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事绝学_《劝忍百箴》——以退为进的艺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忍辱者存,能忍耻者妥,与其说成功者是战而胜,不如说成功者是忍到了最后。

小不忍则乱大谋,不要因一时的成绩而得意,也不要为暂时的遭遇垂头丧气,记住:忍者必胜!
[简介]
《劝忍百箴》是中国最系统的忍学教科书,为元代学者许名奎所著。

作者一生饱经沧桑,总结自己和历史人物的经验教训,得出这部忍学精华。

他将人一生的所为,以一“忍”字概之。

作者所说的“忍”绝不是懦弱、胆怯、“忍气吞声”而是以退为进的哲学,是一个人大智大勇的表现。

该书内涵丰富,涉及忠孝仁义等道德范畴、喜怒好恶等情感领域,涵盖声色酒食、名誉权势、交友治学等多方面内容。

书中既有关于忍的理论、忍的方法、忍的功用、忍的要诀,又有关于忍的实践、忍的故事。

特别是每一条箴言中几乎都包含有一个乃至多个有关忍的历史故事,这就使得这本书更具可读性和趣味性。

从历史典故中获得智慧,从简短的格言中得到启发,读此书能让我们更好地为人处世、得颐天年。

道德情感

[原文]
事君尽忠,人臣大节;苟利社稷,死生不夺。

杲卿之骂禄山,痛不知于断舌;张巡之守睢阳,烹不怜于爱妾。

养子环刃而辱骂,真卿誓死于希烈。

忠肝义胆,千古不灭。

在地则为河岳,在天则为日月。

高爵重禄,世受国恩。

一朝难作,卖国图身。

何面目以对天地,终受罚于鬼神。

昭昭信史,书日叛臣。

噫,可不忍欤!
[译文]
侍奉君主应当尽心尽力,这是做臣子应有的大节。

如果为国家和人民谋利,即使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

颜杲卿曾痛骂安禄山,就算是割掉舌头的痛苦也没有阻止他的行为;张巡守卫睢阳没有食物的时候,把爱妾煮给士兵吃而没有流泪。

面对李希烈养子们的举刀威胁和侮骂,颜真卿面不改色,对李希烈表示了誓死不屈的决心。

他的忠义气节,永远都不会消灭。

苏轼也曾说:“他们的赤胆忠心在天上就像日月一样光芒四射,在地就像山岳一样宏伟壮观。


有人享受高官厚禄,世代受到国家的恩德,可一旦大祸临头,为保全自己而出卖国家。

这种人有什么颜面来面对天地呢?他们最终是会受到鬼神惩罚的。

难怪正史中都清清楚楚地记录着叛臣的名字!所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能动摇自己对君主对国家的赤胆忠心呢!
[点评]
古人把“忠”作为人生第一信条。

我们今天则把“忠”分成忠烈和愚忠。

通常划分的界线是,是否值得去为其尽忠。

于是,我们把岳飞、诸葛亮等人说成是愚忠,因为那个蠢皇帝是不值得为其尽忠的,何不自立门户呢?我们尚且不谈论所谓的历史价值。

其实这个问题关乎一种价值观。

在那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年代。

君王就是国家,忠君就是爱国。

赶上好时机摊上个明主是臣子们的福气。

如果生不逢时,派上个很愚蠢的君王,那么做忠臣就需要些勇气了,时时做好要死谏的准备。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于是有了死得值不值得之说,这的确关乎价值观。

我们无法说哪种价值观是正确的,只能说更敬佩哪种价值观。

有些时候,那些比生命、比现实价值更重要的东西。

往往更值得我们敬佩。

的确,人生于世,就应该有点精神,就应该承担时代所赋予的责任。


[原文]
父母之恩与天地等。

人子事亲,存乎孝敬,怡声下气,昏定晨省。

难莫难于舜之为子,焚廪掩井,欲置之死,耕于历山,号泣而已。

冤莫冤于申生伯奇,父信母谗,命不敢违。

祭胡为而地坟,蜂胡为而在衣?
盖事难事之父母,方见人子之纯孝。

爱恶不当疑,曲直何敢较?
为子不孝,厥罪非轻。

国有刀锯,天有雷霆。

噫,可不忍欤!
[译文]
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天地一样广大;为人子女服侍父母时,要怀着孝敬之心。

对父母要轻声细语、悦耳动听,晚上要将父母安置好,早上要向他们请安。

做儿子的再难也难不过舜,他的父母用火烧仓库,用土填井,想把他置于死地,他在历山耕田,也不过只是大声啼哭罢了。

要说冤,再也没有比申生和伯奇更冤的了,父亲相信后母的坏话,他们又不敢违抗父命:晋献公祭地,地为什么会凹起来?毒蜂为什么会系在伯奇后母的衣服上?
只有侍奉最难侍候的父母,才能看得出做儿子的纯洁之心。

父母的爱恶不太妥当,就算是心中有疑问也不能计较!
做儿子的不孝敬父母,这种罪可不轻啊。

国家有刀锯之刑,上天有雷霆之威。

唉!父母的恩情深如大海,做孝子的怎么能够不忍受父母对自己的责难呢?
[点评]
父母之恩,等同于天;为人子女应尽孝道。

这个道理几乎每个人都懂,但往往做起来很难。

现代生活中,我们往往由于忙于自己的事情而很少有时间回家;由于两代人观念的悬殊,我们往往和父母发生争吵。

其实,是否真正孝敬父母,常常体现在这些琐事当中:不能回家的时候,隔几天给父母打个电话;有空的时候,少出去游玩一次,回家看看;回家的时候,帮爸爸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和父母聊聊天,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情况;和父母意见不一致时,坐下来慢慢沟通,平心静气地告诉他们你的想法。

尽孝道,其实做起来就那么容易。


[原文]
仁者如射,不怨胜己;横逆待我,自反而已。

夫子不切齿于桓魁之害,孟子不芥蒂于臧仓之毁。

人欲万端,难灭天理。

彼以其暴,我以吾仁;齿刚易毁,舌柔独存。

强怒而行,求仁莫近;克己为仁,请服斯训。

噫,可不忍欤!
[译文]
有仁德的人就像射箭那样,不应怪罪胜过自己的人;别人骄横地待我,自我反思就行了。

孔子不记恨桓魁对他的中伤,孟子对臧仓的诋毁没有丝毫怨恨,他们认为在己者有义,在天者有命,一己私欲又怎么能战胜天理呢?他靠他的财富,我靠我的仁德。

牙齿再坚硬也可能毁坏,舌头再柔软也能得以保存。

尽力去宽恕别人,这样就离仁德很近了。

[点评]
《说苑》中载有常枞和老子关于齿毁舌存的对话,说明性如刚硬的暴横容易毁坏,而性如柔软的仁义却能长久保存,这是以柔克刚的道理。

关于以仁止暴、以柔克刚的效果,有这样一个故事可以说明:晋武帝时,名将石苞镇守淮南,他治军有方,管辖地兵强马壮,颇有名望。

这引起了当时在淮南担任监军的王深的忌妒。

他向武帝进谗言说石苞与敌国吴国暗中勾结,恰缝此前风水先生也对武帝说东南方将有大乱。

于是,武帝便真的派兵去讨伐。

石苞知道皇帝的此举,其中必有误会,于是,放下武器步行出城,等候处理。

武帝得知石苞的做法后,顿时恍然大悟:如果石苞真有反心怎么会亲自出城接受惩罚呢?如果真勾结敌兵,怎么没有敌人来救援呢?经过这件事后,武帝对石苞的怀疑打消了,并愈加重用他。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被别人无礼对待,这则“仁”的箴言是否让我们明白该怎么做了呢?

[原文]
义者,宜也。

以之制事,义所当为,虽死不避;义所当诛,虽亲不庇;义所当举,虽仇不弃。

李笃忘家以救张俭,祁奚忘怨而进解狐。

吕蒙不以乡人干令而不戮,孔明不以爱客败绩而不诛。

叔向数叔鱼之恶,实遗直也;石蜡行石厚之戮,其灭亲乎?
当断不断,是为儒夫。

勿行不义,勿杀不辜。

噫,可不忍欤!
[译文]
义,也就是处理事情恰当准确。

以它为准绳行事立身,是没有错的,就算是要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

该处罚的,就算是亲朋好友也不能包庇;该推荐提拔的,就算是仇家也不能故意发难。

李笃冒着家破人亡的危险救张俭,祁奚不计前嫌推荐解狐。

吕蒙不因触犯法令的人是同乡而枉法,孔明不因败绩之人是自己的爱将而不杀。

叔向多次责备叔鱼的邪恶,实在是想留下正直人的名声,石碚杀掉了儿子石厚,这样的行为应该说是大义灭亲吧。

该做决定的时候,犹豫不决,那是一种懦弱的行为。

不要做不道义的事情,不要杀无辜之人。

舍身取义,大义灭亲,是大家所推荐的,为了义,又怎么能够不忍住自己的私情呢?
[点评]
其实道义就是维护正道的精神,中国古代社会之所以有那么长时间的繁荣,可以说正是道义的力量使然。

东汉灵帝时,正直而遭诬陷的张俭到孔家避难,孔融替哥哥孔褒做主,收留了他。

事发后孔融说他该负责,孔褒说“彼来求我,非弟之过”。

他们的母亲说她是家长,她该负责。

“一门争死”,侠义感人。

孔融、李笃、祁奚、吕蒙、孔明、叔向、石等这些人让人钦佩的正是他们自觉维护道义的精神。

其实,无论在什么时代,遵守道义都应该是个人修身处世的行为准则。

一个人如果心中没有了道义,那他必然没有归属感;一个社会不重道义,人们必将互相欺诈,社会终会走向没落。

一个人、一个社会都应具备一点精神。

当我们面对“义”时,自己的私情又算得了什么呢?

[原文]
天理之节文,人心之检制。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当以敬为主,非一朝之可废。

钼麂屈于宣子之恭敬,汉兵弭于鲁城之守礼。

郭泰识茅容于避雨之时,晋臣知冀缺于耕之际。

季路结缨于垂死,曾子易箦于将毙。

噫,可不忍欤!
[译文]
礼是根据上天的意志拟制的一些行为规范,也是对人们行为一种制约束缚。

出门时就要像迎接地位高的长者,用民时就要像亲临重要的祭祀。

一定要以恭敬作为基本准则,这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废除的。

钮麂因宣子的恭敬而叹服他;汉军因鲁城守礼而停止攻打。

郭泰在躲雨的时候结识了有德的茅容,臼季途经冀地在田间发现了冀缺的道德。

子路在临死的时候都不忘系好帽带,曾子将身下的席子抽掉才安心地辞世。

他们都是没有忘记礼教啊!他们对礼的恪守足以垂教后世!
[点评]
在封建社会,礼义廉耻是人们要遵守的道德标准,而其中对于一个人“礼”的要求又居于首位。

“礼”,说白了就是一种规规矩矩的态度。

现代社会中,我们也依然将“文明礼貌、讲究礼仪”作为对公民的基本要求。

“礼”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可以使得社会变得有序而和谐;对于一个人来说,“礼”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使我们把事情办得更顺利。

对他人能做到彬彬有礼,到什么场合说什么话,这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和道德水平。

试想,如果在老板、客户面前,你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甚至态度粗鲁,有谁愿意重用你,愿意和你打交道呢?

[原文]
樗里、晁错俱称智囊,一以滑稽而全,一以直义而亡。

盖人之不可智用之,过则怨集而祸至。

故宁武之智,仲尼称美;智不如葵,鲍庄断趾。

士会以三掩人于朝,而杖其子;闻一知十之颜回,隐于如愚而不试。

噫,可不忍欤!
[译文]
樗里、晁错都被人称誉为“智囊”,前者因善于掩饰自己的聪明才智,而得以保全性命并得到善终;后者因性情耿直、仗义直言而被腰斩于市。

人不能没有智谋,但凡事都施用智谋,则会引起很多人的抱怨,而招致灾祸。

所以孔子称赞宁俞善用智谋,而认为被砍断了脚的鲍庄智慧还不如秋葵。

士会用杖打儿子,是因为他才疏学浅却炫耀于朝廷;颜回能闻一知十、举一反三,可是表面
上看起来却很拙笨。

有智慧的人还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做到大智若愚,才能不断地增长智慧。

[点评]
生活复杂多变,我们要学会一套生存的本领。

任何人都希望保持自己的个性、任性而为,但很多情况下,这样做的结果是让事情越来越糟,反而离自己的意愿更远。

《红楼梦》中,林妹妹性情耿直、眼里不揉沙子,最终只落得个抑郁而死,没能和宝玉有情人成眷属。

假如她能学宝钗一分的“愚”,贾母也会将心偏向自己的外孙女吧。

由此看来,做人要有原则,但做事不可不讲究方法。

有一句名言说:取相于钱,外圆内方。

古钱币的圆形方孔,大家都是知道的。

为人处事,就要像钱币一样,“边缘”要圆活,要能随机而变,但“内心”要守得住,有自己的原则。

处世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这样既可以保全气节,也可以保护自己。


[原文]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而不立。

尾生以死信而得名,解杨以承信而释劫。

范张不爽约于鸡黍,魏侯不失信于田猎。

世有薄俗,口是心非。

颊舌自动,肝膈不知。

取怨之道,种祸之基。

诳楚六里,勿效张仪;朝济夕版,曲在晋师。

噫,可不忍欤!
[译文]
自古以来,人都会死,这是一个自然规律,如果失信于民,就不能保全统治。

尾生因守信的行为而使他扬名后世,解杨也因为履行承诺而获得释放。

范式、张邵没有违背告别时的欢饮之约,魏文侯不因为行酒和下雨的缘故而失信于虞人的狩猎之约。

世间有轻薄的风俗,也有一些口是心非、说话不算数的人;言不由衷,不守信用,往往是招致怨恨的原因,因此这些人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厌恶甚至招致祸害。

不要学张仪,诳骗楚国,把割地六百里的诺言改口为六里。

晋国早上还受到秦国的惠顾,晚上即遭其攻击,是咎由自取。

唉!有信方能立身,有信才能立国,怎能不克制对“信”的动摇之心呢?
[点评]
是否讲诚信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

昔日,商鞅在变法条令公布前夕,怕老百姓不相信朝廷变法的决心,就在国都南门立一根木柱,张贴告示说:“谁能把木桩从南门搬到北门,就给十两黄金。

”可是没有人相信。

商鞅于是又贴一张告示:谁能搬动这根木柱,而且从南门搬到北门,可得五十两黄金。

有一个人,抱着试试的心理,把这根木柱从南门搬到北门,
商鞅立即给他五十两黄金。

商鞅这种信守诺言的做法,使老百姓相信了他变法的决心,为变法成功争取了群众基础。

的确,对于个人来说要以信立身,对于国家来说要以信立国。

诚信乃世间之珍宝,人无信不立!只有信才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心灵的桥梁,进行沟通。

疾[原文]
六气之淫,是生六疾。

慎于未萌,乃真药石。

曾调摄之不谨,致寒暑之为衅。

药治之而反疑,巫眩之而深信。

卒陷枉死之愚,自背圣贤之训。

故有病则学乖崖移心之法,未病则守嵇康养生之论。

勿待二竖之膏肓,当思爱我之疾疚。

噫,可不忍欤!
[译文]
阴、阳、风、雨、晦、照六气过分了就会产生疾病。

在没生病时就谨慎预防,这是治病的最好良药。

如果衣食调理不当,就会遭遇风寒暑热的侵入而产生疾病。

有病就应该及时治疗,可是愚昧的人不相信医药却迷信巫术,结果耽误治病,枉送性命,实在是背离了圣贤的教诲。

所以,有病的时候要采用在病中转移心思,静下心来,那么病就会好起来。

没病的时候信守嵇康的修心养生之道。

切勿等到病入膏肓再求医,应当重视治病的苦口良药。

疾病尚有药石可治,心疾就只有依靠自己了。

[点评]
人生存在世间,健康是第一位的。

保住身体的健康,你才有资格谈将来。

健康的身体往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肌体健壮,这就需要平时多注意锻炼,在没有生病之前注意加以预防;二是心理健康,紧张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常常让我们倍感疲惫。

学会自我调节,以平和乐观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一切,这是我们都应学会的养生之道。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身体和生命赌明天的人越来越多。

殊不知,疾病来时,总是悄无声息。

做工作我们要懂得细水长流的原则,如果总是疲于奔命、过于劳累,就等于竭泽而渔,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明白这个道理。


[原文]
志不慑者,得于预备;胆易夺者,惊于猝至。

勇者能搏猛兽,遇蜂虿而却走;怒者能破和璧,闻釜破而失色。

桓温一来,垣之手板颠倒;爰有谢安,从容与之谈笑。

郭唏一动,孝德彷徨无措;亦有秀实,单骑人其部伍。

中书失印,裴度端坐;三军山呼,张泳下马。

噫,可不忍欤!
[译文]
干什么事情都不会被突发的事故所吓倒,得益于事先有充分的准备:意志不坚定,胆量不够且毫无准备的人,在突然发生的变故前只会手足无措。

勇者因为有思想准备,所以与猛兽搏斗时毫无惧色,但是与突然而至的蜂蝎相遇时只能仓皇逃跑;愤怒时与和氏璧共存亡的人,却也吃惊于铁锅被打破。

桓温带兵“朝见”皇帝,王坦之吓得连手板都拿颠倒了,而谢安却泰然处之.与其开怀畅谈。

郭晞仗势欺人,白孝德敢怒不敢言,而段秀实却无所畏惧,独自一人去见郭晞,劝其弃恶从善。

中书省丢失官印,裴度镇静自若;三军高呼起哄,张泳面无惧色。

面对变故,需要有足够的勇气,聪明的智慧,沉着的心态去应对,否则就会手忙脚乱。

唉!当意外变故来临时,怎能不抑制住心中的胆怯和惊慌呢?
[点评]
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你不可能对每一件事情都有所防备,很多情况下。

我们都无法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因此,防备也无从谈起。

那么。

面对突发的变故,学会变通,沉着应对,便是最为重要的了。

关于遇事沉着、机智应变,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中国驻美纽约总领事要离职回国,纽约市商会为其饯行。

美国汉学家夏德被请来做总领事临别致辞的翻译。

然而这位中国领事讲的却是一口福建话,夏德一句也听不懂。

在领事开始致辞后的一分钟,夏德有些手足无措,他当然不能提出自己听不懂。

面对尴尬处境,夏德很快镇静下来,还表现出洗耳恭听的样子。

领事演说完毕后,夏德从容站起,用英语声情并茂重新演说一番。

他的演说热情洋溢,赢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夏德是怎样听懂的呢?其实,他只是将错就错,自己进行了一番发挥而已。

然而,他的沉着机智却使得事情顺利进行了下去。

由此看来,沉着镇定地寻找方法,是遇变的良策。


[原文]
富侮贫,贵侮贱,强侮弱,恶侮善,壮侮老,勇侮懦,邪悔正,众侮寡,世之常情,人之通患。

识盛衰之有时,则不敢行侮以贾怨;知彼我之不敌,则不敢抗侮而构难。

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是谓忍侮于小。

太王事匈奴,勾践事吴,是谓忍侮于大。

忍侮于大者无忧,忍侮于小者不败。

当屏气于侵杀,无动色于睚眦。

噫,可不忍欤!
[译文]
富有者欺压贫穷者,有官得势者欺侮无官失势者,有力气的人欺侮没力气的人,凶狠之徒欺侮弱小之辈,年轻人欺侮老年人,有勇气的人欺侮懦弱之人,狡猾之人欺侮正义之人,多数欺侮少数,这是人世间的常情,人的通病。

然而,如果认识到事物均有盛衰交替,那么就不会轻易欺侮别人,而招来怨恨和祸害;当身处弱势时,不去对抗无知狂妄之徒的欺侮,就能避免反抗所带来的灾祸。

商汤感化好事的葛国、周文王诚服作乱的昆夷,这些都是忍侮于比自己小对手。

周武王以自己的德行感化匈奴,勾践臣服于吴国,这些都是忍侮于比自己强大的对手,不会招来灾害;忍侮于比自己弱小的对手不会失败。

面对侵夺应不急躁,面对冷眼应不动声色。

以德报德,是一个君子应该做的;以怨报德,是小人的行为;以怨报怨是愚者的做法;以德报怨,才是仁者的所为。

面对各种欺侮,我们必须明白一条:审时度势,保存实力,以图将来。

唉!由此看来,遇到侮辱怎么能不忍一忍呢?
[点评]
人与人之间总有强势和弱势之分。

因此,社会中总也不能避免以强凌弱现象的存在。

当你处于弱势之时,要明白韬光养晦的道理,要能够忍得一时之侮。

勾践卧薪尝胆臣服夫差,能忍得十年之侮,最终实现了复国振兴的宏愿。

“忍侮”的过程让他积聚了强大的力量,具备了灭吴的能力。

当你处于强势之时,也要做到不以强凌弱,因为任何人都不能保证自己永远强大,另外,善待处于弱势之人,也可以赢得人心。

三国时,诸葛亮七擒少数民族首领孟获又七次放还,换来的是孟获的誓死相随。

由此看来,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要明白自己的处境和将来的目的。

对于受侮辱和辱没他人都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原文]
谤生于雠,亦生于忌。

求孔子于武叔之咳唾,则孔子非圣人;问孟轲于臧仓之齿颊,则孟子非仁义。

黄金,王吉之衣囊;明珠,马援之薏苡。

以盗嫂污无兄之人,以挞舅诬娶孤女之士。

彼何人斯,面人心狗。

荆棘满怀,毒蛇出口。

投畀豹虎,豹虎不受。

人祸天刑,彼将自取。

我无愧怍,何慊之有。

噫,可不忍欤!
[译文]
诽谤生于仇恨,也产生于忌妒。

如果去问武叔有关孔子的为人,则孔子不是圣人;假如问藏仓有关孟轲的言行,则孟子不行仁义。

(流言)把王吉的衣服说成是黄金,将马援的薏苡的果实说成是明珠。

污蔑连兄长都没有的人与嫂子通奸,诬陷娶孤女的士人殴打岳父,这是什么样的人啊!
人面兽心,满腹诡计,口出恶言。

这样的人就算扔给豹虎,连豹虎都不肯吃。

作恶的人一定会受到老天的惩罚。

只要自己没做亏心事,就无愧于天地。

上不负天,下不负人,那么就会心胸坦荡,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点评]
诽谤他人,往往是出于忌妒和仇恨。

一个人口出恶言,搬弄是非,其人其行,往往让人难以信服;喜欢造谣诽谤他人的人往往也不得善果。

因此面对别人的诽谤,我们只要问心无愧,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因为总有一天真相会大白于天下。

面对诽谤,愤怒或争辩,只能让自己陷于烦恼之中。

然而,有时我们也需反省自己。

无风不起浪,造谣诽谤自己的人固然可恨,但自己的行为是否也有过失和不足呢?从诽谤中吸取教训也是面对诽谤应该做到的!誉
[原文]
好誉人者谀,好人誉者愚。

夸燕石为瑾瑜,诧鱼目为骊珠。

尊桀为尧,誉跖为柳。

爱憎夺其志,是非乱其口。

世有伯乐,能品题于良马;岂伊庸人,能定驽骥之价。

古之君子,闻过则喜。

好面誉人,必好背毁。

噫,可不忍欤!
[译文]
不考虑是否合乎礼仪,一味奉承别人的人是谄媚的人。

不辨是非,喜欢听别人赞扬的人是最愚蠢的人。

说燕石为美玉,将鱼目当骊珠。

将暴君桀尊为仁主尧,把强盗跖称誉为贤者柳下惠。

说话颠倒是非,这难道不是善恶不分吗?
世上有伯乐,能够识别良马;庸人和凡才又怎么能够确定坏马和好马的价格呢?
古代的圣贤,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和错误都非常高兴。

就连和盗跖一样的人,也认为喜欢当面奉承别人的人,也一定是喜欢在背后诋毁别人的人。

所以,要赞美别人,一定要分清是非,别人称誉自己,则一定要格外小心。

[点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