政治课程教学的精髓.概念和原理的引入强调它的现实背景或政治理论发展的背景,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发展是自然而水到渠成的;以问题引导学习,使学生经历政治概念的概括过程.政治原理的抽象过程,从中体会政治的研究方法;通过解决具有真实背景的问题,让学生感受政治与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体现政治的模型思想,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4.发挥章引言的〝先行组织者〞和章小结的〝概括提升〞作用,体现知识的整体性引言是全章起始的序曲,是全章内容的引导性材料.好的引言,对于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基本思想教学.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为更好地发挥章引言的作用,修订版教科书着重从本章内容的引入.本章内容的概述.本章方法的引导等角度组织相关内容.在具体处理中,不追求〝实际问题——政治问题〞的单一模式,而是结合具体内容以自然的方式引入.5.加强探究.重视〝综合与实践〞,积累政治活动经验.培养创新意识修订版教科书非常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内容的呈现上努力体现政治思维规律,倡导探究式学习,给学生一条观察事物(情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线索.教科书从知识内容的发展脉络.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学习过程等方面考虑,在一些关节点上设置〝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使他们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猜想.推理.反思等理性思维活动,促使学生领悟政治的本质,提高政治思维能力,积累政治活动经验,培养创新意识.6.努力构建较为完善的训练系统例题定位—典型性.示范性习题的定位——为教科书构建训练系统练习.习题就是给人做的内容,练习.习题.复习题构成了教科书的训练系统.要经过循序渐进的训练,使学生达到对内容理解的逐步深入,双基的落实,能力的提高.正文.习题是一个整体,习题是正文的自然延续,是通过训练帮助学生理解正文内容的.例习题整体考虑,加强基础题,注意题量.梯度.教科书的习题与中考题的定位不同,但教科书的习题可以兼顾中考(越往后可以兼顾的内容越多),但绝不等同于中考题,注意了对中考题进行加工和改造,以训练本节(章)的核心知识.三.对教学的一些建议1.把整个学段看作一个整体整体是事物的一种真实存在形式.政治是一个整体.政治的整体性体现在代数.几何.三角等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上,同时也体现在同一部分内容中知识的前后逻辑关系上——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学生的学习是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概念要逐个学,知识要逐步教.如何处理好这种矛盾,是教学中的核心问题.2.〝理解政治〞是教好政治的前提理解政治就是要了解政治概念的背景,掌握概念的逻辑意义,理解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把握概念的多元联系表示,挖掘政治知识所蕴含的科学方法.理性精神等价值观资源.理解教学内容,弄清〝是什么〞;理解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在概念体系中认识核心概念;理解教学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3.提高研究教材的水平〝教教材〞与〝用教材教〞并重.仔细分析教材编写意图:教材中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仔细推敲的,教材中的例题是经过反复打磨的,习题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内容顺序不应随意调整;例子不是不可以换,但换的时候要想清楚理由.4.重视概念教学概念教学的核心——概括(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概括是形成和掌握概念的前提;迁移的实质就是概括;概括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概括能力是思维能力的基础.〝举三反一〞与〝举一反三〞举三反一——分化——用典型.丰富的具体事例,分析.综合.比较而概括出共同本质属性;举一反三——类化——把共同本质属性推广到同类事物中.5.加强研究方法的引导,提高课堂教学的思想加强政治教学的思想性,是体现政治的育人价值的需要,也是教改对教学的整体要求,同时有利于学生形成对政治的整体性认识.6.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微观上看,政治是一种活动,一种思维活动,政治教育是政治思维教育,重在政治思维方式和政治思维能力,也就是政治教育的科学价值从宏观上看,政治是一种文化,政治教育是政治文化教育,重在政治的理性精神,政治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理性探索精神则是政治文化价值的集中体现.总之,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_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心得3_一.把握新教材的特点与脉络暑假期间,笔者通过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新教材培训和个人研读教材的方式,逐步把握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精神特点与脉络,为有效开展教学工作奠定基础.通过培训与研读,笔者认识到,新教材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更好落实了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思想性和人文性,新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教材内容注重学生学习生活中问题的解决,注重传统文化在教材中的渗透,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议题,与学生开展平等对话.每一课以〝运用你的经验〞开始,希望将学生的个体生活经验作为学习的起点;随后的〝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等活动设计,在不同层面促使学生个体生活经验得以表达.分享.交流,进而引导个体对自身经验的反思,通过师生经验.生生经验的冲突.碰撞.共认等促进学生个体经验的调整.扩展;最后均以〝拓展空间〞结束,希望使教学能够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二.认真备课,为有效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备课是教师教学中的基本环节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作为新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备课环节更为重要,备课要做到〝四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课标就是要把握每一课时教学的三维目标.备教材主要吃透教材,掌握教材的重难点,理解教材活动设计意图,理清教材的知识结构,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合理取舍课本中的小栏目,利用有代表性的栏目辅助教学,同时要关注热点问题,将课本与时事热点紧密结合,充分挖掘教育资源,选取一些具有鲜活价值的生活资源为教学服务.备学生就是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基础上,了解学生的知识体系,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选择符合学情的教学内容与教法.备教法既要熟练掌握讲授法.提问法.案例法等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更要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实施自主参与.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活动体验的学习策略,并且在备课中挖掘和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以期优化课堂教学.三.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打造生本课堂(一)采取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中〝运用你的经验〞栏目,要求学生课前做好个人情况的搜集,为新课的学习打好基础.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上,教师和学生角色的互换,即学生在课前通过教师上传的教学视频或布置的思考题,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案解惑.知识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以〝做情绪情感的主人——情绪的管理〞为例,学生通过教师上传的视频了解到本节的基础知识,如积极乐观的情绪会对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有哪些影响,消极悲观的情绪又对我们有哪些不利影响,然后针对我们应该怎样避免不良情绪对我们学习生活的影响,怎样化消极悲观的情绪为积极乐观的情绪等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师生之间的讨论,使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等.(二)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喜欢照本宣科或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来授课,所讲的内容没有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联系在一起,导致整节课下来学生觉得比较枯燥,学习兴趣不高.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好《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关键,新课改下的创设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材内容,灵活创设教学情境,改变教学形式,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如:创设生活情境.故事情境等教学法都是理想的选择.以〝走进法治天地———生活需要法律〞为例,在讲述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日常学生生活中的案例,通过具体生活中的案例告诉学生要懂法.守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等.(三)开展合作探究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标强调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环节,合作探究有助于激荡思想的共鸣,提高学习效率.《探究与分享》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栏目.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学生在讨论探究中展示自己的观点,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有话可说.教师应根据《探究与分享》栏目的主题,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问题或要求,明确探究方向,避免偏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教师亦可在此基础上,细化或延伸问题,让探究话题更深入.更贴近学情.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以〝憧憬美好集体〞为例,学生在探究为班集体建设提合理化建议时,有个班的学生不爱学习,不遵守班级纪律,不服从班干部的管理,甚至还跟班干部对着干,经常给班级带来麻烦.这样笔者就让他来当纪律委员,目的是让他来换位思考,体验一下身为纪律委员管理班级的艰辛,体会纪律委员的职责.当时请班主任老师配合让他来管理班级,一周之后,笔者再来让他说说当纪律委员的体会时,他终于理解了当纪律委员的不容易.经过反省后,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前检讨自己的行为,表态以后愿意服从班干部的监管.这样从教材走向学生真实生活,从完成教学任务走向学生问题解决.(四)开展互动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激情彭拜.满腔热血,而学生则在台下死气沉沉,甚至出现打瞌睡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教师仅仅重视自己讲的内容,而忽略了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专注和接受程度.有效的教学是一个师生.生生良好互动的过程,新课改下的互动教学是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就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沟通,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让教师明白学生哪个知识点已经学会,还有哪些知识没有学会需要加强巩固,从而达到教与学的高度统一.以〝在集体中成长——集体生活成就我〞为例,教师可以针对〝集体生活〞这个话题和学生展开互动,通过互动,发现学生对集体生活的重要性理解得不是很透彻,然后通过〝篮球比赛〞.评选〝学习小组〞以及〝流动红旗〞等活动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集体生活,从而使学生懂得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团结精神等等.当然,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去完善和摸索,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必须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这样才有可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_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心得4_首先,把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双向.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和生活的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以老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我把它叫做联想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因为现在的学生,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政治知识.他们知道美国奥巴马当选总统和日本大地震带来的灾难,知道当今中国〝韩流〞〝肆掠〞……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极大广阔,善于独立思考. _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心得5_月 _ 日,我有幸参加了初中道德与法治网络直播培训,关于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 聆听了刘秀洪.金利两位专家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编写思路. 教学内容展开注意的问题及教学中的疑难点的讲解, 让我受益匪浅.我有幸接触了新教材七下《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给我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诸多感受,使我对新教材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思考.下面对把我的心得做以下总结,具体如下:第一.根据教材中每一课的六个板块,即〝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阅读感悟〞.〝相关连接〞.〝拓展空间〞.〝方法与技能〞,灵活机动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体验.领会.探究学习内容, 探索学习方法.并让课堂的评价方式呈现多元化,如学生自评.他评.小组评.家长评.教师评等,刘专家讲的入心入脑的效果,收获很大,全然一新的内容板块设计让我觉得非常好.第二.在教学中根据学情适当选用其中的板块内容, 从调动学生的真问题入手, 把学生需求和教学内容要求结合起来,用教学情境把内容.观点.学生问题统筹起来,符合学生的发展.不必只注重教材文本,可采用富有时政性和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探讨, 可把教师对前面教材的经验融入,启发学生思维, 得到结论的教学方式; 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 社会调查,演示讲解,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教学的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也可尝试用音乐和视频让学生自导自演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小品等教学方式, 使学生产生共鸣,引起学生的思考,活跃气氛,积极主动学习.第三.《道德与法治》这本新教材,教学内容特点确实有〝近.实.难〞的特点.内容主题与孩子的成长需求接近,活动设计贴近孩子成长需要, 遵循孩子成长规律, 教学资源时间节点, 教学场景设计贴近学生.所以备课中教师要有意识,教学中要有落实.例如,每一单元都有优秀传统文化的落实, 这要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教材观点引导和方法技能满足孩子真实需求, 教师利用已有资源拓展生活领域加强教育,同时注意观点的生成.第四.新教材是以中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生活情景为载体,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基于此,在教学中,可结合课堂的小故事. 小品.情景研讨.社会调查.写感想.。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五课 品出情感的韵味 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五课 品出情感的韵味 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五课品出情感的韵味2.5.1 我们的情感世界1、我们为什么需要情感?(P43)①我们需要与人交往,渴望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谊。

②我们通过情感来体验生命、体验生活。

③情感让我们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

2、★情感与情绪有什么关系?(P43-P44)(1)联系:①情感与情绪紧密相关,伴随着情绪反应逐渐积累和发展。

②我们对某些人或者事物的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比较稳定的倾向,就可能产生某种情感。

③与情绪一样,我们的情感也是复杂的。

(2)区别:①情绪是短暂的、不稳定的,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变化;②情感则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强化、逐渐积累的,相对稳定。

3、★情感的复杂性表现在哪里?(情感的种类)(P44)①基础性情感,如安全感;②高级情感,如道德感。

③正面的体验,如爱的情感;④负面的体验,如恐惧感;⑤两方面混杂的体验,如敬畏感。

4、★情感有什么作用?(P44-P46)①在社会生活中,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

②情感反映着我们对人和对事的态度、观念,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我们做出行动。

③情感与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相关。

丰富、深刻的情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观察事物,探索未知。

④情感伴随着我们的生活经历不断积累、发展,这正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体现。

2.5.2 在品味情感中成长1、美好情感的作用?(P47)①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物,让我们身心愉悦,逐渐丰富我们对生活、对人生的美好情感。

②这些情感表达着我们的愿望,促进我们的精神发展。

2、★怎样获得美好的情感?(P47)①情由心生,它是在人的社会交往、互动中自然引发的,不能强迫。

②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与人交往、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等方式获得美好的情感。

3、创造正面的情感体验有哪些具体方式?(P48方法与技能)①完成一项自己喜欢的活动。

②帮助他人。

③走进博物馆或大自然。

④欣赏艺术作品。

4、★体验负面情感对我们有什么影响?(P48-P49)(1)消极影响:羞耻感、焦虑感和挫败感等会给我们带来不舒服、不愉快的负面感受。

初中道德与法治_5.2在品味情感中成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_5.2在品味情感中成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如何获得美好情感,如何创造正面的情感体验,负面情感的意义,如何传递情感的正能量。

能力目标:能够用心领会和发现美好的情感;能与人进行有效的、深入的情感交流;善于把负面情感转化为成长的助力。

情感价值观目标:正确对待人世间的美好的情感和负面的情感。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情感是非富多彩的,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哪些情感是美好的?这些美好的情感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学生回答师:是啊,美好的情感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生活中,通过与人交往,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逐渐获得的,我们正是在品味情感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出示课题)【设计意图】本活动聚焦并凸显“美好”,包含从认知到行动的暗示,引出本框内容的学习基调和价值方向,即在体味美好情感、创造美好生活中成长。

二、新课讲授探究点一:体味美好情感1.体味美好情感的意义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7页阅读感悟(多媒体显示情景1’)思考:阅读后,你有什么感想?提示:(1)老师在教学生涯中充满了回忆。

在老师的小盒子里每一个小包都是他对这个学生的爱。

生:(2)王老师对学生的这种真挚的情感,让我很感动。

也让我们感受到人间真情的美好。

师:可见,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物,让我们身心愉悦,逐渐丰富我们对生活、对人生的美好情感。

这些情感表达着我们的愿望,促进我们的精神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让学生有所感悟,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美好的人、事及精神追求。

2.如何获得美好的情感?,请同学们阅读47页探究与分享中的两个情境师:(PPT)(1)同学们如何看待东东和亮亮的情感体验?提示:东东通过阅读获得了美好的情感;亮亮通过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获得了亲情之间的感动在生活中,你有哪些美好的情感体验?说出来与同学分享。

【设计意图】本活动承上启下,运用东东喜欢看侦探小说和亮亮参加青春仪式与父母相拥而泣的事例,一方面,承接对“哪些情感是美好的”问题进一步探索,思考和分享自己美好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又暗含“通过什么方式来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的问题。

谈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体验教学

谈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体验教学

谈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体验教学现行道德与法治教材对社会性知识的内容进行了有机的整合,注重道德与法治课堂在学生情感教育方面的渗透与滋润。

在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设计有效的活动,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情感与教材内容产生和谐共振,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深度、有温度、有活力。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中出现了许多社会性知识的内容,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只关注进行知识性教学,而忽略或缺失学生的情感体验,道德与法治教学就会不知不觉地变成科学课、法治课、社会课。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了解各种综合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搭建情感体验的平台呢?一、唤醒生活经验,引发情感体验鲁洁教授说:“没有任何一个人的生活可以按照学科分为‘历史’‘地理’‘公民’,也没有一种纯道德的生活,道德的生活总是寓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可见,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成了教学的重要资源。

因此,我们教师要重视调动和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来开展教学,即使学习的内容是远离学生生活的,也要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寻求适当的结合点,以接近“最近发展区”。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想方设法使教学能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熟悉的生活开始,找到一条走进生活的通道。

教学片段一师:小朋友,你最远到过祖国的哪个地方旅游?乘什么交通工具?从自己家乡出发用了多少时间到达旅游景点的?生1:我最远去过北京,(师在中国地图中示意)在今年的暑假里,我和妈妈在火车上乘了一天两夜才到达北京,我都觉得有点受不了了。

生2:我最远到过海南岛,(师在中国地图中示意)我和妈妈乘飞机去的,飞机在空中飞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海南岛。

师:哎呀,飞机的速度可是非常快的,也要用两个小时?你觉得远吗?生:实在是太远了。

生3:我最远去过云南,(师在中国地图中示意)妈妈单位组织去旅游,我也跟着去了,我们既乘火车又乘飞机,才到达云南。

路真远啊!……师:小朋友,现在,你觉得我们的祖国怎么样?生:(大声地说)我们的祖国真大呀!在本课教学中,“我们的祖国有多大”这个话题离学生的生活很远。

我们的情感世界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我们的情感世界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02 情感的作用
PLEASE ENTER CHAPTER TITLE HERE
课堂小结
丰富的

情感




世 界
情感的 作用
情感与情绪的关系
联系 区别
情感的分类
①基础性情感:安全感 高级情感:道德感
②正面的体验:爱的情感 负面的体验:恐惧感
③两方面混杂的体验:敬畏感
①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 ②情感影响判断和选择,驱使行动 ③情感有助于我们观察事物,探索未知 ④情感发展过程是生命成长过程
父爱,是一杯55度的温开水
一个不到2岁的小女孩想要喝水,不料开水杯不小心被打 翻,滚烫的热水洒在小女孩的脖子和胸膛上,顿时女儿痛 苦的哭喊。这位父亲想起女儿那撕心裂肺的哭喊时,就在 想他需要设计出一个杯子,防止他的宝贝女儿再次出现这 种意外。带着对女儿深深的爱与愧疚,这位爸爸号召了百 位设计师和工程师共同打造出了55度降温杯。2014年全 球首款一 上市就迅速走红,不仅女儿喜欢,男人、女人、 老人都喜欢,成为当时卖得最火的杯子。
小临感到特别委屈、难过,但课 情绪
后想了想,自己确实做错了,产 生了一种羞愧之情。
情绪
课堂笔记
丰富的情感 经典国学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我长叹一声禁不住流下眼泪,哀怜人民的生活 这样多灾多难。
体现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悲悯情怀。
屈原
丰富的情感 经典国学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 人安居乐业之后自己才会觉得快乐。 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先苍 生而后己的博大情怀。
②我们通过情感来体验生命、体验生活。
一、丰富的情感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上的情感体验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上的情感体验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上的情感体验作者:张燕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34期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

本文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着手,首先,分析情感教育的现状;然后,通过现状来探究情感教育的必要性;最后,根据以上分析来对情感教育的实施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情感教育;实施措施初中是一个人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尚未健全的阶段。

这个时期的学生对于周围的一切事物都迷茫而好奇,他们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而道德与法治课的开设就是为了提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因此,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接下来,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情感教育问题。

一、情感教育现状解析道德与法治课虽然颇具争议,但是这门课程在初中阶段对培养学生建立完整的人格上起著尤为重要的作用。

在当下的教学中,以下两点状况显得十分突出。

首先,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教学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追求尽快完成教学任务上,主要表现在对学生书面分数的重视,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以及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强化。

基于此种现象,导致了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并不能有效的进行交流,情感教育无法真正的进行展开。

其次,道德与法治课主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探索精神、综合素质进行培养。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采用“填鸭式”教学,通过教师单方面讲述来让学生学习,大部分课上所讲授的知识都是照本宣科,课堂缺乏引导性,缺少情感教育,导致学生学得无趣,教师讲的枯燥,并且学生也未真正接触到道德与法治课所开设课程的真正意图。

二、情感教育必要性分析(一)情感教育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必要组成道德與法治课设立在初中这个阶段正是因为经历过小学这段时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并有一定意识的去形成自己的是非观。

教师通过在课程中,加强情感教育,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正确对待所面临的是是非非,逐渐形成完善的人格。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摘要:情感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情感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初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重视情感教育的实施,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情感教育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基于此,本文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开展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感教育;实施对策在教育事业大力发展的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工作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果教师继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厌学心理。

相比之下,情感教育的引入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因此,探讨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施具有积极意义。

一、情感教育概述情感教育是指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实现情感、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共同发展[1]。

这表明情感教育符合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注重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

情感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情境性。

在渗透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通常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情感情境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感氛围。

(2)感染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往往会相互感染,形成共鸣。

教师在课堂上表露情感会对学生产生刺激,导致学生形成类似的情感。

(3)人文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个性发展是情感教育人文性的重要体现,能够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实现思维、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发展,从而形成正确的三观。

(4)创造性。

情感教育的实施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和标准,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手段、内容,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这也体现了教学的创造性。

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对策(一)巧妙设计情感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导入环节的设计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直接决定着整个课程的节奏和教学效果。

体验情感教案初中政治

体验情感教案初中政治

体验情感教案初中政治学科:初中政治年级:八年级教材:《道德与法治》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感的类型与作用,学会正确对待和调控自己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品质,增强人际交往中的情感沟通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应对情感挑战。

教学重点:1. 情感的类型与作用。

2. 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原则。

教学难点:1. 情感调控的方法。

2. 情感沟通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情感有哪些类型?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回顾情感的类型与作用。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情感的类型与作用。

2. 教师提问:“请举例说明情感在不同情境下的作用。

”3.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调控自己的情绪?”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3. 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和指导。

四、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情感状态及其影响。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提升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情感的类型与作用、情感调控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情感的类型与作用,以及调控情感的方法,你们能举个例子来说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吗?”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在与他人交往中尊重和关爱他人?”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3. 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和指导。

三、情感沟通演练1. 教师设计情景剧,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情感沟通演练。

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下册《在品味情感中成长》说课稿 附反思 共二篇

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下册《在品味情感中成长》说课稿 附反思 共二篇

道德与法治七年下册《在品味情感中成长》说课稿附教学反思(一)部编版一、说教材《在品味情感中成长》是初中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的内容。

分别为“体味美好情感”和“传递情感正能量”。

第一目以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列举美好情感开始,提出问题“美好情感如何获得”。

之后通过活动设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负面的情感体验对我们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回答“学会承受,善于将负面情感转变为成长的助力也是获得美好情感的一个重要途径”。

第二目为本节课重点内容,主要引导学生探讨“传递美好的情感,传递生命的正能量”。

为突出这一重点,课文在正文阐述,进行价值观的正面引导之余,还设置了两个“探究与分享”栏目,力图引发学生间不同经验的交流与碰撞,引起学生对此问题的深度思考。

这节课是关于每个人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的讨论,创设学生积极美好情感以及养成传递情感正能量的认同和能力,在第一框帮助学生明确学生明确情感与情绪的关系、情感是复杂多样的、以及情感的作用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延伸。

本节课内容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情绪管理的基础上,在与同学讨论交流情感与情绪的区别联系的前提下,关注学生自身的情感发展,探讨自身美好的情感体验如何在与他人的情感交流中传递开来,形成社会正能量。

二、说学情首先,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来看,七年级下册的整本教材内容都是围绕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与矛盾而展开的。

通过前四课的学习,引领学生步入青春时光,体会成长的喜悦,积极面对成长中的烦恼,学会情绪管理,并帮助他人改善情绪。

特别是第五课第一框“我们的情感世界”这一关于情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都给学生学习本课打下了较为坚实稳固的知识基础。

其次,从学生的接受能力上来看,本节课内容虽然从表述和理解上都较为抽象,需要对学生直观的生活经历进行概括、分析和总结,单从这点来看较有难度。

但是一来学生的知识基础通过前面的学习已有保障,且本节课内容本身就是前一框题的深化和延伸,所以虽有难度,但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的接受能力不成问题。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生活情境的运用的实践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生活情境的运用的实践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生活情境的运用的实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生活情境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道德和法治的内涵,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法治意识。

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案例,介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生活情境的运用实践。

一、生活情境的选择生活情境是指把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景引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观察和体验,具体感受到道德和法治的意义和价值。

在选择生活情境时,需要注意情境的真实性、生活性和时代性,让学生在情境中能够感同身受,增强情感投入,更好地理解道德和法治的内涵。

在教学中可以选择学生身边常见的情境,比如校园欺凌、偷窃行为、网络暴力等,通过这些生活情境的选取,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的思考和探索。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向理性认识转化。

创设生活情境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内容,使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启发性。

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道德和法治的冲突与协调,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正确应对。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引导性问题,让学生在情境创设中进行讨论和思考,从而深化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

在生活情境的运用中,教师需要及时进行情境引导,引导学生通过情境的体验和思考,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内涵,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在道德与法治课中,通过生活情境的运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案例分析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分析一些具体情境,找出其中的道德问题和法律问题,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法,并进行理性思考和讨论。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内涵,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谨慎判断和决策。

初中政治体验情感教案

初中政治体验情感教案

初中政治体验情感教案课程类型:新授课学科:初中政治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感的类型和作用,认识情感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体验情感、表达情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调节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教学内容:1. 情感的类型:喜、怒、哀、惧2. 情感的作用:影响思维、行为、健康等3. 情感表达:恰当表达情感,关心他人情感4. 情绪调节:学会调节情绪,做情绪的主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通过出示图片或情境,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经历过的情感体验,教师总结情感的类型。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情感的作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情感的作用。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恰当表达情感。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3. 教师总结,强调关心他人情感的重要性。

四、情感实践(10分钟)1. 教师出示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师点评并指导。

五、情绪调节(10分钟)1. 教师讲解情绪调节的方法,如注意力转移、理智调控、合理宣泄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情绪调节方法,教师点评并指导。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情感类型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情感作用的认知水平。

3. 学生情感表达和情绪调节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体验情感,让学生认识到情感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提高了情感素养。

在情感实践环节,学生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学会调节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情绪调节部分的讲解上,可以进一步拓展相关的方法和技巧,以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我们的情感世界》说课稿 附反思 共二篇

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我们的情感世界》说课稿 附反思 共二篇

道德与法治七年下册《我们的情感世界》说课稿含反思(一)部编版一、说教材《我们的情感世界》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题。

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已经学习了青春期中学生的情绪特点,掌握了一些调控情绪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现在紧接着让学生了解到情绪的长期积累和发展就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情感倾向,也就是让学生明白情感与情绪的关系、情感的作用,以便为下一课《在品味情感中成长》指导学生如何培养美好的情感和树立高尚的情操做铺垫,因此本课在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中的情感问题,保持健康、积极、愉快、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2)能力目标是:学会分辨情感和情绪的联系和区别,并能用本节知识点判别生活中的正面和负面情感对我们的影响。

(3)知识目标是:引导学生理解情绪和情感的关系,重点掌握情感对我们产生的作用。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如何理解情感的作用教学难点:情感和情绪的关系四、说学情情感生活是初中学生青春成长的重要领域,与他们的道德修养、法治学习密切关联。

而我教的班里学生大部分分为两类:留守儿童和被溺爱过度的学生,这些学生因亲情缺失或者过分溺爱导致的性格上的冷漠和自私,需要学校教育予以关注和矫正。

通过学习本课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情感世界,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以便及时对不良的情感体验做出调整。

五、说教法学法为引导启发学生在生活中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美好的情感,树立高尚的情操,能让学生清楚的掌握情感的作用尤其重要。

因此确立了以上教学重点;从学生的学来看,“情感”一词对于阅历浅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从教师的教看,学生现有的情感体验有限,要把一个深奥的话题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明白,有一定难度。

因此情感和情绪的关系也就成为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1、根据本课的特点,本节课我将采用启、思、导、学法,情境教学法有机结合,以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2、学法指导:现代教学思想尤其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学的方法,我也有意识的采用以下四大学法开展学习,旨在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探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探究

新课程教学2019年第11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探究山东省淄博桓台县城南学校 陈姗姗山东淄博桓台一中附属学校 马 慧【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在人生关键时期的引导起着重要的作用。

道德品质的培养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情感教育 教学措施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以及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实际教学中融入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法治精神,加强情感教育。

一、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实施情感教育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我认识的意识,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学会与自己和谐相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更好地贯彻道德与法治教育。

例如,在讲《新自我新期待》中的“描绘清晰完整的我”这一节内容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言,在大家面前展示自我,描述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在了解别人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清自己,在此过程中加深对自己的认知和了解。

除此之外,学生还能通过这种方式锻炼自己的交流水平,提升胆量,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展示自我的方法,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是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对自己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有助于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二、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挫折、困难与打击,情感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地面对和处理挫折,不被困难击倒,并从失败中有所收获。

例如,在讲“风雨中我在成长”这一内容时,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分享,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过哪些挫折与困难,当时的心路历程是怎样的,最后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渡过难关的。

问题提出后,学生立即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互相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在讲述自己的经历的同时,也耐心倾听别人的成长故事。

学生分享自己是如何走出困境的,与大家一起交流经验,同时也给大家以启发和鼓励,今后在遇到挫折时该怎样正确面对,积极寻求正确的解决方式,而不是一蹶不振。

初中政治书爱情定义

初中政治书爱情定义

初中政治书爱情定义爱情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也是一种社会关系。

在初中政治书中,爱情常常被用作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爱情,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爱情是一种纯洁的情感,它渗透着人们对他人的深情厚意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初中政治书中强调,爱情不仅仅是对异性的喜爱、亲近和互动,更关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和理解。

它是一种让人产生共鸣、感受温暖、增进友谊的力量。

初中政治书将爱情定义为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师生情等,在这些情感中都可以感受到爱的力量的体验。

家庭是最早体验爱情的地方,父母对子女的呵护爱护、兄弟姐妹间的互助关爱,都是爱情的表达。

友情则是人们在生活中结识并建立深厚关系的情感纽带,帮助我们共同成长和面对困难等。

在学校中,师生情也是一种特殊的爱情,老师对学生的关心、教育和引导,让学生感受到了来自于师长的爱。

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有着互相帮助、理解和关爱的友谊,这些都是初中政治书所强调的爱的表达方式。

初中政治书中,还特别强调了对自己的爱,认为个人的自爱是爱情的基础。

人们如果无法正确对待自己,就无法真正理解和体验爱情。

了解自己的价值和尊重自己的人生选择,是真正理解爱情的前提。

因此,初中政治书通过爱情这一主题的讲解,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念。

学生应该明确,爱情不仅仅是对异性的追求和亲密关系,更重要的是在平等、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去体验、传递和分享爱的力量。

初中政治书鼓励学生要学会关心他人、关爱他人,实践真正的爱情,并将其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总之,初中政治书中对爱情的定义是一个全面的、包容的概念。

它不仅强调了亲情、友情、师生情等个人情感,也提醒学生要珍惜自己、尊重他人。

通过对爱情的讲解,初中政治书希望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提升他们的情感素养,以更加健康、积极的方式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个人心得体会范文5篇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个人心得体会范文5篇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个人心得体会范文5篇更多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心得体会内容请点击下方↓↓↓◇_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心得体会范文◇◇学习道德与法治听课心得体会◇◇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心得体会◇◇道德与法治学习心得体会◇_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心得体会1_我担任七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任务.一学期来,我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是本人的教学经验及教训.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⑴课前准备:备好课.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为教好每一节课,我在课堂教学方法的使用上下大功夫和力度,尽量让每一节课都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不千篇一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导入时我采用了多种形式:如讲生命宝贵这一课时,引用汪国真的诗,使学生一开始对生命就有一种感性的认识,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讲自我保护这一课时,我采用了图片导入的形式,给学生出示了几幅火灾场景的图片,引发了学生的共鸣,使学生都能深深地认真思考假设自己身处火灾现场时该怎么办这一问题;在讲违法犯罪这一课时,我采用了案例导入的方法,让学生触目惊心,激起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在课堂小结上同样用尽心思,才用多种方法,力求有余音未了的效果.⑵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及时处理好课堂突发事件.我十分清楚七年级学生的特点,他们都是半大小孩,课堂上坐不住,多动这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对于一些违反课堂纪律的同学,我从不在课堂上轻易发脾气当众批评他们,而是及时指正提醒,课后耐心做好思想工作,因此,我深受同学的喜欢.我从不怕突发事故,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我能很好地把课堂突发事故当做一种思想品德教育的素材,变被动为主动,使违反纪律的同学自己感到不好意思,主动承认错误,使其他同学又能得到一次思想教育.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思想品德知识的掌握重在运用,因此,我多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经常布置一些实践作业,让学生多观察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用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为使自己的教学义务水平不断的提高,教学方法更丰富,我不但经常听同科组老师讲课,和同科组老师交流教学经验,而且还经常听其他科组的老师讲课,了解其他科组老师的教学方法,吸取他们先进的东西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上去.4.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网络书店中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为让自己知识水平不断的提高,我不满足于自己现在的知识水平,利用时间自学,不断地更新和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走进_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_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心得体会2__月9日我参加了呼伦贝尔市《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学培训.自3月份调入本校我就开始从事品德学科的教学,对品德课的教学很茫然,因为它的知识面很广,内容很丰富,因此对这次学习我是加倍珍惜,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然而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补充,更是心灵的震撼与教育观念的转变.这几天来听了几堂讲座.整个讲座结构紧凑,主题鲜明,十分精彩.让我在愉快的心情中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理论知识.感触很多,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以下几位的讲座.首先是呼伦贝尔市教培中心,〝贾恩亮〞的专题讲座《思想品德教学漫谈》,在他的讲座里主要是让教师们要懂得爱.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爱的艺术去理解学生,感染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敬畏.使我深受感动,她的每一句话都值得我们去深思和品味.呼伦贝尔市教培中心,〝梁光荣〞的专题讲座是《课程标准解读》她结合一些典型事例,多方面对新教材进行分析解读,剖析教学案例,并无私地给我们留下很多值得借鉴的材料,提出教学建议及操作策略.对我们今后的教学都是非常有帮助的,使纯理论的课标学习变得富有生活的情趣.让人感觉到课标不是自上而下的纲纲条条,而是自下而上的教学经验的总结提升.莫旗教研培训中心,李艳华的《关注课前准备,实施有效教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能力训练.她就针对怎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高效的?结合我旗团队活动的开展成效进行了精彩的讲演.她动听的声音,精炼的语汇,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学习者及领导,成为了这次学习中的亮点.课下各地区的教研员与教师纷纷向李老师讨教经验,从而也使我们树立了自信心,一定要努力向前上好思品课._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心得体会3_一.把握新教材的特点与脉络暑假期间,笔者通过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新教材培训和个人研读教材的方式,逐步把握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精神特点与脉络,为有效开展教学工作奠定基础.通过培训与研读,笔者认识到,新教材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更好落实了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思想性和人文性,新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教材内容注重学生学习生活中问题的解决,注重传统文化在教材中的渗透,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议题,与学生开展平等对话.每一课以〝运用你的经验〞开始,希望将学生的个体生活经验作为学习的起点;随后的〝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等活动设计,在不同层面促使学生个体生活经验得以表达.分享.交流,进而引导个体对自身经验的反思,通过师生经验.生生经验的冲突.碰撞.共认等促进学生个体经验的调整.扩展;最后均以〝拓展空间〞结束,希望使教学能够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二.认真备课,为有效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备课是教师教学中的基本环节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作为新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备课环节更为重要,备课要做到〝四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课标就是要把握每一课时教学的三维目标.备教材主要吃透教材,掌握教材的重难点,理解教材活动设计意图,理清教材的知识结构,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合理取舍课本中的小栏目,利用有代表性的栏目辅助教学,同时要关注热点问题,将课本与时事热点紧密结合,充分挖掘教育资源,选取一些具有鲜活价值的生活资源为教学服务.备学生就是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基础上,了解学生的知识体系,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选择符合学情的教学内容与教法.备教法既要熟练掌握讲授法.提问法.案例法等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更要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实施自主参与.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活动体验的学习策略,并且在备课中挖掘和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以期优化课堂教学.三.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打造生本课堂(一)采取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中〝运用你的经验〞栏目,要求学生课前做好个人情况的搜集,为新课的学习打好基础.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上,教师和学生角色的互换,即学生在课前通过教师上传的教学视频或布置的思考题,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案解惑.知识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以〝做情绪情感的主人——情绪的管理〞为例,学生通过教师上传的视频了解到本节的基础知识,如积极乐观的情绪会对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有哪些影响,消极悲观的情绪又对我们有哪些不利影响,然后针对我们应该怎样避免不良情绪对我们学习生活的影响,怎样化消极悲观的情绪为积极乐观的情绪等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师生之间的讨论,使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等.(二)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喜欢照本宣科或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来授课,所讲的内容没有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联系在一起,导致整节课下来学生觉得比较枯燥,学习兴趣不高.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好《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关键,新课改下的创设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材内容,灵活创设教学情境,改变教学形式,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如:创设生活情境.故事情境等教学法都是理想的选择.以〝走进法治天地———生活需要法律〞为例,在讲述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日常学生生活中的案例,通过具体生活中的案例告诉学生要懂法.守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等.(三)开展合作探究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标强调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环节,合作探究有助于激荡思想的共鸣,提高学习效率.《探究与分享》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栏目.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学生在讨论探究中展示自己的观点,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有话可说.教师应根据《探究与分享》栏目的主题,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问题或要求,明确探究方向,避免偏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教师亦可在此基础上,细化或延伸问题,让探究话题更深入.更贴近学情.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以〝憧憬美好集体〞为例,学生在探究为班集体建设提合理化建议时,有个班的学生不爱学习,不遵守班级纪律,不服从班干部的管理,甚至还跟班干部对着干,经常给班级带来麻烦.这样笔者就让他来当纪律委员,目的是让他来换位思考,体验一下身为纪律委员管理班级的艰辛,体会纪律委员的职责.当时请班主任老师配合让他来管理班级,一周之后,笔者再来让他说说当纪律委员的体会时,他终于理解了当纪律委员的不容易.经过反省后,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前检讨自己的行为,表态以后愿意服从班干部的监管.这样从教材走向学生真实生活,从完成教学任务走向学生问题解决.(四)开展互动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激情彭拜.满腔热血,而学生则在台下死气沉沉,甚至出现打瞌睡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教师仅仅重视自己讲的内容,而忽略了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专注和接受程度.有效的教学是一个师生.生生良好互动的过程,新课改下的互动教学是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就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沟通,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让教师明白学生哪个知识点已经学会,还有哪些知识没有学会需要加强巩固,从而达到教与学的高度统一.以〝在集体中成长——集体生活成就我〞为例,教师可以针对〝集体生活〞这个话题和学生展开互动,通过互动,发现学生对集体生活的重要性理解得不是很透彻,然后通过〝篮球比赛〞.评选〝学习小组〞以及〝流动红旗〞等活动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集体生活,从而使学生懂得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团结精神等等.当然,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去完善和摸索,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必须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这样才有可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_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心得体会4_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巧妙融入情感教育,对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具有积极作用,是加强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的基本条件,也是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率的关键点.而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情感教育依然存在些许问题,这便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给予其足够重视,制订相对应的措施将其优化,保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巧妙融入进行分析,具体如下.一.在教学设计环节明确情感教学目标开展道德与法治课能够切实影响学生情感与心理,使学生的价值理念.兴趣爱好以及思想观念发生一定转变,这便是情感教育的主要目标.教师每节课的教学都要有一定的计划与目的,在目标的有效引导下,以教材为中心,辅以高效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基于此,能够看出,在实际教学中确立目标十分重要,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明确情感教学目标要与学生具体状况相结合,可以以下述两点为切入点:其一,情感目标的层次.一般情况下,情感目标分为三层,主要包含反应.接受以及态度.其中接受指的是学生通过沟通与观察,在情感上发生积极变化;反应为应用特定情境,在道德与知识的方面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对学生心理起到正面影响.其二,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目标.其具体包含人生价值感.道德感.美感以及理智感等[1].其中,美感指的是人对事物所产生的实际情感体验,如满足.开心等;道德感指的是个体对周边人群或是社会持有的感情;人生价值感指的是想拥有良好品质与持有积极心态的想法;理智感指的是人在评价过程中创设的情感体验,如成就感.自豪感等.二.在课程导入中巧妙渗透情感教育課堂导入环节为建构高效课堂的核心部分,所以若想实现巧妙地将情感教育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在课堂导入环节中融入情感教育就至关重要.比如,在教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责任与角色同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活动,如你画我猜.成语接龙.两人三足等,让学生充分体会团队意识以及共同努力的重要性,如此不但能够有效活跃道德与法治课堂氛围,还能提高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对该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全面了解,进而加强学生责任意识与团体精神,从而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开设的教学目标.在课程导入中巧妙渗透情感教育,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是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之一.三.在实际教学中展现情感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切实把情感教育全面融入课堂之中,让学生感受到情感教育的效用与价值.比如,在教授人教版《合理利用网络》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与网络案例相结合讲解这节课的知识,教师可以课前上网搜集一些素材,并将其制作成课件,在课上为学生展示,使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有观感受,从而使学生受到深刻影响,为学生合理利用网络提供有利条件.再比如,在教授《诚实守信》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一段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老丁头,他管老王头借了200元钱,借期为一周,当一周过后,老丁头并未将200元钱还给老王头.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老丁头是否守信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当探究结束以后,每组指派一位同学到讲台上综述小组观点,当所有小组阐述结束之后,再由教师统一总结归纳[3].此种教学方式不但能够吸引学生注意,还能加强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另外还能加深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的记忆,为学生成长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做铺垫.四.在课外活动中渗透情感教育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来讲,课外实践活动为核心组成部分,是达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的主要展现流程,在该期间可以全面地把情感教育渗入其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的才艺得到有效展现,使其情感充分地释放出来.比如,在教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人人遵守规则》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中提升自身道德素养,成为一个遵守规则的好公民.综上所述,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来讲,巧妙融入情感教育十分重要,是丰富学生情感意识的基础,也是加强学生道德素养的关键,基于此,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师需对巧妙融入情感教育给予高度重视,促使其存在的效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充分地发挥出来,为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有力依据._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心得体会5_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必须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采取多种形式,分层实施才能提高教育效果,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近段时间,学校开展了学法知法活动.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教师法》等重要理论,通过学习,本人受益非浅,对依法执教.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等概念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诠释.下面,我就谈一谈学习的感想:(一)区分层次,继续上好法制课.在全县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中开设法律常识课,列入课表.要做到有计划.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材,并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使学法.用法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同时,要按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法律常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二)形式多样,提高法制教育效果.一是举办主题班队会.开展社会调查.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是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形式.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形式,通过宣讲法律故事,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育效果.二是开展社区教育活动.要依靠村委会协助学校和家长做好所在区域学生假期的学习生活及教育活动,共同做好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特别是做好对〝行为偏常〞学生的帮教工作,努力切断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源头,确保学生不出问题.(三)突出重点,提高法制教育针对性.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除进行必要的法律知识教育,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外,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少数有不良行为以及有不良行为倾向的〝问题学生〞实施重点帮扶,预防和减少犯罪.一是要求各中学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发动教师对全体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对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的学生的校内外表现重点掌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互通信息,同时,学校领导.老师结对帮扶,防患于未然.二是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一环.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融入情感,体验指导案例教学方法

《道德与法治》融入情感,体验指导案例教学方法

《道德与法治》融入情感,体验指导案例教学方法一、引言《道德与法治》是中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法治意识和实践能力。

然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需要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种融入情感、体验指导案例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情感融入1. 情感导入: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情感故事或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在讲解“尊重他人”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关于尊重他人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情感体验: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道德情感的力量。

例如,在讲解“诚实守信”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诚信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三、体验指导1. 案例分析: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例如,在讲解“保护环境”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环境破坏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角色扮演: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到道德行为的力量。

例如,在讲解“尊重他人”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四、案例教学方法1. 案例选择:教师需要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案例,确保案例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案例。

2. 案例分析: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案例中的道德问题和解决方法。

同时,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3. 案例讨论: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同时,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4. 案例总结:在案例总结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案例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了解案例中的道德问题和解决方法。

在情境中体验,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更精彩

在情境中体验,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更精彩

在情境中体验,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更精彩一、引言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阶段的重要教育内容,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缺乏足够的情境体验,导致学生难以深刻理解和内化所学内容。

如何在情境中体验,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更精彩成为了当前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情境体验:让课堂生动起来1. 什么是情境体验情境体验是指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和感受,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方式。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情境体验可以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道德和法律问题中,通过亲身体验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2. 情境体验的重要性情境体验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通过情境体验,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增强他们的情感投入和认知参与,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法治意识。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针对性的情境体验计划。

在讲解关于犯罪与刑法的内容时,可以设计一次模拟法庭审理的情境体验,让学生扮演检察官、律师、被告等不同的角色,通过实际操作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刑法的要点和执行流程。

情境体验不仅仅局限于模拟法庭审理,还可以涉及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境,例如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网络欺凌等。

通过模拟这些真实场景,让学生分析问题、讨论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和法律意识,使课堂更具生动性和实用性。

四、情境体验的改革意义1. 提升教学效果2.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情境体验,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更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在情境中体验,学生需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合作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了真正的成长和提高。

3. 塑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情境体验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更能够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塑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在实践中体验和解决问题,学生能够逐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增强对法治的信仰和对公正正义的追求,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上的情感体验
作者:谭诗松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8年第05期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初中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学生自身发展息息相关,在实际的教育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还没有摆脱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没有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如何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是相关教育人员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3-0041-01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就是你离开学校忘记所学到的一切后,剩下来的东西。

除了让学生"开眼界",更重要的是,透过一个个行为、事件,教给学生一种思维方式,给予学生一次次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洗礼。

多年之后,他可能忘掉所学知识,但忘不掉那份情感,丢不掉已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情感体验,更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达成德育教育,影响学生的完善人格。

情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联系的纽带,在其中起着桥梁作用。

积极的情感能提高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的能量,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那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呢?
1.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
依据新课程改革理念,要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改变过去灌输式教学模式,全面分析把握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力求使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从根本上激发学习兴趣。

这个过程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情感需要的尊重,正是因为教师迎合了学生的心理诉求,方能促进学生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在教学关于"诚信"的知识时,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说话算话,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然后再让学生反思一下自己做过哪些欺骗他人的事情,最后再讲述古代曾子杀猪、韩信报恩等小故事,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取得道德内化教学效果。

2.营造和谐教学气氛,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要想达到良好的情感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只有教师以谦逊温和的态度去对待学生,才能如春风化雨般的滋润学生心田,使其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在这样的教学气氛下,自然就会自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