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进展-医学资料
慢性丙型肝炎临床路径
![慢性丙型肝炎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cf27f2f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3b.png)
慢性丙型肝炎临床路径一、慢性丙型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ICD-10:B18.2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第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以及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5年版《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
1.既往有慢性丙型肝炎病史,或既往抗HCV阳性超过6个月且现在为HCVRNA阳性,或6个月前可能有暴露史(主要为输血及血制品、静脉吸毒、血液透析、多个性伴侣等)。
2.轻度的乏力、纳差等症状或无明显不适症状,可有或无肝掌、蜘蛛痣。
3.ALT、AST轻度升高或正常,血清抗HCV和/或HCV RNA阳性。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传染病学》(2013年,第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以及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5年版《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
1.隔离:血液与体液消毒隔离为主。
2.一般治疗:(1)适当休息:症状明显或病情较重者应强调卧床休息,病情轻者以活动后不觉疲乏为度。
;(2)合理饮食:适当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3)心理疏导:通过健康教育或心理医生。
3.药物治疗:(1)改善和恢复肝功能:降酶(甘草酸制剂等)、退黄(腺苷蛋氨酸等)。
(2)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对具备适应证, 且知情同意下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ICD-10:B18.200)。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血清HCV RNA、抗HCV、HCV基因分型、HBV-M、肝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抗核抗体(ANA)、甲胎蛋白(AFP),妊娠试验(育龄期女性-必要时);(3)心电图、上腹部B超、肝脏弹性扫描(Fibroscan)、胸部X线片。
慢性乙型肝炎特殊患者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更新
![慢性乙型肝炎特殊患者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更新](https://img.taocdn.com/s3/m/4a199b1dde80d4d8d15a4f6d.png)
报道替诺福韦酯( t e n o f o v i r d i s o p r o x i l f u m a r a t e ,T D F ) 治疗亚
[ 9 ]
4 0周, 1 9 / 2 2( 8 6 %) 例基线存在肝硬化患者的 洲肝硬化患者 2 肝硬化病情得到逆转。L i a w等 报道 T D F治疗失代偿期肝硬 化患者, 可有效抑制患者 H B VD N A并改善患者 C h i l d - P u g h 评
治疗 6 年, 不仅可有效抑制 H B V复制, 还可使患者纤维化评分 显著下降, E T V长期治疗可逆转部分患者肝硬化组织学改变。
5 ] L i 等[ 报道与未应用抗病毒治疗的肝硬化患者相比, E T V治疗
可显著降低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发生几率。L a n g e
1 1 8 6
临床肝胆病杂志第 3 1卷第 8期 2 0 1 5年 8月㊀JC l i nH e p a t o l , V o l . 3 1N o . 8 , A u g . 2 0 1 5
[ 1 1 ]
N A s 用于 H B V相关急性、 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可改善其生 B s A g 阳性或 H B V 存率、 降低肝衰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对H D N A阳性的急性、 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应考虑尽早应用 N A s 抗
2 0 ] 病毒治疗 [ 。对于此类患者建议应用 E T V 、 T D F 、 L A M或 L d T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5 2 5 6 . 2 0 1 5 . 0 8 . 0 0 2 收稿日期: 2 0 1 5- 0 6- 1 7 ; 修回日期: 2 0 1 5- 0 7- 2 1 。
慢性肝炎乙型抗病毒治疗的新进展(综述)
![慢性肝炎乙型抗病毒治疗的新进展(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546944f30242a8956bece44a.png)
中国城 乡企 业 卫 生 2 0 0 7年 1 2月第 6期 ( 第 12期 ) 总 2
例患者 3 个月内死亡 , 例在第 8 2 和第 9 个星期 的时 候失去跟随治疗 , 例治疗少于 6 1 个月。 另外 2 例均治 2
疗6 个月 以上后 , 肝功能都得到显 著 的改善 , 并有 9例 HB A e g阳性 患者 中 , 例 出现 H e g ̄ 一 e 清转 3 B A / HB 血
,
近年来 取得 较大 的进 展 。抗 病 毒药物 在取 得积 极
疗效的同时 , 也带来一些新 的问题。联合用药抗病毒 治疗 已成 为新 的研究 热点 。本 文就慢 性肝 炎 , 乙型抗
病毒治疗的研究近况做一综述。
一
、
长效 干扰 素
1拉米夫定 。
拉米夫定是 2 3 二脱 氧硫化代 一
长, 可在体内较长期的维持有效的血液浓度 , 每周只需 注射 1 用药施 。 次, 最近 , gIN d2 , 0 d ) p —F — ( k A 已 e a4
经在 美 国 、 士 、 瑞 土耳其 及 亚 洲 和太平 洋 地 区 的几个 国家被批 准可用 于慢性 H V的患 者 的治疗 [ 最近 的 B 3 1 。
长效干扰素( 派罗欣 ) N pgIN 是第二代 I— 胞 密 啶 , I (e-F ) F F 口服 吸 收 良好 , 入 肝 细胞 后 , 磷 酸 化 作 进 经 N , IN a系 F a与聚 乙二 醇的结合 物。pgIN半衰 期较 用 ,生 成 三磷 酸拉 米夫 定 ,是 在 肝细胞 内抑制 H V e-F B
维普资讯
缶床 医 学
中 城乡 业 生2 7 月 期 总 2 国 企 卫 。 年 2 第6 第 2期 。
肝纤维化和慢性病毒性肝炎(上)
![肝纤维化和慢性病毒性肝炎(上)](https://img.taocdn.com/s3/m/b1020e9edd88d0d233d46af6.png)
肝纤维化和慢性病毒性肝炎 ( ) 上
Ga rea Gu ir e — ye . e l b il te r z Re s t a
( 原载:A c ie fMei l eerh 3 2 0 ) 4 - 5 ) rhv so dc s c 8(0 7 :6 4 6 aR a 1 丙型肝炎病毒 ( V)和乙型肝炎病毒 ( B HC H V)感染后可导致慢性肝炎,进而有发展至
MF 。 s
H C 位于有孔的肝窦内皮周围,组成 了肝脏毛细血管的底层。H C 通过收缩和松弛可 Ss Ss 改变肝窦开窗的大小 ,是直接影响肝窦压 力的重要因素。随着肝脏纤维化的进展 ,内皮细胞 间的孔隙逐渐减少或消失。因此,肝窦内的压力显著增加 , 使支持 Ds i e间隙内皮细胞的肝星 s 状细胞受到刺激 。 有报道证实在肝窦 内存在一种血流调节机制 , S s H C 通过血管活性物质 ( 如 内皮素或一氧化氮 )的刺激而收缩和松弛直接参与肝窦内压力的调节 。当发生炎症反应或纤 维化后肝窦内的血流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由于血液是沿着血管壁流动的 ,所以会随着血管壁
^ I w ● — a b量 a  ̄ d 妇 ■函 ml i di 吣
__■噶 叠峨 矗 ‘ ■ b -nd 五 日 帕口 日帅 a 矗 ■蕾 — n 翻 _ t 辅 - bI oad ■ d 矗 ● 臼I 瑚 l ■ 0 曩l 0
鼍 ■ 嚏 ■■ d 譬 - ■ 埔 _a _ k ● 蟾 嗣 ■ dI 由 ' I t n曲 D ,I 瞪■ —扫d ■ al
p—-薯l 疆 l h b _I l 鼍 D , h e柚 誊I I曲 _ 'a | 矗b—D al| l叫 n五 ∞ i = 曩d n I ,
矗l _ ‘
α-干扰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副作用及其临床干预
![α-干扰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副作用及其临床干预](https://img.taocdn.com/s3/m/bbe98f2d910ef12d2bf9e73a.png)
α-干扰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副作用及其临床干预发表时间:2017-07-18T14:16:40.16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4期作者:周诗璞[导读] 慢性病毒性肝炎采用α-干扰素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应当积极对其进行用药护理,注意该药物的副作用。
四川省通江县人民医院 636600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α-干扰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副作用及其临床干预效果进行探讨,确保患者能够早日康复。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病毒性肝炎80例,根据患者入院编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即仅口头告知患者副作用;实验组给予综合干预,在用药前后均进行全程副作用干预。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和干预满意度指标对比,研究结果表示,实验组总满意率为95.00%,对照组总满意率为8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慢性病毒性肝炎采用α-干扰素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应当积极对其进行用药护理,注意该药物的副作用,并加以防范,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确保护患关系的融洽。
关键词:α-干扰素;慢性病毒性肝炎;副作用;临床干预慢性病毒性肝炎在临床上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该疾病的发病因素主要是因为感染的病原类型、治疗不当、患者营养状况不佳,并且也因为患者其他传染疾病、患者嗜酒、服用对肝脏具有损伤的药物等而导致,该疾病不但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同时也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1]。
目前,对于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上多采用抗病毒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一类为干扰素,该药物是当前最为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具有保肝、抗病毒等作用。
因此,本次主要对α-干扰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副作用及其临床干预效果进行探讨,确保患者能够早日顺利康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80例,研究中有男性患者50例,女患者30例,年龄最小为23岁,最大为57岁,平均年龄为(37.31±2.23)岁,病程最短为6个月,最长为5年,平均病程时间为(2.86±0.34)年。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治疗进展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治疗进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cd839f14693daef5ef73d70.png)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治疗进展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十年来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概括,从其病因病机、辨证和辨证分型、辨证论治、治疗常用要药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治疗近况,以期指导临床用药。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药疗法进展综述慢性乙型肝炎(CBH)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是一种发病率高、病机错综复杂、病程长、难治愈、易反复的常见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1,2]。
在中医学中“慢性肝炎”归属于“黄疸”、“急黄”、“瘕瘕”、“胁痛”、“郁证”、“臌胀”、“积聚”、“虚劳”等范畴,目前国内外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和特效药物。
然而近年来中医药在肝病治疗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故中医药治疗乙肝成为世界肝病研究的热点。
现就中医药对慢性乙型肝炎近几年来的研究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CBH病因病机较为复杂,目前较为统一的认识是:认为CHB的发生与感染邪毒、情志、酗酒、过食肥甘厚味、体质强弱等诸多因素有关,乙型肝炎病毒的侵人以及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关键。
毒邪是否能致病,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体“正气”的强弱。
发病的基本病机为正气虚弱、疫毒(湿热夹毒)外侵、气滞血瘀引起正虚邪恋。
正气虚弱之人遭到毒邪攻击时,抵抗力不足致使毒邪进入人体,并易居肝脏,致肝脏疏泄功能失调,气机郁滞,进而血脉瘀阻。
当湿热毒邪进入机体,最易损害肝脾,患者多呈土衰木旺。
因为,脾为湿土之脏,土性易为湿,脾运不健,最易生湿,湿邪也最易困脾;肝具风火之性,湿遏气机日久,肝郁不畅,湿邪借肝经气火之力内郁化热[3,4] 致湿热内生。
湿热内蕴,气化枢机不利,若不能及时清除于体外,发生质变,即可成毒;湿热蓄积日久,又可人血入络,出现热郁血瘀征象,或湿淤互结;湿热淤毒邪伤肝,瘀阻肝络、三焦不能通调,或热伤阴血,或木郁土壅、湿困伤脾,肝病及肾,出现水液运行障碍,加重湿浊潴留。
第二届全国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纪要
![第二届全国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纪要](https://img.taocdn.com/s3/m/b316d72a0722192e4536f60a.png)
其在乙型肝炎保护性免疫中的功能机制对乙型肝炎抗病毒
治疗和新型疫苗研发具有重要意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廖祥伟就宿主IL28B基因型联合病毒
基因型对CHC抗病毒疗效的预测做了大会发言.其研究结 果提示宿主IL28B基因型与病毒HCV基因型足影响我国 CHC患者抗病毒治疗疗效的重要基线因子。联合检测宿主 IL28B基因型与病毒ttCV基因型有助于更好地在抗病毒治 疗前对疗效进行预测。 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陈敏就HBV感染相关 的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中TCRl,BT细 胞炎性因子分泌及细胞毒潜能的分析做了大会发言,其研究 结果提示。虽然HBV—ACLF患者外周血中总的TST细胞比 例降低,但产生炎性细胞因子IFN・1、TNF—n、IL-17或细胞毒 相关潜能显著增强,可能参与了HBV.ACLF发病过程中炎 症因子急剧升高或肝细胞损伤的过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 医院感染内科陈永鹏就瞬时弹性扫描(TE)在乙型肝炎肝纤 维化中的诊断应用研究做了大会发言,其研究结果提示,TE 能较准确预测肝纤维化分期,尤其是进展性肝纤维化及肝硬 化,大多数初次就诊患者可通过7rE检查即时预测肝纤维化 分期,即时了解肝功能失代偿状态。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感染科杭小锋就HCV感染下凋CD59表达促进补体介导的 肝细胞损伤做了大会发言,从整体效应上观察HCV感染对 CD59表达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病毒单个或几个主要病毒 蛋白的效应可能与病毒感染的整体效应不完全一致,如核心 蛋白可以抑制Fas介导的肝细胞凋亡,而HCV感染后可以 观察到Fas诱导的肝细胞凋亡增加。 2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临床诊疗研究进展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任红就CHB口服药物抗病
index based
Oll
医学专题肝炎用药
![医学专题肝炎用药](https://img.taocdn.com/s3/m/f4637283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70.png)
(增殖/抑制)
第十三页,共三十六页。
苦参素的保护(bǎohù)肝细胞作用
❖ 稳定肝细胞膜
❖ 清除氧自由基
❖ 改善肝细胞代谢
❖ 抑制巨噬细胞释放TNF-等细胞因子 ❖ 阻断(zǔ duàn)肝细胞凋亡(减少Fas/FasL表达)
第十四页,共三十六页。
改善 微循环 四、
每安瓿5ml,含232.5mg多烯磷脂(lín zhī)酰胆碱
静脉注射: ❖
每日缓慢静注1-2安瓿,严重病例每日注射2-4安瓿;
一次可同时注射两安瓿的量;不可与其他任何注射液混和注射。
静脉输注: ❖
每天输注2-4安瓿,剂量可增加至6-8安瓿。
★严禁用电解质溶液(生理氯化钠溶液,林格液等)稀释。
若用其他输液(shūyè)配制,混合液PH值不得低于7.5。
第二页,共三十六页。
*治疗的最高目标(不是唯一目标):HBV DNA转阴肝脏病
理改变恢复(huīfù),病情稳定。
三、重型(zhòngxíng)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病情能否逆转(nìzhuǎn)取决于存活肝细胞的数量及其再生
能力 ★治疗原则:及早发现与治疗,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防治并发症,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给肝细胞以再生的 机会。
第三页,共三十六页。
★治疗(zhìliáo)措施:
①早期(zǎoqī)诊断,及早卧床休息;
②维持水、电解质、热量平衡;
③抗病毒及免疫调节治疗:
④防治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 ⑤改善(gǎishàn)微循环: ⑥预防和控制出血;
⑦预防和治疗肝性脑病:
⑧防治肝肾综合征;
⑨预防和控制感染。
第四页,共三十六页。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方法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0b2133d866fb84ae45c8df7.png)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方法病毒性肝炎是由病毒引起的肝炎疾病,经常伴有恶心乏力、肝痛的症状,严重情况下会发展成为肝硬化,更有甚者变为肝癌,病毒性肝炎分为五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是由不同的病毒感染所致,下面就来看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活动期,需住院治疗、卧床休息、合理营养、保证热量、蛋白质、维生素供给,严禁饮酒,恢复期应逐渐增加活动。
慢性肝炎静止期,可做力所能及的工作,重型肝炎要绝对卧床,尽量减少饮食中蛋白质,保证热量、维生素,可输人血白蛋白或新鲜血浆,维持水电解质平稳。
★2.抗病毒治疗急性肝炎一般不用抗病毒治疗。
仅在急性丙型肝炎时提倡早期应用干扰素防止慢性化,而慢性病毒性肝炎需要抗病毒治疗。
①干扰素:重组DNA白细胞干扰素(IFN-α)可抑制HBV的复制。
隔天肌注,连续6个月,仅有30%~50%患者获得较持久的效果。
丙型肝炎的首选药物为干扰素,可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
②拉米夫定:是一种合成的二脱氧胞嘧啶核甘类药物,具有抗HBV的作用。
口服拉米夫定,血清HBV-DNA水平可明显下降,服药12周HBV-DNA转阴率达90%以上。
长期用药可降低ALT,改善肝脏炎症,但HBeAg阴转率仅16%~18%,治疗6个月以上,可发生HBV 的变异,但仍可继续服用本药,副作用轻可继续服用1~4年。
③泛昔洛韦:是一种鸟苷类药物,它的半衰期长,在细胞内浓度高,可以抑制HBV-DNA的复制。
本药副作用轻可与拉米夫定干扰素等合用提高疗效。
④其他抗病药物:如阿昔洛韦、阿德福韦、膦甲酸钠等均有一定抑制HBV效果。
★3.免疫调节剂常用的有:①胸腺素α1(日达仙)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可重建原发、继发性免疫缺陷患者的免疫功能。
②胸腺素参与机体的细胞发生免疫反应,诱导T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放大T细胞对抗原的反应,调节T细胞各亚群的平衡。
③免疫核糖核酸在体内能诱生干扰素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4.导向治疗新的免疫治疗(如DNA疫苗免疫复合物治疗等)、基因治疗(反义核酸治疗转基因治疗)正在研究中。
护理干预对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患者遵医行为影响论文
![护理干预对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患者遵医行为影响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f2ea4340912a21614792951.png)
护理干预对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分析[摘要] 慢性病毒性肝炎在我国是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本文论述了护理干预对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分析。
[关键词] 护理干预;病毒性肝炎;治疗;影响[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1-124-01目前,对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抗病毒。
只要有适应症,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1]。
由于抗病毒治疗疗程较长,多为6-12个月,甚至更久,有些患者不能遵从医嘱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及家属对慢性肝病认知差。
患病后产生焦虑、消极悲观、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影响治疗的决心和疗效,继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作者对收治的慢性肝炎患者及家属及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1 月至2009年12 月在本疗区收治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76例。
诊断符合2005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方案》标准,未进行过系统的抗病毒治疗。
排除肝硬化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患者、及甲、戊肝炎病毒重叠感染者。
将病例分为干预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年龄在16-55岁之间。
1.2 方法两组患者用药上均给予常规保肝、调节免疫及@-干扰素抗病毒治疗。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则给予全程的综合护理干预。
内容包括: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家庭、文化、社会和经济背景;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病毒性肝炎疾病常识,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治疗时机、现状及转归,加强对疾病的认知;强化遵医用药、合理饮食、注意休息及改善不良生活方式的指导。
另外,在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时,即针对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内容通俗易懂,增强患者战胜疾病信心。
争取家庭、社会支持,鼓励或强化患者保持人际交流。
患者出院后,建立电话随访登记,定期回访沟通,提示复查、遵医用药及相关指导。
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策略进展的综述-病毒学论文-生物学论文
![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策略进展的综述-病毒学论文-生物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1bc7ea8852458fb760b564a.png)
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策略进展的综述-病毒学论文-生物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丙型肝炎的标准抗病毒治疗方案是聚乙二醇干扰素( PEG- IFN) 联合利巴韦林( RBV) ,但在欧美国家临经过标准抗病毒治疗患者的持续病毒学应答( SVR) 率在40% ~80% 之间,其最主要的原因一直认为是病毒载量和基因型。
因此,在临将治疗前病毒载量106IU / ml 且基因1 型的患者定义为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
然而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包括我国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 国家十一五传染病重大专项课题) 的结果显示,IL -28 CC 基因型的患者,即使是基因 1 型且病毒高载量,SVR 率仍可高达70% 以上。
另一方面,直接抗HCV 治疗的口服药物不断问世,PEG - IFN + RBV + 小分子的三联治疗策略已经在临应用,无干扰素( IFN) 的小分子口服药物的治疗也显示出非常好的疗效。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对难治性丙型肝炎可能需要重新认识,相应的治疗策略可能也会有不同的改变。
本文将从对难治性丙型肝炎的再认识出发,系统综述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策略的进展。
1、难治性丙型肝炎的定义随着抗HCV 新药的不断研发上市和治疗理念及策略的不断改进,慢性丙型肝炎治疗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疗效,应用标准治疗即PEG -IFN/RBV 联合治疗后,患者的SVR 率即临床治愈在一部分患者中已经高达70% ~80%。
然而还有一部分患者的SVR 率仅仅在40% 左右。
因此,在临提出了所谓难治性丙型肝炎的问题。
所谓难治性一方面是指治疗后疗效不佳,没有获得SVR,另一方面还包括不能耐受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不能完成治疗的患者。
狭义的难治性患者应该仅仅包括初始治疗无应答或治疗后复发及没有获得SVR 的患者。
1. 1 治疗前定义治疗前定义即根据患者治疗前的基线特征来定义。
在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后发现,一些患者对PEG-IFN / RBV 的标准治疗4 周后,HCV RNA 没有或仅仅下降1 log,分析这些患者主要为治疗前病毒高载量( 一般HCV RNA应用标准检测试剂检测6 logIU/ml) ,且多为基因1 型,特别是宿主IL -28 基因型为非CC 型。
病毒性肝炎治疗新进展
![病毒性肝炎治疗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602a7af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31.png)
病毒性肝炎治疗新进展
病毒性肝炎是由不同类型的病毒引起的肝脏感染,包括乙型、丙型、甲型等多种病毒。
随着对肝炎病毒的认识和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也出现了一些新进展。
直接抗病毒药物的研发:目前,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使用抗病毒药物。
近年来,随着对肝炎病毒生物学的深入研究,一些直接抗病毒药物被研发出来,例如针对乙型肝炎的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和针对丙型肝炎的直接抗病毒药物,这些药物可以直接靶向病毒,阻止其复制和传播,提高治疗效果。
细胞免疫治疗的研究: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通过改善患者免疫系统功能来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方法。
近年来,一些细胞免疫治疗的方法被研究出来,如自体T细胞治疗、干细胞移植等,这些方法可以促进免疫系统对肝炎病毒的清除,提高治疗效果。
个性化治疗策略的探索:由于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因人而异,因此需要采取个性化的治疗策略。
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探索针对不同患者的个性化治疗策略,如根据患者的病毒基因型、病史等因素,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病毒性肝炎的治疗需要采取多种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抗病毒药物、细胞免疫治疗、个性化治疗等。
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真实世界研究
![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真实世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1be04cb6c85ec3a86c2c553.png)
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真实世界研究摘要目的观察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60例HCVRNA阳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纳入研究,分别给予索磷布韦+达拉他韦,索磷布韦+雷迪帕维,索磷布韦+利巴韦林方案治疗,观察治疗4周,12周或者24周以及治疗结束后12周患者病毒学、生化学改变及临床安全性。
结果 60例患者,平均年龄34±23岁;索磷布韦+达拉他韦±利巴韦林治疗组,索磷布韦+雷迪帕维±利巴韦林治疗组,索磷布韦+利巴韦林治疗组12周治疗结束后持续性病毒应答率(SVR12)分别为100%(38/38),100%(18/18),75%(3/4),60例患者治疗结束后累积持续性病毒学应答率为 98.33%,肝功能复常率100%,除5例出现一过性头晕、纳差、乏力外,无其他不良反应。
结论 DA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程短,疗效确切,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药物疗效安全性持续性病毒学应答。
sofosbuvir-based interferon-free direct acting antiviral agents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a real-world observational study.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 (DDA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Methods patients with HCV RNA 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C in hospital of Suixi chounty from January,2015 thruoth December,2018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Treatment regimens included sofosbuvir(SOF)/ledipasvir ,SOF plus daclatasvir ,SOF plus ribavirin.The virological, biochemical changes and clinical safety were observed after 4 weeks, 12 or 24 weeks of treatment and 12 weeks after treatment.Result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ere included (aged 34±23 years).patients treated with sofosbuvir plus dacatavir, sofosbuvir pius ledipavir and sofosbuvir plus ribavirin had a SVR12 of 100%(38/38),100%(18/18),75%(3/4),respectively.the cumulative rate of SVR12 was 98.33% in 60 patients after the end of treatment .Liver function recovery rate was 100%.There were no other adverse events except transient dizziness, poor appetite and fatigue in 5 patients.Conclusions DAA is highly effective and saf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C with short course of treatment, good toleranceKeywordsHepatitis C ;Direct-acting antivirals; efficacy; safety; SVR 122011年以来,国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小分子药物的研发成功,使得丙肝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发生重大的变化[1],尤其2013年以来各种直接抗病毒药物( direct-acting antivirals?DAA)新药不断问世,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单磷酸阿糖腺苷医治慢性乙型肝炎研究进展
![单磷酸阿糖腺苷医治慢性乙型肝炎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f8413fd227916888586d747.png)
单磷酸阿糖腺苷医治慢性乙型肝炎研究进展关键词: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DNA病毒慢乙肝单磷酸阿糖腺苷(arabinofuranosyladeninemonophosphate,Ara-AMP)是阿糖腺苷(Ara-A)的单磷酸化合物,是人工合成的嘌呤核苷类化合物。
实验和临床均证明它能选择性地抑制病毒DNA多聚酶(DNAP)与核糖还原酶,并能掺入病毒的核苷酸链抑制其延长,达到抑制DNA病毒复制的目的。
它能抑制多种DNA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牛痘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和多种动物疱疹病毒和少数致癌RNA病毒等。
现介绍近几年有关Ara-AMP药理和临床研究情形并重点介绍Ara-AMP 医治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新进展。
一、药理学研究(一)抗病毒机制Ara-AMP要紧作用是抑制病毒DNA的合成。
Ara-AMP进入细胞后,通过磷酸化生成阿糖腺苷二磷酸(Ara-ADP)及阿糖腺苷三磷酸(Ara-ATP),其抗病毒活性要紧由Ara-ATP所引发,Ara-ATP与脱氧腺苷三磷酸(dATP)竞争地结合到病毒DNAP上,抑制了酶的活性及病毒DNA的合成。
同时抑制病毒核苷酸还原酶的活性来抑制病毒DNA的合成,它还抑制病毒DNA结尾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活性,使Ara-AMP掺入到病毒DNA中,并连结在DNA链3′-OH位置的结尾,从而抑制了病毒DNA的合成。
因此Ara-AMP既是病毒DNAP活性的抑制剂,又是病毒DNA合成的终止剂,双重抑制病毒的复制,有效地达到抗病毒作用。
(二)药物代谢动力学Ara-AMP静脉点滴或肌内注射后,可被血液和组织中腺苷脱氨酶代谢为阿糖次黄嘌呤(Ara-HX),因此血液浓度专门快下降。
Ara-AMP的峰时:肌内注射3小时,静脉点滴为30分钟。
血浆半衰期(t1/2)为±小时。
Ara-AMP在各组织中浓度不同,在肝、肾、脾浓度最高,骨骼肌、脑内浓度低,脑脊液内的浓度为血浆浓度的35%~50%以上。
复方灵芝方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60 例
![复方灵芝方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60 例](https://img.taocdn.com/s3/m/437894c403d8ce2f016623bd.png)
复方灵芝方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60 例广西灵山县人民医院内四科 535400关键词复方灵芝方慢性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功能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本人利用常规护肝药物联合含有灵芝等的复方中药组方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显示:这种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安全有效。
一.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自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的门诊或住院患者,均符合《传染病学》(彭文伟主编,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6版)。
并符合下列条件:反复肝功能异常,ALT、AST≥ 100U/L,HBV-DNA ≥105 拷贝/m l,排除药物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炎;未用过抗病毒药物,半年内未用过免疫调节。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2~58岁;病程6个月-2年。
对照组30例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0~50岁;病程6个月-2年。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基础保肝(甘利欣、门冬氨酸钾镁、肝太乐等)及对症治疗。
治疗组采用复方灵芝方中药:灵芝20-25克、丹参、赤芍、生地、茯苓、白术各15-20克。
并随症加减:体虚者加黄芪、党参;恶心呕吐者,加制半夏、竹茄;脘腹胀者,加柴胡、郁金、枳壳;纳差者,加麦芽、山楂;热重者,加黄芩、茵陈;湿重者,加泽泻、猪苓,ALT不降者,加夏枯草,垂盆草。
肝肾阴虚加枸杞子、女贞子等。
每日1剂,加水浓煎两次,共取汁400ml左右,早晚分服。
两组在观察治疗期间,每15天复查1次肝功能。
15天为1个疗程,一般用药1~2个来判定疗效。
二.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有关指标(ALT、AST、TBIL)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肝功能有关指标(ALT、AST、TBIL)无改善或进一步加重。
三. 讨论笔者认为,慢性肝炎以正气虚为主,病位主要在肝、脾、胃、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有7亿人感染过乙肝病毒
中国
感染
中国约有1亿乙肝病毒携带者
中国
携带者
中国每年有28万人死于乙肝
中国 死亡
世界上有20亿人感染过乙肝病毒
WHO and CDC fact sheets, available at who.int/vaccines/en/hepatitisb.shtml. Accessed May, 2019. Kew MC. Viral Hepatitis & Liver Disease, 2019.
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显著减少传播
12
10.5
10.7 10.1
9.5
10
9.3
7.8
8
1992 2019
6
4
2.5 2.5
2
0.7
1.0
1.1
1.5
1.2
1.8 1.3 1.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年龄 (岁)
1992、2019年10岁以下儿童 HBsAg阳性率
1992、2019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最终目标 阻止肝硬化 阻止肝衰竭 阻止肝癌
亚太肝病研究学会(APASL)
慢性乙型肝炎处理共识:
治疗的根本目标是清除或永久性抑制HBV,从 而降低病毒的致病性和感染性,减轻或抑制肝脏 的坏死性炎症。
治疗的关键是持续抑制病毒,减轻或防止肝细胞 损伤和疾病进展。
各指南推荐的治疗终点
537
High ≥ 105 High ≥ 105
HBV DNA (copies/mL)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s. Risk is relative to < 104 copies/mL at entry/not tested at follow-up. Data adjusted for sex, age, cigarette smoking, and alcohol consumption.
我国HBV感染的流行情况
1992 年 我 国 HBV 感 染 的 流 行 病 学 调 查 , HBsAg 的 流 行 率 为 9.75%(2019年为7.18%),约1.2亿人,其中慢性乙肝病人约2 000 万~3 000万人。HBV感染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如不积极治疗易发 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及肝癌,治疗困难,病死率高,因而慢乙肝的 治疗非常重要。
AASLD (2019) APASL(2019) HBeAg(+)
EASL(2009)
HBeAg血清学转换 HBeAg血清学转换 HBsAg转阴(理想) HBeAg血清转换 (满意)
HBeAg(-) HBsAg转阴
HBV DNA转阴 伴ALT复常
HBsAg转阴(理想) HBVDNA转阴(其次)
REVEAL研究:高HBV DNA水平 与HCC的累积发生率相关
30 23.5
20
10 4.5
5.9
9.8
0 < 300
3009999
10,000- 100,00099,999 999,999
基线HBV DNA (copies/mL)
Iloeje UH, et al. Gastroenterology. 2019;130:678-686
调查1991-1992年台湾3582例没有治疗的HBV患者,随访11年
持续高HBV DNA与HCC风险增加相关
Adjusted Hazard Ratio* for HCC (95% CI)
16
12
10.1
8
7.3
4
3.8
0 DNA at entry:
n = 146 High ≥ 105
DNA at follow-up: Low < 104
120
High ≥ 105 Mid 104 - 105
肝细胞癌的累积发病率 %
14 基线 HBV DNA 水平, 拷贝 / 毫升 >1 百万
12
100 000-999 999
10 000-99 999
10
300-9999
<300
8
HBeAg阴性ALT正常且无肝硬化人群(n = 2925)
6
4
2
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随访年数
Chen CJ et al. JAMA. 2019;295(1):65.
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进展
慢乙肝的治疗目标
全球HBV感染的流行情况
WHO/CDS/CSR/LYO/2019.2:Hepatitis B
慢性乙肝是一种全球流行的传染病,全球HBV感染者约 3.5亿人,是全球肝病病发病和死亡的首要原因。
我国HBV感染的流行情况
我国是HBV感染的中度流行区。2019年4月21日卫生部公布: 全国 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
世界上有3.5亿乙肝病毒 携带者
世界上每年有100万人死于 乙肝
1992 and 2019 National Survey on HBV Prevalence,
China
Chinese Health Statistical Digest, 2019.
2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 制或消除HBV,减少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 ,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 、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 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Chen CJ, et al. JAMA. 2019;295:65-73. 前瞻性队列研究,3653例HBsAg(+)观察者,随访11年
高HBV DNA水平与肝硬化风险增加相关
基线 HBV DNA 与肝硬化发生率关系: 所有参与者 (N = 3582)
50
13年肝炎防治指南2019.12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包括:
抗病毒 免疫调节 抗炎保肝 抗肝纤维化 对症治疗
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
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12
慢乙肝的治疗(AASLD)
治疗目标 达到HBV复制持续抑制 肝病好转
一级预防: 乙肝疫苗接种 显著减少乙肝病毒携带者
12亿×9.75% = 1.17亿 13亿×9.75% = 1.27亿 13亿×7.18% = 0.93亿 1.27亿-0.93亿 ≈ 3000万
慢性乙型肝炎给中国带来了极大的疾病负担
乙型肝炎在中国是严重的疾病. 在全球慢乙肝携带者和因乙型肝炎死亡者中 超过三分之一 发生在中国.