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一、危险源辨识:1.企业危险源识别清单:制定一份企业危险源识别清单,并在清单上列出常见的危险源,部门负责人根据清单进行检查和辨识。
2.风险评估:对每个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其可能导致的事故发生概率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以确定危险源的重要性。
3.现场巡查:定期进行现场巡查,通过观察、交流等方式辨识存在的危险源,特别是那些不容易被发现的危险源,如设备老化、隐患等。
4.统计分析:对历年来的事故数据进行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规律,以便辨识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源。
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在辨识出危险源后,需要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加以控制和管理,确保危险源不会演变为事故。
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1.风险管控措施的制定:针对不同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标准。
2.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对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落实和执行,确保每个部门、员工都能按照规程进行操作,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定。
3.安全培训与教育:加强员工安全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确保每个员工都能参与到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中来。
4.监督与检查:建立监督与检查制度,定期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纠正不合规的行为和做法,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5.事故调查与分析:对发生的事故进行调查与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不足之处,并对相关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修订和完善。
三、建立与完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的必要性:1.保障员工安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控制潜在的危险源,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
2.提高生产效率:及时识别和控制危险源,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可以保障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
3.降低企业成本:事故发生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降低企业的成本。
危险源辨识及如何控制风险
危险源辨识及如何控制风险一、什么是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可能引起伤害、疾病或其他健康危害的物质、能量、环境因素和人的行为等因素。
危险源分为物理危险源、化学危险源、生物危险源、心理危险源和人为危险源等五类。
二、危险源辨识的重要性危险源辨识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其目的是更好地保障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只有全面准确地辨识出各种危险源,才能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三、如何进行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通常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步骤来完成,这些步骤包括:1. 收集信息需要了解一些有关该类型的危险源的信息和知识,包括危险源的性质、类型及其危害等方面的知识。
2. 识别潜在的危险源在实际工作场所中,需要通过对现场环境、工作流程和设备等方面的分析,来识别可能有潜在危险源存在的地方。
3. 评估危险源的危害程度为了深入了解危险源的危害程度,需要对其进行评估。
使用专业的评估方法,可以更加科学地评估危险源的危害程度,进一步明确其风险等级和危害程度。
4. 为危险源设置合理的控制措施在评估了危险源的危害程度之后,需要根据危害程度的大小,适当选择合理的控制措施来进行处理。
5. 创建详细的记录在危险源辨识结束后,需要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危险源的类型、位置、危害性质、影响范围和控制措施等方面的记录。
四、如何控制风险在危险源辨识完成后,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来降低危险源带来的风险。
具体来说,控制风险的方法包括:1. 工程控制工程控制是通过改变机器、设备、材料、结构和环境等方面的因素来控制危险源的危害程度。
例如:使用自动化生产设备、改变工艺流程、提供合适的工具设备等方法。
2. 行政控制行政控制是指通过规章制度、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和监管等手段来控制危险源的危害程度。
例如:制定标准的操作流程规定、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实行安全生产教育,开展应急演练等方法。
3. 个人保护个人保护主要是指提供必要的个人安全装备和保护用品等,以降低危害的程度。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1. 简介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是在工作场所中确保员工健康与安全的重要步骤。
通过辨识和评估潜在的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和风险控制的策略,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2. 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环境中可能导致工作人员伤害的物质、设备、工艺、环境等进行全面的辨识和识别。
常见的危险源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品、机械设备、电气设备、高温、高压、噪声、振动、无防护措施、不安全操作等。
2.1 辨识方法危险源辨识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实地勘察: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的勘察,发现潜在的危险源。
•专家评估: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估,识别出潜在的危险源。
•经验总结:结合过往的事故案例和职业病发生情况,总结出常见的危险源。
2.2 辨识要点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全面性:辨识应覆盖所有可能的危险源,不容忽视任何一个可能的风险。
•专业性: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辨识工作,以确保准确性和全面性。
•时效性:及时更新和修订危险源清单,以适应工作环境的变化。
3. 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对员工的影响程度。
常见的风险控制策略包括防御性控制、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人防护措施等。
3.1 防御性控制防御性控制是通过修订工作方法和程序,以防止危险源的产生和事故的发生。
常见的防御性控制措施包括:•制定和执行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
•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危险源和相应的控制措施。
•对设备和机器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强制执行严格的操作程序,避免不安全的操作行为。
3.2 工程控制工程控制是通过改造和优化工作场所的物理结构和设备来降低危险源的风险。
常见的工程控制措施包括:•安装有效的通风设备,减少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浓度。
•设立安全防护设备,如安全围栏、防护网等。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在现代社会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够有效地预防事故和减少人员伤亡。
本文将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谈谈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物质、装置、设备、施工工作、作业方式、管理措施等因素。
危险源的辨识是指通过识别、分析和评估可能产生危害的因素,确定其存在程度和特征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可以通过以下的步骤进行:首先,收集相关信息,包括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工艺流程、操作规程等。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可以初步识别出潜在的危险源。
其次,进行现场观察。
通过对现场环境、设备状态、操作方式等进行观察,可以进一步确认潜在危险源,并了解其具体特征和程度。
然后,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
与工作人员、设备操作者等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可能的危险源的认识和经验,从而更加准确地辨识出潜在的危险源。
最后,进行风险评估。
通过对潜在危险源的识别和分析,可以对其造成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优先级和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通过采取合适的措施,减少或消除危险源对人员、财产和环境的潜在风险。
风险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采取物理控制措施。
物理控制措施是通过改变设备、改变工艺流程、改变作业方式等手段,来减少或消除危险源的风险。
例如,可以对设备进行封闭,设置安全防护设备,限制作业区域等。
其次,采取技术控制措施。
技术控制措施是通过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减少危险源的风险。
例如,可以采用自动化设备替代手工操作,使用无人机进行危险作业等。
然后,采取管理控制措施。
管理控制措施是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来控制和监管危险源。
例如,可以制定作业规程,进行培训和考核,建立预警和应急机制等。
最后,采取个体保护措施。
个体保护措施是通过个体防护装备和设施,来减少或消除危险源对人员的风险。
例如,可以配备安全帽、安全鞋、防护服等个体防护装备,同时设置通风设备、防护栏杆等防护设施。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范本(四篇)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范本一、概述本策划范本旨在提供一个有效的方法,帮助组织对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员工的健康。
本文将提供详细的步骤和指南,从而使组织能够全面而科学地管理和控制风险。
二、危险源辨识1.确定工作场所的危险源在开始危险源辨识前,应对工作场所的各项活动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调查。
包括但不限于采购和物料储存、机械和设备使用、人员流动等方面。
同时,要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反馈,了解他们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的看法和经验。
2.记录和分类危险源根据前一步骤的调查和分析结果,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记录和分类。
可以按照危险源的性质、来源、可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类,并为每个危险源赋予一个唯一的标识。
3.评估危险源的潜在严重性针对每一类危险源,评估其潜在的严重性。
主要包括可能导致的伤害类型(如损伤、中毒、火灾等)、可能引起的人员伤亡数量和严重程度,并评估其潜在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三、风险评价1.确定评价标准和指标在进行风险评价前,应先确定评价标准和指标。
可以参考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也可以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制定内部标准。
2.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对每个危险源进行风险可能性的评估,即评估该危险源发生的概率。
可以根据历史数据、专家经验和组织内部的情况进行评估。
3.评估风险的影响程度评估每个危险源可能导致的影响程度,包括人员伤亡数量和严重程度、财产损失等。
可以参考相关标准和指南,也可以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设置评估指标。
4.计算风险等级根据风险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的评估结果,计算每个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可以使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来计算。
对于高风险等级的危险源,需要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四、风险控制1.确定风险控制目标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确定风险控制的目标。
例如,降低风险等级、减少风险可能性或减轻风险影响等。
2.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控制目标,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可以使用预防措施、保护措施、管理措施等多种方式来控制风险。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前言随着现代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加。
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就是通过对潜在危险源的发现和识别,适时实施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保障员工、设备和环境的安全,避免或减轻灾害和事故对人员、财产等的损失,是现代工程、工艺、管理等领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问题。
一、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是指影响安全的潜在因素,可能引发意外事故或潜在危害的设备、物质、环境或活动行为等。
危险源不仅包括那些显而易见的危险源,比如明火、有毒药品等,还包括那些不太易发现的隐蔽危险源,比如高温、高压、有害气体等。
二、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系统分析和评估,识别出可能产生危险的因素,确定潜在危险的性质、后果和发生概率,了解潜在危险源的形式和特征,进而整合和优化每个部分的危险源的识别,使之形成一张相对全面的危险源表。
通常使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有:1. 安全检查法安全检查法是通过现场巡检、设备检查等方式发现潜在的危险源。
该方法适用于常规的生产工艺、设备等领域,操作简便,但有可能存在主观意见和盲区。
2. 安全分析法安全分析法是将安全管理过程视为一条流程,通过分步骤识别潜在危险源,定量或定性评估风险,开展风险控制。
该方法适用于新设工艺、生产线或是有特定事件影响的领域,但需要更多的设备和专业人员的支持。
3. 可能性分析法可能性分析法是通过预先设定的风险因素和损失事件的可能顺序,逐一识别影响安全的因素,对每一个因素进行概率和贡献度的定量评估,并进行事前的管理和控制。
该方法具有进程与事前预警的特点,但是需要专业人员支持。
三、风险控制风险控制包括对危险源进行评估和控制策略制定。
风险评估是对潜在危险源进行量化和定性评估,确定其可能性和损失的概率,而控制策略制定是通过采用控制措施来降低或消除潜在危险源。
常用的控制措施包括:1. 技术控制技术控制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来改变危险源的性质或减少其危害程度。
比如,加强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安装安全阀、报警装置等。
十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
十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危险源,这些危险源可能对我们的安全和健康造成威胁。
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和公众的安全,我们需要对这些危险源进行辨识,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辨识十大危险源:1. 机械设备:识别和检查工作场所中的机械设备,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修理或更换损坏的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
2. 高处作业:对需要在高处工作的岗位进行评估,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安装防护栏杆、使用安全带等。
3. 电气设备:检查电气设备的安装和维护情况,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
禁止使用老化和损坏的电气设备,并提供适当的绝缘保护。
4. 化学品:对工作场所中的化学品进行辨识,确保其正确存储和使用。
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并进行员工培训,教会他们正确使用化学品。
5. 火灾危险:评估工作场所的火灾危险性,并采取预防措施,如安装火灾报警器、灭火器等。
进行定期的火灾演习和员工培训,提高应对火灾的能力。
6. 符合性标准:确保所有设备、工具和材料符合相关的安全和质量标准。
检查并更新设备的安全证书和合格证明。
7. 人员行为:培训员工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
建立安全文化,鼓励员工相互监督和报告安全问题。
8. 紧急情况:建立紧急情况预案,并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定期检查应急设备的状况,确保其可用性。
9. 物理因素:评估工作场所的物理因素,如噪音、振动、照明等,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护员工的健康。
10. 人机工程:优化工作场所的布局和设备的设计,减少员工的体力劳动和工作负荷。
确保设备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的舒适度。
风险控制措施:1. 风险管理计划:制定详细的风险管理计划,明确风险控制的责任和措施。
定期评估和更新风险管理计划,确保其持续有效。
2. 预防措施:采取预防性措施,如安装安全设备、提供培训和教育,并建立安全操作规程。
确保员工了解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 检查和维护:定期检查设备和工作场所的安全状况,及时修复和更换损坏的设备。
危险源辨识及如何控制风险
危险源辨识及如何控制风险一、危险源辨识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接触一些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那些能够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因素或过程,包括人工和自然的。
为了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我们需要对危险源进行及时的辨识。
1. 危险源分类危险源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人的行为:如疲劳驾驶、吸烟、酗酒等;•物的危险性:如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设备设施的危险性:如设备故障、电气故障、渗漏等;•工作环境的危险性:如高处作业、窒息作业、低温作业等。
2. 危险源辨识方法危险源辨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访谈法访谈法是指通过与工作场所的从业人员交流,了解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的方法。
访谈的重点是了解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所面临的风险,以及他们对于如何降低风险的想法。
2) 案例剖析法案例剖析法是指通过对工作场所发生过的事故或者表现出来的隐患进行分析,找出产生事故的根本原因,以及隐患所在的位置以及可能的影响范围。
3) 评估法评估法是指结合工作场所特点和工作过程,分析可能产生的风险,并对产生的可能性和影响进行评估。
该方法需要依据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评估。
3. 危险源辨识注意事项危险源辨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了解、熟悉工作场所的环境、设施;•了解、掌握已经有的隐患,进行分类;•正确评估隐患的危险性、可能性和影响范围;•采取多种方法相辅相成的方式进行辨识。
二、如何控制风险对于危险源,我们不能仅仅止于辨识,还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需要根据不同的危险源采取不同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是指在工作前或者工作过程中,采取具体的措施避免危险源的影响。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安全宣传、培训;•制定工作规范;•监督、检查工作;•安装预警系统。
2. 隔离措施隔离措施是指采取隔离措施把危险源和人、财、物等物质隔开,以保障人身财产的安全和环境的安全。
隔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在危险源附近设置安全距离;•安装、搭建警示标志、屏障等;•将危险源和人员、资产等分开。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制度范文(4篇)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制度范文一、制度目的为了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生产安全,建立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职责,认真执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所有涉及危险源的工作岗位和生产环节。
三、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1. 危险源辨识(1)各级管理人员要定期组织对各部门和工作岗位进行危险源辨识工作,以发现隐患和未控制的危险源,确保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风险管控。
(2)危险源辨识要全面、细致、准确,包括但不限于设备设施,作业环境,操作程序等方面。
(3)危险源辨识要视具体情况制定辨识周期,一般不少于一年一次。
2. 风险评估(1)危险源辨识后,对于发现的危险源要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严重程度和后果等级。
(2)风险评估要综合考虑事故发生可能性、可能的损害程度、是否有保护措施和应急措施等多个因素。
(3)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确保危险源的风险被控制在合理可控范围内。
四、风险控制措施1.危险源控制原则危险源控制要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按照以下原则进行控制:(1)优先采取技术措施控制危险源,如改进设备设施、改进工艺流程等。
(2)其次采取管理措施控制危险源,如制定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范等。
(3)最后采取个体控制措施控制危险源,如佩戴个人防护用品、进行岗前培训等。
2. 危险源控制文件和制度的建立(1)建立并完善设备设施的维护和完善制度,定期检查设备设施的使用情况,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2)建立并完善工艺流程的管理制度,明确每个环节的操作规程和标准,确保工艺的顺利进行。
(3)建立并完善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制度,规范化学品的储存、使用和处理,防止泄漏事故的发生。
(4)建立并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消防设施的巡查和维护等工作,确保消防安全。
(5)建立并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制度,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范文第一部分:危险源辨识一、基本原则1.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制定公司危险源管理制度。
2. 建立危险源分类建档、评估和管理的制度。
3. 加强对危险源与环境风险的研究和监测,及时更新风险评估结果。
二、危险源辨识的内容1. 建立公司危险源清单,并定期更新。
2. 对每个危险源进行详细辨识,包括可能带来的伤害类型、频率和严重后果等。
3. 定期开展危险源稳定性评估和可操作性评估。
4. 利用专业软件进行危险源的模拟和预测。
5. 将危险源辨识结果纳入公司安全风险评估。
三、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和工具1. 对现有工作流程和作业进行系统分析,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2. 利用专业设备和仪器检测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3. 进行人员访谈和调查,了解员工对危险源的认识和体验。
4. 依托专家评审和参考相关标准进行危险源辨识。
5. 利用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分析平台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和分析。
第二部分:风险评价一、基本原则1. 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潜在风险的分析和评估。
2.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合理的风险管控措施。
3. 风险评价需要依据科学、客观和可重复的方法进行。
二、风险评价的方法和工具1. 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进行综合评价。
2. 进行定性和定量风险评估,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和频率。
3. 采用专业软件和模型进行风险分析和计算。
4. 结合历史数据和案例分析,评估危险源可能引发的灾害后果。
5. 制定风险评估报告,并及时更新和修订。
三、风险评价的内容1. 对危险源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程度进行评估。
2. 对风险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3. 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目标和措施。
第三部分: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一、风险控制的基本原则1. 风险控制是为了降低危险源的风险水平,保障员工和环境安全。
2. 采取预防、控制和应急措施实施风险控制。
3. 风险控制需要进行有效的宣教和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应急能力。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
总结与反馈:总结风险控 制效果,反馈给相关人员,
以便持续改进
风险控制效果评估
01
评估指标:事故发生率、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
02
评估方法:定量评估、定性评估、综合评估等
03
评估周期:定期评估、不定期评估、动态评估等
04
评估结果应用:优化风险控制措施、调整风险控制策略等
3 两确认一监控
确认作业记录: 记录作业过程, 确保作业过程可 追溯
监控方法
01
定期检查:对危险源进 行定期检查,确保其处 于安全状态
02
实时监控:利用监控设 备对危险源进行实时监 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03
数据分析:对监控数据 进行分析,找出潜在的 风险和隐患
04
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 案,确保在发生事故时 能够及时应对和处理
评估标准:行 业标准、国家 标准、国际标 准
评估结果:危 险源等级排序、 危险源控制措 施建议
2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措施
制定风险控制计 划:明确风险控 制目标、方法和 步骤
01
监控风险控制效 果:定期检查风 险控制措施的执 行情况和效果
03
02
04
实施风险控制措 施:采取技术、 管理、培训等措 施降低风险
调整风险控制措 施:根据监控结 果调整风险控制 措施,确保风险 得到有效控制
风险控制流程
识别危险源:分析可能 导致风险的因素
评估风险:对危险源进 行量化评估,确定风险
等级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风 险等级,制定相应的控
制措施
实施控制措施:按照制 定的控制措施进行实施
监控与调整:对风险控制 措施进行监控,并根据实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 制
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与控制
用于泄压的阀门、爆破片、放空管等设施,用于止逆的阀门等设施,真 空系统的密封设施。
⑺紧急处理设施
紧急备用电源,紧急切断、分流、排放(火炬)、吸收、中和、冷却 等设施,通入或者加入惰性气体、反应抑制剂等设施,紧急停车、仪 表联锁等设施。
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设施
⑻防止火灾蔓延设施
阻火器、安全水封、回火防止器、防油(火)堤,防爆墙、防爆门等 隔爆设施,防火墙、防火门、蒸汽幕、水幕等设施,防火材料涂层。
频繁程度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越大,风险越大。 包括:连续暴露、每天工作时间暴露、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每月一 次暴露、每年几次暴露、非常罕见地暴露
严重性C:事故发生后能带来多大的人员作伤亡和财产损失。 包括:大灾难,许多人死亡;灾难,数人死亡;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严重,重伤;重大,致残;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
2.风险控制的原则
消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危 害因素。如采用无害工艺技术,使用环保材料等; 预防:当消除危险、危害因素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如 使用安全电压、漏电保护器、安全带、安全帽等; 减弱:在无法消除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有害因素 的措施。如使用通风装置、耳麦、护目镜、防毒面具等; 警告:在易发生危险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标志、警示标志等。
步骤(策划)
成立工作小组:
必须由懂专业,有经验的人员组成辨识小组,如生产副总经理,工程师,技 术员,安全员,班组长,机械司机,管库员等专业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 有经验的工人 。 确定活动场所划分依据,危险源辨识的原则,风险评价的方法等。
识别相适的法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编码》 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Z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目录》 等等。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范文(三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范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是指针对企业的工作场所、工作过程和工作条件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策划程序,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
下面是一个关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的范文,供参考。
一、危险源辨识程序1.确定辨识对象:确定需要进行危险源辨识的工作场所、工作过程和工作条件。
2.召集辨识小组:召集辨识小组,由不同部门的代表组成,在辨识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
3.收集信息:收集与辨识对象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包括工艺流程、设备设施、物料危险性、人员行为等方面的信息。
4.分析辨识对象:对辨识对象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潜在的危险源,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人为等方面的危险源。
5.评价危险源:对确定的危险源进行评价,综合考虑其频率、严重程度、暴露程度、可能性等因素,确定危险源的级别。
6.制定辨识报告:根据危险源的级别,制定辨识报告,包括危险源的描述、评价结果和建议的控制措施。
7.审查和确认:组织辨识小组对辨识报告进行审查和确认,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可靠。
二、风险评价程序1.确定评价对象:确定需要进行风险评价的工作场所、工作过程和工作条件。
2.召集评价小组:召集评价小组,由专业人员组成,包括安全工程师、职业卫生师、环境工程师等。
3.评价标准:确定评价标准,包括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内部标准等。
4.收集信息:收集与评价对象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包括事故记录、职业病发病率、环境污染指标等方面的信息。
5.分析评价对象:对评价对象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存在的风险,包括人员伤害风险、职业病风险、环境污染风险等。
6.评估风险:根据评价标准,对确定的风险进行评估,综合考虑其概率、严重程度、可预见性、可控性等因素,确定风险的级别。
7.制定评价报告:根据风险的级别,制定评价报告,包括风险的描述、评估结果和建议的控制策略。
8.审查和确认:组织评价小组对评价报告进行审查和确认,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可靠。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用于确定和评估潜在危险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风险。
1. 危险源辨识:辨识和识别可能导致伤害、疾病或财产损失的潜在危险源。
这可以通过检查现有工作环境、设备、工作流程和员工行为等方面来进行。
2. 风险评估:评估已辨识出的危险源对工作环境和员工的潜在风险。
评估需要考虑危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
常用方法包括执行风险评估矩阵、风险矩阵分析、风险登记簿等。
3. 风险控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或消除已识别危险源的风险。
这可以通过实施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人防护设备等来实现。
4. 监控与修正措施:监控已实施的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并及时更新和修正措施。
员工培训和意识提高也是重要的一部分,以确保他们了解和遵守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的措施。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是保障工作场所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措施,可以降低事故和伤害的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幸福度。
企业和个人都应该重视并积极实施这些措施。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面临各种潜在的危险源,这些危险源可能对我们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辨识并控制这些危险源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危险源的定义、辨识方法,以及风险控制的原则和措施。
一、危险源的定义和辨识方法危险源是指能够引发事故或健康伤害的物质、设备、环境或行为因素。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1 工作环境工作场所的设计、布局、装备和设施都可能存在危险源。
例如,高处作业时缺乏安全护栏、狭窄通道导致行人堵塞等都属于危险源。
1.2 物质和化学品许多化学品或物质在使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
例如,有毒气体泄漏、易燃物品存放不当等都属于危险源。
1.3 工艺和操作方式工艺流程中的不安全操作、不当维护、不规范的作业都会带来潜在风险。
例如,机器设备操作员不戴防护手套、电气设备维护不到位等都会造成危险源。
1.4 人为行为人为因素也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员工未按规定佩戴安全帽、疲劳驾驶等行为都属于危险源。
为了辨识危险源,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2.1 观察和检查对工作环境、设备和装置进行观察和检查,寻找存在的危险源。
例如,检查是否有松动的电线、是否有滑倒的危险等。
2.2 了解相关法规和规定根据相关的法规和规定,确定哪些因素可能构成危险源。
例如,法律规定对于某些化学品需要佩戴特定的防护设备,如果没有佩戴,就存在危险源。
2.3 进行风险评估对已确定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它对人体健康和安全的潜在影响程度。
例如,确定某种化学品对呼吸系统的损害程度。
二、风险控制的原则和措施当危险源被辨识出来后,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来减少危害的发生。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风险控制原则和措施:3.1 排除危险源最有效的控制措施是彻底排除危险源。
例如,对于一些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设备,可以考虑替换或淘汰。
3.2 替代危险源在一些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替代危险源来减少风险。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范文(三篇)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范文1. 引言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确保工作场所安全和提高工作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一些实际可行的措施来降低潜在风险。
2. 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和工作流程,识别潜在的危险源的过程。
首先,需要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的调研和观察,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其次,要与工作人员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对工作环境的感受和所面临的危险源。
最后,要结合相关法规和标准,对工作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识别出可能的危险源。
3. 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指通过采取措施来降低或排除潜在风险的过程。
在风险控制方面,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3.1 优先风险控制根据危险源的严重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影响,对风险进行排序,优先处理高风险的危险源。
例如,对于可能导致工人伤害的危险源,应该优先进行控制和管理。
3.2 风险控制补救措施对于已经存在的危险源,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
这可能包括安装安全设备、提供培训和培训、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等。
在采取补救措施时,应权衡成本和效益,并确保措施的实际有效性。
3.3 风险控制预防措施对于潜在的危险源,应该采取预防措施来降低风险。
这可能包括修改工作流程、改进设备设计、提供个人防护装备等。
在采取预防措施时,应考虑工作效率和成本,并确保措施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3.4 风险控制培训和教育风险控制不仅仅是采取技术措施,还需要进行员工培训和教育。
通过培训和教育,员工可以了解工作场所的潜在危险源和风险控制措施,并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和技能。
这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4. 实际案例分析在一家制造企业的生产车间,存在很多危险源,如机械设备、化学品、高温等。
为了降低潜在的风险,企业采取了以下措施:4.1 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并减少故障和意外发生的可能性;4.2 对化学品进行分类和储存,避免混合使用和泄漏;4.3 设置警示标志和安全警示标识,提醒员工注意安全;4.4 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鞋等,并进行培训,教育员工正确使用和佩戴;4.5 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工作流程和安全措施,并组织岗前培训;4.6 定期组织演习和紧急预案制定,确保员工在突发事件中能够迅速反应和采取适当措施。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是指对工作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并采取控制措施,以减少工作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化学实验等行业和领域中,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详细介绍相关内容。
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系统、全面地搜集、分析和研判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源,找出潜在的危险因素和危险可能的事故或伤害。
辨识危险源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的技术手册、标准和安全规范,搜集有关工作环境的危险源信息,如化学品的毒性、火灾爆炸的危险性等。
2.实地勘查:对工作环境进行现场调查,了解工作场所、设备、工艺和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如高温、高压、高噪音等。
3.事故案例分析:研究已经发生的事故案例,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危险源,以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的过程中,需要实施风险评估,即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评估其可能的风险程度。
风险评估的目的是确定危险因素对工作人员和财产的潜在影响程度,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风险矩阵法、风险指数法、故障模式和效应分析等。
在评估完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后,需要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减少风险的发生概率和降低风险的影响程度。
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措施:通过改变工作环境或工作过程,消除或减轻危险源的影响。
例如,使用安全防护设备、改善工作条件、提升设备的安全性能等。
2.管理措施:通过制定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工作人员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3.个体防护措施:提供个体防护装备和设施,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和健康。
例如,戴防护眼镜、口罩、手套等。
4.培训教育措施:通过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危险源的认识和风险控制的能力。
除了采取上述风险控制措施外,还需要建立相关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持续改进。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制度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制度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制度是指企业或组织为确保工作场所安全和员工健康,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制度。
它的目的是识别和评估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减少和控制风险,从而保障员工的安全健康。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制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对于一个企业或组织来说,它能够确保员工的安全健康,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减少事故和生产停工的发生,降低成本和经济损失。
对于员工来说,它能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保障其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安全检查,识别和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危险源可以是物理性的、化学性的、生物性的、机械性的等等。
常见的危险源包括高温、噪音、辐射、有毒物质、机器设备、工艺过程等。
辨识危险源的方法可以包括现场观察、工作台面分析、事故统计分析等。
风险控制是指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和控制。
评估风险需要综合考虑危险的概率和危害程度,并给出相应的风险等级和优先级。
控制风险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和控制危险源的风险,如物理控制、工程控制、行政控制等。
同时,还应制定应急预案和紧急救援措施,以应对突发事故的发生。
1.建立风险管理部门或委员会,负责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工作程序和规范。
2.组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
3.建立完善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的档案和管理系统,记录和更新相关信息,便于风险控制的监测和改进。
4.开展定期的工作场所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
5.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指导,确保员工按规程进行操作,减少人为因素引发的事故。
6.加强职业健康监测和个体防护,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和设施,减少员工对危险源的接触。
7.建立应急预案和紧急救援措施,培训员工的应急处置技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8.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
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
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是指在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根据评估结果和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或消除危险源对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的潜在危害。
下面是关于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的一些内容。
首先,危险源的辨识是指通过对工作场所或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和观察,确定潜在危害的源头或因素。
这包括对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电气等各方面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例如,对于物理危险源,可以考虑可能存在的高温、高压、辐射等危险因素;对于化学危险源,可以考虑可能存在的有害化学物质、易燃易爆物等;对于生物危险源,则需识别潜在的病毒、细菌等危险因素。
其次,风险评价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其对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潜在危害程度。
风险评价一般包括对危险源的评估和对危害人员的评估两个方面。
危险源的评估需要考虑事故发生概率、事故后果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危害人员的评估需要考虑人员的接触方式和频率、暴露时间以及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危害效应等。
最后,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或消除危险源对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潜在危害。
控制措施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风险等级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工程控制措施:通过改变工作环境或工作方式来降低危险源的风险。
例如,通过改进设备设计、增加隔离措施、改善通风系统等来减少危险源对人身安全的威胁。
2.管理控制措施: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培训教育等来管理和控制危险源。
例如,制定必要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工作指导书,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培训。
4.应急预防措施:在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应急预案,培训员工的应急处置知识和技能,在事故发生时能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降低事故的损失。
综上所述,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从不同角度对危险源进行综合评估,根据风险评价结果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一、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1.危险源辨识的目的是识别和确定可能引发事故和危害的因素,包括人员、设备、工艺和环境等方面。
通过查找历史事故记录、现场巡查、询问员工等方式,全面了解企事业单位的危险源,包括常见的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化学品等。
2.风险评估的目的是对危险源进行分级和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的评估标准包括危险性程度和暴露频度两个方面。
根据评估结果,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二、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1.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可行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等方面。
技术控制包括改进设备、改善工艺、使用防护设施等;管理控制包括制定操作规程和紧急预案、进行培训和教育等;个体防护包括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等。
2.明确风险控制的责任主体和管理程序,并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和岗位。
指定专人负责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的工作,确保相关措施的有效实施和监督。
建立健全的培训制度,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三、相关管理制度的建立1.制定危险源管理制度,明确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的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
包括危险源信息登记、监测和更新,以及风险评估报告的编制和审批程序等。
2.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指南,对危险作业和特殊工作进行具体规范,包括工艺流程、安全操作程序、应急预案等。
3.制定安全培训与教育制度,明确安全培训的内容、对象和周期。
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4.建立事故报告和调查制度,对发生的事故进行及时报告和调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改正和预防措施。
5.建立危险源监测和评估制度,定期对危险源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安全隐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与系统风险性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
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的等级,这三种因素是: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风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 D: 风险性分值 计算公式是:D=LEC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分 数 值 10 6 3 1 0.5 0.2 0.1 事 故 的 发 生 可 能 性 完全会被预料到 相当可能 不经常,但可能 完全意外,极少可能 可以设想,但高度不可能 极不可能 实际上不可能
15
7 3
一人死亡
严重伤害 致残
1
需要治疗
D―危险性分值
分 数 值 >320 160~320 70~160 20~70 <20 危 险 程 度 级别 一级 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比较危险,需要注意 稍有危险,或许可以接受 二级 三级 四级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编号:MGZ11011-T01C
1、点检人员进入炉区必须携带CO检测仪, 当检测仪报警时,应及时撤离并汇报。2、 制定现场应急处臵预案,紧急情况下启动现 场预案。
4
热轧加 热炉区
炉区设备点检 维护操作
煤气泄 漏
中毒和窒息
二级
序 号
所在区域
作业活动或设备、 设施名称
危险源
可能发生事故 的类别
风险 等级
控制措施 1、清除动火区域杂物;2、做好动火区域内电缆及 电器的防护措施;3、涉及电焊时接地线必须接近 原则;4、进入煤气区域必须携带CO检测仪;5、 严格执行三级动火制度。6、制定现场应急处臵预 案,紧急情况下启动现场预案。
容器;
(2)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0.1MPa,且PV≥100 MPam3的压力容器(群)。
3、危险源辨识
造成危害的原因
• 生产过程中存在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风险物质
• 导致能量或风险物质约束或限制失效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 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 机物的不安全状态 — 环境的不安全条件 • 安全管理上的缺陷
物理性危害、危险因素
• • • • • 运动物危害 明火
•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 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 粉尘与气溶胶
• 作业环境不良 • 信号缺陷 • 标志缺陷 • 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化学性危害、危险因素
• 易燃易爆性物质
• 放炮
• 火药爆炸 • 化学性爆炸
• 淹溺
• 灼烫 • 火灾
• 物理性爆炸
• 中毒和窒息 • 其他伤害
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 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害因素分为 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 (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危害因素等七类。
危害辨识的主要内容
重大危险源的确定
锅炉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锅炉: (1)蒸汽锅炉 额定蒸汽压力大于2.5MPa,且额定蒸发量大于 等于10 t/h。 (2)热水锅炉 额定出水温度大于等于120℃,且额定功率大于 等于14 MW。
重大危险源的确定
压力容器
属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容器: (1)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的三类压力
1
OG系统
煤气泄 漏
中毒和窒息
二级
2
炼钢厂 球罐区
氧气罐
氧气罐 爆炸
爆炸
二级
3
炼钢厂 全厂
氧气管道、设 施
氧气爆 炸
爆炸
二级
1、禁止吸烟和无证动火;2、带好氧气检测 器,并专人监护3、检修作业要先做好卸压 确认工作;4、要有隔离物,要先进行吹扫 作业,确认后再检修作业;5、制定现场应急 处臵预案,紧急情况下启动现场预案。
行为性危害、危险因素
• 指挥错误
• 操作失误
• 监护失误 • 其他错误
• 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其他危害、危险因素
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
参照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将危害、危险因素分为16类 • 物体打击 • 车辆伤害 • 高处坠落 • 坍塌
• 机械伤害
• 起重伤害 • 触电
• 法律法规 • 标准 • 公司的管理方针、目标 • 管理(程序)文件
重大危险源的确定
根据GB 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安监管协调字 [2004]56号《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重大危险源分为如下9类: 1、贮罐区(贮罐); 2、库区(库); 3、生产场所; 4、压力管道; 5、锅炉; 6、压力容器; 7、煤矿(井工开采); 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9、尾矿库。
• 自燃性物质 • 有毒物质
生物性危害、危险因素
• 致病微生物 • 传染病媒介物 • 致害动物 • 致害植物 • 其他生物性危害、危险因素
• 腐蚀性物质
• 其他化学性危害、危险因素
心理、生理性危害、危险因素
• 负荷超限 • 健康状况异常 • 从事禁忌作业 • 心理异常 • 辨识功能缺陷 • 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5
热轧设备 室
地下油库明火作 业
油库失火
爆炸 火灾
二级
6
能源部一 加压
一加压气柜操作、 煤气泄漏 巡检、检修
中毒和窒息 火灾
二级
1、携带CO测定器,穿戴好劳防用品;2、发现煤 气泄漏要及时汇报处理,并采取临时措施;3、煤 气泄漏时,巡视要站上风向;4、CO浓度大于 24ppm时,带好空气呼吸器;5、便携式、固定式 CO测定器定期校验。6、制定现场应急处臵预案, 紧急情况下启动现场预案。
1、巡视时携带好CO测定器,穿戴好劳防用品;2、 发现煤气泄漏要及时汇报处理,并采取临时措施; 3、煤气泄漏时,巡视要站上风向;4、CO浓度大 于24ppm时,带好空气呼吸器;5、便携式、柜内 固定式CO测定器定期校验,保持完好。 6、制定现场应急处臵预案,紧急情况启动现场预 案。 1、巡视时携带好CO测定器,穿戴好劳防用品;2、 发现煤气泄漏要及时汇报处理,并采取临时措施; 3、煤气泄漏时,巡视要站上风向;4、CO浓度大 于24ppm时,带好空气呼吸器;5、便携式、柜内 固定式CO测定器定期校验,保持完好; 6、制定现场应急处臵预案,紧急情况启动现场预 案。
重大危险源的确定
对危险物质的贮罐区(贮罐)、库区(库)、生产场 所,有: q1 q2 qn — + — +…… + — ≥1 Q1 Q2 Qn 式中,q1,q2,……qn ——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储存 量。
Q1,Q2,……Qn ——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
重大危险源的确定
压力管道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管道: (1)长输管道 ① 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且设计压力大于1.6 MPa的管道; ② 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输送距离大于等于200 km且管道公称直 径≥300 mm的管道。 (2)公用管道 中压和高压燃气管道,且公称直径≥200 mm。 (3)工业管道 ① 输送GB5044中,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气体、液化气体介质,且公称 直径≥100 mm的管道; ② 输送GB5044中极度、高度危害液体介质、GB50160及GBJ16中规定的火 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 mm,设 计压力≥4 MPa的管道; ③ 输送其他可燃、有毒流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 mm,设计压力≥4 MPa, 设计温度≥400℃的管道。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
a n s y i n g . c o m
1、几个基本概念 2、危险源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的依据 3、危险源辨识 4、风险评价 5、风险控制 6、风险控制计划的评审
1、几个基本概念
• 危险源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或这些情况组合 的根源、状态或活动。 ----GB/T18001:2007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5、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措施
技 术
安 全
教育
管 理
风险控制措施选用原则优先次序
个人防护
降低风险
消除风险
个人防护 管理控制措施 工程技术控制 对人员或危害进行隔离 修改程序以减轻危害性
改使用危害性较低的物质 停止使用该危害性物质
公司二级以上危险源汇总表
序 号 所在区 域 炼钢厂 转炉炉 前 作业活动或设 备、设施名称 危险源 可能发生事 故的类别 风险 等级 控制措施 1、加强日常巡检、点检;2、吹炼过程进入 现场带CO报警仪,且两人同行;3、注意观 察监视画面,发现异常时及时报修处理。4、 制定现场应急处臵预案,紧急情况下启动现 场预案。 1、禁止吸烟和无证动火;2、带好氧气检测 器,并专人监护;3、检修作业要先做好卸 压确认工作;4、要有隔离物,要先进行吹 扫作业,确认后再检修作业; 5、制定现场应 急处臵预案,紧急情况下启动现场预案。
• 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
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
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以及其他存
在危险能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
施。
----《安全生产法》第96条
• 风险
某一特定危害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
后果的组合。
----GB/T18001:2007
2、危险源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的依据
7
能源部二 加压
二加压气柜操作、 煤气泄漏 巡检、检修
中毒和窒息 火灾
二级
8
能源部三 加压
三加压气柜操作、 煤气泄漏 巡检、检修
中毒和窒息 火灾
二级
序 号
所在区域
作业活动或设 备、设施名称
危险源
可能发生事 故的类别
风险 等级
控制措施 1.锅炉点火前,应吹扫一次风管并对炉膛及烟道 进行通风,必须吹扫干净,锅炉点火时严禁先送煤 气后点火;2.锅炉熄火时,禁止采用关小风门, 继续给粉、给气使用爆燃的方法来引火;3.锅炉 熄火后,如FSSS未动作,必须手动MFT,立即 停止给粉、给气,只有经过充分通风后,才可 以重新点火;4.在点火过程中,司炉应密切注意 炉膛负压,并及时调整,不使炉膛负压过大, 造成熄火,炉膛正压,造成回火;5.在点火及煤 气正常运行过程中,四角调节阀前不得低于 1000Pa;6.升压操作速度按照升压曲线进行;7. 按时设备巡检,发现跑冒滴漏及时上报联系检修; 8.保证运行参数的稳定正常,严禁超温超压运行. 温度控制在520℃至540℃之间,压力控制在 8.5MPa至9.35MPa之间;9.在锅炉所有水位计损 坏时,严禁锅炉低水位后盲目进水;10.向空排 汽门能正常开启和关闭;11.汽包安全门机械起 座压力在12.2MPa,回座压力11MPa,电气起座 压力11.9MPa,回座压力10.7MPa;12.过热器安 全门机械起座压力10.3MPa,回座压力; 9.3MPa,电气起座压力10.1MPa,回座压力 9.1MPa。13、制定现场应急处臵预案,紧急情 况下启动现场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