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冷战和热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历史九年级下北师大版第10课“冷战”与“热战”教案-1
![历史九年级下北师大版第10课“冷战”与“热战”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b802e4c179563c1ec4da7181.png)
二战后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是雅尔塔体系的确立。这一体系打破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代之以美苏两极主导。美苏两极格局存在近半个世纪,对二战后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两极格局虽然已经解体,但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角度而言,学习这段历史仍然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美国推行冷战的主要原因有:a、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膨胀,称霸全球的野心也随之膨胀,同时苏联的政治军事实力也大为增长,加上世界范围内的人民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使美国认为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其称霸全球的最大障碍,必须予以压制。b、由于苏联实力的增强,美国不敢贸然采取直接的武装对抗形式。C、大战刚结束,世界人民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美苏双方都不愿,也不敢使自己再次卷入一场新的全球战争。综合以上三点,美国对苏联采取了以“遏制”为中心的冷战政策。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铁幕演说和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掌握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对峙局面形成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世界近代史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梳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宏观把握历史现象的推移演变能力以及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3.铁幕演说
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反共反苏演讲,主张遏制苏联,为当时杜鲁门政府正在实行的对苏强硬的“遏制”政策提供了详尽的理论根据。
二、“两极”对峙
在学生看书基础上归纳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1.“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标志是1947年针对希腊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斗争,以及土耳其和苏联的矛盾,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声称希腊、土耳其面临来自苏联的极权主义的威胁,而“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那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这实际上是美国准备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美国势力,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突破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影响,由局部扩张发展为全球扩张。
北师大初中历史九下《第10课 “冷战”与“热战”》word教案 (1)
![北师大初中历史九下《第10课 “冷战”与“热战”》word教案 (1)](https://img.taocdn.com/s3/m/833f471b2f60ddccda38a0a3.png)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2013届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教案:010“冷战”与“热战”一、教学目标: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二、教学重难点: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三、教学过程:(多媒体课型)1.导入:“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导入2.出示:本课学习目标3.检测:学生预习目标达成检测4.补充:利用本课图片、材料对预习内容简单的重复,加深学生印象。
6.小结:结合预习内容概括构建本课知识结构7.巩固:学生把知识点背诵3分钟(多媒体展示) 美国霸权主义政策 冷战 原因:美国 、实力急剧膨胀,成为世界上头号强国序幕: 1946、3 , 发表了 “铁幕”演说表现 政治: 。
(开始标志)经济: 。
热战 朝鲜战争(1950—1953) 越南战争 经济 军事 丘吉尔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1949 北约 1955 华约 军事: 年美国在军事方面建立了 。
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 年成立了__________。
两极格局由此形成8.探究:针对本课重点和难点,利用各类史料尽量把设计的问题简单化,对相关知识点的解释通俗易懂,语言精练,贯穿情感渗透。
材料一:20世纪以来,世界风云不断变化,国际关系格局不断变更调整,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体系?该世界体系主要是通过哪两次会议确立的?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采取的冷战政策表现在哪些方面?⑶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什么特点?材料二:“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在这条线的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
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 ——摘自邱吉尔的“铁幕”演说1、“铁幕”是指?2、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有何作用?2.人类在20世纪上半叶连续遭到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在下半叶又陷入长达40多年“冷战”的磨难中,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出现了长期的对峙。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冷战”与“热战”》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冷战”与“热战”》教学设计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b59b1cc8b9f3f90f76c61bbd.png)
“冷战”与“热战”一、课程标准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及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等史实,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通过阅读“每课一得”,掌握世界格局的概念,培养分析和理解能力。
通过比较北约和华约,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铁幕”演说主要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历史资料中获得知识的能力。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具体事例,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分析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对历史造成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两极格局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世界和平的可贵,进一步理解“和平”与“发展”这两大时代主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冷战”政策的表现。
教学难点“冷战”政策的实质及世界格局的变化,教学过程中注意各个历史事件的前后关联,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四、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内容是认识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以及对历史造成的影响。
教材通过“铁幕”演说、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和局部“热战”三目来论述这一主题。
其中,第一目通过战后形势、“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论述了“冷战”开始的背景、序幕及发展,而第二目则通过北约和华约的建立,论述了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第三目通过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两场较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说明冷战中的世界并没能实现和平。
五、学情分析由于初中学生一般不具有认识能力的深刻性和分析能力的透彻性,看问题具有表面性和肤浅性。
所以对“冷战”政策形成的深刻的原因和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有什么影响还需要深刻理解和体会。
此外对国际关系演变和决定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需要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还需要认识到: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一个国家的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决定的。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0课“冷战”与“热战”word教案(15)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0课“冷战”与“热战”word教案(15)](https://img.taocdn.com/s3/m/a5079f57aa00b52acec7ca5c.png)
第10课冷战与热战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及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等史实,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通过阅读“每课一得”,掌握世界格局的概念,培养分析和理解能力。
通过比较北约和华约,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铁幕”演说主要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历史资料中获得知识的能力。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具体事例,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分析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对历史造成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两极格局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世界和平的可贵,进一步理解“和平”与“发展”这两大时代主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冷战”政策的表现。
教学难点“冷战”政策的实质及世界格局的变化,教学过程中注意各个历史事件的前后关联,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预设复备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基础过关一、复习第8课内容(课件)二、导入新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集团的彻底溃灭而宣告结束,那么作为战争胜利的一方——反法西斯同盟国,它们之间的关系又将如何变化?战争之后的世界是何种状况?就让我们走进第三单元来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局势的变化。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第三单元前言,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并没有走上和平之路。
战后,被资本主义世界认为的一张厚重的、隔断东西方的“铁幕”缓缓降临,美苏之间的“冷战”局面就此形成,这一局面主宰了此后近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
你知道“铁幕”指什么?什么是“冷战”?“冷战”是怎样形成的?它对战后世界的发展有什么影响?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将会得到问题的答案。
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盘点,初步构建知识结构:5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内容,复习抢答从课文中获取有效信息(要求:边读书边标划重点,并记忆),然后快速反馈合作探究问题探究:10分钟1、冷战的概念2美国为什么要推行冷战政策3、冷战的具体表现5、局部热战有哪些?结果如何?4、冷战对世界局势产生的影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并讨论答案,标画重点教师巡回指导展示解疑师:①美国在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教学简案 北师大版 教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教学简案 北师大版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3ffc25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23.png)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构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在参与中得到发展。
设置问题,激发思考,合作探究。
☆学习目标
1、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2、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教学重点和学习难点
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教学过启导精思
结合史实归纳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
2.个别提问、展示结果。
让学生在练当中掌握有关知识点,突破重难点
三、
自主提升
两极格局有何特点?举出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具体事例
1.思考,小组讨论交流,2.个别提问,展示结果
让学生进一步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层的理解。
教学环节
教师预设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展示目标
1、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2、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学生齐读具体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确认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初步具体的知识要点
教
师
导
学
一、
自主构建
1、什么是“冷战”?
2、归纳冷战的形成过程
3、杜鲁门主义
1、完成《学考精练》填空。
2、在课本找到自主学习问题的答案并做好标记。
课堂检测
《学考精练》基础达标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答案。
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学以致用。
历史九年级下北师大版第10课“冷战”与“热战”教案
![历史九年级下北师大版第10课“冷战”与“热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326476960590c69ec376ee.png)
导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铁幕”演说和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通过阅读“每课一得”,掌握世界格局的概念培养分析和理解能力。通过比较北约和华约,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个性化设计一、复习导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入课题。二、设计问题:归纳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规模?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及其他战争的学习你认为战争应具备什么特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方式?总结:以上是我们认识的流血、流汗又流泪的战争,然而还有一种战争,并非通常意义上的战争,它是一种特殊的阵营对抗形式,这种对抗形式亘古未有,那是什么样的战争呢?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铁幕”演说主要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历史资料中获得知识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分析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对历史造成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两极格局的形成,初步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世界和平的可贵。
导学重难点重点冷战”政策的表现难点“冷战”政策的实质及世界格局的变化导学设计意图由二战导入,学生自主看书,小组讨论与教师分析结合来学习新课,最后引导学生反思。教具准备相关资料导学设计过程教师导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
三、进行新课:“冷战”与“热战”(一)、“冷战”政策:1、背景:(1)美苏矛盾的初步体现(雅尔塔会议)分析课题“冷战”概念理解分析举例说明“热战”理解自由回答交流分析补充详解有“冷战”就有“热战”谁能解释一下?补充、明确概念启发引导启发分析,适当补充雅尔塔美苏矛盾初显(2)战后美国的形势:2、表现(1)序幕:“铁幕”演说(2)开始标志:(政治上)杜鲁门主义1947年2、发展:(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1949年军事政治集团3、冷战的结束:1991年(二)局部“热战”四、加强理解认识阅读、交流、归纳读图,对比分析形势阅读华约组织的建立及目的双方对抗的内容、特点及两极格局的形成。五、学习总结:学生总结,教师补充1、回忆二战内容,表格归纳(从持续的时间、参战国、参战人口、作战区面积、动员武装力量等)自由回答,各抒己见回答。2、思考回答相关问题。3、看书,思考并回答什么是“冷战”?4、自主阅读课文,思考:冷战表现在哪些方面?小组讨论分析。5、小组讨论分析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对历史造成的影响。6、自学局部热战部分,了解相关内容。7、指导学生反思,认识世界和平的可贵。
冷战与热战说课稿
![冷战与热战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b8071d6ce2f0066f5332295.png)
第10课“冷战”与“热战”说课稿教学活动标题:第10课“冷战”与“热战”所属学科或领域:历史适于的学段/年级:九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初中历史教材九年级下册。
本单元主题是两级下的竞争。
重点:杜鲁门主义,认识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的威胁难点:了解美苏“冷战”格局形成的过程及对历史造成的影响。
本课地位:本课核心内容是冷战局面的形成,研究两级格局成为把握战后历史发展的主线。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美苏冷战的历史有所了解,探其根源和发展过程,会感兴趣。
初三学生的思维由感性向理性过渡,通过材料阅读进一步发展理性思维。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材料阅读,掌握“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及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等史实,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师生互动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利用多媒体观看侵朝战争侵越战争剪辑,形成感性认识“冷战”中的世界并没能实现和平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使学生认识到“冷战”中的世界并没能实现和平。
通过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理解“和平”与“发展”这两大时代主题。
四、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以现代学生观和教学观为指导,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合作性,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各历史事件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㈠教学准备阶段教师上网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学生预习㈡、教学或活动过程1、导入新课:联系现实导入法当今我们每天听到的见到的最多的国际要闻是:恐怖主义制造的“自杀性爆炸接二连三、伊拉克问题悬而未决、踩踏事件、联合首脑会议的结果不尽人意等等。
为什么会如此呢?原因何在?在学生从自身所见所闻的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导出此课:今天的世界格局走向正是二战后世界格局的一个发展,那二战后世界格局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第三单元两级下的竞争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第三单元前言,和每课一得2、学习新课第10课“冷战”与“热战”一、“铁幕”降临㈠1、铁幕”演说——揭开冷战序幕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以下资料“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宝座和以苏联为首社会主义力量的强大”说明“铁幕”降临的背景材料一: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宝座师讲述:二战后,美国确立了霸权地位,欲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称霸世界,而共产主义制度将是它控制全球的最大障碍,社会主义国家是它的主要敌人。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冷战”与“热战”》名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冷战”与“热战”》名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6db986baf8c75fbfc77db2ff.png)
“冷战”与“热战”一、课程标准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及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等史实,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通过阅读“每课一得”,掌握世界格局的概念,培养分析和理解能力。
通过比较北约和华约,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铁幕”演说主要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历史资料中获得知识的能力。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具体事例,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分析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对历史造成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两极格局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世界和平的可贵,进一步理解“和平”与“发展”这两大时代主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冷战”政策的表现。
教学难点“冷战”政策的实质及世界格局的变化,教学过程中注意各个历史事件的前后关联,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四、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内容是认识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以及对历史造成的影响。
教材通过“铁幕”演说、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和局部“热战”三目来论述这一主题。
其中,第一目通过战后形势、“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论述了“冷战”开始的背景、序幕及发展,而第二目则通过北约和华约的建立,论述了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第三目通过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两场较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说明冷战中的世界并没能实现和平。
五、学情分析由于初中学生一般不具有认识能力的深刻性和分析能力的透彻性,看问题具有表面性和肤浅性。
所以对“冷战”政策形成的深刻的原因和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有什么影响还需要深刻理解和体会。
此外对国际关系演变和决定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需要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还需要认识到: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一个国家的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决定的。
第10课“冷战”与“热战”教案九年级历史下册北师大版
![第10课“冷战”与“热战”教案九年级历史下册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c285caf70242a8956bece4b2.png)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雅尔塔体系即“两极格局”:二战以后逐渐形成的,以美苏为中心,以对抗为主要特点,以“冷战”为主要对抗形式的国际格局,这种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一、全面冷战
含义:冷战,是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
原因: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称霸全球的野心也随之膨胀,(同时苏联的政治军事实力也大为增长,社会主义阵营不断壮大)美国认为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其称霸全球的最大障碍,所以,对苏联采取了以“遏制”为中心的冷战政策。
争取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使美苏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美苏争霸。
美苏的霸权主义政策,给两国带来了沉重的军费负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给世界的和平和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二、局部“热战”
“热战”的主要表现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美国为遏制亚洲共产主义的扩张进行的)。
三、评价美苏冷战和两极格局?
教师归纳: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对战后近50年国际关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积极作用: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消极作用: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②擅划国界,分裂国家(德国、朝鲜分裂)的做法,大致局部地区动荡不安。
③美苏两强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1。
九年级历史下册 10“冷战”与“热战”教案 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10“冷战”与“热战”教案 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08cddd4ffad6195f312ba68a.png)
《“冷战”与“热战”》“冷战”并非通常意义上的战争,它是一种特殊的阵营对抗形式。
教材分为三个子目:第一子目“‘铁幕’降临”通过对战后形势、“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论述了“冷战”开始的背景及序幕;第二子目“‘两极’对峙”通过北约和华约的建立论述了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第三子目“局部‘热战’”通过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两场较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说明“冷战”没有给世界带来和平。
1.了解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
2.了解铁幕演说和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对峙局面形成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世界近代史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梳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宏观把握历史现象的推移演变能力以及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两极格局的形成,初步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世界和平的可贵。
了解美苏“冷战”格局形成的过程及对历史造成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两极格局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认识和平的可贵。
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一、激趣导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集团的彻底溃灭而宣告结束,那么作为战争胜利的一方——反法西斯同盟国,它们之间的关系又将如何变化?战争之后的世界是何种状况?今天,我们学习第10课。
二、出示学习目标:1、简述“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及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等史实,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2、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3、深刻认识到世界和平的可贵,深入理解“和平”与“发展”这两大时代主题。
三、自学指导:(学生自学,教师巡视)1、冷战的背景、含义、实质是什么?2、冷战爆发的序幕是什么?3、冷战开始的标志、经济、军事上的表现是什么?冷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4、热战的表现有哪些?5、谈一谈你对冷战的认识?四、后教:学生回答“预习导学”,教师串讲本课主要内容,共同讨论合作探究。
北师大版历史九下第10课《“冷战”与“热战”》word教案1
![北师大版历史九下第10课《“冷战”与“热战”》word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bdfc721583c4bb4cf7ecd17c.png)
第十课、“冷战”与“热战”课程标准(内容标准)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导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铁幕”演说和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
通过阅读“每课一得”,掌握世界格局的概念培养分析和理解能力。
通过比较北约和华约,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铁幕”演说主要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历史资料中获得知识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分析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对历史造成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两极格局的形成,初步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世界和平的可贵。
导学重难点重点冷战”政策的表现难点“冷战”政策的实质及世界格局的变化导学设计意图由二战导入,学生自主看书,小组讨论与教师分析结合来学习新课,最后引导学生反思。
教具准备相关资料导学设计过程教师导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个性化设计一、复习导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入课题。
二、设计问题:归纳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规模?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及其他战争的学习你认为战争应具备什么特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方式?总结:以上是我们认识的流血、流汗又流泪的战争,然而还有一种战争,并非通常意义上的战争,它是一种特殊的阵营对抗形式,这种对抗形式亘古未有,那是什么样的战争呢?三、进行新课:“冷战”与“热战”(一)、“冷战”政策:1、背景:(1)美苏矛盾的初步体现(雅尔塔会议)分析课题“冷战”概念理解分析举例说明“热战”理解自由回答交流分析补充详解有“冷战”就有“热战”谁能解释一下?补充、明确概念启发引导启发分析,适当补充雅尔塔美苏矛盾初显(2)战后美国的形势:2、表现(1)序幕:“铁幕”演说(2)开始标志:(政治上)杜鲁门主义1947年3、发展:(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1949年军事政治集团4、冷战的结束:1991年(二)局部“热战”四、加强理解认识阅读、交流、归纳读图,对比分析形势阅读华约组织的建立及目的双方对抗的内容、特点及两极格局的形成。
北师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冷战”与“热战”
![北师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冷战”与“热战”](https://img.taocdn.com/s3/m/9b28bb88c77da26924c5b022.png)
北师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冷战”与“热战”
教学活动标题:第10课“冷战”与“热战”
所属学科或领域:历史
适于的学段/年级:九年级下册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初中历史教材九年级下册。
本单元主题是两级下的竞争。
重点:杜鲁门主义,认识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难点:了解美苏“冷战”格局形成的过程及对历史造成的影响。
本课地位:本课核心内容是冷战局面的形成,研究两级格局成为把握战后历史发展的主线。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美苏冷战的历史有所了解,探其根源和发展过程,会感兴趣。
初三学生的思维由感性向理性过渡,通过材料阅读进一步发展理性思维。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材料阅读,掌握“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及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等史实,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师生互动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利用多媒体观看侵朝战争侵越战争剪辑,形成感性认识“冷战”中的世界并没能实现和平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使学生认识到“冷战”中的世界并没能实现和平。
通过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
北师大初中历史九下《“冷战”与“热战”》教案_8
![北师大初中历史九下《“冷战”与“热战”》教案_8](https://img.taocdn.com/s3/m/1f912aff2b160b4e777fcf84.png)
第10课冷战与热战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及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等史实,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通过阅读“每课一得”,掌握世界格局的概念,培养分析和理解能力。
通过比较北约和华约,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铁幕”演说主要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历史资料中获得知识的能力。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具体事例,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分析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对历史造成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两极格局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世界和平的可贵,进一步理解“和平”与“发展”这两大时代主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冷战”政策的表现。
教学难点“冷战”政策的实质及世界格局的变化,教学过程中注意各个历史事件的前后关联,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预设复备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基础过关一、复习第8课内容(课件)二、导入新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集团的彻底溃灭而宣告结束,那么作为战争胜利的一方反法西斯同盟国,它们之间的关系又将如何变化?战争之后的世界是何种状况?就让我们走进第三单元来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局势的变化。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第三单元前言,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并没有走上和平之路。
战后,被资本主义世界认为的一张厚重的、隔断东西方的“铁幕”缓缓降临,美苏之间的“冷战”局面就此形成,这一局面主宰了此后近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
你知道“铁幕”指什么?什么是“冷战”?“冷战”是怎样形成的?它对战后世界的发展有什么影响?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将会得到问题的答案。
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盘点,初步构建知识结构:5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内容,复习抢答从课文中获取有效信息(要求:边读书边标划重点,并记忆然后快速反馈合作探究问题探究:10分钟1、冷战的概念2美国为什么要推行冷战政策3、冷战的具体表现5、局部热战有哪些?结果如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并讨论答案,标画重点教师巡回指导4、冷战对世界局势产生的影响展示解疑师:①美国在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初中历史说课稿教案
![初中历史说课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774f62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9e.png)
初中历史说课稿教案(一)教材地位《冷战与热战》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两极下的竞争”中的第10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二战后初期世界形势的变化,以及美苏两国在争夺世界霸权过程中的冷战与热战。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冷战与热战的概念、背景、过程和影响,从而掌握二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了解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
(2)了解铁幕演说和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
(3)掌握冷战与热战的概念、背景、过程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冷战与热战的原因、发展和后果,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和平发展的认识,增强国家观念,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二、说学情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二战后的世界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冷战与热战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较为复杂,涉及美苏两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冷战与热战的影响和意义可能缺乏全面的认识,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冷战与热战的概念、背景、过程和影响。
(2)美苏两国在冷战与热战中的主要行动和策略。
(3)冷战与热战对二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冷战与热战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2)美苏两国在冷战与热战中的心理、战略和策略。
四、说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讨论问题等方式,深入探究冷战与热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二战后的世界形势,引出美苏两国的冷战与热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冷战与热战的概念、背景、过程和影响。
3. 合作讨论分组讨论冷战与热战的原因、发展和后果,分析美苏两国的策略和行动。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冷战”与“热战”教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冷战”与“热战”教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6f54b6852458fb760b56b1.png)
第10课“冷战”与“热战”
1、杜鲁门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质各是什么?
2、为了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国家,杜鲁门政府采取的重大
措施是什么?
■“冷战”的实施: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1、图例中的“A组织”是___组织;图例中“B组织”是___组织。
2、“A组织”和“B组织”的X围各主要集中在什么地区?
3、举二例说明“A组织”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是什么?
■“冷战”的终结:1991年苏联解体
●读一读:20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个长达近半个世
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三次大变动。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什么体系?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哪两个国家为首的两极格局?
3、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检测五、矫正反馈
1、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
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此处“刚刚开始”的
“战争”是指( )
A、一战
B、二战
C、冷战
D、科索
沃战争
2、二战后,美国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的霸权主义措施是( )
A、马歇尔计划
B、杜鲁门主义 C铁幕演说 D、北约的成立
3、美苏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丘吉耳的“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约和华约组织的成立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板书设计:定义
冷战
“冷战”与“热战”表现
影响
热战:
作业布置:完成《伴你学》
教学反思:。
江苏省丹阳市横塘初级中学九年级历史下册北师大版教学设计第10课 “冷战”与“热战”
![江苏省丹阳市横塘初级中学九年级历史下册北师大版教学设计第10课 “冷战”与“热战”](https://img.taocdn.com/s3/m/60a6bd330066f5335a81219f.png)
第10课时“冷战”与“热战”·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简述“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及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等史实,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通过阅读“每课一得”,掌握世界格局的概念,培养分析和理解能力。
通过比较北约和华约的原则,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铁幕”演说主要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历史资料中获得知识的能力。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具体事例,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分析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对历史造成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两极格局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通过了解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两场较大规模国际性局部“热战”,使学生认识到“冷战”中的世界并没能实现和平。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世界和平的可贵,进一步理解“和平”与“发展”这两大时代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以及北约和华约的建立,了解美苏“冷战”格局形成的过程及对历史造成的影响。
难点了解美苏“冷战”格局形成的过程及对历史造成的影响;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认识和平的可贵;教学过程中注意各个历史事件的前后关联,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1.本课的主题内容是认识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以及对历史造成的影响。
教材通过“铁幕”演说、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和局部“热战”三目来论述这一主题。
其中,第一目通过战后形势、“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论述了“冷战”开始的背景及序幕,而第二目则通过北约和华约的建立,论述了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第三目通过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两场较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说明冷战中的世界并没能实现和平。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深刻认识到世界和平的可贵,是本课的主旨所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冷战”与“热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铁幕”演说和两级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通过阅读“每课一得”,掌握世界格局的概念,培养分析和理解能力;通过比较北约和华约,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铁幕”演说主要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历史资料中获得知识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分析两级对峙局面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对历史造成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两级格局的形成,初步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世界和平的可贵,理解和平与发展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冷战”的兴起及具体表现。
教学难点:美苏“冷战”两极格局的形成及其对世界造成的影响。
三、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的主题是认识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以及对历史造成的影响。
教材通过“铁幕”演说、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和局部“热战”三目来论述这一主题。
其中,第一目通过战后形势、“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论述了“冷战”开始的背景、序幕及发展;而第二目则通过北约和华约的建立,论述了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第三目通过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两场较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说明冷战中的世界并没能实现和平。
四、教学过程
一、学前指导示目标
1、导入新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集团的彻底溃灭而宣告结束,那么作为战争胜利的一方——反法西斯同盟国,它们之间的关系又将如何变化?战争之后的世界是何种状况?就让我们走进第三单元来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局势的变化。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第三单元前言,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并没有走上和平之路。
战后,被资本主义世界认为的一张厚重的、隔断东西方的“铁幕”缓缓降临,美苏之间的“冷战”局面就此形成,这一局面主宰了此后近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
你知道“铁幕”指什么?什么是“冷战”?“冷战”是怎样形成的?它对战后世界的发展有什么影响?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将会得到问题的答案。
2、学习目标:
(1)冷战的概念(2)美国为什么要推行冷战政策(3)冷战的表现(4)对世界局势产生的影响
二、合作探究释疑难
一)自主学习
阅读材料,请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了解“铁幕”演说和两级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学习两级格局的形成,初步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世界和平的可贵,理解和平与发展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并结合本节课程结构及学习目标,思考相关问题,明确讨论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铁幕降临
1.学生结合教材回答“冷战”的定义。
所谓冷战,是指西方国家提出了用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为来遏制共产主义。
(条件:美国在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对象: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手段: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目的:遏制共产主义)
2.美国推行冷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归纳:①美国在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表现在:
军事上,它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垄断了核武器,美国的军队人数最多达1200多万,拥有30艘航空母舰和 1000多艘其他战舰,在世界各地建立近500个军事基地。
经济上,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并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事实上确立了美国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金融的领导地位。
②苏联在战后由于政治、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成为惟一能抗衡美国的国家。
③德、意、日法西斯集团被打垮,英法在战争中受到重创而衰落。
这样除美苏两强之外,短时期内世界上还不可以出现第三支力量能同美苏两国
相抗衡。
大战刚结束,世界人民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
美苏双方都不愿,也不敢使自己再次卷入一场新的全球战
争,美国对苏联采取了以“遏制”为中心的冷战政策。
3.演说中提到的“铁幕”指什么?这次演说的实质又是
什么?这次演说对美国政府的决策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分析探讨:“铁幕”是指苏联及东欧人民民主国
家,这篇讲话是在号召所有的西方国家联合起来,依靠美国
的实力反对苏联和东欧各国。
这一演说实际上揭开了“冷
战”的序幕。
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反共反苏演
讲,主张遏制苏联,为当时杜鲁门政府正在实行的对苏强硬
的“遏制”政策提供了详尽的理论根据。
探究二:冷战的表现
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杜鲁门主义是美国政府内部酝酿已久的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是以维护美国的安全为幌子,在全世界扩展势力的宣言,也是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战书,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欧洲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因此,在杜鲁门主义的招牌下,美国首先向欧洲扩张。
2、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就是杜鲁门主义在欧洲的运用,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经济复苏,便利了美国对西欧经济的渗透和政治控制。
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借助经济手段稳定西欧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达到共同遏制苏联的目的。
它在政治上是“杜鲁门主义”的延伸,是“冷战”的一个重要策略。
3、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为有效实施“冷战”,美国在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同时,便着手策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组织遏制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
探究三:两级对峙
美苏“冷战”两极格局的形成:
1949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
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1955以苏联为首的8个国家在华沙结缔《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建立了华
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1991年,华约正式解体,两级对峙瓦解,冷战结
束。
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
治集团对峙局面(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二战
后形成的以雅尔塔体系为基础、以美苏为中心的两大阵营
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政治格局。
探究四:局部热战(亚洲)
1.朝鲜战争
2.越南战争
1950——1953 1961——1975
三)教师释疑: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对世界造成的影响
积极:1、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客观上两强竞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消极:1、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2、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3.严重破坏了世界的和平,爆发了局部的“热战”。
三、课堂训练兼拓展
绩优学案第29页-31页。
四、回顾目标谈体会:
1、“冷战”的进程:
冷战:序幕开始标志发展结束
时间: 1946年 1947年 1947年 1991年
事件: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①马歇尔计划(经济)苏东剧变
②北约VS华约(军事对抗)华约解体
③柏林危机(政治)冷战结束
2、二战后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是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这一体系打破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代之以美苏两极主导。
美苏两极格局存在近半个世纪,对二战后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今天两极格局虽然已经解体,但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角度而言,学习这段历史仍然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勿让冷战思维延续,勿让冷战重新上演!和平与发展才是时代主题,我们应该尊重各国人民根据国情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谴责和拒绝霸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