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确定控制措施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确定控制措施程序一、危险源辨识1.检查和观察:对企业生产过程、设备和作业环境进行检查和观察,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2.资料和文献调查:收集和分析相关的资料和文献,了解危险源的发生机理和特点,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3.经验和教训总结:总结以往的事故和事故隐患,查找造成这些事故的危险源,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造成的伤害和损失,并评估发生概率。
风险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伤害和损失评估: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评估其对人员、设备和环境的潜在伤害和损失。
2.发生概率评估:评估危险源发生的概率,包括因素如设备故障率、人员误操作率等。
3.风险等级确定:根据伤害和损失评估结果以及发生概率评估结果,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以便后续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三、确定控制措施确定控制措施是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潜在的危险和风险。
确定控制措施的要点包括:1.原则和目标:制定安全和健康的原则和目标,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2.措施选择:根据风险等级和可能造成的伤害,选择适当的控制措施,包括工艺改进、工程控制、管理控制等不同层次的措施。
3.措施实施和监控:实施控制措施,并进行监控和评估,确保其可行性和效果。
4.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事故和紧急情况,减少损失和风险。
这些程序的实施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1.建立相关制度和规范,明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确定控制措施的职责和要求。
2.开展培训和宣传活动,以提高员工对危险源和风险的认识,并加强安全意识。
3.进行危险源辨识,通过检查、观察和调查等方式,识别和收集相关危险源的信息。
4.进行风险评价,根据危险源的主要特征和相关因素,进行伤害和损失评估,并评估发生概率。
5.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进行实施和监控。
6.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的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一、危险源的辨识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事故、伤害或损失的物理、化学、生物和人为因素。
危险源的辨识是对工作场所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
以下是危险源的辨识程序。
1. 收集信息:收集与工作场所相关的各种信息,如工作流程、设备使用情况、材料的性质和危险性等。
2. 制定辨识流程: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制定危险源辨识的流程和程序。
3. 辨识危险源: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工作场所中的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分类。
4. 评估危险程度:对已辨识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其可能导致的伤害严重程度和发生概率。
5. 记录和报告:将辨识到的危险源和其风险评估结果进行记录,并及时向相关责任人报告。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造成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以下是风险评价的程序。
1. 应用风险评估方法:选择适合的风险评估方法,如可能性-后果矩阵法、故障模式与效果分析(FMEA)等。
2. 收集数据:收集与危险源相关的数据,包括危险源的特性、可能引发的事故和伤害情况等。
3. 评估风险等级: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将危险源的风险等级进行评估,确定其对人员和财产的潜在影响。
4. 识别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降低危险源风险等级的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等。
5. 定期复评: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定期复评的计划,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三、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指采取措施来减少或消除危险源对人员和财产的潜在影响,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以下是风险控制的程序。
1. 确定风险控制目标: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法规要求,确定风险控制的目标和要求。
2. 选择风险控制方法:根据风险控制目标,选择合适的风险控制方法,包括事故预防、事故后果控制等。
3. 实施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选择的风险控制方法,制定详细的操作措施,并组织实施。
4. 监督和检查:对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其有效性和合规性。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是企业建立和执行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该程序主要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制定和管理。
以下为具体描述。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识别和确定可能对安全生产造成伤害或场所、设备引发事故的因素和条件。
企业应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危险源辨识:1. 收集信息:企业应当收集与其生产过程、设备、物质等相关的危险源信息。
2. 列表化危险源:根据收集到的信息,企业需要将危险源进行分类,并制作成清单或者图表。
3. 确定危险源的特征:对于每一个危险源,企业需要明确其特征,比如危险源的性质、来源、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等。
4. 评估危险源的严重性:企业需要对每一个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潜在危害程度。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危险源辨识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判,确定危险源对安全生产的风险程度。
以下是风险评价的步骤:1. 识别潜在事故:企业应该根据危险源的特征和潜在危害进行分析,识别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
2. 评估风险概率:企业需要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确定危险源引发事故的概率。
3. 评估风险后果:企业需要确定危险源引发事故后可能给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
4. 综合评价风险:企业根据概率和后果的评估结果,综合评价危险源的风险程度。
三、控制措施管理控制措施管理是指对危险源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减少事故的发生和损失的发生。
以下是控制措施管理的步骤:1. 制定控制措施:企业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比如对危险源进行改造、使用安全设备、建立安全制度等。
2. 实施控制措施:企业需要将制定的控制措施付诸实施,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加强对危险源的控制。
3. 监督控制措施的执行:企业应该建立监督机制,对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4. 完善控制措施:企业应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完善和改进控制措施,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通过以上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的实施,企业能够有效地识别和评估危险源,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和事故损失的程度,保障企业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程序是企业或组织在日常工作中进行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
这一程序的目的是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来减少或消除这些风险。
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程序的步骤:1.确定工作范围和目标:首先,确定需要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工作范围和目标。
这包括所涉及的工作活动、设备、物质等。
2.收集信息:收集和整理与工作范围相关的信息,包括工作流程、设备使用手册、相关标准和法规等。
了解相关信息有助于发现潜在的危险源。
3.执行危险源辨识:在此步骤中,需要对工作环境进行全面的检查,以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可以使用检查表格或带有危险标识的章程来对工作场所进行检查。
此外,还应该与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潜在危险的看法和经验。
4.评估风险:在识别出潜在危险源后,需要对这些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使用风险矩阵或风险评估矩阵来评估危险的严重性和可能性。
根据评估结果,将危险源按照风险的高低进行分类。
5.制定风险控制策略:根据评估结果,为每个危险源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风险控制策略可以分为减少、消除、隔离、警告和个人防护等不同类型。
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需要考虑成本效益、技术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等因素。
6.记录和报告:对每个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策略进行记录,包括危险源的描述、评估结果和控制策略。
此外,还需向相关的管理层和员工报告识别到的危险源和风险评估结果。
7.实施和监督:根据制定的风险控制策略,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
监督控制的有效性,并对风险进行定期的重新评估和审查。
根据需要对控制措施进行修订和补充。
8.培训和宣传:为员工进行风险管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在工作场所中广泛宣传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定期组织相关的宣传活动。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控制程序
1 目旳对企业范围内所有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旳筹划,为消除事故隐患奠定基础。
2 合用范围合用于企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旳筹划工作。
3 职责3.1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企业危险源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旳筹划工作。
3.2 EHS小组是企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旳筹划工作旳归口管理部门。
3.3各部门负责其管辖范围内旳危险源辨识工作,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筹划工作。
4 工作程序4.1危险源辨识和评价过程确定生产作业过程→识别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价→登记重大安全风险。
4.2危险源旳辩识识别旳范围1) 企业管理和生产过程中所有人员(包括外来人员)旳活动,除常规活动外,还包括异常和紧急状况下旳活动。
2) 企业所有工作场所旳设施设备(包括外部提供旳),如建筑物、机械、车辆等。
3) 企业所有采购、使用、储存、报废旳物资(包括企业外部提供旳),如原材料、物品等。
4) 多种工作环境原因带来旳影响。
5) 考虑六种危害类型--化学危害:多种有毒有害化学品旳挥发、泄漏所导致旳人员伤害、火灾等;--物理危害:导致人体辐射损伤、冻伤、烧伤、中毒等;--机械危害:导致人体砸伤、压伤、倒塌压埋伤、割伤、刺伤、擦伤、扭伤、冲击伤、切断伤等;--电器危害:设备设施安全装置缺乏或损坏导致旳火灾、人员触电、设备损害等;--人体工程危害:不合适旳作业方式、作息时间、作业环境等引起旳人体过度疲劳危害;--生物危害:病毒、有害细菌、真菌等导致旳发病感染。
6) 覆盖三种时态:--过去:作业活动或设备等过去旳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旳人体伤害事故;--目前:作业活动或设备等目前旳安全控制状况;--未来: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等在发生改善、报废后将会产生旳危险原因。
7) 考虑三种状态--正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按其工作任务持续长时间进行工作旳状态;--异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周期性或临时性进行工作旳状态,如设备旳启动、停止、检修等状态;--紧急状况:发生火灾、水灾、交通事故等状态。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2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1 目的应用组织化与系统化的方法,对有关职业安全卫生作业活动、设备设施的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以下同)进行辨识,并及时更新,评价其风险水平,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实施,以此作为:1、制定管理方针和目标指标、策划、实施并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
2、决定设施要求、培训需求或操作规程的修改。
3、监督管理需求以确认其实施有效性及适时性。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内产品、活动和服务中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3 定义3.1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3.2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并不对两者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
3.3危害识别:是认知一个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需要注意危害是造成事件的根源或状态,不是事件的本身。
3.4风险:一个特定危害事件发生之可能性及后果的组合。
3.5可忍受风险:组织顾虑其法律责任与其自身之职业安全卫生政策,而降低其风险至能忍受的程度。
3.6风险评价:是指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对建设项目或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
4 职责4.1管理者代表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审批重大危险源清单,审批危险源风险评价结果和风险控制措施。
4.2安全管理部是风险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风险管理的培训工作,负责公司巨大风险和重大风险的评价分析,负责公司各单位风险评价记录的审查与控制效果验收,建立、更新重大危险源档案,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
4.3各部门主管直接负责风险评价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准则,成立评价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4.4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应负责组织、参与风险评价工作,对管辖范围所有直接作业、操作岗位、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进行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同时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范本(四篇)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范本一、概述本策划范本旨在提供一个有效的方法,帮助组织对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员工的健康。
本文将提供详细的步骤和指南,从而使组织能够全面而科学地管理和控制风险。
二、危险源辨识1.确定工作场所的危险源在开始危险源辨识前,应对工作场所的各项活动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调查。
包括但不限于采购和物料储存、机械和设备使用、人员流动等方面。
同时,要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反馈,了解他们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的看法和经验。
2.记录和分类危险源根据前一步骤的调查和分析结果,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记录和分类。
可以按照危险源的性质、来源、可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类,并为每个危险源赋予一个唯一的标识。
3.评估危险源的潜在严重性针对每一类危险源,评估其潜在的严重性。
主要包括可能导致的伤害类型(如损伤、中毒、火灾等)、可能引起的人员伤亡数量和严重程度,并评估其潜在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三、风险评价1.确定评价标准和指标在进行风险评价前,应先确定评价标准和指标。
可以参考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也可以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制定内部标准。
2.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对每个危险源进行风险可能性的评估,即评估该危险源发生的概率。
可以根据历史数据、专家经验和组织内部的情况进行评估。
3.评估风险的影响程度评估每个危险源可能导致的影响程度,包括人员伤亡数量和严重程度、财产损失等。
可以参考相关标准和指南,也可以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设置评估指标。
4.计算风险等级根据风险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的评估结果,计算每个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可以使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来计算。
对于高风险等级的危险源,需要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四、风险控制1.确定风险控制目标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确定风险控制的目标。
例如,降低风险等级、减少风险可能性或减轻风险影响等。
2.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控制目标,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可以使用预防措施、保护措施、管理措施等多种方式来控制风险。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是指在安全管理中对潜在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的步骤和流程。
通过该程序,企业可以识别出可能对人员、设备或环境造成伤害的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以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下面将就该程序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系统地对企业的工作场所、工作流程和工作设备进行观察和分析,识别出存在的潜在危险源。
危险源可以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机械因素和人为因素等。
具体的危险源辨识包括以下步骤:1. 收集信息:了解企业的工作场所、工作流程和工作设备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包括工艺流程图、设备清单、作业程序等。
2. 观察和分析:通过实地观察和分析,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例如,观察工作场所的布局、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操作方式,分析可能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条件。
3. 记录和整理:将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记录和整理,包括危险源的种类、位置、可能的影响和可能的控制措施等。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对人员、设备和环境造成的风险程度。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确定风险的优先级,确定优先采取控制措施的危险源。
风险评价包括以下步骤:1. 确定风险的评估指标:根据不同的危险源,选择相应的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可能的伤害程度、可能的发生频率、可能的影响范围等。
2. 进行风险评估: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根据评估指标,对危险源进行量化或定性评估,确定其可能造成的风险程度。
3. 优先级排序:对评估结果进行排序,确定风险的优先级。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哪些危险源需要优先考虑,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三、控制策划控制策划是指根据危险源的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控制计划。
控制策划包括以下内容:1.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可以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人防护等。
例如,在需要接触危险化学品的作业环境中,可以采取局部排风装置、防护屏障或穿戴防护设备等。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一、危险源辨识1.1 确定危险源的范畴和分类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危险源的范畴和分类。
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理性危险源、化学性危险源、生物性危险源和心理性危险源等。
在焦化项目中,常见的危险源包括高温设备、压力容器、煤气管道、化学药品等。
1.2 识别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和伤害在确定危险源后,应进一步识别其可能导致的事故和伤害。
例如,高温设备可能导致烫伤事故,化学药品可能导致中毒或腐蚀等。
通过对事故和伤害的识别,可以更好地了解危险源的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
1.3 记录并分析危险源数据对识别出的危险源及其可能导致的事故和伤害进行详细记录,并对其进行分析。
分析应包括危险源的分布情况、危害程度、影响范围以及事故发生的概率等。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二、风险评价2.1 确定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标准风险评价是通过对危险源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确定其可能导致的风险程度及影响范围。
在焦化项目中,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包括风险矩阵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等。
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风险评价方法和标准。
2.2 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级根据选定的风险评价方法,对每个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级。
根据评估结果,将危险源分为不同等级,以便于针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2.3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的优先级针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源,应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确定其优先级。
对于高等级的危险源,应优先采取风险控制措施,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对于低等级的危险源,可以在采取相应措施的基础上,逐步完善风险控制措施。
三、控制措施3.1 制定并实施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结果,针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措施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培训教育措施等。
在制定控制措施时,应考虑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危险源的风险程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程序
4.5 危险源识别与评价方法 4.5.1 基本分析法
根据GB/T13861—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6441—86《企业员工伤亡事故分类》、GB13690-92《常见危险化学品 的分类及标志》和卫生部《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中描述的危险、有害因素,综合考虑某项生产作业活动中可能的伤害, 辨识造成事故可能的起因物、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最后 确定出具体的危险源。 4.5.2 安全检查表法
4.2 基本工作步骤 识别和划分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确定是否可承受风
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方案)→评审控制措施(方案)。 4.3 划分作业活动 4.3.1 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 4.3.2 按地理区域或工作区域划分; 4.3.3 按生产装置或设备划分; 4.3.4 按作业任务划分。 4.4 危险源辨识 4.4.1 危险源辨识范围:所有常规(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活动 (如临时抢修等)、所有人员、所有设备设施(包括可能接触的外单位 的作业用设备设施)。 4.4.2 危险源辨识内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 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针对具体作业活动进行危险源识别时,要从作业 活动必须的防护用品、使用的工器具、全员作业行为、接触或使用的设 备设施(建、构筑物)、相关方(人员)、作业环境6个方面的内容和 顺序进行辨识。 4.4.3 危险源辨识应全面分析设备、材料性质、生产工艺特点、作业条 件、生产经验、组织管理措施等方面可能引发事故的潜在问题。应结合 实际情况,覆盖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时态”与正常、异常和紧 急“三种状态”,采用实用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们的实施对于保障员工的安全健康、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确认,并对其进行记录和分析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场所巡查: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的巡查,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包括机械设备、工艺流程、化学品、电气设备、人为因素等。
2.危险源辨识调查:对已发生的事故和不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其中的危险源,并加以改正。
3.员工培训:培训员工对危险源的辨识和处理方法,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危险源辨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并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因素,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危险源造成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确定其对人身安全和健康的潜在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的过程。
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1.风险识别:对危险源造成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和确认。
2.风险分析:对已识别的危险源进行分析,确定其对员工安全和健康的潜在影响程度。
3.风险评估:对确定的风险进行评估,并确定其优先级,确定优先处理的风险。
风险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危险源对员工安全和健康的潜在影响,为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三、风险控制程序风险控制程序是指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对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的过程。
风险控制程序的主要内容包括:1.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人为控制等。
2.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对制定的控制措施进行实施,包括对设备、工艺流程、化学品等进行改进和加强管理,对员工进行培训等。
3.风险控制效果的评估:对实施的控制措施进行效果评估,确定其是否能够有效控制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步骤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步骤以下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步骤:1.明确风险策划的目标和范围:确定所需评价的危险源和风险的范围,如特定工作场所、特定工作任务等。
2.进行危险源辨识:对工作环境进行全面的检查,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人为因素等。
可以通过实地观察、记录和访谈工作人员等方式进行危险源辨识。
3.评估危险源导致的风险: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包括两个方面的评估:风险的严重性和风险的可能性。
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方法进行评估,如风险矩阵、风险水平评价等。
4.确定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确定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的顺序应遵循“避免、减轻、替代、控制和个体防护”原则。
优先选择避免和减轻风险的措施,如更换使用更安全的设备、改进工作环境等。
5.制定风险控制计划:将确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制定为计划,并明确实施时间表和责任人。
确保每个风险控制措施都有具体的实施要求和监督措施。
6.实施风险控制措施:按照风险控制计划进行实施,确保每个措施都能得到有效执行。
7.监督和评估:对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确保其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可以定期检查和评估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现场检查和工作人员访谈等。
8.培训和教育:对工作人员进行风险控制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危险源和风险的识别能力,以及正确使用防护装备和采取正确工作行为的意识。
9.制定紧急应急计划: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和紧急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并进行演练和培训,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应对。
10.持续改进:对整个风险策划过程进行持续改进,根据实践经验和反馈信息,不断完善和优化风险辨识、评估和控制的方法和措施。
通过以上策划步骤的实施,可以有效地识别和评估工作环境中的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范文(三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范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是指针对企业的工作场所、工作过程和工作条件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策划程序,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
下面是一个关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的范文,供参考。
一、危险源辨识程序1.确定辨识对象:确定需要进行危险源辨识的工作场所、工作过程和工作条件。
2.召集辨识小组:召集辨识小组,由不同部门的代表组成,在辨识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
3.收集信息:收集与辨识对象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包括工艺流程、设备设施、物料危险性、人员行为等方面的信息。
4.分析辨识对象:对辨识对象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潜在的危险源,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人为等方面的危险源。
5.评价危险源:对确定的危险源进行评价,综合考虑其频率、严重程度、暴露程度、可能性等因素,确定危险源的级别。
6.制定辨识报告:根据危险源的级别,制定辨识报告,包括危险源的描述、评价结果和建议的控制措施。
7.审查和确认:组织辨识小组对辨识报告进行审查和确认,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可靠。
二、风险评价程序1.确定评价对象:确定需要进行风险评价的工作场所、工作过程和工作条件。
2.召集评价小组:召集评价小组,由专业人员组成,包括安全工程师、职业卫生师、环境工程师等。
3.评价标准:确定评价标准,包括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内部标准等。
4.收集信息:收集与评价对象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包括事故记录、职业病发病率、环境污染指标等方面的信息。
5.分析评价对象:对评价对象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存在的风险,包括人员伤害风险、职业病风险、环境污染风险等。
6.评估风险:根据评价标准,对确定的风险进行评估,综合考虑其概率、严重程度、可预见性、可控性等因素,确定风险的级别。
7.制定评价报告:根据风险的级别,制定评价报告,包括风险的描述、评估结果和建议的控制策略。
8.审查和确认:组织评价小组对评价报告进行审查和确认,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可靠。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确定危险源的具体位置和性质。
危险源的辨识是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前提,只有明确了危险源,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1.1常见的危险源在工作场所中,常见的危险源包括但不限于:机械设备的运转,电气设备的使用,高处作业,化学品的接触,火灾爆炸,高温高压等。
这些危险源都可能对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构成威胁。
1.2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危险源的辨识可以通过现场勘查、设备检查、工艺分析、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和事故分析等多种手段进行。
通过对工作场所的环境,设备和作业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估,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1.3例证举例来说,某企业是一家生产化工产品的企业,其生产现场存在着多种化学品,这些化学品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和腐蚀性。
因此,在危险源辨识时,要重点关注化学品的存储和使用过程,确定其存在的潜在风险,然后针对性地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工作场所存在的各种危险源进行系统分析,评估其对员工的影响程度和可能发生的频率,确定风险的级别,为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2.1风险评价的方法风险评价常用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风险矩阵法、事件树分析、故障模式效应分析、层次分析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危险源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其具体的风险级别,为风险控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2例子继续以化工企业为例,对于化学品的风险评价可以采用风险矩阵法,将化学品的毒性,腐蚀性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综合评估其对员工的潜在影响和可能发生的频率,确定其风险级别,为后续的风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三、风险控制程序风险控制程序是指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针对不同危险源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根据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科学技术手段,全面有效地降低危险源对员工的威胁,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3.1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技术控制、管理控制、个人防护等。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其控制策划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其控制策划程序1. 危险源辨识程序:1.1 收集资料,了解工作场所、设备设施、工作流程及相关材料的情况。
1.2 建立工艺图,对工作场所进行仔细观察和记录,并标注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1.3 与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的看法和经验,并做好记录。
1.4 利用专业检测设备,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实地检测和测量。
1.5 整理收集的资料,综合分析并编制危险源清单和危险源描述。
2. 风险评价程序:2.1 根据危险源清单和危险源描述,利用风险评价方法对各危险源进行评估。
2.2 评估包括危害分析、暴露评估、风险分析等过程。
2.3 评估结果应包括危险源的等级划分,例如高、中、低。
2.4 评估结果应记录并保存,以备日后参考和修改。
3. 控制策划程序:3.1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对各危险源的控制目标和措施。
3.2 确定控制措施包括技术、管理和培训等方面。
3.3 制定详细的控制方案,包括实施计划、责任分工和监督控制措施等。
3.4 定期评估控制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3.5 对涉及人身安全的危险源,应制定紧急事件响应计划和应急预案。
总结: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其控制策划程序是一种科学、系统的方法,用于识别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评估其对人身安全和环境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这一程序的实施可以帮助企业提前识别潜在的危险,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风险,并保护员工和环境的安全。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其控制策划程序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预防和控制事故发生提供了科学方法和有效手段。
下面将进一步探讨这个程序的相关内容。
危险源辨识是确定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和潜在风险的过程。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首先需要收集资料,了解工作场所、设备设施、工作流程及相关材料的情况。
通过这一步骤,能够全面了解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物料和设备等因素对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可能带来的影响。
其次,需要建立工艺图,对工作场所进行仔细观察和记录,并标注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是程序的第一步。
它涉及对组织内潜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
的调查和识别。
这可以通过进行工作场所观察、员工讨论、检查历史记录
和文件、分析工作过程中的潜在风险等方法来完成。
在这个阶段,需要制
定一个详细的清单,列出所有已识别的危险源。
接下来的步骤是风险评价。
在此阶段,需要对已识别的危险源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可能对组织和员工造成的风险程度。
评估的方法可以包括使
用评估工具、分析历史数据和统计信息、进行风险矩阵分析等。
评估结果
应该是一个可量化的风险等级,并为后续的风险控制措施提供指导。
在完成评价后,组织需要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这些措施旨在减轻风险
的发生概率和/或减少风险发生时的严重程度。
控制措施可能包括采取工
程控制措施,例如安装警示标识或遮挡装置,修改工作流程,提供培训和
教育,提供个人防护装备等。
组织应该将这些措施细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并制定实施和监控的机制。
风险评估和控制程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
组织应该建立定期检查和报告的机制,以确保已实施的控制措施仍然有效,并帮助识别新的危险与风险源。
这可以通过定期召开集体讨论会议、进行
员工培训、收集和分析安全数据等方法来完成。
总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是一种帮助组织识别、
评估和控制危险和风险的系统化方法。
通过该程序,组织能够更好地保护
员工,减少风险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并提高组织的整体安全性。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环境中可能导致事故或者伤害的因素进行识别和界定的过程。
风险评价则是在危险源辨识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和评估,判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以确定所面临的风险程度。
在确定了风险后,为了保护员工和环境的安全,必须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
本文将结合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三个方面,对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风险管理的基础,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 收集数据:收集与工作环境、工作过程以及使用的设备相关的数据,包括工艺流程、生产设备、材料等。
2. 识别危险源: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等各类危险源。
3. 程序评估:评估每个危险源对员工和环境的危害程度和可能性,确定其风险等级。
4. 制定措施:针对每个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消除危险源、降低风险等级、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等。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主要包括如下步骤:1. 风险识别:根据危险源辨识结果,识别出可能带来风险的因素。
2. 评估风险: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其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以及对员工和环境的危害程度。
3. 风险排序:根据评估结果,对风险进行排序,确定重点关注的风险。
4. 评估控制措施:评估已采取的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检查其是否能够在降低风险的同时保证工作效率。
三、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是为了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控制措施:1. 排除危险源:尽可能地消除危险源,例如更换设备、改变工艺流程等。
2. 采用工程控制:通过工程手段改变工作环境或设备的设计,减少人员与危险源直接接触,例如安装警示标识、安全护栏等。
3. 引入行政控制: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增加员工对安全意识的培养和遵守。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一、概述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是指在工作、生产、经营等活动中,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价,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实施的过程。
该程序的目的是明确各项工作安全规范,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避免潜在风险对企业及社会环境造成的不可逆损失。
二、范围本程序适用于企业的所有业务活动,包括生产、经营、仓储、运输及其他相关活动。
三、危险源辨识(一)指定危险源辨识组,由专业人员组成,对企业内的全部作业环节进行危险源辨识。
(二)通过工艺流程图、安全检查记录、历史安全事故案例;合法、准确、权威的法律规定及其他有关资料、资讯的收集,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等主要工作环节,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三)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分类归纳,剖析其特征,分析可能引发的各种危险情况和后果。
四、风险评价(一)对步骤三中识别出的危险源,按不同等级进行风险评价。
评价依据考虑危险源的类型、程度、频次、可能性、危害后果等综合因素,确定风险等级。
(二)对于评价等级高的风险源,开展深度分析,进一步分析可能性、后果的严重程度、处置难度等因素,判断风险可控性及对人体、财产、环境的危害程度等。
(三)评价报告编制:编制危险源评估报告,详细说明评估对象、评估过程、评估效果、评估方法、评估结论和建议等内容。
五、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一)根据危险源的等级和风险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实施。
(二)控制措施的制定包括技术、管理、人员等多个方面,确保措施的可操作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控制措施的实施重点是防范措施的具体操作,以确保预防、减轻或消除危险源对人员、财产和环境等的危害。
六、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监管(一)建立监督管理制度,严格监管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的实施情况。
(二)监管内容包括对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风险评价效果和危险源辨识工作的质量进行检查、评价和监督。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的策划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的策划控制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是任何组织都应该关注和实施的重要程序。
通过合理的策划和控制,可以有效地预防和降低各种潜在风险对组织、员工和环境的影响。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一程序的步骤和方法。
首先,危险源辨识是风险管理的基础。
组织应该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以确定可能对组织产生潜在影响的各种潜在危险。
这些危险源可以包括物理危险(如高处作业、电气设备等)、化学危险(如有毒物质、易燃物等)、生物危险(如病原体、有害生物等)以及人为因素(如工作环境、操作流程等)。
其次,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的过程。
通过分析危险源可能导致的潜在风险和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可以确定风险的严重性和可能性。
这样可以将风险分级,以便进一步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可以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如风险矩阵、事件树分析、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等。
最后,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组织应制定相关的风险控制措施。
这包括预防性措施和控制性措施。
预防性措施旨在消除或减少危险源的存在,例如改变工作流程、使用更安全的设备等。
控制性措施则是在危险源无法完全消除的情况下,通过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事故和损失的可能性。
控制措施可以包括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实施标准作业程序、加强培训等。
值得注意的是,风险控制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组织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效果的评估,及时修订和完善风险控制措施。
同时,也应加强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培训,提高他们对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控制的能力。
综上所述,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的策划和控制程序是组织保障员工和环境安全的重要工具。
通过全面的辨识、评价和控制,可以有效地预防和降低各种潜在风险的影响。
因此,每个组织都应该重视并实施这一程序,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障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和员工的安全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和风险控制策划控制程序
1 目的
持续对全管理处范围内所有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为消除事故隐患奠定基础。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管理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
3 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管理处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
3.2 安全办公室是管理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
3.3 各科室和单位负责其管辖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参加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
4 工作程序
4.1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过程
确定生产作业过程→识别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价→登记重大安全风险。
4.2 危险源的辩识
4.2.1 危险源的辩识应考虑以下方面:
4.2.1.1 所有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
包括管理处管理和工作过程中所有人员的活动、外来人员的活动;常规活动(如正常的工作活动等)、异常情况下的活动和紧急状况下的活动(如火灾等)。
4.2.1.2 管理处所有工作场所的设施设备(包括外部提供的)中存在危险源,如建筑物、车辆等。
4.2.1.3 管理处所有采购、使用、储存、报废的物资(包括管理处外部提供的)中存在危险源,如食品、办公用品、生活物品等。
4.2.1.4 各种工作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如高温、低温、照明等。
4.2.1.5 识别危险源时要考虑六种典型危害、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
1) 六种典型危害
a 各种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挥发、泄漏所造成的人员伤害、火灾等;
b 物理危害:造成人体辐射损伤、冻伤、烧伤、中毒等;
c 机械危害:造成人体砸伤、压伤、倒塌压埋伤、割伤、刺伤、擦伤、扭伤、冲击伤、切断伤等;
d 电器危害:设备设施安全装置缺乏或损坏造成的火灾、人员触电、设备损害等;
e 人体工程危害:不适宜的作业方式、作息时间、作业环境等引起的人体过度疲劳危害;
f 生物危害:病毒、有害细菌、真菌等造成的发病感染。
2) 三种时态
a 过去:作业活动或设备等过去的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体伤害事故;
b 现在:作业活动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况;
c 将来: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等在发生改进、报废后将会产生的危险因素。
3) 三种状态
a 正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按其工作任务连续长时间进行工作的状态;
b异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周期性或临时性进行工作的状态,如设备的开启、停止、检修等状态;
c 紧急情况:发生火灾、水灾、交通事故等状态。
4.2.2 识别的方法
1) 收集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法规、标准,将其作为重要依据和线索。
2) 收集本单位和其它同类单位过去已发生的事件和事故信息。
3) 通过收集其它要求(如:顾客的要求等)和专家咨询获得的信息。
4) 通过现场观察、座谈和预先危害分析进行辨识:
现场观察:对作业活动、设备运转进行现场观测,分析人员、过程、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危害;
座谈:召集安全管理人员、专业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讨论分析作业活动、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对现场观察分析得出的危害进行补充和确认;
预先危害分析:新设备或新过程采用前,预先对存在的危害类别、危害产生的条件、事故后果等概略地进行模拟分析和评价。
4.3 风险评价
4.3.1 矩阵法
4.3.2 LEC定量评价法
D=LEC
式中:D-风险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L、E、C分值分别按照下述表格确定:
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说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是指存在某种情况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有多大,而不是指这种情况在我单位出现的可能性有多大。
如:车辆带病运行时,出现事故的可能性有多大(L值应为6或10),而不是指我单位车辆带病运行的可能性有多大(此时L值为3或1)。
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3)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4) 危险源风险评价结果分为极其危险、高度危险、显著危险、一般危险、稍有危险五个等级。
具体划分见下表:
注:D>70的危险源为重大安全风险。
4.4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实施
4.4.1各科室(单位)按照上述规定,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填写《危险源辩识调查评价表》中的“序号”、“场所/设备设施/活动”、“危险源”、“可能的损害”、“现有控制措施/制度”
等内容。
4.4.2 各科室(单位)根据“矩阵法”和“LEC定量评价法”,对已识别危险源进行评价,填写《危险源辩识调查评价表》“风险评估”和“风险级别”的内容。
根据评价结果,将重大安全风险汇总填写《重大安全风险清单》。
4.4.3各科室和单位将《危险源辩识调查评价表》和《重大安全风险清单》上交管理处安全办公室。
安全办公室对各科室和单位的《危险源辩识调查评价表》和《重大安全风险清单》进行审核和确认,汇总编制全管理处的《危险源辩识调查评价表》和《重大安全风险清单》。
4.5 风险控制的策划
4.5.1 风险控制的策划应首先考虑消除或减少危险源,其次考虑采取措施降低风险,最后考虑个体保护。
4.5.2 重大安全风险控制
4.5.2.1 在一段时期内需采取专门措施控制时,应建立详尽的实施计划(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4.5.2.2 紧急情况下的重大安全风险,应制定应急预案。
4.5.2.3 建立和完善安全制度,编制相关安全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
4.5.2.4 监控各项安全制度和措施的落实。
4.5.2.5 对有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4.5.2.6 加强有关设备、设施的检查和维护。
4.5.3 一般风险控制
对一般风险危险源,对职工进行安全风险教育,有关部门完善现有制度和措施,加强运行监控。
4.6 危险源的更新
各科室和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随时进行危险源的更新工作,对新增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确定新增重大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1) 相关法律法规变化时;
2) 在工作程序将发生变化时;
3) 开展新的活动之前(如新建工程等);
4) 采用新设备、设施前或设备技术改造后投入使用前;
5) 采用新的物质;
6) 发现新的危险源时。
各科室和单位根据补充辨识和评价的结果,填写新增《危险源辩识调查评价表》和《重大安全风险清单》,报安全办公室备案。
5 记录
5.1 《危险源辨识调查评价表》(CX-13-B01)
5.2 《重大安全风险清单》(CX-13-B02)
CX-13-B01
危险源辨识调查评价表
部门/单位:
参加评价人签字/日期:审核/日期:
36 / 136
CX-13-B02
重大安全风险清单
编制:审核:日期:
36 /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