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下册《红蜻蜓》教学设计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红蜻蜓教案

《红蜻蜓》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红蜻蜓》红蜻蜓是日本作曲家,指挥家山田耕作38岁时创作的一首儿童歌曲,在日本是家喻户晓。
它本来是一首描写少年儿童回忆自己幼年情景的儿童歌曲,后来大人们也喜听爱唱,也成了他们回忆童年生活的歌曲。
回忆是十分美好的,这样美好的内容应当用什么样的音调来表现呢?歌曲优美动听,深情自然。
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小节,三段歌词,却将童年情景生动地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歌曲3/4拍,合唱部分为主要以三度和弦为主,歌曲的力度变化很大,但乐句连贯,力度过渡渐强减弱。
二、学生情况分析:五年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具有三度音程构唱的基础;具备了基础的合唱能力,但在两个声部一起唱是学生的音准保持存在问题,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地指导。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体验、模仿、合作体验:贯穿于课的始终。
在聆听、演唱中体验歌曲的情感。
模仿:教师范唱,学生进行模仿。
合作:在学习第二乐段时,采用师生、生生合作完成二声部歌曲的演唱。
教学手段:听唱法、视唱法、演示法。
四、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用优美的声音、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范唱、模仿等形式,在体验、合作中准确表现歌曲。
知识与技能目标:1、准确把握歌曲演唱速度、节奏以及高音的演唱方法,表现歌曲艺术形象。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用优美的声音、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
难点:1、二声部演唱声音的和谐、统一。
2、用优美的声音、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
六、教程过程(一)发声练习1、一个音5 最弱(羽毛)到最强(十斤沙袋)2、从1到10 、1到6 、1到3 渐强记号3、从10到1 、6到1、3到1 减弱记号(二)和声训练1、1=c 1 3 5 3 5 唱lu2、三个声部13535 、13533 、13531(三)学习歌曲《红蜻蜓》《红蜻蜓》红蜻蜓是日本作曲家,指挥家山田耕作38岁时创作的一首儿童歌曲,在日本是家喻户晓。
歌曲《红蜻蜓》教案

歌曲《红蜻蜓》教案教案标题:歌曲《红蜻蜓》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歌曲《红蜻蜓》,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儿歌的表演能力。
3. 通过歌曲学习,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兴趣。
教学内容:1. 歌曲欣赏:学生听一遍《红蜻蜓》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歌曲学唱:逐句教唱歌曲,重点训练歌曲的发音和节奏。
3. 歌曲表演:学生分组,用手势和动作配合歌曲演唱,增强表演能力。
4. 生物知识学习:通过歌曲的歌词,介绍红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教学步骤:1. 引入:教师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红蜻蜓的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歌曲欣赏:播放《红蜻蜓》歌曲,让学生仔细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 歌曲学唱: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学生跟读。
重点训练歌曲的发音和节奏,帮助学生熟悉歌曲的歌词。
4. 歌曲表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编排一段简短的动作和手势,配合歌曲演唱。
学生通过表演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
5. 生物知识学习:通过歌曲的歌词,教师简单介绍红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让学生了解红蜻蜓是一种生活在水边的昆虫,它们有红色的身体和透明的翅膀。
6. 歌曲再唱:学生再次唱一遍歌曲,加强对歌曲的熟悉程度。
7. 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学习的内容,鼓励学生表达对歌曲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资源:1. 《红蜻蜓》歌曲音频或视频资源。
2. 红蜻蜓形象图片或视频资源。
3. PPT或黑板等教学工具。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唱和表演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能否准确地唱出歌曲的歌词和节奏。
3. 学生对红蜻蜓的了解程度,是否能简单描述红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己创作一段关于红蜻蜓的歌词,展示给同学们。
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和记录红蜻蜓的生活情况。
3.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类似的儿歌,进行比较和学唱。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同时增加对自然界生物的兴趣。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8课《红蜻蜓》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8课《红蜻蜓》教案一. 教材分析《红蜻蜓》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8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红蜻蜓的形象,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欢快,富有童趣。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民间音乐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他们喜欢富有童趣的歌曲,并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但在音乐表现力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潜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歌曲《红蜻蜓》的背景,感受歌曲的美感。
2.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并用优美的动作表现红蜻蜓的形象。
3.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创作音乐的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和唱腔。
2.用动作表现红蜻蜓的形象。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动作教学法:通过动作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节奏和红蜻蜓的形象。
3.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红蜻蜓》的乐谱。
2.准备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图片、红蜻蜓动作示范等。
3.准备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红蜻蜓》歌曲,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乐谱,引导学生观察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音准和节奏。
随后,教师示范红蜻蜓的动作,引导学生跟随音乐用动作表现红蜻蜓的形象。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和动作表演,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足之处。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意,为歌曲创作新的动作或编排舞蹈。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共同分享学习乐趣。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红蜻蜓》的美感和表现技巧。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第17课《红蜻蜓》教案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第17课《红蜻蜓》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红蜻蜓》这首歌曲的歌词、旋律和节奏;–学会用纸杯和手拍打节奏;–形成能够合作演唱的小组。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爱国主义情感;–体验合唱的良好感觉,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歌曲《红蜻蜓》的歌词、旋律和节奏;–学生用纸杯和手拍打节奏;–小组合作进行演唱。
2.教学难点:–打击乐器的节奏掌握;–整合小组进行演唱。
三、教学步骤1.唤起情感(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红蜻蜓》歌曲,并询问学生对这首歌的了解及情感反应。
–学生通过听歌、看歌词和绘画活动等,加深对这首歌的认识与感受。
2.歌曲分析(10分钟)–播放《红蜻蜓》音乐,让学生跟随旋律唱歌。
–通过问答和示范,让学生逐渐理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打击乐器节奏(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用纸杯和手拍打击乐器的节奏。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演奏相应的节奏。
–小组合作,用打击乐器演奏歌曲伴奏。
4.合作演唱(15分钟)–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各自的角色和任务。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分工合作完成演唱。
–教师为每个小组表演评价,并逐步提高其表现水平。
5.总结反思(5分钟)–请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评价自己及小组的表现,展现出合作精神和团队荣誉感。
四、教学评估1.学习内容考核:了解《红蜻蜓》这首歌曲的歌词、旋律和节奏;2.学习方法考核:学会用纸杯和手拍打击乐器的节奏;3.学习习惯考核:形成能够合作演唱的小组。
五、教学后记通过此次教学,学生在音乐教育方面的情感和认知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引导和帮助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现能力,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红蜻蜓》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内容1.1 课程名称:红蜻蜓教案1.2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红蜻蜓》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演唱《红蜻蜓》这首歌曲,理解其歌词内涵。
难点: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理解歌词背后的传统文化意义。
1.4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钢琴、教学卡片等。
1.5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红蜻蜓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红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红蜻蜓的兴趣。
步骤二:学习歌词(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注意讲解歌词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如“田间飞舞”、“捉迷藏”等,让学生理解歌词背后的意义。
步骤三:学唱歌曲(10分钟)教师弹奏钢琴,引导学生跟唱歌曲。
注意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帮助学生正确演唱。
步骤四:分组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互相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步骤五:展示与评价(5分钟)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总结并给予鼓励。
二、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红蜻蜓》这首歌曲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正确演唱。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掌握不够熟练,部分学生对歌词背后的传统文化意义理解不深。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音乐基础训练,注重对歌曲文化内涵的讲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评价四、教学拓展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红蜻蜓的生态特点和保护意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可以推荐学生学习其他有关红蜻蜓的歌曲或文学作品,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课后作业1. 回家后复习《红蜻蜓》歌曲,加强演唱练习。
2. 家长协助学生了解红蜻蜓的生态特点和保护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3. 学生自愿选择一首有关红蜻蜓的歌曲或文学作品进行学习,下节课分享学习心得。
六、教学活动设计6.1 歌曲接龙:在课堂的五分钟,可以组织一个歌曲接龙活动。
教师先唱一首有关昆虫的歌曲,由学生接龙,要求每位学生唱一首不同的有关昆虫的歌曲。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红蜻蜓》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红蜻蜓》教案一. 教材分析《红蜻蜓》是一首富有童趣的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材,歌曲以自然界中的红蜻蜓为主题,旋律优美,词曲作者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红蜻蜓飞舞的美好景象。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结构简单,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唱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自然界中的生物,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于旋律、节奏等方面的感知和理解能力逐步提高。
在此基础上,他们需要进一步拓展音乐视野,接触更多富有童趣的歌曲。
此外,学生对于自然界中的生物充满好奇,通过歌曲《红蜻蜓》的学习,可以使他们将音乐与自然景观相结合,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悟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红蜻蜓》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熟练地演唱这首歌曲。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界中的美好景象,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4.通过对歌曲《红蜻蜓》的学习,提高学生对音乐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感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红蜻蜓》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童趣和美好景象。
3.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他们对音乐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感悟能力。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红蜻蜓的自然景象,引导学生身临其境。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高他们对音乐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感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红蜻蜓》的乐谱和歌词。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3.准备红蜻蜓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红蜻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这一美好景象。
同时,播放歌曲《红蜻蜓》的旋律,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呈现(5分钟)教师完整演唱歌曲《红蜻蜓》,让学生初步聆听并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红蜻蜓教学设计(共3篇)

红蜻蜓教学设计(共3篇)第1篇:《红蜻蜓》教学设计《红蜻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聆听感受歌曲,优美深情地演唱歌曲.2.通过歌曲《红蜻蜓》的学习,感受合唱歌曲的艺术美.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情感.3.相互交流,共同回忆童年的时光.触景生情地表演教材分析:《红蜻蜓》是由日本作曲家山田耕作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谱写而成.歌曲3/4拍,宫调式,主旋律起伏较大,曲调优美抒情.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红蜻蜓而勾起对美好童年的回忆.教学重点:深情地演唱歌曲,体会合唱歌曲的美妙.抒发对美好童年的回忆.教学难点:歌曲中力度变化的体现.合唱的合谐与统一.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小提琴、打击乐等。
教学过程:一、教师吉它弹唱《童年》!师生问好!二、学唱《红蜻蜓》1.师导:又是一年春风度,又是一年三月三,带着童心童趣导入《红蜻蜓》2.聆听日本原创歌曲《红蜻蜓》3.教材分析:《红蜻蜓》是一首3/4拍的日本歌曲,是由日本著名作曲家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诗谱写而成。
通过作者看到晚霞中的红蜻蜓而勾起对童年的往事的回忆。
4.聆听范唱《红蜻蜓》轻声用“lu”音啍唱.学生从不同角度谈感受.5.再放歌曲,学生轻声跟唱6.复习力度记号,解决重、难点乐句。
7.带着情感、深情地演唱歌曲。
8.随琴试唱主旋律。
三、创编。
1.教唱二声部旋律、指导学生用“la”音啍唱.学生自主体验二声部合声的美。
2.二声部加打击乐合唱,注意声部间的相互配合与协调.四、拓展。
1.放小虎队演唱的《红蜻蜓》,开拓学生的视野。
2.以《童年》音乐会为主题,回忆童年的往事、歌曲、旋律,相互交流,师生共同表演,抒发对美好童年的回忆。
讲一讲、唱一唱、演一演、奏一奏。
3.教师小提琴演奏《红蜻蜓》,学生优美的声音轻声跟唱。
五、教师小结。
童年的幻想正在实现,我们象小溪流出山涧,流向江河,奔向大海,伴着生活的航帆。
愿晚霞中的红蜻蜓伴我们走过春天,走过四季。
放歌曲《晚霞中的红蜻蜓》走出音乐的教室。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红蜻蜓》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红蜻蜓》瑶族舞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红蜻蜓》是一首瑶族舞曲,选自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
这首歌曲具有浓厚的瑶族民族特色,旋律优美,节奏鲜明,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节奏明快,旋律活泼,表现了红蜻蜓飞舞的场景;第二部分节奏缓慢,旋律抒情,表现了红蜻蜓休息的情景。
整首歌曲充满了对大自然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和歌唱技巧。
他们对于民族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欣赏和演唱一些民族歌曲。
但与此同时,部分学生可能对瑶族舞曲的特点和风格还不够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瑶族音乐文化,感受瑶族舞曲的独特魅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红蜻蜓》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熟练演唱这首歌曲。
2.使学生了解瑶族舞曲的特点和风格,培养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
3.通过学习《红蜻蜓》,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瑶族舞曲的特点和风格,以及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
2.重点:歌词和旋律的掌握,以及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播放瑶族舞曲,让学生感受瑶族音乐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讲解法:教师讲解瑶族舞曲的特点和风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4.练习法:分组练习,互帮互助,提高演唱水平。
5.创作法:鼓励学生创作舞蹈动作,展示对瑶族舞曲的理解和创意。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红蜻蜓》的歌词、旋律、图片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舞蹈道具:如红蜻蜓翅膀等,用于学生表演。
4.教学视频:瑶族舞曲的相关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红蜻蜓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红蜻蜓的认识,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红蜻蜓》。
2.呈现(5分钟)播放《红蜻蜓》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瑶族舞曲的风格。
湘文艺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8课《红蜻蜓》教学设计

湘文艺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8课《红蜻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红蜻蜓》是一首五年级音乐教材中的歌曲,选自湘文艺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八课。
这首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展现了红蜻蜓的形象,寓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结构方整,节奏明快,富有诗意。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同时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课程有较高的兴趣。
他们在之前的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节奏和唱腔,因此在学习《红蜻蜓》这首歌曲时,能够较快地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但部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传达还不够到位,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红蜻蜓》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感受歌曲的美感。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能够自信地演唱歌曲。
4.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寓意,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音乐表现力和情感传达。
3.理解歌曲的寓意。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老师先进行歌曲的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
2.互动法: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3.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美好的氛围,让学生感受歌曲的寓意。
4.启发式教学法:老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红蜻蜓》的旋律、歌词、图片、视频等。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音响设备:音响、话筒等。
4.分组标志:不同颜色的卡片或小物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展示红蜻蜓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红蜻蜓的印象,进而引入歌曲《红蜻蜓》。
2.呈现(5分钟)老师播放歌曲《红蜻蜓》,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老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重点讲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学生跟随老师学唱,老师及时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红蜻蜓_音乐教学设计

红蜻蜓_音乐教学设计红蜻蜓是一首富有童趣和韵律感的儿童歌曲,可以用于音乐教学中的节奏教学、声乐训练和合唱训练等方面。
以下是一份针对红蜻蜓的音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学会红蜻蜓的歌词和旋律。
2. 学习红蜻蜓的节奏和韵律,在敲击打击乐器中感受四分之三拍子和下降的音乐形态。
3. 训练学生的声乐技巧,包括喉咙的控制、成音的稳定性和调音的准确性。
4. 鼓励学生进行合唱训练,加强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二、教学流程1. 欣赏:播放红蜻蜓歌曲录音,鼓励学生跟随歌曲的节奏踩拍或跳舞,加深对歌曲的印象。
2. 学唱:教师逐句唱出歌曲的歌词和旋律,鼓励学生跟唱,并组织小组互相练习和表演。
3. 节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敲击打击乐器,重点讲解四分之三拍子,让学生体会节拍的感觉,并通过口语教唱来掌握红蜻蜓的节奏。
4. 声乐训练:针对学生的声乐技巧进行训练,如发音、调音、喉咙的控制等。
同时,教师可以按音高教唱,让学生跟唱、合唱。
5. 合唱训练:学生分成小组,在协作中加强交流和表演技巧,配合打击乐器和唱歌,演绎出更加生动的红蜻蜓。
6. 回顾:巩固学习成果,让学生自我评估和互评。
同时,鼓励学生通过设计表演和现场演练等方式,把所学内容展现出来。
三、教学要点1. 播放录音时,注意音量和音质,最好选择高质量的音频设备。
2. 学唱时,注意音准和发音,尤其是一些儿童不太熟悉的词汇。
3. 节奏教学时,可以结合文化课的学习,多举例讲解四分之三拍子的应用场景。
4. 声乐训练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阶段,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并采用轻松愉快的方式进行教学。
5. 合唱训练时,要注意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达到最佳效果。
四、教学评估1. 通过即时表演和现场演练,对学生进行表现评估。
2. 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和意见。
3. 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反馈和表现,改进和调整教学方案,不断完善教学质量。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红蜻蜓》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红蜻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红蜻蜓》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将其选为教材,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结构简洁,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音高等概念有所了解。
他们在课堂上充满好奇心,善于模仿,对于富有生动形象的歌曲容易产生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日语歌词的发音和节奏把握有一定难度,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红蜻蜓》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熟练演唱。
2.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提高学生日语歌词的发音和节奏感,增强音乐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红蜻蜓》的旋律演唱。
2.日语歌词的发音和节奏把握。
3.歌曲的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3.视听法:观看歌曲视频,感受歌曲意境。
4.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体验歌曲魅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红蜻蜓》的旋律、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和教学音频。
3.乐谱:为学生提供歌曲乐谱,方便学习演唱。
4.视频资料:关于红蜻蜓的自然风光或其他相关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红蜻蜓的自然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红蜻蜓》的背景和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红蜻蜓》的旋律和歌词,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节奏。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关键词语,如“红蜻蜓”、“大自然”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重点指导学生日语歌词的发音和节奏,纠正发音错误。
分组进行演唱,让学生在互动中提高演唱能力。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红蜻蜓》瑶族舞曲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红蜻蜓》瑶族舞曲教案一. 教材分析《红蜻蜓》是一首瑶族舞曲,选自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
这首歌曲以瑶族的民间音乐为基础,融合了现代作曲技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歌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易于学生接受和喜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瑶族的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民族音乐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于瑶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瑶族音乐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瑶族的音乐特点和风格,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演唱《红蜻蜓》,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瑶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2.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分析、比较,让学生感受瑶族音乐的特点。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练习法:分组练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评价法:学生自评、互评,激发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红蜻蜓》的音频、视频,瑶族音乐的图片、文字资料。
2.乐器:吉他、民族打击乐器。
3.分组标识:每组一个瑶族图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瑶族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了解瑶族音乐的特点。
播放《红蜻蜓》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
2.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红蜻蜓》的背景,展示歌曲的歌词。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民族元素,如歌词、旋律、节奏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重点指导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帮助学生正确演唱。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拓展(5分钟)学生自主创作瑶族舞蹈,配合歌曲进行表演。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瑶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音乐课教案 红蜻蜓

音乐课教案红蜻蜓教案标题:音乐课教案《红蜻蜓》教学目标:1. 了解《红蜻蜓》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2. 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并能够正确演唱。
3. 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音乐表演技巧。
教学资源:1. 《红蜻蜓》音乐录音。
2. 歌曲歌词印刷件。
3. 音乐播放设备。
4. 乐器(如钢琴、吉他等)。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创设音乐氛围,播放《红蜻蜓》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2. 引导学生分享对于《红蜻蜓》的第一印象,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
歌曲学习:1. 分发歌曲歌词印刷件给学生,让他们阅读歌词。
2. 播放《红蜻蜓》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朗读歌词。
3. 分段教唱歌曲,先由教师示范,然后全班跟唱。
逐渐增加歌曲的难度和速度。
4. 小组合唱练习,让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演唱不同的歌曲段落,然后整合成完整的歌曲演唱。
音乐表演:1.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如钢琴、吉他等,根据歌曲的旋律编排伴奏。
2. 学生分工合作,设计舞台布置和动作,准备音乐表演的道具和服装。
3. 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展示他们的合作能力和音乐表演技巧。
总结反思:1. 回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成长。
2. 引导学生思考《红蜻蜓》这首歌曲所传递的情感和意义。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创意和建议,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选择其他喜欢的歌曲,进行类似的学习和表演。
2. 学生可以创作自己的歌曲,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3. 组织音乐会或校内表演,让学生有机会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红蜻蜓》这首歌曲,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音乐表演技巧。
通过引入、歌曲学习、音乐表演等环节,学生将在积极、互动的教学氛围中,全面提高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红蜻蜓》教案及教学反思

《红蜻蜓》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红蜻蜓》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的欣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方式,让学生感受《红蜻蜓》的音乐魅力。
(2)运用集体合作、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红蜻蜓》的背景介绍。
2. 歌曲《红蜻蜓》的旋律和歌词学习。
3. 歌曲《红蜻蜓》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力。
4. 歌曲《红蜻蜓》的演奏技巧和合作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红蜻蜓》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的欣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歌曲《红蜻蜓》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力。
(2)歌曲《红蜻蜓》的演奏技巧和合作实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红蜻蜓》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对生命充满敬畏之情。
2. 学习歌曲:(1)教师带领学生聆听《红蜻蜓》歌曲,感受其音乐魅力。
(2)学生跟唱歌曲,教师指导发音和节奏。
3. 歌曲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红蜻蜓》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4. 演唱实践:(1)学生单独演唱《红蜻蜓》,教师点评并指导。
(2)分组演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演奏实践:(1)教师演奏《红蜻蜓》,学生跟随演奏。
(2)学生独立演奏,教师点评并指导。
五、教学反思1. 教师教学效果:(1)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学习效果:(1)反思学生是否掌握了《红蜻蜓》的歌曲旋律和歌词。
3. 教学改进:(1)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4. 总结经验:(1)总结本次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值得借鉴的做法。
《红蜻蜓》音乐教案(6篇)

《红蜻蜓》音乐优秀教案〔6 篇〕《红蜻蜓》音乐优秀教案 1教学目标情感目标:用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追忆童年的歌曲意境。
力气目标:两声部和谐地演唱《红蜻蜓》,感受合唱之美。
学问目标:理解和把握不同的力度记号教学重、难点1. 歌曲《红蜻蜓》两个声部合唱时,低声部学生音准不易把握。
2.《红蜻蜓》歌词虽然通俗易懂,却在平白中蕴涵了丰富的情感。
词曲结合,浑然天成,是一首格外难得的优秀儿童歌曲。
在教学中,要留意气息的运用,均匀、悠长,力度稍弱,随旋律的走向自然地起伏气息的把握,是这首歌曲演唱时的重点。
教学预备手风琴竖笛教学方法自学与引导、启发式、合作式。
教材分析《红蜻蜓》是一首日本歌曲,表现了对童年生活的惊奇回忆,旋律秀丽流畅,一气呵成,歌词朴实,富有田园气息。
歌曲为大调式,上下两个乐句的构造。
旋律起伏、深情,两个乐句的旋律线基木一样,先上后下,节奏也根本相像,因此,给人一种朴实的感觉。
开头两小节从“ ”心情一下子进展到最高音,这在一般歌曲中是较少见的。
紧接着一个六度的下行到“1”,然后经过“2”微微上扬至“3”,格外深情。
其次乐句旋律的走向与第一乐句根本一样,只是没有第一乐句那样的大跳,显得较平稳。
由于这首歌曲秀丽的旋律和朴实的情感深受人们宠爱,以至于会把它误认为是一首童谣。
教学过程一、导入局部引导学生复习所学过的日本歌曲引入二、学习歌曲1.赏识《红蜻蜓》动画,使学生初步感受歌曲。
2.学习第一声部曲谱。
〔《红蜻蜓》第一声部谱例〕1〕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跟琴唱曲谱。
2〕教师要求学生划拍唱曲谱。
3〕教师提示学生留意换气记号,每两小节换一次气。
4〕分小组唱曲谱。
3.学习歌词1〕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唱第一段歌词。
师:提示学生在演唱时,请留意曲谱上的换气记号,做到准时换气。
2〕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唱其次段歌词。
3〕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唱第三段歌词。
4.学习其次声部曲谱。
〔《红蜻蜓》其次声部谱例〕1)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唱低声部曲谱〔留意提示学生划拍唱〕。
苏少版音乐五下第四单元红蜻蜓教学设计

苏少版音乐五下第四单元红蜻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红蜻蜓》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歌曲以红蜻蜓为主题,描绘了红蜻蜓飞舞的场景,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适合小学生学习。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歌曲学唱、节奏练习和简单的舞蹈动作。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日本儿童歌曲的风格,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和简单的歌唱技巧。
他们对日本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对儿童歌曲感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日语歌曲的演唱和节奏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教学中给予个别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演唱《红蜻蜓》这首歌曲,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能够理解歌曲的歌词,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3.能够通过学习舞蹈动作,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氛围。
4.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日语歌词的发音和演唱。
3.舞蹈动作的协调和表现。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4.视听结合法: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音乐。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舞蹈视频等。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音响设备:音响、话筒等。
4.舞蹈道具:红蜻蜓翅膀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红蜻蜓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红蜻蜓的特点,从而引入本课的歌曲《红蜻蜓》。
2.呈现(5分钟)播放《红蜻蜓》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旋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合唱效果。
4.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练习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
5.拓展(5分钟)播放《红蜻蜓》的舞蹈视频,让学生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
教师示范,学生跟随模仿。
五年级下册音乐《红蜻蜓》教案

《红蜻蜓》教学目标1.能学会用深情、柔美的声音和谐地演唱二部合唱歌曲《红蜻蜓》,表现出歌曲的意境,从中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2.能积极参与即兴接唱的创编活动。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二部合唱及艺术表现。
2.二声部的准确、和谐及歌曲力度变化的表现。
教学重点:童年是人生中最纯真、最让人怀念的时代,它给我们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
本课围绕“童年时光”这一情境主题,安排了“回忆童年——即兴创编”、“感受童年——学习歌曲《红蜻蜓》”、“再现童年——演唱歌曲《红蜻蜓》”、“珍惜童年——师生小结”四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回忆自己、感受他人的童年趣事,从而懂得要珍爱今天的幸福时光。
一、师生问好、安顿学生情绪:二、复习歌曲《红蜻蜓》三、发现问题:(解决难点)师:你们觉得哪一句有困难?说明:通过自由练唱,学生会发现歌曲中有几处难点,如:1=E 3/4||1 6 5 6 5 3 |竹竿尖上||3 4 3 1 |这一小节的“尖上”高、低声部应怎样对好节奏,后面的“V”应怎样急呼急吸地换气等等,学生提出后,教师可以请唱得好的同学唱一唱,然后分声部随琴学唱歌曲。
四、练唱歌曲。
师: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在每一句的中间与最后都有一个相同的符号,是什么符号呢?为什么要用这些符号呢?(学生思考后发言)。
(教师指导同学们用急呼急吸的方法唱旋律,并注意休止符前的二分音符要唱足两拍才休止。
)五、二部合唱。
请同学们随伴奏音乐进行二部合唱。
说明:这首合唱曲高低声部共四句,乐曲学生已掌握,因此学唱曲应该不困难,合唱时,教师要注意低声部学生的音准,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
六、再现童年——歌曲处理与表现1.情感处理师:几十年过去了,童年有趣的“事”与“景”只能在“我”的梦境中出现,然而“我”一直在追寻,“晚霞中的红蜻蜓,你在哪里哟?你能否再把我带入到那天真的童年?”这是作者在由衷地感叹。
同学们,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演唱才能换回记忆中的童年,表达对美好童年的怀念呢?(深情。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第17课《红蜻蜓》教案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第17课《红蜻蜓》教案一. 教学目标1.了解《红蜻蜓》这首歌曲的歌词及曲调;2.学会唱出整首歌曲,并能以正确的节奏、速度演唱; 3.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意义,并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感受;4.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欣赏唱法精湛的歌手演唱《红蜻蜓》。
二.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是否认识蜻蜓,并让学生说出对蜻蜓的一些描述。
然后,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蜻蜓的视频,让学生对蜻蜓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
2.学唱《红蜻蜓》1.听歌:放一遍《红蜻蜓》的歌曲,并要求学生认真听歌。
2.带唱:教师可以根据歌曲节奏,向学生逐句地演唱并示范发音和拍子,提醒学生注意每个音符的长短、音调和声音的连贯性。
3.合唱:让全班跟着教师一起唱一遍,为以后的学习和表演打下基础。
3.理解歌曲思想1.分析歌词:让学生听歌词,并分别读出其中涉及的人物、场景、意象等元素,然后带领学生分析歌曲所反映的思想内容。
2.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歌曲的主题:例如,献给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英雄,表达对祖国的爱和对英雄的缅怀。
4.练唱1.分组合练:将学生分为小组,由组长带领组员练习唱歌,以便学生能够更有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2.个别指导:对于个别学生的口齿不清、语音差等问题,教师可以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在唱歌中改善这些问题。
5. 听别人的演唱,并作学习反思1.听歌:播给学生一段别人的《红蜻蜓》演唱视频,并要求学生认真听歌、观察。
2.串讲:让学生发表对这位歌手唱功精湛、表情自然、语音传神等方面的看法和感受,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唱功,并寻找可以改进的地方。
三. 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红蜻蜓》这首歌曲,通过学习和唱歌,学生对于歌曲的曲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学会了简单的音乐表演和基本唱法。
在互动学习环节中,学生还通过听别人唱歌,学会了欣赏别人的表演,并在反思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了自身唱歌水平。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第17课《红蜻蜓》教案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第17课《红蜻蜓》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明确理解曲调、旋律、节奏、节拍的概念。
2.了解小调的基本特征和情感表现。
3.能够掌握曲式的基本概念和AB奏鸣曲的形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说、唱的形式感知乐曲的基本特征,理解曲式的基本构成。
2.采用听纯音、分组探究的方式,感知乐曲的基本特征,理解曲式的基本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学会欣赏音乐。
2.通过音乐欣赏,让学生感受到红蜻蜓婉转悠扬的旋律,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向往和珍惜。
二、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准备教案、黑板、彩笔等教学工具。
2.掌握《红蜻蜓》的乐曲知识和演奏技巧,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
学生准备1.准备笔记本等学习用具,做好听课笔记的准备。
2.来课堂前必须预先听过“红蜻蜓”这支歌曲的原版,深刻感受曲调与旋律。
三、教学过程导入1.导入课题,并简述乐曲《红蜻蜓》。
2.谈论小学生最喜欢做什么事情,以及他们对自然的刻板印象(例如,花鸟、蝴蝶、青蛙等)。
感知1.听音乐,看是否能够感知曲调、旋律、节奏、节拍的概念。
2.醒目地展示小提琴师的手型,问学生是否有看到如此精细的动作。
他们认为这些动作对于演奏乐曲是否至关重要。
探究1.通过听纯音、分组探究曲式的基本构成。
2.特别关注小调的特征和情感表现。
演奏1.播放《红蜻蜓》可爱婉转的旋律。
2.然后,让学生进行自由演奏。
3.最后,带领全体学生唱出这首美妙的歌曲。
进一步了解曲调1.通过曲调,向学生传递歌曲的正面情感。
2.问学生,这首歌曲让你们想起了什么?3.让学生描述这种情感并展示自己独特的创意。
结束1.发放课堂小评估和教学纪律评估,鼓励学生做好审查。
2.发布下一次课的主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切合实际,通过感知、探究、演奏、进一步了解曲调,全方位地引导学生认识《红蜻蜓》的基本特征和情感表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乐感,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情感沟通和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应加强练习环节,多角度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掌握课文的内涵,同时需开展针对性练习,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播放《红蜻蜓》
(1)问: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优美抒情的)“那我们带着这种情绪边听边用‘呜’来哼唱全曲好吗?”“这首乐曲如此美妙,你在哼唱的时候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我们边听音乐边用手中的画笔把你想象的画面描绘出来好吗?”
(2)将学பைடு நூலகம்的作品展示并且评价
师:看了同学们的作品老师仿佛也回到了童年,和小伙伴们一起嬉戏、玩耍,那么老师这里也有一幅画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画面上画的是什么情境?”(池塘边蜻蜓戏水)
五年级音乐下册《红蜻蜓》教案
学校: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题
红蜻蜓
重
点
难
点
学习水平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识记
理解
运用
教学目标
1、学唱《红蜻蜓》,让学生感受日本少年儿童回忆自己幼年情景的儿童歌曲。
√
√
2、指导学生用轻巧、深情地声音演唱这首歌。。
√
√
3、能学会用深情、柔美的声音和谐地演唱歌曲《红蜻蜓》,表现出歌曲的意境,从中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2、师:下面我们就来有感情的,带着对童年的回忆之情朗读一遍歌词好吗?”
3、范唱,“这首歌曲是那么优美抒情,下面请同学们听一听老师的范唱。”
4、学唱
(1)老师简谱,学生唱词。
(2)跟着老师学简谱。一边简谱一边打拍子。
(3)跟老师唱词。
(4)反复练习。
三、律动表演
1、师:同学们学得真快,下面全班同学一起来唱一遍这首歌。
√
√
√
突破重点
难点设想
听录音—听老师范唱
教学媒体
录音机挂图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
学生活动
一、创景导课
1、出示歌曲《美丽的黄昏》简谱。
(1)师:请同学们自由简谱,并说说这是几拍的?(四三拍)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四三拍的歌曲。
(2)出示歌曲题目《红蜻蜓》
2、师:《红蜻蜓》是日本作曲家,指挥家山田耕作38岁时创作的一首儿童歌曲,在日本是家喻户晓。它本来是一首描写少年儿童回忆自己幼年情景的儿童歌曲,后来大人们也喜听爱唱,也成了他们回忆童年生活的歌曲。回忆是十分美好的,这样美好的内容应当用什么样的音调来表现呢?歌曲优美动听,深情自然。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小节,三段歌词,却将童年情景生动地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童年的快乐难忘吧!”
自由简谱
指名说
静听
欣赏音乐
指名说
边听边画
欣赏作品
静听
朗读歌词
听老师示范唱
按老师的要求学唱这首歌
齐唱
指名表演
合唱
静听
教
学
心
得
2、同学们唱得不错,下面我们分声部演唱这首歌曲好吗?(全班分两组来演唱歌曲)
3、情境练习,我们请几名同学饰演蜻蜓,一组同学饰演水草,一组同学饰演水波来唱好吗?
4、再次合唱。
四、小结评价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回忆了童年趣事,学会了一首很美的日本歌曲《红蜻蜓》,希望这节课能成为你将来童年回忆的一部分。童年是人生中最纯真、最令人怀念的时代,我们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童年时光,让我们的童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五彩缤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